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和狗差不多大的古生物有哪些

和狗差不多大的古生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2 22:19:58

㈠ 始盜龍是肉食性恐龍嗎

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恐龍是始盜龍,它是肉食性恐龍,大小和小狗差不多。由於它生存年代非常早,要比其他陸生生物具有明顯的優勢,彷彿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強盜,所以,古生物學家們把它命名為「黎明的掠奪者」——「始盜龍」。它的發現把最古老的恐龍出現年代又向前推了近一千萬年。

始盜龍的體形

始盜龍的個頭很小,後肢比較粗壯,前肢則比較短小。始盜龍長有尖爪利齒,爪的形狀如同鷹爪,根據始盜龍的骨骼化石,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主要依靠後肢兩足行走的獸腳類肉食性恐龍。但是其第五根趾頭已經退化,變得非常小了,站立時主要依靠它腳掌中間的三根腳趾來支撐它全身的重量,它的第一根腳趾只是在行進起到一些輔助支撐的作用。

始盜龍的牙齒

始盜龍的頜部前方牙齒呈草食性恐龍的特徵,頜部後方牙齒則是鋸齒形結構,為典型的肉食性恐龍特徵,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原本應刻是一類雜食性動物,始盜龍的牙齒後面長有像帶槽的牛排刀子。經過長期進化才可能分化為草食性和肉食性兩種。與其他的肉食恐龍相似,但是前面特徵表明,始盜龍很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

始盜龍的生活形態

從始盜龍的前肢化石,我們可以推測,它有能力捕抓同它體形差不多大小的獵物,始盜龍因為身形輕盈矯健能夠進行急速獵殺,所以它的食譜肯定不僅僅限於小型爬行動物,說不定還包括哺乳類動物的祖先。

始盜龍的發現

始盜龍的發現純屬偶然,它是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那、費爾南多。1993年魯巴以及他的學生們偶然發現了近乎完成的始盜龍的頭骨化石。經挖掘小組的再次很快挖掘,他們發現了一具很完整的恐龍骨骼,而且這種骨骼是從未出現過的,經古生物學家鑒定,這具化石骨架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化石,這次發現意義重大,它將恐龍的出現年代大大提前了。

恐龍之鄉

始盜龍的化石就是在這里被發現的。月谷位於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阿根廷的西北部,19世紀後半葉,德國的地質學家首先發現了月谷。隨後,經世界各國的專家調查,發現了眾多在其他大陸上早已消失殆盡的恐龍種類的化石,還挖掘出了各種形狀奇特的恐龍化石。

恐龍名片

名稱:始盜龍

時期:三疊紀晚期

外形:長1米、重11千克

屬目:獸腳類

分布:南美:阿根廷。

㈡ 誰知道有種叫'pizi'的動物.跟狗差不多大,長的像狐狸..

它的學名叫「黃鼠狼」。pizi是它的山東方言。

㈢ 鬣狗明明叫狗,長得也像狗,為什麼不是犬科

鬣狗不是犬科,而是一個獨立的鬣狗科,這是很多人不容易搞懂的一個知識點。誠然,鬣狗叫狗,在大眾看來也長得像狗,但實際上,它們的系統演化關系和犬科非常疏遠。

棕鬣狗

因此,無論從系統演化、形態特徵還是生態習性上來看,鬣狗都相當獨特,從科學角度它們理應單列一科。

㈣ 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後腿粗壯有力,能夠支撐起整個身體,作用是什麼

作用是與後代繁衍的形態各異恐龍進行對比,為恐龍的演化成鳥類的過程作鋪墊。

出處: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1課:徐星《飛向藍天的恐龍》。

《飛向藍天的恐龍》主要內容:

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像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4)和狗差不多大的古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文解讀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乾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

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㈤ 狗的祖先是什麼樣子的

是狼的樣子 狗屬於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犬種。狗是十二生肖之一 一、犬的起源 犬的來源是一個多年來使人感興趣又眾說紛紜的問題。盡管各國的動物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考證,但由於其馴化年代是在史前時代,因而現在掌握的有關資料和見解仍不是十分完善的。 有些人主張:犬唯一的祖先是狼或豺,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滅絕品種。但最為大家接受的說法是犬有多個祖先,其中包括已滅絕的和現存的。查爾斯-達爾文非常贊同多個祖先的理論,並認為家養犬至少是兩種狼的後裔。但他又謹慎地補充道:「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確切地查明家養犬的起源。古生物志沒有弄清這個問題,一方面因為已滅絕動物的頭骨與現存的狼和豺的頭骨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因為家養犬各品種間的頭骨又極不相似。」 達爾文時期以來,對犬的祖先這一問題進行最廣泛、最實際探討的是理查德和艾利斯-法因斯,他們著書《犬的野生史》中認為較早期的犬像澳洲野狗,愛斯基摩犬,非洲獵犬,印度雜種野狗與野生的犬科動物有著密切的關系,無論如何不能把他們分開。 原蘇聯的現代馴狼實驗表明,雖然狼很少像犬那樣溫順,戒心很強,但它們相對來說還是害怕人的,並非都是兇殘的。在美國華盛頓的奧林匹克豐島上,有一個飼養群的牧場,這些狼都能和它們的主人友善相處與合作。世界各地曾有許多關於母狼收養遺棄在荒野的嬰兒,並哺育成「狼孩」的真實報導。1972年5月,人們從印度森林中發現了野狼哺育長大的棄嬰巴斯卡爾,他居然依靠「狼母」的哺育和保護安然度過了幾個春秋。這些事實向人們提示了所謂「狼性」的另一面。雖然人類還沒有徹底揭開犬的起源的最後秘密,但是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為,犬的原始祖先系不同類型的狼。至於狼和野犬更遠的祖先,則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的始新世,有一種身體不大、四肢短小、尾巴較長、會爬樹、善馳騁、性兇殘的動物,這就是當今狼、狐、野犬的共同祖先。 二、犬的馴化 犬原屬野獸,當初人類馴養犬的動機,可能是出於食用和衣著(皮張),至於後來又出於宗教、使役、愛玩等不同目的,都是在長期飼養過程中逐步認識和發展了的用途,而事先並沒有這種預見性。人類馴化犬的原始動機和馴化過程,這些史前的事情沒有文字記載。現代的種種?說,盡管許多是合理的和可能的,但都是無法證實的推測。 一種說法是:穴居的原始人周圍經常有大型野獸棲息著,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類有意無意地將多餘食物投給野犬吃,使它們盡量待在自己身旁,利用野生犬對其它野獸的警戒心為人們站崗放哨。 另一種說法可能是原始人類捕獲了較多的野生犬七野生犬的仔幼犬,沒有將它們全部殺掉,而是把它們喂養起來以備後用。 還有一種說法:原始人類定居以後,常把吃剩的或不能吃的肉、骨、皮等拋棄在住處周圍,那時游盪尋食的野生犬能在人類居所附近很容易得到食物,便昌險留了下來,其中比較兇殘的或膽怯的個體不是被打死就是被趕走,溫順馴服的個體得以保留,這些野生犬有機會參加人類的狩獵活動,體驗到了追溯人類的優越性,分享一些食物,逐漸把人類看成是它的首鄰,由此逐步演化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總之,人類由捕殺野生動物轉變為飼養野生動物,繼而馴化為家畜,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野生犬被馴化為家畜是人類勞動的結果,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 狗的祖先狗的祖先是狼,雖然經過一萬多年的飼養與馴化,但其遺傳基因中,還是保有許多原始狼的習性,而群居.社會性就是其中之一. 狼是群居的動物,它們通常七.八隻為一群,採集體狩獵的方式來獵食,這當中,每隻狼在族群中的階級地位都不相同;動物學家習慣將狼群之中的領袖稱為阿爾發狼,族群中包括食物的分配,紛爭的平息,乃至後代繁殖的責任,都要靠它;其餘的狼也都安於本身在族群之中的地位,並服從阿爾發狼的領導,這就是狼的社會. 那麼狗又是如何呢?雖然經過長時間演化,可是狗還是保有這些狼的本性,但群居的對象已由同類擴大到飼養它們的人了.在家中,狗把每個家人都當成族群之中的一份子,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游戲,一起狩獵(外出散步). 在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時間里,感覺敏銳的狗兒已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為自己於家中。 狗的祖先是東亞的狼 科學家在對來自於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上百隻狗進行DNA分析後發現,世界上所有的狗的基因都有著相似的基因序列,因此他們得出結論,世界上所有的家狗都是在大約1.5萬年前,從東亞狼進化而來的。這些狗的祖先和美洲最早的定居者通過白令海峽,一起穿越亞洲和歐洲到達美洲的。 瑞典和中國的科學家們對654隻狗的基因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了東亞狗的基因具有很強的多樣性,這說明東亞人是最早把狼馴服成狗的。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的《科學》雜志上,領導這項研究的研究員,來自瑞典皇家技術學院的彼得·薩沃雷恩稱,人類根據很少的證據,最初猜測狗的祖先來自於中東,因為在中東的一些考古發現證明,許多動物都是在該地區被馴服的。 美國、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研究者的研究則發現,在歐洲的定居者15世紀來到美洲之前,具有和東亞狼近似基因的狗已經在美洲出現了。這表明,首批於1.2至1.4萬年前通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定居者當時攜帶著馴服的狗來到美洲。 美國俄普薩拉大學的研究員卡爾斯·維拉稱,狗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何美洲大陸的定居者散布的速度相對較快。 這兩項研究在狗是何時被從狼馴化而來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分歧,起初在德國發現的狗的下頜骨大約有1.4萬年的歷史,瑞典和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小組認為,DNA分析和考古發現共同顯示,狗被馴化的時間是在1.5萬年前

㈥ 地球上出了恐龍開始和狗大小,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動物

海底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的。
「侏羅紀時,爬行動物中的恐龍類最繁盛,在陸地上居統治地位。恐龍是地史上最巨大的陸生動物,可分為蜥龍類和鳥龍類。蜥龍類又可分為素食的蜥腳類和肉食的獸腳類。爬行動物生活於海中的有魚龍和蛇頸龍,飛翔於空中的有翼龍

㈦ 簡要概括「大熊貓的祖先找到了 」

「小祖先」跟中型狗差不多大 這一研究項目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美國艾奧瓦大學資助,研究者包括中國科學院學者金昌柱、董為和劉金毅,還有艾奧瓦大學古人類學者拉塞爾·喬昆等。他們的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報告稱,在中國廣西首次發掘出距今約200萬年的一種大熊貓頭骨化石,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大熊貓祖先。負責這一研究項目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金昌柱教授說,2001年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在廣西樂業縣考察著名的喀斯特地質奇觀「天坑」時,附近有鄉親告知他們那裡也有「奇怪」化石。考察人員把發現的化石帶回北京後,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金昌柱和劉金毅驚喜地發現,這是一塊完整的古代大熊貓頭骨化石。這塊化石保存完好,盡管只有現代大熊貓頭骨約一半大小,但具有大熊貓頭骨的所有特徵。在運用各種科技手段後,他們相信,從頭骨的形態功能看,這種生活在200萬年前的大熊貓就是現代大熊貓的「直系祖先」。報告說,現代大熊貓身長可達2米。據此推測,「侏儒」大熊貓身長約1米,跟一隻中等大小的狗差不多。祖先可追溯到幾百萬年前「侏儒」大熊貓正式名稱叫「小種大熊貓」,是目前人類所知最早的大熊貓先祖。美國學者喬昂說,在1985年到2002年間,古生物學家也曾發現一些「小種大熊貓」的牙齒或其他部位化石,但由於過於零碎,未能推斷出「小種大熊貓」的個頭大小。他說,這次發現的頭骨保存完好,牙齒完整,據此可以認為「小種大熊貓」是現代大熊貓的「縮小版」,這表明現代大熊貓這一支已經進化了好幾百萬年,獨立於熊類家族其他物種的進化進程。金昌柱教授說,迄今發現的大熊貓化石基本分布在中國境內,年代從約四五十萬年前到200萬年前不等。他認為,這次發現的「小種大熊貓」頭骨化石,填補了大熊貓進化譜繫上的空白,也證實了古生物學者長期以來的推測,即現代大熊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200萬年前就已吃素這次發現另一饒有趣味之處在於,早在200萬年前,大熊貓就基本是「素食主義者」了。與現存熊類家族其他動物相比,大熊貓是唯一完全素食的物種。不過,很久之前,大熊貓是食肉動物,後來才逐漸進化成以吃竹子為主的「素食者」。金昌柱教授說,根據頭骨化石上的牙齒磨損痕跡和咀嚼特徵,可以推斷,「侏儒」大熊貓的日常飲食已基本以竹子等素食為主。這么看來,大熊貓的素食習慣可以追溯到200萬年前。金教授還認為,在此後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侏儒」大熊貓的個子、體重逐漸增加,最終進化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熊貓。報告說,「侏儒」大熊貓主要生活在氣候潮濕、地勢較低的熱帶叢林地區,竹子在它們的居住地分布廣泛。

㈧ 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後腿粗壯有力能夠撐起整個身體這句的說明

「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後腿粗壯有力,能夠支撐起整個身體。」這句話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描述了兩億四千萬年前的第一種恐龍的形態特徵。為寫它的後代的演化過程進行了鋪墊和對比。

出處: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1課:徐星《飛向藍天的恐龍》

課文主要內容:

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8)和狗差不多大的古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

說到恐龍,人們往往想到兇猛的霸王龍或者笨重、遲鈍的馬門溪龍;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自然會浮現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肢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後,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根據這一假說,一些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但一直沒有找到化石證據。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訪問中生代的地球,看看這一演化過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後腿粗壯有力,能夠支撐起整個身體。數千萬年後,它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只有幾千克。

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並最終能夠主動飛行。不過,另一種看法是,飛行並非始於樹棲生活過程。有些科學家推測,一種生活在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不管怎樣,科學家們認為: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驕子——鳥類,它們飛向了藍天,從此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

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隨著越來越多相關化石的發現,他們離這一願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㈨ 近些年來 被古生物學家所發現的8種史前動物

地球上的化石可以說是人類用來了解數百萬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形態的最強線索。多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都在不斷的發現著史前動物的遺骸,其中一些已經滅絕,還有一些則是當前生活著的生物的祖先,針對它們的研究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信息。這次,我們就將為你介紹古生物學家近些年發現的8種史前動物。

1、巨型的鸚鵡

澳大利亞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隻要比如今的鸚鵡大得多的生物的遺骸。據了解,這種巨大的鸚鵡生存在1900萬年前的紐西蘭,他們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名字赫拉克勒斯來進行了命名。經過測量判斷它擁有將近1米的身高,體重7公斤。

它是記錄中最大的鸚鵡。古生物學家相信它不能夠飛行,但是,它是否是食草動物,又或者說是使用其超強力的喙吃肉的肉食動物,仍然還是一個謎。

2、與冰河時代中的「松鼠」相似的物種

當初電影《冰河世紀》火遍全球的時候,里邊出現的可愛「松鼠」斯克萊特或許早已被人們所熟知。然而,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真的發現與其非常相似的遠古生物的化石。他們在該國西北部的伊斯基瓜拉斯托發現了一個生活在2.31億年前的相似物種。他們稱其為Pseudotherium argentinus,不過古生物學家曾考慮將其稱為「斯克萊特」。

3、比北極熊大的「非洲大獅」

肯亞的內羅畢國家博物館,有兩位古生物學家在審查一項標注有「土狼」標簽的盒子里的化石時,發現了一種生活在大約2200萬年前的巨型哺乳生物的遺骸,他們將它命名為Simbakubwa kutokaafrika,或稱為「非洲大獅」(翻譯自斯瓦希里語)。

雖然擁有這樣的名字,但事實上它並非是獅子的祖先,研究人員認為它應當是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且已經滅絕的鬣齒獸的祖先,這種生物與鬣狗有一些相似之處。根據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該物種是肉食性的,而且大小要比北極熊大,顱骨甚至達到了犀牛的大小。

4、史前一隻人類大小的史前企鵝

在古新世時期(6500萬年-5300萬年)生活著一種企鵝,身高大約160厘米,體重80公斤,它比如今存在的最大的企鵝還要大40厘米,重量則是帝企鵝的兩倍。澳大利亞古生物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它是今年在紐西蘭和南極洲被發現的。

5、一隻球形的螃蟹

像硬幣一樣的小身體,像槳一樣扁平的腿和巨大的球形眼睛是被用來描述這種叫Callichimaera的遠古生物的特徵。Callichimaera是一種與9500萬年前居住的螃蟹有關的物種,其遺骸被發現於目前的哥倫比亞和美國。

根據《科學進步》雜志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這些幼蟲特有的特性通過物種在一個稱為異時進化過程中的時間變化而保存在成年螃蟹身上。

6、一條12.5米長的鱷魚

上個月,一名11歲的巴西男孩在亞馬遜的阿克里河岸邊發現了一條巨型鱷魚的化石。事實上,他所發現的是一塊完整的普魯斯鱷的下顎,這是地球上最大的鱷魚之一。它大約在1300萬年前居住在南美洲,長12.5米,體重8.4噸,它的咬合力非常強,以至於它的飲食很多樣化。

7、一種長著牙的飛行爬行動物

翼龍被稱為第一個通過膜形成的翅膀來征服空氣的脊椎動物。去年年底,英格蘭朴茨茅斯大學的一群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物種的化石,與已知的物種不同,這種化石具有巨大的牙齒形狀,長達26毫米。

它被稱為Klobiodon rochei,名字的意思是「籠齒」。「他們的巨大尖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籠子,一旦Klobiodon捕獲了獵物,很少有獵物可以逃脫。」參與發現這種動物的團隊成員邁克爾奧沙利文說道。該動物生活在1.67億年前。

8、一隻像熊一樣大小的狗

有史以來,最大的叫狗的品種是上犬,它出現在約16萬年前,它的身形可能達到了灰熊的尺寸,重約170公斤。科學家在使用掃描儀的情況下研究了這種已滅絕物種的頭骨,在製作計算機模型後,他們發現這些史前動物的內耳,這是一個可以控制平衡和聽覺的器官,能夠允許它們通過跟蹤和伏擊他們的獵物來捕獵。

你認為數百萬年前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你能想像與這些史前動物一起生活在同一時期會是什麼感覺嗎?

閱讀全文

與和狗差不多大的古生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