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學對人類的產生有哪些影響

微生物學對人類的產生有哪些影響

發布時間:2022-09-11 21:14:04

① 什麼是微生物對人類的影響

微生物是指肉眼難以看清,需要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
微生物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結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對人類影響十分廣泛,主要表現:
1、微生物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
2、微生物有些是腐敗性的,會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
3、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4、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妙。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為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5、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
6、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
7、植物微生物或叫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中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8、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② 微生物對人類的生活有哪些重大影響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

(2)微生物學對人類的產生有哪些影響擴展閱讀: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妙。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為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

③ 請談談微生物對人類生活有什麼影響

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酵母菌為我們提供了可口的麵包及酒.許多細菌能夠產生抗毒素等醫療葯物.同時,許多的微生物也會讓人患上重病;如感冒.故微生物對人類既有利又有弊.但人們缺少某些微生物是不行的,如腸道內的有益菌等.

④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簡介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一般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下面就具體從醫療保健、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幾個方面分析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一)微生物與醫療保健
首先,微生物學對於醫療保健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英國醫生受到巴斯德胚種學說的影響,發明了石炭酸手術消毒法,為降低手術感染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的三十年間,由於微生物學各種方法的出現,許多嚴重危害人畜的病原微生物被分離出來,如炭疽芽胞桿菌、麻風分枝桿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沙門氏菌、結核分枝桿菌、鼠疫巴斯德氏菌等。科學家經過十幾年努力發明了減毒型牛痘結核桿菌製成的bcg,讓人類在病原菌的面前,有了主動性。通過對微生物的代謝的研究,發現一種鹼性染料可以抑制微生物四氫葉酸的產生,令微生物死亡,化學治療劑磺胺類葯物大量出現。上世紀初的青黴素的出現,引發了發掘抗生素寶庫的熱潮,鏈黴素、氯黴素等相繼出現。如今,基因工程菌葯物的應用,更是帶來巨大的醫療價值和商業價值。
其次,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愛美女性,愛美是一門一生的必修課,所以自然的就將微生物與醫療保健的關注點放在了微生物與美容養顏上。微生物酵素可調節血壓、調節腸胃功能、調節免疫功能、護肝、治療糖尿病的保健功效,微生物酵素的美白、抗衰老、去痘和防腐的美容功效。微生物酵素就是益生菌。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而發揮有益作用,達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狀態的活菌制劑及其代謝產物,益生菌存在於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裡面,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青竹緣活性益生菌,就包括了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活性益生菌。
(二)微生物與工業生產
微生物的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生長迅速、繁殖速度快、代謝能力強、適應性強、容易培養。工業生產中,可根據微生物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微生物。有的微生物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就能被利用,有的需要對分離到的野生菌株進行人工誘變,得到突變株才能被利用。當前發酵工業所用的菌種總趨勢是從野生菌轉向突變菌,自然選育轉向代謝育種,從誘發基因突變轉向基因重組的定向育種。由於發酵工程本身的發展以及基因工程的介入,藻類、病毒等也正在逐步地變為工業生產用的微生物。工業生產常用的微生物
1.細菌
細菌(bacteria)是自然界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類微生物,屬單細胞原核生物,比較典型的二分分裂方式繁殖。細胞生長時,環狀DNA染色體復制,細胞內的蛋白質等組分同時增加一倍,然後在細胞中部產生一橫段間隔,染色體分開,繼而間隔分裂形成兩個相同的子細胞。如間隔不完全分裂就形成鏈狀細胞。
工業生產常用的細菌有:枯草芽孢桿菌、醋酸桿菌、棒狀桿菌、短桿菌等。用於生產澱粉酶、乳酸、醋酸、氨基酸和肌苷酸等等。
⒉酵母菌
酵母菌(yeast)為單細胞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主要分布於含糖較多的酸性環境中,如水果、蔬菜、花蜜和植物葉子上,以及果園土壤中。石油酵母較多地分布在油田周圍的土壤中。酵母菌多為腐生,常以單個細胞存在,以發芽形式進行繁殖,母細胞體積長到一定程度時就開始發芽。芽長大的同時母細胞縮小,在母子細胞間形成隔膜,最後形成同樣大小的兩細胞,如果子芽不與母細胞脫離就形成鏈狀細胞,稱為假菌絲。在發酵生產旺期,常出現假菌絲。
工業上用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假絲酵母、類酵母等。分別用於釀酒、製造麵包、生產脂肪酶(lipase)以及生產可食用、葯用和飼料用酵母菌體蛋白等。
⒊黴菌
黴菌(mould)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名詞。凡生長在營養基質上形成絨毛狀、網狀或絮狀菌絲的真菌統稱為黴菌。黴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大量存在於土壤、空氣、水和生物體內外等處。它喜歡偏酸性環境,大多數為好氧性,多腐生,少數寄生。黴菌的繁殖能力很強,它以無性孢子和有性孢子進行繁殖,多以無性孢子繁殖為主。其生長方式是菌絲末端的伸長和頂端分支,彼此交錯呈網狀。菌絲的長度既受遺傳性的控制,又受環境的影響,其分支數量取決於環境條件。菌絲或呈分散生長,或呈菌絲團狀生長。
工業上常用的黴菌有:藻狀菌綱的根霉、毛霉、犁頭霉,子囊菌綱的紅麴黴,半知菌類的麴黴、青黴等。它們可用於生產多種酶制劑、抗生素、有機酸及甾體激素(steroid hormone)等。
⒋放線菌
放線菌(actinomycetes)因菌落呈放線狀而得名。它是一個原核生物類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尤其在含有機質豐富的微鹼性土壤中較廣。大多腐生,少數寄生。放線菌主要以無性孢子進行繁殖,也可借菌絲片段進行繁殖。後一種繁殖方式見於液體浸沒培養中。其生長方式是菌絲末端伸長和分支,彼此交錯成網狀結構,成為菌絲體。菌絲長度既受遺傳性的控制,又與環境相關。在液體浸沒培養中由於攪拌器的剪切應力作用,常常形成短的分支旺盛的菌絲體,或呈分散生長,或呈菌絲團狀生長。它的最大經濟價值在於能產生多種抗生素(antibiotic)。從微生物中發現的抗生素,有60%以上是放線菌產生的,如鏈黴素、紅黴素、金黴素、慶大黴素等。常用的放線菌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屬:鏈黴菌屬、小單孢菌屬和諾卡菌屬等。
⒌擔子菌
所謂擔子菌(basidiomycetes)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菇類(mushroom)微生物。擔子菌資源的利用正引起人們的重視,如多糖、橡膠物質和抗癌葯物的開發。近幾年來,日本、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對香菇的抗癌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香菇中1,2-β-葡萄糖苷酶及兩種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
⒍藻類
藻類(alga)是自然界分布極廣的一類自養微生物資源,許多國家已把它用作人類保健食品和動物飼料。培養螺旋藻,按乾重計算每公頃(1 ha = 104 m2)可收獲60 t,而種植大豆每公頃才可收獲4 t;從蛋白質產率來看,螺旋藻是大豆的28倍。培養珊列藻,從蛋白質產率計算,每公頃珊列藻所得蛋白質是小麥的20~35倍。此外,還可通過藻類將CO2轉變為石油,培養單胞藻或其它藻類而獲得的石油,可占細胞乾重的5%~50%,合成的油與重油相同,加工後可轉變為汽油、煤油和其它產品。有的國家已建立培植單胞藻的農場,每年每公頃地,培植的單胞藻按5%干物質為碳水化合物(石油)計算,可得60 t石油燃料。此項技術的應用,還可減輕因工業生產而大量排放CO2造成的溫室效應。國外還有人從「藻類農場」獲取氫能的報道,大量培養藻類,利用其光合放氫來獲取氫能。
作為大規模生產,對菌種則有下列要求
(1)原料廉價、生長迅速、目的產物產量高;
⑵易於控制培養條件,酶活性高,發酵周期較短;
⑶抗雜菌和噬菌體的能力強;
⑷菌種遺傳性能穩定,不易變異和退化,不產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毒素,保證安全生產。
(三)微生物與農業生產
微生物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十分密切,如耕作層土壤、動物胃腸道等均是由多種微生物共同組成的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里有有益微生物,也有一些有害的微生物種類,如病原菌、腐敗細菌等,這些微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如有益微生物的數量增加,就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根據這種現象人們有目的地篩選出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種類,並加以培養繁殖製成有益生物菌制劑。將有益生物菌制劑施入土壤則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效養分含量,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農產品品質。例如微生物肥料。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和消費國,但是化肥會削弱莊稼生產能力、加劇環境污染、浪費大量緊缺資源等弊端。微生物肥料在維系與提高土壤生產力、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病蟲害發生、保護農田生態環境以及夯實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和實現「綠色工程」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未來肥料的優良選擇。
(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和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是21世紀全球性的一項戰略任務,微生物可在其中發揮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例如1利用微生物肥料、殺蟲劑或農用抗生素等來取代會嚴重污染環境和不可降解的化學肥料或化學農葯2利用微生物生產的PHB、PHB或聚乳酸製造易降解的醫用塑料、快餐盒等製品以減少「白色污染」3利用微生物的降解、氧化等生化活性來凈化生活污水、有毒工業污水和生活有機垃圾4利用微生物來檢測環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方法檢測「三致」物質,利用EMB培養基檢測飲用水等樣品中的腸道菌群,以及利用發光細菌來檢測水源的污染度等。
(五)微生物與生命科學基礎研究
微生物學促進許多重大理論問題的突破為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微生物對生命科學研究技術做了重大貢獻由於微生物學的消毒滅菌,分離培養等技術的滲透和應用的拓寬及發展,動植物細胞可以再培養在平板或三角瓶里,可以再顯微鏡下分離。今天的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的轉化技術也源於微生物的理論和技術。微生物的重大發現導致了DNA重組技術和遺傳工程的出現,使整個生命科學翻開了新的一頁,也將使人類定向改變生物、根治疾病、美化環境的夢想成為現實。微生物一方面在與其他學科交叉和相互促進中,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生命科學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⑤ 微生物學對人類生活的貢獻是什麼

現代生物學的若干基礎性的重大發現與理論,是在研究微生物的過程中或以微生物為實驗材料與工具取得的。這些理論包括:證明DNA(脫氧核糖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三大經典實驗:肺炎球菌的轉化實驗、噬菌體實驗、植物病毒的重組實驗)。DNA的半保留復制方式(雙螺旋的每一條子鏈分別、都是復制模板)。遺傳密碼子的解讀(64個密碼子各對應20種氨基酸及終止信號的哪一種)。基因的轉錄調節(operon, promoter, operator, repressor, activator的概念與調節方式)。信使RNA的翻譯調節(terminator)等等……。 現在,很多常用、通用的生物學研究技術依賴於微生物,比如:分子克隆重組蛋白在細菌或酵母中的表達。很多醫學技術也依賴於微生物,比如:以病毒為載體的基因治療。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 微生物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億個細菌。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因為微生物很小,構造又簡單,所以人們充分認識它,並發展成為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比起來,還是很晚的。盡管如此,人們已經在廣泛的應用微生物了。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認識到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也是最早應用微生物的少數國家之一。據考古學推測,我國在8000年前已經出現了曲櫱釀酒了,4000多年前我國釀酒已十分普遍,而且當時埃及人也已學會烤制麵包和釀制果酒。 2500年前中國人民發明釀醬、醋,知道用曲治療消化道疾病。公元6世紀(北魏時期),我國賈思勰的巨著《齊民要術》詳細地記載了制曲、釀酒、制醬和釀醋等工藝。在農業上,雖然還不知道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但已經在利用豆科植物輪作提高土壤肥力。這些事實說明,盡管人們還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但是已經在同微生物打交道了,在應用有益微生物的同時,還對有害微生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為防止食物變質,採用鹽漬、糖漬、乾燥、酸化等方法。在我國隆慶年間就開始用人痘預防天花。人痘預防天花是我國對世界醫學上的一大貢獻,這種方法先後傳到俄國、日本、朝鮮、土耳其及英國,1798年英國醫生琴納(Jenner)提出用牛痘預防天花。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從有顯微鏡開始的,微生物學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形態學時期、生理學時期和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 形態學時期 微生物微生物的形態觀察是從安東·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ck 1632-1732)發明的顯微鏡開始的,它是真正看見並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顯微鏡在當時被認為是最精巧、最優良的單式顯微鏡,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動物,而且還把觀察結果報告給英國皇家學會,其中有詳細的描述,並配有準確的插圖。1695年,安東·列文虎克把自己積累的大量結果匯集在《安東·列文虎克所發現的自然界秘密》一書里。他的發現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這在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⑥ 微生物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大量事實證明,微生物既能造福於人類,也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人體的消化道里就「住著」大腸桿菌,它是來幫助我們消化的。而我們平時吃的美味爽口的菇類,就屬於真菌類。其實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可以提供給人類作為治療葯物,如青黴素、紅黴素等都是它們的產物。

可見,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微生物與人體保持著一種生態平衡。有些微生物已經與人體形成一種相互依賴、互惠互利的生態平衡狀態。這稱作正常菌群,它對宿主有益無害。人一生下來就與周圍富含微生物的自然環境密切接觸,因而人體的體表皮膚與口腔、上呼吸道、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以及腔道寄居著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它們有營養作用、免疫作用、生物拮抗作用、抗衰老作用以及其他的作用。

微生物對人體,給我們生活帶來這么多好處,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微生物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生物制葯、能源、環保、食品、工業等方面,微生物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⑦ 無處不在的微生物對人類有哪些影響/微生物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嗎/細菌都是有害的嗎

有些微生物的確會讓人生病。比如,引發水痘的病毒,引發病毒性咽喉炎的細菌...... 細菌進入牙齒的釉質層,還會引起蛀牙。

但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會讓人生病的,確實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壞 了自己的名聲,但好的微生物遠遠多於壞的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向我們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和重要維生素;還有一些微生物會聯合起來抵禦有害的細菌,或是產生酸,阻止有害細菌繁殖,這樣我們就不生病。

微生物雖然很小,但能幫上大忙。比如,酵母菌可以幫助麵包膨脹;微小的藻類可產生氧氣,供我們呼吸;黴菌可以用來製造干乳酪(藍霉乾酪就是加入藍黴菌製成的);

許多種類的細菌都可以用來把牛奶製作成酸奶;有些細菌有助於落葉孵化,使土壤更加肥沃,以利於植物生長;有些細菌在腸道中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

還有些微生物能用來製成葯物; 甚至有的特殊的微生物還可以清除核廢料等有毒物質,它們會把石油、殺蟲劑、甲烷氣體等有毒物質當成食物,把這些東西分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橋梁書版》

⑧ 微生物對人體的危害

微生物的破壞作用。在銀行,計算機電子迴路的增強塑料表面繁殖了黴菌,會導致計算機發生故障,業務出現差錯。不論哪裡的銀行,盡管它建築豪華、設施齊全,但由於每天有許多人進出,室內的微生物污染都十分嚴重。如果對室內空氣中浮游的微生物進行一次測量,就會發現微生物的數量會出乎意料的多,其中還能分離出致癌性菌株黃麴黴和變色麴黴。引起室內空氣中微生物增加的原因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出銀行的各個方面的人,他們將從毛發、衣著、手、物品中散布出微生物來。同時,黏附在紙幣上的黴菌和細菌也會引起第二次污染。試驗已經證明,在用纖維材料製作的紙張、地毯和木材上,有許多致病菌存在著。這種令人憂慮的微生物污染狀況除了銀行之外,醫院、飯店、寫字樓、超市、街道、地下鐵路和公共汽車等的內部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醫院中,每天病人雲集,交叉感染時常發生。進入醫院是為了治療疾病,但醫院又是可怕的微生物感染地,這對於一般人是想像不到的。對於以木質結構為主的住房,在下雨期間,由於木材吸濕,天花板和牆壁返潮,黴菌容易生長,但一當天氣轉好,隨著水分蒸發,木材逐漸乾燥,黴菌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然而,在混凝土結構的公寓和公共住宅內部,情況就完全不同,特別是暖氣的普遍使用,即使在冬天,房內也是溫暖如春,而塑鋼窗戶又排不出水分,所以處於冷態的混凝土靠北邊的牆壁就容易因冷返潮,砂質牆壁容易在一面形成柵網狀的黴菌巢穴。人們可以看到各種住宅都有黴菌旺盛生長的現象,不生長黴菌的地方,恐怕是沒有的。容易生長黴菌的是浴室、盥洗室、廁所、廚房等用水的地方。就是不用水的地方,靠北面的牆壁,因為遇冷返潮,也會像乙烯塑料那樣容易成為黴菌生長的巢穴,使房間里都充滿了霉臭的氣味。當黴菌形成巢穴時,每1平方厘米的黴菌孢子數可達10億~15億個。人們往往認為經過速凍處理,並在冰凍狀態下做低溫保存的食品中不含有微生物的存在。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一般地講,大腸桿菌和病源菌在-20℃以下的低溫也不會完全死滅。例如,結核菌和大腸桿菌即使將它們暴露在-193℃和-225℃的低溫下也會出現不致死的結果。今天冷凍食品的製造技術雖然能夠將食品的味道和鮮度、營養價值和色質等良好地保持在令人相當滿意的程度,但與此同時也保存了與材料共同存在的微生物。在大城市的超級市場和百貨商店的食品商場里買來的家庭用冷凍食品,每1克的大腸桿菌含量可達到20000個。另外,大型工廠中50%的食品受大腸桿菌污染事件

⑨ 微生物學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

微生物與人類關系密切,不過這些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和健康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人體的消化道里就「住著」大腸桿菌,它是來幫助我們消化的。而我們平時吃的美味爽口的菇類,就屬於真菌類。其實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可以提供給人類作為治療葯物,如青黴素,紅黴素等都是它們的產物。

可見,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微生物與人體保持著一種生態平衡。有些微生物已經與人體形成一種相互依賴、互惠互利的生態平衡狀態。這稱作正常菌群,它對宿主有益無害。人一生下來就與周圍富含微生物的自然環境密切接觸,因而人體的體表皮膚與口腔、。上呼吸道、 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以及腔道寄居著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它們有營養作用、免疫作用、生物拮抗作用、抗衰老作用以及其他的作用。
如果沒有這些真菌和細菌,特別是人們常說的腐生細菌,那麼這些不能消化的物質就會不斷堆積,長此以往,地球就會被動植物的屍體垃圾占據。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和其他生物又到哪裡去生存呢?在工業上,利用微生物提高採油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原油的黏度,增加原油的流動性,從而大大提高原油的採收率。一些國家還將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功能各異的80多種微生物組成一種活菌制劑,這種活菌制劑在一個統一體中互相促進,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而穩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態系統,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尤其是病原菌和腐敗細菌的活動,為動植物生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微生物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大量事實證明,這些利益正發揮著重大作用,而且具有廣闊的前景。隨著社會的發展,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將會越來越大。我們要做的就是合理地利用這些微生物,讓它們各司其職,發揮更大的作用,與人類共同維護生態平衡。

⑩ 微生物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和危害

(1)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真菌,還有就是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等。 (2)對人有幫助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與真菌。細菌當中的正常菌群是對人體有益的,包括:營養作用(比如大腸埃希氏菌利用營養物質合成維生素K12為人體所用,這是從自然界中攝取不到的,還有如雙歧桿菌,對保持腸道菌群的穩定、對人類的延年益壽等作用)、免疫作用(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處於應激狀態)、生物拮作用(正常菌群競爭性抑制病原菌的入侵)。真菌當中有食用菌,更有產生抗生素物質的很多種真菌。 (3)微生物中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比如:A、許多的病毒可引起人類的病毒性疾病,且目前人類對病毒性疾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B、細菌中的病原菌如沙門氏功菌、霍亂弧菌、鼠疫耶爾森菌等等,會引起人類的疾病,甚至是比較嚴重的疾病。C、解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梅毒螺旋體、鉤端螺旋體等,都能引起人類的疾病。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學對人類的產生有哪些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10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72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5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6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20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72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6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72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7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34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81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203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0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52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6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200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7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9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