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遵循自然規律,順應人體自身生物鍾,每天5個最佳時間你做對了嗎
生物體內有一種無形的「時鍾」,人的生命活動都遵循著這一「時鍾」的運轉規律而展開。
如人的許多生理指標:呼吸、血壓、體溫、激素分泌量等,都是按照季節、晝夜的規律而有節奏的變化著,這就是人體內的「生物鍾」現象。
生物鍾控制著人體的一切生理功能,使人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都按一定的規律發生周期性的改變。
生物鍾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的。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節律性的生命活動是受人體內許多「齒輪」基因和中心「擒縱輪」基因組成的「生物鍾」所控制、操縱和調節。
人體生物鍾的位置在大腦視交叉上核區域,支配著整個人體和各個不同組織器官的生物鍾變化規律。
要保證身體 健康 就要在作息習慣方面,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作息制度,這是因為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一種良性刺激,建立各種各樣有節律的條件反射,使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能不知疲倦地長時間地進行下去。
使人更好地與外界環境相適應,提高人體的 健康 水平。這也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應當統一到「按生物鍾規律辦事」這一程序上來。
最佳作息時間
早晨6~7點,此時早晨剛睡醒,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腦神經處於活動狀態。此刻學習一些難記憶而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是一天中第一個學習高效期。
睡眠最佳時間
就是晚上9~10時。若晚上11時後還未入睡,那麼過了12時就較難入睡了人腦的活動能力在下午l時左右最為低落,故此時午睡最為適宜。
最佳用腦時間
(1)上午8時,大腦具有
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
(2)上午10時精力充沛:
下午2時反應最敏捷。因此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工作效率最高。
一般來說,上午適宜於腦力勞動,下午適宜於體力勞動。另外,晚上8時記憶力最強。
最佳運動時間
晨練,冬春季節的頭1、2個月鍛煉應避開早晨6~7時,夏秋季早晨5~6時,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是鍛煉的好時機。
平時上午9時、下午4時以後做做健身操對 健康 有益,因為此時肌肉溫度高,粘滯性最小,關節最靈活。
最佳喝水時間
人體在上午9時發生心肌梗塞的幾率最高,因此,起床後飲水以補充一夜水分消耗,又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滯性,可預防心肌梗塞,又有洗滌胃腸作用:
上午10時,下午3時左右飲水可補充工作流汗和排尿所失散的水分,防止人體酸性化;
餐前1小時喝1杯水,有助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慾:睡前飲水,可沖淡血液,使循環暢通,減少腦血管栓塞機會,這些都提示了不同時間飲水對預防不同疾病有不同意義。
人身是自然的造化,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當然需要符合自然界規律。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作息不規律,就會改變體內激素分泌量,導致神經紊亂,由此影響體內生物鍾。
因此,人們到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順應身體本身的變化、及時地做出適應的調節,才能保持 健康 ,這也是自然選擇告訴我們的道理。
『貳』 人在一天24小時中.什麼時間記憶力最好
人在一天24小時中,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是晚上8點到9點。
『叄』 人一天中哪個時間段工作效率最高
6—8點:機體休息完畢並進入如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凈,頭腦清醒,大腦記憶力強,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
8—9點: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10—11點:身心處於積極狀態,熱情將持續到午飯,人體處於第一次最佳狀態。
此時為內向性格者創造力最旺盛時刻,任何工作都能勝任,此時虛度實在可惜。12點:人體的全部精力都已調動起來。全身總動員,需進餐。
此時對酒精仍敏感。午餐時一桌酒席後,對下半天的工作會受到重大影響。13—14點:午飯後,精神睏倦,白天第一階段的興奮期已過,精力消退,進入24小時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階段,此時反應遲緩,有些疲勞,宜適當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時。
15—16點:身體重新改善,感覺器官此時尤其敏感,精神抖擻,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記憶」的內容記憶。工作能力逐漸恢復,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可以持續數小時。
17—18點:工作效率更高,體力活動的體力和耐力達一天中的最高峰時期,試驗顯示,這段時間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期。
19—20點:體內能量消耗,情緒不穩,應休息。20—21點:大腦又開始活躍,反應迅速,記憶力特別好,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期(也是最高效的)。22—24點:睡意降臨,人體准備休息,細胞修復工作開始。
有人感覺到在每天的各個時段,有時工作效率較高,有時又感覺大腦靈活性稍差。如果你了解了自身的生物鍾,依照身體節律工作、學習,恐怕效果就會不一樣了。《大眾科技報》援引專家的觀點介紹了神秘的人體生物鍾的相關知識。
專家解釋說,如下所述只是一般規律,具體到每個人的生物鍾周期可能會有所差異。
『肆』 人在一天中什麼時間學習效率高
人在一天當中學習和記憶效率較高的時間段一般有四個:首先是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整夜休息,此刻學習一些難記的東西較為適合。其次是上午8點至11點,此時體內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其是下午6點至8點,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復習全天學習過的東西,進行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加深記憶。第四是睡前的一兩個小時,利用這段時間對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復習,不容易易遺忘。
具體記憶較好的時間段是因人而異的,觀察並記錄自己的實際記憶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除了在自己記憶效率高的時間段進行學習和記憶,掌握一些記憶方法和技巧也非常有必要。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得住。對於重要的學習內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誦相結合,記憶效果會更好。
記憶背誦時要不斷進行嘗試回憶。只是通讀是很難記住的,而且會給你一種已經很熟悉、記得了的錯覺。嘗試背誦、回憶,則會讓我們發現自己記得不牢的地方,使記憶有錯誤的地方得以糾正,遺漏得以彌補,使學習內容記得更牢。閑暇時經常回憶過去識記的對象,也能避免遺忘。
記憶背誦時還要把眼耳鼻舌手腦結合起來。單一的看、聽、讀,都是不利於記憶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邊聽、邊看、邊思考、邊寫,把多種感官結合起來,才能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
學習掌握一些記憶法也很重要。記憶法,就是把抽象的信息轉譯成具體、有趣、容易記憶的信息,比如諧音記憶法、圖像法、聯想法、結構法等等。不過這些方法需要自己去刻意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像我練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就用到了諧音轉化記憶、意義轉化記憶、形象轉化記憶、位置記憶、聯想記憶,思維導圖就是一種結構式記憶和圖像記憶。這些方法的掌握,在學習和記憶這件事上也是一大助力。
同時還要知道,學習和記憶之後要及時復習。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對剛學過的知識,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方能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過分遺忘。
『伍』 人在一天中什麼時間學習效率高
據生理學家研究,人的大腦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動規律:
1點鍾:處於深夜,大多數人已經睡了3-5小時,由入睡期--淺睡期---中等程度睡眠期--深睡期,此時進入有夢睡眠期。此時易醒/有夢,對痛特別敏感,有些疾病此時易加劇。
2點鍾:肝臟仍繼續工作,利用這段人體安靜的時間,加緊產生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物質,並把一些有害物質清除體外。此時人體大部分器官工作節律均放慢或停止工作,處於休整狀態。
3點鍾: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鬆,此時血壓低,脈搏和呼吸次數少。
4點鍾:血壓更低,腦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處於最微弱的循環狀態,呼吸仍然很弱,此時人容易死亡。此時全身器官節律仍放慢,但聽力很敏銳易被微小的動靜所驚醒。
5點鍾:腎臟分泌少,人體已經歷了3-4個「睡眠周期」(無夢睡眠與有夢睡眠構成睡眠周期),此時覺醒起床,很快就能進入精神飽滿狀態。
6—8點:機體休息完畢並進入如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凈,頭腦清醒,大腦記憶力強,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
8—9點: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陸』 一天24小時中,哪段時間是最高效的呢
經常有同學,跟我訴苦,說:「老師,我覺得我已經非常努力的去學習了,我已經盡可能的把學習時間安排的緊緊的,甚至大大縮減了睡覺的時間,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學習,可是為什麼學習效率還那麼差,為什麼反而越學越累,越學越苦?」
『柒』 人什麼時候的新陳代謝最好
白天工作不瞌睡;夜間睡覺不起夜;上床很快能入睡,說明生物鍾准時正常,是健康的表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鍾」,如果人長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律,就會改變體內激素分泌量,導致神經紊亂,體內生物鍾必然受到影響,因此,要盡可能提倡順應人體內部規律的生物鍾養生法。
最佳起床時間:早晨5
6點鍾是人體生物鍾的「高潮」,體溫升高,此時起床會精神抖擻。
最佳飲水時間:起床後飲水既可補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釋血液,有洗滌腸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餐前1小時喝一杯水,有助於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睡前飲水,可沖淡血液,使循環通暢。
最佳工作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適於腦力勞動,下午適於體力勞動。
最佳午休時間:人腦的活動能力在下午1時左右為低落,故此時午睡最佳。
最佳鍛煉時間:一般下午4時以後,是進行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這時人體耐力上升,肌肉溫度高,血液黏滯性最小,關節最靈活。
最佳減肥時間:飯後1小時左右,緩速步行20分鍾,有利於消耗熱量,以利減肥。
最佳刷牙時間:應在飯後3分鍾內進行,因此時口腔內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所產生的酸性物質,會腐蝕和溶解人的牙釉質,此時刷牙效果最好。
最佳吃水果時間:飯前1小時吃水果有益無害,飯後2小時吃水果其營養成分最易被吸收。
最佳喝牛奶時間:牛奶中含有一種成分,具有催眠、鎮靜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牛奶,既可補充營養,又有助於睡眠。
『捌』 人在哪個時間段學習效率高
記憶力最好的時間
1、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休息,消除了疲勞,沒有新的記憶干擾,是學習和記憶的高效期。在這一時段,適宜學習一些難以記憶但必須記憶的內容。
2、上午8:00-10:00,大腦極易興奮,適宜學習需要周密思考和分析判斷的內容,也是攻克難題的好時光。
3、下午6:00-8:00大腦神經活躍,是回顧復習全天學習內容、知識歸納分類和整理筆記的黃金時間。
4、晚上臨睡前一小時,是一天中第四個學習高效期。利用這段時間,復習難以記乙的內容則不易遺忘,因為在睡夢中大腦依然在思考,重復睡前過目的信息。此外,當邊續學習一段時間感到疲勞時,變換一下學習內容和方式,也不失為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至於有些同學認為,夜間看書,尤其是凌晨0:00-5:00效果最佳的說法,也有實驗證明,但是對於邊工邊讀的同學來說,我們不提倡這樣的過度學習,因為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作息時間打擾,極易造成疲勞,缺覺,低血壓,頭疼等症狀。建議利用零星時間。有人統計,一天中可支配的零星時間至少有兩個小時,苦不充分利用,白白從身邊溜走實在可惜。
排隊就餐、等車、會前等場合,都有幾分鍾乃至十幾分鍾時間,完全可以用作過目復習,記憶單詞,這樣日積月累,效果非常可觀。零星時間用於讀、背、記,整塊時間用於理解、練習,各得其所,學習和復習的效率定會大大提高。
記憶方法分享
聯想記憶法
一般來說呢,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間容易產生聯想。在記憶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內容之間的關系來記憶,效果明顯。比如記憶「開心」這個情緒的時候,同時可以聯想記住它的反義詞「傷心」。
理解記憶法
想要記住什麼,首先一定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老師上課給的一篇陌生課文可能很難記住,但是當你學完了這篇課文,知道文章大概講了什麼故事之後,記憶起來就變得容易了。
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就是把自己不熟悉的知識用諧音替代自己熟悉的事情去記憶。比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記憶的時候就可以利用諧音記成「一把揪死」,很容易就記住了戰爭爆發的年份。
口訣記憶法
把需要記住的東西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或者歌謠,很快就記住了。比如民間的二十四節氣歌就是利用口訣來記憶二十四個節氣的,特別值得學習。
圖表記憶法
把學到的知識點轉化成樹狀圖或者直觀的圖片來記憶,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圖片比文字更直觀,也更方便進行記憶。下次復習知識點的時候,不妨試一試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