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1 12:57:12

㈠ Ig的生物學功能

Ig是體液免疫應答中發揮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區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特異性結合抗原
Ig最顯著的生物學特點是能夠特異性地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某些葯物或侵入機體的其他異物。Ig的這種特異性結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區(尤其是V區中的高變區)的空間構成所決定的。Ig的抗原結合點由L鏈和H鏈超變區組成,與相應抗原上的表位互補,藉助靜電力、氫鍵以及范德華力等次級鍵相結合,這種結合是可逆的,並受到pH、溫度和電解濃度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由於不同抗原分子上有相同的抗原決定簇,或有相似的抗原決定簇,一種抗體可與兩種以上的抗原發生反應,此稱為交叉反應(cross reaction)。
抗體分子可有單體、雙體和五聚體,因此結合抗原決定簇的數目(結合價)也不相同。Fab段為單價,不能產生凝集反應和沉澱反應。F(ab')2和單體Ig(如IgG、IgD、IgE)為雙價。雙體分泌型IgA有4價。五聚體IgM理論上應為10價,但實際上由於立體構型的空間位阻,一般只有5個結合點可結合抗原。B細胞表面Ig(SmIg)是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受體,成熟B細胞主要表達SmIgM和SmIgD,同一B細胞克隆表達不同類SmIg其識別抗原的特異性是相同的。
(二)活化補體
1.IgM、IgG1、IgG2和IgG3可通過經典途徑活化補體。當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後,IgG的CH2和IgM的CH3暴露出結合C lq的補體結合點,開始活化補體。由於Clq6個亞單位中一般需要2個C端的球與補體結合點結合後才能依次活化Clr和Cls,因此IgG活化補體需要一定的濃度,以保證兩個相鄰的IgG單體同時與1個Clq分子的兩個亞單位結合。當Clq一個C端球部結合IgG時親和力則很低,Kd為10-4M,當Clq兩個或兩個以上球部結合兩個或多個IgG分時,親合力增高Kd為10-8M。IgG與Clq結合點位於CH2功能區中最後一個β折疊股318~322位氨基酸殘基(Glu-x-Lys-x-Lys)。IgM倍以上。人類天然的抗A和抗B血型抗體為IgM,血型不符合引韋的輸血反應發生快而且嚴重。
2.凝聚的IgA、IgG4和IgE等可通過替代途徑活化補體。
(三)結合Fc受體

不同細胞表面具有不同Ig的Fc受體,分別用FcγR、FcεR、FcαR等來表示。當Ig與相應抗原結合後,由於構型的改變,其Fc段可與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IgE抗體由於其Fc段結構特點,可在游離情況下與有相應受體的細胞(如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結合,稱為親細胞抗體(cytophilic antibody)。抗體與Fc受體結合可發揮不同的生物學作用。1.介導I型變態反應變應原刺激機體產生的IgE可與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表面IgE高親力受體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合成由細胞FcεRI結合。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可與已固定在細胞膜上的IgE結合,刺激細胞脫顆粒,釋放組受,合成由細胞脂質來源的介質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Ⅰ型變態反應。
2.調理吞噬作用 調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抗體、補體C3b、C4b等調理素(opsonin)促進吞噬細菌等顆粒性抗原。由於補體對熱不穩定,因此又稱為熱不穩定調理素(heat-labile opsonin)。抗體又稱熱穩定調理素(heat-stable opsonin)。補體與抗體同時發揮調理吞噬作用,稱為聯合調理作用。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具有高親和力或低親和力的FcγRI(CD64)和FcγRⅡ(CD32),IgG尤其是人IgG1和IgG3亞類對於調理吞噬起主要作用。嗜酸性粒細胞具有親和力FcγRⅡ,IgE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促進嗜酸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抗體的調理機制一般認為是:①抗體在抗原顆粒和吞噬細胞之間「搭橋」,從而加強了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②抗體與相應顆粒性抗原結合後,改變抗原表面電荷,降低吞噬細胞與抗原之間的靜電斥力;③抗體可中和某些細菌表面的抗吞噬物質如肺炎雙球菌的莢膜,使吞噬細胞易於吞噬;④吞噬細胞FcR結合抗原抗體復合物,吞噬細胞可被活化。 抗體的調理吞噬作用。
3.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當IgG抗體與帶有相應抗原的靶細胞結合後,可與有FcγR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等效應細胞結合,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目前已知。NK細胞發揮ADCC效應主要是通過其膜表面低親和力FcγRⅢ(CD16)所介導的,IgG不僅起到連接靶細胞和效應細胞的作用,同時還刺激NK細胞合成和分泌腫瘤壞死因子和γ干擾素等細胞因子,並釋放顆粒,溶解靶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發揮ADCC作用是通過其FcεRⅡ和FcαR介導的,嗜酸性粒細胞可脫顆粒釋放鹼性蛋白等,在殺傷寄生蟲如蠕蟲中發揮重要作用。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
此外,人IgGFc段能非特異地與葡萄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A,SPA)結合,應用SPA可純化IgG等抗體,或代替第二抗體用。

㈡ 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

這兩種免疫屬於體內的特異性免疫。
細胞免疫在首次接觸外界抗原後,B細胞增殖分化成為漿細胞分泌抗體,對抗體液循環中的抗原,結合成抗原抗體復合物被吞噬細胞吞噬,同時形成記憶B細胞,對二次抗原入侵免疫效率提升。
當抗原變成細胞內抗原(如結核桿菌、。什曼原蟲等),或者體內細胞衰老,突變為腫瘤細胞,細胞免疫刺激T細胞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其中CD8+T細胞結合細胞表位,啟動細胞凋亡程序,CD4+T細胞具有多種調理功能。

㈢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有哪些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有以下六點:中和毒素、中和病毒、抑制細菌吸附、調理作用、介導ADCC作用、激活補體。

以漿細胞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負責體液免疫的細胞是B細胞。體液免疫的抗原多為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質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顆粒和細菌表面都帶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體液免疫。



(3)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當同樣抗原第二次入侵時,能更快的做出反應,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再次產生抗體消滅抗原。這就是二次免疫反應。它比初次反應更快,也更強烈。

B細胞在T細胞輔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後形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的具有專一性的抗體 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後完成的免疫反應。體液免疫的關鍵過程是產生高效而短命的效應B細胞,由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清除抗原。

㈣ 體液免疫應答和細胞免疫應答各有何生物作用

體液免疫是通過產生抗體對內環境中的抗原起作用,而細胞免疫是通過產生效應T細胞侵入宿主細胞的抗原起作用。

㈤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麼,有何生物學作用

1、免疫防禦

就是人體抵禦病原體及其毒性產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禦病原微生物侵害機體。當該功能過於亢進,發生超敏反應;當該功能過於低下,發生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穩

人體組織細胞時刻不停地新陳代謝,隨時有大量新生細胞代替衰老和受損傷的細胞。免疫系統能及時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細胞識別出來,並把它從體內清除出去,從而保持人體的穩定。該功能異常時,發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監視

免疫系統具有識別、殺傷並及時清除體內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稱為免疫監視。免疫監視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預防接種就用抗原體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抗體,提高機體抗禦能力。清除突變或畸變的細胞,清除腫瘤細胞,破壞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當該功能發生異常,細胞癌變將不能得到及時遏制,持續感染將不能得到及時清除。

(5)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現實生活中工作壓力大,心理負擔重,以及情緒緊張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生病,這就是動物神經系統影響免疫系統的表現。當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時,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紊亂,進而出現各種頑固性疾病。

比如:副交感神經正常活動,可以促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與胰島素分泌,當副交感神經活動減弱和持續時:

1、唾液減少導致口腔有害菌無法徹底消滅,使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難以治癒。

2、胃液減少導致幽門螺桿菌無法殺滅,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

3、腸液減少導致腸道菌群失衡,結腸炎久治不愈。

4、胰島素分泌減少會導致蛋白質代謝紊亂,免疫力降低,病毒乘虛而入,出現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大量的免疫系統疾病。

胰島素減少還會出現高血糖,進而出現高血脂、高血壓,並發大血管病如心腦血管病,周圍血管病如下肢潰瘍、趾端缺血疼痛(或出現壞死)、周圍神經病變,微血管病如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變、視網膜病變,腎小球硬化。

因此,正常的動物神經活動對人體多麼重要,動物神經紊亂患者,如果症狀較輕,適量服用一些維生素B1和谷維素等,有一定調節作用。

㈥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是什麼免疫學

免疫應答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感應階段:即免疫活性細胞完成對抗原的識別。b淋巴細胞表面帶有免疫球蛋白結構的抗原受體(smig或bcr),能直接與相應抗原決定基接觸。而t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tcr不能直接識別抗原物質,它只能識別經apc加工、處理後的抗原肽。

免疫應答的第二階段是增殖、分化階段。抗原特異性的t、b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後,即可發生增殖、分化,形成效應細胞與記憶細胞。效應細胞能合成、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如由激活的b分化而成的漿細胞能合成特異性抗體分子,即免疫球蛋白分子;而活化的t效應細胞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

它們參與第三階段——效應階段,即效應細胞、效應分子與相應抗原發生相互作用的階段,如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分子可與相應抗原結合,以達中和毒素、促進吞噬等作用。通過免疫應答,達到清除「異物」的作用,它不僅包括外來的病原體,異種蛋白等來自異體的物質,還包括體內的異常細胞,如病毒感染細胞、腫瘤細胞等。

在抗原刺激下,t細胞發生的免疫應答是以產生特異性激活的效應t細胞和多種細胞因子為特點,介導細胞免疫;而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最後能產生特異性抗體,並將之分泌人體液,故把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稱體液免疫。

(6)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寄生蟲感染中,常見的有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產生的免疫效應。ADCC對寄生蟲的作用需要特異性抗體如IgG或IgE,結合於蟲體。

然後效應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或中性粒細胞)通過Fc受體附著於抗體,通過協同作用發揮對蟲體的殺傷作用。在組織、血管或淋巴系統寄生的蠕蟲中,ADCC可能是宿主殺傷蠕蟲(如血吸蟲童蟲、微絲蚴)的重要效應機制。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區別與聯系:反映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區別:

從作用對象上看,體液免疫清除的是游離在寄主細胞外的抗原及其產生的有毒物質;

細胞免疫則摧毀侵入到寄主細胞內的病毒、胞內寄生菌或外來的組織團塊、癌變的細胞等。

從作用方式上看,體液免疫是通過效應B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並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來清除抗原;

細胞免疫則是通過效應T細胞(殺傷T細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細胞溶解死亡。

㈦ 體液免疫有哪些生物學效應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有以下六點:
第一、中和毒素;
第二、中和病毒;
第三、抑制細菌吸附;
第四、調理作用;
第五、介導ADCC作用;
第六、激活補體。

說明,以上內容不屬於高中生物范疇。資料來自網上。

閱讀全文

與體液免疫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82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8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4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5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8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9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1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3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7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3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3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4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5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50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6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