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方面

生物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09-11 11:09:40

『壹』 食品污染的不安全因素存在哪些方面

食品污染的不安全因素存在與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的每一環節,種植、養殖、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消費等一些列的活動都有可能由於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導致食品受到污染,但其實其中很多地方都是可控的,比如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盡量合理的科學的噴灑農葯,在養殖過程中,對獸葯的控制和安全監管,明白什麼該用什麼不該用,在加工過程中,努力做到安全的生產環境,比如微生物、細菌的生長和控制等,包裝的時候怎樣才能有效的抑制食品污染等等。所以在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紕漏,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很重要,作為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可以批次的去檢測機構送檢,對自己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管。

『貳』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

你好
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 hazards)是指潛在損壞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因子或因素,包括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性的危害,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 危險。一旦食品含有這些危害因素或者受到這些危害因素的污染,就會成為具有潛在危害的食品(Potentially hazardotIs foods),尤其指可能發生微生物性危害的食品。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其差異較大,按照HACCP危害分析的通常分類,有四種類型。
一、生物性危害
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黴菌。
1.細菌
按其形態,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按其致病性,細菌又可分為致病菌、條件病菌和非致病菌。食品中細菌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危害表現在兩個方面。
(1)引起食品腐敗變質。
(2)引起食源性疾病。若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將會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2.病毒
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3.寄生蟲
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例如吸蟲(Trematoles)中間宿主是淡水魚、龍蝦等節肢動物,生吃或烹調不適,會使人感染吸蟲。
4.黴菌
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
二、化學性危害
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
1.重金屬
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等,均為對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屬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1)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工業三廢的污染;(2)食品加工過程所使用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機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劑中含有毒金屬;(3)作為食品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含高金屬的地質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屬。
2.自然毒素
許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發芽的馬鈴薯(土豆)含有大量的龍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魚膽中含的5一a鯉醇,能損害人的肝腎和心腦,造成中毒和死亡;霉變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帶有,有的則是細菌或黴菌在食品中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
3.農用化學葯物
食品植物在種植生長過程中,使用了農葯殺蟲劑、除草劑、抗氧化劑、抗菌素、促生長素、抗霉劑以及消毒劑等,或畜禽魚等動物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葯物等,這些化學葯物都可能給食物帶來危害。世界各國對農用化學葯物的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殘留量作了嚴格限制。例如歐盟規定,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蜂蜜中氯黴素的殘留不得超過0.1ng/mL。
4.洗消劑
洗消劑是一個常被忽視的食品安全危害。問題產生的原因有:(1)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劑,造成對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2)不按科學方法使用洗消劑,造成洗消劑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殘留。例如,有些餐館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劑等,對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其他化學危害
化學性危害情況比較復雜,污染途徑較多,上面講的是一些常見的、主要化學性危害,還有濫用食品添加劑、機械潤化油等其他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1999年3月,《自然》雜志發表了康乃爾大學Losey等人認為轉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論文,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其報道的轉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脈金斑蝶的幼蟲可謂轉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應的一個實例12]。據推測,長期不良效應的發現正如六六六、DDT、PPA等葯物的不良效應一樣需要一定時間。歐盟國家在2000年6月決定暫停轉基因產品的種植和流通,日本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深信不疑,但自Losey等人的論文發表後,也將重新對轉基因食品的安 全進行進一步研究。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給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確定性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叄』 什麼是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safety)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food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是所有對人體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損害的危險都不存在,是一個絕對概念。
[編輯本段]食品質量的要求
食品質量的要求:1、有營養價值;2、有較好的色、香、味和外觀形狀;3、無毒、無害,符合食品衛生質量要求。
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發表的《加強國家級食品安全性計劃指南》中把食品安全解釋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製作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身體受到傷害的一種擔保」,將食品衛生界定為「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和適用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採取的一切條件和措施」。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在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國際社會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食品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符合國家強制標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後代的隱患。
包括食物量的安全和食物質的安全。食物量的安全是指能不能解決吃得飽的問題,而現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人們,提起食品安全,更多考慮的是質的安全。
食物質的安全是指確保食品消費對人類健康沒有直接或潛在的不良影響,是食品衛生的重要部分,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食品污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查詢
查詢服務提供對食品以及與食品相關的信息全方位的查詢,實現對鏈條上各個主體和環節點的信息查詢
跟蹤與追溯
跟蹤(Tracking)是指實現對食品全流程的信息跟蹤。從初級農產品的種植/飼養、到初級農產品的收獲運輸以及檢驗、到產品的再加工/包裝及儲藏、到產品的運輸及流通全過程必須做到關鍵信息的跟蹤,以便對關鍵環節、重點食品進行有效監控。
追溯(Tracing)是通過輸入產品的基本信息,如追溯碼、生產批號等可以查詢到產品的種植作業環節、原料運輸環節、基地加工環節、成品運輸環節的所有信息。通過追溯,實現由下至上的信息追溯,使食品生產流通的每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可以明確界定。
統計分析可以按時間、品種、狀態等進行各種統計匯總。即時統計產品的生產批量、個數、品種等信息,並可以按照時間序列或品種序列等要求進行排列。統計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流通環節信息,按照關鍵點進行歸納匯總。為食品安全技術的研究分析提供數據基礎。
召回與預警
召回是指對有潛在安全危險的食品可以按照批號快速追蹤到同批號產品的流向並實現快速召回。
預警是系統將提示用戶將預警信息按指定的格式,通過手機簡訊、語音的方式發送到指定用戶,實現預警信息的實時通知。預警信息包括針對追溯系統的食品預警情況以及相關企業的檢測抽查情況、退市下架情況等等。
[編輯本段]安全購買食品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八、購買肉製品、腌蠟製品最好到規范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游商(無固定營業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肆』 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重工業及農副業因素

重工業的大力發展,是污染環境的重要來源,也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工業生產過程中,對空氣的污染和排放的不合乎標準的廢水、污水,使農作物吸收,生產加工的產品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化學成分。

2、微觀生物因素

微觀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合繁殖力是相當強大的。微生物的種類之多,存在范圍之廣,不是用數字能夠計算的。事實上,很多產品的加工生產就是利用細菌來製作的。例如食醋、味精。

3、食品添加劑因素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質期更長。食品添加劑主要有:著色劑、防腐劑、甜味劑、酸味劑、發色劑、漂白劑、保鮮劑。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做了明確的規定。

4、轉基因因素

轉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轉基因)技術在物種基因組中嵌入了(非同種)外源基因的食品。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確定性,必然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現狀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機制不健全。市場經濟過於鬆散的管理機制和監督力度難免出現不正當競爭、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負面現象,社會轉型期的機制漏洞仍需繼續加大力度完善。其次,市場經營者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喪失文化道德。

食品檢測體系、質量認證體系不完善,雖然現在存在《食品衛生法》《質量安全法》等法規,但這些法規實施還存在諸多不適,監管力度分散、整體力度小、職能交叉、資源浪費大,這些事食品安全檢驗體系完善的重要問題。

『伍』 影響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有哪些

食品中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存在於食物鏈的各個環節,表現在人,機,料,法,環的多個方面,主要是:
◆ 微生物、寄生蟲、生物毒素等生物污染
環境污染
◆ 農葯與獸葯殘留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主要為:

1

農業種植、
養殖業的源頭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越來越重;

2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嚴重;

3
、生物性污染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最主要因素,並主要發生
在餐飲消費環節;

4
、食品工業中應用新原料、新工藝給食品安全帶來了許多新
問題;

5
、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陸』 將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分為哪三類

可以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類。
物理因素包括在生產過程中,可能不小心在食品中混入了石頭,樹枝,釘子等,或者輻照食品的輻射殘留等都屬於這一類。
化學因素主要指食品中的化學物質超標,如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標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和寄生蟲等帶來的危害,微生物超標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損傷,例如海鮮中副溶血弧菌超標會造成腹瀉等症狀,水或者肉中的寄生蟲會造成消費者體內生寄生蟲

『柒』 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主要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謝過程、代謝產物(如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對食品原料、加工過程和產品的污染。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真菌。

2、化學危害

食品中的化學危害是指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物而引起的危害。化學性危害能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積累性傷害,包括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殘留的化學物質、加工過程中人為添加的化學物質、偶然污染的化學物質等。

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食品中的化學性危害可能對人體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過敏、影響身體發育、影響生育、致癌、致畸、致死等後果。

3、物理危害

指食用後可能導致物理性傷害的異物。物理危害通常被描述為從外部來的物體或異物。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

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4、轉基因危害

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1999年3月,《自然》雜志發表了康乃爾大學Losey等人認為轉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論文,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其報道的轉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脈金斑蝶的幼蟲可謂轉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應的一個實例。據推測,長期不良效應的發現正如六六六、DDT、PPA等葯物的不良效應一樣需要一定時間。

歐盟國家在2000年6月決定暫停轉基因產品的種植和流通,日本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深信不疑,但自Losey等人的論文發表後,也將重新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進行進一步研究。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給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確定性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食品安全管理必要性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生產、加工、貯運、銷售整個過程表現出了空前的興趣,不斷要求政府和食品製造商在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消費者保護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

在當前全球食品貿易量日益劇增的形勢下,無論是進口國還是出口國,都有責任強化本國的食品管理體系,履行基於風險分析的食品管理策略。多數國家的政治家和科學家認為有效的食品管理體系是確保本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基礎。

進入新世紀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社會、政治和貿易問題時有發生,世界各國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規、機構、監管、信息、教育正在急劇變化,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國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動向及相關研究成果。

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體現以人為本,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中國食品安全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食品安全危害、網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捌』 食品不安全因素中的生物性不安全因素不包括

生物性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包括的就是各種污染菌。比如大腸菌群污染。各種致病菌的污染。細菌的污染等等為生物方面的

『玖』 在我們身邊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都有哪些

隨著新的食品資源的不斷開發,食品品種的不斷增加、生產規模的擴大,加工、貯藏、運輸等環節的增多,消費方式的多樣化,使人類食物鏈變得更為復雜。食品中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存在於食物鏈的各個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微生物、寄生蟲、生物毒素等生物污染
在整個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都可能因管理不善而使病原菌、寄生蟲滋生及生物毒素進入人類食物鏈中。微生物及其毒素導致的傳染病流行,是多年來危害人類健康的頑症。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在過去的20多年間,在世界范圍內新出現的傳染病已得到確認的有30餘種。此外,我國海域遼闊,海洋中寄生吸蟲及其他寄生蟲種類繁多,這些自然疫源性寄生蟲一旦侵入人體,不僅能造成危害,甚至可導致死亡。人類歷史上一些猖獗一時的傳染性疾病如結核病、腦膜炎等,在醫葯衛生及生活條件改善的情況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現實證明人類在與病原微生物較量中的每一次勝利,都遠非一勞永逸,一些曾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結核病如今在一定范圍內又有蔓延的趨勢。由霍亂導致的飲水和環境衛生惡化又開始出現。登革熱、鼠疫、腦膜炎等也在世界一些國家或地區接連發生。一種能引起腸道出血的大腸桿菌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先後多次危害人類,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微生物和寄生蟲污染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也始終是各國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閱讀全文

與生物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82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8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4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5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8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9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1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7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33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3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4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5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50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6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