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菌的作用是什麼
這位朋友您好!污水處理菌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多運用在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和好氧階段:
1、厭氧階段主要是投加厭氧菌第三代反硝化細菌,起到降解COD,加速水解酸化過程,提高處理效率。
2、好氧段主要是投加好氧菌第三代硝化細菌,主要作用是降解氨氮和部分COD,強效的污水處理菌會高效的去除氨氮,使得 出水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2. 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是什麼
污水處理過程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好氧菌、兼氧菌、硝酸鹽菌、產酸菌、甲烷菌、等不同的菌類所起作用不同、都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水最好的COD/氨氮等指標達到合格
3. 跪求:在污水處理中,微生物的種類和作用.務必詳細阿!
污水具備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因而微生物能從污水中獲取養分,同時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因此微生物可在污水凈化和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造福人類。 微生物能降解和轉化污染物主要是因為微生物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個體微小,比表面積大,代謝速率快;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代謝類型多樣;具有多種降解酶;繁殖快,易變異,適應性強;共代謝作用等。 利用微生物處理污水實際就是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微生物能從污水中攝取糖,蛋白質,脂肪,澱粉及其它低分子化合物。微生物新陳代謝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兩種,因此,凈化方法分為好氧凈化和厭氧凈化.
1、好氧凈化 氧存在條件下,許多好氧微生物通過分解代謝、合成代謝和物質礦物化,在把有機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等過程中,獲尋C源、N源、P源、S和能量。污水的微生物好氧凈化就是模擬上述原理,把微生物置於一定的構築物內通氣培養,高效率凈化污水的方法。 2、厭氧凈化 微生物在嚴格厭氧條件下,有機物發酵或消化過程中,大部分有機物被解生成H2、CO2、H2S和CH4等氣體。污水的生物厭氧凈化就是根據污水經厭氧發酵後既到凈化,又獲得了生物能源CH4的原理。微物細胞能量轉移的電子受體,由好氧條件下分子氧改變為厭氧條件下的有機物。在厭氧件下,不溶於水而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污物,被微生物的胞外酶降解為可溶性物質,再由產甲烷厭氧細菌和產氫細菌降解成低分子有酸類和醇類、並放出H2和CO2;有機酸類和類經產甲烷菌降解成H2、CO2和CH4。甲烷菌還可利用H2還原CO2,形成CH4。
微生物凈化過程: Ⅰ.有機污染物的濃度由高變低 Ⅱ.異養細菌迅速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大量繁殖,然後是以細菌為食料的原生動物出現數量高峰,再後是由於有機物礦化,利於藻類的生長,而出現藻類的生長高峰。 Ⅲ.溶解氧濃度隨著有機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而大量消耗,很快降到最低點,隨後,由於有機物的無機化和藻類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好氧微生物數量的下降,溶解氧又恢復到原來水平。 這樣,在離開污染源相當的距離之後,水中的微生物數量,有機物,無機物的含量,也都下降到最低點。於是,水體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微生物處理優點:微生物具有來源廣,易培養,繁殖快,對環境適應性強,易變異的特徵在生產上較容易的採集菌種進行培養繁殖,並在特定條件下進行馴化,使之適應不同的水質條件,從而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有機物無機化。加之微生物的生存條件溫和,新陳代謝時不需要高溫高壓,它是不需要投加催化劑的.生物法具有廢水處理量大、處理范圍廣、運行費用相對較低,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其他方法要少的多。在污水生物處理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物質的遷移轉化效率之高是任何天然的或農業生態系統所不能比擬的。 三.污水中微生物種類變化與凈化的關系 污水性質和污染程度不同,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就會有很大差別。在處理系統中,好氧微生物的優勢種群組成和數量也相應的發生變化。例如,當含纖維素較多的廢水進入反應系統,則纖維素分解菌就會大量繁殖,當蛋白質大量進入該系統,就會使微生物群落中的氨化菌種群占優勢。 原生動物中有的種類及數量對水質因素(如氧溶量、pH值等)的變化較敏感,故可以作為鑒定污水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如草履蟲、小口鍾蟲、腎狀豆形蟲、板殼蟲等大量出現於受重污染和有機物很多的水中。在中度污染和有機污物較多的水中,原生動物種類及數量最多。水清澈有機污物又很少的則種類也少。污水中原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與凈化處理的效果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原生動物可以作為凈化情況的指示生物,可由它們對凈化處理效果作出預報。一般說來,游動鞭毛蟲類或自由生活的纖毛蟲類占較大優勢時,往往說明凈化效果較差,或廢水處於培育活性污泥初期。當發現有固著纖毛蟲類時,活性污泥已經形成。輪蟲有自凈作用。如活性污泥中有大量輪蟲和多種纖毛蟲出現,說明有機污物含量很少,凈化度較高,污水處理效果好。水蚯蚓對污水也有自凈作用,其種類與數量隨污染的減輕而減少。在凈化效果較好的污水中,還會出現線蟲、顫蚯蚓等後生動物。
4. 微生物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有什麼優勢
生物處理法是利用自然環境中微生物來氧化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某些無機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並將其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無機物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污水生物處理方法是建立在環境自凈作用基礎上的人工強化技術,其意義在於創造出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增強微生物的代謝功能,促進微生物的增殖,加速有機物的無機化,增進污水的凈化進程。該方法具有投資少、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5. 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是什麼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上化肥、農葯的過度使用和人口的持續增加,我國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據統計顯示,2006年全國污水廢水排放量超過750億噸,而全國661個城市中有超過250個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從而使其中接近2/3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體中。水利部稱:中國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由於沒有配備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和適應性強(大到大城市,小到小城鎮)的污水處理技術,這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水環境的污染。水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機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污染問題已經對人類生存和經濟的發展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防止水體惡化,保護水資源,治理已受污染的水體,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
污水處理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而物理法和化學法的處理效率低,費用高,管理復雜,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所以無法得到很好的應用和大范圍的推廣。而生物法則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方法。生物法通常是利用具有各種生理生化性能的微生物類群間的相互配合而進行的一種物質循環過程。從而使污水得到再生的過程。生物法處理污水具有效率高,費用低,能耗低,出水質好,管理簡單等優點。利用微生物進行處理使水資源再生,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污水處理的主要途徑之一。
微生物具有體積小,表面積大,繁殖能力強等特點,能不斷的與周圍的環境快速的進行物質交換。污水具備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因而能使微生物從中獲得營養物質,同時降解和利用有害的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依據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對氧環境的需求可分為好氧法和厭氧法。現在應用最廣泛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均屬於好氧法;厭氧處理是現在研究的比較熱門的方法,現在比較流行的厭氧處理器有af、uasb、egsb。現在好氧法和厭氧法相結合的處理方法也是比較熱門的研究,因為處理效果要比傳統的方法好。
1、好氧處理系統
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通過分解代謝、合成代謝和物質礦化,把環境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無機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同時使微生物得到增長繁殖。
1.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由arden和lockett於1914年在英國切斯特創建成試驗廠,是利用河流自凈原理的人工強化高效污水處理工藝。經過90多年的發展,該工藝已經成為當前污水處理方面應用得最廣泛的工藝。
所謂活性污泥就是以需氧性細菌為主體的微生物與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見的絮狀顆粒,也稱絮凝體[2]。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其原理是通過曝氣供氧,使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懸浮在水中,並利用從而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停止曝氣時,懸浮微生物群絮凝體易於沉澱與水分離,並使污水得到凈化、澄清[3]。其工藝流程如下圖:
污水預處理→
曝氣池
→
二沉池
→
出水
↑
↓
↓
←
迴流污泥
←
→
剩餘污泥→
6. 舉例說明微生物在廢水處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將沸水裡面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分解成無機物,還可以將有毒的物質分解成無毒的物質
7. 微生物在環境污染控制中有哪些作用
1. 個體微小、分布廣泛
微生物的大小用微米甚至納米來表示,從零點幾微米到幾百納米不等。由於微生物個體微小而且輕,故可通過風和水的散播而廣泛分布。江、河、湖、海、高山、陸地、人體等,甚至寒冷的北極冰層中也發現有微生物的存在。
2. 種類繁多、代謝旺盛
據統計,已發現的微生物有十幾萬種。而且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謝方式,能用各種各樣的有機物和無機物作為營養物質,使之分解和轉化。同時,又能將無機物合成復雜的有機物。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 繁殖快速、易於培養
微生物在最適宜的條件下具有高速繁殖的特性。尤其是細菌,其細胞一分為二,即裂殖。大多數微生物都能夠在常溫常壓下,利用簡單的營養物質生長繁殖,這就使我們容易培養微生物,特別是獲得純種微生物。
4. 容易變異、利於應用
微生物技術的發展
微生物學本身就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並伴隨著其他學科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也是在不斷深入以及實踐需要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19世紀初,人們開始注意到污水中細菌的存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1913年英國的費拉開創了活性污泥法,並隨著歐美各國一些城市先後建立和發展了自來水廠。
20世紀50年代,英美法一些國家的學者陸續發表了研究報告。
20世紀60—70年代,由於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人類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污染控制技術有了許多突破性發展,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法更加完善,污染控制微生物有了很大發展。微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的結合,誕生了遺傳工程。
20世紀80年代以後,污染控制微生物日臻成熟。
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微生物在循環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處理者。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處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種有害物質,此外,還要靠微生物進行除臭。污水與污物的處理速度、處理效果取決於微生物的種類和功能。
應用領域
微生物技術的前景
微生物作為一個生物界別,它的開發前景是不可限量的。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發展中,微生物工程技術是「生產-經濟-資源-環境-社會-保健」大系統中佔有極重要地位和快速見效的重大技術。
中國是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幅員遼闊,地跨寒溫至熱帶,內陸海拔高差-155至8848米,地形復雜、環境多變,生物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擁有動植物、微生物約26萬種,其中植物3萬種、動物20萬種、微生物3萬種,是世界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發展生物技術及其產業,中國有著雄厚的資源基礎。
在20世紀最後20年裡,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為了依靠科技,推動21世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生物技術已成為中國研究開發經費投入最多的領域,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必將蓬勃發展並迅速崛起。
8. 簡述微生物在凈化污染環境中的作用
作用有很多啊
諸如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有很多有機物,如各種有機酸、氨基酸等,可以作為細菌的食物。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一些桿菌和甲烷能過發酵反這些物質分解,產生的甲烷可以用於照明、取暖或發電,而廢水也得到了凈化。還有一些細菌在有氧氣的條件下,也能夠利用這些物質生存,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使污水得到凈化。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可以根據這樣的原理,利用細菌來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9. 微生物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有哪些應用
一、微生物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應用:
1、運用環境微生物手段既可以修復受污染天然水體生態,如湖泊、河道和港灣,還可以修復污染土壤生態,尤其是殘留農葯污辱的農田土壤和油田開采過程中被原油污染的土壤。
給水體投加除碳(有機碳)、除氮菌株,正成為一項消除水體富營養化的可行技術措施。
給土壤添加除油(礦物油)菌株,已成為一項成熟的修復油污土壤的技術措施。
2、污染物降解菌可用於處理污水及固體廢棄物。
對於生活垃圾、禽畜糞便、農業廢棄物等非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來說,投降解菌者,污染物去除率高、發酵溫度高、發酵周期短。
對於有毒有害工業固體廢棄物來說,投加有專性降解功能的菌株,更是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
3、微生物還用於污染物的互不性檢測方面:如發光細菌法,已被定為國家標准(GB)方法和世界標准(ISO)方法。
二、幾項已經開發多年,接近產業化的微生物技術:
1、微生物脫硫技術:
近年來研究人員把煤的物理選煤技術之一的浮選法和微生物處理相結合,即把煤粉碎成微粒與水混合,並將微生物加入溶液中,讓微生物附著在黃鐵礦表面,使其表面變成親水性,能溶於水。在浮選中其難以附著在氣泡上,下沉至底部,從而把煤和黃鐵礦分開。由於它僅處理黃鐵礦的表面,因此脫硫時間只需數分鍾即可,從而大幅度縮短了處理時間,可脫除無機硫約70%。
2、微生物制漿和微生物漂白技術:
造紙工業中的制漿和漂白工序是污染物產生的主要工序。與化學法相比,雖然機械法制漿可以大大提高紙漿得率,從而節省大量林木資源。但是,磨木漿的能量消耗很大,而且成品紙的強度等質量性能不如硫酸鹽漿,因而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微生物技術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最具吸引力和挑戰性的是微生物制漿與微生物漂白。利用微生物與微生物酶類進行微生物制漿與微生物漂白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潛力,因為微生物極易生長繁殖,酶催化反應具有高度專一性,反應條件溫和,並且高效無污染。
3、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
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就十分重視微生物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並開展了大規模的科研活動。已開發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技術及其產品,並在世界上廣泛應用於污水處理、大氣凈化及污染環境介質治理等諸多方面。當前,環境微生物技術在國際上已進入蓬勃發展的軌道。隨著全球范圍內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越來越嚴厲的環境法,市場對環境微生物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廣泛。
我國的微生物技術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該技術的進一步開發需要得到社會、同行及主管部門的廣泛支持,大力開展以污染控制技術為主體的微生物技術的研究,將大力推進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並發展帶動整個環保科技的發展,解決我國目前和未來面臨的嚴峻的環境保護問題,並為環保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環境保護高技術。應該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10. 污水處理菌種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是什麼
甘 度 污水處理菌種有:河道治理菌、光合菌種、枯草芽孢桿菌、復合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等等
作用;
1、消除黑臭現象:
消除黑臭現象,恢復水體基本的生態環境,這階段主要是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和光合菌種、復合菌種建立優勢微生物。
2、降低氨氮的有機污染:
主要通過硝化細菌將水體的硝態氮、氨態氮等轉化為氮氣散發到空氣中,從而達到降低氨氮的目的。
3、降低COD指數:
通過投加復合菌,降低水體的COD,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生態系統。
分解水體的底泥、有機質等,降低水體的污染物。
4、 消解底泥,改善水體;
光合成細菌是一種以光作能源並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機物作碳源,以硫化氫等作供氫體,進行完全自養性或光能異養性生長但不產氧的一類微生物的總稱。在自然界中,光合成細菌分布極廣,生命力強。
5、快速降低黑臭河道水體中的COD、氨氮,消除底泥中的硫化氫、抑制有害菌以及藍藻的生成,改善水體透明度,起到水質凈化的作用,
6、生物修復技術:向水體中投加優質高效的微生物菌種,能夠改良水體和底質淤泥中的微生態,並進行有機質及營養元素的良性分解和礦化,使水體凈化,修復水體系統中的微生物,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
7、注意事項:
枯草芽孢桿菌為好氧菌,故所需系統中的溶氧在2mg/L以上;
枯草芽孢桿菌在泥土和污水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避免使用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