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分析生物生存環境

如何分析生物生存環境

發布時間:2022-09-06 00:15:22

Ⅰ 各種生物的生活環境

1、蘑菇:需要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

2、魚:需要生活在水裡。

3、螞蟻:它們喜歡在排水和通風良好的地下挖洞築巢。

4、蟬:幼蟲在地下發育,成蟬生活在夏季的樹枝上。

5、猴子:它們大多住在樹上。

6、大熊貓:是一種濕性動物,除發情外,生活在竹林中,經常過著獨居生活,日夜兼備。

(1)如何分析生物生存環境擴展閱讀:

植物類:

藻類:主要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土地上,沒有根狀莖和葉子的分化,沒有運輸組織。

苔蘚植物:無根分化的無根植物,主要生活在潮濕、乾燥的土地上,成為假卵,有分化的莖和葉,沒有運輸組織。

蕨類:大多數生活在潮濕的土地上,有根和葉的運輸分化組織。

Ⅱ 生物圈裡的生物怎樣的生存環境

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內的區域,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裡繁衍著各種各樣的生命,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支持生命活動,在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俗語就體現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關系。但是,要維持整個龐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動,這么簡單的關系顯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決辦法。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按其在物質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可分為: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它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消費者,主要指動物(人當然也包括在內)。有的動物直接以植物為生,叫做一級消費者,比如羚羊;有的動物則以植食動物為生,叫做二級消費者;還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動物,被稱做三級消費者。至於人,則是雜食動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這三類生物與其所生活的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生產者從無機環境中攝取能量,合成有機物;生產者被一級消費者吞食以後,將自身的能量傳遞給一級消費者;一級消費者被捕食後,再將能量傳遞給二級、三級……最後,當有機生命死亡以後,分解者將它們再分解為無機物,把來源於環境的,再復歸於環境。這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完整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只有當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環境、各種生物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種類、數量及其生產能力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時,系統的能量輸入與輸出才能達到平衡;反過來,只有能量達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才能相對穩定。所以,生態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壞,否則,就會打亂整個生態系統的秩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也是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一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生物圈的繁榮。因此,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人類。

地球表層中生物棲居的范圍。包括生物本身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並可看作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有人認為生物圈僅指生物總體而不包括它周圍的自然環境,而另以生態圈一詞來概括兩者。與生物圈詞義相關但界線更難劃明確的還有「人類圈」和「智慧圈」,前者強調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巨大影響,後者指人類的智力所能影響的范圍。地球表層由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構成,三圈中適於生物生存的范圍就是生物圈。 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於表層和淺水的底層。世界大洋最深處超過11000米,這里還能發現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隨深度而增加的壓力。大氣圈中生物主要集中於下層,即與岩石圈的交界處。鳥類能高飛數千米,花粉、昆蟲以及一些小動物可被氣流帶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層中還發現有細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溫和低氣壓。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記錄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處石油中的石油細菌,但大多數生物生存於土壤上層幾十厘米之內。限制生物向土壤深處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雖然生物可見於由赤道至兩極之間的廣大地區,但就厚度來講,生物圈在地球上只佔據薄薄的一層。

Ⅲ 簡述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並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重要作用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個詩句體現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於受溫度的影響而晚開放的現象,體現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2)在沙漠地區植物造林可以防風固沙,在沙漠栽種植物,植物能夠對於多風沙的地區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屬於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3)蓮「中通外直」,其地下莖(蓮藕)和荷葉葉柄中都有貫通的氣腔,以滿足呼吸的需要.適於在有水的地方生存.沙棘的地下根長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說明它適應在缺水的地方生存.因此,生物不但能適應環境,也能改變環境.總之,判斷屬於哪種的方法是准確根據影響結果而定.生物適應環境:一般是生物具有與其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徵或生活方式,如鳥有翅膀,魚有鰭,青蛙冬眠等.環境影響生物:指由於環境改變是生物受到影響,如南方植物種到北方後,水果味道發生改變.生物影響環境:指由於生物的生活使得環境發生變化,如種樹可以產生陰涼環境.
(4)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鑽洞,可以使土壤疏鬆,有利於植物根的呼吸、生長;
蚯蚓能富集養分,生活著的蚯蚓每時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機物和土壤,把蚓糞和其他代謝產物排泄到土壤中,從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試驗證明,有蚯蚓棲息的周圍土壤中,許多無機鹽的元素,如磷、鉀、鈣、鎂等增加數倍.因此蚯蚓對環境有影響.
故答案為:(1)環境影響生物;
(2)生物影響環境;
(3)水;乾旱;生物適應環境.
(4)生物影響環境

Ⅳ 生物生存的環境主要是指

生物生存的環境就是指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各種條件以及各種影響因素,如水、土壤、溫度、光照、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等。

Ⅳ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包括哪些方面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包括哪些方面
1.生物生存的環境包括非生物的無機自然環境和其他生物.
2.生物在環境中生存,環境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質和能量,以及棲息場所.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種間關系和種內關系.既有互助也有斗爭.
3.生物的生存會影響和改變環境.
4.生物要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否則會被淘汰,所謂的適者生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Ⅵ 生態因素有哪些

生態因素,指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濕度和溫度等。

1、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

2、溫度影響生物的分布、生長和發育。

3、水分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並決定陸生生物的分布。

二、生物因素:

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均有利於種族的生存和繁衍。

2、種間關系:種間互助:互利共生(如地衣)以及種間斗爭:寄生(如人與蛔蟲)競爭(如大小草履蟲)捕食(狼與兔)對立(蟲子與小苗)。

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

1、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市同時共同其作用的,而不是單獨孤立。

2、分析某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時,既要分析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又要注意找出其中的關鍵因素。

3、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他們共同溝沉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Ⅶ 什麼是生物的生存環境

生物的生存環境,就是各種生物可以賴以生存的適宜地點,食物結構,溫濕度及光線狀況,還有相關的與其他生物物種共同存在的適宜條件.

Ⅷ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與這種生物有直接或者間接聯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間存在著捕食競爭關系,如果同為草食性動物,在環境中存在的草食性動物越多,它們的食物競爭就越激烈。非生物因素是指氣候條件,溫度,濕度,光照條件,包括土壤環境,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

Ⅸ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 因素,另一類是...

【答案】生物;非生物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生物因素,另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如陽光、空氣、溫度、水.故答案為:生物;非生物.
考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Ⅹ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什麼 包含哪些方面

生物在環境中生存,環境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質和能量,以及棲息場所。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種間關系和種內關系,既有互助也有斗爭。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生物與環境間有哪些關系

其一,生物對於環境首先是要適應,所謂適者生存,如恐龍因為氣候變冷沒有食物所以滅絕了,如今的很多生物種類因為人類的活動,其賴以生存的家園受到影響,種類也在大幅減少。

其二,環境可以選擇生物。如,北方的樹木要有抗寒冷的因子,沙漠的植物要有蒸發量小的葉片。

其三,生物可影響環境,一是地球上大氣中最早出現的氧氣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隨著水體內低等植物藻類排放氧氣量的增加,於是才有了形形色色的高等動物(以呼吸氧氣異化作用為主要能源獲得方式)。由於人類的活動加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了全球的氣候升溫變暖即溫室效應,另外還有地球上的臭氧層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和破壞。

其四,生物和環境只有和諧相處並保持生物多樣性,兩者才能穩定處於一個平衡態,這也是目前我們所倡導的和諧、低碳的目標。

生物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並且,生物能夠呼吸,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

環境既包括以大氣、水、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為內容的物質因素,也包括以觀念、制度、行為准則等為內容的非物質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會因素;既包括非生命體形式,也包括生命體形式。環境是相對於某個主體而言的,主體不同,環境的大小、內容等也就不同。

環境對生物影響的例子

1.仙人掌:葉變成刺狀,減少蒸騰,適於乾旱環境,莖含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能貯水。

2.北極熊的保護色。

3.枯葉蝶:外表形狀與色澤斑與枯樹很像。足節蟲。

4.雷鳥的換毛。

5.變色龍隨環境改變體色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析生物生存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82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8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5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4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8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51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9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9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1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8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34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33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42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51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