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冰的微生物怎麼計算

冰的微生物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2022-08-19 11:11:14

A. 高中生物幾個計數法。

1、取樣器取樣法是用來調查土壤小動物的種類時的取樣方法;

2、目測估計法和記名統計法 是調查土壤小動物的時候 具體計數的方法.一個准確一個模糊;

3、顯微計數法 是在顯微鏡下觀察並計算某種微生物的數量的方法;

4、稀釋塗布平板法是用稀釋後 在培養基上形成 菌落的方法來計算 細菌等微生物的數量的方法。

(1)冰的微生物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血球計數法是種統計培養液中微生物的多少的方法,而稀釋塗布平板法是一種接種方法。

血球計數法是在顯微鏡下直接進行測定,方便快捷並且儀器損耗較小。缺點是在一定的容積中的微生物的個體數目包括死活細胞均被計算在內,還有微小雜物也被計算在內。這樣得出結果往往偏高。

這種方法常用於形態個體較大的菌體或孢子,若是觀測細菌或是黴菌,就要換成油鏡。

稀釋塗布平板法將待測樣品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個細胞存在(否則一個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個細胞),再取一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

B. 在2010版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多少為合格 大腸菌群多少為合格 我是做冰棍的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中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等標准(包括2010年版)都是微生物的檢測方法,而不是微生物指標(合格個數)的執行標准,食品微生物多少個算合格的標準是按照相關產品的國家標准制訂的,比如冰棍的執行標準是SB/T10016-2008,食用冰的執行標準是SB/T10017-2008,甜味冰的執行標準是SB/T10327-2008,這三個標准裡面對相應產品的衛生指標(包括總砷、鉛、銅、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都是規定的應符合GB2759.1,GB2759.1裡面對微生物指標規定分四種,1、含乳蛋白冷凍飲品菌落總數應小於25000cfu/ml,大腸菌群小於450MPN/100ml; 2、含豆類冷凍飲品菌落總數應小於20000cfu/ml,大腸菌群小於450MPN/100ml;3、含澱粉或果類冷凍飲品菌落總數應小於3000cfu/ml,大腸菌群小於100MPN/100ml;4、食用冰塊菌落總數應小於100cfu/ml,大腸菌群小於6MPN/100ml。GB2759.1裡面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指標才是菌落總數多少為合格大腸菌群多少為合格的標准,而不是由2010版的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方法來解釋的或制訂的。執行標准和檢驗標准你應該區分清楚。
我的回答裡面涉及到的標准你可以在食品夥伴網裡面下載,食品夥伴網的網址是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

C. 為什麼熱水結冰的速度要比冷水快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有時候,熱水的凍結速度反而會超過冷水,這是為什麼呢?這種怪異的現象困擾了幾代科學家。經過數百次實驗,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負責輻射安全的官員詹姆斯·布朗里奇最終發現證據,證明這種現象可能與水中雜亂無章的雜質有關。

熱水快速凍結現象被稱之為「姆佩巴效應」,以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名字命名。對於姆佩巴效應,物理學家曾提出幾種可能的假設,其中包括水分更快蒸發導致熱水體積變小,一層霜隔絕了溫度更低的水以及溶質濃度存在差異。但任何一種解釋都很難讓人信服,因為這種效應並不可靠,冷水凍結速度往往還是超過熱水。

布朗里奇認為,雜亂無章的雜質才是導致熱水更快速凍結的關鍵因素。過去10年時間里,他利用空閑時間進行了數百次有關姆佩巴效應的實驗,最終發現這種效應基於不穩定過度冷卻現象的證據。

布朗里奇說:「水幾乎從不在溫度降到零度時凍結,通常是在更低溫度下才開始凍結,也就是所說的過度冷卻現象。凍結點取決於水中與冰晶形成有關的雜質。通常情況下,水可能含有幾種類型雜質,其中包括塵粒、被溶解的鹽類以及細菌,每一種雜質都能在特定溫度下觸發凍結機關。核化溫度最高的雜質決定了水的凍結溫度。」

布朗里奇對兩個同樣溫度的水樣——20攝氏度的自來水——進行了實驗。他把水樣裝入試管,而後放入冰箱中冷凍。由於雜質的隨機混合導致其擁有更高凍結點,其中一個水樣將首先凍結。如果這種差異足夠大,姆佩巴效應便會出現。布朗里奇選擇自然凍結點更高的水樣,並將其加熱到80攝氏度,另一個則只加熱到室溫,而後將試管放回冰箱。他表示,如果熱水凍結點至少高出5攝氏度,其凍結速度往往會超過冷水。

可能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區區5攝氏度就是一個足夠大的差異,幫助溫度更高的水首先「沖過終點線」。而如果以60攝氏度作為起步點,它們在這場凍結較量中便要以失敗告終。物體與周圍環境——具體到這項實驗,指的就是冰箱——的溫差越大,其凍結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說,在溫度較低的水樣達到零下7攝氏度這一凍結點前,熱水樣首先達到零下2攝氏度這一凍結點,進而以更快的速度凍結,

為什麼其他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布朗里奇表示,其他人在一次研究一個因素時並沒有很好地控制實驗環境,例如必須控制容器的類型以及水樣在冰箱中的位置。但布朗里奇所做的工作不可能終結有關姆佩巴效應的爭論。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喬納森�6�1卡特茲便持懷疑態度。

根據卡特茲的理論,加熱能夠驅除二氧化碳等雜質,進而提高水的凍結點。這也就意味著,加熱實際上提高了水首先凍結的機會,而不是布朗里奇所說的與雜亂無章的雜質有關。他說:「他可能發現了一種與姆佩巴類似的過度冷卻效應。」

姆佩巴效應得名由來

這種怪異的現象擁有很長的歷史。公元前4世紀,亞里斯多德首次發現姆佩巴效應。他這樣寫道:「之前被加熱的水凍結速度更快。因此,在希望快速冷卻熱水的時候,很多人會首先將它放在陽光下加熱。」

弗朗西斯�6�1培根也曾發現這種現象。他在1620年寫道:「與溫度極低的水相比,溫度稍高的水更容易凍結。」萊恩�6�1笛卡爾在1637年指出:「經驗告訴我們,在火上長時間加熱的水凍結速度超過其他水。」

上世紀60年代,這種效應開始走進現代科學界的視線。當時,坦尚尼亞學生姆佩巴對他的老師說,通過將一種加熱過的混合物放入冰箱,他能夠以比正常情況更快的速度製作冰激凌。這種觀點一度讓姆佩巴成為同學們的笑柄,直到學校的一名督學在達累斯薩拉姆重復這項實驗證明他的話所言非虛,姆佩巴才得到「平反」。

D. 純化水微生物怎麼算

2010版《中國葯典》對純化水微生物的要求是<100個/1ml。以下是檢測方法:

薄膜過濾法,計數,每1ml純化水不得過100個,具體方法:
1、大腸菌群的檢查:取含培養基10
ml的乳糖膽鹽發酵管若干支,分別加入供試水樣1 ml.另取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管1支加1ml洗液為陰性對照組,於36±1℃培養18~24
h.陰性對照應無菌生長.供試品乳糖膽鹽發酵管若無菌生長,或有菌生長但不產酸產氣或產酸不產氣,判該管未檢出大腸菌群.
2、黴菌及酵母菌計數:純化水取水樣1ml,均做平行,並做陰性對照,經直徑為50 mm、孔徑0.45μm 的薄膜過濾器過濾,小心取出濾膜,菌面向上貼於玫瑰紅鈉培養基平板上,將培養皿倒置於培養箱中,於23~28℃培養5天(可延長到7天),菌落計數;
細菌計數:純化水取水樣1 ml,並做陰性對照,經直徑為50 mm、孔徑0.45μm 的薄膜過濾器過濾,小心取出濾膜,菌面向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將培養皿倒置於培養箱中,於30~35℃培養72 h,菌落計數
3、判定標准:純化水每片濾膜上微生物菌落總數不超過100 cfu,不得檢出大腸菌群

E. 微生物培養如何計算酵母菌的數量

(1)根據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步驟,該同學實驗操作中有3處錯誤,糾正如下:
①應將試管輕輕震盪幾次再吸取酵母菌培養液進行計數;
②應將酵母菌培養液放置在適宜溫度下培養;
③應連續七天,每天觀察、取樣計數並記錄數據.
(2)為了避免雜菌污染,實驗中所用吸管、計數板等器具需進行滅菌處理.
(3)如果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就需要對培養液進行適當的梯度稀釋.
(4)根據題意可知,80個小室內共有酵母菌48個,則整個計數室酵母菌數量=48÷80×400=240個,並且酵母菌樣品稀釋了100,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樣品中約有菌體=240÷(0.1mm 3 ×10 -3 )×100=2.4×10 8 個.為避免偶然誤差,需要多次計數,求平均值.
故答案為:
(1)①應將試管輕輕振盪幾次再吸取酵母菌培養液進行計數
②應將酵母菌培養液放置在適宜溫度下培養
③應連續七天,每天觀察、取樣計數並記錄數據
(2)滅菌
(3)適當稀釋
(4)2.4×10 8 多次計數,求平均值

F. 微生物限度有關問題

1、一般情況下,固體溶於液體的時候是不佔多少體積的,所以在一般實驗的時候是不考慮這方面問題,也就是按你說的稀釋10倍就取1g溶解稀釋,如果是片劑的話,就先看說明,對要葯物量上會有注釋,每片或每100g葯物某種成分的含量值,根據所需要的成分來計算片劑重量。例如:某維生素C每片(0.2g)含Vc1000mg,想稀釋Vc為10mg/ml共10ml,就取0.02g片劑溶於10ml稀釋液中就得到了(不懂的話在聯系)
2、關於微生物限度計算操作參考下 http://wenku..com/view/627047ea19e8b8f67c1cb9fd.html
原則是在做菌落計數的時候,必須平行做兩塊平板,並且要做到足夠的稀釋倍數。
問題一:每毫升約有10000;問題二:每毫升約1500以上;問題三:每毫升約5000
至於如何計算,多了解下操作步驟就能一步步了解

G. 菌落總數的計算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在進行菌落計數時,有一些樣品的殘渣會在視覺上與菌落混淆,因此,在進行計數時應該仔細分辨。菌落的形狀相對規則,比較有光澤度,更飽滿,而樣品的殘渣比較不規則,沒有菌落的飽滿度和光澤度。

另外,還可向培養基中添加一定濃度的TTC,可以使菌落成紅色,便於觀測和計數,但TTC的濃度不宜過高,否則會抑制菌落的生長。

從溫箱內取出平皿進行菌落計數時,應先分別觀察同一稀釋度的兩個平皿和不同稀釋度的幾個平皿內平板上菌落生長情況。平行試驗的2個平板與菌落數應該接近,不同稀釋度的幾個平板上菌落數則應與檢樣稀釋倍數成反比,即檢樣稀釋倍數越大,菌落數越低,稀釋倍數越小,菌落數越高。

菌落計數所得結果,可分別按以下幾種不同情況作報告。 若1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則將該菌落數乘其稀釋倍數報告之。 若有兩個稀釋度,其生長的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則視二者之比如何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報告其平均數。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7)冰的微生物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計數和報告

1.操作方法:培養到時間後,計數每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平板的菌落總數後,求出同稀釋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數,計算處原始樣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數,進行報告。

2.到達規定培養時間,應立即計數。如果不能立即計數,應將平板放置於0-4℃,但不得超過24h。

3.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SN標准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准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於或等於2取平均數,比值大於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4.若所有稀釋度均不在計數區間。如均大於300,則取最高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均小於30,則以最低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稀釋倍數報告之。

如菌落數有的大於300,有的又小於30,但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所有稀釋度均無菌落生長,則應按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之。有的規定對上述幾種情況計算出的菌落數按估算值報告。

5.不同稀釋度的菌落數應與稀釋倍數成反比(同一稀釋度的二個平板的菌落數應基本接近),即稀釋倍數愈高菌落數愈少,稀釋倍數愈低菌落數愈多。

如出現逆反現象,則應視為檢驗中的差錯(有的食品有時可能出現逆反現象,如酸性飲料等),不應作為檢樣計數報告的依據。

6.當平板上有鏈狀菌落生長時,如呈鏈狀生長的菌落之間無任何明顯界限,則應作為一個菌落計,如存在有幾條不同來源的鏈,則每條鏈均應按一個菌落計算。

不要把鏈上生長的每一個菌落分開計數。如有片狀菌落生長,該平板一般不宜採用,如片狀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勻,則可以半個平板的菌落數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

7.當計數平板內的菌落數過多(即所有稀釋度均大於300時),但分布很均勻,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計數。再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該平板的菌落數。

8.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

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H. 微生物檢驗菌落總數計算方法

7.1
菌落總數的計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個稀釋度平板上的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計算兩個平板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
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每 g(mL)樣品中菌落總數結果。
7.1.2
若有兩個連續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時,按公式(1)計算:
(1)

式中:
N——樣品中菌落數;
∑C——平板(含適宜范圍菌落數的平板)菌落數之和;
n1——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n2——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d——稀釋因子(第一稀釋度)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上菌落數均大於 300 CFU,則對稀釋度最高的平板進行計數,其他平板可
7.1.3
記錄為多不可計,結果按平均菌落數乘以最高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小於 30 CFU,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
7.1.4
算。
7.1.5
若所有稀釋度(包括液體樣品原液)平板均無菌落生長,則以小於 1 乘以最低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間,
其中一部分小於 30 CFU 或大於 300
7.1.6
CFU 時,則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算。
這里有個例子參考一下以上是<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中的計算方法。

I. 通過菌落數計算樣品中的微生物數量的方法

菌落總數的計算方法

若只有一個稀釋度平板上的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計算兩個平板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每g(mL)中菌落總數結果。

若有兩個連續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時,按如下公式計算:

N=∑C/(n1+0.1n2)d

式中:

N —樣品中菌落數

ΣC —平板(含適宜范圍菌落數的平板)菌落數之和

n1 —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n2 —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d —稀釋因子(第一稀釋度)

示例:

稀釋度 1:100(第一稀釋度) 1:1000(第二稀釋度)

菌落數(CFU) 232,244 33,35

上述數據按8.2.2數字修約後,表示為25000或2.5×104。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上菌落數均大於300 CFU,則對稀釋度最高的平板進行計數,其他平板可記錄為多不可計,結果按平均菌落數乘以最高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小於30 CFU,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包括液體樣品原液)平板均無菌落生長,則以小於1 乘以最低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不在30 CFU~300 CFU 之間,其中一部分小於30 CFU 或大於300 CFU 時,則以最接近30 CFU 或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算。

ps 8.2.2大於或等於100 CFU 時,第3 位數字採用「四捨五入」原則修約後,取前2位數字,後面用0 代替位數;也可用10 的指數形式來表示,按「四捨五入」原則修約後,採用兩位有效數字。

相關熱詞:菌落 菌落總數 稀釋倍數 平均值 有效數字 稀釋因子 連續稀釋

..........
相關文章
1.轉座後的白斑菌落,PCR目標條帶是多大呢(菌落,條帶,轉座,白斑,引物,病毒,正向引物)
2.有關克隆的一些問題(克隆,酶切,連接酶,平板,菌落,試劑盒,模板)
3.Plaque assay有軟體可以計數嗎(細菌,菌落計數)
4.重組質粒的連接、轉化及篩選(重組質粒,載體,菌落,末端,連接反應,質粒,培養基)
5.慢病毒載體構建,包裝,純化(慢病毒載體,轉化子,菌落,重組質粒,平板,培養基,載體)
6.cDNA 文庫組標准流程(文庫,載體,雙鏈,電轉化,菌落,武漢,病毒)
7.分離培養基上菌落的生長現象(菌落,溶血,生長現象,分離培養基,氣味,色素)
8.L型細菌的檢查(細菌,平板,菌落,型菌,血平板,細胞壁)
9.細菌的氧化酶試驗(細菌,氧化酶試驗,試劑,陽性,鹽酸,菌落)
10.從飲水中分離大腸桿菌(大腸桿菌,飲水,菌落,接種,平板,培養皿)
11.細菌的DNA酶試驗(細菌,菌落,平板,寡核苷酸,培養基,瓊脂平板)
12.細菌形態觀察步驟(形態,細菌,菌落,質地,接種針,光滑)
13.從土壤中分離放線菌(放線菌,土壤,菌落,培養基,平板,培養皿)
14.從土壤中分離黴菌(黴菌,土壤,菌落,培養皿,培養基,放線菌)
15.研究人員識別出L型細菌的生存方式(細菌,突變,基因,通路,菌落,構架)
16.葡萄菌屬的微生物學檢驗方法與原理(葡萄,檢驗方法,微生物學,細菌,接種,菌落)
17.致賀菌屬的微生物學檢驗(微生物學,志賀菌屬,菌落,凝集試驗,血清,陽性)
18.沙門菌的變異性(沙門菌,變異性,變異,抗原,相位,鞭毛)
19.致賀菌屬的檢驗方法及鑒定(檢驗方法,凝集試驗,接種,菌落,選擇培養基,志賀菌屬)
20.埃希菌的微生物學檢驗(微生物學,大腸埃希菌,塗片,菌落,生化反應,分離培養)
21.鼠疫耶爾森菌的生物學特徵(鼠疫耶爾森菌,生物學,培養基,陰性,菌落,菌膜)
22.鼠疫耶爾森菌的微生物學檢驗(鼠疫耶爾森菌,微生物學,分離培養,接種,菌落,實驗器材)
23.氣單胞菌的微生物學檢驗(微生物學,氣單胞菌,接種,菌落,血瓊脂平板,塗片)
24.氣單胞菌屬(氣單胞菌屬,菌落,接種,陽性,發酵,塗片)
25.彎麴菌屬的生物學性狀(生物學性狀,彎麴菌屬,抗原,空腸彎麴菌,菌落,鞭毛)

J. 微生物的數量如何計算

現在用的多的就是這幾種,樓主挑著看吧

細菌計數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
本法不僅適於細菌計數,也適用於酵母菌及黴菌孢子計數。
2、電子計數器計數法:
電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是測定小孔中液體的電阻變化,小孔僅能通過一個細胞,當一個細胞通過這個小孔時,電阻明顯增加,形成一個脈沖,自動記錄在電子記錄裝置上。
該法測定結果較准確,但它只識別顆粒大小,而不能區分是否為細菌。因此,要求菌懸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細胞計數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每個活的細菌能長出一個菌落的原理設計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懸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釋,然後將定量的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菌落數,可算出培養物中的活菌數。此法靈敏度高,是一種檢測污染活菌數的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所採用的方法。使用該法應注意:①一般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過多或過少均不準確;②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響計數,可在培養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於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廣泛應用於水、牛奶、食物、葯品等各種材料的細菌檢驗,是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
4、比濁法
比濁法是根據菌懸液的透光量間接地測定細菌的數量。細菌懸浮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與透光度成反比,與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電比色計測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樣品菌液濃度。
此法簡便快捷,但只能檢測含有大量細菌的懸浮液,得出相對的細菌數目,對顏色太深的樣品,不能用此法測定。
5、測定細胞重量法
此法分為濕重法和乾重法。濕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將濕菌體進行稱重;乾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以清水洗凈放人乾燥器加熱烘乾,使之失去水分然後稱重。
此法適於菌體濃度較高的樣品,是測定絲狀真菌生長量的一種常用方法。
6、測定細胞總氮量或總碳量
氮、碳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較穩定,測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細胞的質量。此法適於細胞濃度較高的樣品。
7、顏色改變單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簡稱CCU)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很小,用一般的比濁法無法計數的微生物,比如支原體等,因為支原體的液體培養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現為清亮透明紅色,因此無法用比濁法來計數,由於支原體固體培養很困難,用cfu法也不容易計數,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計數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養基中的代謝活力為指標,來計數微生物的相對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體為例單介紹其操作:,簡
(1)取12隻無菌試管,每一管裝1.8ml解脲脲原體培養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測解脲脲原體菌液,充分混勻,從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類推,10倍梯度稀釋,一直到最末一管
(3)於37度培養,以培養基顏色改變的最末一管作為待測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體的最大代謝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現顏色改變,他的相對濃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來說,比濁法和菌落計數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細菌的計數,但是對支原體這樣比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較合適。

閱讀全文

與冰的微生物怎麼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83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9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5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4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5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4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5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1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4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80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37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3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42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5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7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