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中學如何開展生物實驗

中學如何開展生物實驗

發布時間:2022-08-17 20:25:48

『壹』 高中生物中的實驗方法哪些

(1)顯微觀察法,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等。
(2)觀色法,如觀察動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等。
(3)原子示綜法,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用18O2和14CO2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
(4)等組實驗法,如小麥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的實驗,發現生長素的燕麥胚芽鞘實驗等。
(5)加法創意法,如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減法創意法,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受粉後除去正在發育著的種子等。
(7)雜交實驗法,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等。
(8)化學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對Ca和Si選擇性吸收,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
(9)理論分析法,如大、小兩種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實驗等。
(10)模擬實驗法,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貳』 如何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物教學成功的保證,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科的實驗非常重要且多,教師可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先預習,然後課上做演示實驗,給學生展示真實的生物現象和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觀察現象和探索問題時,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從濃厚的學習興趣中產生深入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入學後的第一節生物課中增加一系列趣味性實驗:(1)顯微鏡使用;(2)測體溫;(3)驗血型,即先針取自己的手指血液,放在載玻片上,然後加試劑,觀察現象,確定血型。這樣使學生覺得新奇,會被無比奧妙的生物現象所吸引,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甚佳,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1世紀需要的是創新人才,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在中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條件,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就像是自己發現「新」現象一樣,並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現象的本質和規律。這種創新教育,對教學的成功尤為重要。我們國家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各種人才需要非常多,特別是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努力地學習。如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生態農業、糧食危機的解決等就需要很多人才,說明生活與生物聯系緊密。這樣聯系生產實際和社會生活的應用,讓學生了解了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習熱情。
又如,學習「細胞呼吸」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和特點,自己設計方案驗證產物有二氧化碳。完成實驗後,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對有創新的方案,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獎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例如,做「探究溫度對酶的活性的影響」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1)原理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如何設計步驟?(2)單一變數是什麼?(3)加碘檢驗生成物時有什麼現象?然後讓學生動腦設計過程,設計必須符合邏輯,最後通過實驗檢驗。在實驗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敢於突破「老師沒講過」的束縛,從而主動地獲得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四、注重教師創造性的提高
教育教學成功關鍵在教師。21世紀需要具有創造性的教師。做一個創造型的生物教師,既要懂得生物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以實驗為主要手段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又要通過介紹實驗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要讓學生富有創造力,教師自己要先做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
五、注重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
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尤為重要。生物的學科特點,在科技素質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環保到生命,無不凝聚著生物知識;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生物知識。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既可以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步驟,自己操作、觀察、記錄、分析,得出結論。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時,教師要設計一系列問題,循循善誘,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光合作用的發現」實驗,可通過不同年代科學家的實驗發現,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實質有更深的了解:(1)每個科學家的實驗設計如何?如何操作?(2)實驗開始後,有何現象?(3)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提問後教師應及時評價,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懂得科學的發現和發展離不開科學實驗。科學精神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靈魂,科學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弘揚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是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徑和所運用各種方式及手段的總稱,所以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六、注重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學習知識既要動腦,也要動手。手和腦一起協同作用
,是創造教育的開始。例如,可以將「DNA的分子結構」這課內容設計為科學探究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確定分子結構的過程,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引入。
師:請同學們分析DNA分子的結構和特點。
2.創設情境 。
教師簡單介紹科學家發現DNA分子結構的過程,並問學生:「請同學們猜想可能有什麼樣的結構,並設計簡單的模型來支撐你的猜想。」
3.學生活動:獨立畫出平面結構並動手設計DNA分子的結構模型。
4.學生討論設計出DNA分子的結構和模型。
5.展示學生猜想的結構和設計的模型,並引導他們思考設計模型的過程,討論設計方法。
6.分析討論DNA分子的結構和特點。
7.總結探究思路: 提出問題 → 作出假設 →設計模型驗證→ 得出結論。
在這節課教學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最後解決問題。而解決生物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動手設計模型,這節課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驗證自己的猜想,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以實驗為基礎」是生物學科的特徵,生物實驗是生物學科發展最現實、最生動、最有效的物質載體,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認知事物的科學方法,更有利於學生進行生物探究性學習。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實驗既是生物的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是進行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重要陣地,是中學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中學生物實驗教學這個渠道,可以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認知事物的科學方法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科學品質。

『叄』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實驗課

一 創設情景 興趣是教育的最有效途徑,是學生尤其是中學生進行學習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學生興趣這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分不開的。 1. 精心設疑,運用促人深省的實驗現象,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設置問題的情境,就是從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學生的認知需要,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例如,講「血液成分」這一節時,可先演示一個實驗,取A、B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新鮮血液,在A試管的血液中不加入抗凝劑,B試管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劑,讓學生分別觀察A、B試管內的液體。靜置一會兒後,A支試管中的血液凝結成了血塊,B支試管的血液則出現了分層現象,學生很驚訝:兩支試管內都是血液,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現象?這說明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地好奇心,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從而為講解「血液成分」這一課奠定了基礎。 有些生物知識比較難懂,然而生活中不少有關生物方面的實驗卻具有深入淺出、啟迪思維、引人入勝的作用,若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加以運用,則能吸引學生,活躍氣氛,強化講授效果。例如,在介紹「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時,可讓學生現場做一盤涼拌黃瓜,即將切成塊的黃瓜用鹽拌一下,放置幾分鍾後,讓學生觀察:盤子里出現了水,黃瓜塊變軟、變小。將腌好的黃瓜取出,擠去水後,再用糖、醋、醬油拌一下,讓學生品嘗,顯然,黃瓜塊里有了佐料的味道。這時教師提出:①黃瓜用鹽拌時為什麼會出水,水從哪裡來?②黃瓜塊在拌上佐料之前為什麼還要用手進一步把黃瓜里的水擠掉?學生對這個平時習以為常的生活現象,一時無法得出答案,這樣就一下子緊緊抓住了學生,激起他們了解其中原理的興趣。 2 運用妙趣橫生的實驗「游戲」,創設「和諧」情境。 談到游戲,很多人以為只是玩玩樂樂,其實則不然。以「基因在遺傳中是如何分離」的實驗為例。取4個大小一樣的空燒杯,從左到右依次編號為1、2、3、4,分別擺在自己面前,1號杯里裝入50粒黑豆,2號杯里裝入黑豆和白豆各25粒混勻,然後閉上眼睛,雙手分別伸入1、2號杯中各取出1粒豆,再睜開眼睛,若取出的是2粒黑豆則放入3號空杯中,若取出的是一黑一白,則放入4號杯中,當所有的豆都取出後,計算一下3號杯中有多少對黑豆?4號杯中有多少對黑、白豆?兩者的比例是多少?在實驗中,豆代表什麼?燒杯代表什麼?為什麼取豆時要閉上眼睛?該實驗與書上的哪幅遺傳圖相類似?在什麼情況下該實驗與實際情況不符?關於「基因在遺傳中分離」的問題,對一個初中生來說是非常抽象難懂的生物現象,而這個為該教學設計的游戲式實驗給了我們很多啟迪,學生在游戲中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啟發自身的思維,提高了理解力,同時使學生從動手參與,到他們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要,使其學習興趣倍增。 3 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創設遷移情境。 如「種子成分探索」這一實驗,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設計了以下思考題:①在燃燒種子鑒別無機鹽存在時,請記錄下種子的一系列變化。②用試管加熱種子鑒別水分存在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什麼事項?③在滴加碘液驗證澱粉的存在時,通過實驗總結出加幾滴碘液才使顏色變化為正常?④找出切小麥胚的科學方法。從以上的思考題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如此處理教材,調動了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達到教者輕松,學者有趣,深化了種子成分的感性認識,從而引導學生利用遷移規律,觸類旁通地悟出未知,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 發揮比喻的作用,激發學生認同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中講解「反射弧的結構」時,如何讓學生理解神經沖動傳導方向和掌握反射弧的組成是教學中的難點,考慮到學生對「膝跳反射實驗」已有感性認識,我在教學時就將「反射弧的結構」與學生熟知的電腦進行比較,將「感受器」比作「鍵盤或滑鼠」,「神經中樞」比作「UPS」,「效應器」比作「屏幕」,由於學生對電腦極感興趣且認識較深,所以通過巧設比喻收到了預期的良好效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時代,學生見多識廣,教師在設計比喻時,應密切聯系現代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兩類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精心構思,力求比喻貼切易懂,新奇有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認同感。 三 加強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 在實驗教學中,能否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主要取決於對學生這個教學主題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上,要打破向學生「灌實驗」的陳舊觀念,大膽地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思維獲取結論,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變苦為樂,化難為易。只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心理培養,發展創造個性必備的心理品質,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 1以探索性實驗代替驗證驗。 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以激發學習興趣,自覺產生解。但教材中的常規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都是經過反復驗證了的,這些實驗的安排往往處於概念、理論的依附地位,學生的興趣會漸漸消退。因此,教師應盡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如「呼吸作用」一節中「種子在呼吸作用中釋放CO2」的演示實驗,可改為學生實驗,大部分學生按照課本上的裝置及方法,驗證了萌發的種子在呼吸時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但由於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基礎,因此我就提示能否用學生已知道的CO2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來探究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積極思考後,許多學生想到用口吹氣的方法,通過比較,自然地理解了種子呼吸時,放出了與人呼出的氣體中一樣的成分即CO2。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了解學習過程,學會思考,怎樣學習,這樣能很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 根據實驗內容設計出不同於教材的完整實驗,對初中學生來說並非易事,這是由於他們的思維往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所決定的,但只要教師積極加以啟發和引導也並非不可。因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常常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以此作為打開學生新思路的鑰匙,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問題,然後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器材,放手讓他們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自己擬定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操作、現象記錄、分析結果,最終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在講述「植物得失水分與外界溶液濃度大小之間的關系」內容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探究活動,根據他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自己提出問題假設,各實驗小組自己選擇所需的實驗用具,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觀察得出結論。這種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使學生產生興趣並在探索中不斷地得到加強和鞏固。再如,「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先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綠葉在光下,若水分供應充足或者不足,會對製造澱粉有何影響?②綠葉在光下,若周圍有少量、沒有或者有大量CO2對製造澱粉有什麼影響?學生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會精心地設計各種各樣的探索方式來尋求問題的解決,並有所發現和創新。設計實驗是建立在學生熟悉教材內容和觀察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引出的,屬於探究能力的較高層次,它的成功可大大調動學生參與和探索活動的積極性,能有效地促使學生拓展思維空間,活躍思想,主動探究實踐,為今後探索生物奧秘創造條件。 總之,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開展好,以此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肆』 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幾點建議

高中新課改的重點之一,就是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高中生物教學也從知識的傳授轉向技能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在教材內容中實驗部分的增加,並且實驗形式多樣,實驗要求多樣,實驗內容多樣。要求學生們通過實驗去發現,獲取新的知識,並在實驗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能力。
那麼,如何開展好生物實驗教學,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我的建議是:
一、重視分組,加強紀律教育和管理
對於實驗組織管理,重點要小組管理上著手。對於一個班級,教師無法深入到每個學生中,生物實驗中往往要分組進行,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實驗。很多老師的分組一般是由學生自由組合,或者按名單隨機組合。這就容易讓一些比較活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而對實驗教學的開展和管理帶來影響。所以教師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來進行分組,最好每一組的學生中有一至兩名動手能力強,知識掌握全面的學生。這樣,通過小組中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形成合力,可以使實驗教學能夠順利完成。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由管理者變為引導者,不要過多干涉學生的操作。上好實驗課的保證之一,就是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也就是能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加強紀律教育和管理。特別是在實驗課開始以前,就要向學生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系。要反復教育,讓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劃。
二、做好實驗准備工作,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關於實驗准備,教師要先動手做一遍實驗,這是增強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教師先做一遍實驗,既可讓教師充分領會實驗的教學目標,又能發現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檢查實驗材料是否達到了實驗要求,操作環境是否達到了實驗條件,發現問題及時改進,避免可能出現的實驗誤差,從而為學生提供成功實驗的先決條件。此外,在實驗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了不同的實驗現象,如果教師對於實驗現象了解不深不透,就會對學生的實驗現象無法正確評價,出現的問題也無法解答。因此,實驗教學前教師要親自動手做一遍實驗,提前預料實驗中會出現的問題,既便於更好地改進實驗,又能准確評價實驗結果,避免諸多尷尬。
很多教師在實驗前都會做好充分的准備,但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實驗前的准備。只有讓每個學生弄清每個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等。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否則,實驗中會產生許多問題,實驗教學效果也受到影響。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實驗教學為例,在實驗前,如果學生對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過程、種子發芽的條件等不是很了解。那麼,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在配置溶液,選擇小麥種子等方面就會出現問題,達不到實驗的要求,嚴重的對實驗結果也會產生影響。
在以往的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教師的演示或照著書本上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等實驗結束了,可能還不知道實驗的目標。
因此,教師應向學生明確實驗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並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是否達到了目標。如在「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教學中,在實驗之前,教師應向學生明確細胞有絲分裂的圖像,當學生實驗後,再以是否觀察到分裂圖像來審視實驗過程。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
目前,實驗教學觀念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上,仍有一部分教師把實驗課看成是理論課的補充,是一種輔助性教學。在實驗教學中,重實驗結果、輕實驗過程;重知識鞏固、輕能力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被動多於主動。實驗材料、用具的都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實驗步驟的實施是按教師或書本上的指令進行的。這種要我做實驗的模式不僅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形成做不做實驗都一樣,做不好還不如不做,多看看課本就可以的心態。這不利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生物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主導。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變要我做實驗為我要做實驗。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實驗計劃的制訂。這樣,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實驗了解,也有利於學生的能力發展。如在「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教學中,教材上所選的實驗材料是菠菜,教師可以准備好菠菜,然後讓學生自己准備一些實驗材料備用。實驗結束後,對不同實驗材料得到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實驗的興趣增加,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就在自己身邊。另一方面學生在選擇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對實驗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用多種材料反復的實驗中,進一步熟悉了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做好實驗分析,注重培養學生實驗分析的能力
一個較為復雜的實驗過程是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復摸索,最終才形成書本上的步驟。所以,在實驗教學中,不能單純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出現結果就行了。應根據學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難易程度不同,由教師講解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去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每一個步驟處理的意義以及各步驟之間的聯系,從中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為今後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打下基礎。
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學生只重視實驗結果是否出現,不重視分析實驗過程;只滿足於實驗的成功,而失敗的實驗不願意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實驗方案是精心設計的,但實驗結果更多是動態生成的。選擇不同材料來做同一實驗,實驗現象可能不同;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取材部位應該是在新鮮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紫色較深處。而有學生是在內表皮或紫色很淺的部位取材,這樣往往觀察不到或僅有很少紫色液泡,導致質壁分離的現象不明顯。不同學生做同一個實驗,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現象。如在製作臨時裝片過程中,有的學生滴加的清水過多,這樣製成的裝片中,氣泡較多,嚴重影響觀察。有的學生不是用鑷子撕取洋蔥表皮,而是用刀片削,導致取出的表皮較厚,在顯微鏡下也就看不到單層細胞。所以我們注重培養學生實驗分析的能力,教育學生辯證地看待實驗的成功與失敗,找出錯誤產生的原因,這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進一步掌握實驗操作技能;還可以發現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總之,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於生物實驗,很多學生是有興趣,是非常積極主動的。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一種動手實驗的快樂。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獲取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習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技能。
參考文獻:
[1]牟金芝: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1.18
[2]趙文寶: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1.1.

『伍』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實驗課

1.生物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植物,動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記憶,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

運用方案
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
1)根據每單元的學習目標,聯系各個概念進行學習。
2)不要只記憶核心事項,要一步一步進行深入的學習。
3)要正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
3.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
4.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5.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
(把握實驗目的,把結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較,找出差距,並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正確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直接觀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徵。
養成寫實驗觀察日記的習慣。
6.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7.根據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1)把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整理進行記憶。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
2)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
3)同時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記憶。
8.不懂的題必須解決。
先給自己提問,把握自己具體不懂哪部分後再請教其他人。
9.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1)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2)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3)以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
其他
1.時間比較寬松的時候,如假期可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重點學習。(相聯系的部分也能培養興趣)
2.平時利用網路全書查找不懂的事項。

也談生物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生命科學是二十一世紀發展最快的科學,而且生命科學將成為將來決定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科學制高點。學好生命科學,對於同學們在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和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在中學階段,我們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學呢?
下面向同學們介紹一下生物學的學習方法。
一、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後理解」
同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對於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 X 和加減乘除運算,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於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既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後理解」。

二、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後。」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如:關於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後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後」。在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麼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點知識,讀書做到「六個W 」
對於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讀書時要時時思考「六個W 」,這六個W分別是: Who(誰或什麼結構)、What(發生了什麼變化或有什麼)、How(怎樣發生的)、When(什麼時間或什麼順序)、Where(在什麼場所或結構中發生的)、Why(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大家在思考中經常將這六個W連起來思考肯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除了上述三點以外,同學們還要堅持在學習中不斷探索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相信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學的方法一定可以換回優異的生物學習成績!

生物這個學科, 很特別的. 別人說他是理科中的文科..
熟悉教材是最關鍵的. 俗話說, 得教材者得天下..平時沒什麼事做時, 就翻翻教科書, 特別是到了考試之前的幾天, 看生物書比做生物題更加奏效.
生物教材, 必修一知識點比較散, 基本上都是背的, 必修二就有一些技巧性的運用了, 特別是在遺傳題, 如果找到技巧, 那比普通方法快很多. 這技巧, 就要靠同學們平常的訓練了. 但是生物各個知識點是有聯系的, 不能將他們孤立起來. 比如在必修一學到有絲分裂, 到了必修二跟減數分裂扯上關系, 必修二學到基因工程, 跟選修三又扯上很大關系. 而且有的概念, 會隨著教材的深入, 會有些改變, 不同教材會有不同描述, 因此在學到每個知識點是, 要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 特別是相似的, 聯系較大的知識, 這樣既鞏固以前學過的, 也可以啟發現在學的.
想生物得到提高是很容易的, 起碼比物理化學容易. 首先要看書. 而且做題時, 如果注意的好, 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幾個建議, 比如說在做選擇題時, 應該把那個選擇題解出來..比如是問你哪個對哪個錯的, 你應該將錯誤的選項改正, 至少應該將錯誤的地方畫出來..如果是遺傳概率題, 應該先將它算出來, 在看看選項有沒有這個答案..
在做大題時, 會有很多要寫專有名詞的小題..這些叫做送分題, 但是其實是失分最嚴重的題, 因為寫錯一個字, 就全錯了..如果做錯了, 一定要把它找出來, 一定要寫幾遍, 保證以後不錯..
在平時翻書時, 要拿出一個本子, 將你覺得容易忘記的, 容易錯的, 之前沒注意的記下來, 到了考試前時, 可以拿出來復習..(建議 理化生用同一個筆記本, 最好是用活頁的..)這個本子也要肩負積累錯題的任務. 生物考試的特點是從不迴避重點(老師說的), 也就是說, 這個知識點這次考試考了, 下一次也會考..所以積累錯題, 很有必要, 這次做了, 就看多幾遍..這個方法, 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好幾分的.( 不要輕視幾分, 一般都是幾千名.)
在平時做實驗題時, 要先做, 再對答案..並且讀答案幾次, 最好能講一些最通用的格式背下來..實驗題要注意 科學性原則 重復性原則, 對照原則 等等原則…
最後,只要你書上得會了,保證你能打八九十分, 多做題,能九十左右。。。

『陸』 求:高中生物實驗實驗方法匯總

專題七 實驗專題復習
一、常規實驗的復習:
1、實驗中常用器材和葯品的使用:
一般實驗設計此類題目會提供所需的器材和葯品。因此,如果能夠熟悉這些常用器材和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往往能從中發現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具體的實驗步驟。現在總結如下:
NaOH:用於吸收CO2或改變溶液的pH。 Ca(OH)2:鑒定CO2
HCl:解離或改變溶液的pH。 NaHCO3:提供CO2
濾紙:過濾或紙層析。 紗布或尼龍布:過濾
斐林試劑:可溶性還原性糖的鑒定。 碘液:鑒定澱粉。
蘇丹Ⅲ、Ⅳ:脂肪的鑒定。 雙縮脲試劑:蛋白質的鑒定。
二苯胺試劑:鑒定DNA。 檸檬酸鈉:血液抗凝劑。
NaCl:配製生理鹽水及其它不同濃度的鹽溶液,可用於動物細胞內液或用於提取DNA。
瓊脂:激素或其它物質的載體,用於激素的轉移或培養基。
亞甲基藍:用於活體染色或檢測污水中的耗氧性細菌(細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酒精:用於消毒處理、提純DNA、葉片脫色及配製解離液。
蔗糖:配製蔗糖溶液,用於測定植物細胞液濃度或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或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鹼性染料,用於染色體染色。
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形態
2、常規實驗方法:
(1)顯微觀察法,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等。
(2)觀色法,如觀察動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等。
(3)原子示蹤法,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用18O2和14CO2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
(4)等組實驗法,如小麥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的實驗,發現生長素的燕麥胚芽鞘實驗等。
(5)加法創意法,如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減法創意法,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受粉後除去正在發育著的種子等。
(7)雜交實驗法,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等。
(8)化學分析法,如番茄和對Ca和Si選擇吸收,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
(9)理論分析法,如大、小兩種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實驗等。
(10)模擬實驗法,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上述內容基本上可以包括一般的實驗方法,通過這次復習理解了這些方法,將有助於認識、分析和設計新的實驗內容。此外,上述多數的實驗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實驗結論的得出,都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或者說都是一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思維推理的過程。因此,在復習中要充分體會和體驗這種過程。可以說,構建實驗的方法體系,為分析、解決、設計新的實驗,以及形成實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方法基礎和思維基礎。
3、實驗中常用的一些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術:
熟悉常用的實驗方法和技術,理解每種方法和技術的適用情況並熟練掌握其操作技能,以便在設計實驗時能進行遷移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來源:Zxxk.Com]
顯微鏡的取送:①右手握鏡臂;②左手托鏡座;③置於胸前。
顯微鏡的旋轉:①鏡筒朝前,鏡臂朝後;②置於觀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體左側,便於左眼向目鏡內觀察;③置於桌子內側,距桌沿5cm左右。
對光:①轉動粗准 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然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轉動遮光器(或片狀光圈),使最大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同時轉動反光鏡,使其朝向光源,使視野內亮度均勻合適。
低倍物鏡的使用:①用手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下降,同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鏡頭,當物鏡鏡頭與載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時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鏡內注視(注意右眼應該同時睜著),並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如果不清楚,可調節細准焦螺旋,至清楚為止。
高倍物鏡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並調到視野的正中央,然後轉動轉換器再換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後,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並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後調節細准焦螺旋。觀看的物體數目變少,但是體積變大。
反光鏡的使用:反光鏡通常與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調節視野內的亮度。反光鏡有平面和凹面。對光時,如果視野光線太強,則使用反光鏡的平面,如果光線仍舊太強,則同時使用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視野內光線較弱,則使用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鏡的凹面。
鏡頭的擦拭:①用專門的擦鏡紙;②擦鏡頭時,先將擦鏡紙折疊幾次,然後朝一個方向擦,不可來回擦或轉動擦;③如果鏡頭被油污污染,則可在擦鏡紙上滴幾滴二甲苯,然後按上述方法擦拭。
顯微鏡的放大對象:是物體的長和寬,不是面積,更不是體積。
顯微鏡的焦距問題:物鏡離裝片的遠近,准焦螺旋的使用。
顯微鏡使用時物象移動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視野何方,則裝片即向該方向移動。
顯微鏡使用時異物的判斷:目鏡、物鏡或裝片上,通常通過移動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轉動目鏡(是否在目鏡上)來判斷,剩下在物鏡鏡上。
實驗後顯微鏡的安置:顯微鏡使用完畢後,應將玻片取嚇,將其機械部分用白紗布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讓兩個物鏡偏於兩旁;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點,將反光鏡豎起,蒙上紅綢布,然後將顯微鏡鎖入箱內。
(2)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的製作:適用於顯微鏡觀察,凡需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先製成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中要製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在「生物組織中脂肪的鑒定」中要製作花生種子的切片,在「觀察動物如人體血液中的細胞」中要製作血液的塗片等等。
(3)研磨,過濾:適用於從生物組織中提取物質如酶、色素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研磨、過濾的方法,如研磨時要先將生物材料切碎,然後加入摩擦劑(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質,充分研磨之後,往往要進行過濾,以除去渣滓,所用過濾器具則根據需要或根據試題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選用,如可用濾紙、紗布、脫脂棉、尼龍布等。
(4)解離技術:適用於破壞細胞壁,分散植物細胞,製作臨時裝片。
(5)恆溫技術:適用於有酶參加的生化反應,一般用水浴或恆溫箱,根據題目要求選用。
(6)紙層析技術:適用於溶液中物質的分離。主要步驟包括制備濾紙條、劃濾液細線、層析分離等。
(7)植物葉片生成澱粉的鑒定:適用於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主要步驟包括飢餓處理、光照、酒精脫色、加碘等。
另外還有根尖培養、幼小動物的飼養、植物必需元素的鑒定、同位素示蹤技術等。
二、教材實驗歸類
(一)顯微觀察類
實驗名稱 細胞的狀態 染色劑 生物材料
觀察DNA.RNA
在細胞中的分布 死細胞 甲基綠
吡羅紅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觀察線粒體 [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來源:Zxxk.Com] 活細胞 健那綠 [來源:學科網]
觀察細胞的 減數分裂 死細胞 無(為固 定裝片) 蝗蟲精母細胞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死細胞 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洋蔥根尖細胞
觀察細胞的
有絲分裂 死細胞 龍膽紫(或
醋酸洋紅)
觀察多種
多樣的細胞 活或死細胞

酵母菌細胞、水綿細胞、葉的保衛細胞、魚的紅細胞等
觀察葉綠體 活細胞 蘚類的葉(或菠菜葉、黑藻葉)

觀察植物細胞的
質壁分離與復原 活細胞 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說明:(1)以上實驗除了「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使用低倍鏡即可外,其餘均需使用高倍鏡。(2)鑒定類實驗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鑒定」、探究性實驗中的「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都需用顯微鏡觀察。
(二)鑒定類實驗
1.實驗歸類
實驗名稱 鑒定對象 試劑 顏色 生物材料 備注
澱粉的鑒定 澱粉 碘液 藍色 脫色的葉片 無
還原糖的鑒定 還原糖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蘋果或梨
的勻漿等 甲乙液現混
現用、水浴
加熱
脂肪的
鑒定 脂肪 蘇丹Ⅲ
(或Ⅳ)
染液 橘黃(或
紅)色 花生種
子切片 需用高倍
鏡觀察
蛋白質
的鑒定 蛋白質 雙縮脲
試劑 紫色 豆漿、稀
蛋清等 先加A液,
後加B液,
搖勻後使用
尿糖的
檢測 葡萄糖 葡萄糖
試紙 有色 水、葡萄
糖溶液、
三份模擬
「尿樣」 無
葉綠體中
色素的提取
和分離 四種色素 提取液:無水乙醇;分離液:層析液 胡蘿卜素:
橙黃色;葉
黃素:黃色;
葉綠素a:
藍綠色;葉
綠素b:黃
綠色 新鮮的綠
葉(如菠
菜葉) 加入二氧化硅是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2.注意問題
(1)有關蛋白質的鑒定
①若用蛋清進行蛋白質鑒定時,需將雞蛋清用水稀釋,通常是0.5 m L蛋白液加入5 mL水,攪拌均勻。如果蛋白液稀釋程度不夠,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的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 試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凈。
②鑒定蛋白質時,向樣液中加入2 mL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向樣液中加入3~4滴雙縮脲試劑B搖勻。其中雙縮脲試劑B不能過量,因為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會與試劑A反應,使溶液呈藍色,從而掩蓋生成的紫色。
(2)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①區分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原理:色素提取的原理——無水乙醇提取法;色素分離的原理——紙層析法。
②注意事項:a.濾液細線要畫得細且直,以防止色素帶重疊而影響分離效果;待濾液乾燥後要再畫一兩次,目的是積累更多的色素,使分離後的色素帶明顯。b.分離色素時,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以防止色素溶解於層析液中而無法分離。
(三)調查類實驗
實驗名稱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調查對象 隨機確定的人群;一定數量的家族 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動物
調查方法 匯總法 用取樣器取樣進行採集
統計方法 發病率=(患病人數/被調查人數)×100% 記名計演算法;目測估計法
注意事項 ①調查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等;②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要隨機抽樣調查,且要保證調查的群體足夠大 ①取樣時應注意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心理作用;②動物類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異較大;③樣土塑料袋上標明取樣的地點和時間;④不知名的動物標記為「待鑒定XX」;⑤調查的指標是動物種類的豐富度和數量豐富度
(四)探究類實驗
實驗名稱 自變數 因變數 無關變數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半透膜兩
側溶液的
濃度差 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 半透膜的種類、開始時的液面、溫度等條件
探究溫度對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溫度
(至少三種) 酶的活性(加碘液後溶液顏色的變化) pH、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pH
(至少三種) 酶的活性(氣泡的數量或帶火星的衛生香燃燒的猛烈程度) 溫度、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氧的有無 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濁程度等);酒精的產生(重鉻酸鉀檢測) 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溫度、pH、錐形瓶的潔凈程度、連接導管的大小等
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 細胞體積的大小 物質運輸的效率 瓊脂塊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時間、測量的准確性等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不同濃度
的生長素
類似物 扦插枝條的生根數量或長度 實驗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濃度的准確性、處理時間的一致性等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時間 酵母菌種群數量 培養液的成分、培養條件、空間等
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 時間 群落的演替 水族箱的培養條件和環境等

2.注意問題
1)探究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必須在達到預設的溫度(pH)的條件下,再讓反應底物與酶接觸,避免在未達到預設的溫度(pH)時反 應底物已與酶接觸發生反應,影響實驗結果。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時:①新配製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先加熱煮沸(殺死裡面的微生物、除去溶液中的空氣),等冷卻(防止高溫殺死酵母菌)後再將食用酵母菌加入;
②酵母菌培養液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後,待酵母菌將瓶內的氧氣消耗完,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以保證檢測到的一定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
(3)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①裝置的設計應有利於觀察,如觀察促進生根的實驗可以用水培法。
②所設組別除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外,還要增加一組蒸餾水處理的做空白對照。
(4)探究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①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要輕輕震盪幾次,使酵母菌均勻分布,以確保計數准確,減少誤差。
②該探究不需要設置對照,因為隨著時間的延續,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在時間上形成前後自身對照,但要獲得准確的實驗數據,必須重復實驗,求得平均值。
③對於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算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
④實驗結束後,用試管刷蘸洗滌劑擦洗血球計數板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浸泡和沖洗。

三、實驗題解答思路和基本解題技巧:
1、認真審題——審准實驗目的和原理:
明確驗證的「生物學事實是什麼,」或「生物學事實」的哪一方面;實驗所依據的生 物學(或其它知識)原理是什麼。如「探索酶活性與溫度關系」的實驗原理為澱粉遇碘變藍,澱粉酶可催化澱粉水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2、找出自變數(實驗變數或實驗條件)和因變數(反應變數):
找出自變數(實驗變數或實驗條件)和因變數(反應變數),以及影響本實驗的無關變數,然後構思實驗變數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獲得手段。如驗證「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必需原料」,首先明確該實驗的條件是CO2,結果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影響結果的條件變化應該是CO2的有無兩種情況,那麼對照的設計就應該為空白對照。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變數有溫度、pH、實驗用植物的生長狀況、飢餓處理的環境、吸收CO2的NaOH的量及濃度等因素,這些無關變數中任何一種因素的不恰當處理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准確性和真實性,因此實驗中必須嚴格控制無關變數,做到平衡和消除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常常採用對照的方法——即在保證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無關變數相同的條件下,觀察實驗變數(實驗條件)的不同情況對反應變數(實驗結果)的影響。
3、實驗對象和實驗條件:
實驗所用的生物學材料,如光合作用所用的葉片、驗證質壁分離所用的成熟植物細胞、鑒定脂肪所用的花生種子等。
實驗條件是完成這一實驗所必需的理化條件及生物學處理方法,如光照、溫度、pH、酶、緩沖劑、離心等。
4、設計實驗方法和步驟:
這一環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設計對照原則、單一變數原則、可重復性原則,使實驗有可信度和說服力。
注意:①後面步驟中要用到的東西,如果題目沒有給出,則必須在前面的步驟中准備好,如實驗中要用蔗糖液,而題目中只給出蔗糖,我們就要先配製好蔗糖液;②題目中如果已經給好(如給的是配好的試劑),則不能再配製了。
5、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結果:
二者是有區別的:①預測實驗結果——根據實驗原理和事物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理性分析,從而預先猜測可能是什麼樣的結果、有幾種結果可能性,都要事先預測到;②分析實驗結果——是從結果出發去尋找事物間的相互關系,或者推導出一般性的結論或規律等。它是分析應有的實驗結果,對意料之外的結果乃至失敗的情況作出恰當的分析和推論。
二者是相反的兩個過程:因此解決此類問題時要根據題意注意用詞的科學性和准確規范性。當然無論是預測實驗結果還是分析實驗結果,都要既考慮最後的結果,也要考慮中間步驟的結果。
6、注意事項和補救措施:
實驗中若要使用有毒物質,應怎麼使用?加熱酒精應採用水浴法隔水加熱。一旦燃燒怎麼辦?這些注意事項都應該在實驗前有所准備,這些方面常常需要相關學科實驗能力的滲透。
實驗完畢後如果時間容許,還應該從以下方面來回顧回顧:
①實驗原理及方法是否符合題 目要求(正確性 );
②實驗步驟是否科學,有無少做了步驟或順序顛倒的現象;
③有無充分利用實驗條件或超出題目給的實驗條件;
④有無設置對照(參照系)或可能造成誤差;
⑤有無更為簡單的實驗方案——創新實驗得分;
⑥實驗是否具有偶然性——是否符合可重復性原則;
⑦實驗能否順利完成;
⑧實驗的安全性如何。
四、設計型實驗題:
由於高考側重於對實驗能力的考查,設計型實驗題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熱點。因此,我們對實驗的復習,應該立足於對基本實驗方法、實驗技能、實驗思維的強化和鞏固著手,培養我們的實驗分析、實驗改錯、實驗設計等實驗能力。
所謂設計型實驗題——就是要求考生設計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器材,安排實驗步驟,設計數據處理的方法及分析實驗現象。包括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設計實驗改進方法等。主要 考查我們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會分析實驗結果,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遷移知識的能力。
1、生物學實驗的一般程序:
一個完整的生物學實驗包括以下七個基本步驟:
(1)實驗名稱、目的:指出是什麼實驗,明確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2)假設:是「可能會怎麼樣」,對可見現象提出一種可檢測的解釋。具體為:

(3)預期:在檢測提出的假設以前,先提出實驗的預期結果(一個或幾個假定的結果),若預測沒有實現,則說明假設 不成立;若預測得到實現,則假設成立。
(4)實施實驗過程:根據實驗目的和提出的假設,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方法步驟,並按設計的方案進行操作。
(5)觀察和收集數據:客觀如實地觀察、記錄實驗的現象,得出實驗結果,並通過一定方式將實驗結果呈現出來。
(6)分析、推論:對記錄的數據(包括現象、結果)進行整理分析,進行推導得出結論。
(7)交流:寫出實驗報告。
2、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要求:
(1)在實驗設計之前,應掌握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技能和技術。
(2)要有明確的實驗目的,根據目的確定研究內容。
(3)實驗設計要科學合理,注意設計合適的實驗變數,控制其他變數,盡量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得出明確的結果。
(4)設計實驗要注意設置對照,適當增加重復,保證實驗的准確性。
(5)實驗取樣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
(6)實驗設計要考慮運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的可能性。分析的樣本要有一定的數量,使所得數據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柒』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生物實驗課

生物學是一門突出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生物課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實驗
好奇與探索是人類固有的天性,中學生更是如此,總想了解某些現象的原因和因果聯系,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探究欲和創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師的有效保護,很可能就會慢慢地枯萎。如在學習鳥卵的結構時,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打開雞蛋,觀察其內部結構,並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結果,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白點」——胚盤,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卻怎麼也找不到「白點」。老師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准備好一些自然科學之類的書籍,隨時和學生一起研究、查閱,就會激勵孩子永遠帶著那種好奇心、進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實驗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如在「洋蔥頭鱗片葉的臨時玻片標本的製作」中,有些學生製作的標本在顯微鏡下竟然看不見,而同樣的標本在一些同學的操作下卻能觀察得到,經過多次操作,學生實驗成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提高了實驗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慾後,進一步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探索。我在講課中主要是盡可能地介紹一些中學生可自己動手做的簡易實驗,引導他們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規律。如講完「葉的蒸騰」作用後,讓學生做了一個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葉幹上的實驗,啟發他們想一想: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哪裡來的?這是什麼作用?由於學生是帶著問題去做的,因此實驗時就格外認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罷休。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實驗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運用「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原則,其中核心是主體——學生參與。有效的主體參與能提高學生自主活動的質量,充分發揮其自學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如「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需要學生自己准備材料才能做,須將其暗處理兩天後的蔬菜其中的兩片葉子遮住再光照,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行,在實驗過程中,對獨立實驗不成功的學生,我注意引導他們開展合作試驗,直到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識到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優勢。
三、激發爭論,使學生主動實驗
在實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的實驗出現多種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展開討論、總結並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在「綠葉在光下產生澱粉」的實驗中,有的出現藍色,有的沒有,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通過正面交鋒、爭論、辯論和討論,最終能獲得實驗的正確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善於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做實驗。新教材除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滲透著探究學習的要求外,還獨立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因此結合我校學生人數和生物實驗室易於開展探究實驗的實際,我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將能開的實驗全都開齊、開全。
四、試驗課要注意的問題
1. 明確實驗目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 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感到陌生,有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了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及實驗步驟。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貫穿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較好的實驗效果。反之則容易出現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的現象。
2.允許學生打破常規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實驗,一定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驟做嗎?如在「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有少數學生直接將碘液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後蓋上蓋玻片。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制止他們的這種做法,而是讓他們將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這樣的染色方法比常規的做法速度快、效果好。我先肯定他們在實驗中的探索精神,然後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規的做法。應該用什麼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因此如果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常規,可能就會使學生縮手縮腳,成為只會照搬課本的「書獃子」。
3.鼓勵學生探究與討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口講話,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更應鼓勵學生與同伴和教師交流討論。個人的思考雖然有獨到之處,但也存在著不足和偏見,虛心吸取別人思考的優勢,也就是自己進步的開始。在平時做作業時,要學會問同學和給同學講題目,在問和講中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捌』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如:①引導學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安排學習程序,制定學習計劃,為自主學習定向。②引導學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基礎和習慣,水平和能力,去讀、想、做、說、議、畫,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自主活動,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科學結論。③引導學生自主評價。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基於對自己的認識,依據學習目標和自身的評價指標和准則,對自身的學習目標、策略、方法、計劃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進而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監控。④引導學生自我調控。思考如何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尋找學習差距,考慮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策略和方法,以促進目標的達成。⑤引導學生自我激勵。思考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勵自己戰勝困難,獲得學習上的成功,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二、革新教育行為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探究是主要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實驗在單元教學中的作用基礎上,以實驗組織教學,用探究方法展開教學。探究教學(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難易程度、學生能力水平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問題的來源:學生提出;教師情境誘導學生提出;教師提出;教材提出。數據來源:學生實驗、觀察親自收集;教師給出,學生分析解釋。例如「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實驗教學中,提出問題:發高燒時,人為什麼不想吃食物?低溫為什麼有利於保鮮?胃蛋白酶為什麼能在胃中起消化作用卻在小腸不能呢?學生討論教師提示,提出假設:酶催化作用最適的溫度(37℃),最適PH值(中性)。教師引導學生設計方案,實施實驗,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酶催化作用最適的溫度(37℃),最適PH值(中性)。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探究過程。理解實驗方法:單因子法;比較實驗法及實驗時間、溫度、PH值的控制。最後提出問題:所有酶都在PH值(中性)時起作用嗎?給材料學生再次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報告,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學會了探究,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交流。三、更新教學手段教師、教材、教案、粉筆、黑板的傳統組合已難以將生物學里的抽象知識進行形象、直觀、生動的表達出來,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組合模型、錄像、錄音、投影機、電腦)能收到難以預料的效果。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演示過程、定格、放大等是常規教具所無法實現的。另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需要在教學手段上作進一步的拓展。總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以學習興趣為主的非智力因素,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平台,打造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教學成績。

『玖』 如何開展高中生物學生的實驗

在高中生物課中,有很多演示實驗,這些演示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農村高中可以克服各個農村學校生物實驗器材不足的缺點。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教育開始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生物實驗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路上探索前行,怎樣上好一節生物演示實驗課是每個生物實驗教師必須不斷探討的話題。現在就怎樣上好高中生物演示實驗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生物教師要極度重視演示實驗
高中生物教學不同於初中生物教學,已經擺脫了初中生物基礎知識的范圍更加重視專業知識。高中生物實驗的極度專業性使我們的生物實驗教學必須重視演示實驗,在高中生物課程的設置上每個實踐性的內容都對應著一個演示實驗。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這就要求我們的高中生物教師想盡辦法,不遺餘力地開好每一個演示實驗,提高演示實驗的實驗效果,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做演示實驗,不能以學生看書代替實驗,不能以教師講解代替試驗,否則,學生對生物學的許多知識就缺少感性認識。這樣我們生物教師要明確每一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器材的准備要充足,實驗步驟要清晰規范,避免實驗事故的發生。
二、細心設計演示實驗
為了確保演示實驗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實驗前一定要做好各項必要的准備工作。生物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考慮每一個實驗的演示時間和演示時機,在物質准備上課前要准備完備,要善於機智地處理在實驗演示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這樣不至於出現問題亂了陣腳。
教師要在實驗前做好精心准備。例如,准備好演示實驗中所需的儀器、葯品、材料等。要清洗干凈在實驗中要使用的儀器,並放在相應的儀器架上,要把實驗中需要的葯品准備齊全,實驗中需要的試劑要事先配置好。此外實驗前,教師還要自製些實驗室沒有但在實驗中很有實用價值的儀器。如,加熱中常用的擋風板。又如,觀察關節的結構實驗,可以購買好豬的關節並事先解剖好。為了保證達到實驗的良好效果,在課前教師要在實驗室試做一次,這樣有利於提高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縮短演示實驗的時間,利於演示實驗的正常開展,達到實驗的預期目的。
學生在實驗前要充分預習,對實驗中出現的儀器、葯品名稱、作用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認知,做好必要的知識准備。這樣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無目的性地看熱鬧,有利於學生對實驗有正確的認識。
另外,開展演示實驗還必須做好應急准備。一般來說,只有實驗前准備工作做得充分,實驗才會取得成功。為了保證實驗的完滿成功,教師還要准備好各種應急措施。比如,在用酒精燈隔水加熱葉片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的試驗中,如果因為教室的防風玻璃損壞,而影響酒精燈加熱作用,這時如果事先帶好一塊自製的擋風板,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實驗操作方法,為學生提供生物學知識的感性認識。演示實驗要想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認真觀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學生要仔細地觀察實驗操作。這要求教師一定要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必要時也可以故意進行一些錯誤的操作,學生在生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把握了正確的操作方法。這樣做還可以為以後開展學生實驗和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做好准備。
學生更要認真地觀察實驗現象,實驗中的火焰、氣泡、沉澱、顏色變化等現象。例如,在做鑒定骨的成分的實驗時,用酒精燈煅燒骨時,骨的顏色就會慢慢發生變化,教師在顏色變化前要事先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認真觀察,才能通過看到的實驗現象的變化情況豐富感性材料,從而提升為理性認識,為歸納總結實驗結論提供了保障。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不僅要求學生發現實驗現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的原因,為歸納實驗結論提供本質的依據。
對演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原因,教師不要一包到底,對分析不正確的學生不應過多批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以發現者的姿態進行探究,體驗自己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綜合所學知識找到原因的那種成功的感覺,既鞏固、強化、更新了所學知識,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慾望。
教師要結合實驗的進展,及時做好點撥和啟發,為學生提供與實驗有關的知識,降低學生分析的難度。如,在做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的實驗中,教師要提供「澱粉遇碘顯藍色」的知識。
在實驗現象的分析過程中,教師要設計有效的探究問題,以問題的形式將學生的思維誘導到分析演示實驗現象原因的方向上,這樣既為推動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展開減少阻力,又為學生在分析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的原因抓住要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師要引領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及時進行總結報告
衡量一個演示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看學生是否能自主地歸納出實驗結論、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總結歸納實驗結論不能能由教師包辦代替。例如,在做鑒定骨的成分的實驗中,將骨原來的物理性質與稀鹽酸中處理後的物理性質進行比較,結合骨在稀鹽酸中出現氣泡的現象及其原因,學生就可得出:「骨含有有機物,且骨的韌性與有機物的含量有關」的結論。
教師要將學生歸納的實驗結論進行整理,去掉非本質的結論。對學生歸納出的正確結論,教師要讓學生盡量錘煉自己的語言,讓學生用盡可能簡練易背易記的語言進行概括。面對學生錯誤的結論教師要善於引導,在對比中去偽存真,增強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糾正學生觀察認識上的錯誤和不良習慣。當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和認識能夠達到正確客觀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語言的精確性訓練,使每一位學生在演示實驗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都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讓我們教師、學生一起努力,還原實驗本來面目,實現演示實驗的真正目的。

閱讀全文

與中學如何開展生物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83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9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5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4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5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4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5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1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4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8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80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37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3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42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5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7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