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高一化學計量怎麼學

高一化學計量怎麼學

發布時間:2022-08-07 22:48:11

㈠ 如何學好高一化學摩爾

一、理清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三者的關系 物質的量在國際單位制(SI)中是七個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於表示微觀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的數量,我們在計量物質的多少時通常就是用質量、體積、物質的量;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SI單位;而阿伏加德羅常數NA則是mol這個計量單位的計量標准,此計量標准(注意:它不是單位)等於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數量,根據定義,阿伏加德羅常數本身是一個實驗值,其最新實驗數據NA=6.0220943×1023mol—1。如氧氣分子的數量為此數的兩倍,就可以記為2molO2。 二、識記兩種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1.由固體配製溶液 步驟:①計算②稱量③溶解④轉移⑤洗滌⑥定容、搖勻 儀器:容量瓶、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2.由濃溶液配製稀溶液 步驟:①計算②量取③稀釋④轉移⑤洗滌⑥定容、搖勻 儀器:容量瓶、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三、理解三個公式 1.物質的量計算的萬能公式:n=m/M=V/Vm=N/NA=c*V 式中n為物質的量,單位為mol;m為物質質量,單位為g;M為摩爾質量,單位為gmol-1;V(g)為氣體體積,單位為L;Vm為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為Lmol-1;N為粒子個數,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6.02×1023mol-1; c為物質的量濃度,單位為molL-1;V(aq)為溶液體積,單位為L; 解答阿伏加德羅常數(NA)問題的試題時,必須注意下列一些細微的知識點: ①標准狀況下非氣體物質: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將體積轉化為物質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個數問題:氧氣、氮氣、氟氣等是雙原子的分子,稀有氣體(單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Na2O2與H2O、Cl2與NaOH、KClO3與鹽酸、銅與硫、電解AgNO3等。 2.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稀釋 ω1m1=ω2m2(稀釋前後溶質的質量守恆) ω1為稀釋前溶液的質量分數,m1為稀釋前溶液的質量;ω2為稀釋後溶液的質量分數,m2為稀釋後溶液的質量。 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 c1稀釋前濃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2為稀釋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V1為稀釋前溶液的體積,V2為稀釋後溶液的體積。 四、掌握阿伏加德羅定律的四條推論 阿伏加德羅定律(四同定律):同溫、同壓、同體積的任何氣體所含分子數相同或氣體物質的量相同。氣體摩爾體積是阿伏加德羅定律的一個特例。 1.推論一: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於物質的量之比,等於分子數之比(V1:V2=n1:n2=N1:N2) 2.推論二: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比等於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ρ1:ρ2=M1:M2) 3.推論三:同溫同壓下,同質量氣體的體積比與相對分子質量成反比(V1:V2=M2:M1) 4.推論四:同溫同容下,氣體的壓強比等於物質的量比(P1:P2=n1:n2) 以上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必須理解記憶,學會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 RT)自己推導。 五、辨別五個概念 1.摩爾: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的集體中所含有的粒子數目與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相同,則該集體的量值為1mol。 2.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表示的意義,實質上就是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3.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 4.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摩爾質量。 5.物質的量濃度: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的溶液的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物質的量 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兩個角度:微觀角度和宏觀角度。如2H2+O2→2H2O,①微觀粒子角度:2個氫氣分子和1個氧氣分子化合可以生成2個水分子;②宏觀量角度:4克氫氣可以和32克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6克水。但我們無法拿出2個氫氣分子去和1個氧氣分子反應,因此反應物總是以宏觀量去反應。那麼微觀的原子、分子、離子怎樣和宏觀的質量、體積等建立聯系呢?由此引入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對於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同學不要看得過於神秘,它同質量、時間、長度等一樣,只不過是一個物理量而已,在以後的學習中多使用,就會熟練。為了幫助同學盡快理解掌握這一概念,分析如下幾點: 1.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用物質的量可以衡量組成該物質的基本單元(即微觀粒子群)的數目的多少,符號n,單位摩爾(mol),即一個微觀粒子群為1mol。如果該物質含有2個微觀粒子群,那麼該物質的物質的量為2mol。對於物質的量,它只是把計量微觀粒子的單位做了一下改變,即將「個」換成「群或堆」。看一定質量的物質中有幾群或幾堆微觀粒子,當然群或堆的大小應該固定。現實生活中也有同樣的例子,啤酒可以論「瓶」,也可以論「打」,一打就是12瓶,這里的打就類似於上面的微觀粒子群或微觀粒子堆。 2.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 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單位之一,它的符號是mol。「物質的量」是以摩爾為單位來計量物質所含結構微粒數的物理量。 使用摩爾這個單位要注意: ①.量度對象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或它們的特定組合。如1molCaCl2可以說含1molCa2+,2molCl-或3mol陰陽離子,或含54mol質子,54mol電子。摩爾不能量度宏觀物質,如「中國有多少摩人」的說法是錯誤的。 ②.使用摩爾時必須指明物質微粒的種類。如「1mol氫」的說法就不對,因氫是元素名稱,而氫元素可以是氫原子(H)也可以是氫離子(H+)或氫分子(H2),不知所指。種類可用漢字名稱或其對應的符號、化學式等表示:如1molH表示1mol氫原子, 1molH2表示1mol氫分子(或氫氣),1molH+表示1mol氫離子。 ③.多少摩爾物質指的是多少摩爾組成該物質的基本微粒。如1mol磷酸表示1mol磷酸分子。 3.阿伏加德羅常數是建立在物質的量與微粒個數之間的計數標准,作為物質的量(即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或微粒群)的標准,阿伏加德羅常數自身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數目為標準的,即1摩任何物質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數目都是阿伏加德羅常數個,也就是12克碳-12原子的數目。經過科學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單位是mol-1,用符號NA表示。微粒個數(N)與物質的量(n)換算關系為: n=N/NA 4.摩爾質量(M): 摩爾質量是一個由質量和物質的量導出的物理量,將質量和物質的量聯系起來,不同於單一的質量和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指的是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因此可得出如下計算公式: n=m/M 由此式可知摩爾質量單位為克/摩(g/mol)。根據公式,知道任兩個量,就可求出第三個量。當然對這個公式的記憶,應記清每一個概念或物理量的單位,再由單位理解記憶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而不應死記硬背。 ①.摩爾質量指1mol微粒的質量(g),所以某物質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或化學式式量。如1molCO2的質量等於44g,CO2的摩爾質量為44g/mol;1molCl的質量等於35.5g,Cl的摩爾質量為35.5g/mol;1molCa2+的質量等於40g,Ca2+的摩爾質量為40g/mol;1molCuSO4·5H2O的質量等於250克,CuSO4·5H2O的摩爾質量為250g/mol。注意,摩爾質量有單位,是g/mol,而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或化學式的式量無單位。 ②.1mol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學式式量。 5.物質的計量數和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 化學方程式中,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微粒個數之比等於微粒的物質的量之比。 朱子淵 2008-07-24 00:57 檢舉

㈡ 高一化學物質的量計算怎麼學好

記住老師上課教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如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於化學計量系數之比,還有要記住基本的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公式。

㈢ 高一化學物質的量怎麼學感覺好難

不用糾結,物質的量和質量一樣,都是描述物質多少的物理量,只不過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的多少。

比如12個雞蛋為 1打,你買雞蛋會一打一打的買,不用關注具體幾個雞蛋,如果給你24個雞蛋,你知道是2打就行。

同樣的,NA(阿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為 1mol ,在化學中我們常提到幾mol物質,能夠進行計算。如果告訴你有2.5NA個粒子,你知道是2.5mol物質就行。

望採納

㈣ 有誰可以給我講一下高一化學第一塊知識物質的量里的知識化學計量計算的基本方法

在全國的高考化學試卷和近幾年來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中,選擇型計算題都占很大的分量。盡管選擇型計算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筆者發現很多是「形變神不變」。如何巧解計算型選擇題,本文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學習參考。一、巧用「雙基」,回歸教材例1.已知t℃時,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a克,若蒸發b克水並恢復到t℃析出溶質m1克之;若該溶液蒸發c克水,並恢復到t℃時則析出溶質m2克,為了表示該物質在t℃時的溶解度,下列式子正確的是 A.S=100m1/m1-m2 B.S=100m2/C C.S=100(m1-m2)/(b-c) D.S=100(m1-m2)/(a-b) 解析:此題考查初中化學溶解度,起點低,但對能力要求並不低。若從溶解度的概念出發,其關鍵詞為一定溫度、100溶劑、飽和溶液、單位為克很快可以發現溶解度應該為:在飽和溶液中,100×溶液質量改變數/溶劑質量改變數。而應該選C。點評:武術上有一句名言:步不穩則拳亂。巧解的基石是「雙基」,前提是觀察、核心是思維;離開了「雙基」,思維會從頭腦中自動「刪除」。二、巧設數據,化繁為簡例2.將適量鐵粉放入三氯化鐵溶液中,完全反應後,溶液中Fe3+與Fe2+濃度的量相等,則反應的Fe3+與未反應的Fe3+物質的量之比為 A.2:3 B.3:2 C.1:2 D.1:1 解析:根據離子方程式Fe+2Fe3+=3Fe2+巧設未反應的Fe3+為3mol從離子方程式可以看出:2Fe3+ ~3Fe2+因此,反應的Fe3+與未反應的Fe3+之比為2:3,所以選A。點評:對於表面上無任何數據,可根據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中的計量數巧設數據而化繁為簡、無需計算,大大縮短了時間。引伸:此種解法適用於隱數據計算題。三、巧用極限,化難為易例3.若1mol某氣態烴完全燃燒時需要3mol氧氣,則 A.X=3 Y=2 B.X=2 Y=4 C.X=3 Y=6 D.X=3 Y=8 解析:此題可用烴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求解,也可以用極限法求解。從整個選項可以看出若X=3,則3mol氧氣完全變成3mol CO2,則烴中的氫原子無氧原子與其結合成水,因此X只能等於2:生成了2mol CO2則消耗了2mol氧氣,餘下的1mol氧分子恰好跟4mol的氫原子結合成水,所以Y=4選B。點評:對於每一道題,既要熟悉一般解法,又要有自己的獨創性;從普遍中發現特殊性,既能加快解題速度,又能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引伸:一般用於化學平衡計算題。四、巧用整體觀察,化零為整例4.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學方程式如下:NH4NO3HNO3+N2+H2O,反應中被氧化的與未被氧化的氮原子物質的量之比為 A.5:3 B.5:4 C.1:1 D.3:5 解析:此題若先配平再找被氧化與被還原的氮原子數之比是不可取的,也是命題者不希望的。若採用對硝酸銨的整體觀察,N有以下三個化合價:-3、0、+5.根據價態歸中,-3到0上升了3,+5到0下降了5,再根據電子得失守恆的原則,就是5與3,答案為A。點評:在練習中或考試中一定要克服先動手後動腦的不良習慣,因為動腦比動手更快。延伸:一般適用於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有關計算題。五、巧用估演算法,快速求解例5.X、Y、Z三種氣體,把amolX和bmolY放入到一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X+Y=2Z。達到平衡時,若它們的物質的量滿足於n(X)+n(Y)=n(Z),則Y的轉化率為 A.(a+b)/5×100% B.2(a+b)/5b×100% C..2(a+b)/5×100% D.(a+b)/5a×100% 解析:本題可用平衡模式的方法,即找出起始量、轉化量、平衡量再列式計算。但若跳出「模式」巧用估演算法則更為神奇;轉化率=某物質的轉化量/某物質的起始量再乘以100%,由於Y的起始量為bmol,所以求Y的轉化量在分母上必然有b,再對這幾個選項進行整體觀察,進行估算,很快就能確定選B。點評:在學習中「要有創造性,不要總是別人在前面走,你在後面跟。」(李政道語)。一定要把自己由單純的復制型轉變成為創造型。延伸:估演算法適用於幾個小項中有一項或二項在局部有微小的不同,再根據「雙基」迅速進行估算。六、巧找差量,求同存異例6.10mL某氣態烴在50mL氧氣中充分燃燒,得到液態水和35mL混合氣體(所有氣體體積都是在同溫同壓下測定)則該氣態烴可能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丙烯解析:設某氣態烴的化學式為CxHy CxHy(g)+(x+y/4)O2(g)xCO2(g)+y/2H2O(液) △V 1 x+y/4 x 1+y/4 10mL 25mL 1:10=(1+y/4):25 y=6選BD 點評:差量法是解題的常用方法,解此類題常用的思維方法為聚斂思維,學習時要求同存異,找出規律,多題一解,有利於跳出茫茫的題海。延伸:一般用於氣體體積在反應之後發生變化或固體質量發生變體的一類計算題。七、巧用守恆,同性合並例7.某溫度時,將Cl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Cl,NaClO,NaClO3混合液,經測定ClO3―與ClO―濃度之比為1:3,則Cl2與NaOH反應時被還原的氯原子與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21:5 B.11:3 C.3:1 D.4:1 解析:化學中「四大守恆」即:質量守恆、電子守恆、電荷守恆、能量守恆(其中包括原子守恆、物料守恆)是解化學題的基礎。此題用的是電子守恆。氯原子失電子數是:4mol氯原子失去電子數為16mol,得到的電子為1mol氯原子得到1mol電子,必須有16mol氯原子才能得到16mol電子,所以16:4=4:1故選B。點評: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階段最重要的反應之一,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平時練習時應該多加思考,爭取整體優化,局部細化,總體升華。八、巧換信息,避實就虛例8.物質的量相等的戊烷、苯、苯酚完全燃燒需要O2物質的量分別為X、Y、Zmol,則X、Y、Z的關系是 A.X>Y>Z B.Y>Z>X C.Z>Y>X D.Y>X>Z 解析:戊烷、苯、苯酚的分子式分別為C5H12、C6H6、C6H6O,將信息轉換C5H12C5H4·H8,C6H6C5H4·CH2,C6H6OC5H4·H2O,進行了這樣的轉換不用動筆,就能看出X>Y>Z,故選A。點評:此題若按照烴、烴的衍生物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求解,雖能求出,但「殲敵三千,自損八百」。將信息進行合理轉換,「避實就虛」,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無需計算,輕松解題。引伸:一些看起來比較復雜的計算,如高二化學中的氮族元素中的NO、NO2、O2跟水相互間的有關計算,應該先考慮是否可以進行信息轉換。

㈤ 高中高一化學如何正確學習,求老師和學長的指教。 特別是求物質涉及摩爾的計算題,完全搞不懂。

高一注重知識點的逐個掌握,我是一名高三生,深有體會,高一知識點多,現分開記,再結合起來.設計摩爾的題要看清條件,比如在標況下才能用22.4L等,自己慢慢總結吧

㈥ 高一化學計量數怎麼學

預習基礎
辨清概念
仔細審題
認真答題
及時小結
尋找錯因

㈦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中化學必修一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一節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危險化學品標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體;
濃H2SO4、NaOH(酸鹼)——腐蝕品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1、分離的方法:
①過濾:固體(不溶)和液體的分離。
②蒸發:固體(可溶)和液體分離。
③蒸餾: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種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
2、粗鹽的提純:
(1)粗鹽的成分:主要是NaCl,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雜質
(2)步驟:
①將粗鹽溶解後過濾;
②在過濾後得到粗鹽溶液中加過量試劑BaCl2(除SO42-)、Na2CO3(除Ca2+、過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後過濾;
③得到濾液加鹽酸(除過量的CO32-、OH-)調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發、結晶得到精鹽。
加試劑順序關鍵:
(1)Na2CO3在BaCl2之後;
(2)鹽酸放最後。
3、蒸餾裝置注意事項:
①加熱燒瓶要墊上石棉網;
②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位於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進,上口出。
4、從碘水中提取碘的實驗時,選用萃取劑應符合原則:
①被萃取的物質在萃取劑溶解度比在原溶劑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劑與原溶液溶劑互不相溶;
③萃取劑不能與被萃取的物質反應。
三、離子的檢驗:
①SO42-:先加稀鹽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檢驗)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澱生成,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鹽酸檢驗)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澱,再加稀鹽酸,沉澱溶解,並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n)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個新的化學符號:
3、各個量之間的關系:
4、溶液稀釋公式:(根據溶液稀釋前後,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
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注意單位統一性,一定要將mL化為L來計算)。
5、溶液中溶質濃度可以用兩種方法表示:
①質量分數W
②物質的量濃度C
質量分數W與物質的量濃度C的關系:C=1000ρW/M(其中ρ單位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W,溶液密度為ρ(g/cm3),溶液體積為V,溶質摩爾質量為M,求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
【 推斷:根據C=n(溶質)/V(溶液) ,而n(溶質)=m(溶質)/M(溶質)= ρ V(溶液) W/M,考慮密度ρ的單位g/cm3化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記不清,可設體積1L計算)。
6、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1)配製使用的儀器:托盤天平(固體溶質)、量筒(液體溶質)、容量瓶(強調:在具體實驗時,應寫規格,否則錯!)、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2)配製的步驟:
①計算溶質的量(若為固體溶質計算所需質量,若為溶液計算所需溶液的體積)
②稱取(或量取)
③溶解(靜置冷卻)
④轉移
⑤洗滌
⑥定容
⑦搖勻。
(如果儀器中有試劑瓶,就要加一個步驟:裝瓶)。
例如:配製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計算:需無水Na2CO3 5.3 g。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無水Na2CO3 5.3 g。
(3)溶解:所需儀器燒杯、玻璃棒。
(4)轉移:將燒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當往容量瓶里加蒸餾水時,距刻度線1-2cm處停止,為避免加水的體積過多,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與刻度線相切,這個操作叫做定容。
注意事項:
①不能配製任意體積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這是因為容量瓶的容積是固定的,沒有任意體積規格的容量瓶。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復到室溫,這是因為容量瓶受熱易炸裂,同時溶液溫度過高會使容量瓶膨脹影響溶液配製的精確度。
③用膠頭滴管定容後再振盪,出現液面低於刻度線時不要再加水,這是因為振盪時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頸上還沒完全迴流,故液面暫時低於刻度線,若此時又加水會使所配製溶液的濃度偏低。
④如果加水定容時超出了刻度線,不能將超出部分再吸走,須應重新配製。
⑤如果搖勻時不小心灑出幾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須重新配製,這是因為所灑出的幾滴溶液中含有溶質,會使所配製溶液的濃度偏低。
⑥溶質溶解後轉移至容量瓶時,必須用少量蒸餾水將燒杯及玻璃棒洗滌2—3次,並將洗滌液一並倒入容量瓶,這是因為燒杯及玻璃棒會粘有少量溶質,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把溶質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一節 物質的分類
1、掌握兩種常見的分類方法: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分散系及其分類:
(1)分散系組成:分散劑和分散質,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分散系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
(2)當分散劑為液體時,根據分散質粒子大小可以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
3、膠體:
(1)常見膠體:Fe(OH)3膠體、Al(OH)3膠體、血液、豆漿、澱粉溶液、蛋白質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膠體的特性: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區別膠體與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達爾效應。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大小。
(3)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加熱至體系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得Fe(OH)3膠體。
第二節 離子反應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電解質。)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酸、鹼、鹽和水都是電解質(特殊:鹽酸(混合物)電解質溶液)。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能導電的物質:電解質溶液、熔融的鹼和鹽、金屬單質和石墨。
電解質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固態電解質(如:NaCl晶體)不導電,液態酸(如:液態HCl)不導電。
2、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
3、電離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如:Al2(SO4)3=2Al3++3SO42-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澱、生成氣體、水。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刪、查)
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強電解質(易容的鹽、強酸、強鹼)寫成離子形式。
常見易溶的強電解質有:
三大強酸(H2SO4、HCl、HNO3),四大強鹼[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鹽,這些物質拆成離子形式,其他物質一律保留化學式。
③刪:刪除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價態不變和存在形式不變的離子)。
④查: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等式兩邊是否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3、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看幾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應事實(能不能發生反應,反應物、生成物對不對)。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④看「=」「 」「↑」「↓」是否應用恰當。
4、離子共存問題
(1)由於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沉澱或氣體或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澱: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氣體:CO32-、HCO3-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離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離子:Cu2+、Fe3+、Fe2+、MnO4-(常見這四種有色離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隱含離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H+,鹼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OH-。
③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有元素化合價升降。
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或有電子的轉移的化學反應都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失電子)→升(化合價升高)→氧(被氧化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得電子)→降(化合價降低)→還(被還原或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注】一定要熟記以上內容,以便能正確判斷出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物中找;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在生成物中找。
二、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價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如果使元素化合價降低,即要使它被還原,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鈉 Na
1、單質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單質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與O2反應
常溫下:4Na + O2=2Na2O (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 + O2==Na2O2 (鈉先熔化後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②鈉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象:「浮——鈉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③鈉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象:有藍色沉澱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鹼,鹼再和鹽溶液反應
④鈉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鈉的存在:以化合態存在。
4、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5、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著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後在固體表面出現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產物是Na2CO3)。
二、鋁 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①鋁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緻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②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鹼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 2Al+6H+=2Al3++3H2↑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2Al+2OH-+2H2O=2AlO2-+3H2↑ )
2Al+3Cu(NO3)2=2Al(NO3) 3+3Cu
(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鹼性和鹹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 == 2Fe+Al2O3,Al 和 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三、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①鐵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②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 (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③與鹽溶液反應: 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第二節 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一、氧化物
1、Al2O3的性質:氧化鋁是一種白色難溶物,其熔點很高,可用來製造耐火材料如坩鍋、耐火管、耐高溫的實驗儀器等。
Al2O3是兩性氧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鹼反應: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Al2O3+2OH-=2AlO2-+H2O)
2、鐵的氧化物的性質:FeO、Fe2O3都為鹼性氧化物,能與強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FeO+2HCl =FeCl2 +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氫氧化物
1、氫氧化鋁 Al(OH)3
①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在常溫下它既能與強酸,又能與強鹼反應: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②Al(OH)3受熱易分解成Al2O3:2Al(OH)3==Al2O3+3H2O(規律:不溶性鹼受熱均會分解)
③Al(OH)3的制備:實驗室用可溶性鋁鹽和氨水反應來制備Al(OH)3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因為強鹼(如NaOH)易與Al(OH)3反應,所以實驗室不用強鹼制備Al(OH)3,而用氨水。
2、鐵的氫氧化物:氫氧化亞鐵Fe(OH)2(白色)和氫氧化鐵Fe(OH)3(紅褐色)
①都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Fe(OH)3 + 3H+= Fe3++ 3H2O)
②Fe(OH)2可以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現象:白色沉澱→灰綠色→紅褐色)
③Fe(OH)3受熱易分解生成Fe2O3:2Fe(OH)3==Fe2O3+3H2O
3、氫氧化鈉NaOH:俗稱燒鹼、火鹼、苛性鈉,易潮解,有強腐蝕性,具有鹼的通性。
三、鹽
1、鐵鹽(鐵為+3價)、亞鐵鹽(鐵為+2價)的性質:
①鐵鹽(鐵為+3價)具有氧化性,可以被還原劑(如鐵、銅等)還原成亞鐵鹽: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價態歸中規律)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制印刷電路板的反應原理)
亞鐵鹽(鐵為+2價)具有還原性,能被氧化劑(如氯氣、氧氣、硝酸等)氧化成鐵鹽:
2FeCl2+Cl2=2FeCl3 ( 2Fe2++Cl2=2Fe3++2Cl-)
②Fe3+離子的檢驗:
a.溶液呈黃色;
b.加入KSCN(硫氰化鉀)溶液變紅色;
c.加入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澱[Fe(OH)3]。
Fe2+離子的檢驗:
a.溶液呈淺綠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變色,再加入氯水,溶液變紅色;
c.加入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沉澱,迅速變成灰綠色沉澱,最後變成紅褐色沉澱。
2、鈉鹽:Na2CO3與NaHCO3的性質比較
四、焰色反應
1、定義: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使火焰呈現特殊顏色的性質。
2、操作步驟:鉑絲(或鐵絲)用鹽酸浸洗後灼燒至無色,沾取試樣(單質、化合物、氣、液、固均可)在火焰上灼燒,觀察顏色。
3、 重要元素的焰色:鈉元素黃色、 鉀元素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以排除鈉的焰色的干擾)
焰色反應屬物理變化。與元素存在狀態(單質、化合物)、物質的聚集狀態(氣、液、固)等無關,只有少數金屬元素有焰色反應。
第三節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1、合金的概念: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2、合金的特性:合金與各成分金屬相比,具有許多優良的物理、化學或機械的性能。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屬的大
②合金的熔點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屬的低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一、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的硅,只有以化合態存在的硅,常見的是二氧化硅、硅酸鹽等。
1、單質硅(Si):
(1)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硬度大。
(2)化學性質:
①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應。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②在高溫條件下,單質硅能與O2和Cl2等非金屬單質反應。
(3)用途:太陽能電池、計算機晶元以及半導體材料等。
(4)硅的制備:工業上,用C在高溫下還原SiO2可製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純)+4HCl
2、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間結構:立體網狀結構,SiO2直接由原子構成,不存在單個SiO2分子。
(2)物理性質:熔點高,硬度大,不溶於水。
(3)化學性質:SiO2常溫下化學性質很不活潑,不與水、酸反應(氫氟酸除外),能與強鹼溶液、氫氟酸反應,高溫條件下可以與鹼性氧化物反應:
①與強鹼反應: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鈉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帶磨口玻璃塞試劑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將瓶塞和試劑瓶粘住,打不開,應用橡皮塞)。
②與氫氟酸反應[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應,氫氟酸能雕刻玻璃;氫氟酸不能用玻璃試劑瓶存放,應用塑料瓶)。
③高溫下與鹼性氧化物反應: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導纖維、瑪瑙飾物、石英坩堝、水晶鏡片、石英鍾、儀器軸承、玻璃和建築材料等。
3、硅酸(H2SiO3):
(1)物理性質:不溶於水的白色膠狀物,能形成硅膠,吸附水分能力強。
(2)化學性質:H2SiO3是一種弱酸,酸性比碳酸還要弱,其酸酐為SiO2,但SiO2不溶於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於水製得,而用可溶性硅酸鹽與酸反應製取:(強酸制弱酸原理)
Na2SiO3+2HCl=2NaCl+H2SiO3↓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證明酸性:H2SiO3<H2CO3)
(3)用途:硅膠作乾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4、硅酸鹽
硅酸鹽: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硅酸鹽種類很多,大多數難溶於水,最常見的可溶性硅酸鹽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又稱泡花鹼,是一種無色粘稠的液體,可以作黏膠劑和木材防火劑。硅酸鈉水溶液久置在空氣中容易變質: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澱生成)
傳統硅酸鹽工業三大產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鹽由於組成比較復雜,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數配置原則: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後原子個數守恆原則配置系數。
硅酸鈉:Na2SiO3 Na2O·SiO2
硅酸鈣:CaSiO3 CaO·SiO2
高嶺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長石:KAlSiO3不能寫成 K2O· Al2O3·3SiO2,應寫成K2O·Al2O3·6SiO2
二、氯及其化合物

㈧ 高一關於化學計量這類的題有沒有什麼總結的經驗

化學計量是化學計算經常用到的,用的最多的是關於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比如化學反應mA+nB=pC+qD ,A、B、C、D前面的m 、n 、p 、q 就是化學計量數,在計算中,化學計量數之比等於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的比,在化學反應速率的三段式計算中還有化學計量數之比等於各物質平均化學反應速率之比.

閱讀全文

與高一化學計量怎麼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