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時間怎麼相減

物理時間怎麼相減

發布時間:2022-05-14 14:16:22

㈠ 時間的概念。

目前最廣泛被接受關於時間的物理理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都不是愛因斯坦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 狹義相對論預測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另一個靜止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慢。另外,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鍾之時間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但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重力理論,弦理論,M理論,預言時間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克時間可能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根據史提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霹靂(或稱大爆炸)開始的,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必須一起並存,沒有物質存在,時間也無意義。
從人類的開始人們就知道時間是不可逆的,人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沒有反過來的。玻璃瓶掉到地上摔破,沒有破瓶子從地上跳起來合整的。從經典力學的角度上來看,時間的不可逆性是無法解釋的。兩個粒子彈性相撞的過程順過來反過去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時間的不可逆性只有在統計力學和熱力學的觀點下才可被理論地解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我們可以將宇宙看成是最大的可能的封閉系統)熵只能增大,不能減小。宇宙中的熵增大後不能減小,因此時間是不可逆的。

時間定義:人類在生活中總結出時間的觀念,其根源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事件的發生次序。當然人們在生活中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事件發生次序的概念,同時也有時間間隔長短的概念,這個概念來源於對兩個過程的比較——比如兩件事同時開始,但一件事結束了另一件事還在進行,我們就說另一件事所需的時間更長。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運用可以測量的過程來測量抽象的時間。
在物理學中也是類似,時間是通過物理過程來定義的,首先在一個參考系(要求是慣性系,或者是非慣性系,但過程發生的空間范圍無窮小)中,取定一個物理過程,設其為時間單位,然後用這個過程和其他過程比較,以測定時間。
但測量時間(即上述比較過程)必須有同時性概念。過程開始有一個同時性問題,過程結束也有一個同時性問題——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要求運動員在發令槍開槍同時起跑,同時計時員開始計時,並在運動員抵達終點線時計時員必須同時停止計時。
這個問題具體見各類相對論書籍。同時性問題,使得古典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有著不同的「時間」。直觀概念告訴我們:任何人在事件是否同時上是可以達成一致意見的(也許某些人會欺騙別人,造成類似偵探小說或政治小說中的情形,不過這是人類「高智商」的表現,我們完全可以用測量用的儀器來代替:),所以我們之後不說人,而說觀察者)在相對論中,觀察者的運動狀態引起同時性的變化,或者說觀察者1以v1運動,認為同時的兩件事,以v2運動的觀察者2可能會認為不同時——這導致時間測量的相對性。
從數學上說,古典牛頓力學中時間參數只有一個,所有參考系共享此時間參數。這其實就是假設所有參考系,所有空間位置可以共享同一個同時性定義。
而狹義相對論認為不同參考系就不同時了,即不同參考系有各自的時間參數t,其間關系由洛倫茲變換決定。廣義相對論認為不同地點也會不同時,廣義相對論中關於時間有比較復雜的內容,參見廣義相對論書籍。
當然請注意:嚴格說這不是簡簡單單的「認為」,而是基於兩個假設:狹義相對論是光速不變原理。廣義相對論是引力本質為時空彎曲等。而這兩個假設得到了實驗的廣泛驗證。
上面我們說完了時間間隔測量的問題。但前面也提到:時間的先後次序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時間的第一印象。古典牛頓力學中,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我們有唯一的時間參數t,所以任意兩事件(一個發生在t1,另一個發生在t2)也就有確定的先後次序。那麼相對論中呢?相對論中同地兩事件先後順序的確定的,這可以從洛倫茲變換直接看出。但可以肯定,相對論中不同地兩事件的先後次序也是隨參考系(我很願意這么說:儀器的運動狀態不同,這樣能夠把事情的本質說出來)不同而不同的。但這里就有一個問題:會不會有可能在參考系1中事件a先於事件b發生,且事件a的發生影響了事件b的發生(最極端的情況,使得b無法發生,譬如一個孩子殺死了他年輕的祖父),而在參考系2中正好反過來?如果是這樣,物理學乃至一切原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理——因果律將轟然倒塌。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嚴格敘述這個問題:事件a發生,並發出信號(廣義的信號,涵蓋一切可以影響到b的方式,但由於a,b不同地,這個信號就需要一定時間的傳播),影響b。另一個參考系中正好相反。值得慶幸的是:可以用洛倫茲變換證明,只要信號速度不超過光速(最多使用光,光速),信號就不可能先於b的發生傳遞到b所在位置。
另外說一句:狹義的另一個假設:任何物理系中物理定律有著相同形式,也是廣義相對論所服從的。換句話說,參考系1中對一個物理過程加以測量,得到l1=v1t1。參考系2中加以測量同樣也會得到l2=v2t2,盡管可能l1,v1,t1和l2,v2,t2都不相等。當然嚴格說這個例子不合適,因為v的定義位置矢量導數。但是對一些復雜的物理學定律,如麥克斯韋方程組,這個假設就很重要了。
時間箭頭
下面說說時間箭頭。在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從時間間隔和先後次序兩方面討論了時間,卻忽略了時間很重要的一個特性:時間箭頭。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百年,逝去就沒有重生的餘地。但覆水難收的又何嘗僅僅是人生!物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凡是與熱現象相關的物理過程,都是不可逆的。這里的不可逆,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不可恢復,而是說:這些物理過程產生的結果不可能在不造成其他影響的情況下完全恢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下面給出兩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
1.低溫熱源不可能將熱量自發傳遞給高溫熱源(或不可能從低溫熱源將熱量傳遞給高溫熱源,並不產生其他變化)
時間的表現2.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完全轉化為機械功,並不引起其他任何變化。
可以證明兩表述等價。後一個表述有明顯的工程痕跡——這來源於對蒸汽機一類將熱轉化為功的工程機械的研究。這些研究大都與當時那個工業革命的時代相聯系,在今天已經沒有太多純理論的價值,但卻有一種東西,雖然主流研究已經基本絕跡,還是有非專業學者前仆後繼地加以研究,那就是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是這樣一種機器——給它一定能量,讓它開始運行,接下來它可以將由於摩擦等耗散因素耗散掉的能量全部吸收,接著再將這些能量投入回機械的能量循環。這樣的一個永動機如果造出,就意味著我們有辦法用今天開采出的能源維持機械的永恆運動(因為一切耗散掉的能量都可以重新利用),使得世界以現今的能耗速度運行到世界末日!但熱力學第二定律很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耗散掉的能量(內能)絕不能完全轉化為耗散前的形式(機械功),這破壞了無論古典牛頓力學還是相對論中的,基本原理的無時間方向性。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引入熵的概念。由於在經典熱力學中,引入熵的概念需要很多技術性內容,這里不加贅述,可以參見任何熱學教本。這里只給出熵的一個性質:任何絕熱(也就是孤立,不被外界所影響)熱力學過程,只要初始狀態和末態是平衡態(經典熱力學中熵對平衡態才能定義,對於這一點的誤解,曾導致了熱寂說),末態的熵一定大於初態的熵。簡單說,孤立體系向著熵增加的方向發展。注意,一般熱學書中會說:不可逆絕熱過程熵増,可逆絕熱過程熵是不變的。但其實可逆過程不是真實存在的過程——真實存在的宏觀過程,只要其中分子有熱運動,過程就是不可逆的。(在超流等現象中,存在可逆宏觀過程,但這時超流部分沒有熱運動)
但熵究竟是什麼?玻爾茲曼用一個公式告訴了我們S=klnw,其中k為常數,w為熱力學概率(關於物質的分子、原子運動的量,在經典熱力學的情況表徵體系混亂程度的量)。他用統計方法證明了,平衡態下這個公式給出了前面所說的熵。也就是說,在經典熱力學的意義下,熵意味著事物朝混亂的方向發展。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情況下,這種發展都可以稱之為「混亂」。比如宇宙從遠古的濃湯狀態演化到現今的星系結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熵並是否意味著絕對的時間箭頭還並不清楚,因為越來越多的實驗告訴我們:熵並非恆增。其實這並非新論,玻爾茲曼當時就前段時間一個實驗實現了10^(-1)s數量級的熵減,也就是說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測量到了系統的熵減。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一點,統計方法得到的熵增加只是平均意義上的增加,也就是說存在熵減小的概率,只是概率非常之小,以至於我們基本觀察不到熵減的情形。第二,也是更有爭議的一點是實際上,玻爾茲曼用統計方法證明S必定增加時,採用了分子為剛性球體的假設,並用到了近似。這並不是很能讓人信服。現代系綜理論(其創始人為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吉布斯)研究表明,必須對時間參數t或空間參數取取某些「粗化」,或者說,將我們對時間或空間觀察的精度降低,才能得到熵增加的結論。
[編輯本段]關於時間的其他理論
博宇十論對時間的本質有終極解釋:時間本質上是人類的自我錯覺。
下面是嚴重的錯覺反應
第一節; 解析時間的建立
定義: 設兩直角坐標系(S')和(S), (S')為運動系,(S)為觀測系。(S')中的長度l'為固有長度,時間t'為固有時間; l', t'表示(S')相對於(S)靜止狀態下的長度和時間; 當(S')相對於(S)運動時,在(S)中測量(S')中的長度l'和時間t'; 測量結果為l、t,則l 觀測長度,t為觀測時間,l、t均為觀測值。
(I). 時空面積相等原理----運動系(S')及觀測系(S)中的長度與時間的乘積為時空面積S'或S。運動系(S')相對觀測系(S)靜止或運動狀態下,時空面積是不變數;即對任意(l', t'), 均有等式 l't'= l t 成立
(II). 時空偏轉原理-----若運動系(S')相對觀測系(S)運動,在某一時刻相對速度為u或u',那麼運動系(S')與觀測系(S)沿相對運動產生偏轉,偏轉角q 為時空偏轉角,時空偏轉角的大小與相對速度u (或u')有關,其正弦值與相對速度運動方向u(或u')成正比,即sinq =u/c, (或sinq = u'/c'),c為光速。時空面積不變原理(I)和時空偏轉原理(II)是我們研究時空問題的基本原理。根據這兩條原理,我們下面找出(S')與(S)的時空關系式。
設(S')與(S)在某時刻原點重合,(S')與(S)的相對速度為u, l與u方向相同,根據原理(II), (S')與(S)產生偏轉得到以下結果:
OD = OAcosq
令: OD = l OA = l'
則上式 l = l'cosq
又根據原理(I),(S')中的時空面積 S'ABCO與(S)的SDEFO 相等,
所以 t l= t'l' , t = t' (l'/l), 將(1-1)式代入
得 t = t'/ cosq (1-2)
由原理 (II)知: sinq =u/c, 表明關系式cosq = l/l』=t』/t以及其中的q 與原理(II)sinq =u/c中的q 相同。(1–3)、(1–4) 這兩個等式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公式,也是解析時空理論研究時空問題的出發點。在本文中,您將逐步看到狹義相對論的普遍結論---動尺縮短,動鍾延緩效應,正是由於時空偏轉所致,狹義相對論的收縮因子即為解析時空的偏轉因子。
下面我們求出(S')與(S)的速度關系式(非坐標關系式):
由( 1-1 )式: l = l' cosq , 我們選 l1 和 l2 (l1¹ l2)
則 l1 = l'1cosq , l2 = l'2cosq
兩式相減 l2- l1= (l'2- l'1) cosq
D l21= D l'21 cosq (1-5)
當 Dl21 ® 0時,
dl = dl'cosq (1-6)
同理由(1-2)式可得到
dt =dt'/ cosq
dt'/dt = cosq (1-7)
則式(1-6)關於 t 微分有
dl/dt = cosq dl'/dt
第二節 解析時空的基本性質
時空波全景
我們知道所有物理學的原理、公設、假設都源於基本物理概念,由於研究對象的差異,這些物理概念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科學家們應用數學方法對這些概念進行描述,並用數學方程式計算各種物理量的關系,就是說物理學中的數學方程式無法脫離物理概念而獨立存在。但我們發現作為量子力學中最重要基本原理之一的薛定諤方程卻缺乏應具備的物理含義,與其說是一個「原理」或「假設」,倒不如說薛定諤方程看上去更象一個結論。盡管薛定諤方程在量子力學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但這絲毫不能掩飾薛定諤方程作為量子力學之「原理」而存在著的本身的缺憾,也不得不使我們對『量子大廈』的基礎工程多少要產生一些懷疑。這種情況在相對論身上同樣存在。在相對論中無處不在的收縮因子,其物理含義怎麼解釋?廣義相對論把非慣性時空定義為黎曼空間,但由於黎曼幾何是正曲率空間,既然廣義時空是對稱的,我們必然要問,負曲率空間到哪去了?難道上帝對正曲率空間有偏愛?在對上述看似簡單的問題作出正確合理的回答之前,我們幾乎無法令人信服地談論所謂的『統一理論』。今天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找到了答案,上述那些似乎毫無關系的問題都可用時空偏轉原理來解釋。本章並不是簡單地為薛定諤方程找到了數學上的證明方法,而是使其建立在更為牢固、更具代表性的時空原理之上,這同時也使我們有理由從時空偏轉的概念出發去審視目前全部物理理論所處的時空位置:
時空波函數自變數q定義區間
0 y=y0 第一時空 絕對時空 牛頓理論
[0,p/2] y=y0cosq 第二時空 相對時空 相對論 (狹義、廣義)
[0,+¥) y=y0coswt 第三時空 量子時空 量子力學
[2kp+p/2,2kp+3p/2] k=0,1,2....正整數 第四時空 負空間 黑洞
第一時空----
第一時空是我們生活的時空 ,物理學上的第一時空概念是絕對時間,絕對空間,這種觀點統治了人類幾千年。直至今日,第一時空觀念還在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哲學觀點,因為第一時空世界是低速世界,幾乎我們全部物理理論都是建立在『低速世界』基礎之上的,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在這一「現實」面前,物理學家們所要做的事就是把主觀與「客觀」的距離縮小到最小范圍。
第二時空----
大約在一個世紀前,一位偉人---愛因斯坦開創了『相對時空』領域,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不是絕對的,愛因斯坦發現對時空的描述與描述者間的相對運動狀況有關,第一時空的絕對時空觀念已不再適用。 歷經數年時間,他對第二時空做了精心的設計,把其描述成彎曲的,多維的,並向外凸起的正曲率空間。第二時空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它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即在第二時空區域兩端,一端為第一時空,另一端是黑洞世界(q=p/2)(詳見第一章),在黑洞里所有的物理理論都將失效,這對於那些「絕對」「永恆的」 觀點是絕妙的諷刺。遺憾的是,第二時空的成功卻使愛因斯坦深陷其中,他始終都未離開第二時空一步,直至逝世,他並沒有發現時空的偏轉性質,也沒有意識到相對時空只是整個時空波段上很小的一部分,正象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很小的一段一樣。當物理學界忙於用這把「萬能鑰匙」開啟更多的時空大門,但都歸於失敗而不知所措的時候,第三時空理論---量子力學卻逐步完善,登上了時空舞台....
第三時空----
『量子時空』比『相對時空』涉及的范圍更廣,它把第二時空波段從[0,p/2]擴展到[0,+¥)區間,應該說第一,二時空是第三時空的特例。第三時空的建立有著微觀領域廣泛實驗的基礎,即粒子的運動速度比宏觀世界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得多。但人們發現,對粒子的運動狀況進行描述卻比預想的要困難,我們不可能同時確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而且能量分布也不是連續的。盡管它是個事實,但要說服習慣第一時空或剛從第二時空過來的人,你必須花費相當的口舌,因為第三時空理論基礎的建立不象人們想像中的那樣牢靠,「就這樣的公式你去計算好了,不要再問為什麼」。此情景確是發生在我們奉若神明的理論之中。
第三時空的「成功建立」使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相信真正的「統一理論」無非是把第一,第二,第三時空統一在一個新的理論中去。這種想法不錯,但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能量為什麼不連續,「丟失」的空間哪去了?顯然此問題在第三時空理論中是無法找到答案的。在本文中我們已經知道:能量的不連續性是空間不連續造成的,而空間的不連續是時空波函數在區間 [0,+¥)上出現了負值,其物理含義為負空間,所對應的能量會出現負值,它正是我們要尋找的「丟失的空間」。從廣義上講,空間,能量都是對稱的,只不過我們無法測出負空間,負能量,若要理解它們,就需要我們站在第四時空立場上來看待這一問題。
第四時空----
近年來有關反物質,負時空的概念已逐步從科幻作品中進入到一些專業書刊中,但從理論上承認反物質、負時空和負能量等的存在還需要相當的勇氣,因為在我們看來,客觀存在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負時空概念顯然與傳統觀念格格不入,是經典理論的禁區,但對於理論工作者來說它絕不能成為想像力的桎梏。要完成第三時空向第四時空的跨越,我們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解析時空理論以最簡單的數學方式描繪了從第一時空到第四時空的全景圖,它使我們從整體上了解時空體系存在的客觀性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並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工具。我們會發現黑洞導致測量作用產生波粒二象性和其他量子現象。如果我們期待在時空問題上有所作為的話,必須應拋棄我們原有的觀念----『上帝總是對人類有所偏愛』。因為正負時空從整體上是相同的,只不過我們人類自認為站在哪一邊罷了。

㈡ 時間的加減計算公式是什麼

時間的加減計算公式是=A4-A3,帶有具體小時,分,秒的日期的加減。會發現顯示的不是日期,這時通過設置單元格格式—數字—時間來調整。

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系統。

日、月、年、世紀的時間計量屬天文學中的歷法范疇。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

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盪周期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

㈢ 物理時間差怎麼計算

我是教初中物理的,像你這樣的問題經常有學生問,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計算起來並不是把時間全化成分鍾或小時,比較麻煩,這是誤區!
正確的計算方法是:
分別把小時和分鍾計算開,比如你這道題一共是18+14=32小時,再算分鍾54-30=24分鍾,所以中間的時間是32小時24分鍾!
方法很重要!希望我的解答給了你幫助,祝學習快樂!

㈣ 高一物理中的逐差法公式是什麼,如果可以,講解一下步驟【不用很詳細】

逐差法求加速度a:a=[(x4+x5+x6)-(x1+x2+x3)]/9T²

求瞬時速度,比如3T時刻:V3=(X3+X4)/2T

在高中物理「求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實驗中分析紙帶。

運用公式△X=at^2;X3-X1=X4-X2=Xm-Xm-2

當時間間隔T相等時,假設測得 X1,X2,X3,X4四段距離,那麼加速度:a=【(X4-X2)+(X3-X1)】/2×2T2

(4)物理時間怎麼相減擴展閱讀:

逐差法是為提高實驗數據的利用率,減小了隨機誤差的影響,另外也可減小了實驗中儀器誤差分量,因此是一種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逐差法是針對自變數等量變化,因變數也做等量變化時,所測得有序數據等間隔相減後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結果。

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測量數據,具有對數據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時發現差錯或數據的分布規律,及時糾正或及時總結數據規律。

加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數;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別,在直線運動中,如果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反,速度減小。

加速度等於對速度時間的一階導數,等於位移對時間的二階導數。

㈤ 物理時間加減格式

時間=到達時間—出發時間
9:00-8:15=8:60-8:15=45
45分鍾

㈥ 速度差和時間差怎麼算兩地距離同向而行

1、不明確終點是哪邊
若甲從終點出發3000/20 =150
若乙從終點出發3000/18 =166.67
150*(20+18)=5700
166.67×(20+18)= 6333.46
兩個答案
2、
3500 /(180+170)= 10
2×3500 /(180+170) =20
20-10 =10
3、
設 甲速度為7X,乙速度則為5X,設 所求時間為T
(7X+5X)×30 AB間總路程
(7X-5X)T =(7X+5X)×30
T=180
4、
相同時間內跳躍次數比為 6:5
每次跳躍的距離比為 7:4
狗與兔子的速度比為 42:20=21:10
設時間為T ,兔子速度為10A,則狗速度為21A
10A T +5500 =21A T
A T=500
10A T=5000
跑出5千米後被追上

㈦ 物理求加速度為什麼有時用末速度減初速度除時間 而有時用相鄰的速度相減除時間 有什麼規定嗎

對於恆定不變的加速度,用其中的任意一段兩端的速度之差除以
對應的
時間,得到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㈧ 時間相減的格式

時間=到達時間—出發時間
9:00-8:15=8:60-8:15=45
45分鍾

㈨ 如何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

綜述:用不同時區值相減就行,因為地球上分為24個時區就是24個小時,東面的時區減去西面的時區,如北京時間是5月3日下午1點,即5月3日13點(24時制),則13減去8,得到5,即此時零時區的時間為上午5點。

若是計算東面的時間,則加上時區值,如日本就要加上1,則時日本就是5月3日下午2點。所有地球上的時間都是從0時區開始計算的,所以時間是0點。

關於時間:

時間(Time)是物質的永恆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系統。

時、日、月、年、世紀的時間計量屬天文學中的歷法范疇。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在國際單位制(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

閱讀全文

與物理時間怎麼相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