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科普文章有什麼

物理科普文章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4 11:36:46

⑴ 兩篇物理科普短文 在線等,急!!!

一、如果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如果真的沒有摩擦力,人們的生活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我們無法行動,腳與地面沒有了摩擦,人們簡直寸步難行。自行車車輪與地面間光滑,怎麼才能開動呢?汽車還沒發動就打滑,要麼就是車子開起來了就停不下來,沒有阻礙它運動的力,就只能無限滑下去最後與其它車相撞造成一起又一起的交通事故。飛機無論是活塞發動機或者渦輪噴氣發動機都無法啟動。

第二,我們無法拿起任何東西,我們能拿東西靠的就是摩擦力,摩擦力來自於物體本身的凹凸和我們手上的指紋,這下好,物體光滑,我們也沒有了指紋,想拿東西卻和它作用不上,只能幹著急,不僅拿不起東西,擰蓋子扭把手,一系列的力的作用都無法進行;生活處處困難重重。想寫字卻拿不起筆,筆又不能和紙產生摩擦寫字,想吃飯碗筷卻拿不住,筷子怎麼也夾不住菜,想喝水又提不起杯子;想穿衣服卻拿不起穿不上;想工作勞動,但任何工具都一次次從手上滑落……這樣的話,人安會多麼無助。如果沒有了摩擦,那麼以後我們就再也不能夠欣賞美妙的用小提琴演奏的音樂等,因為弓和弦的摩擦產生振動才發出了聲音。總之,假如沒有摩擦的存在,那麼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很難解決。如果衣食住行、學習、生活、工作、勞動等所有方面人們都因拿不起東西這個小小的因素困擾,人們還怎麼有最基本的生存,更別提發展了。

有資料說,某國家已研製出所謂的「超潤滑材料」,可將它用到軍事上,一旦戰爭暴發,將這種超潤滑材料灑到對方的公路上、鐵路的鐵軌上和飛機起飛的跑道上,使對方的戰車、運兵車、火車無法運行,軍用物資無法運送;飛機不能起飛,失去制空權……用以謀求戰爭的勝利,這種超潤滑材料所起的作用還真有點戰略意義呢!

我們可能幻想過如果沒有摩擦,干什麼事情都將不會有阻力,可等我們真正到了沒有摩擦力的世界,才感受到摩擦力的重要。摩擦力有利也有蔽,我們應該盡量減少那些有害摩擦,學會利用摩擦造福人類。

二、生活中的力
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叫做力,產生力的作用至少必須兩個物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力的三要素。生活中的力主要有重力、摩擦力、壓力等。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簡稱為物重。符號「G」,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兩者之間的關系是G=mg ,其中常數用「g=9.8N/Kg 」表示: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重為9.8牛頓。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利用這個特點可製成重垂線或水平儀 。
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統稱為摩擦力。 物體將要運動時,接觸面上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靜摩擦力;物體滑動過程中,接觸面上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的大小跟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它的方向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反。物體間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把滑動變為滾動,物體間的摩擦力變小。 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筆刀卷鉛筆是滑動摩擦;鞋底制有花紋目的是增大摩擦,採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脫粒時張緊皮帶、剎車時握緊剎把目的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機器相對滑部分加潤滑油目的是通過使接觸面分開來減小摩擦;安裝滾珠軸承目的是把滑動變為滾動來減小摩擦。自行車中摩擦力方向是前輪向後,後輪向前。 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使用使接觸面分開的方法減小摩擦的。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壓力作用點在物體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壓物體,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物理學上通常用壓強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P=F/S,單位是帕斯卡(Pa)。壓強的大小同時受壓力、受力面積兩個因素影響,壓力大,壓強不一定大;壓強大,壓力不一定大。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力,我們要認識它、學習它,更好的利用它為社會服務。

⑵ 急! 一篇200字的科普短文是物理

霧和雲都是水氣凝結而成,只是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而霧卻是接觸地面的。因此,可以說霧就是地面上的雲。當你在攀登黃山、廬山、泰山時,也許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從山下看去,山上白雲繚繞,山巒隱沒其中,當登上山頂後,山巒清晰可見,白雲卻在我們的腳下,人如同在霧里一般。 根據水平能見度的不同,霧可分為重霧、濃霧、大霧、中霧和輕霧。重霧的水平能見距離不到50米;濃霧的水平能見距離為50~200米之間;大霧的水平能見距離為500~1000米之間,輕霧的能見距離在1000米以上。 根據成因的不同,霧又可分為輻射霧、平流霧、蒸氣霧、上坡霧、鋒面霧等幾種。輻射霧是地面空氣因夜間輻射散熱冷卻達到水氣過飽和狀態後形成的。這種霧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氣又比較充沛的夜間和早晨。輻射霧的出現,一般表示當天的天氣晴好,因此有「十霧九晴」的說法。平流霧是由空氣的水平流動造成的。當暖濕空氣流經冷的地面或海面,空氣的低層因接觸地面或海面而冷卻,使水氣凝結而成霧。平流霧的出現,一般預示兩三天內要下雨。鋒面霧產生於冷暖氣團交鋒的鋒面地帶。我國梅雨季節常出現這種鋒面霧,它也是陰雨天氣的預兆。 我國霧最多的地方要數四川的峨眉山了。1953~1970年間平均霧日多達323.4天,差不多天天有霧。 霧對航海、航空和農作物都有很大影響。如海上航行一旦遇上了濃密海霧,船隻可能迷失方向,甚至發生觸礁、擱淺、碰撞等事故;飛機遇上大霧天氣就難以起飛或降落;農作物在一直多霧陰冷的天氣里,產量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

希望採納

⑶ 初二物理科普小短文

自己選吧(一)雨的形成 我們已經知道,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們增長變大而成的。那麼,小水滴和小冰晶在雲內是怎樣增長變大的呢? 在水雲中,雲滴都是小水滴。它們主要是靠繼續凝結和互相碰撞並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雲里,雲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雲很厚,雲滴濃密,含水量多,這樣,它才能繼續凝結增長;其次,在水雲內還需要存在較強的垂直運動,這樣才能增加多次碰撞並合的機會。而在比較薄的和比較穩定的水雲中,雲滴沒有足夠的凝結和並合增長的機會,只能引起多雲、陰天,不大會下雨。 在各種不同的雲內,其雲滴大小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造成雲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圍空氣中水汽的轉移以及雲滴的蒸發。使雲滴增長的因素是凝結過程和碰撞並和過程,在只有凝結作用的情況下,雲滴的大小是均勻的,但由於水汽的補充,使某些雲滴有所增長,再加上並和作用的結果,就使較大的雲滴繼續增長變大成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當有上升氣流時,就會有一個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變慢,並且一些小雨滴還可能被帶上去。只有當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二)雪的形成 我們都知道,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長變大而成的。那麼,雪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水雲中,雲滴都是小水滴。它們主要是靠繼續凝結和互相碰撞並合而增大成為雨滴的。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說來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濕雪",或"雨雪並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 同樣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類. 雪可分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類, 具體見表3.表3. 各類雪的降水量標准種類 大雪 中雪 小雪 24小時降水量 大於5.0 2.6-5.0 2.5以下 12小時降水量 大於3.0 1.1-3.0 1.0以下 (三)雲的形成 人們常常看到天空有時碧空無雲,有時白雲朵朵,有時又是烏雲密布。為什麼天上有時有雲,有時又沒有雲呢?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它又是由有什麼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 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 我們都知道,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升華),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後,這里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裡的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雲了。 (四)霧的形成 霧和雲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只是霧生成在大氣的近地面層中,而雲生成在大氣的較高層而已。霧既然是水汽凝結物,因此應從造成水汽凝結的條件中尋找它的成因。大氣中水汽達到飽和的原因不外兩個:一是由於蒸發,增加了大氣中的水汽;另一是由於空氣自身的冷卻。對於霧來說冷卻更重要。當空氣中有凝結核時,飽和空氣如繼續有水汽增加或繼續冶卻,便會發生凝結。凝結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時,霧就形成了。 另外,過大的風速和強烈的擾動不利於霧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於空氣低層冷卻的地區,如果水汽充分,風力微和,大氣層結穩定,並有大量的凝結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霧。一般在工業區和城市中心形成霧的機會更多,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凝結核存在。 (五)露的形成 在溫暖季節的清晨,人們在路邊的草,樹葉及農作物上經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從天空中降下來的。露的形成原因和過程與霜一樣,只不過它形成時的溫度在0°C以上罷了。 在0°C以上,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溫度"。在溫暖季節里,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露點"以後就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面物體上,這就是露。 露和霜一樣,也大都出現於天氣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同時,容易有露形成的物體,也往往是表面積相對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導熱性不良的物體。有時,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溫度繼續降低,使物體上的露珠凍結起來,這叫做凍露。有人把它歸入霜的一類,但是它的形成過程是與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間形成,日出以後,溫度升高,露就蒸發消失了。 在農作物生長的季節里,常有露出現。它對農業生產是有益的。在我國北方的夏季,蒸發很快,遇到缺雨乾旱時,農作物的葉子有時白天被曬得卷縮發干,但是夜間有露,葉子就又恢復了原狀。人們常把"雨露"並稱,就是這個道理。 (六)霜的形成 在夜間,地面上的草、木、石塊等物體由於向外輻射熱量,它們的溫度要降低,當溫度降至露點時,地面物體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便達到飽和。若露點高於0攝氏度,水蒸氣可在地面物體的表面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露。 若露點低於0攝氏度,水蒸氣則要在地面物體的表面上直接凝結成水冰粒,這即是霜。 如果在夜間不僅地面上物體的溫度降到了露點以下,而且地面以上稍遠處的空氣溫度也降到了露點,那麼空氣中的水蒸氣將以塵埃為核心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這便是霧。 當高空中空氣的溫度降到露點以下,若露點高於0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塵埃上凝結成細小的水滴便是雲,而凝結成較大的水滴即是雨。若露點低於0度,則空氣中的水蒸氣將在塵埃上直接凝結成雪。 由此可知,露、霜和霧都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地面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直接凝結而成的。只有雪和雨才是從天而降的,即是高空中空氣里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凝結而成。浮力的應用 孔明燈「孔明燈」,是以蜀漢劉備軍中,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來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燈的作法是:用很細的竹篾做成燈籠架,四周和頂上都用薄紙糊嚴,只在底部留個圓口。在燈籠下面掛上松脂,點燃松脂後,燈籠就會升上空中。由於燈籠里有火光,古代戰爭中,曾經把它作為夜間軍事行動的信號,如同現代所用的信號彈一樣。 清朝年間,漢民族不滿清政府的統治,紛紛起來開展「反清復明」斗爭。為成義舉,把放「孔明燈」作為統一行動的指揮信號。 過去,漢人們把「孔明燈」作通信聯絡使用,而後來人們把放「孔明燈」作為一種民間娛樂,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孔明燈的原理與熱氣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熱空氣之浮力使球體升空。然而為何熱空氣會飄浮呢?我們可用阿基米德原理來解釋它:當物體與空氣同體積,而重量(密度)比空氣小時就可飛起,此與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將球內之空氣加熱,球內之一部份空氣會因空氣受熱膨脹而從球體流出,使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小,因此充滿熱空氣之球體就會飛起來。

⑷ (急求)什麼是物理科普文章

一般來說,物理
科普文章,就是一些介紹物理現象的文章,比如最新的科學發現,有醫學的,有化學的,有數學的,當然也有物理的,那麼那些物理的科學發現當然也會有作用,特徵等等,寫出來就是物理科普文章了!

⑸ 初二物理的科普文章的介紹。課內就不要有了,要課外的。

我就是沃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沒錯,就是現在陪伴著我的父母和妻子,靜靜地躺在慕尼黑市區Waldfriedhof森林的第163號墓地的角落裡的傢伙。我是
那個曾經的量子力學的第一位建立者,一個被物理學領域的人們所銘記,卻對公眾越來越陌生的人。在我的一生中,經歷了太多的是非成敗,太多的榮辱曲折,太多
太多和20世紀的物理學,乃至整個世紀的歷史緊密相連的故事。

我的一生越來越像一個傳說,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20世紀的時間軸上。通過我的故事,您將看到什麼是20世紀物理學的革命,尤其是量子理論激情澎湃的建立和
發展。您將看到我與20世紀那些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一個個精彩紛呈卻又鮮為人知的故事。您將看到我的祖國德意志帶給了這世界什麼樣的財富,又在兩次世界大
戰中帶給了世界怎樣的傷害。您將看到我們在戰爭的創傷中又如何崛起,反思人類究竟該怎樣的活著?
我,海森堡,量子力學最早的建立人,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的晚輩,波爾,波恩和索墨菲的學生,泡利的好兄弟,薛定諤和狄拉克的好友兼競爭者,費米的和奧本海默的朋友兼對手,將會把我一生滄桑坎坷卻又精彩紛呈的故事奉獻給各位。
第一章. 小小少年

1901年12月5日,我出生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烏茲伯格市(Wurzburg)。三十多年前,鐵血宰相俾斯麥領導著普魯士軍隊所向披靡,將一百年前
被拿破崙的鐵騎蹂躪的支離破碎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小國們,包括我老家的巴伐利亞王國一個個征服,並入德意志聯邦的版圖。面對其他大國的阻撓,普魯士於
1864年戰勝了丹麥,1866年戰勝了奧地利並將他排除出德意志聯邦,以1871年大勝法國(普法戰爭),奪回邊境兩個州,正式建立了以普魯士為中心的
德意志帝國。於是我生來就是一名德國人。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德意志帝國影響力最大的物理學家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面對黑體輻射(Black-body
radiation)的難題做出了一個開創性的工作【Planck, Max, "Ueber das Gesetz der
Energieverteilung im Normalspectrum", Ann. Phys. 309 (3): 553–6
(1901)】。因為慕尼黑的實驗物理學家維恩(Wilhelm Wien)給出的公式和英國物理學家瑞利(Lord
Rayleigh)給出的公式一個不能解釋低頻實驗結果,另一個能解釋低頻結果卻在高頻發散。於是普朗克先生大膽提出光的輻射能量非連續而是離散的觀點,
即一個固定長度的黑體輻射腔內,輻射的頻率模式是離散的(在腔長內具有整數或半整數個周期),而輻射能量本身是和這些離散的頻率成正比的,即E=hν,h
為普朗克常數(6.626×10−34 J.s)
我四歲那年,物理學界出現了一位年僅26歲的絕世天才,他在世界家上最好的物理學雜志Ann.
Phys上那一年發表了5篇論文,改變了整個物理學。三篇建立劃時代的狹義相對論,一篇有關布朗運動,一篇便是光電效應。沒錯,他就是我們的偶像,阿爾伯
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愛因斯坦提出了光本身具有粒子屬性,即光子的假說。一個電子吸收一個光子,光子的能量和頻率符合普朗克的光輻射能量量子化後的關系
E=hν,於是光電效應被成功地解釋清楚,算作普朗克先生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後來在我十四歲那年,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用一個極其簡潔漂亮等效
原理和黎曼時空的模型成功解釋了牛頓引力理論中不能解釋的諸多問題,被後續的觀測所證實。於是愛因斯坦成了人類歷史上比肩牛頓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這些都
是後話。
Ok,談談我的童年。我的父親,奧古斯都.海森堡博士(Dr. August
Heisenberg),是一名希臘語言學家。我的母親,安娜.海森堡(Anna
Heisenberg,婚後隨了父親的姓),從天主教皈依了父親信奉的路德宗,他們在1900年生下了我的哥哥埃爾文.海森堡(Erwin
Heisenberg),後來他成為了一名化學家。我是他們的第二個兒子。
5歲那年,我進入了烏茲伯格市的小學。由於父親是位老師,他一直拿我和我哥哥來比較,想讓我們互相競爭,共同成長。在他的眼中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比其他人差。也的確是這樣,我和我哥哥的學習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

He is more developed toward the side of rationality than of fantasy and imagination.
--A school teacher
The pupil is also extraordinarily self-confident and always wants to excel.
--A school teacher

沒錯,在小學老師的眼中,我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理性成分比想像力更出色,並且及其自信,想做到非常出色。也許你們想起了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的例子?切,那
一切都是謠言。他小時候肯定比我更出色。那種做板凳的故事大概是後人杜撰用來鼓勵資質平平的孩子們的。「Although Einstein had
early speech difficulties, he was a top student in elementary
school」【Sowell, Thomas (2001), The Einstein Syndrome: Bright Children Who Talk Late, Basic Books, pp. 89–150】
在我九歲那年,慕尼黑大學給了我父親一個希臘語言文學的教授職位,於是我們舉家搬到慕尼黑。從此這個城市成了我的故鄉。第二年我進入了Maximilians-Gymnasium中學,9年的時間將我們培養進慕尼黑大學。

Of those early days at the Gymnasium I recall that both my interests in languages and in mathematics were awakened rather early.
--Heisenberg

那是一個不公平的年代,我們的學校中只有男生沒有女生,真是耽誤年輕人成長啊!這九年中,我顯示了數理方面很強的天賦,課堂上的一切知識對我來說似乎
都那麼容易,我開始學習只有大學才能學到的課程,開始自學微積分,用它來簡單地解決很多中學數學中比較難的題。那時我真的非常喜愛數學,因為它是那麼的嚴
謹,理性,清晰,可以讓你從根本上理解它是什麼。我的自然科學老師Christoph
Wolff不斷地用汽車,飛機,電話的發明來引起我的興趣。那個時候,我甚至開始自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的物理學生涯也就真正誕生於這個時候。在畢業的
考試中,老師們給了我極高評語,認為我的知識已經超越了中學的要求。

With his independent work in the mathematical-physical field he has come far beyond the demands of the school.
--Teacher's report on Heisenberg's final oral exams


也就是在這九年中,德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電力革命讓德國走在了世界最前沿,科技實力已超越英法,雄踞世界第一。可惜在俾斯
麥統一德國意志的時候,地球上的殖民地已經被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尤其是大英帝國給瓜分干凈了,德國只在非洲的幾個貧瘠地方扶植了自己的勢力。一
個後起之秀勢必要打破前人的格局。那時我們聯合了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組成同盟國,開始與英法對抗。英法自然不敢小視,拉攏了和德國幾乎同時崛起的美國與
俄羅斯組成協約國。表面上看他們集團的勢力似乎更強大,但是我們從不畏懼,第一次世界大戰變在巴爾干半島這個火葯桶的引爆下展開了。

俗話說不怕虎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奧斯曼帝國已是昨日黃花,早已沒有了幾百年前消滅拜占庭,封鎖歐亞通道的實力,很快投降。奧匈帝國更是一個半
路夫妻,很快就分崩離析。我們德意志的勇士們把東西兩線的戰場都推到了國境之外,卻發現只剩下自己一人對抗英法美俄的全麵包圍,失敗在所難免。
從1914年一戰的開始,大量的民用資源被消耗在戰場,我的家庭就開始了忍飢挨餓。有一次我居然餓的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後來只有加入學校的軍事訓練
營當預備兵才能吃飽飯。這些年的營養不良造成了我們這一代很多人沒有長好身體。在軍訓營中,我被選為了一個小組Bund Deutscher
Neupfadfinder的領導者,一起爬山,遠足,玩古典音樂,討論科學藝術,在殘酷的戰爭年代享受少有的寧靜。

Others, including myself, had been working two years earlier as farm
hands on farms in the Bavarian Highlands. So the raw wind was no longer
alien to us; and we were not afraid to form our own opinions on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Heisenberg, recollection

一戰之後,面對凡爾賽和約的巨額賠款,德國經濟陷入全面崩潰,我們進入了食不果腹的時代。籠罩在戰爭失敗的陰影下,慕尼黑的街頭天天上演著幾個派別的
血腥搏殺,國家一片混亂,弱肉強食。我在二十歲之前就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政治的虛偽和殘忍,也許只有在自然科學才能找到那份真實。成王敗寇的殘酷讓我感覺
到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出色,更強大才能更好地活下來,

It is probably not right of me, but I simply prefer to be among my young friends.
--Heisenberg in 1919

⑹ 科學改變著生活可下你都讀過哪些有關科學或者介紹科學家的文章呢請你舉列出來

1、《時間簡史》:

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2、《萬物簡史》: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驚奇和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了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3、《萬維宇宙》:

本書以悖論為引論,以跨越時空為基礎,以意識存在為起點,通過建立宇宙結構、宇宙物理、宇宙數學、宇宙生命、宇宙思維、宇宙規律等系列新理論,全面解答了全球頂級科學家所面臨的困惑。

本書內容包含幾十個學科,涉及到的問題都是最前沿的。本書還成功地統一了狹義相對論和量子論,包含了全球物理學家一直期盼出現的終極物理理論。

4、《前沿科學》:

《前沿科學》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報社和北京前沿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學術性期刊,以推動自主創新、活躍學術氣氛、鼓勵大膽探索為己任,專事刊載科研人員特別是中青年科學家的學術論文,力求啟迪思維、豐富思想、開拓思路,培養和發現更多擅長獨立思考、卓有見地的中青年科研人才。

5、《物種起源》:

該書中,達爾文根據20多年積累的對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研究資料,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變異性、遺傳性、人工選擇、生存競爭和適應等方面論證物種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⑺ 科普知識關於物理的300字摘抄

關於反物質的
一些科學發現,常常使人們目瞪口呆,難以置信。而正是這些難以置信的發現,推動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科學的進步。反物質的發現就是這樣。

1932年,美國科學家安德森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粒子,它的質量和帶電量同電子一樣,只是它帶的是正電,而電子帶的是負電。因此,人們稱它為正電子。

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

正電子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和轟動。它是偶然的還是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麼其它粒子是不是都具有反粒子?於是,科學家們在探索微觀世界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個尋找的目標。

1955年,在美國的實驗室中反質子被找到了。後來,又發現了反中子。60年代,基本粒子中的反粒子差不多全被人們找到了。一個反物質的世界漸漸被科學家像考古般地"挖掘"了出來。

反物質的發現,使人們自然地聯想起了本世紀的許多不解之謎。

最著名的是被稱為"世紀巨謎"的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國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的泰加森林裡,突然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大爆炸。隨著一道白光閃過和一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一片沉睡的原始森林頃刻化為灰燼。大火吞沒了數百公里之內的城鎮和生命,融化了冰層和凍土,引起山洪爆發、江河泛濫,彷彿"世界末日"到了。據估計,這次爆炸的威力相當於上百顆氫彈一齊爆炸!

通古斯爆炸震驚了全世界,"通古斯"也一夜之間名揚全球。由於西伯利亞的嚴寒和交通不便,直到1921年才由前蘇聯的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前去考察。以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繼派團考察,但至今通古斯大爆炸之謎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一種說法便認為是反物質引起的"湮滅"現象。因為這種能級的爆炸除非是流星或隕石墜落,否則無法解釋,而那裡卻沒有任何隕石碎塊。

反物質的研究者認為,宇宙中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質的原子核是由反質子和反中子構成的"負核",外有正電子環繞。反物質一旦同我們世界的"正物質"接觸,便會在瞬間發生爆炸,物質和反物質變為光子或介子,釋放巨大能量,產生"湮滅"現象。

"反物質說"雖然只是科學上的一種假說,還有待證實,但反粒子等"負性物質"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現在又發現了反氘、反氫、反氦等等一系列反物質。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反物質作用的認識一定會越來越深刻,反物質世界必將為人類做出應做的貢獻。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⑻ 急!跪求關於物理知識的科普文

常聽人們有這種說法:觸電時人被電吸住了,抽不開。
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我們知道,不論是否存在電流, 在一般情況正導線中、電器中的正、負電荷的電量是相等的, 對外的靜電作用是相互抵消。 即使局部地方偶爾出現少許正、負電荷但不相等,其靜電引力也是微不足道的。如若不然,就會出現下列奇特現象:用手去移動台燈引線,即使不 被吸"住",至少也會明顯感到這種"吸"力,照明電線,特別是高壓裸線,會"吸住"大量塵土從而形成粗長的的塵土柱。事實上,這些現象都沒出現。
但是問題出現了,人手觸電時,為什麼有時不把手抽回來?難道不想抽回來? 顯然是被吸住了抽不回來。對這一提問可用電流的生理效應來解釋。
人手觸電時,由於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即使發出抽回手的指令, 無奈手已無法執行這一指令了。調查表明,絕大多數觸電死亡者, 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與掌心的同側部位觸電。剛觸電時,手因條件反射而彎曲,而彎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覺地握住了導線。 這樣,加長了觸電時間,手很快地痙攣以致麻痹。 這時即使想到應松開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觸電時間再長一點,人的中樞神經都已麻痹,此時更不會抽手了。這些過程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的。
如手的背面觸電,對一般的民用電,則不容易導致死亡, 有經驗的電工為了判斷用電器是否漏電而手邊又無線電筆, 有時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輕觸用電器外殼。 若漏電,則食指將因條件反向而彎曲,彎曲的方向又恰是脫離用電器的方向。這樣 ,觸電時間很短,不致有危險。當然,電壓很高,這樣作也會發生危險。【人是被電吸住了嗎】電磁灶是一種無火的爐灶。接通電源後,灶台上的鍋很快就熱。

炒萊時,用手觸摸灶台卻感覺不到熱。即使在炒菜的鍋底墊下插入一張白紙,也不會燃燒。那麼,這種爐灶靠什麼燒飯做菜呢?

原來,電磁灶的檯面下布滿了金屬導線纏繞的線圈。當通上高頻的交流電時,在台板與鐵質鍋底之間產生強大的交變磁場;磁感線穿過鍋體,通過鍋體的磁通量不斷發生變化,在鍋底產生感應電動勢,使鍋底產生感應電流。這些感應電流的流線呈閉合的渦旋狀,稱為渦流。當渦流受材料電阻的阻礙時,就發出大量的高熱,將飯菜煮熟。

電磁灶產生的交變磁場還會使金屬鍋的分子進行不停歇的運動,造成分子間摩擦生熱。渦流熱和分子運動的熱都是直接發生在鍋本身的,基本上沒有能量傳遞的損耗,所以電磁灶的熱效率可高達80%,約比煤氣灶高出一倍;而且有加熱均勻,烹調迅速,節省電力等優點。

電磁灶的加熱是使鍋壁直接感應發熱,所以鍋的材料必須是像鐵這樣的磁性體,一般不能使用玻璃、陶瓷、鋁、銅制的鍋。但是,可以在鋁、銅鍋底部包覆一層鐵,實現電磁感應加熱。在玻璃鍋底部刷上一層薄的銀塗料,再用一層不導電的玻璃塗層保護,也可起到鐵鍋底的作用。

電磁灶煮、蒸、燉、炒、煎、炸、涮樣樣能幹。在採用不同烹調方法時,只要調整流過線圈電流的大小,就可以將溫度調高調低。

使用電磁灶時,在直徑3 m的范圍內不要放置電視機、收音機和錄像機,以防輻射。【無火爐灶--電磁灶】

閱讀全文

與物理科普文章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