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設計物理現象教學設計

如何設計物理現象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31 07:25:47

A.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堂時間。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初中螞隱仔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後,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並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且應用於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採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悶汪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了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據分析問題的思路,並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攜銀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匯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並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製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後,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准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准備,並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台秤等。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三者的關系呢?

生:三者的關系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ρ=m/v

對於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採用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後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後採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後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並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迴觀察,並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匯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後,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後,按順序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的匯報並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我們在課下用台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於是我們使用了水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後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V水=V鉛球=0.38L

學生甲:根據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牆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製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製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製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匯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m=60.5g。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的體積偏大。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水,讓磚頭吸飽水之後,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磚=V-V水=60cm3-20cm3=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後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採取在磚的表面塗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為什麼不測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後除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於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後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於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於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V糖水=20ml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於水,但是糖不溶於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於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採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台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並計算)V1=40cm3V2=80cm3

V樣本=V2-V1=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於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

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

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示數V2。

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

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於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范,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2、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

3、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並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變數控製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嘗試用圖象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中,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准備】

電源(干電池)、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Α)、電壓表、電流表、學生實驗報告單(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分層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及創設情景

1、播放多媒體課件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調節聲音的強弱。

2、[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是通過什麼方法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學生]:老師是通過旋動音量開關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教師]:你知道為什麼通過旋動音量開關可以改變聲音的強弱嗎?

[學生]:可能是旋動音量開關改變電流的大小改變了聲音的強弱。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一)、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先回憶電流是怎樣產生的?電源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源是提供持續電流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再回憶電阻的概念。

[學生]: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水流的大小與落差和阻力的關系猜想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板書]猜想1:「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有關,可能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猜想2:「電流大小也可能與電阻有關,可能是電阻越小,電流越大。」

猜想3:「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可能是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教師]: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節是什麼?

[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台、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麼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麼?(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麼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麼?(分組討論 後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麼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牆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後教師質疑:這是為什麼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後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麼優點?各有什麼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 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麼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串聯、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採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 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築,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後,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於斷開狀態;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並聯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於閉合開關S; ②系好安全帶,相當於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並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並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於「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麼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麼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於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後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B. 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設計方法

根據中學物理教學過程的特點,物理教學設計原則上可以大致分成3個階段:中學物理的思路設計階段、中學物理的活動設計階段和中學物理的心理模擬階段。

① 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路設計

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路設計是物理教師根據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瞎仿和中學物理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把握物理課程思路的前提條件下,明確教學目標,編制出有一定層次的教學程序。物理教學的思路設計只是教學方案的綱要設計兆神賣,許多工作只是原則性的、籠統的,還需要進一步具體化。比如,物理規律教學的一般思路是:提出問題→猜測嘗試→驗證設想→用數學方法闡述物理規律→應用物理規律解決新問題。思路設計階段給出了原則性的族逗設計思路,還有許多具體的工作有待於在中學物理教學的活動設計階段完成。

② 中學物理教學的活動設計

中學物理教學的活動設計是指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確定師生雙方活動的方式,可以概括為「3W」,Who(誰來做),What(做什麼),How(如何做)。中學物理教學的活動設計是物理教學思想設計的具體化和明細化。如果說教學思想設計是一幢大廈的建築圖紙,那麼教學活動設計就是具體的建築施工。

圖紙確定下來後,具體的建築施工可以有各種方案。同樣,確定下一個物理教學思路,具體的活動方式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活動設計也是各式各樣的。中學物理教學活動設計是物理教學設計的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階段,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中學物理教師不但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而且要有創造性、靈活性應用於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的物理規律教學思路確定後,物理教師就可以根據具體的物理規律(比如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並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下一步具體的教學活動的安排。

中學物理教學活動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多因素、多層次、多關系的協調統一。物理教師在活動設計中一定要注意教材內與教材外的統一、主體活動與主導活動的統一、分層活動與整體活動的統一等三對主要矛盾。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ros7pbUFaxCKO28S1iGxFg

?pwd=ngmt 提取碼: ngmt

C.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5篇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那麼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1

課題:什麼是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創新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感到學習有用,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重、難點:力的概念(重點)

力的作用效果,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難點)

教具:彈簧、乒乓球、排球、磁鐵、小車、鐵釘、鋸片、汽球、海綿;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方法:問題——體驗——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和內容

新課引入

先設計懸念,激起學生求知慾,從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內容「力」,再讓學生看課文「?」後面的一段內容,再讓學生說出常用「力」字的詞及其意義。(接著讓學生體驗下面的過程)段岩

1、學生緊握拳頭。

2、同桌或後桌的同學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學生用力搬起課桌站立10秒鍾。

讓學生談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原因。

先請學生談談對力的認識,舉出平時用力的一些動詞,如:推、拉、壓、握……。然後講解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勞動中經驗的結晶,如:提水、挑物體、拉車、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覺到肌肉緊張。在此基礎上,引入「什麼是力」的課題。

(多媒體投影):什麼是力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麼?(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著讓學生思考並提出問題:物體間能伍基否發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並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力握橘御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後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

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體投影)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

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麼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牆後的場面;

②游泳時手和腳向後劃水,人為什麼前進?

③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後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劃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麼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一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後,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

原因:氣球向後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麼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

(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展智力: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激活學生思維,並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於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麼?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麼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後,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小:小螞蟻搬著麵包屑,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於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象,同學們回去後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2

第一節,《認識靜電》教學反思

一,這堂課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幾個演示實驗:

(1)用兩個通草球分別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兩個通草球互相排斥。

(2) 用兩個通草球分別接觸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兩個通草球也互相排斥。

(3) 用一個通草球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用一個通草球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兩個通草球卻互相吸引。

(4)使起電機的大金屬球帶上電,用一個不帶電的絕緣金屬球與之接觸,結果絕緣金屬球上的箔片張開。

(5)把帶正電荷的大金屬球C移近(不接觸)彼此接觸的金屬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屬箔都張開了,表示A,B都帶上了電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屬箔就會閉合。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後移開C,可以看到A和B仍帶有電荷;如果再讓A和 B接觸,他們就不再帶電。這說明A和B分開後所帶的是異種等量的電荷,重新接觸後等量異種電荷發生中和。

課堂因實驗而精彩,由於實驗的成功,學生對於這三種起電方式的理解就比較容易。如果天氣不夠乾燥,課就很難上好

二、理解物體帶電的本質時,教師反復強調:質子數目偏多,或電子數目偏多。對於理解有很好的作用,鞏固練習中的幾個題也選得比較好

三、電荷、元電荷、質子電量、電子電量下節課還要加強復習。

第二節,《探究靜電力》教學反思

一、關於點電荷,不宜講得太多,知道這幾個意思就行,不是很小的帶電體就可看成點電荷,也不是很大的帶電體就不可看成點電荷,一個帶電體能否看成點電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不計

二、我們不可能重復庫侖的實驗,不可能做的精準,演示實驗只是定性分析,無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對定律的理解。

三、考慮到庫侖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庫侖扭秤的實驗對檢驗庫侖定律具有重要意義,介紹給學生,很有必要。

四,此課很難有什麼特色,教學思路與別人大同小異。

第三節,《電場強度》教學反思

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類比的方法解決了場強與試探電荷無關的問題。

某點的場強只能與場源電荷以及該點到場源的距離有關。這好比火爐旁邊各處的溫度,這一點的溫度是火爐本身有關,也與這點到火爐的距離有關。

試探電荷就好比是溫度表,這點的溫度是40度,用溫度表測量,溫度為40度,不用溫度表測量,它還是40度。用這個表量得是40度,那個表量也是40度。場源電荷產生的電場也是這樣,這點的場強用試探電荷來試探,它是這個值,不用試探電荷來試探,它也是這個值。用小的試探電荷來試探,它是這個值,用大點的試探電荷來試探,它也是這個值,與試探電荷完全無關。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台、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麼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麼?(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麼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麼?(分組討論 後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麼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牆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後教師質疑:這是為什麼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後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麼優點?各有什麼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 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麼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串聯、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採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 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築,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後,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於斷開狀態;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並聯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於閉合開關S; ②系好安全帶,相當於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並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並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於「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麼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麼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於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後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設計物理現象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7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4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7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9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3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8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7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9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3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2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