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設計物理表格
近幾年各省中考物理試題出現了三個明顯的趨向:一是著重考查對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現象、分析和解決問題,試題材料密切聯系同學們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二是越來越重視探究能力的考查;三是綜合性試題更常見,考查大家設計和實施實驗能力的題目也更普遍。在新課程實驗區的考試中,除考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試題外,物理表格的設計也是試題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知識點。一、物理表格設計的原則1.必須設計出實驗所要測量的物理量和要控制的不變數。2.設計的物理量必須附有單位。二、物理表格的設計方法1.行:一般設計物理量2.列:一般設計實驗次數例1根據生活經驗,我們猜想物體溫度升高吸收熱量的多少可能與質量和物質的種類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我們制訂了兩個計劃:A.讓研究對象都升高相同的溫度,然後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B.讓研究對象都吸收相同的熱量,然後比較它們提升的溫度高低。(1)實驗室准備了兩個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兩個相同的燒杯、兩只溫度計以及手錶、鐵架台、適量的水和煤油。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一個儀器。
❷ 誰有初中2012年中考物理 必備公式 單位換算 常用物理量 的表格形式的總結
公式	物理量	單位	備注	   
速度公式 	求速度:= 
求路程: 
求時間: 	v ┄┄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總路程 / T總時間;車過橋、車過洞時,S總路程=S橋(洞)+S車。	   
 	 	s ┄┄路程	m	km	1 m=10dm=102cm=103mm	   
 	 	t ┄┄時間	s	h	1h=60min=3600s  1min=60s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 	G ┄┄重力	N	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單位為N/kg	   
 	m ┄┄質量	kg	g=9.8N/kg≈10N/kg	   
合力 	F =F1 + F2	┄┄合力
、┄┄分力 	 	同一直線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F =F1 - F2	 	 	同一直線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密度 	求密度:
求質量:=ρ
求體積:=ρ 	ρ ┄┄密度	kg/m3	g/cm3	==×
=== 	   
 	 	m ┄┄質量	kg	g	 	   
 	 	V ┄┄體積	m3	cm3	 	   
浮力公式 	稱重法公式:
浮=拉 	F浮 ┄┄浮力	 	通過二次懸掛,用彈簧測力計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再浸入液體中,測出在液體中的示數。 	   
 	 	G ┄物體重力	 	 	   
 	 	F拉 ┄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讀數	 	 	   
 	阿基米德原理:
浮排=排
浮=ρ液排
 	F浮 ┄浮力	N	排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質量。 	   
 	 	ρ液 ┄液體的密度	kg/m3	 	   
 	 	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m3	 	   
 	壓力差公式:
浮向上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豎直向上的壓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產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豎直向下的壓力	 	   
 	平衡公式:
浮=物 	F浮 ┄浮力	 	當物體處於漂浮或懸浮時。當物體浸沒時,排=物。 	   
 	 	G物 ┄物體的重	 	 	   
壓強公式
普適公式:
= 	P ┄壓強	Pa  (N/m2)	受力面積:有受到壓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積。- 	   
 	 	F ┄壓力	N	 	   
 	 	S ┄受力面積	m2	 	   
 	液體壓強公式:
=ρ液深
 	P ┄壓強	Pa  (N/m2)	此公式還適用於側面與底面垂直的立方體水平放置時。 	   
 	 	ρ液┄液體密度	kg/m3	 	   
 	 	h深 ┄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一點的豎直距離。	   
帕斯卡原理:∵p1=p2 ∴                              	應用帕斯卡原理解題時,只要代入的單位相同,無須國際單位。	 
  
公式	物理量	單位	備注	   
 杠桿平衡條件
=
或
 	F1┄動力	N	應用杠桿平衡條件(杠桿原理)解題時,只要代入的單位相同,無須國際單位;甚至可以用「個」「格」等作為力和力臂的單位。 	   
 	L1┄動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輪組公式 	 
繩子末端拉力與物重關系:
=物
繩子末端拉力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距離的關系:= 	F ┄繩子末端的拉力	 	此公式要不計摩擦和動滑輪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須已知告知拉力的大小。
繩子末端移動的速度與物體上升的速度關系:
繩末端=物 	   
 	 	G物┄提升物體的重力	 	 	   
 	 	S ┄繩子末端拉力移動的距離	 	 	   
 	 	h ┄物體上升的高度	 	 	   
 	 	n ┄與動滑輪接觸的繩子段數	不必單位	 	   
F=  (G物 +G動)	G動┄動滑輪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計摩擦(基本不用)。	   
機械功公式:
=
 	W ┄動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 	   
 	F ┄動力	N	 	   
 	s ┄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m	 	   
功率公式:
= 	P ┄功率	W	
公式變形:= 	   
 	W ┄功	J	 	   
 	t ┄做功所花的時間	S	 	   
機械效率:
          ×100%
 	η┄機械效率	沒有單位	機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總小於;
有適用於所有簡單機械
總適用於杠桿和滑輪
總用於起重機和抽水機 	   
 	W有┄有用功	J	 	   
 	W總┄總功	J	 	   
熱量計算公式:
物體吸熱或放熱
=△(保證△) 	Q ┄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J	當物體吸熱後,末溫高於初溫,△=
當物體放熱後,末溫低於初溫。△= 	   
 	c ┄比熱容	J/(kg·℃)	 	   
 	m ┄質量  	kg	 	   
 	△t ┄溫度差	℃	 	   
燃料燃燒時放熱
放= 	Q放 ┄放出的熱量	J	如果是氣體燃料可應用放=;
此時熱值的單位為。 	   
 	m  ┄燃料的質量	kg	 	   
 	q  ┄燃料的熱值	J/kg	J/m3	 	   
電流定義式: 
 	I ┄電流	A	電流等於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 	   
 	Q ┄電荷量	C(庫)	 	   
 	t ┄時間	s	 	   
歐姆定律:
 	I ┄通過某導體電流	A	同一性:、、三量必須對應同一導體;同時性:、、三個量對應的必須是同一時刻。 	   
 	U ┄導體兩端的電壓	V	 	   
 	R ┄導體的電阻	Ω	 	 
  
公式	物理量	單位	備注	   
電功公式 	普適公式:=
結合=→=
結合=→= 	W ┄電功	J	、、必須對同一段電路、同一時刻而言。式中各量必須採用國際單位;
度==×。 	   
 	 	U ┄電壓	V	 	   
 	 	I ┄電流	A	 	   
 	 	t ┄通電時間	S	 	   
 	電功與電功率關系的公式:= 	W ┄電功	J	kWh	此公式是用電器消耗電能,即消耗幾度電()的首選公式。 	   
 	 	P ┄電功率	W	kW	 	   
 	 	t ┄通電時間	S	h	 	   
電功率公式 	電功率定義式:
=
 	P ┄電功率	W	kW	所謂定義式:就是從電功率的定義推導出來的公式。 	   
 	 	W ┄電功	J	kWh 	 	   
 	 	t ┄通電時間	S	h	 	   
 	由定義式變形的公式:
=
 	P ┄電功率	W	
=;=(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I ┄電流	A	 	   
 	 	U ┄電壓	V	 	   
由 	從用電器的銘牌求出電阻專用公式。	   
由P實=( )2 P額   得:當U實= U額時,P實= P額	如標有「220V,100W」燈泡,在實際使用中接入110V的電壓下,此時的實際功率為25W。	   
串、並聯電路特點	   
	串聯電路	並聯電路	   
等效電路圖			   
電流特點	在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
表達式:
I=I1=I2	在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表達式:
I=I1+I2	   
電壓特點	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表達式:
U=U1+U2	並聯電路中,總電壓、各支路兩端的電壓均相等。表達式:
U=U1=U2	   
電阻特點	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分電阻之和。表達式:
R=R1+R2	 
 
並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分電阻的倒數之和。表達式:
	   
電阻作用	
 
分壓原理:	
 
分流原理:
❸ 怎麼擬一份物理試卷上面的插圖
方法一、利用電腦附件的畫圖工具,繪制所需的圖,保存後以圖片的形式插入試卷文檔中。
方法二、從其他文件中復制、粘貼另存為一個圖片,收藏,用時插入即可。
❹ 怎樣繪製表格 物理
你的意思大概是怎樣設計物理實驗用的表格吧。如果是這樣,那麼首先要根據你的實驗確定表格要多少行和多少列。如測定平均速度,因為要多測幾次,所以實驗次數至少要三次,實驗次數就應該是表格的一列;接下來要測量長度和時間,表格的第二、三列就應該是長度與時間;還要將速度求出來並記入表格,所以還有一列是速度;這樣算起來應該有四行四列!其中第一行稱為表頭,裡面分別寫實驗次數、長度/m、時間/s、速度/ms-1。
表格的設計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一是物理量後面一定要填上單位,如長度/m中的m;二是要按照測量的先後順序排列各物理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如上例中先測s後測t,所以長度在前時間在後,而計算的物理量也是先算的在前後算的在後,上例中只算速度,所以速度放在最後。
復雜的表格設計對表頭還有其它設計技巧,你多注意觀察,會逐漸熟悉的。
❺ 製作物理實驗表格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初中
這是教研員的觀點
要使設計的實驗表格科學、適用,需要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1)要弄清實驗的原理和裝置,知道實驗中要測量記錄哪些物理量,以決定表格的內容和項目。
(2)要弄清實驗步驟,以決定表格中物理量安排的順序。
(3)在表格的標題欄中要註明物理量的名稱和單位,數據欄中只需記錄測量的數值,無需重復書寫單位。
一、	實驗數據表格不完全設計類
1.實驗數據表格修正類
例1 (2002年,北京宣武區中考題)某同學研究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時,他設計的記錄實驗數據表格如下,請你指出表格中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項目
次數	電壓 / V	電流 / A	電功率 / W	燈泡的平均
功率/ W
1				
2				
3				
解析:研究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需要測出小燈泡兩端的電壓,並且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然後利用公式P=UI計算出相應的電功率。所以表格的欄目中應有直接測量量——電壓和電流,還要有通過計算得到的量——電功率。由於要研究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所以要進行幾次實驗。但這幾次實驗中的實際功率明顯是不同的,研究燈泡的平均功率毫無意義。因此,此表格的錯誤是:設置了燈泡的平均功率欄。
2.實驗數據表格欄目填補類
例2 (2002年,吉林省中考題)幾個同學要用天平、量筒等器材測量含泥沙的松花江水密度.下面是他們未設計完的數據記錄表,請你在下表上欄空格中填上應有的數據項目.
玻璃杯和江水
的質量m1(g)	玻璃杯和剩餘江水的質量m2(g)			江水的密度ρ(g/cm3)
				
解析:本題所涉及的是用天平、量筒等器材測量江水密度,從實驗表格中已有的項目來看,此實驗是首先用天平測量玻璃杯和杯中所盛江水的質量;然後將杯中的一部分江水倒入量筒中,測出此部分江水的體積;隨後再用天平測出玻璃杯和剩餘江水的質量,從而得知倒入量筒中的江水的質量;最後計算出江水的密度。
明顯地,倒入量筒中的江水的質量和此部分江水的體積這兩個數據項目在數據記錄表中沒有顯示出來。因此表中上欄應填的兩項分別是:量筒中的江水的質量m=(m1—m2)(g),量筒中的江水的體積V(cm3)。
二、實驗數據表格全方位設計類
例3 (2004年,無錫市)某次中長跑測驗中,小明同學跑1000m,小紅同學跑800m,測出他倆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分別是4分10秒和3分20秒。請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並將他們跑步的路程、時間和平均速度記錄在表格中。
解析:這是一道源於學生實際生活的實驗題,在設計表格時,明顯地要將運動的路程、時間以及算出的平均速度這三項包括在表格中,又由於涉及到小明、小紅兩個同學,因此記錄數據的表格設計為下表所示。
	路程(m)	時間(s)	平均速度(m/s)
小  明	1000	250	4
小  紅	800	200	4
例4(2003年,廣東省中考題)為了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請你:(1)寫出實驗需要用到的器材;(2)畫出實驗電路圖;(3)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解析: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就是要研究串聯電路中各部分的分電壓與總電壓的關系,而為了能夠發現具有普遍性的規律,一般要進行幾次實驗,因此實驗需要用到的器材應該有:幾個電源電壓不同的電池組、小燈泡兩個、電壓表一個(或三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由於在實驗中要分別測量各部分電路的分電壓以及電路中的總電壓並記錄下來,並且要改變電源電壓進行幾次實驗,因此可將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設計為下表所示。
	AB間電壓(V)	BC間電壓(V)	AC間電壓(V)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