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書寫物理教學設計

如何書寫物理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03 12:45:15

A.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的制定是為了讓各位物理老師更好地教學,以下是物理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歡迎閱覽!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裡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於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為什麼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界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牆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並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於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麼光反射時遵從什麼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並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復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後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講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並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為什麼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研究這兩種情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的情況如圖: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餘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後「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二

【學習目標】

1.理解什麼是內能

2. 知道內能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3. 掌握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並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學習重點】:內能以及改變內能的方法。

【學習難點】: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預習檢測】

1. 叫做物體的內能;內能的單位: 。

2.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 。

3.鐵水和冰塊的溫度雖然不同,但他們都具有 。

4.改變內能的途徑是: 和 。

5.冬天搓手會讓手暖和,是通過 改變的內能;冬天嘴對手哈氣取暖是通過 改變內能的。

6.在高空飛行的子彈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時還具有_______能,子彈落地後,這三種能不為零的是____

2016九年級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體內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關,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_______;溫度降低時,內能_______

8.當物體對外做功時,它的內能_______,溫度_______;當外界對物體做功時,物體的內能_______,溫度_______.給自行車打氣,筒壁會發熱,這是壓縮筒內的空氣_______,使空氣的_______增加,溫度升高的緣故.

【共同探究】

★學生活動一:閱讀課文7頁內能,回答下列問題:

1) 運動的物體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分子也具有動能;

2) 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間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間也有______,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內能。 3) 分子的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動能越_____,內能越________。

4) 物體的溫度低時,分子的熱運動______(停止嗎?),所以一切物體________。

討論: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 學生活動二:改變內能的方法

1、小組討論:如何使一塊冰熔化?怎樣使一根鐵絲的內能增大?

小結:⑴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____和_____,且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熱傳遞的實質是________;做功的實質_________。

⑵ 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 熱量,溫度 ,內能 ;低溫物體 熱量,溫度 ,內能 。(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差)

2、演示壓縮空氣引火儀的實驗:

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去,觀察發生的現象 ,

原因: ,

說明: 。

3、實驗:在大口玻璃瓶內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氣。給瓶內打氣,當瓶塞跳起來時,觀察瓶內的變化 ,原因 ,

說明 。

小結:⑶ 對物體做功,內能 ,溫度 , 實質是 能轉化為 能;

物體對外,內能 ,溫度 ,實質是 能轉化為 能

★ 學生活動三:群策群力

1、1分鍾競賽:舉出改變物體內能的例子?

2、討論達成共識:

內能和溫度的關系

⑴物體溫度的變化(會、不會)引起內能的變化?

⑵物體溫度不變,其內能(可能、不可能)改變?

內能和熱量的關系

⑴物體內能的變化(一定、不一定)伴隨著吸收或放出熱量?

⑵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一定、不一定)會引起內能的變化?

熱量和溫度的關系

⑴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一定、不一定)會引起物體溫度的變化?

★ 學生活動四:學生閱讀:地球的溫室效應

1)什麼是溫室效應?

2)產生溫室效應的原因是什麼?


B. 怎樣寫好一節課的教案

搞任何工作都應有高度的計劃性,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計劃進行,才能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中的課時計劃;即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它關繫到一節課的具體安排和教學質量。因此,如何編寫好教案則應是每一位教師都十分重視的問題。

一、教案的作用及寫好教案的意義

1.是教學活動的依據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物理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物理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大綱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

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銖積寸累,在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3.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編寫教案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不斷地認真探究物理學本身的知識系統和結構,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學業水平及其認知規律,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因此,認真編寫好教案,對於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一)編寫教案前的准備工作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二)教案的一般內容和要求

1.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

料。

2.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編寫要從教育教學目的、任務著眼,從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具體說:

(1)要求編寫教案時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做到目的明確,要求適當。

如初中物理課的教案,在組織教材、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能任意提高教學要求,要避免由於過分追求敘述的嚴謹而影響學生對基本內容的理解,形成教學難點。如「浮力」的計算,現行教材要求並不高,計算也不復雜。但「浮力」問題的類型較多,解決方法靈活多變,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當的難度,比前幾章是一次較大的飛躍。因而寫教案時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在這里最好不要讓學生去做那些人為的難度大、綜合程度高的題」��這是編者的意圖。新教師尤其應當注意深廣度問題,否則不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編寫教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而編寫教案並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首先,教師要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於情境之中,從探索中提出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研究如何設計啟發和點撥學生的思維程序及要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教師就要首先利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什麼錯而激疑,把啟發的要點落在誘導推理、分析比較上:小車在課本3�5所示的三種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現象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維持運動的距離不同。把點拔的要點落在概括上,引導學生在進行「科學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要求教書育人相結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視不夠,沒有計劃性,這是不恰當的。在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於知識傳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這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決定的。設計教案時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充分發揮表象作用。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物理圖象和重現物理過程,常常是教學難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時盡量通過物理實驗展現物理過程,充分發揮通過實驗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這對於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過程有很大益處。演示實驗是在教學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實驗是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教案中要對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各儀器有什麼作用?要求學生主要觀察什麼?怎樣觀察?什麼時候提出問題等進行周密設計,這樣才能做到目的明確,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進行實驗。

(5)要求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使教案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三)如何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過程,關鍵是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使之與教學內容相統一,這是一篇教案的靈魂。為此,應首先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

1.常見教學方法的功能

某一種教學方法適用於某種教材、某些學生特別有效,而對另一些內容或學生可能效果不佳。因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明確教學方法的職能。Ю·К·巴班斯基對各種教學方法合理運用的時機進行了歸納。(

2.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就是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過程。事實上,沒有一堂課自始至終是用一種方法教學的,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表明,教學效果顯著,是由於他們以綜合的、辯證的觀點對待各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利用,而不是教條主義、生搬硬套。

教學難點有時就是由於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不當而人為造成的。如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是習慣於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即從有代表性的感性事物入手,歸納出它的本質特徵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規律。初中物理的絕大部分概念和規律都是這樣得到的,如果不注意這個特點,同樣的內容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來講解就會由於教學方法的原因而使學生不好接受,造成難點。

因此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如下幾點:

(1)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原則。

(2)物理學科的內容和方法。這里要特別注意對知識進行方法論因素的分析,確定新概念與前概念直接與間接的聯系。

(3)學生的學習可能性。

(4)教師自身及學校的實際情況,要揚長避短。

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以能力和方法為重點。(四)常見課型教案編寫的要點

不同的課型,其教案的編寫雖有上述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點。下面就幾種常見課型教案的各自要點加以說明。

1.新授課

(l)抓好教學各環節的過渡、銜接

①設計好復習引課的內容。抓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或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物理現象,以舊知識或生活實際為基礎,設計並提出適宜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有準備地、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因此在教案中對於引入新課時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回答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針對各種不同情況追問什麼問題,或用什麼樣的關鍵語言加以引導、如何巧妙順利地過渡到新授課的內容等問題,都應具體明確地反映出來,以利於教學實施。

②寫明新授內容的邏輯層次。新概念的引出、新規律的獲得,都應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層次清晰地引導學生一級級地跨上科學的台階。所以,對於引出新概念所必須的前概念及其引出的思維程序應簡明地寫在教案上。新物理規律的獲得方法,(如是通過實驗總結還是通過演繹推理),及其思路也應在教案上明確寫出,以便實際教學中思路順暢。另外,對於新概念規律的內涵、外延需強調的要點及其在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等,在教案中也要有所反映,以為新知識的運用及鞏固小結鋪路架橋。

③鞏固小結過程應設計好適當的方法和問題,帶領學生作最後的「沖刺」,沖上知識的「頂點」,便於學生居高臨下地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系統地理解物理知識。因此小結中設問的問題,為使學生將所學新知識與舊知識掛上鉤或為後續學習設下伏筆所需點拔的關鍵詞語等,都應在教案中有所體現。

(2)寫明有效措施,便於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查明原因,及時對症下葯,都是可以突破的。在教案中對於本課的難點是什麼及其消除的措施和方法應明確寫出,如針對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需列舉哪些實例、何時做什麼演示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什麼;針對學生生活經驗與物理知識發生矛盾的內容,需要借用哪些問題的具體分析、如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認識物理規律、分析物理過程實質等等,都應有書面提綱。

2.習題課

(1)設計好設問的問題和時機

為切實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分析、解答物理習題時,應設置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科學思維。因此在編寫教案時,除了寫明例題及其分析、求解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寫清分析、求解本例題的幾個關鍵環節(如物理過程的特點分析、各物理狀態的特徵等)和所需提出的問題及提問的時機,以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2)寫好方法性總結

在教案中要詳盡寫出解題後的方法、步驟的總結,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3)明確啟發引導思維的方向

物理習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擴展性,一節習題課不可能全面地開發一道例題的潛能,但在教案中應明確寫出本例題的多解、多變、多問、多思的思路和方向,這樣有助於總結歸納時有目的地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例題的作用。

3.復習課

(1)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復習課應使學生在知識上、方法上、能力上形成完整的結構,實現理性的飛躍。因此教案上除了應寫清楚所復習內容的知識層次,還應寫明在全面概括教材基礎上提出的新問題,寫清在這段學習中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和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以便上課時能准確的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缺欠進行復習提高。

(2)對症下葯,實施補救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對理論性較強、新概念、新名詞較多的內容,應寫明復習提綱,以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系統;對相似概念、規律易混淆的,應在教案上設計好具體的對照比較表格,以利於學生對比記憶。

4.實驗課

(1)寫明要求

在教案中必須寫明並布置課前准備的問題,如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及使用儀器的注意事項等,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另外,有些實驗還需寫清實驗數據的處理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2)寫清在實驗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學生操作儀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各種非系統因素(溫度、濕度、電磁干擾等)對本實驗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及其相應的處理辦法,都應在教案中清楚寫明,便於學生實驗時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確保實驗成功。

三、編寫、執行教案中

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整個教案編寫應內容全面、環節完整、具體明確、層次清楚,各部分的過渡銜接應自然順暢,以確保教案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否則,若書寫雜亂,不分層次,則在課堂上教師就無法及時准確地按教案的內容安排進行教學,這將造成教學准備的充分程度下降,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2.編寫教案的重點應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教案寫得過於簡單,只寫成提綱形式,這樣不利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和具體教學過程的實施;另一種是將教案寫成繁瑣的講稿,造成上課時照本宣科,不利於靈活地把握教學進程。

3.編寫的教案是組織教學的依據,但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教案也不是絕對不可改變的,可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隨遇做些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以適應情況的變化,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不能忽視教學後記的資料作用。教學後記是教案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要認真填寫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效果如何、有什麼經驗教訓、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等等。以便不斷積累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C.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在物理實驗課上我是從以下幾方向來做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現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復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排除干擾。 2、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 3、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例如「導體和絕緣體」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 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升高實驗台,實物投影儀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實驗現象進行放大都是提高實驗現象可見度的好辦法。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准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再者多採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復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四、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盡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展開「課題」研究,在一線不斷的教學嘗試中,集體攻關,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循環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循環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製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布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扎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干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在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方法,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發展過程,體會前人的思維成果,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鍛煉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復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復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准,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六、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初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規律,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要求:每節課要認真聽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後留出幾分鍾的時間進行記憶。上午的課,中午要重溫一遍,下午的課傍晚要重溫一遍,作業前要重溫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對本周的知識進行一次回顧,再以後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在大腦里紮下了根,想忘記都很難。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准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達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D. 畢業論文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求論文寫作構思,好的話追加分數,亟需解答

初中物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物理優質資料下載,適合各階段老師教學,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E.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三維目標怎麼寫

1 . 知識與技能:學生該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應該培養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技巧,能力。
2 . 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獲得新知識有效的學習來自於學生對知識獲取全過程的有效參入。
3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應巧設機關,
使學生產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與所學知識相關
的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之主動學習。

F.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如何盡最大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是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關鍵。下面我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電功率)

一、教學設計思想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並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於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於質疑、勇於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後,學生收獲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獲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提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知道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或kW。

2.會用電功率的計算公式P=W / t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用電功率的概念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體驗電能表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

2.通過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探討,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重點難點

掌握電功率的概念、公式。

運用電功率公式計算實際問題。

四、教學資源

一隻PZ220-200的燈泡,一隻PZ220-60的燈泡,一個帶電能表的示教板,多媒體設備。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在生活中對瓦的認識。

1.生活中什麼地方經常提到“瓦”?平常所說的“瓦數大”“瓦數小”是什麼意思?

2.電器瓦數不一樣,表現在消耗電能上有何不同?

學生討論出各種不同的結果。

(二)電功率

1.提供一隻200 W的燈泡、一隻60 W的燈泡、一個接好電能表的示教板,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利用所給器材進行實驗,比較兩個瓦數不同的燈泡在消耗電能上有何不同?

2.通過觀察電能表的讀數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3.引入電功率的概念,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

符號:P

單位:瓦特(瓦)(W)

其他單位:千瓦(kW)

1 kW=103 W

千瓦時的來歷

“千瓦時”是電能的單位,它的由來我們能不能從P= W/ t中得出?

看來1千瓦時是功率為1 kW的用電器使用1 h所消耗的電能。

區分“千瓦時”與“千瓦”,一個是電能單位,一個是電功率的單位。

4.組織學生看各種家用電器的功率,參見教材。

學生活動

1.在學生討論後,選一組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驗思路,並對這組學生的想法進行討論和補充。

2.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出“瓦數”不同時,電能表鋁盤轉速不同,表明了兩個燈泡消耗電能的快慢不一樣,200 W的消耗電能快,60 W的消耗電能慢。

使學生得到直觀認識:不同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是不一樣的。

播放視頻“用電能表測量電功率”。

3.學生理解:物理學中,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平常所說的“瓦”是電功率的單位。讓學生對各種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有一個大致認識。

(三)電功率的計算

1.電功率表明了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那麼是哪些因素影響著電器的電功率呢?

2.應該在什麼條件下比較不同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提醒學生回憶“速度”定義。

3.綜上所述,我們在比較任何電器的電功率時,算出什麼即可?

4.求一個電器的功率:一個用電器在時間t內消耗的電能為W,那麼它的電功率P應表示成什麼?寫出公式中P、W、t 三個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5.用例題鞏固電功率公式的使用。

學生活動

1.學生討論:

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因素:消耗電能的多少;消耗這些電能所用的時間。

2.相同時間的前提下,比較消耗電能的多少。

3.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能。應表示成:

P=W / t

即電功率的公式。

W ──電流做的功(消耗的電能)──焦耳(J)

t ──所用的時間──秒(s)

P──用電器的功率──瓦特(W)

(四)怎樣測量電功率

1.由理論分析,電功率P與電流I和電壓U之間的關系是:

P=IU

I──電流──安培(A)

U──電壓­──伏特(V)

P──功率──瓦特(W)

2.額定功率:

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叫額定功率。

3.根據P=IU,設計一個測量用電器功率的方法。

學生思考。

可以測量出用電器的電流I,電壓U,根據公式P=IU計算

(五)觀察實際用電器,分析功率問題

1.結合教材閱讀有關信息。

洗衣機額定電壓:220 V

允許最大電流:10 A

洗滌功率:330 W

加熱功率:1 950 W

甩干功率:650 W

計算這個洗衣機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2.提出問題:洗衣機的洗滌功率、加熱功率、甩干功率共多少?這里有矛盾嗎?如果沒有矛盾,在沒有看到洗衣機實物的情況下,請你判斷一下,若要洗衣機工作時不超過總功率,它是怎樣設計的?

(六)小結與作業

1.引導學生小結,自我完善。

如:本節課我們探究了電功率,知道了電功率的概念、計算公式、單位;並能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布置課後作業。

六、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反思

本堂課在教法上,採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探究過程,真正做到讓學生“活”和“動”起來,同時在教學中結合了多媒體課件,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進行引導,以降低探究難度。

本節課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電功率的概念是本節內容重點和難點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學“速度”和“功率”的概念進行類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電功率跟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實驗,是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要讓學生在前面實驗探究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探究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課要根據實際情境設計問題讓同學解答,在解題中激發興趣。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索去獲得研究和思維的方法,所以在在設計本教案的時盡量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來教給學生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只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從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科學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重力)

1.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

《重力》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與重力有關的物理現象聯系起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科學探究,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本節課通過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善於發問、質疑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和精神,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建立基礎。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有當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樂趣,進而發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在本節課通過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通過實驗研究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發展學生終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實驗引入的,符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2.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性和趣味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者情況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九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八年級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規律,正處於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熟透的蘋果要落向地面,並且下落時速度越來越快等有關事例,但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生活體驗,掌握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有關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節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後上升為理論認識,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麼叫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線的應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影響重力的因素;

②通過“實驗分析”強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自然現象,物理規律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力方向。

難點: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垂線的應用。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實物教具、實驗器材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

實物教具:重物、重垂線。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多個鉤碼、細線、小重物。

實物教具、實驗器材和多媒體課件分別在本課的引入、學生探究等環節中得到應用,它們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充足的實驗器材,使學生的學習資源更為豐富。

【教學方法】

探究法、引導發現法、閱讀指導法、直觀演示法和講解法。

引導發現法屬於啟發式教學,本課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直觀演示法就是:通過插圖、實驗、模型、投影、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知識由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這兩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導學生閱讀和教師精確的講解,嚴密的推理,將達到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觀察實驗,關注學生在觀察操作、現象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與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給學生機會,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將思維充分發散,揭示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過程,並反饋了班級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准備階段

1.課前根據本節課需要自製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動畫演示多媒體課件,在引入新課時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2.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後桌4人一組,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設組長1名,中心發言人1名,其他人可適時補充,組長主要肩負引領和鼓舞同學學習積極性之責。

二、具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力的概念,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為學好本節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准備。

然後,利用課本50頁“想想做做”,讓學生做“模擬引力”實驗。再利用“蘋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體動畫引入新課。

(說明:1.讓學生通過實驗先感受橡皮不會飛走是因為受到“引力”作用,拉進了學生跟所學知識的距離。2.由於學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現象的體驗,並且在小學時就知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們對插圖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於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這樣引入新課很自然,體現了物理知識是來源於生活的。)

(二)進行新課

1.重力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引入新課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和施力物體,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說明:方法簡單明了,並有助於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實驗方法是:先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質量為100克、200克、300克的鉤碼分別受到的重力,填入書中表格,然後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與質量的比值,使學生自己“發現”,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定值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並將數據整理畫出圖像。(正比例函數圖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

此實驗的關鍵是:①要選精確度較高的彈簧秤。②要正確使用彈簧秤。

(說明:利用學生探究來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好處有兩個:一是使學生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地進行物理規律的探究,體現自主性原則;二是再次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實先做演示實驗: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細線的方向是否豎直?然後剪斷細線,同時讓學生觀察: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什麼方向下落?這樣又一次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這個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應用──重垂線,它是建築工人砌牆時用來校準牆壁是否豎直的。由於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要先易到難,先要求學生觀察圖12.2-6,再讓一位學生利用重垂線進行操作,其他同學分析其工作原理。當學生理解了這一現象後提問:如何用這個重垂線來檢查窗檯、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麼輔助器材?這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地方,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測量人體身高的辦法,並通過一些動作適當提示,最後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基礎上歸納:重垂線其實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後再解決水平問題。

想想議議:看圖12.2-7思考地球上幾個地方的蘋果都可以向“下”落,但從地球外面看,幾個蘋果下落的方向顯然不同。那麼,我們所說的“下”指的是什麼方向?

(說明:這一部分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方法。重垂線、水平儀是重力方向的重要應用,對它們的學習,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後告訴學生,刻度尺上與手指接觸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和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向學生展示圓形薄板等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演示),並在黑板上畫出這兩種形狀的物體圖形,標出重心位置,做出重力的示意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的概念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點上;利用這個重心的平衡特點,還能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重心。

(說明: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建立了“重心”這個較難理解的物理模型,並應用於實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5題。

【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節課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引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由於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到力,對利用力的知識來研究常見力,所以本節課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完成教學,並獲得了成功。

G. 怎樣寫好教案

搞任何工作都應有高度的計劃性,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計劃進行,才能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中的課時計劃;即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它關繫到一節課的具體安排和教學質量。因此,如何編寫好教案則應是每一位教師都十分重視的問題。

一、教案的作用及寫好教案的意義

1.是教學活動的依據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物理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物理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大綱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

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銖積寸累,在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3.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編寫教案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不斷地認真探究物理學本身的知識系統和結構,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學業水平及其認知規律,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因此,認真編寫好教案,對於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一)編寫教案前的准備工作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二)教案的一般內容和要求

1.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

料。

2.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編寫要從教育教學目的、任務著眼,從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具體說:

(1)要求編寫教案時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做到目的明確,要求適當。

如初中物理課的教案,在組織教材、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能任意提高教學要求,要避免由於過分追求敘述的嚴謹而影響學生對基本內容的理解,形成教學難點。如「浮力」的計算,現行教材要求並不高,計算也不復雜。但「浮力」問題的類型較多,解決方法靈活多變,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當的難度,比前幾章是一次較大的飛躍。因而寫教案時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在這里最好不要讓學生去做那些人為的難度大、綜合程度高的題」��這是編者的意圖。新教師尤其應當注意深廣度問題,否則不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編寫教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而編寫教案並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首先,教師要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於情境之中,從探索中提出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研究如何設計啟發和點撥學生的思維程序及要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教師就要首先利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什麼錯而激疑,把啟發的要點落在誘導推理、分析比較上:小車在課本3�5所示的三種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現象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維持運動的距離不同。把點拔的要點落在概括上,引導學生在進行「科學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要求教書育人相結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視不夠,沒有計劃性,這是不恰當的。在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於知識傳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這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決定的。設計教案時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充分發揮表象作用。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物理圖象和重現物理過程,常常是教學難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時盡量通過物理實驗展現物理過程,充分發揮通過實驗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這對於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過程有很大益處。演示實驗是在教學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實驗是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教案中要對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各儀器有什麼作用?要求學生主要觀察什麼?怎樣觀察?什麼時候提出問題等進行周密設計,這樣才能做到目的明確,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進行實驗。

(5)要求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使教案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三)如何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過程,關鍵是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使之與教學內容相統一,這是一篇教案的靈魂。為此,應首先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

1.常見教學方法的功能

某一種教學方法適用於某種教材、某些學生特別有效,而對另一些內容或學生可能效果不佳。因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明確教學方法的職能。Ю·К·巴班斯基對各種教學方法合理運用的時機進行了歸納。(

2.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就是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過程。事實上,沒有一堂課自始至終是用一種方法教學的,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表明,教學效果顯著,是由於他們以綜合的、辯證的觀點對待各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利用,而不是教條主義、生搬硬套。

教學難點有時就是由於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不當而人為造成的。如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是習慣於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即從有代表性的感性事物入手,歸納出它的本質特徵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規律。初中物理的絕大部分概念和規律都是這樣得到的,如果不注意這個特點,同樣的內容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來講解就會由於教學方法的原因而使學生不好接受,造成難點。

因此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如下幾點:

(1)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原則。

(2)物理學科的內容和方法。這里要特別注意對知識進行方法論因素的分析,確定新概念與前概念直接與間接的聯系。

(3)學生的學習可能性。

(4)教師自身及學校的實際情況,要揚長避短。

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以能力和方法為重點。(四)常見課型教案編寫的要點

不同的課型,其教案的編寫雖有上述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點。下面就幾種常見課型教案的各自要點加以說明。

1.新授課

(l)抓好教學各環節的過渡、銜接

①設計好復習引課的內容。抓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或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物理現象,以舊知識或生活實際為基礎,設計並提出適宜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有準備地、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因此在教案中對於引入新課時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回答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針對各種不同情況追問什麼問題,或用什麼樣的關鍵語言加以引導、如何巧妙順利地過渡到新授課的內容等問題,都應具體明確地反映出來,以利於教學實施。

②寫明新授內容的邏輯層次。新概念的引出、新規律的獲得,都應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層次清晰地引導學生一級級地跨上科學的台階。所以,對於引出新概念所必須的前概念及其引出的思維程序應簡明地寫在教案上。新物理規律的獲得方法,(如是通過實驗總結還是通過演繹推理),及其思路也應在教案上明確寫出,以便實際教學中思路順暢。另外,對於新概念規律的內涵、外延需強調的要點及其在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等,在教案中也要有所反映,以為新知識的運用及鞏固小結鋪路架橋。

③鞏固小結過程應設計好適當的方法和問題,帶領學生作最後的「沖刺」,沖上知識的「頂點」,便於學生居高臨下地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系統地理解物理知識。因此小結中設問的問題,為使學生將所學新知識與舊知識掛上鉤或為後續學習設下伏筆所需點拔的關鍵詞語等,都應在教案中有所體現。

(2)寫明有效措施,便於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查明原因,及時對症下葯,都是可以突破的。在教案中對於本課的難點是什麼及其消除的措施和方法應明確寫出,如針對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需列舉哪些實例、何時做什麼演示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什麼;針對學生生活經驗與物理知識發生矛盾的內容,需要借用哪些問題的具體分析、如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認識物理規律、分析物理過程實質等等,都應有書面提綱。

2.習題課

(1)設計好設問的問題和時機

為切實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分析、解答物理習題時,應設置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科學思維。因此在編寫教案時,除了寫明例題及其分析、求解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寫清分析、求解本例題的幾個關鍵環節(如物理過程的特點分析、各物理狀態的特徵等)和所需提出的問題及提問的時機,以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2)寫好方法性總結

在教案中要詳盡寫出解題後的方法、步驟的總結,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3)明確啟發引導思維的方向

物理習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擴展性,一節習題課不可能全面地開發一道例題的潛能,但在教案中應明確寫出本例題的多解、多變、多問、多思的思路和方向,這樣有助於總結歸納時有目的地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例題的作用。

3.復習課

(1)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復習課應使學生在知識上、方法上、能力上形成完整的結構,實現理性的飛躍。因此教案上除了應寫清楚所復習內容的知識層次,還應寫明在全面概括教材基礎上提出的新問題,寫清在這段學習中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和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以便上課時能准確的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缺欠進行復習提高。

(2)對症下葯,實施補救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對理論性較強、新概念、新名詞較多的內容,應寫明復習提綱,以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系統;對相似概念、規律易混淆的,應在教案上設計好具體的對照比較表格,以利於學生對比記憶。

4.實驗課

(1)寫明要求

在教案中必須寫明並布置課前准備的問題,如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及使用儀器的注意事項等,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另外,有些實驗還需寫清實驗數據的處理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2)寫清在實驗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學生操作儀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各種非系統因素(溫度、濕度、電磁干擾等)對本實驗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及其相應的處理辦法,都應在教案中清楚寫明,便於學生實驗時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確保實驗成功。

三、編寫、執行教案中

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整個教案編寫應內容全面、環節完整、具體明確、層次清楚,各部分的過渡銜接應自然順暢,以確保教案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否則,若書寫雜亂,不分層次,則在課堂上教師就無法及時准確地按教案的內容安排進行教學,這將造成教學准備的充分程度下降,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2.編寫教案的重點應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教案寫得過於簡單,只寫成提綱形式,這樣不利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和具體教學過程的實施;另一種是將教案寫成繁瑣的講稿,造成上課時照本宣科,不利於靈活地把握教學進程。

3.編寫的教案是組織教學的依據,但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教案也不是絕對不可改變的,可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隨遇做些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以適應情況的變化,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不能忽視教學後記的資料作用。教學後記是教案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要認真填寫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效果如何、有什麼經驗教訓、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等等。以便不斷積累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H. 怎樣寫好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更新實驗教學理念,拓寬物理實驗的教學范圍

新課程標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未來社會公民服務。
新課程標准下,
教學的內容
要從實驗和觀察、探究和總結、應用與延伸上展開設計;教學形式要
從課前的實驗准備、課堂的實驗操作、課後的實驗教學反思和改進、
課外參觀、物理知識講座、
學具和教具的製作等方面進行設計;實驗
教學的評價要結合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推理能力、設計
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進行設計,
同時應增加學生的互評和自評
等相關的內容。

閱讀全文

與如何書寫物理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