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初中物理要探討什麼

初中物理要探討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7 01:13:52

①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物理優質資料下載,適合各階段老師教學,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② 探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更有效地使用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學生的教學實際、能充分發揮師生的主導與主體作用的教法,才稱得上是好的教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對不同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因此物理教學應抓住這個興趣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激發、鞏固和深化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 培養 激發 鞏固 深化
一、緊扣教材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1、發揮實驗的獨特魅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實驗的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物理實驗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認真完成教材實驗,輔助物理教學。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物理實驗來實現的。實驗教學具有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作風、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等幾方面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要認真地完成,教學實踐證明,認真完成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可以輔助物理的教學,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⑵改進實驗裝置,自製物理教具,突破教學難點。物理教學中有一些難點知識,往往不能藉助現成儀器進行直觀演示,這時可以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自製物理教具或小實驗加於配合,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用試電筆中的氖管代替小燈泡觀察自感現象,避免了由於電流太弱而不易觀察燈泡發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簡單方便和可見度大的優點;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沒於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物體形狀無關的實驗,化解了「物體形狀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錯誤認識等。
⑶嘗試探索性實驗,發展創造性思維。除了教材的實驗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實際、學生實際以及教法的實際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探求物理規律,以發展創造性思維。如對平面鏡的教學,教師就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將原教材的演示實驗,改為邊教邊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作圖驗證,經過大家的分析、討論,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樣的處理要比教師單一演示「講出」結論的印象深得多!
⑷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實踐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由於具有靈活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有效途徑。比方,在學完長度的測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簡單機械等知識後,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以「觀察自行車的構造」為題的調查實踐活動。利用刻度尺進行簡單機械的測量,利用手電筒觀察尾燈的反光作用,利用潤滑油進行自行車的養護,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學生個性的不同,有選擇地開展電工,無線電維修、航模製作等興趣小組活動,從而發展學生的不同特長。
⑸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於教學手段的逐漸現代化,象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器件,已經開始進入課堂,輔助物理教學,可以達到聲圖並茂,能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時,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這都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挖掘教材的興趣點
現行的物理課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圖片、漫畫,補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適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避免學究氣、成人化。正是這些增補的部分,蘊藏著極大的興趣點,教師要善於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以一戰期間,一法國飛行員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國子彈的故事指出機械運動的相對性;以閱讀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導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個子利用定滑輪拉吊糧食的漫畫諷刺不懂得滑輪知識的人在使用滑輪時鬧的笑話等。教師通過巧妙地「借用」,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好物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多變的教法,鞏固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途徑和程序,它包括教師所採用的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方面,是傳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教法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教師「教」的實際,更要考慮學生「學」的實際。當然,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而發展變化的隨著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而發展變化的;也隨著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點的不斷加深認識而發展變化的。
1、講課內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課程相對枯燥、抽象、深奧難懂,如果能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或把講課內容故事化,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如舉雷雨天總是先見閃電而後聞雷聲為例,說明光速遠遠比聲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鋒利,而在房屋建築時牆基則做得寬而結實為例來講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舉電燈泡燈絲斷了以後再搭接起來要比原來亮的例子,解釋電功率公式的運用;用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鏡成虛像;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加深對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設計導入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開頭設計,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麼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⑴趣味問題導入。在介紹杠桿的應用時若這樣導入新課——教師一邊走進教室一邊搖頭晃腦地唱道:「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學生便馬上接下去:「三個和尚沒水喝。」而教師的話鋒立即一轉:「但我說三個和尚也有水喝!」緊接下來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擔在抬水過程中其實就是杠桿的應用……這就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⑵懸念式導入。在講蒸發這一汽化方式的內容時,教師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書課題過一段時間後便發現水「消失」了!這樣引入新課,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心,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對液體蒸發特點的理解也就透徹了。
⑶實驗猜想導入。在介紹電磁感應知識時教師可事先用漆包線繞制一個大線圈,上課前將兩塊條形磁鐵隱蔽地縛在手臂上。上課時教師則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電流計組成閉合迴路的線圈中,可觀察到電流計指針發生了明顯的偏轉。
引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實用實例導入、物理學故事導入、趣味游戲導入等。
3、幫助學生識記
學習物理,理解和識記是關鍵的環節。要使識記有效果,就應多進行「意義識記」,即通過對概念、規律和結論等材料的理解而進行識記。在教學中,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幫助學生理解識記的材料。用精練的語言、或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去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記得牢、學得活,達到鞏固興趣的目的。
⑴精練的語言。在用實驗驗證了牛頓第一定律後,用「靜者能靜,動者能動」八個字解釋定律的含義;用「來之抗之,走之拉之」來描述感應電流的磁場跟原磁場的關系;用「物近像遠像變大」去歸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⑵師生齊編「順口溜」。在介紹物體的受力分析時,通過舉例,引導學生歸納出對物體進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後,師生一起編下列的「順口溜」進行記憶:隔離先畫重力線,彈力有無查周邊,摩擦有無須判斷,千萬莫忘「磁浮電」;關於力臂的作圖,有很多學生不甚了解。經過多次的作圖訓練後,師生共同編「順口溜」:找支點,作用線;經過支點作垂線;垂線請你用虛線。直角符號需標記,垂足支點括弧系,標出「 L 」莫忘記。關於「滑動變阻器」的接線,不少同學感到「棘手」。教師可以這樣幫助學生記憶:一上配一下,下柱來當家;近時電阻小,遠時電阻大等等。
4、為習題搭配實驗
物理課中有不少的習題理論性較強,要求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如果學生的解題思路沒有及時跟上來,就容易形成教學的難點,嚴重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縱觀茫茫題海,卻有不少物理習題跟實驗緊密相連。如果在習題的教學中搭配物理實驗,用理論推導加實驗驗證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解題的「高原現象」,進而達到鞏固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習題教學中,有關「液面的升降」問題一度成為學生學習的「攔路虎」:一塊冰漂浮在一杯濃鹽水中,當冰塊熔化後,液面將 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個木盒,裡面放有一鐵塊,如果將鐵塊從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將會 ________等。教師可根據物體處於漂浮狀態時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識進行求解,同時如果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的話,還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後水面高度不變、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後液面將下降;含有木塊(或氣泡)的冰塊浮在水面上熔化後水面高度不變,但含有鉛等金屬顆粒的冰塊熔化後水面下降,含有油等雜質的冰熔化後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體投入水中後或吊於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則液面都不變。
5、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教師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教師可舉例:當你的父母打你的時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學生會根據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說:父母的手也應該痛。教師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這樣的語言處理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學到了知識,也加深了對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6、定期開展學習方法的教育
「學習方法」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根本保證。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無效的學習方法則是「事倍功半」。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不乏成績優異的同學,他(她)們成功的秘訣莫過於學習方法的科學有效!定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為同學互相交流、相互學習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過同學的「現身說法」,讓成績好的同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成績偏差的同學得到一次學習的好機會。總之,全體學生在教師精心的組織和安排下,經過學習方法的教育,定期檢查學習的得失,交流學習的方法,增強學習的信心,鞏固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推行教學改革,深化學習興趣
轉變教育觀念,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培養,是物理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我國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出現了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改革實驗。其中既有一些結合中國實際從外國移植的實驗,如掌握學習、程序教學、暗示教學、合作教學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性的實驗,如整體性的教學改革實驗、綜合性的教學改革實驗、單科性的教學改革實驗、課程與結構的改革實驗等。教師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應及時了解國內外理科的發展趨勢,將啟發式物理教學思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為最終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從而讓絕大多數的同學喜歡學物理,學好物理。

③ 初中物理學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有許多,經常用到的有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類比法、等效法、轉換法、控制變數法、模型法、科學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識或物理規律,往往要同時用到幾種研究方法。如在研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們同時用到了觀察法(觀察電流表的示數)、轉換法(把電阻的大小轉換成電流的大小、通過研究電流的大小來得到電阻的大小)、歸納法(將分別得出的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的信息歸納在一起)、和控制變數法(在研究電阻與長度有關時控制了材料、橫截面積)等方法。可見,物理的科學方法題無法細致的分類。只能根據題意看題中強調的是哪一過程,來分析解答。下面我們將一些重要的實驗方法進行一下分析。一、 控制變數法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所謂控制變數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生變化或不發生變化,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可以說任何物理實驗,都要按照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條件來研究。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以及導體的電阻都有關系,中學物理實驗難以同時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系,而是在分別控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系,分別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在動腦與動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找到這「兩個關系」,最終得出歐姆定律I=U/R。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控制導體的長度和材料不變,研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保證壓力相同時,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扭轉重結論、輕過程的傾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中學物理課本中,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的有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阻一定、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研究電壓一定、電流和電阻的關系;研究電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系等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二、轉換法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的微觀現象,要研究它們的運動等規律,使之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現象來認識它們。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 如:分子的運動,電流的存在等,如:空氣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空氣流動(風)所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分子看不見、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電流看不見、摸不到,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以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它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測得,我們可以根據定義式轉換成直接測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義式計算出其值,如電功率(我們無法直接測出電功率只能通過P=UI利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出U、I計算得出P)、電阻、密度等。 中學物理課本中,測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我們轉換成測排開水的體積我們測曲線的長短時轉換成細棉線的長度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大氣壓強的測量(無法直接測出大氣壓的值,轉換成求被大氣壓壓起的水銀柱的壓強)測硬幣的直徑時轉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測液體壓強(我們將液體的壓強轉換成我們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變化)通過電流的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存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電流),通過磁場的效應來證明磁場的存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磁場),研究物體內能與溫度的關系(我們無法直接感知內能的變化,只能轉換成測出溫度的改變來說明內能的變化);在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因素時,我們將電熱的多少轉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們研究電功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我們將電功的多少轉換成砝碼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電功率、電阻、壓強(大氣壓強)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轉換法測得的。在我們回答動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我們回答說小球在平面上滑動的越遠則動能越大,就是將動能的大小轉換成了小球運動的遠近。以上列舉的這些問題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例:1、分子運動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但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下面是小明同學在學習中遇到的四個研究實例,其中採取的方法與剛才研究分子運動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磁感應線去研究磁場問題
B。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去確定
C。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時,先使電阻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然後再讓電壓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D。研究電流時,將它比做水流
解析:B。三、放大法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象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將產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動很不容易觀察,所以我們利用小泡沫球將其現象放大。觀察壓力對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時我們將玻璃瓶密閉,裝水,插上一個小玻璃管,將玻璃瓶的形變引起的液面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變化。四、積累法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比如在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時候,我們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在將結果除以100,這樣使測量的結果更接近真實的值就是採取的積累法。要測量出一張郵票的質量、測量出心跳一下的時間,測量出導線的直徑,均可用積累法來完成。五、類比法在我們學習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量時,由於不易理解我們就拿出一個大家能看見的與之很相似的量來進行對照學習。如電流的形成、電壓的作用通過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壓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進行類比,從而得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的結論。學生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想到:水壓迫使水沿著一定的方向流動,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類似的,電壓迫使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的,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的,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的電能轉化為內能。我們學習分子動能的時候與物體的動能進行類比;學習功率時,將功率和速度進行類比。例: 1、某同學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想力學實驗現象,進行比較並找出了一些相類似的規律,其中不準確的是( ) A。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類似地,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B。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地,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C。抽水機工作時消耗水能;類似地,電燈發光時消耗電能D。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地,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解析:C
通過類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壓的直觀認識,使得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電流、電壓等知識躍然紙面,栩栩如生。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實際現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復雜的,涉及到眾多的因素,採用模型方法對學習和研究起到了簡化和純化的作用。但簡化後的模型一定要表現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點、知識。模型法有較大的靈活性。每種模型有限定的運用條件和運用的范圍。中學課本中很多知識都應用了這個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體對豎直的容器底的壓強的時候,我們就選了一個液柱作為研究的對象簡化,簡化後的模型依然保留原來的特點和知識)光線、(在我們學習光線的時候光線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見的,我們使用一條看的見的實線來表示就是將問題簡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們研究連通器的特點,求大氣壓時我們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個液面,研究該液面所受到的壓強和壓力,也是將問題簡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線傳播;(在我們學習中我們知道真正的空氣是各處都不均勻的,比如越往上空氣越稀薄,在比如因為空氣各處不均勻形成了風,而在光是沿直線傳播一節中我們將問題簡化,只取一個簡單的模型,一條光線在均勻的介質中傳播)勻速直線運動;(生活中很少有一個物體真正的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我們研究問題的時候勻速直線運動只是一個模型)磁感線(磁感線是不存在的一條線,但是我們為了便於研究磁場我們人為的引入了一條線,將我們研究的問題簡化。)例:1、在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物理模型進行研究的是( )
A、建立速度概念 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 C、用磁感應線描述磁場 D、分析物體的質量 解析:B、C。七、科學推理法:當你在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的時候就是在進行推理,或說是在做出推論,例如當你家的狗在叫的時,你可能會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門外,要做出這一推論,你就需要把現象(狗的叫聲)與以往的知識經驗,即有陌生人來時狗會叫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得出符合邏輯的答案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時,當我們把物體在越光滑的平面運動的就越遠的知識結合起來我們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絕對光滑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在做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時,當我們發現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就越小時,我們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傳聲的。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時,一個力與兩個力使彈簧發生的形變是等效的,那麼這一個力就替代了兩個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總電阻時,也用到了這樣的方法。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我們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驗證物與像的大小相同,因為我們無法真正的測出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所以我們利用了一個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蠟燭來等效替代物體的大小。九、歸納法:是通過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信息的技術。要做出正確的歸納,就要從總體中選出的樣本,這個樣本必須足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們買葡萄的時候就用了歸納法,我們往往先嘗一嘗,如果都很甜,就歸納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買上一大串。比如銅能導電,銀能導電,鋅能導電則歸納出金屬能導電。在實驗中為了驗證一個物理規律或定理,反復的通過實驗來驗證他的正確性然後歸納、分析整理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阿基米德原理中,為了驗證F浮=G排,我們分別利用石塊和木塊做了兩次實驗,歸納、整理均得出F浮=G排,於是我們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使用的正是這種方法。在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中,我們反復做了三次實驗來驗證F1×L1=F2×L2也是利用這種方法。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結論的得出(在實驗中對多種結論進行分析整理並得出最後結論時),都要用到這一方法。在驗證導體的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經過多次的實驗我們得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溫度有關,也是將實驗的結論整理到一起後歸納總結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十、比較法(對比法)當你想尋找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需要用到比較法,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對不同或有聯系的兩個對象進行比較,我們主要從中尋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如,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如,比較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 如,電動機和熱機 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區別,使同學們很快地記住它們,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十一、分類法把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導體和絕緣體。十二、觀察法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和思索得來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如長度、時間、溫度、質量、密度、力、電流、電壓等物理量的測量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得到准確的實驗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實驗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觀察法。十三、比值定義法:例: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十四、多因式乘積法:例:電功、電熱、熱量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十五、逆向思維法例: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以上這些方法,還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會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學方法,列舉出來,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也希望大家都來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方法,靈活運用,以便於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④ 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第一章《聲現象》復習提綱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徵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1、 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雜訊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 物理學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 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
4、 減弱雜訊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第二章《光現象》復習提綱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應用及現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鏡:
⑴平面鏡:成像特點: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提綱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透鏡
1、 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表:
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照相機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幻燈機
u<f 正立 放大 虛象 |v|>u 放大鏡
四、眼睛和眼鏡
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四章《物態變化》復習提綱
一、溫度
1、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單位:
① 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溫度。
②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 規定: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 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 換算關系T=t + 273K
3、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分類及比較:
分類 實驗用溫度計 寒暑表 體溫計
用途 測物體溫度 測室溫 測體溫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體 水 銀煤油(紅) 酒精(紅) 水銀
特殊構造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 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 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准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② 凝固 :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叫凝固。
凝固圖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 點: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溫度;⑵ 壓縮體積。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 熱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復習提綱
一、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 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 、電流的熱效應。(2)、電流的磁效應。(3)、電流的化學效應。
5、單位:(1)、國際單位: A (2)、常用單位:mA 、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① 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 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④ 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於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 鹼 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
四、電路
1、 組成:
①電源②用電器 ③開關④導線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③短路: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
串聯 並聯
定義 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把元件並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
特徵 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段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 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開關
作用 控制整個電路 幹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
電路圖

實例 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 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

第七章 《電功率》復習提綱
一、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電能)的過程。
3、規定: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於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4、計算公式:W=UIt =Pt(適用於所有電路)
對於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W= I2Rt= U2t/R
5、單位:國際單位是焦耳(J)常用單位:度(kwh) 1度=1千瓦時=1 kwh=3.6×106J
6、測量電功:
⑴電能表:是測量用戶用電器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做電功(某一段時間內消耗電能)的儀器。
⑵ 電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樣,分別表示:電電能表額定電壓220V;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A;每消耗一度電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
⑶讀數:電能表前後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
二、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2、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燈泡的亮度取決於燈泡的實際功率大小。
3、電功率計算公式:P=UI=W/t(適用於所有電路)
對於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P= I2R= U2/R
4、單位:國際單位 瓦特(W) 常用單位:千瓦(kw)
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⑴ 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P額=U額I額=U2額/R
⑵ 「1度」的規定:1kw的用電器工作1h消耗的電能。
P=W/ t 可使用兩套單位:「W、J、s」、「kw、 kwh、h」
6、測量: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電路圖:
三 電熱
1、實驗:目的: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那些因素有關。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3、計算公式:Q=I2Rt (適用於所有電路)對於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 =UIt= U2t/R=W=Pt
4、應用——電熱器
四 生活用電
(一)、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低壓供電線(火線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絲、用電器、插座、燈座、開關。
2、家庭電路的連接:各種用電器是並聯接入電路的,插座與燈座是並聯的,控制各用電器工作的開關與電器是串聯的。
3、家庭電路的各部分:
⑴ 低壓供電線:
⑵ 電能表:
⑶ 閘刀(空氣開關):
⑷ 保險盒:
⑸ 插座:
⑹ 用電器(電燈)、開關:
(二)、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原因:發生短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三)、安全用電:
安全用電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第六章 《歐姆定律》復習提綱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 V 常用單位:kV mV 、μV
換算關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 一節干電池1.5V 一節蓄電池 2V 家庭電壓220V 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 ,符號:
2、讀數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於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⑵電阻箱。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學表達式 I=U/R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 (右圖)
五、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於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並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並聯電路中總電流等於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第八章 《電與磁》復習提綱
一、磁現象:
1、磁性: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吸鐵性)
2、磁體: 定義:具有磁性的物質
分類:永磁體分為 天然磁體、人造磁體
3、磁極:定義: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兩端最強中間最弱)
種類:水平面自由轉動的磁體,指南的磁極叫南極(S),指北的磁極叫北極(N)
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義: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②鋼和軟鐵的磁化:軟鐵被磁化後,磁性容易消失,稱為軟磁材料。鋼被磁化後,磁性能長期保持,稱為硬磁性材料。
二、磁場:
1、定義:磁體周圍存在著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
2、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生的。
3、方向規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北極靜止時所指的方向(小磁針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4、磁感應線:
①定義: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5、磁極受力:在磁場中的某點,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6、分類:
Ι、地磁場:
① 定義:在地球周圍的空間里存在的磁場,磁針指南北是因為受到地磁場的作用。
② 磁極: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國宋代的沈括發現。
Ⅱ、電流的磁場:
① 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該現象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②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系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
③應用:電磁鐵
三、電磁感應:
1、學史: 英 國物理學家 法拉第 發現。
2、感應電流:
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 運動方向和 磁場方向 有關。
4、應用——交流發電機
5、交流電和直流電:
四、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1、通電導體在磁場里受力的方向,跟 電流方向 和 磁場方向 有關。
2、應用——直流電動機
第十章《多彩的物質世界》復習提綱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3、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4、原子結構
5、納米科學技術
二、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 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4、測量:
二、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變形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測體積——量筒(量杯)
5、測固體的密度

第十一章《運動和力》復習提綱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
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六、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七、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復習提綱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四、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第十三章《壓力和壓強》復習提綱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⑷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⑤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有許多,經常用到的有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類比法、等效法、轉換法、控制變數法、模型法、科學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識或物理規律,往往要同時用到幾種研究方法。如在研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們同時用到了觀察法(觀察電流表的示數)、轉換法(把電阻的大小轉換成電流的大小、通過研究電流的大小來得到電阻的大小)、歸納法(將分別得出的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的信息歸納在一起)、和控制變數法(在研究電阻與長度有關時控制了材料、橫截面積)等方法。可見,物理的科學方法題無法細致的分類。只能根據題意看題中強調的是哪一過程,來分析解答。下面我們將一些重要的實驗方法進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變數法
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所謂控制變數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生變化或不發生變化,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
可以說任何物理實驗,都要按照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條件來研究。
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以及導體的電阻都有關系,中學物理實驗難以同時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系,而是在分別控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系,分別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在動腦與動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找到這「兩個關系」,最終得出歐姆定律I=U/R。
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控制導體的長度和材料不變,研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保證壓力相同時,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扭轉重結論、輕過程的傾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
中學物理課本中,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的有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阻一定、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研究電壓一定、電流和電阻的關系;研究電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系;研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粗細、松緊、長短的關系;研究物體吸熱與物質種類、質量、溫度的關系;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受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影響感應電流的方向因素等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
二、轉換法
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的微觀現象,要研究它們的運動等規律,使之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現象來認識它們。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 如:分子的運動,電流的存在等,
如:空氣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空氣流動(風)所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分子看不見、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電流看不見、摸不到,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以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它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測得,我們可以根據定義式轉換成直接測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義式計算出其值,如電功率(我們無法直接測出電功率只能通過P=UI利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出U、I計算得出P)、電阻、密度等。
中學物理課本中,
測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我們轉換成測排開水的體積(這里也有等效思維)
我們測曲線的長短時轉換成細棉線的長度
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
大氣壓強的測量(無法直接測出大氣壓的值,轉換成求被大氣壓壓起的水銀柱的壓強)測硬幣的直徑時轉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
測液體壓強(我們將液體的壓強轉換成我們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變化)
通過電流的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存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電流),
通過磁場的效應來證明磁場的存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磁場),
研究物體內能與溫度的關系(我們無法直接感知內能的變化,只能轉換成測出溫度的改變來說明內能的變化);
在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因素時,我們將電熱的多少轉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在我們研究電功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我們將電功的多少轉換成砝碼上升的高度。
密度、功率、電功率、電阻、壓強(大氣壓強)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轉換法測得的。
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蘋果落地可證明重力存在;馬得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有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手機能打電話可證明電磁波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引力的存在;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
在我們回答動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我們回答說小球在平面上滑動的越遠則動能越大,就是將動能的大小轉換成了小球運動的遠近。以上列舉的這些問題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
例:1、分子運動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但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下面是小明同學在學習中遇到的四個研究實例,其中採取的方法與剛才研究分子運動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磁感應線去研究磁場問題
B.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去確定
C.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時,先使電阻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然後再讓電壓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D.研究電流時,將它比做水流
三、放大法
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象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將產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 比如音叉的振動很不容易觀察,所以我們利用小泡沫球將其現象放大。觀察壓力對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時我們將玻璃瓶密閉,裝水,插上一個小玻璃管,將玻璃瓶的形變引起的液面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變化。嚴格說放大法也屬於轉換法.
四、積累法
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比如在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時候,我們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在將結果除以100,這樣使測量的結果更接近真實的值就是採取的積累法。
要測量出一張郵票的質量、測量出心跳一下的時間,測量出導線的直徑,均可用積累法來完成。嚴格地說積累法也屬於轉換法。
五、類比法
在我們學習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量時,由於不易理解我們就拿出一個大家能看見的與之很相似的量來進行對照學習。如電流的形成、電壓的作用通過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壓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進行類比,從而得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的結論。學生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想到:水壓迫使水沿著一定的方向流動,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類似的,電壓迫使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的,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的,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的電能轉化為內能。
我們學習分子動能的時候與物體的動能進行類比;學習功率時,將功率和速度進行類比。
例: 1、某同學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想力學實驗現象,進行比較並找出了一些相類似的規律,其中不準確的是( )
A.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類似地,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B.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地,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C.抽水機工作時消耗水能;類似地,電燈發光時消耗電能
D.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地,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通過類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壓的直觀認識,使得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電流、電壓等知識躍然紙面,栩栩如生。
六、理想化物理模型:
實際現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復雜的,涉及到眾多的因素,採用模型方法對學習和研究起到了簡化和純化的作用。但簡化後的模型一定要表現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點、知識。模型法有較大的靈活性。每種模型有限定的運用條件和運用的范圍。
中學課本中很多知識都應用了這個方法,比如有:
液柱、(比如在求液體對豎直的容器底的壓強的時候,我們就選了一個液柱作為研究的對象簡化,簡化後的模型依然保留原來的特點和知識)
光線、(在我們學習光線的時候光線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見的,我們使用一條看的見的實線來表示就是將問題簡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液片、(在我們研究連通器的特點,求大氣壓時我們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個液面,研究該液面所受到的壓強和壓力,也是將問題簡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
光沿直線傳播;(在我們學習中我們知道真正的空氣是各處都不均勻的,比如越往上空氣越稀薄,在比如因為空氣各處不均勻形成了風,而在光是沿直線傳播一節中我們將問題簡化,只取一個簡單的模型,一條光線在均勻的介質中傳播)
勻速直線運動;(生活中很少有一個物體真正的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我們研究問題的時候勻速直線運動只是一個模型)
磁感線(磁感線是不存在的一條線,但是我們為了便於研究磁場我們人為的引入了一條線,將我們研究的問題簡化。)
光滑平面(研究力學時常用到光滑平面,即物體表面沒有摩擦,但是真正沒有摩擦的表面是沒有的.為了問題的簡化就把很小的摩擦不考慮就假設物體表面光滑)
例:1、在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物理模型進行研究的是( )多項選擇
A、建立速度概念 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
C、用磁感應線描述磁場 D、分析物體的質量
七、科學推理法:
當你在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的時候就是在進行推理,或說是在做出推論,例如當你家的狗在叫的時,你可能會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門外,要做出這一推論,你就需要把現象(狗的叫聲)與以往的知識經驗,即有陌生人來時狗會叫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得出符合邏輯的答案
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時,當我們把物體在越光滑的平面運動的就越遠的知識結合起來我們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絕對光滑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
如:在做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時,當我們發現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就越小時,我們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傳聲的。
八、等效替代法:
比如在研究合力時,一個力與兩個力使彈簧發生的形變是等效的,那麼這一個力就替代了兩個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總電阻時,也用到了這樣的方法。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我們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驗證物與像的大小相同,因為我們無法真正的測出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所以我們利用了一個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蠟燭來等效替代物體的大小。
九、歸納法:
是通過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信息的技術。要做出正確的歸納,就要從總體中選出的樣本,這個樣本必須足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們買葡萄的時候就用了歸納法,我們往往先嘗一嘗,如果都很甜,就歸納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買上一大串。
比如銅能導電,銀能導電,鋅能導電則歸納出金屬能導電。在實驗中為了驗證一個物理規律或定理,反復的通過實驗來驗證他的正確性然後歸納、分析整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阿基米德原理中,為了驗證F浮=G排,我們分別利用石塊和木塊做了兩次實驗,歸納、整理均得出F浮=G排,於是我們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使用的正是這種方法。
在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中,我們反復做了三次實驗來驗證F1×L1=F2×L2也是利用這種方法。
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結論的得出(在實驗中對多種結論進行分析整理並得出最後結論時),都要用到這一方法。
在驗證導體的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經過多次的實驗我們得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溫度有關,也是將實驗的結論整理到一起後歸納總結得出的。
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這種方法。運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運用這種思維方法時實驗一定要改變條件多做幾次,否則得出的結論可能是特殊結論,而不具備普遍性。
十、比較法(對比法)
當你想尋找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需要用到比較法,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對不同或有聯系的兩個對象進行比較,我們主要從中尋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
如,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如,比較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
如,電動機和熱機。如,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區別,使同學們很快地記住它們,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十一、分類法
把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導體和絕緣體。
十二、觀察法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和思索得來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如長度、時間、溫度、質量、密度、力、電流、電壓等物理量的測量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得到准確的實驗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實驗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觀察法。
十三、比值定義法:
例: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十四、多因式乘積法:
例:電功、電熱、熱量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十五、逆向思維法
例: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
以上這些方法,還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會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學方法,列舉出來,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也希望大家都來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方法,靈活運用,以便於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⑥ 初中物理要點

你看你是哪裡的地方了。這里用的是滬科版,重點是電學和力學,聲光大概佔10分,其他的佔10分

⑦ 初中物理的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全部

物理是一種理科課程.初中物理呢,是應用物理的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當中的許多現象的學科.比較貼近於生活.也來自生活.要是想學好物理呢,就必須有合適的方法.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的話.你根本就學不會物理的,因為物理是有邏輯性的.那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這門學科呢?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學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維導圖

第五、不懂就問

發現自己有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的問同學或者是老師.不懂就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就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放在你的腦子里邊了.成為你自己的東西了,而不是別人的東西.

關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經告訴給大家了,希望同學們能夠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對於你們提高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⑧ 初中物理學什麼內容

初一: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凹透鏡和凸透鏡),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電流和電路(串聯和並聯)。

初二:歐姆定律(電壓),電功率(電能,電和熱),電與磁(磁場,電生磁,磁生電,電動機,電磁繼電器),信息的傳遞(電話,電磁波)。

初三:物質(質量和密度),運動和力(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力和機械(彈力,重力,摩擦力,杠桿),壓強和浮力,功和機械能(機械效率,功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的轉換),熱和能(內能和熱能),能源(能源的介紹,太陽能和核能)。

(8)初中物理要探討什麼擴展閱讀:

物理量和單位

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

對於氣體燃料,一般用J/m3作為熱值的單位,表示標准狀況下單位體積的氣體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三億米或三十萬千米/秒

g= 9.8牛頓/千克 (9.8N/kg 這里取近似值)

15°C空氣中聲速 340米/秒

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於36伏

磁力

1.磁體、磁極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一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

力學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光學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

⑨ 初中物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啟動思維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的動力。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尤其要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專注度、思維的活躍度,進而優化其邏輯思維。所以初中物理教學需要教師精心備課,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液體壓強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認知能力設計一些引導和啟發性的問題:針對氣體、液體在靜止不流動的狀態下,壓強具有什麼特點?流動時其內部壓強具備什麼特點?等問題,以啟發學生展開思考與探討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有助於培養其邏輯思維。

2.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啟發性問題,有助於調節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活動中保持活躍的思維,並積極參與課堂物理實驗、課堂發言、解題訓練活動中。在設計提問前,教師要把握好時機與內容,在適當時候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並進行一定啟發,以發揮問題的有效性。如,動能和勢能知識點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在生活中有什麼客觀因素與重力勢能有密切聯系?你會選擇哪些方法進行物理演示?等帶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要探討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4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5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9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