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智若愚是什麼意思
一、大智是指真實智慧,而不是假的
「大智」在這個詞語中,指的是真實的智慧,而不是小聰明,更不是包裝出的智慧。真實的智慧,所強調的是一個人能夠避免外在干擾與影響,所體現出來的智慧——避免得越徹底,其智慧就會越大或者越高。
二、「若愚」既不是真的愚笨,也不是裝出來的愚蠢,而是他人由於看不懂或者境界不夠,才誤認為的愚蠢
大智若愚
所謂「若愚」,大都有兩層意思,一是好像愚笨一樣,二是被人誤當成愚笨。
什麼叫好像愚笨?
其實就是指其言行或想法,不僅跟常人不同,反而跟現實當中的那些愚笨的人一樣,於是被人們當成愚笨的人。
第二層是強調人們理解不了其人的言行與想法,只能將他們歸類於「愚笨」的人。
但是,這兩種層次,本質上都是由於人們的誤解所造成,並不是真聰明或有智慧的人故意偽裝出來的
『貳』 大智若愚是什麼意思
大智若愚,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zhì ruò yú。意思是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形容有大智慧的人因超出常人不被理解,其言語行為被人看作是愚鈍的。出自北宋《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出處:北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譯文: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膽怯的樣子,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
(2)大智若愚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qiǎo ruò zhuō,意思是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出自《老子》。
成語出處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
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克服擾動,賽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治天下。
『叄』 大智若愚是什麼意思
大智若愚是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的意思。
比喻有大智慧的人因超出常人不被理解,其言語行為被人看作是愚鈍的。
讀音:[dàzhìruòyú]
出處: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例句:執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於是乎在。(章炳麟《箴新黨論》)
近義:大巧若拙、虛懷若谷、不露鋒芒、深藏若谷、守愚藏拙、深藏若虛
反義:鋒芒畢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氣焰熏天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鋒芒。
示例
執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於是乎在。(章炳麟《箴新黨論》)
魯迅在《出關》中描寫老聃「好像一段呆木頭";其實老子是一個哲學家;這個形象;大概就是吧。
『肆』 大智若愚是什麼意思
大智若愚(拼音:dà zhì ruò yú)是一個成語,智:聰明,才智。若:好像。愚:愚笨。指很有智慧的人由於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去好像很愚笨。也作「大智如愚」。
出 處:宋·蘇軾《賀歐陽修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近義詞:外愚內智、平易近人、足智多謀、深藏若虛、大巧若拙、不露鋒芒、胸懷若谷
反義詞:愚不可及、鋒芒畢露、大智大勇、夜郎自大、愚昧無知
相關造句
1、聰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個糊塗的精明人,韜光養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隱藏自己實力,得意不要忘形。抓小放大,難得小事糊塗有前途。
2、我總是發現,要成功於世,就必須大智若愚。
3、愚人節到了,你愚民同樂,做愚人自娛,愚人娛人愉己;工作游刃有愚,思想大智若愚,財富月月有愚,生活如愚得水,盡享愚水之歡,幸福愚味無窮!
4、第二種是太笨的人,這笨所說的當然不是指的大智若愚的那種,而是指的頭撞南牆不回頭的人,笨的不開竅,無可救葯的那種。
5、這條簡訊,專為愚人節製造,聰明人收到會變得傻傻可愛,愚人收到會大智若愚,不管你是否成功脫愚,都會收到一份幸運,願你「愚」來「愚」快樂!
6、大智若愚,當然「難得」;聰明人要裝出糊塗樣,而且要裝得「象煞有介事」,也很「難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智若愚 (漢語成語)
『伍』 大智若愚 是什麼意思,有幾種解釋
一、解釋:
若:好像。
才智出眾的人在處理很多日常事情上顯得很傻,很吃虧,但是在事關他的根本大事上卻做的很出色,很成功。
《詞源》里的解釋: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
二、出處:
1、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老子》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鋒芒。
2、示例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二·駱文忠公遺愛》:「自有諸賢擁護而效其長,豈其~耶?
三、近義詞:
大巧若拙、虛懷若谷、不露鋒芒
四、反義詞
深藏若谷 鋒芒畢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陸』 「大智若愚,大愚若智」是什麼意思
大智若愚的解釋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大愚若智的解釋是:未必有真才實學,往往卻裝成十分聰明,只會瞎賣弄。
大智若愚說明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道理,大愚若智則正好相反,就像民諺中說的半壺水響叮當一樣,這種人未必有真才實學,卻喜歡炫耀賣弄,其實只是個半吊子的水平罷了。這樣的人乍一看好像很聰明,其實是可笑的。
關於「智」的名言:
1、大智在所不慮。——戰國·荀況《荀子·天論》
釋義:最高的智慧在於不思慮不能考慮和不該考慮的事。
2、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釋義:一個人,身上具備勤勉和恭敬這兩種品德,雖然看著愚笨,但也有大賢者、大智者的風范!
智者應該少慮,但也需要多做、多實踐,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少說多做!趙國名將之子趙括自由熟讀兵書,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王重用他,但是他從未上過戰場,一上戰場就只會」紙上談兵「,理論與實際脫軌,最後導致趙軍長平之戰大敗,45萬趙軍被秦軍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