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頭七,三七,五七,七七分別什麼意思
頭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三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十五日。
五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三十五日。
七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九日。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才結束。這主要受佛教和道教影響。
(1)頭七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
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
2. 頭七是什麼意思 - 百度
頭七,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3. 「頭七」和「尾七」是什麼意思
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最後一個七天就是尾七。
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有7次,俗謂「燒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較重要,親朋也要送來些紙、燭。
舊俗以為人死後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陰魂要回家一次,具體時間由道士推算。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
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貼紙錢一張,立在門口台階上或插於死者落氣之屋的房檐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置於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裡多待一會兒。
(3)頭七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人死後,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設齋祭莫死者,依次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燒七之俗南北朝時就已流行。自古以來,燒七成為喪葬禮儀中的一俗,喪家逢七舉行道場功德,為亡者修福,俗信可以超度亡魂,使之免入地獄。其活動頗多,而且有簡易與隆重之分。
「一七」,即人死後七日,喪家舉行隆重儀式,設靈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燒紙箱焚楮鏹,請僧道誦經、拜懺。
「二七」,祭禮從簡,這天,家人備酒饌,供羹飯祭奠,燒紙楮,請道士誦經等。
「三七」,亦稱「散七」,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稱謂,或上墳焚香接亡靈回家,家中設奠。
「四七」,祭禮從簡,這天,家人備酒饌、供羹飯、焚紙楮進行祭奠。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儀尤重,這天,喪家舉行祭奠,焚楮燒紙,請僧人、道士放焰口。親友也攜紙錢、錫箔元寶(也有送現金)助祭,喪家要辦酒席招待。
有的扎紙扎,焚祭亡靈,紙扎有樓閣房宅,內置錫箔元寶;有金山、銀山,山上飾草木鳥獸,祭禮時,將這些紙扎拿到墓前焚化。有的這天出嫁女兒挑酒食回娘家祭奠,還要請僧道念經,稱「施飯盒」。
「六七」,祭奠一般從簡。這天家人備酒饌、供羹飯、焚紙楮祭奠。
「七七」,又稱「滿七」, 「斷七」,祭過此七,燒七即完成。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均來焚楮紙,也有到墳前拜祭的。祭畢,孝子燒孝鞋、喪杖等物,並撤掉靈堂。此日,請僧道建壇祭禱後,燒七禮儀已盡,故也稱「盡七」、「封七」。
「七七」後,孝子才可「弟頭」、「修面」和到親友家作客。
4. 頭七 是什麼意思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那麼頭七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福壽天年網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
頭七,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 ,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一):燒七計時是從去世當天,就算第一天開始計算,這個概念大家一定要周知明確,因為錯燒先人七日,會阻礙先人在陰司里過關通行。
(二):燒七日是不讓燒全的,也就是七個七日祭,不可都進行祭祀。雖然逝者為大,但畢竟已經死去,給後人留福積福更大一分,故一旦祭祀全,即為福盡。
(三):七個七日祭中以頭七、三七、五七和七七最宜祭祀,由於頭七和三天圓墳相差很近,所以北方一代基本不上墳祭祀,反倒是南方更注重頭七回魂祭祀,五七最為隆重。
(四):頭七祭時,一般都要准備一桌」回魂供」進行祭祀,註:供品中是不可以有牛肉和馬肉的,因為先人頭七回魂是由牛頭馬面等鬼差護送回家,一旦出現,屬大忌。
(五):頭七祭祀是寓意先人亡魂最後一次還陽回家看望,看望完所有的親人之後就正式踏上黃泉路,想回都回不來了,黃泉路的第一站就是望鄉台,先人遠望家鄉回不來。
(六):一般60歲以上故去的先人,七個七日祭,是祭奠四個,即頭七、三七、五七和七七;60歲以下的,只祭祀三個,即三七、五七和七七;少亡的,基本只祭祀五七。
(七):七個七日祭中上文提到五七最為隆重,先人的女後人,一般是女兒,沒有女兒的是兒媳、侄女、外甥女或妹妹為其紮上五盆顏色鮮艷的紙花焚化送去以便先人過關。
(八):在什麼情況下七個七日可祭祀全,必須是兒女雙全,兒孫滿堂,且必須是四世同堂時,老夫妻倆,最後一位去世的時候,後人們才可以七個七日祭祀齊全,屬大喜喪。
(九):男性先人燒七日祭時,逢農歷佔七日,是大吉兆,寓意樂淘淘,黃泉路上好過關;女性先人燒七日祭時,逢農歷佔七日,是大凶兆,寓意愁憂憂,黃泉路上不好過關。
(十):男性先人燒七日祭時,逢農歷佔七日,要多燒紙錢,尤其要往墳地靈位外圍多撒紙錢,寓意感謝諸路鬼差幫忙,答謝神恩,以便先人順利過關同行,投胎輪回上三道。
(十一):女性先人燒七日祭時,逢農歷佔七日,一定要請師父誦經和破地獄,幫助女性先人順利過關,如果不如法化解,先人魂頭即會被扣被壓,輕則白煞,重則犯唿。
(十二):先人燒七日祭時,後人屬相和先人屬相,相同、相沖、相刑、相破、相害的,都要迴避,如果不便迴避的,在進入墳地祭祀之前,也要先轉身迴避一刻示意為佳。
5. 什麼是頭七,頭七如何祭奠親人
頭七,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貼紙錢一張,立在門口台階上或插於死者落氣之屋的房檐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置於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裡多待一會兒。這時,一家老少躲得遠遠的,待規定的時間過去之後,先將一串爆竹丟進屋內,爆完才可以進家。滿百日和周年時,還要燒紙祭奠。在人死後的半年或一年時,再給死者做一次道場。
6. 什麼叫做「頭七」什麼叫做「尾七」
「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尾七」指的是喪葬風俗「做七」中最後一個七天。
「做七」即人死後,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設齋祭莫死者,依次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燒七之俗南北朝時就已流行。自古以來,燒七成為喪葬禮儀中的一俗,喪家逢七舉行道場功德,為亡者修福。
「一七」(「頭七」),即人死後七日,喪家舉行隆重儀式,設靈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燒紙箱焚楮鏹,請僧道誦經、拜懺。
「七七」(「尾七」),又稱「滿七」, 「斷七」,祭過此七,燒七即完成。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均來焚楮紙,也有到墳前拜祭的。祭畢,孝子燒孝鞋、喪杖等物,並撤掉靈堂。此日,請僧道建壇祭禱後,燒七禮儀已盡,故也稱「盡七」、「封七」。「七七」後,孝子才可「弟頭」、「修面」和到親友家作客。
(6)頭七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做七往往在停柩待葬期間進行。1949年以後,停柩陋習基本廢除,做七習俗猶存,只是移到下葬後進行。在做七時,以第一、三、五、七個「七日」祭較為隆重,其餘略簡,有些人家只做首七和尾七。
第一個七日祭又稱「頭七」或「頭旬」。俗傳至此時死者方知自己離開人世,亡魂將歸宅看望子孫。為此,喪家於是日午夜以後開始哀哭,並延請僧道誦經致祭,焚化紙錢、靈屋等物品。
在福州,做頭七時,要用竹竿挑燈於門口作為標志,親朋若想「寄錢」給陰間的親人使用,也可到做七的家中燒紙錢,托新亡的人帶去。
「七七」又稱「滿七」、「尾七」等,儀式略同「頭七」。有的地方又稱「七七」為「起服」,即除去孝服,換上吉服。婦女在頭上別一麻布,男性在衣襟上別一黑紗,以示悼念。
7. 民間風俗中的頭七是什麼意思,要怎麼算
頭七,是我國的一種喪殯習俗。早在南北朝時就有記載,《北齊書·孫靈暉傳》中就寫到:「從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8. 人死後燒頭七是什麼意思
頭七,一種中華民族的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燒七」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
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
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
頭七,一種中華民族的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9. 人死後,頭七是什麼意思
頭七,是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出處
出自《文昌孝經·孝感章》:」夫人之死,口不能言,肢體難動,心實不死,猶知痛苦,過七七日,心之形死,其形雖死,此心不靈,千年不死······「《魏書》:」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齊,令七人出家「。《北史·胡國珍傳》:「國珍年雖篤老,而雅佛法」,及薨,「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北齊書·孫靈暉傳》:「從(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
10. 什麼是頭七三七和五七
頭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三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十五日。
五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三十五日。
七七意思是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九日。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才結束。這主要受佛教和道教影響。
(10)頭七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
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