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革黨員什麼意思
是中國國民黨黨員。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創建、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機構簡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主要由國共內戰時的中國國民黨左派及其後裔組成,現時與現時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已無任何關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建於1948年1月1日,原來是李濟深、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等人創建的,後來許多國民黨籍的倒戈將領和被俘釋放的軍政人員加入。截至2012年底,共有黨員約10.2萬人。其中,大部分成員是留在中國大陸的原國民黨黨員或其子女、親屬。
(1)民革是什麼組織擴展閱讀
各級組織: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各級組織是:
中央組織為中央委員會。地方組織為省級、省轄市級、縣級委員會。省級組織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省轄市級組織為省轄市(自治州、盟)、直轄市的區委員會;縣級組織為縣級市、縣(旗)、省轄市的區委員會。基層組織為支部、總支部。
② 民革中央是什麼意思
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我國大陸的一個民族黨派。民革於1948年1月由國民黨左派分立而出,現有黨員10多萬人,與現存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已無任何組織關系。
民革是一個政治團體,中國的民主黨派之一。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政議政。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於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所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拓展資料: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創建、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英文: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主要由國共內戰時的中國國民黨左派及其後裔組成,現時與現時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已無任何關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建於1948年1月1日,原來是李濟深、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等人創建的;後來許多國民黨籍的倒戈將領和被俘釋放的軍政人員加入。截至2012年底,共有黨員約10.2萬人。其中,大部分成員是留在中國大陸的原國民黨黨員或其子女、親屬。
③ 請問問民革是什麼組織如何加入
民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系統中八大民主黨派之一,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加入需要兩個入黨介紹人和申請書,還有一些其他條件。具體請聯系當地民革辦公室或組織部門。
④ 民革黨和國民黨一樣嗎
不一樣。
1、概念不一樣
民革黨全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是孫中山所創建的一個中國政黨。中國國民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亦是中華民國與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之一。
截至2017年底,共有省級組織30個,地市級組織275個,黨員131410人。民革歷任主席為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昆侖、屈武、朱學范、李沛瑤、何魯麗、周鐵農,現任主席為萬鄂湘。
3、所在地不一樣
中國國民黨從1928年北伐成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起,至1948年改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國共內戰中失利,從中國大陸撤守至台灣島。現為中國台灣地區政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是在中國大陸。
⑤ "民革"與"國民黨"是什麼關系
民革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是由繼承孫中山不斷進步的革命精神的原國民黨民主派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在 1948 年 1 月建立的一個民主黨派。他同國民黨有著本質的區別。
1927 年大革命失敗後,以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國民黨民主派,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懈的斗爭。他們是國民黨愛國力量的核心,不少人後來成為民革的創始人。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分子,包括一部分地方實力派,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43 年,譚平山、王昆侖、陳銘樞等在重慶發起組織民主同志座談會,以此聯系和團結國民黨上層人士,並在座談會的基礎上著手籌建組織的工作。組織的名稱,最初為中國國民黨民主同志聯合會,後改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該會於 1945 年 10 月在重慶舉行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選舉譚平山、陳銘樞、楊傑、柳亞子、朱蘊、王昆侖、郭春濤等為常務幹事。原在香港的一部分國民黨愛國人士,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陸續來到桂林,進行抗日反蔣活動。隨著活動的開展,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等積極醞釀建立組織。組織最初定名為中國民主促進會,後改名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該會於 1946 年 3 至 4 月在廣州召開了兩次會議,宣告正式成立,主要負責人有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李章達等。同年 9 月,受蔣介石排擠,被迫出國「考察水利」的馮玉祥抵達紐約後,開始聯合在美的國民黨民主分子,進行反內戰反獨裁的斗爭。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民聯、民促在斗爭中產生了聯合的要求。 1947 年底,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決定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仍繼續存在),推選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何香凝、馮玉祥、李章達、譚平山等為中央常委,並於 1948 年元旦發表成立宣言,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
1948 年 5 月,李濟深、何香凝代表民革,譚平山代表民聯,蔡廷鍇代表民促,和其他各民主黨派聯名通電響應中國共產黨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 1949 年 1 月,民革領導人李濟深等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布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民革、民聯、民促的領導人積極參加了籌備新政協的工作。同年 9 月,民革、民聯、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定《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馮玉祥在回國參加新政府的途中,因輪船失火不幸遇難。同年 11 月,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進一步統一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宣告結束),原國民黨著名人士程潛、張治中、邵力子等參加會議並被選為中央常委。民革的發展,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民革的歷屆主席為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昆侖、屈武、朱學范、李沛瑤、何魯麗、周鐵農,現任主席為萬鄂湘。
⑥ 民革是什麼組織怎麼加入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其成員由國共內戰時的中國國民黨左派及其後裔組成。根據民革章程,會員要具備以下條件。
1、行業條件。符合國共內戰時的中國國民黨左派及其後裔身份和其他中高級知識分子,承認並願意履行九三學社黨章程。
2、政治條件。必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愛崗敬業,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3、程序條件。申請加入民革須有兩名會員介紹,本人填寫入會申請表,經基層組織和上級組織考察,由支部會員大會或支部委員會討論通過,報省轄市或省級組織批准。
⑦ 民革和民盟有什麼區別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民革是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⑧ 民革中央和人民政協的區別與聯系
民革中央,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中央組織。
人民政協是中共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也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
兩者的聯系是,民革作為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我國的參政黨,與中共能力合作。
所以,民革中央與中共中央合作,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合作的機構就是人民政協。
⑨ 民革全稱是什麼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簡稱民革,成立於194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9)民革是什麼組織擴展閱讀:
各級組織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各級組織是:中央組織為中央委員會。地方組織為省級、省轄市級、縣級委員會。省級組織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省轄市級組織為省轄市(自治州、盟)、直轄市的區委員會;縣級組織為縣級市、縣(旗)、省轄市的區委員會。基層組織為支部、總支部。
⑩ 民革中央是什麼級別的單位
民革中央屬於正部級單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人士所創建。於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截至2020年底,共有省級組織30個,地市級組織275個,黨員15.1萬餘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原則,切實保障各級組織和黨員的民主權利;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服從中央;各級領導機關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