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76年的生肖是什麼。
1976年是農歷丙辰年,也就是龍年。那麼,這年出生的人屬相為龍。
如果按每年「立春」進行劃分:(陽歷(公歷)時間)
1975年2月4日21時2分至1976年2月5日0時52分,農歷乙卯年(兔年,此時出生為屬兔)。
1976年2月5日0時52分至1977年2月4日6時41分 農歷丙辰年(龍年,此時出生為屬龍)。

(1)1976年屬什麼生肖擴展閱讀:
1976年為農歷丙辰年,納音為「沙中土」,我們俗稱「土」命。
生肖龍的五行屬:土。12生肖的順序為第5位。屬龍與屬狗相沖,與屬雞相合。屬龍的人品高,剛毅,高於熱情,有強烈的向上心。屬聰明才智型,但缺乏思慮的耐心,做事常半途而廢,表面冷漠,其實內心極強的仁狹骨氣,處處為他人著想。
『貳』 一九七六年出生屬什麼生肖
1976年是丙辰年,丙的五行屬火,辰為龍,所以1976年是火龍之命,六十甲子60年一循環,所以1916年也是火龍命。
火龍(丙辰年--1976年出生)
火龍之命的人,擅長利用環境和時機做事,或是在適當的時候,藉助適當的人,因此他們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不過,由於這類人太懂得隨機應變,因而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向來都不大注意,容易給人一種見風使舵,很不可靠的印象。
火龍命人喜歡按正當的方法做事,常會以頑固強硬的態度去對待狡猾、虛偽與口是心非的人,只有如此,他們才覺得有安全感,不過,坦率的火龍人經常也會顯出自滿的態度。
火龍命人生性耿直,不善隱藏自身的動機,喜歡對人坦言自己的嚮往和需要,因而易受挫於他人的陰謀詭計。當他發現循著正當途徑謀求升遷的努力,被他人以出其不意的手段搶得時,他會感到萬分氣憤,沖動反擊,有時

甚至因此吃虧。
『叄』 1976年十月,屬於什麼生肖
1976年是丙辰龍年。十月出生的屬龍。
十二生肖
1、子鼠
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時近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鼠咬天開」,所以子屬鼠。
2、丑牛
天開之後,接著要闢地,「地辟於丑」,牛耕田,該是闢地之物,所以以丑屬牛。
3、寅虎
寅時是人出生之時,有生必有死,置人於死地莫過於猛虎,寅,又有敬畏之義,所以寅屬虎。
4、卯兔
卯時,為日出之象,太陽本應離卦,離卦象火,內中所含陰爻,為太陽即月亮之精玉兔,這樣,卯便屬兔了。
5、辰龍
辰,三月的卦象,此時正值群龍行雨的時節。辰自然就屬了龍。
6、巳蛇
巳,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時,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魚兒得水一般。另外,巳時為上午,這時候蛇正歸洞,因此,巳屬蛇。
7、午馬
午,下午之時,陽氣達到極端,陰氣正在萌生。馬這種動物,馳騁奔跑,四蹄騰空,但又不時踏地。騰空為陽,踏地為陰,馬在陰陽之間躍進,所以成了午的屬相。
8、未羊
羊,午後吃草為最佳時辰,容易上膘,此時為未時,故未屬羊。
9、申猴
未之後申時,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時辰,並且猴子喜歡在此時伸臂跳躍,故而猴配申。
10、酉雞
酉為月亮出現之時,月亮屬水,應著坎卦。坎卦,其上下陰爻,而中間的陽爻代表太陽金烏之精。因此,酉屬雞。
11、戌狗
夜幕降臨,是為戌時。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與之結為戌狗。
12、亥豬
接著亥時到,天地間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狀態,如同果實包裹著果核那樣,亥時夜裡覆蓋著世間萬物。豬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豬成了亥的屬相。
『肆』 76年屬什麼生肖
1976年是農歷丙辰年,是生肖屬龍年。
生(1976)五行屬沙中土命,天上之龍。
為人聰明伶俐,四海春見,一生衣祿無窮,身閑心勞,好交朋友,中年事業興隆,晚景財旺,女具賢能命。
『伍』 76年是什麼屬相
陽歷1976年1月30日(含)之前出生屬兔,之後出生則屬龍。

另外,本世紀未來的2024年、2036年、2048年、2060年、2072年、2084年及2096年均為龍年。
『陸』 1976年屬什麼的
1976年出生的人是屬兔的
『柒』 76年生的人屬什麼生肖
1976年屬龍人的命運
1976年為丙辰年,該年出生的屬龍人為火龍之命,通過六十甲子納音表查詢可知,納音為沙中土命,生人乃為雲中賓士之馬。
龍年生人,其性剛毅活潑之風氣,嫌因循傲慢尊大,致與長上之意見不和,善惡斷分之癖,故缺圓滿交際,且性急乏妨耐與寬大心,作事偏激的反響失敗者多。對此欠與矯正修得精術,技藝的意志者,自然得良焉。龍年生人多推論、思索、奮斗、意志強。權威,女子者嫌孤獨、自信心強,不容易與他人相處,失去幸福前程,對共同事業難得持久力,少年運為固執、失敗,中處恐陷入不正事端惹禍。
1976年出生的龍人五行屬火,稱為火龍,火龍之人盡管並非絕頂聰明,但他們有一種才能,即是關於使用環境和機遇幹事,或是在恰當的時分,憑借恰當的人,因此他們是對比簡單成功的。不過,因為這類人太懂得見機行事,因此對一些原則性的剖疑問,歷來都不大注意,簡單給人一種見風使舵,很不牢靠的形象。
火龍的主人常會以一種激動而固執的情緒去奸刁、虛偽與言不由衷的人,紙上談兵並不能招引火龍的主人,他們喜愛按合理的辦法幹事,只要如此,他們才覺得有安全感,可是坦率的火龍人也會顯出自滿的情緒。在工作進行中,應留心纖細細節,遇有阻止就抓住時機地除掉令人絕望的事物,不要比及深陷窘境無法脫身時,再做計劃。一般來說,火龍主人的身體很少出現大缺點,但要改掉一些欠好的習氣,特別是飲食習氣。
火龍的主人很有分緣,很會拓寬自個的交際圈,但很簡單信任別人,常常能夠被人出賣。火龍的主人因為脾氣不是極好,簡單和戀人鬧意見,這一點大概注意。龍的主人在經濟方面的認識不強,不懂得經濟呈現危機時有必要緊縮開支的重要性。所以大概注意:帳單要盡早付清,切勿拖欠,火龍的主人的財氣常常來得很迅猛,當機會來時宜做大的投資。
1976年為農歷丙辰年,納音為沙中土,我們俗稱土命。沙中土出自三命匯通論,是算命的一種。沙中土五行算命中年命的一種,在六十甲子納音中,對應丙辰、丁巳年。即生於丙辰、丁巳年的人,都是沙中土命。
1976年出生的龍人為人聰明伶俐,四海春風,一生衣祿無窮,身閑心勞,好交朋友,品質高尚,思想忠誠,全憑自己的心境而不分善惡往前沖,因此常導致失敗。雖然個性坦率,卻喜歡干涉他人,也愛隨便答應他人要求,讓自己陷入困境中。如果能自我控制並克服自大及驕傲的弊病,就能成為行業或部門的領導者,其性剛毅活潑之風氣,嫌因循傲慢尊大,致與長上之意見不和,善惡斷分之癖,故缺圓滿交際,且性急乏妨耐與寬大心,作事偏激的反響失敗者多。對此欠與矯正修得精術,技藝的意志者,自然得良焉。龍年生人多推論、思索、奮斗、意志強。權威,女子者嫌孤獨、自信心強,不容易與他人相處,失去幸福前程,對共同事業難得持久力,少年運為固執、失敗,中處恐陷入不正事端惹禍。中年事業興旺,晚景財旺,女人賢能之命。
屬龍的和什麼屬相最配
屬龍的人最配屬相是屬鼠、屬猴、屬雞,屬龍者與此三屬相為大吉婚配,締結良緣,勤儉發家,日見昌盛,富貴成功,子孫繼世,晚年尤其幸福,事業更加興盛。其他屬相次之。但是不宜與屬兔,屬狗的人婚配,不能和睦終世,破壞離別,不得心安。
屬龍的男性和什麼屬相的女性最配
(1)屬龍男+屬鼠女婚配
你們是善於開源節流的一對,能夠共同建立起一個鞏固而富足的家庭。
龍先生精力充沛、豪爽而富於開拓精神。鼠太太精明靈巧、善於交際。龍先生因體驗到妻子忠實而樂觀的愛情而沉浸於幸福之中;鼠太太也將丈夫看作是心中的英雄而甘願與其天涯海角生死相隨。在家庭經濟方面,你們兩個人可以說是龍先生能掙,鼠太太會花,勤與儉得到了妥善而完美的結合。
(2)屬龍男+屬猴女婚配
你們擁有理想的婚配,是交相輝映的一對。兩個人都非常理智又不乏浪漫天性,都善於交際,在朋友圈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你們在一起將建立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婚姻為你們提供了新的征程,你們將並肩前進,去進行新的征服和探索。
龍先生熱情果敢,才幹非凡;猴太太精明靈巧,極富魅力。你們相互欣賞,彼此吸引,是高於平常水平之上的行動者。
(3)屬龍男+屬雞女婚配
你們是需要求同存異、尋求和睦的一對。兩個人具有相當的頭腦,能力上沒有太大的落差,都非常獨立,不會甘心依附於對方。如果你們能夠深入溝通,彼此了解對方的真正需要並能取得一致的話,你們將會非常幸福。
龍先生朝氣蓬勃,精明能幹;雞太太冷靜客觀,講求效率。龍先生特有的優越感和略帶盲目的自信經常被雞太太那極具批判性的目光所洞穿。
『捌』 1976年,屬什麼的
本人,七六年屬龍。龍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五位,生年地支為辰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皇權的象徵,代表高貴和尊榮,也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黃帝和炎帝都是龍的兒子,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自然也就是「龍的傳人」。 屬龍者象徵權勢,天之驕子得天獨厚,他的智慧出眾,膽識過人,才思敏捷,慷慨大方,氣宇軒昂。

『玖』 1976年的生肖屬什麼。
1976年1月1日~30日為農歷乙卯年臘月,生肖屬兔;1月31日~12月31日為農歷丙辰年,生肖屬龍。
『拾』 1976年屬什麼
1976年屬龍。
公元1976年,公歷閏年,共366天,53周。農歷丙辰年(龍年),閏八月,共384天。
1976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對於中國來說可謂災難深重:中國三位重要政治人物相繼逝世、東北隕石雨、唐山大地震,是改變中國命運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結束了文化大革命。

(10)1976年屬什麼生肖擴展閱讀:
龍年的判斷方法:
公元年號除以12餘數是8的年份,都是龍年。
列成公式為:公元年號÷12=某個商,同時余數是8。
例如:2012÷12商為167,同時余數是8,那麼,2012年就是龍年。
龍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因為生肖年依附於干支紀年,而干支紀年又是干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歷書(即皇歷)皆如此。農歷只是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范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
而農歷和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歷,不少民眾在歷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