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學寫詩,該怎麼入門
1、找到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風格
許多著名的詩人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就像每個人特殊的氣質一樣,這種特質就像一種標志。像李太白的詩永遠都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這種「且放白鹿青崖間」的句子,一看就是他的風格,而詩聖呢,就是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感。
所以說,你也要找到自己的特質。這很簡單,只要想想最欣賞誰的詩,基本上這種風格就有點適合你了,因為大多數的欣賞緣於自己產生了共鳴。另外,以我個人的感覺,平時寫作的風格與詩詞的感覺也是有點殊途同歸的感覺。因為特質這種東西就是一直跟著你的,無論你的語言、動作、詩詞、文章都不同程度上體現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讀,讀,還是讀
如果找到你最喜歡的風格,那麼這個代表人物的詩詞,你一定要仔細地、廣泛地讀。不僅要讀詩詞,還要看看其他名家對這首詩詞的評價和鑒賞,這點很重要,可能甚至比讀詩更重要,可以這么說,與其讀一個人的十首詩,不如讀十個名家對這其中一首詩的評價。你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鑒賞能力,才能寫出好詩啊!
人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並且通過大量的閱讀,會潛移默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就以我的經歷講,以前有段時間我看郭敬明的書,我就覺得自己寫作的感覺就會跟他相似,再比如,前不久我又再看了一遍韓劇《mygirl》,我講話就會情不自禁地帶有那種韓國腔。所以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注意到,你已經再像自己喜歡的風格靠近了。
3、關於作筆記
作筆記就是記錄你覺得很經典的東西,很有用。小時候我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爸爸媽媽和老師總是布置作業摘錄好詞好句,當時我覺得很不以為然,所以要交作業了,我就偷懶地從已經是篩選好了的《佳句寶典》挑最短的句子敷衍了事。
最後,摘錄一句名家說的話,別林斯基曾經說過:「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地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
(1)如何寫詩擴展閱讀:
格律思維
格律思維的特徵
格律思維有約束性、模仿性、習慣性三個方面的特徵。
1、約束性是指格律思維的排他性,規定寫格律詩詞,就只許嚴格按詩詞體裁中相應的格律進行創作,而決不允許出律。
2、模仿性是指詩詞作者以大量的古今同類作品的格律思維寫作為範例進行寫作。
例如,在介紹詩詞創作的工具書中,每一種詩律和詞譜後面都附有一些典型的作品以資對照,實際上是給學習者提供模仿的範例。
3、習慣性是指當詩詞作者學習按格律寫作進行到了一定階段,也就是運用格律思維寫作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以後,就會根據他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形成一種主動、迅速地按與所選擇的體裁相應的格律要求進行寫作的思維定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歌創作
B. 如何學寫詩
學寫詩,首先就要多多看詩,由看到品,由品到析〔分析〕,最後才是寫。
我國唐詩文化源遠流長,所以不是「學寫詩可以慢慢來」,而是必須。
我建議,在寫詩之前,先試著就一兩篇詩文,寫一下自己的感受或隨筆,鍛煉自己的文字。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如紅樓〔裡面的詩詞十分好〕唐詩全集〔見多寫廣〕等。使自己的文筆多些古典韻味。
在寫詩時,要用詞大膽,富有想像力,卻又不失准確。例如「飛花如煙迷青雲」〔自己編的〕,你不能為了突出自己的大膽用詞與豐富想像,就來一句「飛花如雷迷青雲」。試問,花與雷有何可比?這不能突出你的文采,只能說明你的可笑。〔這里的你,不指樓主〕
至於藏頭詩,呵呵,我有一個竅門,告訴樓主吧。就是把每行詩句的第一個字都列好〔就是你要藏的字〕,然後往裡湊字,添韻,寫的倒也不錯。例如「願你幸福」:
願君年年吾心付
你儂我意結雙酥
幸花碧草描明月
福語喃喃邀紅燭
〔自己寫的〕
至於情詩,用詞再好,心中無感也不行。只要用情專注,與愛人心意相通,想寫好倒也不難。
說了這么多,最後補充一句,想學寫詩,對詩詞無愛是不行的。紅樓里,林黛玉教香菱寫詩那一段,你可以參考參考。
C. 古人是怎樣寫詩的
古人寫詩大多都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方能成為能詩會詞之人,寫出詩句來:
一、熟知詩詞格律,爛熟於心,常用詞彙等。如舊時有《聲律啟蒙》一類的讀物,開篇即為「雲對月、雨對風,晚照對晴空」,分出各種韻腳和對仗,供從小背誦。
二、背誦過大量詩詞,舊時啟蒙讀物中就有《千家詩》,民間早有說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通過背誦,熟悉大量的句式及相應的情感表達方法。
三、舊文化的熏陶,相互的唱和、認同、激勵中趣味傾向的培育等等。
古代文人從小接受的訓練就是詩文訓練,對對子就是很典型的作詩基礎練習,相當於我們小學的給詞語造句。如是訓練個十年,他們寫詩跟我們寫文就完全一樣了。
而且古人寫詩的機會很多。回想一下歷史上的名詩,很多都是在朋友做官、友人遠行、親人病故、好友聚會、國家打了勝仗敗仗、出去玩的時候見到美景美人的時候的創作。也就是說,古人寫詩等於寫微博。
總之,詩句對於古人來說,一點不可怕。至於千古名句,那很多都是要靠個人功力的。具體是一氣呵成,還是精耕細作,這恐怕和不同的詩人創作習慣有關。
古人為什麼寫詩(詞)?
一、古人寫詩(詞),其實就是那時的一種日記,現在叫寫微博,還可以叫做「曬心情」
在古人所的寫詩(詞)中,四季變換有之,登臨山川有之,人生際遇有之,悲歡離合有之。「日記」寫的最全的,要數杜甫。
我們常常把杜甫的詩歌稱為「詩史」,說他的詩歌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這是從國家角度講的。從個人角度來講,他的詩歌是「日記」,從青年時代一直寫到暮年的病危時刻,記錄了他的理想、他的奮斗、他的落魄、他的遺憾。
我們的專家學者讀杜甫的詩歌,總是把他拔高到國家民族的高度,讓人更加仰望。而我喜歡平凡的杜甫,讀他的詩歌就是在讀一本他的個人日記,只不過這本日記沒有標注具體的年月日罷了。如果按現在的口味起名的話,那一定是《杜甫——最早的京漂》《杜甫升職記》《杜甫流浪記》。
其他的詩(詞)人也一樣。李白今天隱居,明天出山,後天在京城,再後天被貶,都有「日記」留存,成了名篇。蘇軾在仕途生涯中,黃州的「日記」最精彩,一直傳頌至今。
二、古人寫詩(詞),是科舉的需要,是登龍門的需要
在唐朝,詩歌作為科舉的考試內容之一,自然引起了士子們的重視,因此寫詩成了重要內容。
唐朝科舉考試前,有「行卷」的風氣。「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寫的詩作送給主考官閱讀,以期博得青睞。
考生朱慶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寫了一首詩送給當時已經為官的張籍。他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近試上張水部》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喻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後來朱慶餘果然考中進士。
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因為詩寫得好,所以流傳廣泛,影響不小,就連皇帝家的公主都誦讀他的詩。後來為他參加科考奪得第一名奠定了基礎。
李白的詩在唐朝廣為流傳,就連皇帝李隆基都知曉他的大名,原因就是李白自己詩歌的廣告做得好,當時的太子賓客賀知章十分賞識他的才華,因此向皇帝推薦李白,李隆基後來召李白做翰林學士。
在大唐,作詩成為仕進的一條重要渠道,全唐詩的洋洋大觀與科考不無關系。
三、古人寫詩(詞),是朋友、親人之間交往的需要
在眾多的詩詞中,有贈別、懷人等類型。這些詩詞,表現了朋友之間眷戀不舍互相安慰、風雨同舟的真摯的感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日憶李白》、李白的《送友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杜甫的《月夜》、柳永的《雨霖鈴》等。
透過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彷彿看到離別的淚水,遠去的行舟。一首詩詞,勝過千言萬語。詩人之間相處時間之短,見面之少,是我們現代人不能想像的。詩(詞)的感情濃厚,非今人可以體會。
此外還有唱和詩(詞)。朋友之間某人作詩一首,另有人根據這首詩的韻腳和詩一首。這種詩人之間的唱和,不僅是詩作的交流,更是感情上的交流,從而加深了詩人之間的情感。
杜甫在朝廷任職的時候,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的七律,王維、岑參、杜甫等人都有七律奉和。中唐詩人元稹寫了一首《使東川》,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白居易就和詩一首《望驛台》: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此詩是白居易為元稹的和詩,頗有戲謔意味,寫元稹與他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情境。只有朋友之間才開這樣的玩笑,顯示了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另外,白居易和劉禹錫志同道合,他們之間的唱和詩還編成了集子。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玩」,顯示出兩人的關系是很鐵的哥兒們。
四、古人寫詩(詞),是排遣苦悶,或者說是娛樂的一種方式
古代詩作中也有歡樂的篇章,但絕大多數的篇目是書寫懷才不遇、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被貶之後遠離國都的失意,離別思鄉的痛苦。
古代的交通困難,通訊不便,生活條件惡劣是難以想像的。古詩中常常出現的「寒」字,不要以為是平常的字眼,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徹骨的寒風。
那時沒有空調暖氣,衣服保暖性也差,詩人或居住驛館,或居於寺廟,或居於衙宅,風雨之夜,獨對孤燈;或者春江花朝,漫步江邊,思親思家思友,各種情感湧上心頭。
因此,作詩成了排遣寂寞的一種方式。杜甫的《春日憶李白》《望月》,張繼的《楓橋夜泊》等等,均是此類的代表作。宋代辛棄疾、陸游的諸多詞作都是為排遣苦悶而作的。
《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作者楊慎被流放雲南,人生的失意以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盡消心中塊壘,顯得灑脫而豪邁。
其次,詩詞寫作也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寫好的詩(詞),尤其是優秀詩作,通過親友的傳抄流傳開來,歌女以其為唱詞,在宴會上為那些文人雅士演唱,有著重要的娛樂功能。
如王昌齡的《從軍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王維的《渭城曲》、高適的《別董大》,都在唐朝廣為傳唱。詩人王昌齡、王之渙、高適「旗亭畫壁」的故事在後代傳為美談。
宋代柳永的詞流傳甚廣,「凡有井水處皆有柳詞」。甚至金國人都知道。柳永仕途失意「奉旨填詞」,專為歌妓寫歌詞,幾乎成了專業的歌詞作家,和現在方文山給周傑倫寫歌詞差不多。
這些詩(詞),在當時承擔了相當多的娛樂功能,更促進了詞作的流傳。
五、古人寫詩(詞),是為了參政議政
古人寫詩(詞),不單單是抒發個人情感,或者娛樂,參政議政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古代的官員既是執政者,同時兼有記者身份。屈原是最早用詩歌議政的《離騷》就是代表作。杜甫寫的「三吏」「三別」等作品,我們常把它稱為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用現在的眼光看,杜甫是那時最優秀的記者,奔走在最前線,記錄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
白居易等人掀起的「新樂府」運動,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更是參政議政的具體表現。白居易《賣炭翁》《觀刈麥》,李紳的《憫農》直接書寫了勞動人民的疾苦,是最早關注「三農」問題的佳作。
蘇軾寫了一些關注百姓生活、批評新政的詩,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雜文或者時政評論,政治對手藉此打擊蘇軾,製造了「烏台詩案」,使蘇軾被貶黃州,蘇軾的詞因此更加光彩照人。
辛棄疾等人的一些懷古詞作,除了書寫壯志難酬的苦悶外,更多表達的是自己對時局的關注和政見,希望統治者銘記歷史教訓的願望。
總之,古人把詩詞作為參政議政的工具,在文學史上形成了良好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
六、古人寫詩(詞),是為了立言,為了不朽
儒家有「三不朽」之說,即「立功、立德、立言」。古人寫詩詞也是「立言」的一種。
因此,凡有作為的士人,都有詩集或詞集流傳後世,成為他們的精神地標。《杜工部集》、《李太白集》、《東坡七集》、《稼軒長短句》等。
透過詩詞,他們的光輝風范書寫在歷史豐碑上。我們追慕先賢的品格,並激勵後人更加奮發有為,這些詩(詞)蘊藏了無窮的正能量,滋養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
D. 如何寫詩歌
一 、選材選材,就是寫什麼,詩歌創作素材的選取,是由詩人受到詩意的觸動進而選擇的某個景物或某件事情為基礎的創作材料。萬物都具有詩意,只是有的人能夠輕易發現詩意,感受詩意,而有的人卻不能識別。
詩意是以詩人關於某件事情或某段語言的聯想,既美好又遙遠,從概念上來說,詩意是主觀情思與客觀存在相互融合、相互包含和吸收,並由此引發詩人美好而深刻的聯想。
比如一個詩人看到一幅畫,在大眾看來不過是一幅普通的畫作,而感受到詩意的詩人則能夠看出半個人生,能夠看到生命水的涌流,其實是詩人把畫作,用自我感受和聯想的方法做出了不一樣的詮釋。
所以詩意的東西往往都是我們熟悉的,平凡生活中具體而熟悉的事物。之所以成為詩歌創作的素材,是詩人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把平凡具體的東西寫出了超越事物本身的價值。
二、 形式選材之後就要確定形式,詩的形式有很多種,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無言、七言、八言… 是講求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的古體詩形式,還是選擇長短不一,形式主義多變的現代詩。
是值得思考的題材問題,對於詩歌創作來說,形式也是詩的一部分,只有選好形式,才能把詩歌創作的才思用意向凝聚起來,構成意境,進而觸動讀者心靈,以求達到詩歌的效果。形式是詩歌區別於散文和小說的重要特徵,一首好的詩歌,選好形式很重要,
例如:李白的《將進酒》,以古體詩形式,寫出詩人恣意豪放的人生況味,以個體情思的奔放灑脫折射著大眾對自由奔放的渴望,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又比如,鄭愁予的《江南》,「我噠噠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這首詩採用現代詩靈活多變的形式,寫出溫婉思念的愁緒,令人動容。
如果交換一下形式就可能寫成四不像。所以說,開始寫之前要確定好形式,至於怎麼確定,要根據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的抒發需要來確定了。
三、初衷決定怎麼寫之後,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寫,寫的意義在哪裡。
一首詩沒有情感是難以打動人心的,就像西方的史詩,多長篇大論的敘事,真正的好詩,以情動人,所以在決定好寫什麼,怎麼寫之後,我們應當明白自己為什麼寫,寫的初衷是什麼。
四、構思
對生活廣度與深度的觀察,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構思,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要構思藝術形象,使之高度凝練,足以概括生活某方面的藝術,能夠給讀者回味的空間,必須要不流於俗,懂創新,有個性,構思是一件發現詩意的腦力活動。
最普遍的構思方法是吸引力法則,當你想著一件事時,或者這件事的某個方面時,關於這件事的意象,材料就會源源不斷的進入你的腦海。甚至有無數個想法匯聚在一起,是人經過對這些想法的篩選,融合成詩,就是吸引力法則下的構思,也是詩歌創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五、靈感
靈感是一閃而過的瞬間頓悟,是客觀世界與人的主觀情感在偶然間的碰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靈感就像星星之火一樣,是詩歌創作中的精髓所在。靈感的來臨需要長期的生活體驗,細致耐心的生活觀察。
積累和經歷達到一個值後,靈感就有可能在某個時刻來臨,古人有「掉書袋」的做法,時時刻刻將紙筆帶在身側。就是為了防止靈感來臨時手忙腳亂,而筆墨隨侍在側,隨時隨地都能記下偶然得來的靈感。
所以靈感是在生活經歷里思考得來的。譬如海子詩句「面向大海,春暖花開」,若非詩人生活閱歷積累,長期構思與靈感閃現,也不可能得到佳句。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也是在平凡清靜之地,積累生活閱歷,捕捉詩意靈感,既詩人所說的詩意的棲居。
六、感悟
感悟由心而發,由生活觸動上升到內心深處。有所體悟,是感悟的一大表徵,感悟,即有感有悟,感由客觀世界觀察細致而來,悟是心靈升華。漸悟和頓悟都是心靈感悟的一種。要得到感悟,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詩人好的眼光決定了詩歌創作的高度。
一個詩人要得到感悟,必須要回到純凈的心靈,只有純粹的心靈才能對外界的觸動而敏感。譬如「溫飽思淫慾」,詩歌創作是一種意識流的行為,純粹的心靈是詩歌感悟的前提條件。
通過自省回到純粹,通過思索回到純粹是詩歌感悟的前提條件。詩人敏銳的眼光透過生活表象而得到的感悟的多少,是區別詩人精神富裕程度的重要特徵。
七、 體驗
體驗是對語言活動的領悟,第一種是詩人在寫詩是有如神助,靈感和才思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但是這靈感和才思能不能為讀者所領會和接受就是考研優秀的詩者的標准之一了。
第二種,詩人在創造時的時候也被時所創造,寫詩不僅要佔據時間精力,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外,詩意總是充斥創造者的心靈,給創造者美的體驗,影響甚至改變創造者的價值觀。
一首好的詩歌寫到一半,創造者會根據詩意的發展方向來寫詩,因為審美的方向一旦確立並讓創造者得到審美體驗的話,使得創造者就成了詩歌本生。詩引領詩人沿著自己的創作方向進行創作。
分行要求
1、句意表達已完成。
2、可獨立存在的意象。
3、足夠展現某種語氣勢態。
4、特殊和特定時間、人物或事件的交待完畢與完結。
5、作者重點強調的一個特別詞彙。
分行同時承擔著詩語的使命,無限制的強行撕開語法的分行和無端製造非必要性的詩行的作法不應是一個作家或詩人所採取的,否則,詩歌則成了真正無益也無意義的笑話。
E. 如何寫詩
關於詩
文/孫達鈞
我總在不斷的探尋
怎樣寫好詩?
怎樣將詩寫好?
我知道寫詩得按詩的特點寫,
這樣寫出的詩才象詩,
寫詩,首先得象詩,
詩的特點有許多,
面面俱到那是重了形式,
做得過奮,
詩得重整體效果,
只要保住象詩的底線
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寫詩越寬松越自由可寫度越高。
-
詩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
詩的語言不同其它文體的語言,
詩的語言可近口語,
文體要書面語,
讀其來象個文章,
文呼呼的有些,
它是進階學術級別的,
它是有品級能引人上地位的,
官文至上,
官文做好也易作官,
它就象古代考試做官,
功利性的。
-
詩是人心底里的歌,
詩要求人真情流露,
真情是應時應景而生的,
它是各種關系相牽的,
它是有機的現實的,
它是真實的他人有體會的,
它是易引起他人共鳴的。
人面對真實的社會
總有這樣那樣的體驗,
這真那真是有聯系的,
文字的真更能牽動人的情思。
-
詩是做把別人看的,
詩是要討讀者喜歡的,
人人心中有桿秤,
人人有讀詩的值不值得讀的經驗,
近你的詩對不對味一看就知道。
詩要你的語言到人心裡,
你寫你心,
以心會心,
心兒有伴不孤單,
心兒有伴便覺踏實,
心兒有伴就不怎麼怕錯,
心兒有伴可彼此會意,
可相互安慰,
可同喜同悲,
心兒有伴壯實許多,
心兒有伴就不怕什麼。
-
詩是心底里的歌,
詩是真情實感的流露,
讀者喜歡碰心機,
讀者喜歡心心相印,
讀者要肯定自己往日的言行,
讀者好探尋自己言行效果,
有真情實感的詩可以肯定什麼否定什麼,
詩之所以存在在於對人有用對社會有利,
你的詩有利於我我才會看。
-
詩是人心底里的歌,
詩是人真情實感最直接的流露,
詩本不圖文呼,
文呼的遠真情實感,
文呼的是個包裝,
文呼的是擺架子,
文呼的是圖水平,
詩的生命在於真,
詩人的情思在於真切流露,
詩人,詩化了的人,
人受詩化,
詩人的語言會象詩,
詩人喜笑怒罵都有詩性。
-
中國的詩已分古今,
古詩新詩差別很大,
古詩新詩都是詩,
古詩本就漸漸發展成新詩,
寫詩管它古詩新詩,
寫詩就是寫詩,
人只要照詩的特點寫就是詩。
古詩新詩都有優點,
不要這是古詩的這是新詩的兩不搭邊,
詩可以寫得象古詩又象新詩,
心語有的適合古詩有的適合新詩,
管它古詩新詩,
我寫的是詩就行。
-
古詩新詩都是詩,
古詩的優良傳統新詩可選擇繼承,
古詩有二千多年的傳統,
詩的路寬和窄優與劣有所分明,
那順口順心易記的詩在多流傳,
今人寫詩也應重流傳,
流傳在說明市場,
流傳在說明好詩該有的模樣,
古人今人都是人,
是人都有共同點,
古詩順暢道路新詩多半不會走樣。
-
新詩時間不長,
新詩在探索這探索那,
新詩是語言的藝術,
新詩是詩歌語言的藝術,
古詩在限定新詩的語言,
其它文體也在限定新詩的語言,
文學語言在分地盤,
新詩的語言不應象其它文體的語言,
新詩的探索有范圍,
新詩該怎麼發展已被詩的特點圈定。
F. 如何寫詩
詩是最雅又是最俗的語言藝術,古詩要求詞意對,其聲平仄相反其音第二聯句尾字押韻。語言要整齊中看,讀時順口人們聽時順耳順心。
古詩的語言比其它文體的語言更為講究。新詩雖比古詩自由了,可它乃注重語言跳躍,帶有節奏感,象音樂般自然流暢。
詩的語言最為講究,詩的語言是最雅的語言藝術,同時詩還要求順口順心易記,這種語言要求是最俗的語言要求,俗的語言比如諺語是最容易記的語言。
寫詩當守詩歌語言雅俗的規則,難看的詩不是雅是怪,雅應該是美的,讓人喜歡看的。雅的近俗,俗的近雅,詩的語言雅俗相生互擠。
G. 如何寫詩
要想寫好詩,一定要讀詩歌史。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學習寫作的好方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否則就不要寫,否則就不斷的改。好詩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創造,我們的生命不發光就寫不出好詩,生的感悟是詩的結晶。詩要有意境,一首詩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一根蔥。詩人最好是個思想者是個哲學家,哲學家和思想者最好是個詩人。寫小我寫大我寫眾生寫蒼生。沒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沒有情志的詩不叫詩。詩絕不等於浪漫,詩絕不等於美。 很多問題出在原本一句話就可表達出一首詩要表達的東西。一首詩的全部語言並未用來表達同一個內含,他們是四處散落的,玩弄語言的花樣對於一首詩是致命的傷害,多數語言的花邊與零碎是不必要的。不要用繁雜的語言去表達原本很簡單的東西,讓原本簡單的東西因那些文字而顯得繁雜。語言不應成為閱讀的障礙,不應讓讀者首先去穿過語言的森林,再去分辨那森林後面發生的事物,不要讓讀者看到你的語言,要讓他們看到你的心田,通過你的文字,讓他們看到你想讓他們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文字的瘴氣。不能讓讀者去猜疑你的文字,文字是不該被猜疑的,就是復雜的語句也應該是人類心意中存在的,否則那文字就是死亡的,沒有生命力的。文字的組織不能讓人的意識產生昏迷或者沉睡,我相信閱讀是讓人神志清醒的,不能讓人讀了迷迷糊糊,這樣的文字不是天書,天書的內含是相當偉大的,天書是讓人的意識讓人生命清醒的讀本。聲韻不能影響語境,聲韻與語境應該統一。 文字什麼都可寫,但不是什麼東西都叫詩歌,詩歌是一種高級精神,他所表達的東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夠掌握的,要想寫詩歌,內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要想寫出偉大的詩篇就要有高尚的品質與光輝的精神。不是會寫字的人就能當詩人,也不是情感豐富的人就能當詩人。詩人是高級文明的代表之一,詩人也是最平凡的人之一,但詩歌絕對是偉大的,能稱為詩的事物非常多,但能稱為詩的文字在世上並不多。 詩歌的種類較多,學寫哪一種詩呢?只要是新詩,具體哪種詩並不限制,如內容上敘事詩、抒情詩都可以寫,形式上自由詩或散文詩亦可。 ①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提煉主題,要有鮮明的形象。"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我們寫作的源泉,平常我們寫作文,強調的總是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真實的感受。在寫詩歌時,我們同樣應該如此。對於自己真實的感受,要著眼於寫出具體的形象,用形象體現思想觀點。 ②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進行構思和立意,抒發充沛的感情。人總是有感情的,而詩歌是最要抒情的文學形式。因為,詩歌常常是有感而發的,而且,優美的詩篇也總是產生在感情激盪的時候,試看我們學過的《沁園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周總理,你在哪裡》、《甘蔗林--青紗帳》,哪一首不是詩人感情的噴發?在我們為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物而動情之時,抓住自己的這種感受,通過詩歌的形式抒發出來,將自己的這種感情賦予詩歌之中,是寫好詩歌的基礎。 ③語言凝練、准確,生動流暢,富有韻律。詩歌究竟是詩歌,在語言運用上,它畢竟與其它文體不同。詩歌的語言比其它文體要精煉,我們要注意把握這一不同之處,捕捉生活中最好的鏡頭,用最精煉的語言勾畫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語言有韻律感,我們可以在寫詩的過程中嘗試押韻,讓自己的詩給人以美的感受。 ④寫詩時,可以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和象徵、烘托等表現手法。
H. 怎麼寫詩
寫詩首先情調得有吧。通俗點就是要有發現美的眼睛,能夠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感悟到別人感悟不到的道理。比如在初春發現了剛發牙的嫩芽,這在善於發現美的詩人的眼裡,就是「生命的復甦」。
古詩麻煩點,韻律平仄什麼的必須注意。現代詩的話,在我看來,那純粹是感情的噴涌,只要感情到了,那麼自然會動人,千萬不能為了寫詩而去寫詩。生活中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隨時記錄下靈感,這樣的詩才有靈氣。
I. 怎樣寫詩
你是問詩歌還是詩詞?若詩歌的話,我無法回答你;若詩詞的話,我之前寫了一篇學詩課程,可貼上來給你參考。
說明:
●關於本課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礎課程為本,根據學習詩詞的特殊需要作出調整和增添而成的。適用於有心學好詩詞的朋友,對於無心寫好詩詞的朋友就沒必要看了。
●所謂「授人以漁」,故此下面主要列舉了書目及說明了使用方法。
學前要則:
一、參與勞動,多做運動,每天保證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則學詩詞很容易學進歧途,變成老窮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對應學詩的三個階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讀、朗誦、工具、泛讀、練習」四個欄目組成。精讀,要求仔細閱讀,認真理解;朗誦,不強制記憶(能背下當然更好),以培養語感為主;工具,主要是各類工具書;泛讀,知識性、趣味性閱讀,瀏覽便可。
第一階段
精讀類:
《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
●註:
這兩本書很厚,可以選自己喜歡的篇章閱讀,沒必要一頁頁翻到底。如果實在嫌厚,可以用《唐詩小札》及《唐宋名家詞導讀》代替。
★目的:
學會如何欣賞一首詩。
朗誦類:
《唐詩選》、《宋詞選》
●註:繁體版。學詩之人,繁體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終究學詩繞不過繁體字這一關的,不懂得准確辨析繁體字的話,詩也很難學得深。後面會細述個中緣由。
●又註:每天起碼朗誦半個小時以上,念完一遍從頭再念。
●又註:無須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詩句的意思,讀順了口就行。
★目的:培養語感。
應用類:
《白香詞譜》(或《唐宋詞格律》)、《詩詞格律概要》、《辭海》
●註:在詩詞寫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數、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韻也要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律。
●又註:《白香詞譜》和《詩詞格律概要》主要解說字數、平仄的要求。押韻方面需要《佩文詩韻》和《詞林正韻》,這兩本書一般都附錄在前兩本書里,無須單獨購置。
●又註:建議從網上下載一個版本優的《佩文詩韻》和《詞林正韻》,列印一份隨身攜帶,方便使用。
●又註:《辭海》是字典。比較厚,而且不屬於古漢語專用,但其中的詞條包羅萬有,讀詩時有什麼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見歷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讀類:
各朝代著名詩人生平的傳記,四大名著,
●註:市面上版本不少,選自己喜歡的吧。
★目的:增加興趣。
練習:
一、找自己喜歡的詩進行仿寫,或者沿用前人的題材,自己重新演繹。這個階段是一定寫不出好東西的,目的僅僅是練習。又,不要去強調表現自我、宣洩情感等等,那需要相當的寫作技術來支持。
二、這個時期最好嚴格按照格律來練習。如果靜不下心來琢磨格律的話,有可能為日後的學習埋下禍端。無論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須要清楚一點: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寫好一首詩最好的工具。寫詩好比釘釘子,格律好比錘子,熟手工人也許可以用石頭甚至手掌代替,但終究是不如錘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場合無法使用錘子了,必須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釘子才行,而沒拿過錘子的人又怎麼學得會打釘子呢?
三、無須苛求每一首習作的質量,因為想苛求也沒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須多練就可以。
四、這個時期的學習目的就是感受下詩詞寫作是什麼一回事,也打好日後寫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礎。
第二階段
精讀類:
《寫作概要》、《文學概論》、《古代漢語》
●註:選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會比較客觀。
●又註:這部分絕對要學扎實。認真學習的話,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就能基本掌握這三本書了。
●又註:《古代漢語》是繁體書(包括白話講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體字基礎。而且,越學到後面,越要接觸大量的繁體書籍。
●又註:先弄清楚什麼是文學,再弄清楚什麼是詩詞,那麼視角會高明得多、眼界將寬廣得多。文學就好比一間房子,詩詞就好比房子里一個茶壺,站在房子里能夠一眼看清楚茶壺的形狀,站在茶壺里卻永遠搞不清茶壺的造型。固然,這不是唯一的學習途徑,卻是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
★目的:了解什麼是文學?什麼是寫作?了解古漢語是什麼一回事。
★開始時機:待上述的仿寫練習不覺得困難之後。
朗誦類:
三曹詩選;李白選集、杜甫選集、唐朝邊塞詩集,王維選集,孟浩然選集;豪放派詞選,婉約派詞選
●註:按上面的內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過也沒必要太挑剔,只要沒錯漏就行了,最好是繁體本。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買中華書局出版的書,質量最為可靠。
●又註:同樣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讀。
●又註:之所以選詩多於詞,主要是「詩庄詞媚」的歷史現實。並不是說詩比詞更好(那是外行人說的話),而是在學習之初,學詞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後鑽了死胡同。
●又註:之所以選盛唐最多,因為盛唐是中國歷史上詩文化最鼎盛、文人們精神最豐滿、國民心態最自信的年代(連王維這種驚才絕艷的詩人也只能屈居三、四,這是中國詩史上僅見的)。學詩首練「膽、氣」,此二者未得,寫一百年都不過是滑手、詩匠。有人說婉約清靈一路不需要膽氣,其實花間也好、易安也好,其膽氣是含而不露而已。
●又註:之所以漏掉大批的非重點詩人,是因為第一階段已經面積性地掃過一遍了,第一階段那兩本書有空還是得翻的。
★目的:進一步加強語感;深入體會最優秀的詩文化;體會什麼叫「豐滿的精神」。
★開始時機:隨便吟出一句應景詩(一句而已),象詩了,而不是文言文口號。至於象不象,可以找幾個水平較高的幫看一下。
應用類:
《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
●註:若能買得到後者,就可以省下前者了。兩本都買下自然更好。
泛讀類:
一、《李杜詩學》(楊義)、《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美術史簡編》、《中國音樂史簡編》、《世界藝術史略》
●註:第一本建議多讀幾次,第二本建議選取記憶(不是背誦),後面三本以最簡略的方式讀就可以了。
二、《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孫子》的白話本
●註:白話本可以了,原著以後看,現階段看的話很容易打瞌睡的。
●又註:《孫子》也可以選原著,因為文字比較淺顯。推薦《宋本十三家孫子注》。
三、《戰國策》、《國語》、《左傳》、《史記》、《資治通鑒》的白話本
●註:完全可以當成歷史小說來看。
四、前面提到的兩本鑒賞辭典不能放下。
★目的:了解文學藝術的歷史;了解中國傳統思想、傳統審美觀的根源;了解詩詞中涉及的歷史典故。
練習:
一、各種題材、各種技法、各種風格都嘗試一下,盡可能地拓寬詩路。
二、把個人作品區別對待,一些是寫著玩的,隨意即可;一些是用心去寫的,就得反復推敲琢磨,從段落結構到個別字眼,乃至放下數月又翻出來繼續修改,這是最有效的提高途徑。
三、非常不建議找人幫你改詩。寫詩,到最後還是得形成個人風格的,這裡面的過程不可能假手於人,只能自己辛苦耕耘。
四、發現自己的詩不滿意,第一時間要修改的是整體結構,然後是句法,最後再摳個別字眼。
五、到後期,就是學懂了精讀部分的若干理論之後,就要有標的性地練習。主要有:
A結構練習,進行各體各種常見結構的專題練習。計有:
絕句無對仗起承轉合結構。
絕句首句起,二句承,三四句對仗轉合。
絕句一二句對仗起,三句承轉,四句合。
絕句全對仗。
絕句逆起式。
律詩起承轉合結構。
律詩承轉互換結構。
律詩全對仗結構。
律詩頷聯重心結構。
律詩頸聯重心結構。
律詩尾聯重心結構。
律詩逆起式。
●註:詞的體裁比較復雜,所以練習詞結構沒有範式,建議還是從詩結構學起,詩學好了轉寫詞一點也不難。
●又註:也可以按傳統的結構分類法來練習。總之目的在於對詩詞文本的結構心中瞭然。
B句法練習,熟悉運用各種句法。句法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反正在修改自己作品的時候,可以多嘗試用不同的句法來表達同一句意,並比較效果。
C煉字。沒有方法,牛活,犟著脾氣摳吧,有不順眼的字就換,換到沒法換為止。
D比興。許多初學者寫詩就知道表白,其表白方式比對老公老婆還赤裸裸。故此這個階段得學會東拉西扯的比興了。倘若嫌比興這個詞不好理解的話,那麼可以這么說:一、場景描寫。舉個例子:說悲傷,總不能從開頭到結尾都大吼「我很悲傷」吧,所以要刻畫、渲染一個悲傷的場景;二、象徵。寫詩就象談戀愛一般,要挑逗不要挑釁,所以要適當地含蓄點,有些東西沒必要說得清楚明白,只需用一些物性相近的替代就可以,比方說「我是好人」,那麼就拿「我是香草」來取代(呵呵,幽默了,不過學到這一步,大概就能從這個玩笑中了解我的意思了)。三、典故。試著用吧,是個不容易的課題。
E敘事。雖然說詩詞不側重情節,但是基本的敘述能力還是得有的。於此可以多學習點杜甫和白居易的歌行,及漢魏南北朝的樂府民歌。
第三階段
精讀類
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審美學概論》
●註:同樣是找高校的教材。
●又註:《作品選》的教學提綱中要求背誦的一定要背,記憶力好的話整本背下來吧。
★目的:了解、並一定程度上掌握文言語體;了解什麼叫「審美」,初步懂得運用審美常識來判斷自己的詩作。
二、《詩經》、《楚辭》、《古詩源》
●註:繁體版。實在看不下去的篇章可以跳過,但至少要精讀三分之一。
三、《唐宋八大家文選》
●註:繁體版。不需要背誦,但要能掌握其行文之妙。
四、《莊子》、《曹子建集》、《庾子山集》
●註:《莊子》是先秦文學中最富有文採的散文集;曹植是建安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的集大成者。
★目的(二、三、四):系統學習唐朝以前最優秀的文學家。
五、從唐宋詩人中找適合自己風格路子的詩人全集
●註:如喜歡走沉鬱一路的,就學杜工部集;喜歡走簡約一路的,就找王、孟等等。以詞做為主攻方向的也同理。
★目的:開始有意識地為自己的個人風格添皮補肉。
六、《左傳》、《戰國策》、《史記》
●註:前兩本簡直是詩詞的典故庫。《史記》是中國史書中最富有文採的,其他史可以不看,這個絕對不能繞過。
★目的:能夠靈活運用典故;體驗一下傳統詩人對歷史的激情。
★開始時機:初步確定自己的寫作路子之後。
朗誦類
《全唐詩》、《全宋詞》
●註:讀就行,別管自己讀了什麼。
★目的:最全面地感受唐宋詩詞文化。
★開始時機:當你隨便看到一首詩就立刻能把握住它的風格特點之後。
應用類:
一、《詩韻合璧》
●註:其實用途並不太大,備一本吧,總有用得上的時候。
二、《古漢語小字典》
●註:為什麼把這本入門書放到這里呢?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已經開始跟大量的古籍打交道,這本小東西方便隨手翻查。等到了看一篇文言文基本上不用看註解的時候,這本東西可以暫休了。
三、《說文解字》等
●註:看個人需要吧,一些訓詁類的工具書還是要的。不過就寫詩來說,訓詁學無須很精通,明白基本原理就夠了,這個在《古代漢語》中有教的。
泛讀類
一、《山海經》、《水經注》、《神異經》、《穆天子傳》、《神仙傳》等
●註:神話、傳說是詩詞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構成部分。
●又註:選文白對照的版本就可以,因為除了《水經注》之外,其他幾本都無甚文采可言,其實《水經注》也就是個別篇章比較富有文采而已。《山海經》有嶽麓插圖本的,推薦。
二、《論語》、《孟子》、《荀子》、《老子》、《韓非子》、《墨子》 、《晏子春秋》、《淮南子》等
●註:這次要看原版的了,因為涉及到文言語境的理解及典故的運用。除上述數「子」外,也可以選些對自己胃口的其他「子」,如《吳子》、《屍子》、《鬼穀子》之類。
三、《易經》
●註:必須選註解詳盡的,因為即使有註解也看得你很莫名。我手頭上是南懷瑾早年注的版本,還可以。
四、《世說新語》、《文選》
●註:了解性的就行了,前者跟詩詞關系不算太大,不過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文學作品;後者良莠不齊,主要是容易受到駢麗文風的影響而走入歧途——兵器雖然無罪,但好歹也是危險品。
五、《文心雕龍》、《人間詞話》、《滄浪詩話》、《詩品注》、《藝概》等
●註:一定要先把《審美學概論》學透之後再看。
六、近代至今編撰的各類文學、詩學相關的論叢
●註:太多了,自己找些感興趣的瀏覽吧。
練習
這個階段已經沒其他了,確定一兩種個人追求的風格,選定一些適合自己的格式體裁,寫吧。
補充:
第四階段
●完成上面三個階段後,你面前已經是天高海闊了,也許你的詩還寫得不算很好,甚至暫時比不上那種天天捧一本《XX集》的臨摹型詩人(他們是速成的)。
但是!你現在已經對詩詞、乃至對文學有一個鳥瞰式的了解,你足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指導你自己學習和寫作。
甚至你已經為你自己打下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無論你以後打算玩復古派、當代派、實驗派,乃至你的創作路向在詩、詞、雜言、四言、排律等等之間頻繁切換,甚至從格律詩詞轉型為詩歌、散文、小說,你會發現很輕而易舉——難度是很低的,能不能轉得好就看自己有多用心了。
●貌似上面列舉的書目多得讓人頭暈。其實都分好類了:工具書平常是拿來擺的;朗讀類的只需每天半小時到一小時,念經般的就可以;泛讀類的可以作為無聊時打發時間的調劑(如果你無聊的時候想打游戲逛商場多於想學詩的,那當我沒寫過、也當你沒讀過此文);至於精讀類的,確實要好好琢磨,大概短則三年,長則五年,最笨也不會超過七年,堅持不懈就可以全部學透。如果連三五年都不能沉靜下來學習的話,那麼也別學詩了,學火星文(又名腦殘體)就不錯。不然學了大半輩子還是沒看見文學的大門,這是浪費生命啊。
●以上我很少提及到金元明清的內容,主要是這四代在古典詩詞上比較敏感,在還沒了解詩詞和文學之前就鑽進去的話,不大明智。
●可能大家會疑問,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朗讀詩詞不需要求深解。那是因為學習了古漢語之後、能對文言文有足夠的閱讀能力之後,詩詞的字詞便成了很簡單淺顯的東西。而朗讀不但是培養語感,還是培養感性的詩心,太多於考究訓詁無益反害。至於如何去理解詩作,學完審美理論以及前人詩論之後,再加上閱讀今人的詩評,理解一首詩就水到渠成了,無須刻意苦求。
●以上書籍絕不能找電子書,電子書這玩意錯漏百出。註明要繁體版的就不要用簡體取代。
J. 如何寫好詩歌
好詩沒有好標准,寫詩也沒有好技巧。
所謂的好標准就是,你情感最熱情高漲的那一刻,萬米奔瀉的氣勢和速度,跑道上百米沖刺的箭速。點焊迸發的萬千高溫,那瞬間即逝的美麗火花,生命雖然短暫,但光芒卻是永恆。
戀愛中碰到心愛的人,心裡莫名其妙的激靈一抖,微微一麻的那觸電般的感覺,血脈沖頂似的頭腦一熱,如火燒般的那赤烈焰火,從心靈深外洶涌而出的,沸騰翻滾的也許就是好詩。
早晨樹葉尖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太陽的光芒移到恰到好處的那個點,而發出微秒時的光亮。草叢中無數同樣的蝴蝶群中,那隻最普通的身上的微粒黑。百花芬芳怒放中,那丁點與眾不同的微粉也許就是好詩。
參天大樹中那具有獨特個性的一片,萬座山峰中唯有最接近天頂的,連只飛鳥都飛不上的頂高處,只有團團雲霧飄悠圍繞的,常年都有純潔白雪覆蓋的秀峰也許就是好詩。
無數河流中最激起浪花的那條,大海的滔天巨浪中乘風破浪的小船,海面上翩翩起舞的海鷗,海島上高高迎風雨永不熄滅的燈塔,東方每天都躍出海面,而光芒四射的紅日也許都是好詩。
還有那陰晴圓缺的月亮,滿天閃眨著眼晴的星星,突然橫掃而來的無情狂風,如柱的傾盆大雨和橫流的洪水,滾滾壓頂而來的濃濃烏雲,聲震吼叫的轟轟烈烈的巨雷,燦爛耀眼的火光一閃也許就是好詩。
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人生的曲折是非,人的生老病死粗茶談飯,感情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事業的前程與順逆,對大家小家的家國情懷……
一切的一切都是好詩。
關於技巧除了多讀書,多用心觀察生活,多用腦思考問題,多融入熾熱感情之外,就是多寫多練熟能生巧勤能補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