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骨架圖怎麼畫

地理骨架圖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2-05-16 13:54:44

❶ 求高清中國地形圖全圖。要有山脈河流湖泊的名字,並且放大後能夠看清的。

鏈接:https://pan..com/s/1RSAGdalqb1L_5yQ3ReDllw

提取碼:y438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簡介:《中國地形圖(3D版)》序圖採用了十幾幅專題,表示了中國的政區、公路、旅遊、民族、氣候等內容。

❷ 深度剖面、構造圖及等厚圖的繪制及解釋

上述解釋均是在時間剖面上進行的,由時間剖面只能得到各層界面反射波的t0時間。為了獲得各層的埋藏深度、傾角大小等,還必須進行時深轉換製作深度剖面。時深轉換是否正確關鍵在於速度資料是否准確。因此,在此首先要討論速度問題。構造解釋的最終成果是構造圖,故構造圖的繪制也是下面要討論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速度及在構造解釋中的用途

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個參數。地震勘探中使用的速度概念相當多,這里僅就與反射波地震資料解釋有關的速度做一個小結。

1.真速度

它是波穿過無限小距離ds與其所用的時間dt之比,即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它是真正反映岩性的一個速度,是空間坐標的函數。由於地下地質情況的復雜,要精確測定它的大小是十分困難的;必須作不同形式的簡化,所有其他速度概念都是由它簡化引出來的。

2.層速度

按照地層岩石物性將地下介質分成若干厚度不等的地震層,將每一地震層看作為一種均勻介質,求該層各真速度的平均就是層速度。它與地層岩性密切相關,是進行岩性解釋時必須使用的一個參數,也是多層介質模型下引出的速度概念的基礎。

層速度可由地震測井求得: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ΔH為層厚,Δt為地震測井中穿過該層的時間。

3.平均速度

在水平層狀介質中,取垂直於層理的射線段長度與該長度內波傳播時間之比: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它是取從地面到某一層底的全部介質中垂向傳播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度主要用來作時深轉換,進行空校。平均速度可以由地震測井求取,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求得。

4.均方根速度

在水平層狀介質中,取各層層速度對垂直傳播時間的均方根值即為均方根速度: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式中tk為波在第k層中垂直傳播時間,vk為第k層層速度。實際上它就是用雙曲線時距關系代替水平層狀介質非雙曲線時距關系時所對應的速度。

均方根速度一般由速度譜資料求取。

5.等效速度

當界面傾斜時,雙曲線時距關系所使用的速度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式中φ為界面傾角;v在雙層介質情況下為上層介質速度,在水平層狀介質情況下為均方根速度。

6.疊加速度

按雙曲線進行校正、疊加效果最好的速度。它本身無地質含義,在一般水平層狀介質情況下它為均方根速度;復雜介質情況下無法解釋,它只有疊加效果上的意義。

7.射線平均速度

水平層狀介質中,波沿某一射線傳播的總路徑與總時間之比。射線不同,射線平均速度也不同,因此很難計算它。實用意義不大。

由上所述可以知道,地震構造解釋中主要應用平均速度;地震岩性解釋中主要應用層速度和真速度。至於疊加速度,除了在處理中必須使用之外,在解釋中也是求取平均速度或層速度的重要參數。如果沒有測井資料,解釋中唯一可以使用的速度資料就是疊加速度。此時假設地下介質為層狀介質,則可以直接或經過傾角校正後得到均方根速度;然後利用迪克斯方式: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求得各層層速度。式中

。最後用: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求得第n層底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或者直接用: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由均方根速度求得平均速度。

(二)深度剖面的繪制

雖然目前很少直接利用深度剖面製作深度構造圖,但深度剖面的繪制原理和方法是了解空間校正的基礎,而空間校正是目前獲得深度構造圖的主要方法。此外,在某些地區,深度剖面是常規構造圖的補充,可以研究剖面細節,彌補構造圖不太直觀的不足,幫助解釋。繪制深度剖面是把在時間域中顯示的地質構造變成空間域(深度域)中的幾何形態,由時間剖面上獲取界面的t0時間,利用平均速度即可進行時深轉換。根據對覆蓋介質所作的不同簡化,繪制深度剖面的方法一般也有兩種。

1.均勻介質直射線法

該方法假定反射界面以上的覆蓋介質為均勻介質,此時地震波的射線為直線。則反射界面的法線深度為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式中

為平均速度,t0為由時間剖面讀取的反射界面自激自由時間。具體製作方法可由圖6-2-39說明,即從水平疊加剖面上讀取各接收點(如S1、S2、S3、……)的反射界面t0時間,利用式(6-2-9)計演算法線深度,在深度剖面上分別以 S1、S2、S3、……點為圓心,以相應的法線深度為半徑做圓弧,圓弧的公切線就是反射界面段。實際工作中為了方便可製作h-t0量板,由t0數據直接查出h值作圖。

圖6-2-39 直射線法繪制深度剖面示意圖

2.連續介質曲射線法

該方法假定反射界面以上的覆蓋介質為連續介質,此時地震波的射線為曲線。當速度隨深度線性變化時,即

v(z)=v0(1+βz) (6-2-10)

時,則反射界面在深度剖面上的位置是以(0,z0)為圓心,R0為半徑的圓弧。z0和R0分別為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具體製作方法可由圖6-2-40說明,即從水平疊加剖面上讀取各接收點處(如S1、S2、S3、…)的反射界面時間t01、t02、t03、…利用式(6-2-11)計算z01、R01、z02、R02、z03、R03、…在深度剖面上分別從自激自收點S1、S2、S3、…點向下做垂線,並截取z01、z02、z03、…長度,以截取的端點為圓心,以R01、R02、R03、…為半徑作圓弧,圓弧的包絡線就是反射界面段。

圖6-2-40 曲射線法繪制深度剖面示意圖

實際工作中為了方便,往往製作z0-t0和R0-t0量板,由這些數據直接查出z0、R0作圖。

注意,上述兩種方法製作的深度剖面為視深度剖面。

(三)平面構造圖的繪制方法和步驟

所謂構造圖,就是用等深線(或等時線)及其他地質符號表示地下某一層面起伏形態的一種平面圖件。它反映了某一地質時代的地質構造特徵,是地震勘探最終成果圖件,是鑽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據。因此,繪制構造圖是地震勘探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目前製作等深度構造圖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利用水平疊加時間剖面,經過時深轉換得到深度剖面圖,再由深度剖面取各層深度值製作等深度構造圖。其二是由水平疊加時間剖面取各層t0時間製作等t0構造圖,再經空間校正後得到深度值,由此值製作等深度構造圖。前一種方法因時深轉換中偏移不徹底,得不到真深度,做出的等深度構造圖不反映真實界面情況故很少使用。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有繪制構造圖的問題,而且繪制構造圖的步驟和方法都是相同的。其思想也適用於等厚度圖、古構造圖等一系列圖件的繪制。

1.作圖層位的選擇

一張構造圖只能反映一個層面的起伏狀態,故作圖前應事先選擇好作圖的層位。構造圖作圖層位的選擇條件一般與標准層條件一致,故多選擇標准層作圖;但也不是將一個工區的所有標准層都選擇出來作圖。具體選多少層,選哪些層作圖視地質任務和工區地質情況而定。如一般盡量選與油氣有關的標准層作圖,若工區存在不整合面(特別是角度不整合面),則應在不整合面的上、下至少選一個層位作圖。總之,作圖層位既要考慮能控制工區內構造圖形態,又要與具體的、有意義的地質現象聯系。

2.比例尺和等值線距的選擇

比例尺和等值線距的大小反映了構造圖的精度。它們的選擇取決於地質任務的要求,地質情況的復雜程度,測網精度(它也由前二條因素決定)和資料質量等因素。原則上要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構造的詳細程度,但不能過於精細,以免影響圖面清晰並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一般來說,比例尺按不同勘探階段有一定要求,如普查階段比例尺一般為1:20萬,詳查階段為1:10萬或1:5萬,而細測階段為1:5萬或1:2.5萬。線距按資料好壞和傾角大小而定,資料較好、地層較平緩時線距可適當選大一些,資料較差、傾角較大時線距應選小一些。

3.繪制測線平面圖並展開數據

根據測量成果將工區全部測線的平面位置按作圖比例尺畫出,詳細註明測線號、測線起止樁號、交點樁號、已鑽井位及主要地名、地物和經緯度坐標,作為繪制構造圖的底圖。由時間剖面繪等t0構造圖或由深度剖面繪等深度構造圖時,從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選定的層位處按一定間隔(一般為平面圖上1cm測線長,可據比例尺換算出實際長度,如1:5萬則間隔500m)讀取各點及測線交點處的t0值(或深度值)標在相應測線對應的位置處。在斷點、尖滅點、超覆點及構造高、低點附近要加密獲取數據,並將這些特徵點用相應的地質符號標明,斷點附近還應註明斷距及上盤、下盤、斷面傾角方向等。

4.斷點的平面組合

這一工作是做好構造圖的關鍵。因為斷層平面分布圖是構造圖的骨架,其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質量和可靠程度。同一張圖採用不同的斷點組合方案可使構造圖上的地質構造形態截然不同。斷點平面組合的方法已在斷層的解釋中進行了討論。

5.等值線的勾繪

斷點組合後就可進行勾繪等值線了。勾繪等值線一般從易到難,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先勾出大概輪廓,然後再逐一考慮構造細節。在斷塊區應分塊勾繪,並首先搞清每個斷塊的特點及與周圍斷塊之間的關系。勾繪時應遵循下述原則:

(1)平面勾繪出的等值線所反映的構造形態應與各剖面上反映的構造形態一致。

(2)勾繪的等值線應符合構造規律。例如,單斜上不允許出現多線或少線(圖6-2-41)的現象;二個正向構造的鞍部或兩個負向構造的脊部不能有單線穿過,必須有數值相等的二條等值線並列地出現在軸線兩側(圖6-2-42);無斷層時正、負向構造應相間出現,其間過渡帶等值線走向不能突變,只能漸變;相鄰構造的軸向應基本一致或是漸變的;斷層上升盤等值線數值加上落差應等於斷層下降盤等值線數值,即斷層下降盤一側比上升盤一側等值線大,同一條等值線在下降盤一側向地層上傾方向錯動(圖6-2-43)等。另外勾繪斷層線兩側的等值線,應考慮斷開前構造形態上的聯系,如圖6-2-44(a)的勾法是錯誤的。

(3)每根等值線都應有來龍去脈。在沒有斷層時等值線應自成迴路或延伸到工區外,在有斷層時可與斷層相接。

(4)勾等值線時既要從數據出發(不能不顧數據任意圓滑),又不能只強調數據、受個別數據約束而忽略地質規律死板生硬地畫線。

(5)相鄰兩等值線間的t0(或深度)值絕大多數應在兩根等值線之間,可允許少量異常值。

(6)無測線控制的地方應按構造線的總體趨勢延伸。

圖6-2-41 單斜等值線(錯)

圖6-2-42 鞍部、脊部不應過單線

圖6-2-43 斷層兩側等值線與落差關系(右盤為下降盤)

圖6-2-44 斷層兩側的等值線勾繪示意圖

(四)等t0構造圖的空間校正

對等t0構造圖進行空間校正作出等深度構造圖是目前構造解釋中最常用的方法。空間校正的內容有二:其一是進行空間偏移歸位,恢復地下反射層的真實空間位置;其二是將歸位後的時間值轉換為真深度值,做真深度構造圖。

為什麼不能用時深轉換後的深度剖面做等深度圖呢?因為在進行時深轉換時的偏移歸位僅在剖面上進行,歸位不徹底,不能得到真深度。為了更清楚了解空間校正的原理,需了解幾種深度概念及相互關系。

1.三種深度概念及相互關系

如圖6-2-45所示,Q為地面,R為傾斜平反射界面。x軸為測線,它與界面傾向線夾角為α,ψ為界面真傾角,φ為測線方向界面視傾角,射線平面(垂直於R面)與R面交線為Ax′。過O點作OM垂直於Ax′(自然也垂直於R面)交Ax′於M點,h=OM為法線深度;作ON垂直於Ax(但不一定垂直於Q面)交Ax′於N點,hx=ON為視深度;作OP垂直於Q面(自然也垂直於Ax)交R面於P點,hz=OP為真深度,也稱鉛直深度。法線深度h、視深度hx和測線共處於一個射線平面內,時間剖面和深度剖面均是射線平面內的反映。因此,深度剖面中只能見到h和hx。雖然在時深轉換中也進行了偏移歸位,但那隻是在剖面內(在射線平面內)進行的偏移歸位,是二維偏移歸位,不完全徹底。因為真深度hz並不在射線平面之內,怎麼進行二維移偏歸位也得不到它,所以必須進行空間校正。它實質是一種三維偏移歸位。

圖6-2-45 三種深度之間的關系

由圖可知: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因此,當界面水平(ψ=0°)時,h=hx=hz,三者重合,射線平面即鉛垂面。當測線垂直界面走向(α=0°)時,ψ=φ,射線平面也是鉛垂面,hz=hx,這一點正是空間校正的基本依據。當測線平行於界面走向(α=90°)時,φ=0°,傾斜界面在剖面上成為平界面了,h=hx。一般情況下,三種深度同時存在。

2.空間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一般測線不一定與界面走向正交,故進行偏移歸位只能得到視深度,只有確定了界面傾向,在此方向上進行偏移歸位才可得到真深度。由等t0構造圖可以方便地確定界面傾向,但此時無法進行像時深轉換那樣的畫弧求包絡,故改變方法為直接計算反射點的水平位置偏移和真深度值。據對覆蓋介質的假設不同而方法不同,一般取二種假設。

(1)均勻介質假設。如圖6-2-46所示設界面上覆介質為均勻介質。若圖中剖面方向為界面傾向,則反射點真實位置應為A′,它在地面投影為O′1;反射點在等t0構造圖上是向下傾方向偏移,偏移點A在地面投影為O1。因此,反射點水平位置偏移為

O1O′1=h1sinψ (6-2-15)

A′點的真深度值O′1A′1

H1=h1cosψ (6-2-16)

而h1可由式(6-2-9)求得。

欲計算O1O′1和H1必須首先知道界面真傾角ψ。真傾角ψ的求取:在等t0圖上,等值線的法線方向n,就是地層的真傾向,如圖6-2-47所示。可利用法線方向的相鄰兩條等值線,來求取真傾角,如圖6-2-46所示,圖上O1、O2點分別為等t0圖上相鄰等值線與法線的兩個交點,設兩相鄰等值線的水平距離Δx=O1O2,等值線的間隔為某一常數值(Δt0=t02-t01),則由圖6-2-46可知:

圖6-2-46 均勻介質空校原理

圖6-2-47 等t0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式中Δt0=t01-t02。而: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圖6-2-48

(2)連續介質假設。如圖6-2-48所示,設界面上覆介質為線性連續介質。若圖中剖面方向為界面傾向,反射點真實位置A′的水平位置偏移應為O1O′1,而真實深度為O1A′。由圖可知:

O1O′1=R01sinψ (6-2-19)

H1=O′1A′=z01+R01cosψ (6-2-20)

z01和R01可由式(6-2-11)計算。

同樣,欲計算O1O′1和H1必須知道ψ,則按上述均勻介質中求真傾角ψ方法,在傾向上另取一點O2,設O1O2=Δx,則由圖可知,在△C2GE中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式中Δz0=z01-z02,ΔR0=R01-R02。經整理可得:

[(Δx)2+(Δz02]cos2ψ+2(Δz0)(ΔR0)cosψ+[(ΔR02-(Δx)2]=0

解關於cosψ的一元二次方程,因ψ<90°,故略去負根有: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

由此可計算出真傾角ψ代入式(6-2-19)和式(6-2-20)求O1O′1和H1。因為計算比較復雜,一般使用計算機計算或事先製作出量板(或數據表)直接查表求得。

3.空間校正的步驟

(1)在等t0構造圖上的各等值線上取足夠多的點Oi,對每個Oi點向t0值減小的方向量取相鄰等值線間的法向距離Δx。

(2)根據Oi點所在的等時線的t0值和量得的Δx值(等時線間的t0時差Δt0是固定值),由量板(或數據表)中查獲該點對應的空校水平距離OiO′i和真深度Hi

(3)從Oi點出發沿等值線值減小的法線方向上量出線段L,L=OiO′i,在線段端點O′i(即反射點歸位後位置在地面的投影)附近標上Hi數值,並畫一箭頭表示偏移方向,就完成了一點空校。依次對各點均進行這一工作即完成空校工作。

(4)用透明紙將測線位置、所有的Ο′i點及Hi數值均透下來。

(5)據新的資料點位置及真深度值按勾繪等值線的原則畫出等值線,即得到等深度構造圖。

注意,在進行空校時對斷層線也要進行校正,通常是將斷層線與各等t0線交點按上述方法空校後再連成新的斷層。

(五)等厚圖的繪制及解釋

1.等厚圖的繪制

表示兩個地震層位之間的沉積厚度的平面圖稱為等厚度圖。一般繪制等厚圖只繪視厚度圖,視厚度是指兩個地震標准層之間的鉛垂深度。利用地震構造圖很容易繪制等厚度圖,具體繪制方法是把畫在透明紙上的兩個標准層的真深度構造圖,按測線位置或經緯網精確地重合在一起,在這兩張圖的一系列等值線的交點上,計算它們的深度差值,然後把這些差值寫在另一張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上,繪出視厚度等值線,便得到等厚度圖。

2.等厚圖的解釋

在等厚圖上,如果發現在某個方向表現有厚度明顯增大的趨勢,則可推斷在沉積期間這個地區是向該方向傾斜的,或者沉積物來源就是這個方向。如果發生扭曲的地層厚度一致,則說明扭曲發生於沉積之後。如果隨著離開背斜頂部地層厚度增大,則沉積可能是與構造發育同時發生的。在沉積期間同時有構造活動一般對油氣聚集更為有利,因為對於在微小起伏的構造側翼,如果有砂岩儲集體,對尋找油氣更具遠景。

在斷裂發育的地區,地層受到斷裂破壞作用,上升盤常常受到剝蝕,因此厚度變化很大。在斷層附近,厚度變化迅速,厚度等值線較密集。根據從淺到深各層等厚圖,分析不同時期地層的變化,可以看出地殼的升降和沉積中心的變化,從而了解沉積盆地的地質發展史。

(六)地震構造圖的地質解釋

繪好構造圖之後,應對構造圖上的圈閉類型、斷層要素以及斷裂帶的劃分作進一步解釋,而且要對各局部構造進行含油氣遠景評價,並提供鑽探井位。

1.斷裂系統的分析

根據構造圖,要對斷裂作系統的分析,包括對各級斷層進行分類、編號、統計斷層要素等,還要描述斷層出現的構造部位、走向和斷距的變化,斷面傾角及可靠程度。根據斷開層位和斷層的切割關系,結合其他有關的地質資料,分析斷層產生的地質時代、最大活動時期及斷層對油氣生成、運移和保存的影響。

2.局部構造分析

通過製作各層構造圖,可發現許多局部構造。為了便於統計和發現規律,可把同一層位的斷層線和局部構造的圈閉線,透在一張平面圖上,得到構造圈閉類型圖。在此圖基礎上,可對局部構造要素進行統計和劃分斷裂構造帶,描述局部構造圈閉類型、所在層位、構造高點埋藏深度、閉合幅度及閉合面積及可靠程度。一些走向一致,彼此相鄰的局部構造,往往呈條帶狀延伸,稱之為構造帶。構造帶的形成一般受主要斷裂控制,也稱斷裂構造帶。通過斷裂構造帶的劃分,可以進一步了解區域構造特徵以及局部構造與斷裂之間的關系。

3.含油氣遠景評價

對各局部構造進行含油氣遠景評價是結合地質及其他物探資料,運用石油地質學的觀點,對工區的油氣生成和保存條件進行分析。

4.成果報告編寫

解釋地震資料之後,要編寫成果報告。它一般包括地震信息的採集、處理、解釋三大部分,具體內容大致有:①地震勘探的地質任務與工區的地震地質條件;②地震信息採集的方法及其原始記錄的評價;③地震信息處理的流程及其剖面質量的評價;④地震地質層位的確定及時間剖面的對比;⑤速度參數的研究及選取;⑥區域構造發展與局部構造的研究;⑦地震地層及沉積相的研究;⑧儲層預測;⑨油氣的遠景評價;⑩結論與建議(包括提供鑽探井位)。

❸ 魚骨圖怎麼畫

魚骨圖的頭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魚的身上的幾根大刺就是造成這個問題的原意,大刺旁邊的小刺就是就原因而用的解決方法,你們領導讓你畫這個圖,是讓你要成一個思考的習慣,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的問題。

❹ 區位分析圖怎麼畫

用ps做好分析圖的方法是:

1、新建白色背景文件,創建新圖層;

❺ 地理地圖

西藏吧

地理位置: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
人 口:全區總人口為281萬人(2006年末數字)。人口出生率為17.4‰,死亡率為5.7‰,自然增長率為1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數人口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平均預期壽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歲提高到目前的67歲。
面 積:120多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西藏全區共劃1地級市、6地區、1縣級市、76縣。
氣 候:年平均氣溫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餘人。
旅遊特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
西藏簡介: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高原之外的現代人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正由於距離的產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觀賞價值。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成立於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全長近4000公里的邊境線。全區土地面積為122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

地形與山脈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與湖泊
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還是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中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崐)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達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穀穀底最窄處僅 74米,最寬處約200米,全長為370公里。
廣袤的西藏高原上點綴著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西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納木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積為24183平方公里,約佔中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密集區;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這里的湖泊鹹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過5000米的有17個,它們的面積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氣候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氣溫偏低,日溫差大
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氣候類型復雜,垂直變化大
西藏高原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西藏高原這里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氣約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拉薩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和最熱月氣溫比相近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攝氏度。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的年溫差為18—20攝氏度�阿里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區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乾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顯,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至20%;從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設1個地級市(拉薩市)、6個地區(昌都地區、林芝地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那曲地區、阿里地區)和73個縣(市區)。
其中,拉薩市轄7個縣和1個縣級城關區;昌都地區轄11個縣,行署設在昌都鎮;林芝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八一鎮;山南地區轄12個縣,行署設在澤當鎮;日喀則地區轄17個縣和1個縣級市,行署設在日喀則市;那曲地區轄10個縣,行署設在那曲鎮;阿里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獅泉河鎮。
具體如下:
拉薩市(管轄7個 縣、1個縣級城關區)�拉薩市城關區、林周縣、達孜縣、堆龍德慶縣、尼木縣、當雄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
昌都地區(管轄11個縣)�昌都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 、邊壩縣、江達 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
林芝地區(管轄7個縣) 林芝縣 、米林縣、朗縣、工布江達縣、波密縣、察隅縣、墨脫縣。
山南地區(管轄1 2個縣) 乃東縣、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瓊結縣、洛扎縣、加查縣、隆子縣、曲松縣、措美縣、 錯那縣、浪卡子縣。
日喀則地區(管轄17個縣、1個縣級市)�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江孜縣、定日縣 、薩迦 縣、拉孜縣、昂仁縣、謝通門縣、白朗縣、仁布縣、康馬縣、定結縣、仲巴縣、 亞東縣、吉 隆縣、聶拉木縣、薩嘎縣、崗巴縣。
那曲地區(管轄10個縣)�那曲縣 、申扎縣、班戈 縣、聶榮縣、安多縣、嘉黎縣、巴青縣、比如縣、索縣、尼瑪縣。
阿里地區( 管轄7個縣)�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

❻ 如何認識中國地理結構

(一)一脈三龍

中國總的地理結構可用四個字來表述,就是「一脈三龍」。

一脈是指昆侖山脈,是中國眾多山脈的發源地。

三龍是指北干龍、中干龍和南干龍。

北干龍在西北、華北、東北一線,包括長白山脈。北京是北干龍之吉穴。

中干龍在中原一線,包括河南、河北、陝西、山東。

南干龍在長江以南一線,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雲南、貴州、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南干龍一支去緬甸,一支走浙江、福建等。

(二) 我國的地形地貌

1. 四大水系

(1) 東北水系:松花江。

(2) 黃淮水系:黃河、淮河。

(3) 長江水系:浙、福水系。

(4) 珠江水系:

2. 四大高原

(1) 青藏高原

(2) 黃土高原

(3) 蒙古高原

(4) 雲貴高原

3. 三大平原

(1) 東北平原

(2) 華北平原

(3) 長江中下游平原

4. 四大丘陵

(1) 閩浙丘陵

(2) 湘鄂丘陵

(3) 川桂丘陵

(4) 蒙冀丘陵

5. 四大盆地

(1) 成都盆地

(2) 吐魯番盆地

(3) 塔里木盆地

(4) 准葛爾盆地

6. 四大走向山脈

(1)南北走向山脈

南北走向山脈位於我國中部地區,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及橫斷山脈。同時還有川西、滇北的邛崍山和大雪山、沙魯里山、寧靜山、怒山、高黎貢山等六條。這些山脈的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山脈之間夾持著黃河、漢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形成高差顯著的平行嶺谷及江水縱橫的地貌。

(2)東西走向山脈

東西走向山脈按緯度依次遞減有天山、陰山(內蒙境內),有昆侖山、秦嶺、淮陽山、桐柏山等,有可可西里山、大巴山、大別山等,有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大婁山等,有喜馬拉雅山、南嶺等,有廣西的十萬大山、雲開大山等,還有海南的五指山等。這些山脈呈西高東低走勢,西部高約4000-5000米,東部高約1000-2000米,南嶺與五指山在1000米以下。

(3)西北東南走向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彥客拉山、客刺昆侖山、橫斷山脈和小興安嶺等。這些山脈山勢高峻,平均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氣候嚴寒。

(4)東北西南走向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大興安嶺、太行山、中條山、五台山、雪峰山、長白山、千山、泰山、武夷山、天台山、台灣山脈等。

中國總的地理結構是:一脈三龍,每條干龍又生出無數支龍,使得地形地貌十分復雜:即高原與平原相間、山脈與水系環擁、丘陵與盆地棋布,造成了地勢的參差起伏:即北高南地、西高東低、西北高東南低、東邊高南邊低、西南也高。

❼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課本中的第61頁的「中國地形」圖和第63頁的「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該如何記憶

看地圖就是了,最後拿張空白的沒地名的地形圖紙,自己往上面寫就OK了

❽ 深度剖面、構造圖、等厚圖的繪制

反射地震資料成圖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有關作圖的一些具體方法可以通過教學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來掌握,這里只簡要講述與作圖有關的一些基本原理。

1.深度剖面的繪制

如果進行深度偏移則可以直接得到深度剖面。目前深度偏移還不是常規處理,所以解釋所用的剖面多是時間剖面。為了把時間剖面上在時間域中顯示的地質構造變成空間域中的幾何形態,需要進行時深轉換,繪制出深度剖面來。

一般情況下,利用平均速度曲線可以直接將水平疊加時間剖面轉換為深度剖面。其方法是首先由反射同相軸的回聲時間據平均速度計算界面法線深度,用它畫圓弧,圓弧的包絡線即深度剖面的反射界面。這樣做既完成了時深轉換,又進行了偏移。

在連續介質的情況下,繪制深度剖面採用曲射線t0 法。假設在水平疊加時間剖面上有一個反射同相軸,如圖5-2-19 a所示。在時間剖面上取G1 點反射同相軸的回聲時間為t01,將它代入等時線方程,可求出相應的Z01、R01;然後在要轉換的深度剖面上過G1點作一條垂直線,使其長度等於Z01;以垂線的下端為圓心,以R01為半徑作圓弧;對G2、G3 點作同樣的處理,得到一系列的圓弧,這些圓弧的包絡線就是深度剖面上的反射界面段,如5-2-19b圖所示。圖5-2-18上的深度剖面就是用這種方法作出的。

圖5-2-18 冀中Ll 906 測線的偏移剖面和地震地質解釋剖面

圖5-2-19 連續介質中繪制深度剖面

在當前的反射地震資料解釋中,一般只對聯井測線、區域剖面、有油氣顯示或出油的典型剖面做深度剖面,並做出地質解釋。

2.構造圖的繪制

地震構造圖就是地震層位的等深線平面圖,它反映某個地質時代的地質構造形態,是地震勘探最終地質成果的基本圖件。在油氣勘探中,它是進行油氣資源評價及提供鑽探井位的重要依據;在工程勘探中,它是進行工程建設設計的基礎圖件。

根據等值線參數的不同,地震構造圖又分為等t0 圖和等深度構造圖兩大類。等t0 圖是由時間剖面的數據直接繪制的,只在簡單地質條件下可以反映構造的基本形態,但其位置有偏移。由於地震勘探中有三種深度,即法向深度、視深度和真深度,相應地有三種深度的構造圖,在地質解釋中真正有用的是真深度構造圖。為此,首先需要了解這三種深度之間的關系。

1)三種深度之間的關系

如圖5-2-20所示,反射界面為斜面,測線X是沿任意方向布置的。一般來說,射線平面不同於鉛垂平面(除測線與界面傾向一致外)。對測線上O點來說,真深度hz (鉛垂深度)是鉛垂面內垂直地面由震源O點至界面的鉛直距離(鉛垂線交於界面上P點),它有時也稱為鑽井深度。視深度h*(視垂直深度)是射線平面內垂直測線從震源O點至界面的垂直距離(此垂線交於界面上N點)。法向深度h是射線平面內從震源O點至界面的法線距離(法線交於界面上M點)。

圖5-2-20 三種深度之間的關系

從圖上可以得出: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式中:φ為視傾角;ψ為真傾角;α是測線與界面傾向之間的夾角。

從上述公式可以知道,當界面水平時,射線平面是鉛直的,三個深度相等。當測線沿地層傾向時,α=0°,φ=ψ,h*=hz。當測線平行地層走向時,α=90°,φ=0°,h=h*

2)構造圖繪制的步驟和方法

不論是深度構造圖,還是等t0 構造圖,繪制的步驟都是相同的。它包括繪制測線平面圖、作圖層位和比例尺的選取、取數據、斷裂系統平面組合、勾繪等直線等。

繪制測線平面圖的主要工作為:根據測量成果,將所有的測線平面位置繪出作為底圖,詳細註明測線號及測線的起止樁號、交點樁號、已鑽井位、主要的地名、地物及經緯度等。

在一個工區做多少層構造圖,一般依據構造分層來定。每一層構造圖反映了不同地質時期地層面的構造形態。通常在角度不整合面上、下應各選一個層位,分別成圖。最好使用能嚴格控制構造特徵的標准層位作圖。比例尺和等值線距反映構造圖的精確度,而構造圖的精確度又取決於測網的密度、地質情況、勘探的要求、資料的質量等因素。

取數據就是在經過解釋後的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對所選定的層位按一定距離及測線交點處讀取t0 時間值或深度值,同時將斷點位置、落差、超覆點、尖滅點等數據標注在圖上。

繪制構造圖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斷裂系統的平面組合,即把屬於同一斷層的斷點在平面上組合起來,它是構造圖的骨架,是作構造圖的關鍵。也就是說在勾繪構造圖等值線之前,應先在底圖上繪出斷裂系統圖。作圖原則如下。

a.應用t0 構造圖的底圖,進行斷點組合,把同一層位的所有斷點的t0 時間投到測線上相應的位置。

b.同一斷層,在互相平行的測線上性質要相同,產狀應相似,斷開的層位要基本一致,斷距也應相近,或沿走向呈規律性變化。

c.區域性大斷裂一般平行區域構造走向,斷層兩側的波組應有明顯的差異。

d.經斷點組合後,剩下的孤立斷點應是斷距小、延伸較短的小斷層的。

e.一些斷點很清晰的斷層,在平面連接時不能穿過無斷點顯示的剖面。

f.在斷點組合時,應結合時間剖面之間的對比,使剖面對比與斷點組合相一致。

在斷點平面組合之後,可勾繪等值線,即按照所採用的線距,將t0 值或深度值相等的點用圓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在勾繪中一般從易到難,先勾出大致的輪廓,然後再逐步完善。勾繪時可以將相同的高點或低點連接起來,組成背斜或向斜的軸線,利用軸線位置來勾等值線,簡便且勾出的圖更為合理。在復雜的斷塊區,應分斷塊勾繪。在等值線勾繪中,既要從所取的數據出發,又不應受個別數據的約束,重要的是所勾繪的構造圖是否符合地質規律。

在當前的地震資料構造解釋中,一般的做法是先做出等t0 構造圖。因它是以水平疊加時間剖面為基礎的,地質構造的空間位置存在著偏移,需對它作空間校正,才可以得到真深度構造圖。

3.等厚圖的繪制

表示兩個地震層位之間沉積厚度的圖件稱為等厚線圖。

在做等厚圖時,要把畫在透明紙上的兩個層位的真深度構造圖疊合在一起,在一系列等值線交點上計算它們的深度差值,然後把差值寫在另一張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上,再對它們繪等值線,結果就是等厚線圖。使用計算機完成這一工作比較簡單。

在等厚圖上,如果發現在某個方向表現有厚度明顯增大的趨勢,則可推斷在沉積期間,這個地區是向該方向傾斜的,或者說這個方向是沉積物來源的方向。如果發生褶曲的地層厚度一致,則說明褶曲發生於沉積之後。如果隨著離開背斜頂部地層厚度增大,則沉積可能是與構造發育同時發生的,在沉積期間同時有構造活動,一般對石油聚集更為有利。如上所述,等厚圖是根據不同地質時期地層沉積的厚度變化來研究工區構造發育演化史的一種重要資料。

目前解釋工作已經廣泛使用解釋工作站,利用計算機可以完成大量簡單繁瑣的工作,如繪測線平面圖、取數據等,甚至能自動地進行簡單的斷層組合和等值線的勾繪,但機器畢竟還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勞動,關鍵性的工作還需要人工干預才能完成。

❾ 怎樣畫魚骨圖

1、先畫主幹骨和魚頭。

2、然後畫出大骨。

3、最後畫出中骨和小骨。

繪圖時,保證大骨與主骨成60度,中骨與主骨平行。然後填充細節即可。

❿ 怎樣畫地球周圍的磁感線分布圖

地理北極附近為地磁南極,地理南極附近為地磁北極,二者連一條線,然後畫些有方向的曲線

閱讀全文

與地理骨架圖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4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5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9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