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為什麼說地理學是地圖學的說明書

為什麼說地理學是地圖學的說明書

發布時間:2023-03-26 20:22:54

『壹』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怎樣理解

地理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自然現象和社會經濟現象的結構、相互聯系、空間的分布規律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知識。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地圖作為地理信息傳遞的載體,它所表達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具有空間區域分布的任何現象,都可以通過地圖加以表現,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地圖應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仔敬為地理課」,此話並不過分,因為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普遍的教學手段,對它運用的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從這層意義上說,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1、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的必要性 這一必要性是地理學的特點所決定的。地理學是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經濟現象及兩者相互關系的巨系統,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布規律。專家學者在揭示這些規律時,多是經過親身的實踐,通過實地的觀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論上的共識。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間接知識,然而,它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獲取地理知識的源泉。正因為地理事象空間分布的廣泛性,使我們不可能對每一地理事象都進如戚握行親自實踐,而地圖恰好迎合了我們的需要。它把廣闊的地理空間,編縮成人們可視的二維平面;它把豐富多彩的地理環境,濃縮成人們某種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地圖為依託,只有這樣,才能將廣大地區的地理事象呈現出來,才能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廣大地域空間分布的各種事象,才能逐漸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地理空間概念。否則在教學中靠文字敘述和口頭講解,只能形成一種機械的記憶,這種記憶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鞏固。人的思維過程一旦受到某種刺激,它就要聯想,這種聯想要有依託,而地圖就是這種依託,靠著這種依託可以把一些有關的地理事象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說地圖在地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2、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的實踐 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並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地圖使人很容易了解許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須用許多篇幅來敘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地圖是各種環境的圖形表達,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地圖在很多領域里得以應用,在這里僅簡單談談它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⑴應用地圖讓學生能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圖可以確定教師所講授的各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學生獲得各種地理分布知識。例如:我們講授一個國家或地區時,首先必須運用地圖指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經緯度和相對位置),用以形成關於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空間概念;進而運用各種專門地圖,指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湖等自然環境各個要素,各個生產部門,以及各種資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規律。例如,在初一《地理》第一冊的《東南亞》一章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按如下思路進行教學:①讀《東南亞》地圖,讓學生說出該分區的緯度位置約為10°S~28°N→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水熱條件很好,成為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②讀《東南亞主要物產的分布》圖,了解上述熱帶經濟作物以及主要礦產的分布。③豐富的資源和物產為東南亞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這樣前後緊密聯系,學生就會對東南亞豐富物產之前因後果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地理位置對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影響很大。由於緯度位置不同,則所得到的太陽光熱便不同;由於海陸位置不同,則所受到的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便不同。這對氣候、土壤、生物以及經濟活動等都有莫大的影響。所以,使學生掌握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空間概念,在地理教學中是有重渣慶大意義的。 ⑵應用地圖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還可以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狀等。諸如地球上各個大洲、大洋、湖泊和國家的大小、形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岸線的長度和類型;任何一條河流的長度和流向;任何一條山脈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例如,在中國地形的教學中,首先藉助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了解我國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間位置、區域范圍、海拔高度等,然後在圖中找出規律,得出我國地形類型豐富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徵,再利用地圖分析討論地形地勢對我國氣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資源的影響。推理出這種地形地勢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深受太平洋影響,使大河滾滾東流,並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水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最後,將整節知識在地圖上歸納、概括、濃縮,使幾頁書的知識只成一張地圖。由此可見,應用地圖既可使我國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又可以使得知識以高度的概括和濃縮,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⑶應用地圖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和相互聯系: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以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例如講授新教材初中《中國地理》的「西北地區」一節內容時,由於該區的農牧業發展狀況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揭示這一規律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教材對此的闡述比較簡單,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很難掌握。為了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這一規律,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西北地區草原和荒漠分布圖」,從圖中發現,該地區地表植被由東向西,大體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學生會發問,為什麼該地區植被會出現這種變化呢?接著讓學生查「中國降水量分布圖」,從圖中看出該地區的年降水量也是自東向西依次減少,這就為本地區植被的變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問又產生了:該地區降水量為什麼變化這樣大呢?如果再指導學生讀「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圖」,答案就找到了。由於該地區東西跨越的經度很廣,東部距海近,水汽較充足,因而降水豐富;越往西距海越遠,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漸減少。由此得出結論:水是西北地區農牧業生產的命脈。由此可見,地圖有助於闡明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規律性。 ⑷應用地圖培養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各種地理事物是用各種地圖符號體現出來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符號形象化。同時,通過觀察和分析還要注意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地理規律。 使用地圖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使用一般的景觀圖片、幻燈片、電影等直觀教具有所不同。地圖在學生頭腦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這種表象往往會促使學生產生直覺思維,從而進入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之中。例如,用中國的地形圖分析長江的水文水系特點,學生結合長江流經地區的地形特點就會得出:在山區水流湍急,水力豐富,可以發電;在平原地區則水流平緩,可以航行,有灌溉之利等結論。這里學生絕大部分進行的是形象思維,即憑借頭腦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從很高處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緩慢)進行思維活動,而不一定是先經過一連串的邏輯思維,如山地地勢陡峻→高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豐富,才獲得以上認識的。這種形象思維具有不受已形成的地理概念、規律與理論約束的特點,容易產生直覺,即未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忽然領悟的思維,也就是帕格森所謂「理智的體驗」。很多事例證明,直覺在發明創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⑸應用地圖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地圖上可以看到祖國遼闊的疆域、壯麗的河山、豐富的物產資源、廣大的森林和草原、無數的工廠和礦山等,這些都可以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熱情。又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解放前中國交通運輸地圖,然後再閱讀現代交通運輸地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我國交通事業四十多年來的輝煌成績。同時應指出,我國的交通運輸狀況距離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從而實事求是地闡明了國情。另外,教學過程中通過我國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示意圖,結合圖表數據中的人均佔有量加以講述,可增強學生對我國自然資源的保護意識。 ⑹應用地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由於地理研究對象的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單純依乃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象、幻燈片等電教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當前地理學科遭受巨大沖擊的情況下,藉助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3、對充分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作用的思考 地圖作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地理學中一切語言、文字或思維意識的簡化和替代者。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應用地圖的方式直接相關。正確用圖,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課對腦、手、眼、口等齊頭並進,這樣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象才會更深刻、更強烈,記憶的知識更牢靠。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地用圖,充分發揮它們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呢? 《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廣,很難直接觀察,教學中必須經常使用地圖.要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圖、用途,使他們逐步養成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熟悉、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熟悉地圖,就是要使學生對海洋、大陸、大洲以及各國、各重要城市、山脈、河流、湖泊等在地圖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腦海中儲存一幅准確地圖。閱讀地圖,就是要使學生能夠通過地圖上的各種符號線條、顏色、注記和比例尺等獲得各種地理知識,並能從地圖上找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繼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運用地圖,就是要掌握好與地圖有關的知識,如經緯網的特點、比例尺的運算、海拔與高度的測量、等值線圖與剖面圖的繪制等,運用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自然條件與生產的關系;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在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判斷、對比和推理的能力,地圖為發展這種智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貳』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2)為什麼說地理學是地圖學的說明書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地理學的空間表達也是多元、多樣的。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

『叄』 請詮釋一下「地理」這門學科到底是什麼

地理(Geography)dì lǐ
地理 dìlǐ
[geography] 見「地理學」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漢語「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非常特殊,因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並的一門大科學~

研究對象
[編輯本段]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地理學對人地關系的研究著重是空間關系。

*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 -- 世界政區 -- 各國首都 -- 洲 -- 地區 -- 州 -- 省 -- 自治區 -- 特別行政區 -- 聯盟 -- 市 -- 縣 -- 自治縣 -- 旗 -- 郡 -- 城市 -- 城鎮 -- 村落 -- 地名 paz

地圖(包括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還有氣候地圖,地形圖等等)

學科分支
[編輯本段]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編輯本段]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 綜合性
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 部門性
o 地貌學
o 氣候學
o 水文地理學
o 土壤地理學
o 生物地理學
+ 植物地理學
+ 動物地理學
o 化學地理學
o 醫學地理學
o 冰川學
o 凍土學
o 物候學
o 火山學
o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編輯本段]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o語言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o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其他分支學科
[編輯本段]

* 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圖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肆』 為什麼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GIS是地理學第三語言

GIS是以一種技術,以空間數據為基礎通過地理建模分析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GIS採用的數據全部來源於地圖數據,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GIS是將地圖數據實現電子化,通過gIs技術使得傳統的地理數據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GIS離不開地圖,GIS最後的成果也是以地圖的形式展現的。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gIs是地理學第三語言的原因的,這僅僅是個人的理解,學習了四年的專業到現在才有點感覺。希望對你有幫助。另外:樓上說GIS是地球信息系統,我想知道這樣理解是原因,我一直都是理解為地理信息系統或者地理信息服務,對你的理解很好奇,希望賜教!

『伍』 為什麼說地圖學是地理學的第二種語言

地陪禪吵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圖所表示的內容可以代替很多文蘆侍字,歷史地圖是歷史地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歷史地理研究的手段,也是歷史地理研究的成果,故中國古代地方誌曾被稱為圖經襲洞.宋以後,圖的比例越來越少,而以文字為主體,但是這些不叫歷史地圖,我們一般稱它為古地圖.

『陸』 地圖學與測繪學和地理學的關系

1、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科學。地理環境各要素具有空間分布規律,即地域性。
2、地理學為地理信息襲伍系統提供了有關空間分析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依託之一。
3、測繪學為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各種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數據,理論和方法可直接用於空間數據的變化和讓鄭處理。拍滑或

『柒』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層空間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與研究方法變革,新時期的地理學正在向地理科學進行轉身,研究主題更加強調陸地表層系統的綜合研究,研究範式經歷著從地理學知識描述、格局與過程耦合,向復雜人地系統的模擬和預測轉變。

地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地球表層。它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智慧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形成的自然-社會綜合體。

地理學研究空間的上界面是大氣圈對流層頂部,下界面是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表層是地球上最復雜的一個界面,是物質三態相互作用、有機與無機相互轉化的場所,又是地球內外營力相互作用的場所。地球內營力、地球內部活動構造作用對地球表層有顯著影響,地球的外營力對地球表層的改變作用也非常明顯。火山爆發、地震、板塊運動等內營力造成了高原隆升,是地球的內部動力。流水侵蝕、風力剝蝕等外營力塑造了地表千姿萬態的自然界形態。

尤為重要的是,地球表層系統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環境,維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保護地球表層系統,尤其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深刻的陸地表層系統。因此,地理學的研究不僅是涉及物質和能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還涉及到物質和能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既包括對自然過程的刻畫,還涵蓋對人文和社會經濟過程的辨析,更包括人地系統的耦合。面對資源、生態、環境等眾多復雜的綜合性問題,地理學需要找到一條綜合性的途徑和方法,來應對眾多挑戰,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奠定學科基礎。

第一,地理學研究方法的變革。傳統的地理學方法主要有勘查、觀測、記錄、制圖、區劃與規劃等。早期劃定的分區對於決策支持而言,在宏觀方面有引導性,但在微觀方面需要進一步具體和翔實的信息。現代地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原有優勢,在加強野外考察、觀測的同時,更注重應用空間統計、對地觀測、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多種技術手段,建立模型和決策支持系統,為決策和管理服務。

第二,地理學的研究技術已經從概念模型走向定量表達。從早期的地理地帶性概念、柯本氣候分帶到氣候系統模式,從早期的地理信息空間疊加到地球系統多圈層要素耦合模式,地理學相關模型的模擬精度正在不斷提升。從計算機制圖到空間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向著具有不同解析度、海量數據、多維顯示的數字地球系統發展。從早期航空遙感走向多衛星組網的多解析度、全天候、全波段、多要素地球立體觀測,遙感觀測的時空解析度大幅提升。從早期的指南針、羅盤,到組網衛星,再到移動終端,全球定位系統實現了從定位走向基於移動網路的位置服務。隨著對地球表層的監測體系逐步建立,從天上的航空航天遙感到地下探測,再到地表土壤、植被、水等多要素的觀測,實現了精細化、多尺度的野外觀測,為研究地理過程提供了豐富數據,深化了對地理現象過程和機制的認識。地理學研究已經從統計模型走向模式模擬,從原來的線性分析發展為非線性數理統計,從模型建立走向模型系統,面向預測的多圈層、多要素耦合的地球系統模式已成為可能。

第三,大數據、可視化和虛擬現實為研究復雜的地理學問題提供了重要工具。大數據可以比較精細刻畫社會經濟現象的時空變化。例如在人文現象分析中,通過人口在空間上的流動識別熱點地區,進而為公共設施布局、交通網路構築等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室內模擬和室外觀測相結合,將室外觀測的地理過程數據與數字化的降雨量、植被覆蓋、城市交通網路布局等要素相結合,進而在計算機上進行智能化、可視化的模擬,為決策提供服務。早期進行土地覆蓋、土地利用、土壤等制圖研究往往通過野外調查人工繪制,建立調查樣地代表不同圖斑特徵。通過遙感圖像解譯地物類型,依託地理信息系統對其它空間數據進行整合管理,可以實現地理學核心的人地關系研究,如土地覆蓋空間格局變化、城市化過程及其驅動機制等,並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城鄉規劃、應對全球變化等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服務。隨著地理學圈層相互作用模式越來越注重多要素耦合,綜合性和整體性已經成為地理學理念的"數值化表達",3S技術貫穿於解決地理學問題的各個環節。例如,在氣候模式演變研究中,20世紀70年代的氣候模式,主要是考慮大氣和地球表層;一直到90年代末期,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時才考慮了氣溶膠的影響。後來逐步考慮植被的動態變化、大氣化學特徵、冰凍圈的變化等,未來也必將增加城市化、社會經濟的變化、產業變化對氣候系統的影響等。總之,地理學圈層相互作用模式越來越綜合,整合了越來越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特徵。

『捌』 地理學是什麼呢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地理學是地圖學的說明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7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2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9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