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城市地理學就是研究城市什麼規律性的學科

城市地理學就是研究城市什麼規律性的學科

發布時間:2023-03-25 02:30:41

❶ 城市地理學是社會人文學科嗎

嗯,是的,城市地理學是地理學范疇內的三級學科,屬於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在我國,地理學屬自然學科,城市地理學常被認為是自然學中的社會學科。但城市地理學的學科性質與地理學有較大差異。在一些發達國家,技術進步,改造自然能力很強,自然作用規律逐漸漸小,因此,在學科分類上,把城市地理學完完全全地劃分為社會科學,所以,它也是社會科學范疇的地理學科,是一門特殊的社會學科。

❷ 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地理學的區別

一、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主要任務
1、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城市這一復雜的動態大系統。
2、城市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變化的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1. 城市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1、城市的形成發展條件、城市的生長。2、城市內部空間組織:城市功能分區、城市功能區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會空間、人的行為等。3、城市問題:城市環境、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貧困區的空間組織、城市化、區域城市體系、城市分類。
2. 什麼是都市區:一個大的人口核心以及與這個核心具有高度的社會經濟一體化傾向的鄰接社區的組合,一般以縣作為基本單位。
3. 大都市帶:由許多都市區首尾連成一體,它們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又存在著密切的交互作用,這樣的巨大城市地域復合體叫做大都市帶。
4. 城市與鄉村的本質特異:1、在產業構成上,城鎮是以從事非農活動的人口為主的居、民點。2、在規模上,城鎮聚居有較多的人口總數。3、在景觀上,城鎮有較大的人口密度和景觀密度。4、在物質構成上,城鎮有給水系統、綠地系統、廣場、博物館等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5、在職能上,城鎮是工業、商業、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經濟政治的中心。6、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人口素質等方面
5. 城市發展的區域基礎包括區域自然地理條件(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和區域經濟地理條件兩大類型。
6. 城市經濟活動的基本與非基本活動對城市發展的影響:141頁最後一段(至142頁)城市發展的內部動力主要來自輸出活動即基本部分的發展,由於城市基本活動部分的發展,從輸出產品和勞務中獲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導致基本部分的職工對本地消費和服務需求的擴大,也就導致了本地非基本部分就業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動收入的另一部分則用於本身的擴大再生產,繼續為城市從外部獲得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動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當地人口的進一步增加,這樣反過來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區的人口。城市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兩部分活動在一個地方循環往復、不斷積聚的過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最後在城市所產生的連鎖反反應的結果總是數倍於原來的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動所引起的這樣一種放大的機制被稱作「剩數效應」。
7. 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是城市與其外部的自然、經濟、政治等客觀事物在空間上相結合的特點,有利的結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促進城市的發展,反之亦反。
8. 不同類型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有三種類型:1、中心地城鎮。2交通貿易城鎮。3、專門化職能城鎮。中心地城鎮是為了滿足廣大農村物資集散和綜合服務需要而產生的。隨著商品農業的出現和發展,物資集散和交換功能的擴大而不斷產生和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的建立,穩定和加強了小城鎮在整個城鎮體系中的地位。交通貿易城鎮是為滿足區域貿易和交通運轉的需要而形成的,如港口城市、鐵路樞紐、公路中心。其形成與發展取決於天賦的和人為的交通地理位置。古代的驛站是這類小城市的雛形。近代隨著經濟發展,以轉運功能和區際貿易為基礎,促進了這類城市的大量產生和不斷發展。專門化職能城鎮是為滿足某種專門的需要,在積聚經濟、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形成的以某種專門職能為主的城市。其發展主要取決於經濟腹地、後方輸運系統及城市本身的建設條件。
9. 簡述郊區城市化的特點:,1,土地集約化:A農產品商品化(大田作業向城郊農業轉變)B勞動力商品化(農業人口轉變為兼業人口)C土地商品化(農業用地轉變為城鎮用地)2,產業結構高度化:遵循「配第- 克拉克」定律進行,郊區是受城市化影響最深的地域,城市經濟的轉換和向外擴散最先影響到郊區。從產業結構看,大城市郊區經濟以工業為主,勞動力結構以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為主。城市工業採用「飛地」形式在郊區新建工業衛星城市或工業點,他們對郊區產業結構的轉變也起了重要作用 3,城市網路化:城市網路化是指由各種現代交通手段,通訊手段,管道和綠地等為載體,各種不同功能,不同規模模的城鎮為基礎組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能量交換的城鄉體系。
10. 簡述當代中國城市化的特點:1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上相適應 2城市規模體系的動態變化加速 3城市化水平的省際差異顯著 4郊區化進程已經顯著 5都市連綿區成為國家經濟的核心地區 ,中國未來城市化道路取向是什麼 發展鄉鎮企業,走自上而下的城市化道路是我國實現城市化的重要途徑。
11. 城市化的定義與類型
定義:是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農村地域轉化為城市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非農活動,農村生活方式轉化為城市生活方式的過程。
類型:向心性城市化與離心型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與飛地型城市化
景觀型城市化與職能型城市化
積極型城市化與消極型城市化
自上而下城市型與自下而上城市化
12. 名詞解釋:城市職能指某城市在國家或區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擔的分工。
城市性質是城市主要職能的概括,指一個城市在全國或者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方向。
首位度 一國最大城市與第二城市的人口比值。
首位城市 在規模上與第二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國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中佔有明顯優勢的城市定義為首位城市。
城市金字塔 把一個國家或區域中許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規模大小分成等級,就有一種普遍存在的規律性現象,及城市數量隨著規模等級而變動,規模等級越高,城市數量越少,規模等級越低,城市數量越多,把這種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形成城市規模等級金字塔。
首位分布 首位度大的城市規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位序規模法則 從城市的規模和城市規模位序的關系來考察一個城市體系的規模分布。
13. 城市職能分類方法P145
1一般描述法:首先確定一個城市的類別體系,以描述性的名稱加以命名,在根據自己對每個城市的了解,分別把城市歸入各個類別。
2城市類別依然是分類者事先決定的但每一類增加了一個統計上的數量標准。
3統計分析方法用比較客觀的統計參數來代替人為確定數量指標
4城市經濟基礎研究的方法應扣除城市非基本部分以後,在城市基本部分的結構基礎上來進行分類。
5多變數分析法 主要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
6 新的動態,基於長波理論的城市職能分類思想。
14. 論述我國「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小城市」發展方針的合理性P182
1、違背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規律(在城市化初中期大城市超前發展,人口增長速度快於中小城市)2、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城市規模的表現)3、不符合中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大城市病產生的根源是基礎設施,交通和環境及社會治安等的投入不夠)
四、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求(需要若干國際性的中心城市,以建立國際經濟聯系,參與時間經濟循環)
15. 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擴散的基本類型
1.空間相互作用--物質、能量、人員和信息的交換。
相互作用的類型:① 物質和人員的流動,表現為物流。
② 各種交易過程,表現為貨幣流。
③ 信息的流動和創新的擴散,表現為信息流和技術流。
2.空間擴散——思想、創新、文化特質和行為模式等從其發源地向外擴展和傳播。
空間擴散的基本類型:傳染擴散;等級擴散;重新區位擴散。
15.論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論的要點p204
中心地:可以表述為向居住在他周圍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種貨流和服務的地方。
克里斯塔勒理論的核心思想可概括如下:
1)中心地的等級越高,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種類就越齊全,而低等級中心地僅限於供應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少數商品和服務。
2)兩個相領同級中心地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中心地的等級越低,其間的距離就越短,間距S與中心地等級n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系。
3)各等級中心地及其市場區在一個完整的網路系統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層層六邊形網路。
4)不同等級中心地的市場區之間應按K=3、4、7的原則,保持嚴格的比例關系
中心地理論的三大原則模型:
(1) 市場最優原則 這一原則能夠確保各級中心地對它所影響的范圍提供最大方便的服務 。
(2)交通最優原則 使次級中心之間以及次級中心與較高一級中心之間的距離最短。
(3)行政最優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每一個中心地完全控制其從屬的低一級的中心地,次一級中心地不能同時接受兩個或兩個以外高級中心地的影響。
16.什麼是城鎮體系規劃p241
是以城鎮為重點的區域規劃
17.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內容p246
1)綜合評價區域與城市的發展條件和建設條件;
2)預測區域人口增長,確定城鎮化目標;
3)確定本區域的城鎮發展戰略;
4)提出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和城鎮分工;
5)確定城鎮體系的等級和規模結構;
6)確定城鎮體系的空間布局;
7)統籌安排區域基礎設施、社會設施
8)確定保護區域的生態環境、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和措施;
9)明確城市發展用地的數量,並與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
10)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18.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三模式p274
⑴伯吉斯的同心環模

1.中心商業區;2.過渡地帶;3.工人居住帶;4.中產階級居住帶;5.通勤帶
觀點:城市人口遷入及其移動導致了城市地域分化,城市是以不同功能用途的土地圍繞單一核心,有規則地從內向外擴展,形成圈層式結構。

❸ 《城市規劃》與《城市地理學》這兩門學科的區別和聯系

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城市規劃是屬於城市學的,城市地理學是屬於地理學的。雖然都跟城市相關,但是側重點不一樣,學術視角不一樣,跨學科研究很正常。

❹ 談談你對城市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理解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
城市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性質、規模、空間組織等產生影響。
城市是一種區域現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據著一部分土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中心,同周圍廣大區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控制、調整和服務等機能。
城市本身是一個「面」,它的內部有各種構成要素的演變和組合問題。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城市也是一個「點」。幾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影響區域(腹地或集散區)。由於城市規模不同,影響范圍有大有小,各城市影響區之間也可能有疊加或交錯,但每個城市都在其影響區域內起著焦點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城市不僅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屬於歷史范疇。一方面,人們都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淵藪和焦點。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個社會生活、整個時代所具有的各種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大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包括生產、消費、流通等空間現象,也包羅造成空間現象的非空間過程。為了揭示城市系統的空間現象,必須深入研究形成這種空間現象的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等非空間因素。
城市地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種城市。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講,城市地理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變化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就我國來說,當前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四化建設向我國城市地理學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實踐問題。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鎮化水平的調控,區域城鎮體系的形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城市職能的更替和空間重組等問題。我國城市地理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城市地理學必須在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借鑒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建設。西方城市地理學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是無數地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其中有不少帶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了外國社會實踐檢驗,對於我國來說,雖然只是間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國情,取其精華,洋為中用,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
無疑,任何理論的產生總不能超越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學說表面看來那麼抽象晦澀,遠離現實,但是,只要從它們的主導思想傾向和基本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都有著理論的客觀性。但是,所謂理論的客觀性只是相對的,總是有時代的局限性,受發明者和倡導者的立場觀點所制約,其中摻雜著不少主觀成分。作為社會科學的城市地理學也毫不例外,其本身的發展無不打上時代、文化背景及社會性質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學習外國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不顧國情,生搬硬套。
我們知道,西方理論本身在西方的國度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在發展之中。同時,西方理論,尤其是通過歸納法而得到的理論,其歸納范圍僅僅局限於過去一段時間的西方社會經驗,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會也不一定適用,更何況是不同時期的非西方社會!例如,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西方18、19世紀的時空條件下,城市化確實促進了工業化。可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工業化。
現代城市地理學的主要理論和模式,其歸納范圍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別是歐美的城市,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城市化地區和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預料,到2000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大城市將出現在第三世界,而歐美地區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小,其代表性也將有所降低。未來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若循歸納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繹法研究,沒有經過世界上各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檢驗,那麼,這種理論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現實意義。

❺ 如何評價中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

中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

一、發展特點

解放前,在我國地理學研究中,城市地理學屬空白。解放後,我國地理學工作者學習蘇聯,把地理學劃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少數經濟地理學工作者把城市作為經濟活動的中心,對城市進行了少量的研究。由於農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農業有顯著的區域差異性和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因此,地理學,包括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重點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當時城市地理學是地理學中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

1976年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城市規劃工作受到重視和普遍開展,帶來了城市地理研究工作的迅速發展,80年代達歷史以來最旺盛的發展時期,大量論著出版。1994年,中國地理學會設立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70年代末以來,我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表現出如下特點:

1.研究領域日益拓寬,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

80年代,中國城市地理學主要進行宏觀及中觀研究,如國家和區域城市化和城市系統的研究。80年代末90年代初,宏觀和中觀研究不斷深化,微觀研究開始增多,如對城市內部交通、環境、用地、就業、空間結構的研究。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地理研究已由靜態描述走向過程分析和動態機制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數學方法逐步被運用於城市地理研究,不斷引進新技術和新手段,使研究水平大大提高。

2.注重研究課題的實踐意義和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我國城市地理研究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關鍵在於與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方面,由於經濟地理學科的性質與城市規劃學科十分接近,另一方面,也由於規劃領導部門認識到,地理工作者參加編制城市規劃工作的必要性。目前我國廣大城市地理工作者紛紛參加規劃實踐,他們所編制的規劃方案,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查通過,成為法律性文件,並以此指導城市建設。可以說,我國的城市地理研究人員既是學者,又是實際工作者,他們既能為決策提供依據,又直接參與決策。此外,有不少地理學者參加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與規劃師、建築師共同開展城市規劃的學術活動。這一切為開展我國城市地理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城市地理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市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交叉滲透愈益明顯

城市地理學就是要從各個層面研究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及其性質、規律和功能方面的發展模式,建立合理的空間布局的實體,實現城市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而城市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又包括了內部結構的合理化、經濟活動的高效化、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城市生態環境的優質化。然而,要深入開展這些研究,城市地理學的自身准備是不足的,於是開始與地理學其它分支學科和相鄰學科交叉。這種交叉是在多層次上進行的,包括對理論體系、方法論和結論的引用、移植和交叉。通過學科的交叉滲透,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研究領域不斷擴大。

4.從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隊伍日益擴大,主要研究機構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風格

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學研究主要限於一些綜合性大學及地理研究所,並開設了城市地理學課程,舉辦城市規劃培訓班。80年代中期以來,全國主要師范院校的地理系也紛紛開設了城市地理學課程,並參加所在地區的城市規劃和研究工作,城市地理學在大學地理系的課程設置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從事城市地理研究的工作者不斷增多,中國城市地理學研究呈現方興未艾的態勢。

在此發展過程中,全國較早從事城市地理學研究的機構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風格。如北京大學主要進行中國城鄉劃分標准、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內在聯系、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南京大學主要側重城市化研究,近年來多進行區域城市化和海港城市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則把研究重點放在中國最大城市上海,致力於上海市內部空間結構的研究。中山大學主要進行全國城市化、城市系統和珠江三角洲區域城市系統的實證和理論研究。近年來又把研究重點放在穗港澳城市帶形成機制和中國大都市走向國際化的研究等方面。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側重於工業城市和京津唐區域城市系統的研究。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主要進行城市群體,尤其是閩三角區域城市系統的研究和長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還有其它大學或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正是由於這些單位和同行的不懈努力和改革開放的氣候,中國城市地理學才得以在短短十多年裡獲得長足發展。


二、主要研究領域

1.城市化研究

8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國城市化研究的高潮期。而80年代末期以來側重於回顧與總結。

眾所周知,自1949年以來,中國的宏觀政策發生過多次變化,受其影響,城市化進程出現波動,並表現出與西方國家顯著不同的特徵和動力機制。因此對城市化進程、特徵和動力的研究十分活躍,特別是有關動力機制的探討,為深入探索我國城市化發展規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然而,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發展水平、人口分布差異都很大,城市地理學者利用人口、土地、產值等指標,廣泛開展了城市化地域差異的研究。

80年代初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的農村改革,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而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剩餘勞動力轉移頗受學術界關注。前期較集中研究轉移途徑和鄉村城市化類型,後期則轉為對轉移效果的分析、評述及新發展。

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戶籍制度的放鬆,人口遷移和流動量增加,城市地理學界與人口地理學界一起,廣泛開展了人口遷移的研究,側重於人口遷移特點、原因及其變化的研究,包括遷移量、遷移方向、遷移類型、遷移構成、遷移原因等方面。鑒於城市中暫時性人口的迅速增加,又對暫時性人口的現狀、特徵、結構、類型、成因、對策、發展趨勢等作了比較全面和深入的調查研究。

2.城市發展方針的研究

長期以來中國採取「控制大城市規模,發展小城鎮」的方針,1980年明確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方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效益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目標,控制大城市規模的政策受到了沖擊,一場關於中國城市發展方針(也可以說是中國城市化道路問題)的辯論在學術界開展起來。在討論中,觀點分歧較大,分別有小城市重點論,大城市重點論和中等城市重點論。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城市發展方針不應該是「規模政策」。同時,還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分析了小城鎮的功能結構、戰略地位、小城鎮分類、鄉鎮企業與小城鎮發展與政策等。並對中國大城市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研究,對中國大城市發展規律、內在機制進行探討。還總結了建國以來城市規模的投資效益和經驗教訓,開展了城市合理規模的研究。

3.城市體系研究

中國城市地理學界有關城市體系的研究可以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①80年代末期以前,著重傳統的研究領域,包括等級規模結構、職能結構、空間結構和發展趨勢等;②80年代末以來,則側重城市體系更深一層的研究,即城市群體研究,包括城市群體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分布特點、形式、動態過程和空間結構特徵等。無論哪一階段,理論研究,同時結合區域規劃、國土規劃的研究都十分活躍。

城市地理學者一般採用數學方法來分析中國城市規模分布類型及演變,建立全國城市體系、分省區城市等級規模分布模型;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和人口、工業、交通等影響因素來研究城市體系的地域空間結構;對城市基本職能進行劃分,並根據經濟發展的地域結構特徵,探討城市職能地域組合類型;從分析區域城市化程度、工業、交通布局、區域內部與區域之間的空間聯系,以及城市體系的歷史演變和現狀特徵等方面著手,探討區域城市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機制、影響因素、發展前景,編制市域、縣域城鎮體系規劃。

8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採取了不平衡發展戰略,區域差異迅速擴大,沿海經濟高速增長導致城市數目增多,城市規模擴大。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城市密集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學工作者開展了城市群體研究,包括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階段、類型、特徵、發展模式和趨勢,以及城市群體的實例研究。

4.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研究

在中國,有關城市形態和內部空間結構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介紹國外理論的水平上,而對中國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近幾年來才開始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有關中國城市形態研究,是從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等角度對中國城市形態發展演變作動力學機制的探討。有關中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研究主要集中在內部功能分區和各功能區的相互關系方面。

改革開放帶來了第三產業尤其是商業的大發展,促使城市地理學開展對城市市場空間的研究,但側重城市內部商業網點結構分析。這些研究均是採用數學方法,對商業中心的規模、結構和等級體系進行分析,並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善商業企業區位布局的意見,或建立城市商業中心系統發展的動態模式,及其與該系統發展規劃的關系。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事務活動愈益活躍,城市中心商業區(CBD)的特徵日漸鮮明,因而逐漸開展了對CBD的研究,包括CBD的歷史演變、現狀特徵和存在問題的分析等。同時,城市地理學者還與規劃師一起,參與了舊城改造的基礎分析工作,探討舊城存在的問題和形成原因,提出舊城改造、舊城更新的構想和對策。

我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的研究剛剛起步,僅有少數學者介紹過西方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研究進展和實例分析,並用數學方法研究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主要集中在識別影響社會空間結構的因素、社會區形成的機制,以及社會空間的類型方面。另外,對城市感應空間的研究也剛剛起步,主要運用西方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對我國個別城市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意象空間的類型和影響意象空間的因素等。

❻ 城市地理學的相關關系

城市經濟學起源於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產的研究,70年代以來,它才逐漸成為綜合研究城市特有經濟關系,即城市固有的經濟問題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
城市經濟學研究的經濟問題(如城市的財政稅收,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的投資來源等)與城市的發展休戚相關,研究成果有可能直接解決城市固有的經濟問題,給城市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城市經濟學與實際結合更緊密。
城市地理學在研究城市時,往往把經濟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來分析,或是研究經濟問題的空間表現形式及其與城市發展的關系.由於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關系密切,所以城市地理學十分注意吸收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反之,城市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對城市經濟學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社會學以研究社會問題為己任,而城市以人口密集為首位特徵.因此,許多社會問題都較為集中地發生在城市裡,這些問題也稱為城市問題。
城市社會學是研究城市社會問題的學科.在城市裡,不論什麼事,只要構成問題,必然與城市居民發生聯系,必然是個社會問題.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國家社會問題的日趨嚴重,城市問題也成為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學互相取長補短,在研究內容上相互融合.
兩門學科的區別仍十分明顯,城市地理學研究社會問題的目的在於探索規律性,強調問題產生和解決的空間性,為政府決策作參考;而城市社會學則注重社會實踐,探討促進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社會進步的具體政策.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是具有滲透關系的相互獨立的學科.
兩門學科在學科性質和研究方向上存在著根本的區別.城市地理學是一門地理科學,是研究城市地域狀態和分布規律的一門地理科學.而城市規劃學是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提供設計藍圖的一門技術科學.
兩者都以城市為研究對象,但是側重點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學不僅研究單個城市的形成發展,還要研究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城市體系產生,發展,演變的規律,理論性較強.城市規劃學則從事單個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和設計,注重為具體城市尋找合理實用的功能分區和景觀布局等,工程性較強考試就到考試大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的相互聯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學需要從城市規劃學的進展中汲取營養,去探討更全面的城市地域運動規律.而城市規劃學則需要以城市地理學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設計理論,並具體運用到規劃實踐中去.但是,兩者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指導與應用關系. 城市生態學是研究城市生態系統的科學.主要研究城市中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生物群落與人類社會,物理生物過程與社會經濟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相互作用.
城市生態學源於帕克,伯吉斯等人於本世紀20年代創立的人類生態學.他們多以社會現象來類比生態世界,認為城市內部的土地利用與居民活動中,存在著與生態學中相似的模式與聯系.城市生態學到50年代以後,隨著城市問題日趨增多和嚴重而大規模發展起來.
早期的城市生態學對城市地理學家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建立地域結構模式產生了很大影響,並使地域結構成為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50年代以來,城市生態學和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都迅速拓展,並相互交叉.城市生態學的系統和平衡的思想為城市地理研究所吸取,並融匯在有關城鎮體系,城鄉關系,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城市中心作用和中心城市作用等研究之中.。

❼ 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城市地理學的內容的核心是從區域的空間組織和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兩種地域系統考察城鎮的空間組織。圍繞這兩種地域系統,具體研究下列內容:
①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過程,世界各國城市化的比較,城鎮人口集聚的規律,大城市的優勢,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問題等。
②城市職能研究。把城市產業分解為以滿足市外需要為主和以滿足市內需要為主兩類,從而確立基本職能與非基本職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質及其對所在區域的作用。
③城市分類研究。可根據不同目的採取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職能為依據的分類。
④城市體系研究。旨在掌握地域城鎮綜合體的分布特徵和功能、規模結構。
⑤城市群和大城市集群區研究。
⑥城市形態研究。包括城市聚合特徵、城市總平面布置格局以及城市景觀的研究。
⑦城市地域結構研究。
⑧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⑨城市生態系統研究。⑩城市綜合地理研究。此外,在城市地理研究內容中,還包含從國土規劃和城市規劃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城鎮最優布局,新城合理規模,城市再開發以及未來城市形態結構,等等。

❽ 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學的學科性質及其與其他相鄰學科的關系

城市是一種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區域實體,是各種人文要素和似然要素的綜合體。

1、與城市經濟學的關系。

2、與城市社會學的關系

3、與城市規劃學的關系

4、與城市生態學的關系

城市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變化的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❾ 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有哪些交叉點,可以開展哪些研究

你好,首先,城市地理學就是城市規劃的一個學科分支,怎麼說呢,就像社會學和城市規劃結合出現了城市社會學一樣;
其次,城市規劃現今有三個主要方向,經濟學方向(北大等),地理學方向(南大等),建築學方向(建築老八校);
最後,城市規劃研究的是城市空間問題,我認為一切問題都應該落實空間,地理學一般應用於空間適應性分析,空間建設條件分析等方面,此外對產業選擇等也是結合點。

閱讀全文

與城市地理學就是研究城市什麼規律性的學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