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歷史地理學論文怎麼寫

歷史地理學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3-22 20:37:38

A. 地理學概論論文怎麼寫,幫幫忙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論文提綱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格式和分類,簡單明了地說明論文的目的、依據和意義,甚至是兩句話。這種提綱往往是用於科學論文,而且在對於各種概念有相互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出來討論的情況下。如果總要分出1、2、3......點來寫的話,往往會變成「八股文」的模式,這樣的論文往往是應付式的論文,其真正的科學價值會大打折扣。

B. 求一篇與地理學習有關的小論文 500字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我有一篇,供您參考學習。可以適當刪減。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為解決環境問題盡一份責任。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空前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氧層的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增強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隨著氣溫加速上升,預計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海平面上升還會傢具暴潮和洪澇災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統失效;海水倒灌則導致土地和農田鹽漬化。*過多地適用氯氟烴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早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幾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大氣污染主要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煙塵等有關。由大氣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環境問題。工廠排放的含硫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後,與水汽結合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從而使降水呈現出較強的酸性,落到底面即為酸雨。酸雨毀壞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蝕建築物、塑料和金屬設施;使土壤酸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我國長江以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嚴重。這一時期,環境問題上升成為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為解決這一問題,謀求人地關系協調,必須堅持之路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三項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堅持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創建一種心的生產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則和新的發展方式。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發展觀、資源觀、環境觀、倫理道德觀和消費觀等※續發展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發展的一部分, 用經濟增長代替發展是片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追求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社會風尚的改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等。※續發展的價值觀要求人類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對人的價值,並在經濟核算系統中加以考慮。※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達到就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重視能源和原料的適用方法,以求減少損失,杜絕浪費,並盡量不讓廢物進入環境,以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可持續的觀點看,處理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類必須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諧與平衡的關系,如果這種關系被破壞,人類所處的食物鏈將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傳統的消費觀念是形成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原因。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調整行為主要是指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三種。 政府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律;防污染為主,控污染發生;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計算某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完善各種環境稅費的徵收;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產品的環境監督管理;樹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等。 市場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實行科學管理;行業經營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目標;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具體可行的環境行為標准融入員工的考評、獎懲機制;減少流通領域的浪費等。 公眾行為的調整包括;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用環保產品;少過度包裝,倡導簡朴生活;普及環保知識;實行垃圾分裝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換到一個變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系《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繫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著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珍愛生靈,萬物共存。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回答完畢。謝謝 追問: 我覺得不太適合我,盡量與高一知識接軌吧 回答: 節能減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類,人類也在不斷地改造地球。人類的發展史, 歸根 結底是人類 艱苦奮斗 的 創業史 。在創業過程中,人們利用各種能源賴以生存,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人預言,人類最終是毀滅在自己創造的文明中。「資源短缺」已成為廣大群眾一個十分關注的問題。如果現在不加以考慮對策,未來人類就沒有出路,總有一天能源會被我們用盡,人類就無法生存。 如今,許多人們不懂得如何珍惜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電,許多破壞臭氧層的物品也消耗飛速,排放的廢氣已經多得難以讓人想像……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是誰?就是我們人類。 要做到節能減排,就要 從小事做起 ,人人動起手來,創建美好的家園。我提出以下幾點可行的建議: 一、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 節能燈泡 。據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 電燈泡 ,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除了電燈,在使用其它電器方面也要注意,盡量選擇低消耗節能產品,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於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 電風扇 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節約 水資源 。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廁所、澆花等。 淘米水 則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筷。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 餐巾紙 擦乾凈,洗起來節水有方便,還可以少用 洗潔精 ,減少 水污染 。 三、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 垃圾填埋 地釋放出來的 沼氣 ,還能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800千克的 再生紙 ,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 保護森林 資源, 保護環境 。 四、減少 廢氣排放 。交通廢氣和 工業廢氣 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出 租車 ,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里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等而產生的大量滾滾的濃煙彌漫在城市裡。他們應該把廢氣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所以我們要大量的種樹,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 垃圾分類 處理。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 一次性物品 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 再生資源 ;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裡可以准備不同的 垃圾袋 ,分別收集廢紙、塑料、 包裝盒 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盡量做到「變廢為寶」。

C. 歷史地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怎樣開題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1、選的題目不要太偏,否則資料很難找。
2、開題的內容可以列出幾個,請你的導師定奪。
3、找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D. 有關歷史地理的論文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題和研究特點相關資料: 圖片

研究主題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題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綜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歷史、政治哲學、理想模式、治國戰略、施政方策、權力運用等。二是主題穩定。自春秋戰國直到明清之際兩千多年間,歷代研究者長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疇、範式等,盡管含義有所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題:①政治哲學。包括仁、禮、法、道、勢等范疇,天與人、義與利、君與臣、君與民等關系,以及人性論、歷史觀等理論。②理想社會政治模式。如孔丘的「天下歸仁」的「有道」之世,孟軻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愛」、「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荀況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會,鮑敬言的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烏托邦,康有為的「大同世界」,等等。③治國戰略。

為了達到理想的社會政治狀態,治國戰略也是中國歷來政治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歷代研究者提出了諸如:仁愛、禮治、峻法、尚同、無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過格、致、誠、正,達到修齊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樣的治國戰略。同時還研究各種治國戰略間的協調、配置等等。④施政方策。對各個歷史時期的決策研究,也是中國歷來政治研究的課題。這種研究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總體層面,如經濟發展中的重農抑商,唯農除商,農商協調發展,重商等等;外交領域的遠交近攻,合縱連橫,和親,羈糜,以夷制夷等等。二是具體層面,即各個歷史時期統治中面臨的政治問題的決策研究。⑤權力運用。

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要求統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總攬全局的統治術。因此,有關諫議、兼聽、獨斷、考課、監察、防奸等統治術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視。⑥政治制度。國家的統一和政治的有效運作,離不開制度、規范的研究與建設。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研究對在封建體制框架內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項具體制度和規范、保障政治的有效運行,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諸如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官吏的選拔與任用、政權機構的組織、監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在維護和發展封建政治統治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近代以後,研究重點開始轉向制度改造。⑦政治史。

中國歷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別重視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他們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總結前代的政治經驗、教訓,「以史為鑒」。
研究特點 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研究,在中國歷史、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可歸納為:①範式單一。盡管中國歷史漫長、曲折,但從西周、春秋戰國起對封建社會政治研究,到秦、漢時期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與方法的研究範式。這一研究範式在中國政治研究中長期處於統治地位,直到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範式所替代。②注重世事。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較為注重對人與現實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與社會、君臣關系、君民關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傾向和濃厚的「經世致用」傾向,而疏於對國家、權力、體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③強調布政。在對人與現實政治的研究中,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對治國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國戰略、施政方策、權力運用、選才用人以及它們與政治哲學范疇的關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體制的合理性問題,這一狀況到近代才有所改變。④側重倫理。受到單一範式的影響,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國之道時,側重於對倫理調控手段的研究。從孔丘的「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到荀況的「導之以禮、齊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經刑權」、朱熹的「為政以德」,無不體現著政治道德化的濃重色彩。雖然政治運作中的「陽儒陰法」,使法理調控在政治研究中仍佔有一定地位。但與倫理調控相比,法理調控長期被置於次要地位。⑤學科界線模糊。

由於中國歷代學科分化不明顯,由於單一範式的影響和偏重倫理研究,歷代政治研究一直與哲學、倫理學、歷史學合為一體,學科界線極不明確,未能確立獨立的學科地位。

E. 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寫「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我這有一篇「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起點」,你可以參考。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起點

摘 要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場內容廣泛而且影響深的社會政治運動。內容包括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它為中國的經濟、軍事近代化創造了條件,開創了近代文化教育事業的先河,客觀上促進了中國人現代民族意識的增長。它雖然沒能救中國, 卻為中國的進步、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鏈條上的第一環。因此,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點。

關鍵詞:洋務運動、近代化、起點

洋務,最初稱作夷務,「泛指與西方資本主義有關的一切事物,諸如外交、通商、傳教以及輸入西方資本主義的武器、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等等,幾乎是無所不包」。[1](p31)「但是,洋務運動中所興辦的洋務,狹義的說,主要是指清朝政府為強化中國軍事力量和工業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場以引進西方的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強國運動」。[2](p477)然而,就是這場運動,史學界對其的評價一直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牟安世、祁龍威等認為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社會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3]但以李時岳、孔令仁、胡濱為代表的史家們卻認為洋務運動「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3]也有人認為洋務運動只不過是「清王朝投靠資本主義列強,並與之結合,以謀求穩定其反動統治的產物」,「運動的進程和後果並無積極意義」。[4](p29)但筆者認為,自從19世紀60年代初洋務運動的發軔,一直到90年代結束,持續了30多年。在這期間,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生產工具和科學技術,發展了以機器生產為標志的近代生產力,造就了舊制度的掘墓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因此洋務運動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大門,可視為中國近代化的起點。本文將從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中體西用」的思想、洋務運動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嘗試等方面來闡述。

一 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

洋務運動發生在19 世紀60 年代決非偶然,是和當時世界近代化運動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的。其時,歐美各國都在進行近代化運動。所謂近代化,就是「在歐美各國就是資產階級通過反對封建勢力的斗爭,使社會擺脫中世紀的封建形態而資本主義化」。[5]近代化的主要標志是發展科學技術,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科技的產生和發展是由生產決定的,同時科學的進步又促進生產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另一種生產力。」[5]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引發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應用到生產中,又推動了各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加速了各國近代化運動的進程。世界近代化運動是隨著各國工業革命的勝利而開始的。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開始,即從手工工場到大機器工廠的飛躍,這也是社會關系的一大變革。在各國當中,英國是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成為當時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繼英國之後,法國和美國從19 世紀初開始了工業革命,隨之,各國的近代化運動也迅速開展起來。它表明西方近代文明已經產生,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飛躍。它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強力,不僅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格局,而且向人們昭示了近代社會發展的趨向。

面對西方文明的挑戰,東方各國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應。日本對西方文明的沖擊反應強烈。19世紀中期,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和近代工業文明之間作出歷史性的選擇,是日本社會面臨的難題,最終日本選擇了近代工業文明,他們先是推翻幕府統治,廢除幕藩體制。繼之,在1868 年實行明治維新,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最後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實現了近代化,避免了亡國的厄運。日本近代化運動的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的論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5]

面對這股近代化運動潮流的不斷沖擊,中國各階級各階層對西方文明的認識也不斷深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都開始接受。鴉片戰爭的失敗使林則徐認識到了解西方之重要,同時又深深地刺激了有良心、有見識的士大夫們,他們沉痛地檢討了中國貧弱失敗的原因,並大聲疾呼要睜眼看世界。例如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過程中,就組織人「采訪夷情」,翻譯外國報紙和書籍。戰後,中國出現了第一次學習西方的熱潮。在這方面,林則徐、魏源、姚瑩、徐繼畲最具建樹,如魏源完成了《海國圖志》一書,初版50卷,後增為100卷。1848年徐繼畲撰成《瀛環志略》10卷,「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世界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和風土人情」。

F. 歷史類論文綜述怎麼寫詳細點,最好有例子~~

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顫伏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茄知攜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綜述也是科學研究

綜述是作者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 綜合地介紹和評述某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 並表明作者自己的觀點, 對今後的發展進行預測, 對有關問題提出中肯意見或建議的論文。一篇好的綜述, 對於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探討, 對於有關技術的建立和改進, 對於相關產品的設計和製造, 對於青年科技人員和學生學術水平的提高等, 都能發揮很好的指導作用。在國內外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 以各種載體形式出現的科技信息極其紛繁。作者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 見猛答地獨特地寫出一篇能啟迪他人的綜合性論述, 雖然算不上「原創性」論文, 卻也屬於「組合式」成果。這種「組合式」成果, 在人類科技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組合式」成果的一個突出例子。美國航天局一位負責人曾經說:「阿波羅」太空梭的技術實際上沒有一項是新的突破, 相反, 全部都是已經發明的現有技術; 關鍵是我們能夠恰如其分地將其有機地組合, 並實行系統管理。綜述是對已有的文獻和成果進行組合, 因此, 它也是科學研究, 而且是重要的研究形式之一。

由博返約執簡馭繁

許多科學領域, 歷史悠久, 文獻量大, 精粗混雜, 真偽共存。因此, 綜述不應只是文獻的簡單拼湊, 而要在全面查閱和檢索的基礎上, 選擇其中的優秀成果、重點著作、精闢論述和最新進展, 加以歸納和提煉。綜述, 是對文獻的濃縮和萃取, 是對知識的精煉和升華。

發表綜述性論文的主要目的, 是為了使讀者對某一學科領域的問題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因此, 文獻資料的查閱必須全面, 這是撰寫綜述的基礎。如果不全面系統地查閱文獻, 而是盲人摸象, 只根據部分資料以偏概全, 這樣的綜述, 對不了解此領域的讀者會產生誤導。同時, 綜述的內容應該以原始文獻為准。因為, 由於一些著者、譯者或審校者的疏忽, 有些文獻在轉引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差錯。在撰寫綜述時, 如果圖方便, 只引用間接文獻而不去查閱原文, 則可能以訛傳訛。

當然, 撰寫綜述, 既要「求全」, 更要「求精」、「求新」。由博返約, 執簡馭繁, 是撰寫綜述性論文的一項基本技能。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文以辨潔為能, 不以繁縟為巧」。「求精」是指在主要成果和精闢觀點不遺漏的前提下, 用簡練的文字對眾多文獻加以概括。但有些綜述作者卻是有文必錄, 不篩選, 不升華, 泛泛羅列, 篇幅冗長。這樣的綜述, 往往使讀者不得要領, 也會令編輯出版者在決定取捨時感到為難。「求新」是指有價值的最新文獻必需介紹; 新, 是綜述性論文的生命力之所在。當然, 最初的發現與發明、經典的理論或例證, 有時也需要在綜述中體現。求全, 不可能包羅萬象; 求精, 不同於以偏概全; 求新, 不排斥引經據典。要使求全、求精、求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善於抒發己見

有的作者撰寫綜述, 將別人的成果或文字結論原封照搬, 人雲亦雲; 既不進行分析比較, 更沒有自己的觀點。這不能算是綜述, 只能算是文摘。綜述性論文除了介紹別人的成果和論述之外, 還要善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依筆者淺見, 綜述作者自己的觀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選題獨辟蹊徑。在撰寫綜述之前, 要查一下別人是否已發表過類似綜述。綜述的選題不但不能重復, 還要獨具特色。例如: 介紹鮮為人知的重要信息, 展示獨樹一幟的看問題角度, 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等等, 這樣才能吸引讀者, 也有利於學術爭鳴。(2) 對他人的成果或論述進行分析, 對不同的數據或觀點進行比較, 盡量給予客觀的評價, 這樣才能對讀者起到應有的解惑作用。(3) 展望未來, 對前景和趨勢, 做出符合該學科發展規律的預測, 使讀者得到啟迪。(4) 對該學科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以及如何解決, 提出中肯的意見、建議或思路, 以引導讀者。當然, 發表己見時要有理有據, 合乎邏輯; 不能憑空議論, 牽強附會。

總之, 不要把綜述性論文寫成文獻的簡單拼揍, 而要全面查閱, 周密構思, 精心提煉, 合理引伸; 還要善於抒發己見, 立異標新; 要如同做科學實驗一樣, 以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精神命筆行文。

G. 我要關於「歷史地理學」方面的論文!

這個網址,絕對有用!我經常 用這里的論文。下載地址:
http://www.studa.net/

以下是簡介,打開上面鏈接就行。
1.20年來國內歷史地理學理論研究概述 [ 地理地質 ] 歷史地理學是近年來漸漸興起的一門顯學,有關的研究文獻已經蔚為大觀,但歷史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卻一直是歷史地理學研究中一個相對薄弱...
http://www.studa.net/dilidi/080908/16292554.html (2008/9/8 16:29:00) 2.我國歷史地理學理論研究的現狀 [ 理學其它相關 ] 對歷史地理學科性質的討論,自20世紀30年代即已開始,「文革」以前曾進行過熱烈的討論①,至80年代初歷史地理學界對本學科的...
http://www.studa.net/lixueqita/080720/1012176.html (2008/7/20 10:12:00) 3.沙漠歷史地理學的幾個理論問題——以我國河西走廊歷史上的沙漠化研究為例 [ 歷史學 ]【內容提要】乾旱地區的沙漠化主要發生在內陸河流下游,沙漠化過程的途徑主要有就地起沙、風蝕綠洲、流沙入侵、洪積物掩埋綠洲4種, 前兩者最重要。由於綠洲水...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8/15592386.html (2006/4/28 15:59:00) 4.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兼論侯仁之《歷史地理學四論》 [ 歷史學 ] 內容提要 建國以來,經過幾代學者的共同努力,現代歷史地理學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發展前景廣闊。本文在侯...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6/15505727.html (2006/4/26 15:50:00) 5.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和前景 [ 歷史學 ] 【內容提要】中國歷史地理學具有悠久的傳統,也是一門符合現代科學原理的新興學科。由於中國擁有長期延續的文獻記載,涉及的時間和空...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6/15354561.html (2006/4/26 15:35:00) 6.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 歷史學 ]【英文標題】WU Hong-qi,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The history, pres...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6/15321456.html (2006/4/26 15:32:00) 7.20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 [ 歷史學 ] 一、總體進程傳統的輿地學孕育了歷史地理學。輿地學主要研究歷代疆域、政區、地名、水道的因襲與變異,長期以來是歷史學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鑰匙...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6/14112788.html (2006/4/26 14:11:00) 8.譚其驤的歷史地理學研究 [ 歷史學 ] 歷史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20世紀以來,特《20世紀中國歷史考證學研究》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逐步創立和完善的。20...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5/14295438.html (2006/4/25 14:29:00) 9.唐代三峽「竹枝」:一種文學現象的歷史地理學考察 [ 歷史學 ]唐代以後,原本為山地民歌的「竹枝詞」成為多受文人重視的詩體。詩人文士記事詠物抒懷,往往採用這種文句平易朴實、風格活潑清麗的形式。 要探求這一生動清新的文化支脈...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05/14205754.html (2006/4/5 14:20:00) 10.史念海教授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傑出貢獻 [ 歷史學 ]【內容提要】史念海教授是我國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他在將近70年的學術生涯中,堅持「為世所用」的原則,努力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對中國歷史...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05/10111220.html (2006/4/5 10:11:00)

H. 歷史論文怎麼寫

1:…………建議考察一下英國、法國國王還有神羅皇帝和下級封建主之間的關系。
2:說到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如何從封建制度下萌生的問題,特別需要注意一點。
西方的分封制相對於中國的帝國官僚制,封建主的權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農民的私人財產受到較大的保障,(例如英國就有有農奴在庄園法庭告倒庄園主的事情。又例如私人住宅「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因此才能出現較多擁有一定資產農民,是資本主義萌芽的基本前提。
3:這個我說不好,歐洲封建封建是分封制(文藝復興和民族國家建立開始才出現中央集權)、中國封建社會主要是帝國官僚制(奴隸社會才是分封制)。
大致上是那麼幾點:教權壓制封建權力(特別是壓制皇帝和國王等上層封建主)、歐洲封建制的單層負責體系(「吾主之主並非吾主,吾臣之臣並非吾臣」)、破碎的地理、民族構成、普世主義傳統等等。
總體而言,在歐洲的民族國家出現(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簽訂)之前,歐洲人普遍只認同直接領主的領地而對「國家」的認同有限。德國人統一之前所抱怨的「德意志在哪裡」的問題,在中世紀實際上是常理。

參考資料:我只是憑印象說說……

以下是參考論文:

黑暗的西歐中世紀
歐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被稱為中世紀,這個時期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最為黑暗的時期。由於蠻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羅馬帝國的崩潰,幾乎造成當時歐洲文化的完全毀滅。西歐的封建制度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由日爾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從羅馬滅亡後的廢墟上產生、發展起來的。騎士制度同樣也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是歐洲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確立起來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紀的歐洲國家是一種鬆懈的領土集合體。在一個國家裡,以皇帝、國王、公爵等為最高領主,其他大貴族則以向其宣誓效忠來換取封地——「采邑」,從而成為最高領主的附庸。這些附庸各自又可以擁有從屬於自己的附庸,直到擁有少量土地或無地的騎士們,如此便構成了西歐完整的封建等級體系。
西歐中世紀一般被認為是一個文化衰落的時期,甚至「黑暗」的時期,並且把造成這種「黑暗」和「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歸咎於基督教會.事實上,在西歐中世紀早期(公元5—11世紀),教會的活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西歐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繼承者,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世紀早期西歐文化的復興,奠定了中世紀西歐教育的基礎,促進了西歐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近代歐洲成為世界進步的火車頭,從近代歐洲誕生的近代文明以其巨大的影響左右了世界近代歷史的走向。人權、民主、法制、共和、科學等觀念,今天已為世人廣泛接受;地理大發現使得世界的聯系愈加緊密,東西方世界從此愈加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歐洲中世紀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時期,從羅馬帝國的廢墟中成長起來的日爾曼人諸王國逐漸把日爾曼與羅馬因素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包含於西歐封建制度之下的一系列制度。

一、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
公元476年最後一位羅馬皇帝被日爾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終於在蠻族的入侵下滅亡了,在原西羅馬帝國的土地上相繼建立起許多日爾曼人國家,西歐的封建制度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發展起來。
法蘭克人進入高盧地區後,就沒收了羅馬皇室和部分奴隸主的土地,用以分給法蘭克人的馬爾克公社。也有很多被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和他的親兵們所佔有,他們成為了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隨著法蘭克人不斷征服新的地區,國王們便把新征服的土地及其上的人民贈送給他的部下、主教和修道院長,即所謂的「贈地」。這樣無限制贈地的結果便是地方大貴族的實力不斷增加,最終大大削弱了王權,使墨洛溫王朝的繼任國王們逐漸成為一個只具有象徵意義的「共主」。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馬特擔任宮相時期,為了法蘭克國家的長治久安,也為了鞏固他自己的實力,他開始實行采邑制。查理"馬特將沒收的叛亂貴族和教會的土地作為采邑,分封給貴族和教會。采邑的領受者必須為賜予者服騎兵役,並向其宣誓效忠;采邑的賜予者有義務保護領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傷害。采邑分封,只限終身,不得世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歐封建制度是在這一時期由法蘭克人發展起來的,「采邑」制更是起到了根本的決定意義。
「采邑」制到查理曼時期有了很大發展。在這一時期里,除國王舊有的教俗封臣外,過去屬於國家官吏的伯爵、馬克伯爵和公爵等也都變成國王的封臣,從國王處領受采邑。並且此時的采邑逐漸的變為世襲的了。國王的封臣們也可以吸收自己的封臣,並把部分土地作為采邑分賜給他們,從而又成為他們的封君。9世紀後,「封土」一詞逐漸代替「采邑」;以後則全用封土稱呼。國王是最高封建領主,其下有公爵、伯爵、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至此形成西歐完整的封建等級制度。
中世紀的國家是一個鬆弛的封土集合體,並沒有明確的國界概念。「它的財產權和主權到處相互轉化」[1]
歐洲的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經濟合一的制度。封建領主在其封土內首先明確擁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權,進而在王權衰落後,又逐步取得了王權在地方的權力並將其轉化為同封土一並世襲的私人權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稅收、鑄幣等權力。追究歐洲封建制度的產生根源,則包括了三個主要的因素:羅馬文明、日爾曼傳統以及基督教的影響。

黑暗的西歐中世紀
公元500~1500年,就是西歐的中世紀時期。這個時期,可以說基本奠定後世的國家形勢。這個時期,整個西歐的主要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制。但是,此封建非彼封建。以我來看,西歐的封建制還是更接近於我國夏商周時期的分封制。這種封建制也是國家元首賞賜土地給他想要封賞的人,但是,不同之處在於,在大宗之下的小宗,可以不聽從大宗之上的更大者的號令,簡單來說,可以用一句當時的俗語說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就清楚地說明了上下的權力關系。按照我們的看法,這無疑是不利於統治的。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這是不錯的。
這個時代,西歐各個國家迅速發展,這是由於兩項科技的發明,一項是馬軛,它可以使牲口在被牢牢套住之餘不至於被壓住氣管而窒息。另一項則是重犁,它可以迅速的破開土壤,翻開錯綜復雜的地下根系。這段時間內,歐洲的樹林急劇減少就有它們的功勞。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的生產力逐漸提高,國家開始進入興盛。國家的強大使得戰爭頻發。公元六世紀開始,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開始入侵歐洲國家。他們有著先進的航海技術,是他們發現了格陵蘭,也有傳聞說他們在早於哥倫布的幾個世紀前就已經先達到了美洲。反正,他們倚仗先進的航海技術,對波羅的海及北海附近的國家進行侵略式的搶掠。當然,這也促成了最能代表西歐當時特色的城堡。當時的城堡,規模甚宏,在強盜入侵時,附近的農民便躲入城堡,尋求保護。領主也因為戰略原因樂於對居民提供保護,便形成了西歐的一種獨特城市格局:層層的建築或農田圍繞著城堡而建。其實,認為城堡是一種防衛工具的看法是十分片面的,事實上,城堡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作為士兵及騎士的軍事基地,是用來控制附近地區的。在國王權力日漸衰退的中世紀,城堡成為了維護城鎮穩定的重要工具。
說到歐洲中世紀的代表,城堡絕對不會比騎士更具特色。騎士的興起源於法蘭克帝國的大軍閥鐵錘查理。他在與阿拉伯人的都爾一役中大敗阿拉伯人,便是得益於他的精銳騎兵部隊。隨後,騎士風靡全歐洲,各個地區的人們都以成為騎士為榮。因為騎士需要供養馬匹,自己配備武器,盔甲,非富貴人家沒有資格成為騎士。騎士經常依附於他心儀的領主,領主為其提供土地和農民,騎士在需要時期為領主作戰。因為供養騎士的費用遠比普通的士兵要高,所以有的領主是比較貧窮的。騎士被視為一種身份,後來逐漸發展成騎士精神。不過在後來,騎士們因為利益的緣故,不再重視這種規則。有一個絕對強力的歷史事實印證了這個現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的主力就是各種利慾熏心的騎士,因為幻想掠得無比的財富,組成各種軍事團來參與東征。他們參與了除了兒童十字軍外的每一次侵略戰爭。騎士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成為了戰爭的象徵。
歐洲中世紀有一個大民族是不可忽視的,這就是日耳曼民族了。但,此日爾曼並非希特勒口中的日耳曼,它是萊茵河以東,維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的一片大地區的民族總稱。日耳曼人的傑出代表是法蘭克人,當時的法蘭克王國可謂是強大至極。後來因為日耳曼民族的分遺產制度而分裂成3部分,分別是法國、義大利、普魯士(即德國)的前身。日耳曼語系影響了整個歐洲的語言,被匈奴人趕入歐洲的日耳曼人的入侵更直接造成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可謂是影響力大。
在歐洲的中世紀,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就是蒙古人的入侵。當時的蒙古鐵騎,甚至達到了多瑙河東岸,讓許多歐洲人聞風色變。當時的蒙古人所到之處,攻破城鎮大部分遭到屠城厄運,幸虧為阿拉伯人所敗,不然怕會有一場大災難在歐洲發生。
總之,在公元500~1500年的西歐,即中世紀的西歐,戰爭的陰雲總是籠罩在人們頭上,可以稱之為黑暗的西歐中世紀。

I. 歷史論文怎麼寫~~

呵呵……你早說是高一啊……
或者搞個比較正統的,你可以寫新航路的開辟,使得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這個給了英國很大的機會,然後英國發展海上貿易,甚至是奴隸貿易,攫取第一桶金。順便開發海外殖民地。
或者搞個地理決定論,英國孤懸海外,所以不太容易介入歐洲大陸的紛爭。但是英國在歐洲又是一個大國,所以他有參與歐洲事務的權力。這樣的位置得天獨厚。而且英國受天主教的束縛相對小,思想比較本土化,所以更容易發生資產階級革命。

其實這兩個都是比較正的,特別是第一個,和新航路開辟有關系。如果你要寫得與眾不同一點呢。你可以寫關於「地理環境決定論」的這個,雖然這個理論已經被無數人批判,但是不得不承認,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海洋文明,本來就具有天生的注重商品經濟和務實的精神,也有敢於冒險,富有開創精神。這個和他們祖先的生活環境很有關系。島國么,不做生意干什麼?航海么,沒有冒險和開拓精神就不行。這個在高中歷史必修一中的古希臘文明中有闡述。可以借鑒。關於地理環境決定論,經典的有黑格爾、盧梭他們的論述,完備的有《槍炮、鋼鐵和疫病》這本書以及很多歷史地理以及歷史科學化的專業書籍。……呵呵……再加上我上面說的地緣政治,就是英國懸於歐洲大陸之外,卻又不是很遠,這個很不錯。

J. 什麼是歷史地理學論文

什麼是歷史地理學論文
就是跟地理和歷史有關的 論文啊!

閱讀全文

與歷史地理學論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7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2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6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9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