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分別是什麼

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分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25 10:49:39

Ⅰ 青藏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徵

青藏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徵包括:氣溫低、日較差大、常年冰雪與寒凍。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約300—400萬年內,青藏地區大面積大幅度地抬升至現在的高度,經歷了由低海拔熱帶、亞熱帶環境向高寒環境發展的劇烈演變,海拔高度劇增對自然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變化也起著主導的作用。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充足。高原上凍土廣布,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Ⅱ 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是什麼

簡 稱: 川或蜀
面 積: 約48萬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萬
省 會: 成都
民 族: 有漢、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東部為海拔約5OO米的四川盆地,這里有富饒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為高原山地,屬青藏高原東緣,海拔3000-4000米。邛崍山、岷山一帶設有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多處。氣候:復雜多樣,盆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長。西南山區干濕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長冬無夏,較為干寒。年降水量約一千毫米
工 業: 四川省是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瀘州和宜賓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
農 業: 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是我國水稻、小麥、油菜籽、甘蔗、黃紅麻、桑蠶、茶葉、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省重要牧區和林區
地理位置: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宋置川陝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
管轄范圍: 設重慶直轄市後四川省轄12地級市、4地區、3自治州,18縣級市、124縣、3自治縣。其中有50餘個市縣對外開放

Ⅲ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是什麼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包括:氣溫低、日較差大、常年冰雪與寒凍。

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雲南省和甘肅省的一小部分。這里適於耕種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的城市有拉薩、玉樹、西寧等城市。

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有世界屋脊之稱。是黃河、長江、瀾滄江(在國外稱湄公河)、雅魯藏布江等眾多大江的發源地。位於其內部的青藏鐵路是當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有豐富的太陽能、地熱和水能資源。

青藏地區也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區。藏族人民大多信奉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位於拉薩市的布達拉宮、西寧市的塔爾寺,都是著名的藏傳佛教聖地。

Ⅳ 青藏地區圖主要地理特徵是什麼

青藏地區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青藏高原是亞洲不少達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這里.
青藏高原自古即為藏族生息的舞台,因高山環繞,地形封閉,偏處邊陲,演化出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生活樣貌。

Ⅳ 高寒是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自然景觀的形成

青藏地區由於地勢高,氣溫低,形成高、寒為主的自然特徵,由於高寒,地表形成了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自然景觀,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導致太陽能十分豐富,由於海拔高城鎮人口多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而地熱資源是源於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高寒是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自然景觀的形成

Ⅵ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簡單介紹

1、地勢高亢、歷史年輕。青藏高原的形成與地球上最近一次強烈的、大規模的地殼變動——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密切相關,表現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且有許多超過雪線、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在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總輪廓中有三級階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級地勢階梯,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由此向東逐級下降,最後經由我國東部低地及淺海大陸架沒入太平洋海盆。

2、太陽輻射強、氣溫低、日較差大。空氣稀薄、大氣干潔的青藏高原上,太陽總輻射高達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緯低海拔地區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導致的相對低溫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氣溫低達—10——15℃,與我國溫帶地區大體相當。暖季,我國東部夏季風盛行,最熱月平均氣溫大多在20—30℃之間,且南北差異不大,唯獨青藏高原成為全國最涼的地區。

3、冰雪與寒凍風化作用普遍。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於冰川、凍土的發育和獨特的冰緣與寒凍風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區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現代冰川發育,佔全國冰川面積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紀古冰川地貌遺跡廣布於極高山區周圍,部分地區還成為景觀的重要要素。凍土在高原上廣泛發育,其中多年凍土連續分布於高原中北部,厚達80—120米,成為中低緯巨大的凍土島。

4、高原動植物地理和生態適應現象。青藏高原上動植物區系分屬於不同的系統,動物方面高原內部屬古北界區系,東南部屬於東洋界區系;植物方面相應地分屬於泛北極區的青藏高原植物亞區和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即歷史古老的喜暖濕成分佔據東南部,而較年輕的耐寒旱種類則分布於高原內部。

5、垂直變化普遍並與水平地帶緊密結合。青藏高原不僅邊緣高山環繞、高差懸殊,而且高原內部也廣布許多山脈,起伏不小。因此垂直自然帶普遍發育,可以歸納為海洋性系統與大陸性系統兩類性質不同的帶譜。另一方面,范圍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勢結構和大氣環流特點的制約,形成了自東南向西北由暖濕至寒旱的水平分異梯度,表現為從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帶性變化。

Ⅶ 青藏地區顯著的自然特徵是

氣溫低、日較差大、常年冰雪與寒凍。

高寒是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的自然特徵是「寒」,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青藏地區,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位於我國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區,高原也因此而得名。這里適於耕種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的城市有拉薩、玉樹等城市。

青藏高原是亞洲內陸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Ⅷ 青藏高原地區的自然環境具有什麼特徵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徵: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資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種水體形式存在,並以河川徑流為主體。

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地域分布明顯,數量構成極不平衡。宜牧土地佔總土地面積的53.9%,宜林土地佔10.7%,宜農土地佔0.9%,暫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積佔34.5%。

(8)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分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熱資源:

青藏高原的地熱資源特點是熱田多、分布廣、熱儲量高。青藏高原的溫泉多達600多處,其中許多都是高溫沸泉,溫度超過了當地的沸點,特別是藏南沿雅魯藏布江及其兩側,大量的高溫沸泉、間歇泉和噴氣孔廣泛分布。

水土流失:

據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積為38.2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國土面積的49.1%,並且每年還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大。

Ⅸ 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徵是______.

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於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徵,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徵.
故答案為:高寒.

Ⅹ 青藏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徵是() A. 溫暖 B. 濕熱 C. 乾旱 D. 高寒

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氣溫低,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
故選:D.

閱讀全文

與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分別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8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5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9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8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2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4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7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0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2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2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9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8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7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7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3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