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有什麼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3-01-25 07:53:34

①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平原,地勢起伏和緩的地區人口密度大。山地高原人口密度小。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多沿河流分布。

② 人口分布 主要因素 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影響人口地區分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社會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
(1)首先,人口分布是社會現象,深受社會經濟規律支配;
(2)其次,自然環境也對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響;
(3)此外,開發歷史的久暫、移民活動,以及政治動亂、戰爭和不同時期
統治階級的人口政策等等,都會影響一地區人口增長和人口移動,也
會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現出來
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③ 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因素

(一)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

資源、氣候、土地、水源、地理空間狀況等。

少數民族人口的分布,同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如藏族等世代生息的青藏高原,高寒的氣候,貧瘠的土壤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由於生產力低下,經濟發展遲緩,人口增殖也就緩慢,從而形成我國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區。面積廣大、尚未開發的藏北高原,更是地曠人稀甚至荒無人煙。西北地處乾旱內陸,草原面積廣大,農業以灌溉為主,水文條件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特別是農業的發展,因而其人口的分布明顯與水資源分布相關。廣大荒漠地帶,人跡罕至,而河水流經地區及地下水豐富的地帶,則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區,如寧夏銀川平原及內蒙古河套平原,均得益於黃河水灌溉之利而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成為塞上明珠。西南地區雖然大部分地方地形崎嶇,石山裸露,但由於氣候條件有利,在一些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形成許多農業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

(二)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布局特點的影響

生產力水平

這是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歸根到底還要通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而起作用。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造成經濟結構的地域差異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地域差異。

(三)歷史、社會和政治因素

政策、人的觀念、移民、經濟發展水平、文化需求、戰亂、災害影響等。

人口的地域分布都不同程度地顯示著歷史的繼承性,是歷史的產物。它隨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布局的改變處於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其變化又表現出較大的惰性。

越是歷史悠久的地區,這種烙印就越深刻,在中原漢族地區,人口增殖的時間長,密度也較高;而少數民族聚居的大多數地區,因開發歷史較短,人口增殖時間短,遷移人口數量有限,人口分布一般較稀疏。

④ 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人口的分布
四大人口稠密區:
(1)亞洲東部
(2)亞洲的南部
(3)歐洲
(4)北美洲東部
四大人口稀疏區:
(1)高緯度地區
(2)高山高原地帶
(3)沙漠地帶
(4)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的空間存在形式、分布狀況,包括各類地區總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過程和構成(如遷移、性別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自然環境條件(如緯度、海拔、距海遠近等)對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紀以來,隨世界范圍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越來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點:
①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徵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佔陸地面積7%的地區,卻居住著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陸地上;而大陸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無人居住.就區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國之間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亞洲陸地面積佔全球的29.4%,但人口佔60%(1980年).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人口1億以上的7個國家的總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55%以上.在各國內部的不同地區之間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如中國以愛輝—騰沖一線為界,此線以東地區土地佔全國的42.9%,人口卻佔全國總人口的94.4%(1982年).
②隨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的變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著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人口分布還有集中於沿海地區的趨勢.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
通常,中緯度、地勢低平和沿海位置對人口有明顯的吸引作用.現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緯20~60°地區;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人口佔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區人口佔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內地區雖只佔全球陸地面積不足30%,但擁有世界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③時滯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後於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其原因在於人口分布的變化依賴於自然增長率和凈移民率的時間積累效應,速度比較遲緩.只有在人口基數很少的新開發地區,移民因素才能立即產生顯著效果.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人口(現象)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的研究,幾乎構成人口地理學的全部內容.
在一定時點上,人口在地理空間上的居住狀況.全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90%以上的人口集聚在10%的土地上,不到10%的人口散居在其餘90%的陸地上.中國的人口分布也極不平衡.如果從東北黑龍江省的愛輝縣到西南雲南省的騰沖縣劃一直線(稱為愛輝—騰沖線),約有94%的人口居住在約佔全國土地面積42.9%的東南部地區,約6%的人口居住在約佔全國土地面積57.1%的西北部地區.人口分布的狀況與自然、經濟、社會、政治等多種因素有關.地區的自然環境差異、自然資源的多寡,都會影響各地區經濟發展和生產布局,從而造成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一般來說,人口最稠密地區都是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歷史悠久的地區.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主要是自然環境惡劣、資源尚未開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⑤ 我國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地區多,山地、高原地區少;農業地區多,林牧業地區少;沿江、臨海公路,鐵路沿線地區多,交通不便的地區少。人口分布這種不平衡狀況,是舊中國多年來生產分布不平衡、不合理的產物。1、東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2、全國人口在省、區的分布,其所佔的比例和密度差異很大。影響我國人口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由於我國人口處於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時期,絕大部分人口都從事於農業生產活動,東部地區的濕潤區域及平原、盆地與河谷地帶的生態環境最適宜發展農業生產,從而集聚和分布了較多的人口。反之,在自然條件較並、不利於農業生產的西部地區,土地開發利用受到限制,人口分布稀疏得多。

⑥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人口分布是社會現象,深受社會經濟規律支配;其次,自然環境也對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響;此外,開發歷史的久暫、移民活動,以及政治動亂、戰爭和不同時期統治階級的人口政策等等,都會影響地區人口增長和人口移動,也會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現出來。

人口分布的特點

1.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徵是不平衡性。

2.隨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的變化。

3.時滯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後於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

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的空間存在形式、分布狀況,包括各類地區總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過程和構成(如遷移、性別等)的分布等。它是受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自然環境條件(如緯度、海拔、距海遠近等)對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紀以來,隨世界范圍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越來越大。

⑦ 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

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類改造、利用自然,與自然界發生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產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強烈制約。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往往成為人口密集地區。然而,人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勞動工具的更新,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支配作用逐步加強,人的動物學特性也逐步消退,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增多,社會性不斷增強。人類的各種有目的的活動同樣受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所以,社會經濟條件也必然影響人口的分布。1.自然條件自然地理環境是人口分布的自然基礎,它為人類居住提供了空間場所。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因歷史發展階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作用程度。在古代,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依賴性很大,人口分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也很大,許多學者認為人類最可能的起源地是生存條件較好的東非、中亞草原地帶、南亞以及中國西南地區,而不可能是氣候酷寒和生存條件極度艱難的地區。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的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擺脫自然的束縛,人類的足跡可遍及地球上的7大洲。自然條件作用於人口分布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是自然條件的直接影響;二是通過影響各地的社會經濟條件,進而影響到人口分布的間接作用。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是通過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資源等各種因素實現的。(1)氣候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氣候的作用可用氣溫和降水兩個指標來說明。地球的南極和北極以及海拔過高的高原地區,不適宜人口大規模定居。那些地區溫度低,不能種植農作物,而且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熱帶地區雖然水熱資源豐富,農作物種類多,一年可多熟,但那裡氣溫高,農作物病蟲害嚴重,傳染病易於流行,所以熱帶雨林區的人口也不如溫帶多。乾旱的沙漠地區雨水極稀,不宜耕種,人口很少,唯有河流兩岸及沙漠綠洲是人口集中地區。一般說來,除大陸內部的乾旱區以及高山區以外的溫帶地區,水熱條件適於作物生長和人民生活,所以成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表3-5)。(2)海拔高度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就世界范圍而言,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據計算,世界人口的90%居住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如印度恆河平原,歐洲中緯度地區,美國東北部的大湖區,中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四川盆地。一般說來,海拔過高,氣溫和氣壓都偏低,容易引起高山反應;寒冷、風大的氣候,貧瘠的土壤,有限的耕地,閉塞的交通條件,等等,使發展生產的條件遠不及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因此,溫帶和寒帶的山區和高原地區的人口密度都較平原地區為小。但是,熱帶地區例外。如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厄瓜多、秘魯等國,人口密集地區不是平原,而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盆地。這是由於山區和高原氣溫適中,不象平原地區過於濕熱,排水不暢,而且又在瘧蚊分布上限以上,少受疾病危害,有利於農業生產,成為熱帶地區人類重要居住地。我國南部熱帶地區的人口分布也符合上述特點。例如,在紅河、瀾滄江等江河沿岸,雖然地勢低平,但因過於濕熱,加上草木繁茂,害蟲猖獗,尤其是瘧疾對人類威脅極大,素稱「瘴癘之鄉」,故人口稀少,外來居民更難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相反,在海拔高度適中的高原和山區,溫度和降水條件對農業生產和人體健康都較適宜,較少瘧蚊分布,故人口較為稠密。此外,不同的地形部位對人口分布也有較大影響。一般說來,山間盆地、谷地、向陽坡、山麓地帶等部位適宜居住和發展農業生產,人口相對集中。表3-5 1950年不同氣候類型區的人口密度(人/km2)(4)水體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生產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之一,所以江河湖海等水體性質、分布狀況,以及水資源的保證程度常常成為限制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水體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人類提供水源,二是為人們提供方便的交通條件。地球上的人口稠密地區差不多都沿河沿海分布。因為人們接近這些水體既可以靠近水源,又可以獲得便利的交通條件。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和黃河之所以能成為古代文明發祥地,也是得惠於河流給人類提供的有利條件。(5)土壤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土壤是發展農業生產最基本的條件之一。不同的土壤具有各不同的土壤肥力和適宜耕作的性能。所以,土壤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類土壤的肥力和適宜耕作程度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來體現的。一般地,黑土、黑鈣土、棕色森林土及沖積土為最適宜耕種的土壤,所以,溫帶地區及三角洲地帶,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恆河、尼羅河以及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鹽鹼土、沼澤土、灰化土、紅壤等土類,較為貧瘠,人口就比較稀疏。(6)礦產資源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礦產資源的地位日益重要,采礦中心對人口具有強烈的吸引作用,有時成為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淘金熱引起的大量移民。新大陸最初之所以能從歐洲吸引大量移民,殖民者爭相開采黃金是一個重要原因。許多因開發資源而集中了大量人口的地區,也往往因資源枯竭使人口驟減。當然,由於開采技術的日趨現代化,目前也已出現大量開采礦產資源並未引起大批人口遷移及改變人口分布狀況的現象。2.社會經濟條件(1)社會生產方式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盡管自然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口的分布或多或少打上自然因素的烙印,但是,自然界只是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會生產方式才是實現這種可能性的決定性因素。自然條件對於人口分布的作用,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類主要靠採集和狩獵為生,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可食動、植物的分布。在人類馴服了野生動植物,農業和畜牧業得到發展後,人類對自然的駕馭能力大大增強,耕地面積不斷擴大,人類分布范圍也隨之擴大。如由於水利事業的發展和灌溉水平的提高,原來認為不能發展農業的沙漠和乾旱地區也隨著農業的發展而開始有人居住。在現代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和採掘業的從業人口日趨減少,城市製造業和各種服務行業日益興旺,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人口愈加向城市集中,各國工商業中心往往也是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區。(2)生產發展與布局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農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在歷史上,農業生產布局狀況與人口分布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發達的農耕區往往既是古代文明發祥地,又是人口稠密地區。在農耕時代,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業布局是決定一個地區人口密度的基本因素。農業生產發達的地區,單位面積土地上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較多,故人口稠密;相反,農耕技術落後的地區,人們利用土地的天然肥力粗放經營,產量較低,可供養的人口較少,故人口稀疏。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次大戰後,世界農業生產力發生急劇變革,發達國家的農業已實現了現代化,農業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所需農業勞動力大幅度減少。原先散布於農村各地的人口逐漸向城市和工礦地區集中。例如,美國農業勞動力僅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2—3%,但卻生產了全國所需糧食的120%。生產布局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常導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例如前蘇聯人口主要集中於歐洲部分、美國人口密集於東北部地區都是生產布局不平衡的表現。此外,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擴大了人類活動的空間范圍,並促使交通沿線的人口日益稠密。例如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使運河沿線興起了一批繁華的港市,且成為全國人口稠密區。(3)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其他社會經濟因素,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經濟政策的變動、戰爭、災荒、疫病、傳統觀念等,均對人口分布產生影響。政治因素對人口分布有時會產生巨大影響,短時間內便會改變人口分布狀況。例如,二次大戰期間,從歐洲東部遷往德國的人口就達600萬人。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平衡生產力布局和支援內地及邊疆建設,國家有計劃地從東部沿海地區調動工人、退伍軍人、技術人員等向內地和邊疆遷移。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8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5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9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8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2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4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7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0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2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2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9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8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7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7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3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