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幅中國地圖是誰畫出來的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繪圖人士有耶穌會的歐洲人士雷孝思、馬國賢、白晉、杜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棟、索柱、白映棠、貢額、明安圖以及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
《康熙皇輿全覽圖》中,實測經緯度值的地點有六百餘處,多處使用三角測量法,並使用少數的天文測量法。此地圖在中國地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清朝中葉至中華民國初年國內外出版的各種中國地圖基本上都淵源於此圖。
(1)康熙地理測繪圖叫什麼擴展閱讀:
馬國賢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傳教士,於公元1710抵達澳門,隨之北上京師在宮中供職的經歷。後來還與其他的歐洲傳教士共同以銅版印製了《皇輿全覽圖》,這是中國地理史上第一部有經緯線的全國地圖。此後,馬國賢共鐫刻中國地圖44幅,並應康熙之邀, 將雕刻銅版技術傳授給中國人。這是銅凹版印刷術最早傳入中國的情況。馬國賢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回國。
B. 皇輿全圖現在在哪
皇輿全圖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康熙皇輿全覽圖》於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編繪,以天文觀測與星象三角測量方式進行,採用梯形投影法繪制,比例為四十萬分之一。地圖描繪范圍東北至庫頁島,東南至台灣,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貝加爾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島)。
《康熙皇輿全覽圖》: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聘請西洋傳教士經過經緯度測量繪制而成。該地圖經過十年的實地測繪,於1718年初步完成。
地圖描繪范圍東北至遼寧,東南至台灣, 西至甘肅,南至崖州(今海南島),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二幅繪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此地圖在中國地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清朝中葉至中華民國初年國內外出版的各種中國地圖基本上都淵源於此圖。
該圖也是第二幅描繪西藏的地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康熙皇輿全覽圖
C. 清朝前是誰給康熙畫的疆域圖
「康熙圖」是由康熙帝親自主持,以傳教士雷孝思(Regis,Jean-Baptiste)、白晉(Bouvet,Joachim)、杜德美(Jartoux,Pierre)、托馬斯(Pere,Thomas)等為主力,中國學者何國宗、索柱、李英等參加,【參見秦國經:《18世紀西洋人測繪清朝輿圖中的活動與貢獻》,《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各地官民參與的具有當時世界水平的一次規模宏大(先後測繪了全國641個點)且費時良久(1708—1718年)的疆域實測成果。此圖採用梯形投影法,以經過北京的經線作為本初子午線,按1∶140萬—150萬的比例繪制,【汪前進先生認為,康熙銅版《皇輿全覽圖》採用的是正弦曲線等面積為圓柱投影(即桑遜投影),參見《自然科學史研究》1991年第2期汪前進先生文。】范圍涉及南到海南島、北達黑龍江、東及台灣、西至哈密以東,即西至西經40多度,北至北緯55度的廣大地區。【參見中國科學院自然史所地學史組:《中國古代地理學史》,第324—327頁。】關於此圖,李約瑟贊之曰:它「不僅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種,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中國在制圖學方面又再一次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5卷,科學出版社1976年版,第246頁。】
但「康熙圖」所展示的疆域,西僅止哈密。1760年乾隆帝根據新疆等地區的實測資料,對「康熙圖」加以補充修訂,完成了「乾隆圖」的繪制。該圖將「南至瓊海,北至俄羅斯北海,東至東海,西至地中海,西南至五印度南海,合為一圖」,【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第278頁。】較「康熙圖」范圍大一倍多,是一幅名副其實的亞洲地圖。
D. 《皇與全覽圖》的測繪歷時了多久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康熙素以熱心研習和倡導科學著稱於世。傳教士利瑪竇和張誠帶來的《坤與萬國全圖》與亞洲地圖令他艷羨不已,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更使他親身感受到了地圖的重要性。於是,自1708年7月4日測量長城始,康熙組織了—次規模空前的全國地圖測繪工作。
這次測繪工作,以10位傳教士為主,組成數支小分隊,奔赴全國各省區,對山水城郭逐一用天文觀測和三角測量等西法測量。緯度主要通過觀察太陽午正高弧或用天極高度、恆星中天高度測定,經度則主要採用月食經度法即在不同地點觀察月食的食差來推算。前後共測得經緯點至少有641個。1718年,《皇與全覽圖》終於繪成。
該圖先後製成木版、銅版和小頁本三種版本。木版初刻本包括1幅總圖、28幅省或地區圖,修訂後,分圖增至32幅,而且西藏邊緣標注了珠穆朗瑪峰;銅版採用正弦曲線等積偽圓柱投影,1∶140萬的比例尺,緯度5°為1排,共8排,41幅;小頁本按省府繪制,計227頁,未繪經緯線,只包括內地諸省。
《皇與全覽圖》不論在測繪規模還是在科學性上,都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它最早採用了以子午線上每度的弧長來決定長度標准;它因採用三角測量而使圖中各地點的相對位置較精確;它首次發現經線1度的長度不等而為地球橢圓提供了新證據。此外,這次長達10年的測繪是一次大規模的西學東漸。傳教士在把西方先進的地圖地理學知識較全面地輸入中國的同時,還在直接參與測繪的200多位中國人中間,培訓了一批掌握西方測繪知識和方法的人才。
E. 中國地圖是誰畫出來的
歐洲人士:雷孝思、馬國賢、白晉、杜德美
中國學者:何國棟、索柱、白映棠、貢額、明安圖以及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
《康熙皇輿全覽圖》局部
(5)康熙地理測繪圖叫什麼擴展閱讀:
馬國賢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傳教士,於公元1710抵達澳門,隨之北上京師在宮中供職的經歷。後來還與其他的歐洲傳教士共同以銅版印製了《皇輿全覽圖》,這是中國地理史上第一部有經緯線的全國地圖。此後,馬國賢共鐫刻中國地圖44幅,並應康熙之邀,將雕刻銅版技術傳授給中國人。這是銅凹版印刷術最早傳入中國的情況。馬國賢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回國。
F. 康熙繪制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有怎樣的意義
康熙還開展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即繪制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這次測繪採用了比較先進的大地測量術和經緯度繪圖的方法。到1716年,除新疆的少部分地方外,對大多數省區進行了測繪。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全實測、比較精確的地圖集,也是世界地理測量史一的偉大成果之一。
G. 坤輿全圖的內容簡介
坤輿全圖,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繪制,木版刊印,印畢另行設色。全圖布局合理,整體和諧統一,恢宏大氣,圖文並茂,相得益彰,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幅早期的中文版地圖。坤輿全圖為圓形圖,八幅拄屏式拼接,每幅軸高171厘米,寬51厘米。主圖有六個條幅,組成東、西兩半球。它表現了五大洲、四大洋的地理風貌,並標注地名。圖居中央,四周釋文、圖說,多介紹地形特點,來述各地奇禽異獸及獨特物產。圓形圖之外,設有六塊上下對稱的文字圖版,分別記述「氣行」、「風」、「雨雲」、「海水之動」、「海之潮汐」、「或問潮汐之為」等地理知識。另外兩幅輔圖,分別附麗於主圖兩側,各由四塊文字圖版組成。左條幅從地理學的角度出發,介紹「地震」、「山川」、「江河」、「人物」等相關知識;右條幅從天文學角度出發,闡釋「四元行之序並其行」、「南北兩極不離天之中心」、「地圓」、「地體之圓」等理論學說,認為地球居於宇宙之中,地球體是圓形的。主圖左起第一屏幅坐下方記「治理歷法極西南懷仁立法」,右起第一屏幅右下方記「康熙甲寅歲日躔娵訾之次」,標識對稱。
從整幅《坤輿全圖》的內容來看,可分為輿圖和圖說兩部分。輿圖部分包括東西兩半球,製作精緻。西方先進的測繪技術和經緯理法的繪圖方法,明確標出經緯度數,以及地球赤道、南北回歸線等標識線,為地圖學的發展與研究掃除了觀念的障礙。
帝國時代的地圖喜愛在未知地域畫上女性形象,象徵這是待「開發」的處女地。這幅地圖上巴西處繪著一個由猴子和鸚鵡陪伴、安詳睡眠的裸女,好一派亞馬遜的田園牧歌。實際上,美洲之所以被命名為「亞美利加」(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而不是「哥倫布」,是因為前者在回憶錄里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他的船員們在這片熱土上的風流偉績,因此銷量三倍於哥倫布回憶錄。
H. 清朝周培公畫的中國第一張地圖准確嗎
電視劇《康熙王朝》,關於周培公瀕死之時獻大清地圖給康熙皇帝的情節,只是二月河筆下的小說人物形象。實際中這張地圖是康熙組織人才測繪的,並且是中國近代第一張科學測繪的地圖。
英國當代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他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I. 皇輿全覽圖的測繪過程
康熙四十七年,玄燁「諭傳教士分赴內蒙古各部、中國各省,遍覽山水城廓,用西學量法,繪畫地圖。並諭部臣,選派干員,隨往照料。一並各省督撫將軍,札行各地方官,供應一切需要」(《正教奉褒》)。從康熙四十七年到五十六年,這支測繪隊伍走遍了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各省,繪制了一幅幅各省地圖。康熙五十六年,全圖告成。玄燁將之命名為《皇輿全覽圖》。此圖採用經緯圖法,梯形投影,比例為1:1400000。它是我國第一次經過大規模實測,用科學方法繪制的地圖,雖然還有不準確之處,畢竟「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李約瑟語)。在這份地圖的繪制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地球經線的長度因緯度上下而有所不同,從而第一次在實踐中證實了牛頓關於地球為橢圓形的理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由此成為世界地理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J. 清朝第一幅地圖誰畫的
是南懷仁畫的。
《坤輿全圖(英文: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 於甲寅年(1674)木板印製。全圖布局合理,恢宏大氣,圖文並茂,製作精緻,設色鮮明。
作者南懷仁巧妙地運用「動靜之義」,論證輿圖的「地圓說」;用經緯理法的科學制圖方法,標識出五大洲的南北東西迄點;對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物產等做了全面的記述;又對全球著名的山嶽高度、河流長度等做了大量的數據統計;第一次提出小西洋的概念,即印度洋水系。
坤輿全圖是中國古代中文版世界地圖的集大成者,是近代以來世界地圖史上第一份比較完整的世界地圖,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現在,《坤輿全圖》一份保存在保定市河北大學圖書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另一份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10)康熙地理測繪圖叫什麼擴展閱讀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耶穌會士中傑出人物。比利時人。
1641年,入耶穌會初學院。
1657年,隨同衛匡國(M.Martini)神父至中國,抵達澳門從事傳教活動,經歷多舛。
1660年被明帝崇禎調往北京幫助年事已高, 欽天監監正湯若望神父從事歷算工作。
1669年順治帝降旨令南懷仁任欽天監一職。
1675年,南懷仁因修復湯若望所制大炮火器,幫助清軍平叛吳三桂之亂,而更受清帝信任。南懷仁精通天文、地理、西洋經算之術,常入宮為康熙師,特旨加工部右侍郎,卒謚號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