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人口變動報告怎麼寫

地理人口變動報告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8-22 21:43:37

『壹』 地理老師讓寫什麼世界人口的調查報告!咋寫啊!!各位大哥教教我!!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一般來說,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捨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捨。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3.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鑒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調查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范,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准確、鮮明、生動、朴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貳』 地理人口論文如何寫

范圍太大,先從各個大洲的人口進行分析,然後再分析每個大洲各個國家的人口,最好分析各個國家的地區之間的人口特點及差異,當然論文最好結合歷史及氣候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個人拙見,呵呵。

『叄』 地理調查報告怎麼寫嘞!

材料(感性知識——從身邊咨詢 上網査詢 書中獲得) 實質(你的綜合 從材料中發覺重點 言簡意賅的概括) 具體過程應尊從報告重點 然後通過有效的鏈結 那要看你自己嘍 當然 最好參考一下範文行文格式

『肆』 關於地理的人口調查報告

你好,這個嗎?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
國家統計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目前已圓滿完成人口普查任務。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總人口
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097600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552300人。
台灣地區人口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長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
三、家庭戶人口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401517330戶,家庭戶人口為124460839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
四、性別構成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86852572人,佔51.27%;女性人口為652872280人,佔48.7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
五、年齡構成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佔16.60%;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佔70.1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佔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佔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
六、民族構成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七、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965644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876400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為4.08%,下降2.64個百分點。
八、城鄉人口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5306人,佔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佔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07137093人,鄉村人口減少133237289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九、人口的流動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86075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10]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長81.03%。
十、登記誤差
普查登記結束後,全國統一隨機抽取402個普查小區進行了事後質量抽樣調查。抽查結果顯示,人口漏登率為0.12%。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年4月29日
現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地區的常住人口有關數據公布如下:
地 區 人口數(人) 比重(%)
2000年 2010年
全國合計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內蒙古自治區 24706321 1.88 1.84
遼寧省 43746323 3.35 3.27
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
黑龍江省 38312224 2.91 2.86
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
江蘇省 78659903 5.88 5.87
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
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
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
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
山東省 95793065 7.17 7.15
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
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
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
廣東省 104303132 6.83 7.79
廣西壯族自治區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
重慶市 28846170 2.44 2.15
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
貴州省 34746468 2.78 2.59
雲南省 45966239 3.39 3.43
西藏自治區 3002166 0.21 0.22
陝西省 37327378 2.85 2.79
甘肅省 25575254 2.02 1.91
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
寧夏回族自治區 6301350 0.44 0.4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1813334 1.52 1.63
現役軍人 2300000
難以確定常住地 4649985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四川省統計局
2011年5月6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國務院和全省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務。現將機器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872735人,減少3.45%。年平均減少0.35%。
全省登記的戶籍人口為89981705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5]25802326戶,家庭戶人口為7620665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2人減少0.37人。
三、性別構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0830945人,佔50.77%;女性人口為39587255人,佔49.2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3.14。
四、年齡構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644450人,佔16.97%;15-64歲人口為57966205人,佔72.08%;65歲及以上人口為8807545人,佔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6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1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5510249人,佔93.9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907951人,佔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3632394人,減少1.1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長1.12個百分點。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536824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90450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2805685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27846524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2470人上升為66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587人上升為1124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358人上升為34889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42960人下降為34627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43770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984246人,文盲率由7.64 %下降為5.44%,下降2.20個百分點。
七、分地區常住人口
地區、城鄉的常住人口公布如下:
地 區 人口數(人) 比重(%)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四川省 80418200 100.00 166
成都市 14047625 17.47 1171
自貢市 2678898 3.33 670
攀枝花 1214121 1.51 173
瀘州市 4218426 5.25 352
德陽市 3615759 4.50 603
綿陽市 4613862 5.74 231
廣元市 2484123 3.09 155
遂寧市 3252551 4.04 651
內江市 3702847 4.60 741
樂山市 3235756 4.02 249
南充市 6278622 7.81 523
眉山市 2950548 3.67 422
宜賓市 4472001 5.56 344
廣安市 3205476 3.99 534
達州市 5468092 6.80 342
雅安市 1507264 1.87 100
巴中市 3283771 4.08 274
資陽市 3665064 4.56 458
阿壩州 898713 1.12 11
甘孜州 1091872 1.36 7
涼山州 4532809 5.64 76
八、城鄉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32312033人,佔40.18%,鄉村人口為48106167人,佔59.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0081682人,鄉村人口減少12954417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9個百分點。
九、人口自然變動情況
地區 常住人口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四川省 80418200 718280 532567 8.93 6.62 2.31
成都市 14047625 95109 67860 6.77 4.83 1.94
自貢市 2678898 22323 20603 8.33 7.69 0.64
攀枝花 1214121 10445 5317 8.60 4.38 4.22
瀘州市 4218426 41588 32092 9.86 7.61 2.25
德陽市 3615759 28291 25857 7.82 7.15 0.67
綿陽市 4613862 38424 34471 8.33 7.47 0.86
廣元市 2484123 22469 19062 9.05 7.67 1.37
遂寧市 3252551 23399 19661 7.19 6.04 1.15
內江市 3702847 34055 26455 9.20 7.14 2.05
樂山市 3235756 26137 21731 8.08 6.72 1.36
南充市 6278622 47230 39258 7.52 6.25 1.27
眉山市 2950548 27884 22176 9.45 7.52 1.93
宜賓市 4472001 54174 35657 12.11 7.97 4.14
廣安市 3205476 28388 27204 8.86 8.49 0.37
達州市 5468092 52079 40137 9.52 7.34 2.18
雅安市 1507264 14041 8748 9.32 5.80 3.51
巴中市 3283771 32157 16828 9.79 5.12 4.67
資陽市 3665064 31890 31934 8.70 8.71 -0.01
阿壩州 898713 8887 4245 9.89 4.72 5.17
甘孜州 1091872 13839 6462 12.67 5.92 6.76
涼山州 4532809 65471 26809 14.44 5.91 8.53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成都市統計局
成都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1年5月13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 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務。現將初步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為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12442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人,增長24.93%。年平均增長2.25%。
全市戶籍人口為11426985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547109戶,家庭戶人口為1235445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07人減少0.35人。
三、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138723人,佔50.82%;女性人口為6908902人,佔49.1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57下降為103.33 。
四、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536850人,佔10.94%;15-64歲人口為11146427 人,佔79.35%;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64348人,佔9.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49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7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3920686人,佔99.1%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6939人,佔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個百分點。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34157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235325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494683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340743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7237人上升為1666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274人上升為1675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480人上升為35215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4900人下降為2425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4727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66788人,文盲率[5]由3.68%下降為2.78%,下降0.9個百分點。

『伍』 調查家鄉人口分布流動寫調查報告 地理作業7年紀

第六,對於人口流動提高人口素質的作用一般是肯定的,人口流動是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但這與人口流動的時間長短以及歷練多少有關。一般來說,短期流動很難通過流動本身徹底改造自身、提高素質,甚至由於一些不幸的打工遭遇使他們產生出對社會的不信任甚至反叛心理,他們回到家鄉後的情況部分可以用農民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好的學了一些,壞的也跟著來了。」他們外出只是掙到了比流出地更多的錢而已。我們在嘉禾縣廣發鄉了解到,在外出勞動力人口中,長期外出的佔70.7%,短期外出的佔29.3%。根據攸縣新市鎮的統計,常年性流動為主,季節性流動為輔。流出人口中在外居住一年以上的佔62.1%,居住兩年以上的佔34.6%。

第七,在流動人口管理問題上,基層政府需要順應時勢,有所轉變,實現從「防範性管理」到「服務性管理」的轉變。2006年2月15日下午在長沙縣計劃生育局座談時,當地幹部談到一種觀念的轉變:從防範性管理到服務性管理。過去是「防範性管理」,都是一種制約性措施,如簽訂合同。關心孕檢率、合同率、計劃外懷孕率,目的就是為了防範計劃外生育。現在轉變成「服務性管理」。如外出要辦什麼手續,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外出前的崗位培訓,與勞動局的就業培訓中心聯合。前年有一個到廣東打工的農民,負工傷,老闆想給3萬元了事,後來在維權組織的幫助下,當事人獲25萬元賠償金。嘉禾縣總結的流動人口管理經驗是管理網路從「流出地」向「流入地」延伸,實際上就是自覺運用了「文化家鄉」的力量,用親情、友情、鄉情這根紅線,牽住外出人口這只「風箏」。長沙縣是全國優質服務先進縣、信息化建設先進縣,從1997年開始就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作為計劃生育兩個轉變的重要內容來抓。以情動人,以心換心,「計劃生育協會互助組」幫助外出打工家庭解決一些後顧之憂,促進了計劃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既然人口流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趨勢,那麼政府就應該為「人口的有效流動」提供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服務。開展「三生」服務,即生產服務、生活服務和生育服務,提高流動人口的致富能力。

勞動力的流動大部分是自發的結群流動。勞動力流動需要政府的服務和幫助。對流出人口管理與服務要繼續發揚這樣的經驗:(1)用紅紙寫致外出人口和流入人口的公開信。(2)對流出人口家庭要經常走訪,當然前提是家庭要配合。(3)要與流入地主動取得聯系,將有關信息及時通報流入地。流出地要主動與流入地保持經常性的工作聯系,提高外出育齡女性的孕檢率、合同率等。

同時,總結基層的經驗,對流入人口管理與服務需要堅持這樣的方向:(1)落實居住地管理,加強居民化服務。把流入人口作為社區人口的一分子來對待,不邊緣化。(2)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站可以提供一些辦證服務,如幫助流動人口介紹職業、解決子女入托上學等問題,將流入人口融入到社區。

第八,外出務工人員的市民化待遇問題依然存在。由於戶口、職業以及由來已久的「二元社會心態」導致的身份歧視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農民工就是產業工人,為什麼一定要加上「農民」的限定詞呢?這說明了由鄉及城的非農化和城市化兩相分離的事實。很多農民雖然進了城,但依然是城市的邊緣人群。如何降低進城的門檻、如何消除社會性的身份歧視,依然任重道遠。

我們在攸縣新市鎮新聯村了解到,流出人口的後顧之憂主要是擔心自身安全和家人安全。父母長期在外面,隔代教育的一大問題是溺愛。除了奶奶大,就是「我」最大,說不得。擔心孩子是否聽話、是否健康、是否安全,同時也擔心老人是否病了。村計劃生育協會會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除流出人口的後顧之憂。新聯村一名叫袁雲蘭的婦女就做了留守兒童的「媽媽」,她所獲得的是感情回報、人情回報和榮譽回報,如過年來家拜個年,帶點禮物,還有被縣里評為「巾幗領頭人」。袁雲蘭所在的村小組有9個育齡婦女,出去了7個。她平時通過手機和電話與外出婦女聯系,手機和電話費由袁雲蘭自己支付。留守群眾幫助外出群眾是解決流出人口後顧之憂的重要機制。

第九,人口流動之後土地資源浪費或變相拋荒問題也是耕地資源緊缺的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避免的問題。根據各地的經驗,土地流轉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避免土地資源浪費或變相拋荒問題的辦法,根據我們對湖南的調查,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有些地方則依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可能有一個流轉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問題。政府如何採取合適的辦法避免這樣的問題還需要摸索更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土地流轉只要雙方願意即可,其中鄰里關系很重要。2006年3月31日星期五下午3點我們到攸縣新市鎮新聯村座談,了解到一家土地流轉大戶。袁雲蘭,一名快50歲的能幹婦女,村計劃生育協會會員,初中文化,靠種養致富。思想境界高,獨子已大學畢業,總是教育孩子,好好讀書,回報社會。2004年喂豬200多頭賺了4萬多,但2005年只賺了1萬多。自己的田只有一人8分,相當於3畝(含老母親、孩子的),但實際種植水稻12畝,同時種西瓜32畝(旱土)。最多的時候包了四戶的田(2002年)。袁雲蘭認為不會荒田,鄉土中國有自己的信用體系,就是口頭協議。袁家向流轉戶一畝地交150斤穀子;也有要點錢的,一畝旱地20~30元;也有不要的。現在機械化程度提高了,但農忙的時候也請零工。土地流轉的民間信用體系需要村級組織的精心維護。

『陸』 關於人口的地理論文

摘 要 上海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通車10年以來,對城市人口分布的影響逐步顯現。通過分析上海市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主要區的近10年人口數量變動情況,說明軌道交通沿線中心城區是主要人口遷出地區,而沿線的近郊和郊區是主要人口遷入地區。作為人口遷入區的閔行區,新遷入人口主要分布在軌道交通沿線鄉鎮。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引導城市人口從高密度地區向低密度地區遷移分布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城市軌道交通,交通廊道,人口遷移

軌道交通的建設,提高了沿線地域的可達性,進而改變沿線土地的利用類型,影響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間分布。連接城市中心區與郊區的軌道交通則又是城市空間向外擴張的發展軸,郊區的軌道交通站點能夠提高其周邊土地的利用價值,促進郊區的城市化發展。而由軌道交通所引起的城市空間在結構和內容上的發展變化,都將影響城市人口流動,改變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誘導人們遠離城市中心居住[1]。研究軌道交通對城市人口遷移的驅動作用,是研究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與環境總體影響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城市人口流動研究的補充。當然,影響城市人口遷移的因素非常復雜,包括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本文的目的是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與城市人口遷移的內在聯系,證明軌道交通對城市人口分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1 研究背景
1.1 基本資料
文中所用到的上海市各區縣人口統計資料來自於上海市統計年鑒,其中閔行區各鄉鎮人口統計數據摘自閔行區統計局編寫的《輝煌的成就》一書。人口統計數值表示該年份年末該地區戶籍人口數。
1.2 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簡介
上海市軌道交通1號線是上海市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該線一期工程自1990年1月19日正式開工建設,1995年4月開始試運營;二期工程(由錦江樂園延伸至莘庄)於1997年7月1日通車;1號線北延伸線於2004年12月28日通車。本文所研究的范圍只限於軌道交通1號線上海火車站———莘庄站區段。
2 研究內容
2.1 上海市市區人口變動情況
本文選取1號線沿線的黃浦區、盧灣區、徐匯區、閔行區作歷年的人口數據統計,並以普陀區為對照市區。圖1為1號線沿線區域人口變化情況。黃浦區行政區劃在過去10年間有所變化。本文所統計的黃浦區人口數為黃浦區和南市區人口總數。1992年以及1992年之前的人口數則包含有原黃浦區浦東部分的行政區域人口。
根據上海市發展歷史以及現狀,城市區域可分為中心城核心區、中心城邊緣區、近郊區和遠郊區[2]。黃浦區、盧灣區屬於中心城核心區,全區或者大部分在內環線內;普陀區、徐匯區屬於中心城邊緣區;閔行區則屬於近郊區。

2.1.1 中心城核心區人口逐年遞減
從圖1中可以看出,1993年之後,作為城市中心城核心區的兩個區的人口數均呈現逐年遞減。1995年軌道交通1號線建成通車之後,由於交通便利,路途花費時間大大減少,使得居住在郊區,工作、娛樂、休閑在市區成為可能。而在這之前,將居住地點盡量安置在繁華中心市區是市民的第一選擇。黃浦區人口在1990—1993年間的變動趨勢反映了上述情況。黃浦區人口從1993年始逐年減少:1993年戶籍人口數為81.9萬,密度為65995人/km2;而2002年為63.22萬人,密度為50943人/km2,降幅達到23.9%。當然,1993年之前黃浦區人口數所表現的增加趨勢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黃浦區有部分行政區區域位於浦東,而浦東部分行政區域的戶籍人口數逐年增加,並且增加量大於其浦西部分人口數的減少量。盧灣區的戶籍人口數也呈現逐年降低的變化規律:在1993年,戶籍人口數為42.04萬人,人口密度為52224人/km2;到2002年,戶籍人口數為33.38萬人,人口密度為41465人/km2,降幅達20.6%。以上數據說明,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區域中的上海中心城核心區,戶籍人口數逐年降低。
2.1.2 中心城邊緣區和近郊區人口逐年增加
中心城邊緣區的徐匯區,戶籍人口數逐年增加:1993年為76.71萬人,人口密度為14008人/km2,2002年為88.45萬人,人口密度為16152人/km2,增幅為13.3%。近郊區的閔行區的戶籍人口數量自1993年起逐年增加,到2002年人口密度增加至1927人/km2,增幅為28.4%。可見在地鐵沿線區域中的近郊區和中心城邊緣區,戶籍人口數保持穩定的增加趨勢。
普陀區屬於中心城邊緣區,地理區位與徐匯區相似,但其行政區域中並未建設有地鐵線路,而軌道交通3號線在2001年開通,因此在本文所討論的1990—2002年期間的人口遷移中未表現出較大影響。為此可將普陀區作為徐匯區、閔行區的對照。1988—1992年間,普陀區人口增長較快,從70.75萬人增加到80.45萬人,增幅為13.7%。但從1993年開始,普陀區戶籍人口增加趨緩,10年間增加不到4萬人,並且在1998和2001年出現戶籍人口負增長。可見,在未建設有軌道交通線路的中心城邊緣區區域,戶籍人口數在近10年間增長緩慢,趨於穩定。

在城市人口統計中,常常出現人戶分離現象,即已經遷出的人口仍然保留其原居住地的戶籍,或者已經遷入的人口並未更改戶籍。我國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主要為當地常住人口。表2顯示了本文研究區域的戶籍人口數和人口普查數之間的對比。

從表2中不難發現,中心城核心區的黃浦區、盧灣區在1990年時戶籍人口數都低於普查人口數,而在2000年時戶籍人口數均高於普查人口數。以常住人口考察這兩個區的人口變動,在1990—2000年之間,減少量分別為98.46萬人和14.69萬人。人口減少量大於通過戶籍人口數所表示的人口減少量,人口變動幅度更大。同樣,徐匯區的人口變動,用人口普查數據表示,其增加量為28.8萬人,大於用戶籍人口所表示的變動量。由於閔行區在1990年之時並未建區,因此僅有2000年的戶籍人口數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數相比較,其人口普查數大大高於戶籍人口數。可以斷定,該區的常住人口增量大於戶籍人口數增量。
普陀區的人口數量變動類似於徐匯區但又有所區別。上海市在近10年來,城市郊區的發展處於城市化階段,上海中心城邊緣區和近郊區不斷繁華,因此普陀區的戶藉人口數量在1990—2000年間持續增加。若以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為標准,則普陀區的增加量小於徐匯區的人口增加量。但是由於人口普查時間處於1990—2000年時間段的端點,不能判別其常住人口在這10年間的增長速度變化。所以,當時未建設軌道交通的普陀區常住人口增量小於軌道交通沿線的徐匯、閔行等區。
綜上所述,在軌道交通沿線的上海市區中,中心城核心區的戶籍人口數逐年降低,常住人口在10年之間減少量大於戶籍人口數的減少量;而相對遠離核心區的徐匯區、閔行區則表現出戶籍人口數逐年增加的趨勢,且2000年的常住人口遠大於當年的戶籍人口數,其常住人口增加量必定大於戶籍人口數增加量。同時,地理區位相似於徐匯區的普陀區表現為戶籍人口增加趨緩,且增加量低於徐匯區,也遠低於閔行區的戶籍人口增加量。
2.1.3 地區人口變動原因分析
地區人口變動有兩個因素:①人口自然增長率;②人口機械變動,即遷出人口與遷入人口的對比[3]。就上海市而言,人口自然變動對城市人口數的影響不大,上海市區在1991年就開始出現人口負增長。據資料顯示,近10年上海市區的人口自然減少不足15萬人。因此,上海市區的戶籍人口變動主要是因為遷入遷出人口對比。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的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區黃浦區、盧灣區戶籍人口數在近10多年來都大幅度下降,人口遷出是其關鍵原因。徐匯區、閔行區同樣處於軌道交通沿線,但作為上海中心城邊緣區和近郊區的這兩個區域,在近10年中,戶籍人口數持續增高,人口遷入是其主要原因。從高密度地區向低密度地區遷移,是軌道交通沿線市區城市人口再分布的主要方向。若以常住人口數衡量,在沿線的這4個行政區中,遷入遷出人口數都大於通過戶籍人口數所表現出的遷入遷出人口數,人口從高密度向低密度遷移的表現更為明顯。
2.2 閔行區鄉鎮人口變動
1992年新閔行區設立以來,該近郊區的經濟建設碩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區域的城市化水平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對此,城市軌道交通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在軌道交通沿線區域,交通可達性的提高,城市基礎建設投資的加大,居住生活環境的改善,都強有力地吸引城市中心區的居民遷移入住。

圖2為本文研究的閔行區部分鄉鎮與軌道交通1號線的區位示意圖。圖3為這些鄉鎮近10年來的戶籍人口變動情況。軌道交通1號線通過的莘庄鎮、梅隴鎮保持穩定的人口增長,且增長速度較快:1992—2002年戶籍人口增長率分別為104.6%和89.0%;顓橋鎮的人口有所波動,1992—1996年間人口數量比較平穩,1996—1997年間卻出現較快增長,2001—2002年間卻出現很大的下降。2001年10月,閔行區調整所轄區域的鄉鎮行政區劃,顓橋鎮位列其中,因此,較大的波動可能是行政區劃的變革所引起。而浦江鎮和虹橋鎮的戶籍人口數基本穩定在一定的數值范圍內,前者在9萬~9.5萬人之間,虹橋鎮戶籍人口在2萬~3萬人之間。

在城市軌道交通通過提高沿線地域的可達性來提高沿線土地的利用價值、帶動沿線區域的城市化進程中,沿線區域的人口集聚程度主要還表現在非農業人口數量的提高。圖4反映了上述鄉鎮的非農業人口數量的變動。

莘庄鎮和梅隴鎮非農業人口數量從1992年起高速增長,到2002年分別從23224人和14642人增加到71172人和65942人,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06.5%和350.3%。從變化曲線圖中可以看到,它們的增長速率相當,並且到2002年止依舊保持較高速度的人口增長率。其它3個鎮則表現出與莘庄、梅隴不同的變動狀況:顓橋鎮和浦江鎮的非農業人口以緩慢的速度增長,10年間的增加量不足1萬人;而虹橋鎮的人口變化在10年間有所起伏,1996年之後以較低的增長速率持續增加。
非農業人口數量高速增長的莘庄鎮和梅隴鎮都位於軌道交能1號線沿線,這說明軌道交通能夠加大非農業人口的集聚。在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區域,建成有大量的住宅區,並以軌道交通1號線為一條城市擴展的軸線,住宅區不斷的向外沿輻射擴展。正因為此,距離軌道交通1號線終點站不遠的顓橋鎮,非農業人口的增長速度略大於浦江鎮和虹橋鎮(這兩個鎮的非農業人口增長比較緩慢)。虹橋鎮可能是因為城市化進程已經接近或達到完成階段,因此變化量不大。浦江鎮位於黃浦江以東,所轄區劃面積較大,而非農業人口僅佔全鎮人口的21.4%,城市化水平較低;同時,浦江鎮距離城市軌道交通較遠,並未受到軌道交通系統建成通達之後的有利影響。所以該鎮的城市化進程緩慢與其可達性較低有一定關系。
通過上述對閔行區部分鄉鎮人口變動以及鄉鎮區位與軌道交通線路相對位置的分析可知,城市郊區的軌道交通對沿線區域人口具有集聚效應,軌道交通的通達有利於加快該區域城市化進程。
3 結論
上海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自1995年通車以來,對城市人口的遷移作用非常明顯。在上海城市發展過程當中,軌道交通的建設對於改變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引導城市人口從中心城區向城市近郊區遷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上海市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區域的人口變動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軌道交通線路通達的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區是主要的人口遷出地區;
(2) 軌道交通線路通達的近郊區和郊區是主要的人口遷入地區;
(3) 近10年來,軌道交通改善了郊區的可達性,大大促進人口從高密度區域向低密度區域持續遷移。

參考文獻
1 秦應兵,杜 文.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結構的影響因素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6):284~287
2 高向東,江取珍.對上海人口分布變動和郊區化的探討.城市人口,2002,26(1):66~69
3 彭鎮偉,路建普.上海城市人口布局優化研究.城市規劃匯刊,2002(2):21~26

『柒』 怎樣寫高一地理小論文,關於人口的,500字以上

中國是一個經歷了人口迅速轉變的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正處於經濟迅速發展和社會、文化巨大變革的發展中國家,同時還是一個生態環境處於敏感時期的國度,在這樣一個國家的這樣一個歷史時期,其人口問題的研究因而也具有了世界意義和世紀意義。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是指人口過程內部以及人口過程與其它社會、經濟或自然過程之間出現的矛盾或者失衡,並導致了不利後果或負面影響。嚴格來講,所謂人口問題應該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口過程內部出現的矛盾或者失衡;另一類是由於某種人口現象或人口變動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某個(些)方面產生了矛盾或者失衡。後一類問題的出現則有三種情況:其一,主要是由人口變動或人口現象導致的,我們可稱其為人口主因的社會、經濟或環境問題;其二,人口作為次要因素和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可稱其為人口次因的社會、經濟或環境問題;其三,是由於社會、經濟、或生態環境條件變化導致的人口過程內部的失衡,我們可稱其為社會、經濟或生態環境主因的人口問題。其中,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是人口相關問題,本質上屬於社會、經濟或環境問題,而第三種情況和前述第一類問題則屬於人口問題。正確認識人口問題的本質,將直接影響到我們對21世紀中國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的准確判斷,以及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的制定及其執行效果。

21世紀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和人口相關問題將會更加復雜和多變,其影響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上都將更加凸顯。面對這種形勢,一方面,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人口價值觀和科學的認識論,堅持人口問題和人口相關問題研究的綜合性、實證性、社會性和微觀化;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擁有一支專業復合型的人才,並吸引更多的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者加入人口問題和人口相關問題的研究,各相關學科領域學者在共同研究中的互補、互動將會成為21世紀中國人口科學研究的重要特色。

『捌』 地理調查報告怎麼寫

···大連市···
【土地資源】
1993年,全市耕地面積為28.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8%,其中水田3.3萬公頃,旱田25.4萬公頃。全地區林業用地42.4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占土地總面積的33.1%,其中有林地34.4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萬公頃,宜林荒山3.3萬公頃。 可利用草地面積26.7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土壤共有6個土類, 地帶性土壤為棕壤,約90.7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風沙土、鹽土和沼澤土合計佔18.5%。有灘塗資源6.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2%,其中黃海海岸4.2 萬公頃,渤海海岸2.4萬公頃。

【礦產資源】
大連地區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產及地熱礦泉水資源等近30種、500餘處。其中非金屬礦產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剛石、石棉、菱鎂礦、滑石等價值較大。金剛石探明儲量為全國 總儲量的54%左右,在瓦房店市境內發現4個大型原生礦和1個砂礦。石灰石礦集中分布於甘井子區和瓦房店市一帶,探明儲量為全省的1/3左右,已發現大型礦床十幾個,礦點百餘處。 金屬礦產資源儲量不大,礦體小,主要分布於庄河、普蘭店二市,已發現鐵礦點70處、銅礦點40多處、鉛鋅礦點20餘處和少量的鉑(鎳)、金、鉬等貴重金屬礦點。

【生物資源】
大連地區氣候溫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越,適宜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生物資源較為豐富。 陸生野生維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屬、1747種,其中油脂植物110種,葯用植物120多種,土農葯類植物50多種,可提取澱粉或做釀酒原料的植物50多種。全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 和黃桃的產量也較大,近年來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 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 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北部山區開展了野雞等野生動物家養。

【特色物產】
大連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和黃桃的產量也較大,近年來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
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北部山區開展了野雞等野生動物家養。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

【交通狀況】
大連交通通信便捷,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已形成具有較強運輸能力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大連港水深港闊,不凍不淤,是聞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現有泊位7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大連港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和石油轉運港口,承擔了中國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貨物和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30萬噸級礦石碼頭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過能力3300萬噸。2007年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80萬標箱。海上運輸網路密集,不僅有通往上海、天津、煙台、威海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客運航線,還有通往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條國際貨運航線;大連至煙台的煙大鐵路輪渡項目大大縮短了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貨物運輸距離。大連陸路交通十分便捷。鐵路與華北、東北鐵路網相聯;公路線四通八達,被譽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連至丹東的高等級公路「黃海大道」、大連至旅順的「旅順南路」等成為活躍大連經濟的交通動脈;市區內公交便利,軌道交通、無軌電車、公共汽車路線密布,並具有世界先進的交通指揮系統。大連空港——周水子國際機場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飛機,開通了上百條國際國內航線,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貨物空運基地。

【經濟簡介】
【工業】
大連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承載世界製造業轉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電子、機械、輕紡服裝、冶金建材、食品醫葯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許多工業企業是中國同行業的骨幹企業: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廠)具有百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新廠)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船舶總裝廠,擁有30萬噸級大型船塢,被海內外譽為中國造船業的「旗艦」;大連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為30萬噸;大連機車車輛廠是中國大功率內燃機製造廠家,目前中國使用的內燃機車50%以上出自這個廠,有些產品還遠銷國外;大連重工•起重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連起重機廠是中國生產起重運輸機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廠。此外,還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軸、大鋼等著名企業。按照國家產業布局和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規劃重點,大連正在建設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為先導,大型石化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先進裝備製造業和船舶製造四大基地為支撐,新型材料、服裝、傢具、飲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大連已成為中國最具開放色彩的城市之一。到2003年底,全市累計批准成立外商投資企業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22家進駐大連。近年來,大連對外貿易穩步增長,進出口業務興旺,2004年實現外貿自營出口101.5億美元。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政府批准興建的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目前中國開發面積最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0月興建以來,已開發50平方公里,該區已有外商投資企業1500餘家。大連保稅區是中國政府1992年5月批准建立的中國東北地區惟一的保稅區,已開發面積1.98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該區內有各類企業3000多家。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遼寧大連出口加工區,該區是中國政府批准試點的15個出口加工區之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中國政府1991年3月批准興建的,已開發面積8.2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大連經濟的支柱產業。大連作為中國第一個「創建軟體產業國際化示範城市」,被確定為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正在向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軟體開發基地和中國最優秀的軟體產業基地之一的目標邁進。

【金融】
大連金融業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北方地區外資銀行最集中的城市。目前,已有19家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連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在連金融機構已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結算網路,大連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結算中心。大連商品交易所是中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大豆期貨市場,2004年期貨成交額超過5萬億元,成交量佔全國的58%。

【展覽業】
大連的展覽業異軍突起,成為大連的新經濟增長點。星海會展中心設施先進,1996年落成以來成功地舉辦了中國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大連國際服裝博覽會和汽車、家電、傢具、五金、漁業、電子通訊產品等展會300多個,累計成交額1000多億元。僅2004年就舉辦大型展會56個,實現成交額285億元,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8.0萬平方米的大連世界博覽廣場將於近期投入使用。

【農業】
大連自然資源豐富,素有「蘋果之鄉」、「水產品基地」等美譽。品質優良的蘋果、黃桃、櫻桃、葡萄等水果和鮮美可口的鮑魚、對蝦、海參、扇貝、螃蟹等海珍品遠銷海外,蝦夷扇貝、海膽、刺參和裙帶菜的產量佔中國總產量的90%以上。農業以糧食、水產、水果生產為主實行多種經營,形成了水產、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五大優勢產業。大連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金剛石礦品質優良,儲量居全國之首。

【商貿】
大連商業繁榮。全市商業網路發達,現代商貿業態發展迅速,國有商業、民營商業、外資商業相互促進,購物中心、大型超市、連鎖店等交相輝映。全市有青泥窪、天津街和西安路三大商業區,商業網點15.5萬個,國際水準的大型商業設施50多個。大連商場是中國十大商場之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國有零售商業企業集團。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隆、馬來西亞的百盛等都已落戶大連。開始實施電子商務、信貸消費等現代營銷方式。大連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商都邁進。
在大連購物,您應首先著眼於富有濃郁「大連味兒」的海鮮、水果、工藝品及服裝飾品。主要特產有:海參、海帶、鮑魚、對蝦、扇貝、香螺、紅蝦酥心糖等海味產品,紅玉蘋果、黃金桃、大連櫻桃等水果及玻璃製品、綉品、貝雕畫等工藝品。
大連有四大商業中心:青泥窪橋、天津街步行購物一條街、人民路和西安路。既有秋林、友誼、百盛等著名商城、購物中心,又有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愛逛街的遊客一定可以得到滿足。
喜歡買衣服的遊客一定要在九月來,你可能有機會買到許多在國際服裝節上展示的服裝。

【港口建設】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現有港口條件和優勢,把大連建成東北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這是中央政府對大連城市功能的進一步定位,為大連提供了新一輪發展空間和機遇。大連正在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口岸優勢、天然優良的建港條件、雄厚的臨港工業基礎、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和完善的現代服務功能,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程。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504.html#2 萊州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萊州灣。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3′-120°18′,北緯36°59′-37°28′。東臨招遠市,東南與萊西市接壤,南連平度市,西南與昌邑市相望,西、北瀕臨渤海灣。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2008年底,全市總人口9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8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會,郵編:261400。代碼:370683。區號:0535。拼音:Laizhou Shi。 萊州市轄5個街道、11個鎮: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島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沙河鎮、朱橋鎮、郭家店鎮、金城鎮、平里店鎮、驛道鎮、程郭鎮、虎頭崖鎮、柞村鎮、夏邱鎮、土山鎮。
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16個鎮(辦事處),1018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男女性別比101∶100。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7.23‰,自然增長率-2.34‰。有少數民族17個,290人。 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0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0億元,增長�16.5%�。三次產業比重為14.3∶48.9∶36.8。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86億元,比上年增長40.6%。實現財政總收入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42.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7.7億元,比年初增加10.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7.7億元,比年初增加7.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5億元,比年初增加6.1億元。

近年來,萊州市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既快又好、協調發展的態勢。年實現生產總值233億元,平均年增長18%以上,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近3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13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8億元。人均GDP突破2萬元大關,已經達到27211元。是山東省 30個經濟強縣和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農業發展實現新的突破。林、牧、漁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全市始終堅持「工業立市」的戰略方針,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結構加速升級,產業特色開始形成,全市第二產業比重達到51.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達到279家,年工業總產值達229.5億元。萊州是中國黃金生產基地,黃金生產能力佔全國黃金產量的 13.4%,佔山東省黃金產量的52.7%。 金倉礦業公司、天承生物金業公司和焦家金礦在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和指定「可提供標准金錠企業」後,精煉的品牌國際產品黃金產銷兩旺。萊州已成為中國北方石材出口基地,由於石材資源豐富,加工設備先進,首都天安門廣場、中華世紀壇、北京、上海、深圳國際機場等重點工程都閃爍著萊州石材的風采。2003年4月,萊州被中國石材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石都」。總投資30億元集生產與貿易於一體的「中國(萊州)國際石材城」使萊州成為亞洲的石材集散地。萊州是全國日曬鹽出口基地和中國北方鹽化工生產基地,年產原鹽 100 萬噸,純鹼 6 萬噸,溴素 8000 噸,溴系醫葯中間體100噸。目前,萊州制鹽、制溴等生產工藝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交通運輸全面增長;旅遊業持續升溫。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1億元。對外經濟貿易穩定增長。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超4.8億美元。財政稅收保持較快增長。財政年總收入達15.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85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5546元。金融形勢穩定。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年末余額為162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2億元。

進入「十一五」,萊州經濟著力構建「六大支撐體系」。打造「兩帶五區」,建設加工製造業基地,做大做強機電、建材、黃金、鹽及鹽化工,到2010年,二產增加值將達到282億元;萊州港口建設正在完成5個5萬噸、2個3萬噸和3個2萬噸的泊位建設,完成後港口吞吐能力將達到3千萬噸;萊州的城市建設正在按照「開發新城區、提升老城區、建設臨港區、膨脹中心鎮」發展,面積將達到4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0萬。

萊州市市域區位優越,是聯結山東沿海開放前沿城市與內地後方的樞紐。古時的官道在市區交織成網,而且處在京城連接膠東半島其他沿海古縣的要道。現在村村通公路,境內有威烏高速公路、大萊龍鐵路,沿海有萊州港。交通方便。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1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4.7億元,比上年增長45.2%。實現出口交貨值25.5億元,增長41.7%。產品銷售率達98.42%,比上年增長0.4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82億元,增長55.5%;實現利潤36.2億元,增長91.1%;實現利稅50億元,增長6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87.80%,比上年提高65.9個百分點。

希望對你有用!!!
參考資料:人腦
回答者: 紫靈慧兒 - 試用期 一級 8-15 15:44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thanks相關內容
• 初一地理調查報告
• 地理調查報告
• 福建莆田家鄉建設的社會調查
• 生物的調查報告! 高手請!
• 1000字的地理調查報告
查看同主題問題:地理 調查報告 家鄉的變化
其他回答 共 1 條
對家鄉環境問題的調查
寒假期間,我對家鄉的環境問題做了相關的調查,收獲甚多。其一,對家鄉的環境問題有了很好的認識。其二,對家鄉針對所採取的預防措施汲取得的成果有了深刻的了解,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我的家鄉在雲南麗江,一個美麗滇西小鎮。每年,有許多人到那兒旅遊,度假,旅遊城了假想的支柱產業,如何治理好環境污染成了首要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禁止白色污染,當年各地政府於三年前提出了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的辦法。雖然這方法在過去的三年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可是到了今天,市民們已經習慣了不使用塑料袋,而背著菜籃子去買菜。家鄉的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曾經忙忙碌碌滿天飛的塑料袋在我可愛的家鄉消失了。

據調查顯示,80%的市民「禁白」有意見,因為他們已經習慣用塑料袋買菜,而禁止使用塑料袋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賣肉都要用麻繩記著提回來,賣豆腐要用菜葉包著拿在手裡,特別的不方便。而僅有8%的人非常支持禁白。他們主動的把家裡的塑料袋都拿出來。而12%的人反對禁白。而其中很多的中小學生認為,沒有塑料袋太麻煩了,吃早點得帶著飯盒,如果忘了,得弄得一手油辣。

在眾多被調查的人中,他們現在已經完全接受了「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的事實,而且也很支持「禁白」,並且能主動地參與到這活動中。如果你拿著塑料袋在古城走上幾步,便會有市民上前禁止。當然,為了解決市民習慣使用塑料的問題,政府製作了精緻又好用的紙袋,而這牛皮紙袋,不僅好看,而且方便,深得市民及遊客的喜愛。這措施不僅解決了白色污染的問題,而且切斷了白色污染的源頭。所以,如今家鄉的市場上根本沒不到塑料袋。

據調查,有67%的人對家鄉的環境問題比較滿意,而只有13%的人對家鄉的環境問題並不滿意。理由是現在的建築垃圾越來越多。這又是一個污染的源頭。白色污染的得到了有效的防治,這應該是家鄉對環境治理做出的最好決策,而家鄉的人們也為此做出了努力。從此,街道上,我們的房前屋前都沒有了彩色塑料袋的蹤影,心裡有一種特別舒暢的感覺。

在調查過程中,我認識一名外國遊客。他來到這里,在第一天就因為不知道這兒不允許使用塑料袋,而他那從外地拿的塑料袋裝東西被納西阿奶教育了一頓,而且還送給他一個漂亮的紙袋。他說在麗江,無論是在農舍還是在五彩的石板路上,都捨不得扔下一點垃圾。這話讓我感動,也讓我自豪。另外,我遇到一名來家鄉的年輕女孩,她說,她對這地方的環境非常滿意,特別是對白色塑料袋的禁止是許多地方應該學習的,而改用紙帶,既實用,又美觀,雖然成本有點高,不能做到免費贈送,但是一兩塊的價格還有不錯的質量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的市民或是當地居民都能接受的,最後她說,她真心的希望家鄉的環境越來越好,家鄉越來越美。

據城管部門的同志介紹,自從禁止白色塑料袋,白色一次性飯盒以後,各旅遊景點的白色污染明顯減少。曾經一堆堆的一次性飯盒等難降解物的垃圾不見了,而只有一些生活垃圾和不能用的紙袋。因為紙袋實用,又美觀。許多遊客願意將它帶回去,所以環境得到了太多的改善。

在這次調查中,我感受到家鄉的種種變化,也感受到家鄉的人對環境問題的關心,同時也發現了許多危機。

網站里還有,希望對你有幫助。

『玖』 人口普查報告怎麼寫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總結報告
自12月我區人口普查工作啟動以來,在市普查辦和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人口普查工作深入貫徹上級會議文件精神,圍繞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積極探索,精心布置,各項工作完成得有聲有色。現將我區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組建專班

為切實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區領導高度重視,迅速開會討論布置,成立了以區常務副區長黃璘為組長,區統計局局長曾家友為副組長主抓全區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口普查領導班子。同時,嚴格按照普查員、普查指導員選調的標准、條件、范圍、數量等要求,組織各鄉鎮及時組建人口普查領導機構,選聘320個普查指導員、1565名普查員;全區成立了14個鄉鎮(含新城)級人口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全區共劃分186個普查區,1850個普查小區。人口普查期間,全區共召開各種普查會議15次;區鄉兩級開展人口普查業務培訓30次。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為保證人口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我區群眾的支持是順利完成六次人普戶口整頓和摸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讓每一個公民知曉人口普查,參與人口普查十分重要。在宣傳階段,區人口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及各成員單位和各鄉鎮人口普查辦公室對各鄉鎮人口普查工作積極動員,各種場合都給「兩員」同志鼓勁。各鄉鎮人普辦定製了很多標語分別懸掛在廣場、村(社區),各村(社區)在各自的普查小區人口密集的地方張貼標語增強宣傳效果,通過宣傳車、簡訊、宣傳畫、村(社區)廣播等多種形式開展了人口普查宣傳工作。通過多形式、多手段的集中宣傳,整個宣傳工作在10月「宣傳月」形成高潮,使人口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很大程序上消除了群眾的疑慮,為普查員入戶登記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高了群眾參與人口普查的積極性。

三、層層培訓,提高水平

根據市人普辦的統一部署,9月6-10日,區人普辦對沿灘區各鄉鎮和部門參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指導員和普查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培訓期間大家認真學習了人口普查的小區圖繪制,入戶摸底,戶主姓名底冊填寫,長表抽樣,長短表、死亡表、境外表填寫,普查表審核,過錄匯總,入戶交談技巧等一系列業務知識。在培訓期間通過業務測試和討論,增強了「兩員」的實際操作能力。9月12日開始,各鄉鎮普查辦陸續組織村(社區)「兩員」進行人口普查業務培訓,鄉鎮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培訓了普查工作的具體操作技能,區普辦的業務人員全程監督並指導了各鄉鎮的培訓。同時,各村(社區)開展普查員業務培訓,鄉鎮普查專班具體分工一個村一個社區地到各普查單位進行人口普查工作業務指導,根據更具體的情況做更細致深入的分析,減輕了人口普查的工作難度,保證了人口普查數據的真實性。

四、制定措施,控制質量

為了確保普查數據的真實准確,我區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1、狠抓普查經費的落實。根據市人普辦關於普查經費落實情況的要求,積極落實普查經費,充分調動了廣大普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確保人口普查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2、抽調落實普查人員。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是普查現場登記工作的具體執行者,普查人員的配備程度,普查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直接決定著普查數據質量。因此,搞好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選調選聘工作非常重要。重視普查人員選調選聘工作,努力將素質好、責任心強以及有著豐富普查經驗的人員選調出來,為搞好我區人口普查工作夯實基礎。

3、提供辦公條件,辦公設備齊全。各鄉鎮對人口普查單獨設辦公室進行集中辦公,電腦,辦公桌、椅子等設施齊全,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後勤保證。確保普查工作有序開展,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4、加大目標考核力度。區人普辦專門制定了對各鄉鎮、部門人口普查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與鄉鎮簽定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保證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5、加強質量控制,確保普查登記數據准確。普查登記數據的准確性是衡量普查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為了確保不錯不漏,人普辦下發了公安、計生、民政基本台帳,要求普查員事先掌握各小區戶籍人口基本情況,在普查登記過程中逐個核實,確保全部登記到位;對於空掛戶、掛靠戶和集體戶多方查找,落實去向;對集中居住的違章搭建、工地、賓館等組織專門力量集中登記,最大限度的保證戶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准確,避免遺漏,確保了普查工作全覆蓋,普查數據准確有效。

五、實地查勘,入戶登記

1、戶口整頓

戶口整頓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性的工作,其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口普查的總體質量。為此,區人普辦與區公安分局安排部署這項工作,共同制定了實施方案,著力查清當前戶口登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人口普查提供詳實的戶籍資料。全區上下經過兩個月的緊張工作,圓滿完成了戶口整頓工作的組織實施、復查驗收、資料的匯總上報和戶口整頓資料的移交等工作。

2、繪制小區圖

根據市、區普辦提供的各普查區劃分圖,各鄉鎮普查專班人員和社區普查指導員實地勘察普查區邊界,指導普查區邊界劃分,其中特別走訪居住人少容易遺漏的死角、普查區和社區邊界交叉的地方、讓各普查區指導員明確各自普查范圍,做到心中有數,保證普查時不重不漏。

各普查區根據各自情況劃分普查小區邊界,標注工廠、學校、單位、魚塘、農田、商店、道路、河流等明顯地理標識,按從西北角順時針方向標明各普查小區編號。區普查辦人員和鄉鎮普辦人員協同鄉鎮普查區「兩員」實地走訪普查小區邊界,讓普查員明確各自普查小區的范圍。

3、入戶摸底,填報戶主姓名底冊

入戶摸底是普查工作各環節當中相當難的一處,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員流動性較大,人們對各自的私人空間比較注重,對陌生人比較冷淡,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意識比較強,所以入戶難,臉難看,不配合等問題在所難免。跟對這種預料中的情況,我們要求普查員要穿戴整齊,佩戴普查員證,拿好《一封信》,請普查小區的熟人或者樓層的人引導入戶;同時要求我們的普查員時刻面帶微笑,注重禮貌用語,對脾氣不好的居民要有耐心;根據小區圖和建築物編號,要切實入戶到位,做到不多登一戶也不漏登一戶;對普查小區的空掛戶口和全戶外出情況要對照公安局的戶籍一一比對,向左鄰右舍或戶主問清楚家庭成員狀況。

4、入戶登記,填寫長短表

我區按照普查方案的要求,嚴格做到百分百入戶,切實把人口普查工作做實。從普查登記一開始,區普查辦所有人員都下到普查登記的第一線,及時把握各鄉鎮的普查登記情況,及時指導、解決出現的問題,並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強化普查試點情況的收集、匯總和反饋工作,隨時掌握普查登記情況。堅持每天進行情況匯總和上報聯系制度,確保各類問題的及時解決。根據入戶摸底的情況,總結了高效入戶登記的方法。一是通過入戶登記、設站登記、留便條登記、晚上登記、休息日登記等方式,提高了登記效率;二是利用熱心老年群眾的引導,一般這些老同志在鄰居群眾中有較高的威信,比較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在入戶登記時多尋求這些老同志的引導幫助,有助於抵消居民的抵觸情緒,順利完成普查登記工作。同時,將居民申報數據與公安、計生部門提供的人口數據進行認真核對,杜絕重登、漏登。

5、過錄匯總、編碼和抽樣檢查

區人普辦為了更清楚掌握我區人口流進、流出、常住人口等情況,細化過錄。各鄉鎮不僅上報總戶數和總人數,也要分開上報長短表戶數,戶編號999總戶數,戶編號600以上總戶數,境外人士總數,出生和死亡總人數。在編碼過程中要求普查指導員統一用0.5中性筆填寫且字跡工整,以保證編碼的准確性、群眾信息的安全性和填報的統一性。對上報上來的數據,區普查辦在各鄉鎮隨機抽出一個小區進行入戶走訪,驗證該普查區信息的真實性。走訪14個鄉鎮(含新城),數據誤差基本控制在質量要求以內。

六、組織人員,保證了光電錄入、改錯工作的順利進行。

登記表通過市區驗收後,區人普辦積極組織人員,到市人普辦進行集中光電錄入及改錯工作,順利完成了我區的光電錄入改錯工作。

七、對於下次普查的建議

(一)普查物質方面

1、普查員用包要足夠大,否則來回取放登記表宜受損,長表太大放不下不易保管。

2、兩員證件要有照片。

(二)宣傳方面

擴大宣傳范圍,切實加強人口普查宣傳力度。一是認真組織宣傳材料,採取法律法規摘要、一問一答、圖文並茂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二是開展實地宣傳活動,選擇人口流動大的地段發放宣傳材料,擴大影響,宣傳點要多,時間要長;三是充分利用電視、網路、報紙等人們生活常見的宣傳渠道進行宣傳;四是與商場、工廠等人口聚集的企業相合作,在醒目位置懸掛宣傳資料。五是要求每位普查工作人員帶頭做好宣傳活動,既要當好普查員,又要當好宣傳員。

(三)兩員選調及培訓方面

1、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選調是各類普查的關鍵環節,「兩員」素質的高低事關普查的成敗。除了要選聘有經驗的村幹部以外,還應當從群眾認知度高的人中選聘普查員。有些群眾是十分熱心的,不僅積極配合普查工作,還主動幫助普查員對其他人家進行普查,這部分群眾往往在鄰里群眾中威信較高,建議加大從中選聘這部分人擔任普查員,將極大的提高普查效率。但也應當注意加強這些群眾的培訓。同時合理分配調查戶數量,杜絕大鍋飯現象。

2、抽選的普查員素質不齊,培訓務必要扎實。要想使眾多的普查員能夠較好掌握人口普查登記的相關知識,則保證足夠長的培訓時間就是必要條件。此次培訓由於時間緊,相應培訓時間短,許多普查員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理解。建議在下次普查的培訓上除保證時間外,還要盡量將理論和實例結合起來,實例講解和加大試填寫練習更有利於沒接觸過統計工作的眾多普查員消化理解。另外,在如何規范填表,編碼方面也要進行重點培訓。由於此次培訓時間緊,任務重,「兩員」未對填寫要求引起足夠重視,導致了重新抄填普查表的情況,既影響進度也浪費了寶貴時間,將來的普查工作務必汲取這反面的教訓。

轟轟烈烈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重要階段工作已圓滿結束,我區在這次普查中培養了一批年輕幹部,鍛煉一個普查隊伍,同時為以後的各種普查工作積累了經驗,提供了教訓,更重要的是這次普查數據為國家制定方針政策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

閱讀全文

與地理人口變動報告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