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把地理知識生活化

如何把地理知識生活化

發布時間:2022-08-22 16:23:44

⑴ 如何讓地理教學多一點生活氣息

1
淺 談 地 理 教 學 生 活 化

【內容摘要】地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有用,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的新理念。地理教學生活化應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從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基礎和實施策略方面提出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地理教學 生活化 理論基礎 實施策略
《地理課程標准》在實施建議中強調: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應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尤其是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體現「對學生的生活有用,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使地理課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改變過去單一地從概念到概念的教學狀況。
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開放課堂教學,突破課堂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現,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
地理教學生活化就是指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將地理原理、地理規律與實際生活問題相結合,避免過於理性化地進行抽象的地理原理教學的狀況。以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為出發點,以生活化的教學為突破口,通過優化和整合教材,以生活化、大眾化的方式呈現地理的學習內容。 一、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基礎
1、理論基礎
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的教育理論都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
2、實踐基礎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努力將地理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由於符合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並樹立了學好地理的自信心,使課堂教學氛圍和諧、自然,收效較好。 二、地理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1、捕捉生活素材,喚起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中要提供給學生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認識生活,適應生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使地理從「科學世界」回到學生的「生活世界」。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在自身解讀的基礎上再進行提煉、大膽的變革、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又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來替換、改造教學內容,盡可能使內容生活化。多用學生熟悉卻可能「熟視無睹」的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來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為什麼國內外運動員常到海埂訓練基地集訓?為什麼「雲南十八怪」里有「四季服裝同穿戴」之說?為什麼「出門要看天氣」?又如:在當今商品房的開發熱潮中,開發商開發,購房者購房各要考慮哪些地理要素?通過把這些生活實例適當的引入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不僅可以拓寬知識面,開拓視野,而且教會學生生活中必備的知識與生活中必須掌握的技能,能有效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2、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合作探究
傳統的地理教學過多強調學科的邏輯體系而忽略學生的真實體驗,新課程要求教師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關注生活,並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構建開放式的地理新課堂。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重要環節。例如初中地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鼓勵學生列舉南北方地區在服飾、膳食結構、民居、民俗活動、出行交通等方面的特點,然後再引導學生用類似「南稻北麥」 、「南水北旱」歸納區別南北之間的差異,並在情景設置中合作探究南北方地區差異的原因。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創新能力。
3、利用生活媒體,使生活地理化
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學生正是通過這些媒體從接觸地理、感知地理到關注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教師可以在平時訓練學生用「地理眼」發現生活中的地理,藉助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收集地理新聞、地理信息、自然風光、自然現象等社會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在搭建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演講平台中加以展示,然後針對一些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從地理的角度提出問題,引發討

⑵ 什麼是生活化地理教學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周圍生活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容易又有興趣。下面簡單談談將生活現象、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學中的幾種途徑。 一、 用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心理學認為:當學習的材料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情緒高,思維活躍。新課導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聯系學生當地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生活經驗的地理知識,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確實是有用,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旅遊地理」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今年,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沒有出去旅遊的?他們到什麼地方去旅遊?有什麼收獲?你想出外旅遊嗎? ---怎樣才能使旅遊的效果更好呢?然後從生活中的旅遊開始,一步一步討論提高學習效率。講「地震」時,可以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造成的危害不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索地震產生的原因、造成的災害、防災減災的措施等問題的興趣,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開展。當然生活與地理知識關系很密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多內容都可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導入,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運用生活經驗,獲取地理知識。 學生對自然界、社會和他人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地理知識,會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講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時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和體驗,夏季在水中與陸地的感覺有何不同,學生會得出「水涼陸熱」,即他們的熱容量不同。這樣就很容易突破了風向問題。再例如:講「天氣系統中的天氣描述時,冬季、夏季的區別;晴天、雨天的區別,學生得出夏季天熱,冬季天冷。講「地轉偏向力」時,提問:當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時,水流的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講「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時,提問現在我們可以品嘗到很多反季節的和來自域外的蔬菜瓜果等農產品,這得益於農業區位的什麼條件?講「人口遷移」時,結合當地人去東南沿海打工,提問其原因、打工對當地以及打工地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這些問題貼合學生生活,也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知識的獲取就自然而然了。 三、 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不但能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可設問:為什麼朝霞、晚霞呈桔紅色?(近地面大氣中塵埃多,顆粒較大,散射能力強,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難被散射。)交通信號燈規定"紅燈"為停的科學依據是什麼?講「交通」時,讓學生設計:假設從當地去上海世博會,可採用哪些交通工具比較方便?如果坐火車應走哪些鐵路線?沿途經過哪些大城市,還可以參觀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只有知識練到手,就能很好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四、利用實踐活動,拓展地理知識。 課外可以留一些實踐活動,以便擴大、加深課堂上學習的地理知識,並使學到的知識得以應用與提高。例如:講方向判別中:利用日出、日落、手錶判別白天方向;利用北斗七星的北極星判別晚上方向;利用苔蘚、樹的年輪判別森林裡的方向。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冬夏的日出、日落的方向、記錄每天的時間變化。講城市功能分區時,讓學生很好了解當地的城市布局,以便課堂較好的利用。 五、 勾勒生活畫面,活化地理課堂。 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用動聽的語言、美麗的圖片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會地理與生活同在的樂趣,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多媒體教學必不可少,使課堂效果更明顯,課堂更生動。 總之,生活為地理教學提供了知識基礎,地理教學使生活知識更豐富,使人們生活更方便,兩者關系密不可分。只有將生活經驗適時用於地理課堂中,必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地理教學生活化。。。。

⑶ 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地理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生活!

⑷ 人文地理如何將生活實際融入課堂

在平常的地理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好多學生學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難學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缺乏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其實地理知識充盈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空間,教師如果能及時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之中,通過組織和引導把地理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它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樣學生就會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價值,從而增強學好地理的信心。那麼,怎樣使地理教學貼近生活,讓生活走進地理,讓地理為學生們的生活服務呢?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利用多種手段提升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

地理學內容包羅萬象,教師可以根據專題內容選擇,也可以將提綱交給學生獨立搜尋完成。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發現過程,關鍵在引導,給同學多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如可以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圖片、影片、虛擬實境)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有助於學生學會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別、解釋、應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效果。

也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制圖各要素應用、觀察地理事象,製作區域地理模型及調查等等。例:讓學生對縣324國道交通情況了解,促使他們學會動口動手動腦,不斷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實際問題。如在道路兩側按事先制訂好的表格,讓學生填寫二小時內對來去方向的各種車輛、機動車型號、本市與外省車輛、時流量等作統計。直到交通隊調查324國道工程建設及投資,道路長寬及經濟效益等情況資料,將實地調查與統計資料匯編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小論文,提供給縣有關部門參考。這樣無疑對訓練他們各種能力有極大好處,從活動中迎接困難挑戰創新不斷發展自己的才能智慧,從而使熱愛科學、求實創新的精神等科學素質得以培養,科學的世界觀逐步得以形成。

也可通過鄉土地理的思考,讓學生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生活化地理教學有效途徑---地理教材「本土化」

對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才能使地理課程具有「鄉土元素」和「地方特色」,變得豐滿而鮮活,既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探究真理奠定基礎;又可大大激發學生探求真知的願望和熱情。從而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如何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呢?

1、替換

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觀、事物等,優化教材、活化課堂,以達到教學過程的合理要求。例如:教學關於城市化」有關內容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採取投影我們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城市------自己的學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靠學校最近的城市其用地面積變化的地圖來導入新課,然後再以點帶面,探究城市化的本質規律。那麼,「替換」與未替換相比,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親切和具體;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將更加高度集中且探究學習「城市化之因」與城市化之果「等熱情高漲、精神專注,甚至還可能促使一些同學產生了」利用課余假日時間到實地去訪問、調查、考察等,進一步了解「自家」城市的發展變化的歷史,並展望未來(城市規劃)「的沖動到行動等等。而這樣的熱情、專注、慾望、沖動和行動等,的確又是非常寶貴的。

2、參照

「參照」是地理教學的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文地理內容,我們都應時常與學生熟悉的學校所在地區的相應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內容進行並立對比,與教材中對應的內容進行並立對比,發現異同,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的地理事物和規律形成深刻而透徹的認識,而且有利於學生認識家鄉,有利於學生熱愛家鄉情感的養成。

例如:關於「地球上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分布和特點」教學後,告訴學生我們家鄉(如「的緯度約為北緯26度,惠安應處於什麼風帶:(西風帶),那麼,我們惠安是否常年吹西風呢?(否)為什麼:這樣通過比較對照,發現了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

又如,對「農業地域類型」中的水稻種植業教學時,考慮到我們學生就是以大米為主食且我們家鄉就屬於水稻種植業,於是我讓熟悉水稻種植的同學介紹水稻的生長習性、種植季節和方法、產量與消費等情況,供學生們「參照」,為學生分析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區位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

再如: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時,考慮到我們惠安的交通發展很快,現在不僅有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海運等,而且對惠安城市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明顯,因此,教學中讓學生以惠安不同時期的交通條件下城市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為「參照」的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巨大影響。

3、補充

我們身邊總是有生動鮮活的內容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來加以完善,也就是與我們的學生一起對教材的進一步建設。「補充」主要是對教材中缺乏生動感性材料和案例支撐的部分內容,結合並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進行彌補、充實。

例如, 「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城市功能分區逐步明顯」敘述,但教材中沒有相關例證。但是,現在我國正處於城市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各個功能區正在由「混雜」布置「向」分區逐漸分化明顯」發展,如商業區里商業單位越來越多----商業集聚,而設立的開發區內工廠越來越多---工業集聚,這是「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生動實例。據此,在教學相關內容時及時把發生在我們學生身邊的這些變化補充到課堂上來,可以使教學變得「充實」和「豐滿」,這樣對學生了解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現象,進而探究提示其變化的本質規律很有益處。

4、拓展

「拓展」是發揮學校周邊地理環境中突出的、具有優勢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發地理事物等,對教學內容的拓寬提高擴展。

例如,對我們地處沿海地區的惠安地質演變可加以拓展。把這一生動鮮活的地理事實引進到課堂上來,引導學生發現、認識家鄉地表滄海桑田變化,進而探究其主要成因、海岸變化的趨勢及其影響到等,這樣就拓寬了教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趣味,從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教學應注意的幾方面

課前的預習准備

課前預習是運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的極其重要的准備階段,老師將導學「生活中的地理」精心設計和編寫好後,課前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地理案例」中的中心問題看書預習,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

課堂教學討論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

開展課堂討論時,要步步為營,層層深入,讓學生深入進行思維,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及時給出解答。以體現教師以導為主,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

課後應注重鞏固落實

對於一些問題學生未能完成理解,教師布置與「地理案例材料」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後進行再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達到鞏固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積極轉變觀念,結合地理教育的實際特點,引領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地理課程,從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識的學習應作為認識現實世界,適應未來生活的經驗准備, 要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教師必須善於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時將它轉化為教學材料, 及時融人地理課堂中,同時也要關心學生需要,打破原有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與課外、校外、與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相結合,也就是「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⑸ 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

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

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於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於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知識容量大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採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地理教學中滲透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誘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 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2開展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
3 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據、地理規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4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
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
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⑹ 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於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地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有用,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從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方面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對教材解讀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膽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多用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來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在當今商品房的開發熱潮中,開發商、購房者各要考慮哪些地理要素?通過把生活實例適當的引入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運用生活經驗,培養合作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關注生活,並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構建開放式小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課堂。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重要環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創新能力。
三、利用現代媒體,使生活地理化。
現在,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很多學生正是通過這些媒體從接觸地理到關注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教師可以藉助現代媒體收集社會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然後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從地理的角度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如海嘯、地震等。由於資料新,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有利於師生情感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存環境的責任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以致用」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目的,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任務。因此,地理教學應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並改變自己、影響他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觀念。如在生活中,為避免「白色污染」應自備籃子或布袋購物;生活垃圾應分類進行回收利用;為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應採取各種節水措施;使用利於環保的再生紙。在生產活動中,不能以損害環境的方式去謀利,應當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等。
總之,以生活的理念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給學生以生活的意義,使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⑺ 地理教學如何貼近生活

一 、利用地理學科生活化的優勢創境導入 

傳統地理教學中,普遍缺乏知識的獲得性過程和概念理解的學習情境,從而導致知識和概念不能有效地在生活與社會的真實問題環境 中加以應有,成為降低學習興趣,阻礙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我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接觸到地理。例如:從全球的氣候變暖到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到具體幾天的天氣變化對生活、出行的影響;從我國荒漠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到反思我們自身的日常行為;從探究某地詳細的經緯度的確定方法到某廠址的選擇原因分析,都可以成為創境引入的素材。用講述地理故事、開展地理游戲、組織競賽或辯論,設置案例課題等多種方式創境導入,都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二 、讓地理課堂學習貼近生活

實際課堂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地理知識,為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要經常把學生已經熟知的東西聯系的課堂上,讓學生盡情的發言表現,這會讓他們覺得原來地理就在身邊。要將興趣持久,就要「習慣成自然」,使學生既能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地理。也能在課外主動鞏固知識,完成作業,還能在收集、觀察體會中學習地理。生活中學習地理的習慣尤為重要,這是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是「學過的知識全部遺忘之後還能剩下的東西」。要時刻不忘點撥提醒同學們去觀察、體會、挖 掘、收集,勿讓「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識白白流走。地圖是內容豐富的直觀教具。地理知識都能在地圖上明確、具體地表現出來,把地圖和現實生活很好地聯系在一起,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在講述黃土高原時,除了說明黃土高原是風吹來的高原及土層深厚外,又講到黃土的直立性,適宜開鑿窯洞作為住宅時,讓學生結合窯洞的插圖,明確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適合當地冬冷夏熱的自然環境。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而且對窯洞能作為住宅,也有了較深的認識。這樣把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三、把課堂地理知識向生活延伸 

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對於地理學科來說更是這樣。無論是自然地理中的地球運動、天氣氣候、資源災害,還是人文地理中的農業工業、道路城市、居住條件,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其原型和答案。地理課堂教學,力求走向生活,貼近生活,充滿生活氣息,目的是為了實現地理知識與生活現象的和諧統一,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的提高,而不能錯誤的認為地理課堂走向生活,僅僅是簡單的機械的聯系生活的細節現象和經驗。例如,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環境問題,並引導他們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去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⑻ 淺談如何聯系實際進行地理教學

1. 積極開展有意義的課外活動開展地理課外活動可以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環節, 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入手, 讓同學們學習了地理知識並擴大對地理知識領域的了解。 因此, 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來深入開展有益的地理活動。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細化以下幾個方面:
( 1)野外觀察。除了日常課本上學習地理知識外, 教師應帶領學生們去野外實地觀察, 認識大自然的真實一面, 增加對自然界的感受認識, 從而培養還應到野外去實地觀察, 增加一些感性認識, 認識自然界的真實面貌, 從而培養學生們聯系實際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 2)製作教學模型。 教師帶領學生們共同設計並製作一些簡單的教學模型, 會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還會加深對地理知識空間想像能力, 比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後, 教師們可以引導同學們製作簡單的地球儀。
( 3)進行野外觀察。 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外, 還應到野外去實地觀察, 認識自然界的真實面貌並增加對地理學科的感性認識, 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能力。
( 4 )組織地理知識競賽和建立課外興趣小組等。 組織知識競賽不僅能夠擴大學生們的知識視野, 還有助於提高同學們對於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 建立課題小組能夠提高學生們對某一感興趣課題的思維能力, 有助於對於地理學科學習能力的提高。
2. 利用生活實際, 提升地理思維能力生活就是地理, 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對於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 我們應該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 然後開始分析這種現象的形成成因, 最後進行驗證的過程。 也就是說, 在地理教學中, 不能忽視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 更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 例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 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 如地方時, 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 缺陷和補救的措施, 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與區時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
3. 根據所學地理知識, 對有關地理現象給予解釋。在學習了有關知識以後, 可以提出一個問題, 讓學生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並歸納總結原因, 例如為什麼全球氣溫逐年在升高?同學們可以回答是由於交通工具、 煤、 石油、 工廠、 天然氣, 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原因, 二氧化碳的含量與日俱增, 並強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熱量, 所以大氣溫度逐年升高。
4 . 將地理知識生活化, 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 如果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將地理知識生活化, 就會使學生倍感親切。 學生不但理解容易, 並且能夠迅速掌握知識, 使學習的記憶深刻, 教學效率隨之提高。

⑼ 請你列舉幾個運用地理知識搞好生產,生活的事例.

1、服飾隨地理位置變化而變化。

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

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住房隨地理環境變化而變化。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

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3、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

(9)如何把地理知識生活化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區域的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關位置等。這些位置的信息,可以牽連很多的知識點。

1、緯度位置——熱量條件、氣候類型、自然帶分布、農業生產(地域類型、農產品種類);

2、海陸位置——降水的分布、氣候的大陸性和海洋性表現、自然帶的過渡、沿海的洋流狀況、交通(海運)。

3、相關位置——區域的空間(相互)關系。涉及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貿易、地緣政治關系、軍事地理,這些關系因交通和通信的飛速發展而改變。

⑽ 淺談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實現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 應盡量結合客觀存 在於生活之中的生動的、 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 實現課堂的生活 化, 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 提高課堂的效益。 關鍵詞: 利用; 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化; 地理教學 著名的演員和節目主持人曹穎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她記憶力非常 好 , 一篇的文章讀一遍就基本能背下來, 地理也經常考 10 0 分。但是, 在 生活中的她卻不能辨別方向, 甚至不知道 中央電視台在天安門的什麼方 向。我想這是傳統教學方式的悲哀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地理知識生活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