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七年級地理什麼現象嚴重

七年級地理什麼現象嚴重

發布時間:2022-08-22 12:22:20

① 初一的地理知識,關於緯度經度的…… 額,誰來解決……

(1)12月22日,該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23.5°S,出現極夜現象的緯度范圍大致是66.5′N~90°N(北極圈及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的緯度范圍66.5′S~90°S(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
(2)晝短夜長,冬季。

解:讀圖分析,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及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說明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出現極夜,南極圈出現極晝。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晝短夜長
第(3)題問題在那?

②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及形成原因,最好寫出幾條!例如寒潮..

我國東部的季風氣候: 由於海陸差異的影響,冬季在蒙古冷干高壓的影響下,我國東部主要吹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少;夏季在太平洋中夏威夷高壓和印度低壓的影響下,我國東部主要吹東南風,氣溫升高,降水增多。暴雨(torrential rain)是降水強度很大的雨。雨勢傾盆。形成原因: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夏季的台風:台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台風的成因,是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升空,而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台風。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形成的鋒稱為冷鋒。冬天,冷鋒主要引起降溫和大風,夏天都能產生雷雨天氣。春季,冷鋒在東北常易造成大風和降水,而在華北往往只引起風沙天氣。
暖鋒:暖鋒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峰,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升。暖氣團通常伴隨多雲和降雨天氣。因為暖鋒移動的速度比冷鋒慢,所以可能形成連續性降水或霧。暖風過境後,暖氣團占據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准靜止鋒: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很少移動或移動緩慢的鋒稱為准靜止鋒。江淮地區的准靜止鋒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氣系統。還有寒潮、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

③ 您知道哪些奇特的地理現象,適宜在初中課堂上舉例講解的,比如極光之類的。真心感謝真誠的回答者!!!

百穆大三角,還是撒哈拉大撒漠.麥田怪圈__
奇特的地理位置不能不說人類文明的30度`````請看下面

在北緯30度人類創造文明了 這是條神秘地帶,文明中伴隨著神秘,埃及金字塔,空中花園,秦始皇陵兵馬俑,日本龍三角,傳說中的大西洲,科羅拉多大峽谷,百慕大三角等等
這奇特的緯度帶上,人類有許多需要研究的,關注地理奇特位置就不能不了解這一地帶,更不能不熟知這一區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
打開世界地圖冊,我們不難發現沿著北緯30度,從地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大致可以明顯地看出,這里既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珠穆朗瑪峰,又有海底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同時世界著名的幾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等,都是在這一特殊的緯度線進入浩盪的海洋。而且這里也是當今世界上許多著名於世的文明之謎:諸如眾所周知的古代埃及金字塔群和獅身人面像,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的「火神火種」壁畫,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和令人談之色變、聞之喪膽的「百慕大三角區」以及遠古瑪雅文明遺址的所在地……。在這里我們不能不涉及到大約距現在12000年前於一夜之間消失在海中的亞特蘭特提斯島,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西洲。據說大西洲曾經立於大西洋中心。據史書記載大西洲文明的所在地是「亞特蘭特提斯島」,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到:島上有宏偉狀觀宮殿及奉祝守護神波塞冬的神殿,以當地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為當時的建築物。其首都「波塞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還有冷泉和溫泉,島上還有龐大的造船廠、廣闊的賽馬場、狀美的體育塞館和綠樹成蔭供人們游覽的公園等等。英國學者史考特·艾利歐德指出,亞特蘭特提斯在當時已達文明的巔峰期。在19世紀中期,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特提斯學之父」的美國人,在他的《亞特蘭特提斯———太古的世界》一書中,提出了令人前所未聞的13個科學診斷:1、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亞特蘭特提斯島」,是大西洋大陸的一個部分。2、柏拉圖在其書中所描述「亞特蘭特提斯」的故事不是憑空捏造的。3、當時的人類已經脫離了原始部落生活,已初步形成形成文明之地。4、隨著時代的更替,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革新,人口不斷的增多,人們已開始遷居世界各地。5、人們現在常說的伊甸園可能就是當時的「亞特蘭特提斯」。6、當今歐洲盛傳的希臘和北歐的「神」是「亞特蘭特提斯」的國王、女王和英雄的化身。7、在埃及和秘魯的神話故事當中,有「亞特蘭特提斯」嚮往太陽神的足跡。8、「亞特蘭特提斯」人最原始的殖民地是今天的埃圾。9、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於「亞特蘭特提斯」。10、今天字母的原形來源於「亞特蘭特提斯」。11、「亞特蘭特提斯」是塞姆族、印度、歐洲諸族的先祖。12「亞特蘭特提斯」曾因大的變動而消失於海中。13、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關於洪水的傳說。它似乎可以回答包括《聖經》記事在內的一大批人類活動的疑問。
據報道:我國地震局災難專家顧建華告訴記者,在北緯30°從古到今都是災難深重的地帶,在北緯30°,地震、海難、火山、和空難等時常有發生。據史料記載,在我國的西藏地區共發生過大於8級的地震4次,7-7.9級地震11次,-6.9級地震86次。1950年8月15日在藏東的察隅———墨脫發生過8.6級地震。前蘇聯著名的地理學家奧聖多夫斯基教授於1931年在藏經中找到了驚人的發現。幾千年前,在今天的巴哈馬群島、安納利斯群島以及墨西哥灣地區,一塊巨大的大陸沉沒了,但遺憾的是他沒有找到當時的西藏。 聞名於世的百慕大三角區,自從16世紀以來,這片神秘的海域共失蹤了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
二戰時期,在川藏這條北緯30°線上,美軍共損失468架軍用飛機。
談及北緯30°的各種神秘的自然現象,我國地震局賀傳松博士認為:它應來自地球的內部。青藏高原是當世界今隆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據測定它正以每年幾至十毫米的速率快速上升。而目前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為僅35公里,而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高達70公里。這就導致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是當前世界地殼最為活躍,構造變形最為強烈,大陸上地震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 賀博士說,它的形成完全可能是因為與大陸的沉沒有關,地球上大陸沉沒了,在地球上造成的沖擊力使西藏高原隆起,產生了喜馬拉雅山的皺褶。大約4000萬年前的第三紀初期,青藏高原最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地還處在一片汪洋之中,史稱為古特提斯海。那時古印度大陸並不是亞洲的一部分,它在位於南緯40°的地方與古歐亞大陸隔海相望,經過漫長的地質歷史,古特提斯海板塊長途跋涉7000多公里,向歐亞大陸漂移,並且俯沖到歐亞板塊之下,再經歷最近的「短暫」的幾百萬年,強烈的板塊俯沖運動,使古特提斯海消逝了,印度古陸與歐亞古陸會合了,形成了地球的第三極珠穆郎瑪峰。
地球在46億年的歷史長河變遷的過程中,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地質和地貌特徵。當問及這些北緯30°的奇異現象,王椿鏞告訴記者:盡管地球物理學家發現了地球內部由地表至地心分布著地殼、地幔和地核,及三者不同尺度的三維橫向不均勻性,但有些奇怪的自然現象,我們還無法搞清楚,很多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中國地震局吳慶舉博士說:北緯30°現象,有一定的必然性。北緯30°被人稱之為地球的臍帶,其微量元素礦、磁場、電場、重力場對人與環境都有影響。另外地球自轉,引起內部不同的緯度有不同的力作用。百慕大是磁場引起,青藏高原隆起是由於板塊碰撞產生的。

④ 解釋下列現象(七年級地理)

1.因為海南島的緯度位置低,靠近赤道,是熱帶地區,所以長夏無冬
2.尖頂是因為有利於雪向下滾落,減輕房頂的重量.
3.沒有道理,亞馬孫平原是熱帶雨林地區,炎熱潮濕,多為熱帶雨林,不適合人類的生存.

⑤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指向標。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⑥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哪些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1、地球運動

北半球夏半年白晝長於夜,冬半年白晝短於夜;從窗戶射入房間的陽光,夏季少,冬季多;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日出時影朝西南,日落時日影朝東南。不同的季節,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不同,極晝極夜現象出現的地區也不一樣,由此確定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節氣,或南北半球的季節。

2、海洋河流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索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舟山漁場夏季墨魚汛,冬季帶魚汛;長蘆鹽場曬制海鹽最好的季節是雨季來臨前的一段時間。

海南和台灣的鹽場曬鹽則是夏天最好;南大洋冬季封凍線范圍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時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較多;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北半球冬季(聖誕節前後)。

3、季節氣候

亞歐大陸上的活動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壓,冬季是亞洲高壓;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極地低氣壓帶;華北春季乾旱,長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 7月上旬梅雨,梅雨後伏旱,北方秋高氣爽;昆明准靜止鋒在冬半年影響雲貴高原,貴陽等地冬半年陰雨連綿。

4、動物遷徙

非洲草原上動物的遷徙與植物的枯榮相關,植物的枯榮又受該地的熱帶草原氣候影響,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熱帶草原正處於夏季,氣候濕潤,形成濕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動物來此生活,非洲南部熱帶草原與此相反。

在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活動的動物夏季北遷到苔原帶,冬季遷至亞寒帶針葉林帶;北半球候鳥夏季北遷,冬季南遷;天山高山牧場,夏季牧場在林帶以上,冬季牧場在林帶以下。

5、農事活動

越冬作物如冬小麥和油菜等是秋天種, 次年初夏收; 一般的作物是春種秋收, 如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後,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棉花在秋季收摘;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為羊毛品質好。

6、資源利用

水資源一般豐歉與降水季節變化、河流補給類型相關,蓄清排渾,一般10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風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於其他季節;沼氣利用夏季優於冬季(氣溫高); 太陽能利用一般是夏季優於冬季, 沼氣也是夏季好於冬季;伏季休漁。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區不完全一致。

7、自然災害

寒潮在冬半年發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為大。台風、暴雨一般在夏半年發生,旱災則要注意發生的地區,如華北春旱,長江中下游伏旱;中國台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地質災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誘發因素暴雨發生的季節。

⑦ 初一下冊地理知識要點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外形、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1)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2) 站得高,看得遠。

(3)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外形。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友誼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二)地球儀

1、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學案P8例1)

2、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給出地點要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讀出經緯度;給出經緯度要能找相應的地點。

(三)地圖

1、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具體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B、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拉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①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②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③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聞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①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會環境的重要性。

2、氣暖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四周,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四周;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四周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a)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b) 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嚴寒。

c) 位於赤道四周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

(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① 氣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生活在不同熱量帶的人們衣著不同。

② 氣候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③ 氣候發生異常變化,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從而產生災難。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中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口增長: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趨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趨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原因:

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

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 人口稀疏地區: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亞馬遜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極端乾旱;過於濕熱;終年嚴寒等。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2)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3)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1)原因:

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a)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b)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給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
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城市
大(稠密)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課本P80 圖4.19)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雪屋

嚴寒

雪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

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微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

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

牆厚,窗小。可以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沙漠吹來的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假如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a)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b) 人中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c) 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非)、土耳其(亞歐)、俄羅斯(亞歐)、

美國(北美、大洋洲)

d) 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e)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

a) 發達國家

b) 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課本P89 圖 5.6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地圖冊P38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長

生產力高度發達 生活、教育水平低

以第一產業為中心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 — 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 — 瑞士日內瓦 成員: 148個(2003年4月)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亞太經合組織

東南亞國家聯盟

歐盟

⑧ 七年級地理總復習資料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一、地圖

地圖的四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分母大的比例尺小,分母小的反而大。

同樣大小的地圖,范圍大的內容簡單,范圍小的詳細。

二、等高線

1、等高線向低處彎曲為山脊,向高處彎曲為山谷。2、等高線越密集,地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地勢越平緩。

3、絕對高度指該地海拔,相對高度指海拔之差。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認識地球

1、地球的形狀: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有:麥哲倫環球航行;在海邊先看到遠處歸來的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地球的運動:地球圍繞地軸自轉,自轉的周期是一天,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的周期為一年,產生的地理現象是四季更替,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二、經緯網

1、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經線為一個半圓,緯線為一個圓。所有經線長度大致相等,都要經過南極點和北極點,緯線的長度則是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小。

3、東大東經,用E 表示,西大西經,用W表示,南大南緯,用S表示,北大北緯,用N表示。

4、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

5、緯度的劃分:0度到30度為低緯度,30到60度為中緯度,60度到90度為高緯度。

6、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現象,南北極圈之內有極晝極夜現象。

7、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

三、世界的海陸分布:

1、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地球被稱為水球。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亞洲面積最大,大洋州最小。地勢最高、海拔最高、氣候最冷的大洲是南極洲。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面積最大,最小、最淺、最冷的是北冰洋。

4、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5、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是馬六甲海峽,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是巴拿馬運河。

四、世界的地形:

1、人們通常把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2、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長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峰是喜馬拉雅山;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

五、海陸變遷:

1、大陸飄移假說是由魏格納提出的。2、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4、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抬升而成。

5、世界上火山和地震活動最劇烈的地帶是: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脈帶。

6、世界上或上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一、世界的人口

1、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降水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集中。3、四大人口稠密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4、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少。

5、人口的增長應於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6、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有:住房緊張,就業困難,交通擁擠,供水不足,污染嚴重等。

二、世界的人種

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

2、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是黃色人種。

3、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州。

4、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地區也有一定數量的黑人。

三、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被確定為聯合國工作語言。2、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3、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4、在拉丁美洲,巴西講葡萄牙語,其他國家大多講西班牙語。

不給分不厚道- -

⑨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地理現象 空 間 分 布 冬半年 夏半年
地球自轉 繞地軸旋轉形成赤道面,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地軸穿過的北極地區背向太陽,北半球地區受熱少 地軸穿過的北極地區朝向太陽,北半球 地區受熱多
地球公轉 形成公轉軌道面(黃道),太陽位於近圓形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冬半年較短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 線速度最慢,夏半年較長
正午太陽高度 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晨昏線 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均為零,把全球分為晝夜兩半球,大氣散射導致晝半球實際范圍大子夜半球;隨地球自轉,晨線西移,昏線東移 北半球晨線隨緯度增大而西偏,昏線隨緯度增大而東偏 北半球晨線隨緯度增大而東偏,昏線隨 緯度增大而西偏
晝夜長短 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是晝長,並且緯度越高晝越長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日出方位 太陽總是東升西落,北半球太陽軌跡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陽軌跡在北天空 東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 東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
等溫線 低溫低凸,高溫高凸 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氣壓帶、風帶 沿赤道南北對稱分布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對流層厚度變化 從赤道(17、18km)向兩極(8、9km)遞減 對流減弱,厚度變小 對流旺盛,厚度變大
雪線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的高山雪線高度逐漸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風坡低,背風坡高 雪線下降 雪線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 以赤道為中心受季節影響,流向發生改變的特殊洋流系統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臭氧層空洞 容易在對流層較低的地區上空出現臭氧的極小值分布區,如青藏高原、北極和南極地區 9—11月份,南極出現臭氧分布的極小值 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極地區出現臭氧分布的極小值
酸雨及大氣污染 我國以硫酸型酸雨為主,歐美發達國家以硝酸型酸雨為主 太陽輻射弱,輻射逆溫強,空氣對流運動弱,大氣污染加重,酸雨幾率大 太陽輻射強,地面受熱多,空氣對流旺盛,大氣污染較輕,酸雨幾率小
航天發射基地 一般選擇在緯度較低、開闊平坦、天氣多晴的地區 1月溫度低,不利於發射和回收 7月溫度高,不利於發射和回收
長江口鹽度 由河口向外鹽度逐漸變大 等鹽度線向河口收縮,同海域鹽度變大 等鹽度線向外海擴大,同海域鹽度變小
我國的降水 東南多、西北少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西北地區多內流河,東南地區多外流河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內流河囚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 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黃、淮、海、長江等防汛形勢嚴峻
我國的漁場 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以舟山漁場為最大 帶魚汛 墨魚汛
我國的季風 東南大部分地區受東亞季風影響,雲貴高原部分地區受西南季風和東南風影響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 影響,高溫多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不同地區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 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 到一年一熟
氣象災害 我國北方多大風、干早;南方多澇災、台風 寒潮、沙塵暴、干早、暴雪 旱澇、暴雨、台風、冰雹、乾熱風
地質災害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過渡地帶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塊交接地帶多火山、地震 較少 滑坡、泥石流較多

⑩ 七年級地理問題

極晝和極夜是極圈內特有的自然現象,極晝和極夜這種特殊的自然現象,是地球沿著傾斜的地軸自轉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地球自轉時地軸與垂線成一個約23.5度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上,有6個月的時間,南極和北極的其中一個極總是朝向太陽,另一個極總是背向太陽;如果南極朝向太陽,南極點在半年之內全是白天,沒有黑夜;這時,北極則見不到太陽,北極點在半年之內全是黑夜,沒有白天。到了下一個半年,則正好相反,北極朝向太陽,北極點全是白天;而南極這時則見不到太陽,南極點全是黑夜。在極圈內的地區,根據緯度的不同,極晝和極夜的長度也不同。
極晝:在南極地區,當地時間24小時內太陽永不沒入地平線的現象,叫做極晝。在南極點,一年中有半年為極晝;如若考慮折射作用,應略比半年稍多幾天。南極點的極晝出現在南半球的下半年。
極夜:與極晝相反,在南極地區,當地時間24小時內太陽永遠在地平線以下的現象,叫做極夜。在南極點,一年中應有半年為極夜;若考慮折射作用,應稍不足半年。南極點出現極夜的時間與極晝正好相反,在南半球的冬季。
在南極地區,隨著緯度降低,極晝和極夜出現的時間均變短,在極圈上,極晝與極夜均只出現一天。
如果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那個半球的極地附近就會出現極晝現象。
極晝的范圍與太陽直射點緯度有關,其邊界與極點的緯度差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所以,春分過後,北極附近就會出現極晝,此後極晝范圍越來越大;至夏至日達到最大,邊界到達北極圈;夏至日過後,北極附近極晝范圍逐漸縮小,至秋分日縮至0;秋分過後,南極附近出現極晝,此後南極附近的極晝范圍越來越大;至冬至日達到最大,邊界到達南極圈;冬至日過後,南極附近極晝范圍逐漸縮小,至春分日縮至0。
如此周而復始,其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眾所周知,每年南、北兩極,「極晝」、「極夜」交替出現。一年內大致連續六個月是白晝(稱極晝),六個月是黑夜(稱極夜)。「極晝」時,每天二十四小時始終是白天,要是碰上晴天,即使是午夜時刻也是陽光燦爛,就像大白天一樣的明朗。而「極夜」來臨時,太陽始終不會從地平線升上來,星星一直在黑洞洞的天空閃爍著。
極晝只會出現在南極圈和北極圈,當南極出現極晝的時候,北極就出現極夜,反之一樣。因為地球轉動是傾斜的,所以在夏,冬季的時候,地球轉動時,北極朝向太陽,盡管地球怎樣轉,也總是朝向太陽,所以就出現極晝了,反之一樣。而南極圈和北極圈是對立的,所以北極出現極晝時,南極就出現極晝了,反之也一樣。極晝和極夜只會出現在夏季和冬季.
北極圈極晝、南極圈極夜出現在夏季
北極圈極夜、南極圈極晝出現在冬季。
極夜 又稱永夜,是在地球的兩極地區,一日之內,太陽都在地平線以下的現象,即夜長超過24小時。北極和南極都有極晝和極夜之分,一年內大致連續六個月是極晝,六個月是極夜。 在一個月的極夜時期里,有15天可見月亮(圓、缺),另外15天見不到月亮。 「北極晝」的景色是十分奇妙的。它每天二十四小時始終是白天,要是碰上晴天,即使是午夜時刻也是陽光燦爛,就像大白天一樣的明朗。在「北極晝」的日子裡,街上的路燈都是通夜不亮的,汽車前的照明燈也暫失去了作用。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低垂著深色的窗帷,這是人們用來遮擋光線的。 可是,當「北極夜」到來的時候,那裡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在漫漫長夜中,除中午略有光亮外,白天也要開著電燈哩!因為在「北極夜」里,太陽始終不會升上地平線來,星星也一直在黑洞洞的天空閃爍。一年中有半個月的時間,可以看見或圓或缺的月亮整天在天際四周旋轉。另外半個月的時間,則連月亮也看不見。這種奇特的景象,在北極中央地帶要從九月中旬到第二年三月中旬,持續半年的時間。
如果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另個一個半球的極地附近就會出現極夜現象。
極晝的范圍與太陽直射點緯度有關,其邊界與極點的緯度差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所以:春分過後,南極附近就會出現極夜,此後極夜范圍越來越大;至夏至日達到最大,邊界到達南極圈;夏至日過後,南極附近極夜范圍逐漸縮小,至秋分日縮至0;秋分過後,北極附近出現極夜,此後北極附近的極夜范圍越來越大;至冬至日達到最大,邊界到達北極圈;冬至日過後,北極附近極夜范圍逐漸縮小,至春分日縮至0。
如此周而復始,其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由於存在著極晝和極夜,在漫長的白天,動物們必須積累足夠的能量,從而不停地進食,並且還要高效率地養育後代,這樣當永夜來臨時,除部分遷徙到南方去的動物外,那些留下來的動物便可以度過最為艱難的時期。
北極地區的生活環境是十分單調的,一年四季白雪皚皚,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人們看不到植物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變化過程。一年之中半年極晝、半年極夜的現象擾亂了人們的生理時鍾。極晝期間,白天難以人睡,所以北極土著居民有睡眠少的特點;冬季長夜漫漫,人們的活動以室內為主,經常關在屋裡的人會患上「室內熱症」。畢竟現代文明為北極地區的居民提供了舒適溫暖的生活――窗外零下三十度,人們可以在室內溫水游泳池游泳,在體育館打籃球、排球,孩子們可以玩電子游戲機;衛星通訊技術的發展,同樣使北極地區的居民每天晚上安然地收看自己喜愛的節日;直升飛機忙於運送各種物資,把你載到你想去的地方。正如中國人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人類目前正致力於把荒蕪的北極變成能源基地。當然,現在這里的生活還是十分艱苦,在未來的歲月里人類還要努力解決許多問題。
3月21日到9月23日,北極點出現極晝,南極點出現極夜
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南極點出現極晝,北極點出現極夜
6月22日,北極圈上出現極晝,南極圈上出現極夜
12月22日,南極圈上出現極晝,北極圈上出現極夜
極圈到極點之間,越靠近極點極晝極夜的時間長度越接近半年,越靠近極圈極晝極夜的時間長度越接近一天
極晝與極夜是南極的奇觀之一。它給人們對這塊神秘的土地以更豐富的遐想。
所謂極晝,就是太陽永不落,天空總是亮的,這種現象也叫白夜;所謂極夜,就是與極晝相反,太陽總不出來,天空總是黑的。在南極洲的高緯度地區,那裡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律,沒有一天24小時的晝夜更替。晝夜交替出現的時間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改變的,緯度越高,極晝和極夜的時間就越長。在南緯90°,即南極點上,晝夜交替的時間各為半年,也就是說,那裡白天黑夜交替的時間是整整一年,一年中有半年是連續白天,半年是連續黑夜,那裡的一天相當於其他大陸的一年。如果離開南極點,緯度越低,不再是半年白天或半年黑夜,極晝和極夜的時間會逐漸縮短。到了南緯80°,也有極晝和極夜以外的時候才出現1天24小時內的晝夜更替。如果處於極晝的末期,起初每天黑夜的時間很短暫,之後黑夜的時間越來越長,直至最後全是黑夜,極夜也就開始了。而在南極圈(南緯66°33』),一年當中僅有一個整天(24小時)全是白天和一個整天全是黑夜。中國南極長城站(南緯62°13』)處在南極圈外,在12月份的深夜一二點鍾,天空仍然蒙蒙亮,眼力好的可以看書寫字。極晝和極夜的這種自然現象在地球的另一極北極也同樣出現,不過它出現的時間同南極正好相反,北極若處在極晝,則南極為極夜,反之變然。
極晝與極夜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在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時,還繞著自身的傾斜地軸旋轉而造成的。,原來,地球在自轉時,地軸與其垂線形成一個約23.5°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轉時便出現有6個月時間兩極之中總有一極朝著太陽,全是白天;另一個極背向太陽,全是黑夜。南、北極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是其他大洲所沒有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地理什麼現象嚴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