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學能做什麼論文

地理學能做什麼論文

發布時間:2022-08-20 20:11:50

① 求一篇與地理學習有關的小論文 500字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我有一篇,供您參考學習。可以適當刪減。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為解決環境問題盡一份責任。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空前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氧層的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增強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隨著氣溫加速上升,預計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海平面上升還會傢具暴潮和洪澇災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統失效;海水倒灌則導致土地和農田鹽漬化。*過多地適用氯氟烴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早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幾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大氣污染主要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煙塵等有關。由大氣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環境問題。工廠排放的含硫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後,與水汽結合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從而使降水呈現出較強的酸性,落到底面即為酸雨。酸雨毀壞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蝕建築物、塑料和金屬設施;使土壤酸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我國長江以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嚴重。這一時期,環境問題上升成為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為解決這一問題,謀求人地關系協調,必須堅持之路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三項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堅持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創建一種心的生產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則和新的發展方式。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發展觀、資源觀、環境觀、倫理道德觀和消費觀等※續發展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發展的一部分, 用經濟增長代替發展是片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追求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社會風尚的改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等。※續發展的價值觀要求人類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對人的價值,並在經濟核算系統中加以考慮。※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達到就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重視能源和原料的適用方法,以求減少損失,杜絕浪費,並盡量不讓廢物進入環境,以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可持續的觀點看,處理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類必須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諧與平衡的關系,如果這種關系被破壞,人類所處的食物鏈將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傳統的消費觀念是形成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原因。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調整行為主要是指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三種。 政府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律;防污染為主,控污染發生;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計算某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完善各種環境稅費的徵收;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產品的環境監督管理;樹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等。 市場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實行科學管理;行業經營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目標;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具體可行的環境行為標准融入員工的考評、獎懲機制;減少流通領域的浪費等。 公眾行為的調整包括;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用環保產品;少過度包裝,倡導簡朴生活;普及環保知識;實行垃圾分裝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換到一個變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系《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繫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著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珍愛生靈,萬物共存。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回答完畢。謝謝 追問: 我覺得不太適合我,盡量與高一知識接軌吧 回答: 節能減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類,人類也在不斷地改造地球。人類的發展史, 歸根 結底是人類 艱苦奮斗 的 創業史 。在創業過程中,人們利用各種能源賴以生存,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人預言,人類最終是毀滅在自己創造的文明中。「資源短缺」已成為廣大群眾一個十分關注的問題。如果現在不加以考慮對策,未來人類就沒有出路,總有一天能源會被我們用盡,人類就無法生存。 如今,許多人們不懂得如何珍惜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電,許多破壞臭氧層的物品也消耗飛速,排放的廢氣已經多得難以讓人想像……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是誰?就是我們人類。 要做到節能減排,就要 從小事做起 ,人人動起手來,創建美好的家園。我提出以下幾點可行的建議: 一、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 節能燈泡 。據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 電燈泡 ,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除了電燈,在使用其它電器方面也要注意,盡量選擇低消耗節能產品,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於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 電風扇 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節約 水資源 。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廁所、澆花等。 淘米水 則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筷。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 餐巾紙 擦乾凈,洗起來節水有方便,還可以少用 洗潔精 ,減少 水污染 。 三、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 垃圾填埋 地釋放出來的 沼氣 ,還能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800千克的 再生紙 ,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 保護森林 資源, 保護環境 。 四、減少 廢氣排放 。交通廢氣和 工業廢氣 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出 租車 ,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里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等而產生的大量滾滾的濃煙彌漫在城市裡。他們應該把廢氣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所以我們要大量的種樹,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 垃圾分類 處理。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 一次性物品 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 再生資源 ;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裡可以准備不同的 垃圾袋 ,分別收集廢紙、塑料、 包裝盒 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盡量做到「變廢為寶」。

② 求初中生地理論文一篇《學習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

我給些樣文給你查考一下。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③ 地理學論文的題目有哪些

地理學方面的論文選題可以有很多方面,如:從地理教學的現狀問題來出發,從對地理教學上的新改革方式來研究等等,可以參考的題目如:地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研究;地理教學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的模式與策略;地理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應用等等,你可以來,58期刊網,看看。

④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論文可寫哪些方面各個地理分支都要涉及嗎寫氣象與疾病預防可以嗎寫完如何答辯

你也是地理科學的,看來是大四的,去年這個時候我也像你一樣擔心論文,不過後來開始正式寫時才知道,根本沒那個必要。論文題目有連個來源:一個是老師通知校園網上選題,當然選題的同時也就選擇了論文導師,這些題目都是導師們擬定好的;另一種就是你事先跟你想選的導師打好招呼,把你自己擬的題目給他,他給你掛到你們學校網上,你選定提交。論文題目涉及方面很廣,教育類,比如實踐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環保類,不如某區域環境污染分析、土壤污染與環境等,這些往往設定在某地區或城市,你說的那個氣象與疾病修改下也可以用,至於論文答辯那就是明年5、6月份的事了,答辯很簡單,幾個評委老師看過你的論文提2~3個簡單的問題,只要態度端正,禮貌謙虛,肯定過!關鍵要按導師的話寫好論文,內容要豐富不能應付,格式要正確切不可有大錯誤,這樣自己很容易在導師那裡通過,評委看著順眼,過關就問題了。
這個回答滿意嗎,滿意給懸賞吧

⑤ 地理與生活 論文

【摘 要】:若用脫離社會生活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會使學生將來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感到「學習無用」。藉助地理科學的特徵,則可實現「學生到生活中學習」這一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學習方式。到生活中學習,並非將學生交與課堂之外即可,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藉助鄉土地理教學這一理想平台去實施。同時,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也為學生走進生活中學習提供保證。【關鍵詞】:與生活接軌 依據 平台 保證【正 文】: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強調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這種教育會使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那麼,如果讓在校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接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則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對於地理科學而言,它除了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外,還具有開放性特徵。認識地理事物,學習地理知識,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鄉校園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廣闊的空間范圍。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理學科的教學則更容易實現學習與學生生活的接軌。所以,地理學習過程不提倡將學生禁固在教室里,要讓他們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生活,去探究發現現代社會中各種生活現象的地理原因。並以這種方式來檢驗自己書本上學習的知識,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是「有用的學習」。而且他們還可在走入生活、關注社會過程中嘗試運用所學地理知識、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於此,本文就影響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相接軌的因素方面,作簡要分析:一、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接軌提供了理論依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課程標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鮮明地提出了本學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轉變地理學習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對改變以往地理課程中知識與生活相悖離、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的現象,指導構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相統一的理論課程,意義重大。同時,也為課程內容編制、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地理學習的組織形式指明了方向。「轉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改變學習方式,主要依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可見《課程標准》中強調現代學習過程要求不單單呈現給學生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更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深入實際,親身感受,獲取直接經驗。而這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中去學習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和落實。二、鄉土地理教材的開設為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搭建了理想平台首先這是由鄉土地理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決定的。1、鄉土地理教材編寫注重了人地協調發展教育。鄉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注重關注身邊的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的現狀,正確認識發展成就和存在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2、它注重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整與轉變。鄉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實施過程,可有效地改變以往的教條化、單一化、靜態化的陳舊教學模式,建立以探究為主導,合作式、體驗式、問題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3、注重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生活中的學習資源不是寫在書本上現成的,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探索、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並在此過程中提升自己對書本上所學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規律的應用能力,用我所學,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其次是由教材編寫的特點決定的。鄉土教材編寫為了體現這些理念,已經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具有了以下特徵:1、將促進學生地理科學能力的發展、正確的地理觀念的形成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鄉土地理教學中所要培養的學生的能力重點放在了地理實踐能力和地理信息能力。如教材中編寫的測量當地的地理經緯線,繪制校園平面圖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的產生過程。再如根據已有的相關資料或通過對家鄉某類資源的調查研究,分析我國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不僅培養了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及分析能力,而且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等,建立國情意識。2、將因地制宜思想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學習地理最重要的是關注家鄉的經濟發展,了解成就及存在問題。而鄉土地理內容編制時則遵循了這樣的線索:區域不同——資源和條件存在差異——發展潛力和存在問題也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另外,教材中還應用了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相結合編寫形式,體現了因地制宜思想。正面案例有助於使學生懂得什麼是因地制宜,應當怎樣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條件差異進行生產建設,即怎樣揚長避短。反面案例則讓學生明白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的危害及後果,增強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認識,這正是為其將來投身到經濟建設中時能真正「用我所學」作鋪墊。3、將案例教學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鄉土地理內容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的生活,它把地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以案例形式寫進教材,如:地理與衣食住行,地理與當地工農業生產等。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白地理知識其實就在身邊,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地理與生產生活之間密切的聯系,了解其中的地理背景。三、教師教學能力不斷的提升為學生到生活中學習地理提供有力的保證以揚州市教研員朱雪梅老師主編的鄉土地理教材試用本為藍本,各地鄉土地理教材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廣大一線地理教師在鄉土地理教材實施的過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已經初步具備了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具體體現在:1、新理念促使教師構建了更加完備的知識結構。鄉土地理教材的實施使地理課程知識的覆蓋面更加寬廣。教師已經意識到原有的知識結構已經成為駕馭地理教學的瓶頸,他們已不再象以前一樣,把自己定位在書本、學科、成績、校園這幾點一線的狹小空間,而是向書外,向其它學科、社會生活擴展,構建了更完備的知識結構,不僅是原有結構的重組,更是吸收了先進的理念、其它學科的知識,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識,來完善、充實自己,新舊知識相融合,以滿足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需求。2、調整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選擇了讓學生走向知識的教學理念,教師們都知道要從內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內而外地去認識周圍世界,鄉土地理教學實施的這幾年中已完全體現出來。鄉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對於學生來說大都是來源於身邊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師這時則會把自己的位置從居高臨下的權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實現了平等交流、平等對話,彼此間真正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更充分允許學生質疑,並不斷地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內心的「地理科學世界」聯系起來,實現了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目的。3、教師仍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課改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鄉土地理教學的實施,教師除了從常規教學能力的提高外,更加註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師不僅具有了獨立獲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是加強了指導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因為鄉土地理的信息並非主要來自書本,而是來源於社會生活。其次是具備了從多種渠道對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能力,具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地理課程資源以獲取知識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在強化自身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師已能通過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動計劃,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場所、活動內容及方法,能夠正確指導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與動手實踐能力。總之,新課程的改革,實現了從全方位引領學生將學習活動從課堂「主陣地」 延伸到課外、到社會生活,使現代教育與現代社會聯系更為密切,從學校教育過程入手,為學生將來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文地理學研究生寫哪方面的論文易於發表

人文地理學的范疇很大,你說的休閑行為是可以寫的。
從哪方面入手,要看你對哪方面比較了解,或者有去了解的嚮往。
都市化、民俗與文化、音樂、宗教景觀等都是不錯的切入點。

行為空間是指人們活動的地域界限,他既包括人類直接活動的空間范圍,也包括人們間接活動的空間范圍。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比如你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等等(行為)在一個地方(空間,可以是學校、城市,甚至是網路上)。

空間行為是指個人或群體對於周遭環境中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所產生的反應或互動。

比如:某小區原來生活配套不完善,居民要出行20分鍾才能到菜場買菜。後來小區邊上建起了新的菜場,居民出行10分鍾就能到菜場買菜。

⑦ 地理學可以寫土地利用的碩士論文嗎

這個具體要看看導師吧 看導師的方向和在做的課題 但從內容上的話 可以的 有城市地理學 研究城市空間土地利用 當然可以

⑧ 地理科學專業可寫的論文題目

人文方面:如某省的城市化進程和特徵;
中國糧食生產布局的空間變化研究
城市與城市間投資環境比較研究
中國小城鎮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某地投資環境評價研究
某某省人口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某某省人口產業結構研究
某地鄉村旅遊開發研究
旅遊商業化對目的地的影響—以某某鎮為例
自然方面:氣象和氣候的分析、某地區的地質水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等等
還可以寫地理教材改革和地理教師和學生方面的論題

閱讀全文

與地理學能做什麼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