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地理教學中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地理教學中

發布時間:2022-08-20 08:01:31

『壹』 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教學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是漸進式的。比如師生間的和平相處,比如同學間的互相幫助,都屬於傳統文化。

『貳』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傳統,加強責任意識

地理學廣泛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青少年的生存態度和人生觀教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待生命等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把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品質和文化魅力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利於拓展地理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有利於凈化學生心靈,提升他們的基本素養。

『叄』 人文地理如何將生活實際融入課堂

在平常的地理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好多學生學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難學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缺乏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其實地理知識充盈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空間,教師如果能及時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之中,通過組織和引導把地理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它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樣學生就會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價值,從而增強學好地理的信心。那麼,怎樣使地理教學貼近生活,讓生活走進地理,讓地理為學生們的生活服務呢?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利用多種手段提升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

地理學內容包羅萬象,教師可以根據專題內容選擇,也可以將提綱交給學生獨立搜尋完成。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發現過程,關鍵在引導,給同學多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如可以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圖片、影片、虛擬實境)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有助於學生學會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別、解釋、應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效果。

也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制圖各要素應用、觀察地理事象,製作區域地理模型及調查等等。例:讓學生對縣324國道交通情況了解,促使他們學會動口動手動腦,不斷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實際問題。如在道路兩側按事先制訂好的表格,讓學生填寫二小時內對來去方向的各種車輛、機動車型號、本市與外省車輛、時流量等作統計。直到交通隊調查324國道工程建設及投資,道路長寬及經濟效益等情況資料,將實地調查與統計資料匯編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小論文,提供給縣有關部門參考。這樣無疑對訓練他們各種能力有極大好處,從活動中迎接困難挑戰創新不斷發展自己的才能智慧,從而使熱愛科學、求實創新的精神等科學素質得以培養,科學的世界觀逐步得以形成。

也可通過鄉土地理的思考,讓學生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生活化地理教學有效途徑---地理教材「本土化」

對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才能使地理課程具有「鄉土元素」和「地方特色」,變得豐滿而鮮活,既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探究真理奠定基礎;又可大大激發學生探求真知的願望和熱情。從而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如何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呢?

1、替換

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觀、事物等,優化教材、活化課堂,以達到教學過程的合理要求。例如:教學關於城市化」有關內容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採取投影我們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城市------自己的學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靠學校最近的城市其用地面積變化的地圖來導入新課,然後再以點帶面,探究城市化的本質規律。那麼,「替換」與未替換相比,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親切和具體;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將更加高度集中且探究學習「城市化之因」與城市化之果「等熱情高漲、精神專注,甚至還可能促使一些同學產生了」利用課余假日時間到實地去訪問、調查、考察等,進一步了解「自家」城市的發展變化的歷史,並展望未來(城市規劃)「的沖動到行動等等。而這樣的熱情、專注、慾望、沖動和行動等,的確又是非常寶貴的。

2、參照

「參照」是地理教學的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文地理內容,我們都應時常與學生熟悉的學校所在地區的相應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內容進行並立對比,與教材中對應的內容進行並立對比,發現異同,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的地理事物和規律形成深刻而透徹的認識,而且有利於學生認識家鄉,有利於學生熱愛家鄉情感的養成。

例如:關於「地球上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分布和特點」教學後,告訴學生我們家鄉(如「的緯度約為北緯26度,惠安應處於什麼風帶:(西風帶),那麼,我們惠安是否常年吹西風呢?(否)為什麼:這樣通過比較對照,發現了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

又如,對「農業地域類型」中的水稻種植業教學時,考慮到我們學生就是以大米為主食且我們家鄉就屬於水稻種植業,於是我讓熟悉水稻種植的同學介紹水稻的生長習性、種植季節和方法、產量與消費等情況,供學生們「參照」,為學生分析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區位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

再如: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時,考慮到我們惠安的交通發展很快,現在不僅有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海運等,而且對惠安城市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明顯,因此,教學中讓學生以惠安不同時期的交通條件下城市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為「參照」的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巨大影響。

3、補充

我們身邊總是有生動鮮活的內容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來加以完善,也就是與我們的學生一起對教材的進一步建設。「補充」主要是對教材中缺乏生動感性材料和案例支撐的部分內容,結合並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進行彌補、充實。

例如, 「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城市功能分區逐步明顯」敘述,但教材中沒有相關例證。但是,現在我國正處於城市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各個功能區正在由「混雜」布置「向」分區逐漸分化明顯」發展,如商業區里商業單位越來越多----商業集聚,而設立的開發區內工廠越來越多---工業集聚,這是「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生動實例。據此,在教學相關內容時及時把發生在我們學生身邊的這些變化補充到課堂上來,可以使教學變得「充實」和「豐滿」,這樣對學生了解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現象,進而探究提示其變化的本質規律很有益處。

4、拓展

「拓展」是發揮學校周邊地理環境中突出的、具有優勢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發地理事物等,對教學內容的拓寬提高擴展。

例如,對我們地處沿海地區的惠安地質演變可加以拓展。把這一生動鮮活的地理事實引進到課堂上來,引導學生發現、認識家鄉地表滄海桑田變化,進而探究其主要成因、海岸變化的趨勢及其影響到等,這樣就拓寬了教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趣味,從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教學應注意的幾方面

課前的預習准備

課前預習是運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的極其重要的准備階段,老師將導學「生活中的地理」精心設計和編寫好後,課前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地理案例」中的中心問題看書預習,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

課堂教學討論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

開展課堂討論時,要步步為營,層層深入,讓學生深入進行思維,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及時給出解答。以體現教師以導為主,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

課後應注重鞏固落實

對於一些問題學生未能完成理解,教師布置與「地理案例材料」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後進行再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達到鞏固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積極轉變觀念,結合地理教育的實際特點,引領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地理課程,從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識的學習應作為認識現實世界,適應未來生活的經驗准備, 要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教師必須善於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時將它轉化為教學材料, 及時融人地理課堂中,同時也要關心學生需要,打破原有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與課外、校外、與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相結合,也就是「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肆』 如何在高中地理新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探討

傳統文化與地理學科的相互滲透,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學生進行人文情感的教育與熏陶大有裨益。顯而易見,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在實現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探究、提倡並推廣應用。

『伍』 老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到現在為止,很多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常見,而且新生代的人們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對於一個國家的傳承來說,這是萬萬不好的,所以現在國家在各方面的提倡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作為一個使用高科技教學的老師來說,如何教學才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呢?

再者,現在的小學都比較注重課外實踐,老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自己班裡的學生去一些經典的地方做紀念,尤其是春遊秋遊的時候,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或者是有意識意義的傳統文化宣傳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寫對聯,練毛筆字,這些方式都能很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樣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在語文上的進步,讓學生對於語文產生了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

『陸』 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融入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制度文化的路徑 作為學校教育與管理職能發揮的手段,開展傳統文化紀念活動,校園文化也是一種開放的文化。校園文化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在社會調查,獲得濡染和教育,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技術性的價值取向越來越明顯、內化的過程,可以在把握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基礎上、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支撐。

『柒』 你是如何做到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的

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的做法:

1、善挖課本素材。例如,借用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運動的相對性。引用「真金不怕火煉,真理不怕爭辯」去學習熔點的知識。

2、滲透語言文化。可以引導學生查找生活諺語或俗語中所含的物理知識,例如,借用「響鼓還須重錘敲」學習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利用物理知識解釋「身正不怕影子斜」「霜前冷,雪後寒」「四兩撥千斤」等。

3、感悟實踐文化。巧借課後做中學動手製作,例如,利用已學大氣壓強的知識模擬製作古代的「兩心壺」(良心壺)「竹蜻蜓」。利用查閱資料了解北宋沈括,加深對「磁偏角」的理解。融中華傳統文化於教學當中,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感受物理的美妙世界。

4、創造良好的氛圍。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讓傳統文化滲透到班級文化的每個角落。比如:班級園地里可以增加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宣傳,多張貼歷史文化故事以及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一種無形的熏陶。


5、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教師是促進傳統文化和教學融合的引領者,因此教師需要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將學科教學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6、實現教學方式變革。教師應該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用游戲、音頻、視頻等引人入勝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去了解傳統文化。

『捌』 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應用到教育教學中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展,一股國學熱席捲整個文化領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則從國學經典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國學經典中有哪些道德意義以及如何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如何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實施國學經典的教育。

小學生道德教育在小學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思想內容比較陳舊,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之情。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玖』 怎樣將傳統文化滲透於教育教學中

中國曾創造過獨步世界的燦爛文化,然而當代中學生對傳統文化及其精神卻是陌生的,處在一個文化開放的、多元的大繁榮大融合的時代,他們無疑或多或少地汲取了西方的價值觀念,他們普遍淡化、漠視傳統文化,而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語文教學理應成為當今中學生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一、教師要掌握滲透方法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備課,通過深入鑽研課程標准以及課標要求,從中找出相關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理出線索,制定計劃,使滲透的內容序列化。在滲透過程中,要講究因勢利導,水乳交融,有機滲透;注意淡化滲透痕跡,力求貼切自然,給人以春風化雨的感受;不可牽強附會,生拉硬拽,不可破壞語文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更不能把語文德育滲透變成上政治課。例如,我們在教學先秦諸子散文《論語》、 《孟子》等著作內容時,就要十分注重使學生在弄懂文言詞義旬式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自然和諧地給學生分析課文中隱含的傳統道德觀念。此外,還要講究德育滲透的生動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滲透過程中,語言要生動形象,形式要靈活多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深刻教育,盡可能地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

古人陶淵明和王維的詩可以對照著讀,兩人都提倡歸隱,前者身體力行,回歸了田園;後者卻是身居顯位,心望田園。
他們筆下的田園固然都是美麗的,但美得不同。前者的田園是一個懷天下濟蒼生而不得的儒者無奈的退避,後者則頗得佛家真味,筆下的田園常常流露佛家靜穆之美。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養成一種高層次的審美品格,引導他們感受美,發現美,進而創造美。另外像陶淵明的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和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氣節,時刻張揚著自主的人格、尊嚴、氣度,把人格的獨立視為自我價值的最高體現,他們的這種不朽的精神對學生人文品格的養成也仍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三、引導學生與傳統文化產生情感共鳴

教育不僅僅著眼於知識素養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長遠發展,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好人文基礎。人文素養教育不是通過說教來實現的,不是通過灌輸來獲得的,而是讓人置身於情境中自我體驗、相互影響而發展起來的。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引導學生與傳統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就會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並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

「腹有詩書氣自華」, 「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中國近、現代無數名人如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的早期求學經歷不難證明,他們無一不是接受了扎實、嚴格、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才給他們的人生奠定了堅實、長足的發展基礎和動力。他們正是長期閱讀傳統文本,才深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聖賢君子,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諧統一的崇高道德以及天下為公的理念,憂國憂民的情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情操......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 「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筆者在教學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時, 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時代背景,再放錄音范讀,使學生置身於詞境中,通過體驗詞中忠勇將軍的雄心壯志,進而樹立宏大抱負。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專注閱讀文本並與文本產生感情共鳴,才能使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紮根在學生心靈深處並以此為基礎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才能成為一個修養良好、內心豐富、有志報國的人。

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准》都強調: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還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反對把課文解析「從外部強加給學生」。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時必須構建全新的教學理念,不能處處依賴「教參」,要敢於對課文做出有自己獨特個性的解讀,這樣才能從不同角度、側面引導學生琢磨、體會、領悟課文意圖、匠心。比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引導學生讀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胸懷,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登高望遠的心胸舒展,體驗到自然、生命發展的同時漸漸能有新的領悟,使學生在與傳統文化文本的對話過程中,通過靜心閱讀,與作者相逢,與作者對話,在案前燈下,視通萬里,思接干載,對作者的認識、思想、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認同,或發問,或共鳴,或陶醉......而這些體驗來源於學生沉浸於文本後的獨特感受,教師要尊重並加以引導。

五、引導學生誦讀中華古今名著

中國古今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小說,雖然繁榮昌盛較晚,但也經過了長期的孕育,其源頭可追溯至魏晉六朝的志怪小說與志人小說,唐宋傳奇的出現標志著古代小說已達到成熟的階段,至元、明、清,小說終於綻放出奇花異葩,占據了中國文壇的主流。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可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樣也不可不讀中國名著。引導學生誦讀中華古今名著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的良方之一。並且教師要在班上有意識地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傳統文化。語文課本附錄里的「名著導讀」,也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和陶冶情操的空間,一部部富有哲理而又不失生活情趣的妙文,不斷鍛煉著學生的心智,啟迪著學生的心靈。

總之,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努力,需要每一個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關注和努力,只有這樣,中華傳統文化才會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中華傳統文化這顆璀璨的瑰寶才會永遠熠熠生輝。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地理教學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