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問題怎麼分組討論

歷史問題怎麼分組討論

發布時間:2022-06-07 11:46:48

Ⅰ 高中歷史研究性課題要求千字論文,不論內容,特求!!

高中歷史課網路教學模式的初探

近十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社會的進步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校園網路的發展和教學觀念的轉變,計算機網路技術開始應用於中學的課堂教學中,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本人主要就應用學校網路教室進行高中歷史課網路教學的實踐,談一些淺見。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認知學習理論的普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必須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理想交互作用方式以利於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及合作性的發展。」 1999年隨著校園區域網絡的發展和教學觀念的轉變,計算機網路技術開始應用於我校的課堂教學中,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在高中歷史課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消極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這是通過學生自己發現獲取新知識的過程。這里的發現,不是讓學生去創造人類前所未有的新理論和新學說,而是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對信息進行捕捉、加工、重組,通過積極的探索獲得新知識。學生的學習超越了所給的信息,這一超越就是對歷史知識歸納、分析,獲得歷史概念、探索歷史規律,運用概念和規律解決新的歷史問題,對歷史的價值性的判斷和估計。教學重心由教師傳授答案轉移到學生尋求答案。
我們探索的歷史課網路教學模式主要是:提供學習資源,指導自主學習;打造網路平台,展示自學成果;組織網上討論,學會合作學習;設置網路檢測,及時鞏固提高;引導縱深研究,拓展創新思維。「五個環節」的網路教學新模式。
第一個環節:提供學習資源,指導自主學習。
設計製作好網路教學主頁,是上好網路課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它不僅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立體、個性化學習的環境,也為教師在開放的渠道中增加教學密度,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提供了准確、生動、有針對性的指導。歷史組充分利用「科利華」歷史教學備課系統和東北師大、泰達平台的豐富教學資源,以及互聯網上大量的信息資源,大膽嘗試了網路教學軟體的設計,到目前為止,已完成的歷史網路教學軟體有《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等多個教學網頁,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網路檢測《百題訓練》兩套,使其初具規模,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製作歷史教學網頁的框架模式。
我們已經做成的歷史網路教學軟體,大多具備如下特點:第一,有明確的目的性。在設計軟體時,首先考慮了可自學原則,如在每一章節的「學習指導」中提供翔實的材料,以使學生了解本節要達到的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能力培養目標和情感教育目標,了解本節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內容的詳實性與層次性。以教材涉及到的內容為中心,並選取相關信息適當加以延伸,按教材的知識體系和網路教學環節,編製成相應的教學專欄。如「閱讀材料」以教材為主,分大字和小字部分。大字為課本的必讀部分,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困難或錯誤,配以小字作針對性的補充、說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圖片圖表」、「影視資料」等專欄使學生走入過去的時光,重溫歷史事件。「專家點評」 、「引申分析」 、「縱深研究」等專欄,集眾多史學專家的智慧對某一歷史專題作分析、總結,以開拓學生的思路。這樣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機地融合,後來還充分利用校園寬頻互聯網的功能,有選擇地連接,登陸相關網站,例如與「天津教研網」、「歷史風雲網」、「歷史天地」、「歷史星空」等相關主頁的友情鏈接,使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開拓視野,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第三,打造平台,展示自學成果。如「讀書筆記」、「構建體系」「學生作品」等專欄,是展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種工具,梳理本章節的知識要點,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認識方法、建立起「有別於」教材體系的「新」知識系統和「創造」出「新」的歷史知識。第四,交互、反饋的多樣性。「質量檢測」、「專題訓練」等專欄,是根據學生層次的差異即理解能力、綜合能力的不同,設計不同等級的思考題,進行網上自我檢測。「專題討論」、「網上交流」等專欄,是為學生合作學習、交流體會、爭論問題,提供自由、和諧、民主的環境。
由於教師設計製作的網路主頁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圖文並茂、形聲兼備的學習信息資源,學生可以從網路中獲得的學習資源不僅是數量大,而且還是多視野、多層次、多形態的。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或幾本教材和參考書為僅有的信息源相比,學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選擇空間,選擇的自由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和關鍵。在網路環境下,學生可以不再被那僅有的信息源(教師或教材)牽著走,他們可從網路主頁的信息源中選擇他們所需的學習材料;學生有可能按照他們各自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和安排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網路中學習還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達和傳播相結合,學生通過他所表達和傳播的對象,使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
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防止「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意味著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調控作用不可忽視。教師可以通過教師機及時觀察每一台學生機的屏幕信息或學生的操作情況。學生有問題時,可以通過學生機的電子舉手功能向教師提出疑問或請求幫助。教師會及時知道每個環節教學信息輸出的難易程度、數量和節奏,並做出適當的調整,使絕大多數學生易於接受。對於少數不能完全接受的學生,應採取其它措施加以彌補。必要時,教師還可以到某個學生身邊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學生克服思想和學習障礙,把學生的學習心理、思維活動調整到最佳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師機來控制全體學生或個別學生的操作內容與操作許可權。比如,布置自學思考題、解釋共性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屏幕廣播,讓所有的學生機畫面與教師機保持同步。
在此環節中,由於與互聯網的友情連接,個別學生有時會出現私自脫離網路主頁環境,隨意在其它系統中漫遊的現象,教師要及時進行提醒,教育他們要按要求自覺完成學習內容。
第二個環節:打造網路平台,展示自學成果。
現在高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普及,使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大大增強,不僅具有一定的文字輸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網、瀏覽、下載以及在網上發布信息的方法。設計編程、製作主頁也不再是個別計算機愛好者的「專利」,不少學生不僅對計算機和網路非常熟悉,而且將其作為課余學習、獲取信息、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這樣的條件下,多數學生願意在網路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大膽嘗試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製作、展示自學成果。為此我們在網頁製作中設計了「讀書筆記」、「構建體系」、「學生作品展示」等專欄,展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果,他們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種工具,梳理本章節的知識要點,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認識方法、建立起「有別於」教材體系的「新」知識系統和「創造」出個性化的、「新」歷史知識。通過展示學生自學成果,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在這個環節中,最好和計算機老師配合,歷史老師利用歷史課布置成果展示的內容,計算機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課指導製作的技術與方法。這樣做既解決了歷史課時間不足的問題,又為計算機可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演練內容,取得異曲同工的效果。在展示學生自學成果時,最好讓學生自己介紹作品的設計思路,這樣做既可以達到交流借鑒的目的,又可以讓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享受到成功後的喜悅,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三個環節:組織網上討論,學會合作學習。
在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在班級教學環境中交流是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而運用計算機網路教學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適宜環境,也可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空間。因此,我們在設計歷史網路軟體時,特別注意將自主學習與集體活動結合起來,開辟了「分組討論」、「專題討論」、「網上交流」等專欄,讓大家圍繞某個問題展開師生間、學生間、小組與小組間,正方和反方間的網上討論、交流和辯論,使每個人(學生、教師)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相互激發學習的靈感,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由於是在網路教室集體進行,還可以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當時間不足,或思維的火花產生碰撞時,也可以通過語言進行唇槍舌劍的辯論。
這一環節中,教師具有群組編制功能和實施調控功能。教師最好課前把確立的討論主題交給學生,並引導學生利用網路信息查找資料,確定自己的論點和論據,並形成電子文稿。如上辛亥革命評價的網路教學活動課時,教師提前兩周向學生布置本節活動課的教學目的、課程安排和整體思路,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准備。學生在分析、比較、歸納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形成自己對辛亥革命的認識和基本觀點,在計算機課老師配合下,利用計算機課,將其主要觀點打成電子文稿,使討論交流有的放矢。上課時,先通過瀏覽教師提供的網路主頁,進一步充實完善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通過網上討論平台,自願進入最感興趣的窗口,對辛亥革命的積極作用、消極作用和得到的啟示三個部分,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教師在此環節中,一方面參與討論,另一方面提示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評價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本國史與世界史的橫行聯系與比較,客觀地加以分析。討論一段時間後,教師又根據學生中「成績是主要的,但也有明顯缺點」、「失敗是主要的,但也有一些功績」以及「功過各半」等不同觀點進行口頭辯論,再次激起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火花,將討論引向深入。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徹底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但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使中國在政治民主化上邁出了艱難的一步,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發展地看待歷史事物的教育。有時一節網路課需要解決幾個方面的認識問題,我們就採取分組討論,小組歸納整理,然後大組進行交流的辦法。這樣既可以在有效時間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言的機會,使問題討論充分,又可以使全班認知匯總,對問題的理解達成共識。
在這種「機機交互」的活動中,討論過程成為師生間、學生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他們之間的討論與觀念的碰撞,是產生智慧火花極好契機。在這樣一個自由、和諧、民主的環境中,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協作學習,通過對他人觀點的認同與辯駁獲取知識與經驗。由此可見,網路信息的交互性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促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進行新的研究和探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四個環節:設置網路檢測,及時鞏固提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學生的作業或者課後的測驗,才能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有個了解。而教學過程中,准確地進行反饋和調控是取得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實現教學過程整體優化的關鍵性措施。計算機網路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信息反饋功能,網路教學軟體中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適量的檢測題,教師利用網路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准確地對學生當堂知識吸收的情況有個定量、定性的分析,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深入、細致的講解;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所收獲,讓每個學生的潛在才能和才華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了能讓教師及時、准確地對學生當堂知識吸收的情況有個定量、定性的分析,我們嘗試根據計算機網路教學的特點設計網路檢測、統計兩部分:學生使用的是「檢測」部分,教師使用的是「統計」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及時得到反饋信息,找出學生所表現的行為與行為目標的差距,並依據診測結果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不要強調統一進度,讓學生自己把握,遇到疑難問題,教師可以及時提示,通過「疑難導析」窗口查找有關信息。對共性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口頭討論,教師加以點撥的方法突破難點。
最近我們還針對高一歷史期末會考復習,研製了有關中國近現代史的網路自測「百題訓練」,學生不僅可以選擇任一題開始,還可以在交卷之前任意修改;當學生交卷之後及時得到信息反饋,提交後不僅顯示完成的時間,還能顯示正確率和查找正確答案,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答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師機上隨機進行觀察「統計」。在學生答題的過程中,隨著學生的回答與修改,表格中對應的答案也在隨之出現或改變,這樣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一目瞭然。當教師了解到全班的檢測情況後,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所收獲,讓每個學生的潛在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可見,反饋系統是連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雙向交互的紐帶。
第五個環節:引導縱深研究,拓展創新思維。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現代社會要求教育要與之相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特別是互聯網的應用,又為歷史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廣泛的交流幫助和高效適時的處理等條件。在歷史網路教學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設計布置相關的研究性課題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通過網路登陸與歷史課題研究相關的網站,搜集與研究相關的資料,通過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開歷史的面紗,得到准確的結論,在於社會現實相結合,得出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例如:《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網路教學課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組織起來,確立研究的課題;通過網路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過計算機處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通過社會調查和他人交流,得到他人的幫助,並通過計算機和網路展示研究成果……在這些研究過程中,學生始終以自主的精神參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研究。有能力的學生還在教師的指導下,製作了《「洋務運動」與「東局子的變遷」》、《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等相關網站,通過校園歷史網站發布網頁,學生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出來,供他人評論、質疑,從而使問題解決得更為圓滿;通過網路借鑒和交流,學生能從他人的思想中得到啟發,從而產生新的見解和觀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題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技術的指導者。教師的責任將更大,不僅面對知識,更重要的是面對人和社會,通過參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自身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升華和提高。

綜上所述,網路教學基本體現了「個性化」、「協作型」、「反饋式」、「研究性」教學模式。其中:第一、二個環節中「個性化」教學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差異問題,體現和發展了個性化學習,有利於發揮認知主體的主動性,在人機交互的活動中,提供展示「個性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真正實現了因人而異的教學效果。第三個環節中「協作型」教學模式,側重解決較高級認知能力的培養,如落實分析、綜合、評價等學習目標,在機機交互的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問題的研究與探索,體驗合作學習、思維碰撞後的快感。第四個環節「反饋式」教學模式,側重解決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惑答疑。第五個環節「研討型」教學模式則是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的擴展和發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究他們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與社會現實問題,開拓創新思維,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這四種網路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結構發生了變化,教師的作用、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變化,真正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幾乎是把學生所有的感覺器官都調動起來,用高超的技巧將學生的才智與計算機互動式多媒體技術密切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教學時間的無效消耗,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和知識密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吸收知識的速度,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潛力,訓練、強化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獨立探索精神。

總之,歷史網路教學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沃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習者,初步具有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綜合、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比較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研究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整體素質的提高都會產生終身效應,也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這是我自己寫的論文,現已經退休了,給你可能會有用。

Ⅱ 小組合作學習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什麼成效

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1、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在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時,巧妙地設置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例如在講《辛亥革命》的重難點——如何正確評價辛亥革命時,就要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從正反兩方面補充相應資料,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2、「開放性」的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歷史教學中開放性的問題很多,並且答案不唯一,而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這種情況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如我們在學生學習完「百家爭鳴」後,將學生分為三組,分別代表儒、道、法三家,然後命了一道題:「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嚴格制度,道家自我覺悟的思想觀點,對校風建設提出你的看法」。這樣就將學生的課本知識引用到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生活中,有很強的現實參與性和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特徵。
3、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並作出指導。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

Ⅲ 中考政治歷史大題回答的技巧是什麼啊

中考政治答題技巧

簡答題
開卷考試中的簡答題,通常採用材料、漫畫、圖表等形式來命題,從命題形式上看,一般要求從三個角度回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題目有時要求回答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有的則要求全回答,解答簡答題的關鍵是放開思維,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回答問題。這就要求在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認真審題。讀懂題意,弄清題目問什麼問題。
第二,對號入座。根據題目所問問題,確定答題所涉及的知識范圍,切不可張冠李戴,也不可遺漏知識點。
第三,書寫答案時,觀點原理要准確,緊扣題意來表達,事理交融要點齊,扼要簡潔層次明。
注意事項:
1、在寫出要點時,不要圍繞某個方面展開進行大段論述。
2、答案要落實「四化」,即層次化(分段回答,不要一整段)、要點化(只寫要點,不要過多描述)、序號化(層次要表上①②③④)、學科化(使用政治學科規范用語)。
3、一般情況下簡答題的要求是至少兩個方面,答題時可盡量多寫一個方面,可寫三個或四個方面。

辨析題
1、辨析題的四個類型:
A、完全肯定型
解題方法:(1)指出觀點的正確或科學性。(2)說明理由。(3)作出結論。
B、完全否定型
解題方法:(1)首先指出觀點的不科學之處或作出判斷。(2)說明理由和危害、本質,並提出正確的觀點。
C、命題片面型
常見的形式是「只有--------就--------」。命題內容總體上正確但其中包含有欠妥的因素或者總體上錯誤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合理的成分。解答此類題目不能簡單地全面地否定或者肯定。
解答步驟可以按照「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補充什麼」的思路進行。
解題方法:(1)錯對原因都要分析。 (2)除了題目的給的方法外,還要作出補充。 (3)下結論。
D、正誤混雜型
這種題型的辨析題有三種形式:(1)命題內容總體上正確,但其中包含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題內容總體上錯誤,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3)命題的前提正確,但結論卻錯誤,或前提錯誤,但結論正確。
解題關鍵是:分清觀點的正誤部分,並且能分別說明理由。
解題步驟:(1)指出題目中觀點正確或合理的部分,並說明理由。(2)指出題目中觀點錯誤或不合理的部分,說明理由。(3)提出正確的觀點或補充完整觀點,進行總結。(解答的步驟可以按照「對——為什麼對?錯——為什麼錯?小結——對的意義和錯的危害。)
2、做辨析題可按以下幾個步驟:
(1)、找辯點(即認真審題後確定題目要辨別分析的觀點)。
(2)、作分析(即結合課本知識對觀點進行逐層分析)。正確----- 肯定並說明原因或合理之處;錯誤------指出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並補充正確的是什麼。
(3)、下結論(結論必須是在分析完一個層次或一個辯題之後加上)。
3、注意事項:
(1)、一般不表態,不判斷。有理有據地具體分析題目的觀點為什麼正確、為什麼錯誤或在具體分析題目中的問題時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2)、審准辨點,根據辨點分條做答。
(3)、如果題目用古漢語、格言、俗語或書本中的定義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義,明確題中所述概念。
(4)、運用教材中正確的原理說明正確或錯誤的原因,也就是指出理論依據。指明堅持正確觀點的意義,揭露錯誤觀點的實質或危害。
(5)、答題要有條理化,層次要表上①②③④。

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索部分
這類試題開放程度大,能力要求高,它要求對材料內容展開分析,不能局限於點到為止,並且其答案打破了教材框、課、單元的范圍,涉及面廣。
1、解答此類題要點有:
(1)、認真審題,閱讀分析材料。材料一般都是選自當前的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或領導人的講話,或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報道。考生一定要認真閱讀,仔細分析,悟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2)、准確熟練地運用教材中的有關原理並與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整體把握作答(即要求准確使用政治術語)。答題時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據,邏輯清楚;同時要做到觀點鮮明,語言准確,言簡意賅。
2、注意事項:
(1)答題要緊扣教材和材料實際,不能將書本知識和材料內容割裂開來,切忌答題內容(原理)與材料搞成「兩張皮」。
(2)做擴展性試題,則要學會運用發散思維答題,即多層次、多角度的組織答案。
(3)如果題是要求「你認為……」或「你會怎麼做」,一定要答具體,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4)答案要層次化、要點化、語言要概括、准確和明了,書寫要工整,卷面要整潔。

漫畫題
1、漫畫題是一種新穎題型,解答時應注意事項:
第一,全面觀察漫畫,它包括四個方面:(1)觀察畫中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2)觀察畫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觀察畫中對特定情景的提示和理解。(4)觀察畫中的標題。只要全面觀察漫畫才能准確領會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
第二,重視對漫畫標題的分析。有的漫畫僅從畫面是難以確定它要揭示的問題,這時就要重視標題的分析。標題是漫畫的靈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畫的主題思想。
第三,聯系教材知識,尋找解題依據。「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這是命題者的意圖。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往往就是我們在教材中學過的基本知識,因此,要注意聯系教材知識,而且思維的角度盡可能多樣化,從學過的知識中尋找解答的依據。
2、解題思路:
(1)、認真審題。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基礎,漫畫試題主要是讀懂漫畫的起直觀意義及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2)、聯系教材,結合漫畫進行全面分析。
(3)、據試題類型准確作答:
第一,漫畫類選擇題。要根據題乾的規定性,結合漫畫寓意,對選項逐個分析,然後決定取捨。單選題,只能夠選出一個與漫畫寓意最符合的選項;不定項選擇題,凡符合漫畫寓意都要選,排除法是解答此類題的比較好的方法,一般情況下,錯誤選項要排除(逆向選擇題除外);與漫畫寓意無關的選項要排除;觀點本身模凌兩可的也要排除。
第二,做主觀性漫畫題。除了要准確診斷出漫畫的寓意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運用教材的知識對漫畫所揭示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一析(剖析漫畫)、二聯(聯系教材)、三解(解答問題)是做好主觀性試題的三大步。
從現行的中考試題來看,中考題型在變化上更貼近於社會生活實際,試題的難度往往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單純的純記性的東西在整個中考中並不多見。因此,各位同學在整個復習備考工作中一定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各種題型的訓練,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以充足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來應會中考,考得好的成績。
答題不要超區域
中考政治答題時一定要注意答題區域,有些考生答題不是一條直線,喜歡斜著往上,有時就會超出答題區域,每位閱卷老師只負責閱一小題,如沒有在答題范圍內看到完整答案,就會扣分。
答題不要錯位
一張試卷很長,不少考生都是折疊著寫。答題紙上有些題只標有小題號,沒有大題號,考生作答時一定要寫對答題位置,千萬不能答錯位。去年閱卷時,就遇到考生將歷史部分的題目答在政治題的區域內,一分都得不到。
分段分點答題 答中考政治題最好能分段,一個要點一段,有幾個要點就分幾段。這能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先答原理,每個要點把原理放在前面,然後再加材料加以說明。要說清楚「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遇到難點先做容易的
中考文綜試卷的最後一題是綜合題,政治往往是最後兩問。閱卷時發現有考生此題空白,說明考生已無時間作答。其實相對前面的問答,政治的兩問很容易,這就需要考生有答題技巧,當遇到難點時要放一放,把會做的先做。
不要到臨交卷再塗答題卡
有些考生為做到十拿九穩,會檢查選擇題後再填塗答題卡。但文綜時間較緊,幾乎沒時間再檢查,當考生准備全部答完試題再檢查時,離交卷時間已經很近,加上一緊張,難免出錯。
建議考生先塗答題卡,至少在監考老師提醒還有最後15分鍾時,一定要放下作答,先塗答題卡。對一些拿不準的題,不要不塗,只要塗了,也許還能得分。
審題注意關鍵詞
對於材料的關鍵詞要認真閱讀,要看清是在材料中的哪一部分。對於題設的標點符號也要特別留意,特別是分號,一個分號往往就是一個層次,把材料的層次分出來,答題才能有針對性。
審題先審問題,弄清問什麼,再找答題角度,比如涉及「為什麼」與「怎麼辦」,審清題後再下筆,因為答案的針對性指向關繫到閱卷老師給分的高低。
一、「兩步」巧解——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由題乾和選項組成。解答選擇題應做到:
首先,審好題,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前提和關鍵。
一要審清試題的要求,即看清楚題目要求,是要求選出正確答案還是錯誤答案;
二要審題干,通過讀題干,准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考查意圖和要求;
三要審問題,即審清題乾的問法是什麼?通常選擇題的問法有:「結果」、「說明」、「表明」、「標志」、「原因」------等,要仔細分析後才能選出正確的選項。
其次,分析備選答案,這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
一是要逐個分析備選答案的內涵,把握其內在的意義;
二是要分析備選答案和題干之間的關系,對其關系要結合具體的材料、情景作進一步分析,在答題時,有意識地將題乾和備選答案聯系起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否正確。找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同時,還要掌握排除法、篩選法等不同將解題技巧。
二、「三步」巧解——辨析題
辨析題的解答可分三步:辨——析——結
1、「辨」,即准確判斷。
如果觀點是正確的,首先應肯定觀點的正確性;如果觀點是錯誤或片面的,首先應指出觀點是錯誤或片面的,然後寫出正確的觀點。
2、「析」,即陳述理由。
如果觀點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從「為什麼正確」的角度分析;如果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從「正確的觀點是什麼,原觀點為什麼錯誤」的角度分析;如果觀點是片面的我們可以從「哪部分是正確的,為什麼正確,哪部分是錯誤的,為什麼錯誤」的角度分析。
3、「結」,即歸納總結。我們要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實際,進行歸納總結,通常落腳在我們(國家、公民或青少年學生)應怎麼做上,適當深化主題。
三、「四步」巧解——簡答題
第一步:認真審題。
先審材料,找出材料的關鍵詞。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觀點;然後一字一字認真地審讀設問,弄清試題要求。
第二步:回歸教材。即根據材料的內涵和設問,找准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所找課本上的觀點必須緊扣教材中心,語言簡練,面面俱到,點到為止,避免疏漏,無需展開。
第三步:理清思路,組織答案。
組織答案時應要點分明,格式規范,書寫工整。
第四步:查缺補漏。
答完題後,及時檢查,是答好題的重要環節。疏漏的要點及時補上。總之,簡明厄要,言簡意賅。
四、「五步」巧解——分析說明題
A巧解分析說明題的五大要求:
要求一:認真閱讀背景材料,要看懂、看透,能全面准確地把握其含義。
要求二:仔細審題,精心思考背景材料與所要回答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明確題意。
要求三:注意知識對應,事理結合,即觀點和材料要有機統一。
要求四:答題時所用的觀點要准確無誤。
要求五:答案要有邏輯性,涉及多個知識點的,要考慮其主次和先後,要做到條理清楚,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准確,語句通順。
B分析說明題的幾種形式:
(一)文字式
解題方法:
1、認真閱讀全部材料;
2、帶著問題研究材料,對材料的信息進行篩選;
3、將有效信息回歸課本,明確所涉及的原理、觀點是什麼;
4、將課本中的原理、觀點與材料一一對應,用理論分析材料。
(二)圖表類
解題方法:
1、要學會比較,即縱向比較或橫線比較,要能從圖表中看出變化或發展趨勢,即什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量上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上升或下降);
2、用思想品德術語概括出來,再根據題目的要求運用所學知識答題。
(三)漫畫類
解題方法:三步巧解漫畫題,析——聯——解
1、析:即看圖析寓意。
在答題之前,我們要認真、全面地觀察漫畫,包括漫畫的標題,圖中的文字、人物及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初步分析漫畫的本意和寓意。
2、聯:即聯系引申。揣摩漫畫的引申義,引申義是什麼?並找准其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是解答漫畫題的關鍵。
3、解:即解答亮觀點。
從分析原因、領悟道理、明確啟示、反思自我等方面亮出自己的觀點。
五、實踐探究題
實踐探究題的主要類型有:社會調查、倡議書、小論文、演講比賽、主題班會活動方案設計、口號和標語、演講詞的設計等形式。
(一)主題班會型
主題班會一般由活動主題、活動目的、活動准備、活動步驟四部分組成。
1、主題——主題的設計要緊密聯系教材和教材內容,中心思想明確,切中要害,可以單句式,也可以是對聯(對偶)式的,但不能過於冗長。
2、活動目的——依據主題確定
3、活動准備——就是要做好思想發動和各項組織工作,使各項活動落到實處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1)進行社會調查;
(2)發動學生查閱、搜集資料;
(3)准備好相關的文字資料;
(4)寫發言稿等。
4、活動步驟——是班會的主體
在設計活動步驟時要做到方向正確,目的明確,講究實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2)播放與班會主題有關的影像或宣傳資料;
(3)分組討論;
(4)老師和學生交流,請有關同學發言;
(5)參加會議的嘉賓發言;
(6)老師做活動總結。
(二)設計辯論會(或辯論賽)方案型
辯論會方案包括組織報名、劃分小組、公布比賽規則、確定比賽時間地點、確定評委、比賽過程、總結發言及設計辯論題等許多內容。設計辯論會方案應注意:
1、明確辯論觀點。辯論的觀點必須明確,正反方的觀點應該是兩個不相容的判斷,否則就辨不出來或辨不出結果。如:正方:男生聰明;反方:女生聰明。
2、敘述辯論過程。在辯論過程中,可以簡要敘述辯論前的准備情況,以及辯論中其他同學的發言等內容,但基本的、關鍵的內容是正方和反方的發言。雙方的發言實際上談的是辯論理由。辯論的理由,既要結合所學知識,又要結合事例或事實。做到論證鮮明,重點突出,旁徵博引,論證嚴密。
3、總結活動收獲。每項具體的辯論活動不同,其具體的收獲也不同,但一般說來,活動收獲不外乎增加知識,增強認識,加深理解、培養能力、激發感情、提高覺悟、獲得了體驗、得到了鍛煉等內容。
(三)設計調查方案型
撰寫調查報告的活動課。調查報告是人們通過活動對每一情況、事件、經驗或問題的調查而寫的文字材料。撰寫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標題。要根據給出的材料內容定好標題;
2、寫出調查的目的、對象、內容、方法等;
3、列舉事例和數據進行分析,概括出經驗或規律。
4、得出結論和提出建議。一般要對全篇的主要觀點進行歸納說明,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
思想品德答題的關健在於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廣泛汲取課外知識,結合當今的熱點、焦點問題,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中熟練運用,通過訓練,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強調知識間的聯系、綜合與運用,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測試。作為學生,必須關心社會、關注未來,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而不是機械地抄書、死記硬背。因此,中考解題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
一、選擇題型及應對策略:
選擇題作為客觀試題的代表,是思想品德學科考試的重要題型。目前我們仙桃市中考的選擇題是單項選擇題,即根據所給題干在備選題肢答案中選擇一個最符合題意的,具有惟一性和最佳性。目前除了傳統的四選一類型,還有一種是組合式單項選擇題,其實質是多項或不定項選擇題的一種變形,相對以前多項或不定項而言比較簡單,但又比單純的單項選擇題難些。它既可以考查識記的內容,又可考查理解、運用知識的不同層次,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題肢設置,綜合性比較強。不同的選擇題,解題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仍有規律可循。
1.一般方法:
(1)審清題干、題肢,抓關鍵詞語。還應審題干與題肢的聯系,即對照題乾和題肢,找出二者的聯系點,從而確定答案。
(2)一眼看下去就知錯誤的選項,首先要排除(逆向選擇除外)
(3)題肢本身無錯,但不符合題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選擇,除非的確搞錯,否則不要隨便改動。
2.其他方法:
(1)取正法:也叫直選法,即直接把正確答案選出來。這種方法適合做易混的題型,如果對知識本身沒有深刻理解,就往往會做錯。
例:現階段,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是(C)
A.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自己的矛盾
(2)排除法:即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答案。首先排除錯誤的觀點;其次排除觀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選項;再次排除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這種方法對解組合式選擇題更有效。
例: 青少年應當依法行使權利和自覺履行義務。下面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C)
①有人對小王進行勒索,他向派出所報警 ②有人欺負本班同學,事後小張叫幾位同學將那人毆打了一頓 ③有人在校園亂扔果皮紙屑,小趙將果皮紙屑揀起並扔進垃圾箱 ④小林遵守學校紀律,按時到校上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如果題干本身表述正確且在正向選擇的前提下,有以下幾種排除法:
(1)排謬法:排除題肢本身表述錯誤或部分錯誤的題肢;
(2)排異法:題肢本身盡管正確,但與題乾的規定性無關,必須予以排除;
(3)排重法:題肢的觀點不是回答題干規定性的要求,而是對題乾的變相重復,這樣的題肢必須予以排除。
(4)排倒法:如果題干與題肢屬因果關系,要弄清誰為果誰為因或有無因果。無因果者排除,因果關系顛倒者也要排除。其中,因果關系顛倒者居多,故稱排倒法;
(5)題肢概念的外延大於或小於題干規定性的要予以排除:
(6)排亂法:排除題肢的共性與個性同題干共性與個性邏輯混亂的題肢;
(7)如果題乾的表述正誤混雜,則一定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論題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確,只要符合題乾的規定性,就可入選。
做選擇題時,一定要注意吃透題干,緊扣中心詞,細心思考,慎重取捨,切忌鑽死胡同。
二、非選擇題應對的策略
非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結論等基礎知識的認知、理解和運用,在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1、認真審題,准確把握命題的含義。 一是要認真閱讀情景材料的基礎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幾層意思。有的可能只有一層,有的可能是多層,然後歸納出各層意思所提示的中心意旨。二是要明確題目的設問角度。
2、找依據。在審題過程中要從材料中「折射」出理論依據,即課本在這個問上所運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3、用課本所講的理論依據簡明扼要地分析說明材料中所反映的問題,精確地組織答案。具體要求是:觀點原理要准確,緊扣題意來表達,事理交融要點齊,扼要簡潔層次明。
還要注意:看分值控制答題點數;注意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
非選擇題出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
1、直問式簡答題。這種題型一般是對某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觀點的理解為命題內容,提問較直接,一般只要求從一個角度回答,可依據教材內容直接回答即可。
2、辨析式簡答題。題目所給觀點正誤混雜,帶有辨析色彩。答題時要了解題目包含幾層意思,以課本為依據,對其觀點加以分別回答。
3、演繹式簡答題。這類題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且包含多層意思,須用分折的方法看分為哪幾層意思,然後用演繹法去看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些觀點的。如果題目不直接指出觀點,須先歸納出材料中的綱點,然後用演繹去看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一觀點的。
4、認識式簡答題。這類題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設問上一般是「如何認識……」,不公要求考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這是目前較為常見的簡答題形式。回答時要運用課本知識從「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幾個角度全面地進行回答。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簡答題的類型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簡答題,還應該注意不同的答題技巧。接下來就簡答題的幾種常見的類型來談一些特殊的解題技巧。
1.材料型:即給出材料,據材料回答問題。做此類題時應注意:讀材料,明確其中心或主題;動腦筋,找出教材與此材料相關的知識點;扣緊題意,抓住材料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整合答案。
例:我國首次發布《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我國政府初步確定了新世紀頭20年全民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把加強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到2007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寄宿生活費);2010年,全國農村地區全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2015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教育投入將佔GDP的4%,財政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
(1).教育「三步走」戰略提出的依據是什麼?
(2).黨和國家為什麼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3).青少年應怎麼珍惜受教育權利和珍惜受教育的義務?
參考答案:(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2).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義務教育不僅是適齡兒童、少年應該履行的義務,而且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履行的義務;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國家的職責。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的要求、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要求、是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體現。
(3).①要堅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規定年限的教育。②要努力學習,全面發展自己。③要自覺維護好學校教育環境。④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實現終身受教育。
2.漫畫型:這類題是通過直觀生動、極富趣味和幽默感的漫畫創設某種情景,從而引導學生揭寓意、析現象、談啟發、提建議、說做法等。作答時應注意:仔細觀察漫畫,不要只看錶面現象,要揭示出漫畫的真正或主要寓意,而且觀察時多注意圖中的說明性文字和提示性文字或話外音以及漫畫的「題目」等;開動腦筋,找出教材中的哪些觀點或原理與漫畫的寓意相吻合或有聯系;看問題,明確答題范圍。
漫畫題是一種新穎題型,解答時應注意事項:
第一,全面觀察漫畫,它包括四個方面:(1)觀察畫中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2)觀察畫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觀察畫面中對特定情景的提示和理解。(4)觀察漫畫的標題。只要全面觀察漫畫才能准確領會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或道理。
第二,重視對漫畫標題的分析。有的漫畫僅從畫面是難以確定它要揭示的問題,這時就要重視標題的分析。標題是漫畫的靈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畫的主題思想。
第三,聯系教材知識,尋找解題依據。「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這是命題者的意圖。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往往就是我們在教材中學過的基本知識,因此,要注意聯系教材知識,而且思維的角度盡可能多樣化,從學過的知識中尋找解答的依據。這就要熟練掌握所學知識。
3、活動型:活動題的主要特徵,表現在試題情境是由野外自然環境、日常生活情景、直接交往情景所營造的,或者經過一定的設計和真實活動情景的改造,但活動的進行仍是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如以學生各自親身經歷的討論、辯論、演講、主題班會、編報、參觀、調查、訪問等內容營造情境的試題,均屬於參與式活動題。解答這類試題應該注意:
首先,應先有活動與社會實踐的基礎;
其次,要學以致用,每學一個知識、一個難點、盡力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養成學用結合的好習慣;

Ⅳ 初中歷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其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裡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後再引導學生用心思考、踴躍發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決定力。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為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盡可能地讓學生明白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像、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構成視聽沖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網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這即所謂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於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優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現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運用什麼戰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略大決戰階段,然後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淮海戰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役——「瓮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後小組討論;三大戰役為什麼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役為什麼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後採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顯著。

3.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並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的故事情節通過影視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並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採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庄公為什麼會先後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見,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Ⅳ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點擊下載附件 望江縣太慈中學 孫國江摘要:歷史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教師更新觀念,用好教材,創設民主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習激情。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果新教材民主課堂學生參與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學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評價機制都有了新的變化。作為歷史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是實施新理念的關鍵,搞好歷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就能有效推進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入。 在傳統教學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主要是由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缺乏,教學效率極其低下。而教學效率低下又是由於傳統的分數為主要標準的評價制度的影響。導致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以分數為中心,採取一些違背教學規律的作法,如滿堂灌、超綱授課等。只注重短期效應,忽視學生終身發展和能力培養。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是教師如何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關注有效課堂。所謂教學有效性就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規律,以最優的速度和效率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不要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師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這是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決於實施者的理念和教學藝術,筆者通過二年的新課程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一點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艱難的,一個長期從事傳統教學的教師所形成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積極的態度去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但有時會在不經意之間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問題。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覺是新穎、圖文並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體系,對知識進行了重組,以專題化方式出現,似乎教材變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學實踐中卻感覺到新教材存在諸多問題,不好用。轉念一想,新教材是許多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教材,這樣的編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發現,其實是自己的觀念上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理解是膚淺的。因為自己的「教材觀」有問題,是「教教材」的傳統觀念在作怪。通過進一步學習,與同行交流等方式,我發現新教材有許多亮點,尤其是有利於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用好新教材,實現三維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前提。1、用好「歷史縱橫」和「模塊鏈接」 新教材打破了傳統的以歷史事件發生、發展來編排的模式,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有較好的知識儲備,但由於學生差異較大,對大部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如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選修課本,要求學生將教材全部准備在手頭上。「歷史縱橫」模塊大多生動、形象,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模塊鏈接」能有效補充歷史知識及歷史背景,有助學生形成對歷史事件的整體認識。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①第5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時可參見必修③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這樣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臘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可安排學生自學「學史之窗」和「模塊鏈接」擴展知識面,補充基礎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一些史料,就會提升教學效果。2、用好圖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圖文並茂,處理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將會是對教材簡單重復,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升。編者的用意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學習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釋。因此,要求教師要有較高駕馭能力:一是史料的選擇,大部分可來自課本,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自行選擇一部分,有機整合;二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史料運用得當。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良好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用好「學習延伸」 「學習延伸」模塊的設置,是對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一大提升,能充分考察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又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探究學習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習慣。這一模塊對學生要求較高,由於學生個體差異,要靈活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可安排在課後進行。 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群體將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是一門藝術,認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學生就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教法。1、材料學習法。 材料學習法是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求證歷史的方法,並形成有嘗試的歷史認識。如: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得出結論,說明觀點;針對不同材料的證據,就內容和可信度做比較;選取某一主題,羅列來源不同的材料,讓學生整理歸納,並且解釋其中的差異,進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結論。由於材料學習法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發現——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學習的特徵,體現了研究性學習實質的要求。2、討論法。 討論法主要適用於原因,影響、評價類型的問題,一般採用分組討論。學生結合課內外所接觸的史實,通過分組討論,匯總,使其對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通過分組討論,形成一個小組綜合意見,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和學習激情,還有利於對某一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3、辯論法。 辯論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思辨性較強,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結論,目前史學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歷史問題。如上選修④第一單元第1課,《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小結階段可以組織學生辯論秦始皇的功過問題。在教授第二單元第1課儒家《創始人孔子》一課時,可以舉行一個辯論會,辯一辯孔子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還是兼而有之?通過辯論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以及從中感悟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結論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4、比較法。 比較法教學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組織學生比較一些相似的或相異的歷史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歷史事件的復雜因素,學會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授《開辟新航路》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異同,尤其是對中西社會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維新時,比較中國戊戌變法與其異同。通過比較法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一定的歷史觀點去解決紛繁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5、講授法。 講授法是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於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思維能力難以達到的問題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此外,這種教學方法也能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歷史知識,教學能力和水平上的優勢,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外,有講敘法、觀察學習法、實踐學習法、圖表法等。若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民主環境,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1、創設民主課堂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教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課堂教學有效性體現在教師能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2、教學目標設置要具有層次和符合學生實際。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由於學生發展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客觀存在。既要讓大部分學生吃飽,又要讓一部分學生吃好,這就要求教師在關注「平均水平」的同時,兼顧優秀學生和後進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有所獲,學能提高。3、提高學生參與度。 有專家指出:「考察教學效率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在教學中,老師積極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著名教育家魏書生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跟學生共同商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參與度,要求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多開展如討論、辯論,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想、有所問、有所講、有所作、有所學、有所獲。4、採用啟發式教學。 課堂教學發展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氛圍,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講「道而弗牽,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啟發式教學關鍵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要有循序漸進的引導作用,一步步開戶學生智慧的大門,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帶著愉悅而奮進的心情一步步邁入知識的殿堂,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資料:《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歷史教學指導意見(試行)》

Ⅵ 初一下冊歷史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明末清初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自立為王,建立政權金,史稱後金。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長子皇太極繼位,他重視發展生產,改革內政,並注意選拔人才,聯合蒙古各部實力不斷擴大。皇太極該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他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後人稱努爾哈赤為清太祖!
1644年,清軍入關(山海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在清朝初期,中央政治機構大體採用明朝制度,設置內閣和六部,但還保留著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一經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
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後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統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在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人們稱這種做法為「文字獄」。
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Ⅶ 如何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研活動方案

摘要 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世界歷史問題

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為主要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自由資本主義開始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隨著世界被列強瓜分完畢,資本主義體系最終確立起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新的發展特點。而資本主義經濟與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則導致列強爭奪矛盾加劇,最終爆發一戰。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呈現空前活躍的局面,並取得許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學同技術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要求的新技術革命創造了條件。這些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廣泛地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即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2)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建議以【歷史縱橫】《印度工人正在鋪設電纜》為素材,引導學生了解近代電訊業的發生:在這一時期,電訊事業廣泛地發展起來。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隨後,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華沙等地相繼成立了電話局。無線電的發明是19世紀末最為重要的技術成就之一。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設備。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3)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後,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採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

(4)化學工業的建立

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在無機化學工業方面,19世紀60~70年代發明了以氨為媒介生產純鹼和利用氧化氮為催化劑生產硫酸的新方法,使這兩種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有機化學工業也隨著煤焦油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焦油中提煉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學合成方法,美國人發明了塑料,法國人發明了人造纖維。化學工業的發展,極大地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5)「鋼鐵時代」

伴隨「電氣時代」而來的是「鋼鐵時代」。新的技術革命也推動了老工業部門的發展,最突出的是鋼鐵工業。19世紀上半葉,由於房屋結構和鐵路的需要,熟鐵和鑄鐵的產量提高極快,但鋼的產量裹足不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鋼產量最多的國家,1850年年產量不過6萬噸,同年它的鐵產量卻達到250萬噸。由於冶煉工藝的限制,鋼產量不高,價格昂貴,其用途局限於工具和儀表。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門子、托馬斯等人在鋼鐵冶煉技術方面的貢獻,鋼得以大量生產且質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漸代替熟鐵,作為機械製造、鐵路建設、房屋橋梁建築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風行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如日中天,導致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史稱「鋼鐵時代」。

教學建議:初中教材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介紹僅限於「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高中教學需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較全面的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回顧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第五目壟斷組織的出現。教材從主要介紹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以及壟斷的影響。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點。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教材並未直接說明,可以請學生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中「本課測評」的問題,引導學生從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程度、產業結構側重以及廣度及深度等角度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些工匠並不具備科學理論知識,因此,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比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是個織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個鍾表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將工業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實現了手工工場制度向工廠制的過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以重工業為重點的新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第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在英國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英國雖然仍有一些重要發明,但是,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2)壟斷的產生

19世紀晚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3)「壟斷」的影響

19世紀晚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壟斷組織的出現正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自然會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它也使技術發明和改進的過程社會化了。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能夠提供條件,使科學技術研究能夠更大規模和更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夠較快地運用於生產。托拉斯等高級形式壟斷組織的出現,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切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增強,資本主義各國的壟斷資本家從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進而控制國家政權,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以賺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潤。隨著各國壟斷組織的出現,國內市場也相對狹小,壟斷資本家極力到全球各地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形成了國際壟斷集團。代表壟斷組織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已被瓜分完畢。

教學建議:關於「壟斷組織的出現」,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回答【探究學習總結】的問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學習。教學時可以首先讓學生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思考什麼叫壟斷?什麼是壟斷組織?壟斷組織——大企業之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達到目的的。然後再問壟斷是怎樣出現的?有何作用與影響?引入學習內容。教學建議,可指導學生從壟斷組織的出現原因來分析壟斷組織的影響。最好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壟斷組織的出現有何影響?有人說壟斷加劇了競爭,是資本主義走向衰亡的表現,對此你有何評價?評價歷史事件的標准應當是什麼?」這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和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第六目世界連成一體。教材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度、廣度、提供的技術進步和物質手段等角度闡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形成所起的推動作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帶來各國民眾社會生活新變化的同時,也影響到全球人類共同體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資產階級「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成為將局部性的國際交流推進到全球性的溝通,將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變成互動的、聯成一體的整體性世界的根本動力。19世紀最後30年間,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世界工業總產量增長了兩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貿易增長了3倍多。在生產力大發展的基礎上,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獲得極大提高,國際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國際間的聯系更趨密切。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壟斷資本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資本輸出成為金融資本向全球擴張的主要經濟手段。相應地,資本主義列強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後將世界瓜分完畢。此時,國際分工達到「世界城市」和「世界農村」的分離與對立的完成階段,形成日漸明朗的分工格局:糧食和原料的生產越來越集中於發展相對滯後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工業生產則集中於工業化程度高、科技先進的歐美和日本諸國。於是,由少數金融寡頭壟斷的統一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最終形成,並且形成「中心一邊緣」的世界經濟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建議組織學生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之間的關系。請學生思考:所謂「世界市場」的概念是什麼?它需要什麼條件?(世界市場在廣義上指的是國際間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合,它的出現,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從而引導學生明確兩次工業革命對於世界市場的形成、發展的推動作用。

Ⅸ 有關歷史的問題

本課引言重點指出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掀起對中國的瓜分狂潮。康有為深感「亡國無日」,上書光緒帝,痛陳國難深重,應趕緊變法圖強。光緒帝閱後深受感動,表示支持維新派的某些變法。1898年1月康有為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表述了資產階級維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變法的施政綱領。建議教師利用史實和影視資料,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引言文字內容。問題一:通過史實,你從中能夠獲得哪些歷史信息?問題二:為什麼康有為要求維新變法?光緒皇帝為什麼會同意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

第一目「開眼看世界」,教材以鴉片戰爭以後為坐標,闡釋了國門被打開後,中國思想界發生了新的變化,開始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教材首先概要介紹了向西方學習的背景。隨後重點敘述林則徐、魏源向西方學習的內容。最後概述開眼看世界的影響。

(1)開眼看世界的原因

建議教師在本目教學時,首先增加有關鴉片戰爭前後的內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近代思想開始發展的原因。

很久以來,西方人來華都被稱為到天朝上國朝貢。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統治日趨衰微,階級矛盾不斷尖銳,政府財源枯竭,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加緊對外擴張。鴉片戰爭中,天朝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塗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沖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始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了。他們開始睜開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思想逐漸傳入中國。外患日深的歷史條件推動他們面向世界,開始認識到在當時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學習,開眼看世界。

(2)開眼看世界的倡導者——林則徐、魏源

林則徐不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在官署中設立譯書館,組織人員搜集、翻譯西方國家的書報,注意研究各國情況、動態。他主持編譯和審訂了《四洲志》,介紹了世界5大洲30餘國的歷史、地理和政情。還摘譯了《各國律例》。其中一類是關於西方國家歷史、地理、法律、鴉片生產和時事的知識,《各國律例》和《四洲志》就是為抗英斗爭制定政策的參考。另一類是關於外國科學技術的知識,是為改變軍事落後狀況服務的。在鴉片戰爭中,他發現英國侵略軍「船堅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膽識,設法購買英制船炮。並加以仿製,邁出了「師夷長技」的第一步。林則徐提倡學習西方的「長技」主要指軍事科學技術。

魏源根據《四洲志》等書,廣泛搜集中外文獻資料,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也是探尋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之道的啟蒙之作。它系統介紹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介紹並傳播西方先進技術;贊揚美國的總統選舉制度,稱瑞士的民主共和制為「西土之桃花源」;還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主張,明確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這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准備。這促使人們開闊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了解世界,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建議請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問題: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學習西方什麼?有什麼影響?教學時,還可以請學生閱讀本目內容後,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過程中完成本目的學習任務。

第二目「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教材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興起的目的和內容、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論戰、洋務派的措施和影響等幾個方面,展示這一時期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過程。

(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興起的目的和內容

教材從洋務派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來維護清王朝統治並闡釋其內容。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外國經濟侵略加劇,國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政局岌岌可危。洋務派看到西方船堅炮利,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來改變現狀。中學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的綱常名教;西學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學技術。「中學為體」,是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是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教學時可以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思想?這種思想的提出的目的是什麼?

(2)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論戰

教材從在對待「外國事務」態度上,清朝統治階級內部意見分歧,出現了洋務派和頑固派,相互之間展開了論戰。

洋務派和頑固派意見不統一,相互之間展開了論戰。建議引導學生分析教材的內容和史料,從中概括出頑固派和洋務派所持觀點的異同。李鴻章認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曾國藩的「剿發捻」「勤遠略」,是進行變通的根本目的。建議請學生閱讀教科書中的【資料回放】,了解有關內容。在【資料回放】中,闡述了張之洞關於「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的觀點。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掀起「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李鴻章、曾國藩洋務派的階級立場決定,他們不可能放棄封建專制之「本」,也就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頑固派以大學士倭仁為代表,以封建衛道士自居。堅持祖宗之法,認為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是「以夷變夏」,仇視一切外洋事物,仇視一切改革。

建議引導學生分析慈禧太後支持洋務派的原因。由於洋務派勢力主要是掌握地方實權的總督和巡撫。慈禧太後在內政外交陷入困境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清統治,不得不將天平傾向於擁有實力並受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所以,慈禧太後採取暫時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3)洋務運動

教材從洋務運動的內容、影響、失敗三個方面分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影響。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創辦近代學堂,是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洋務派有計劃地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據統計,洋務運動期間共派出留學生200多名。這些留學生不但學習到了外國語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學、軍事技術以及某些社會科學知識,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情況。他們中的不少人,在以後的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文化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詹天佑、嚴復等。

建議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倡導的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的發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貢獻,分析沒有實現「自強」的原因。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論爭,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介紹西方社會科技知識,對於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也就是說他們總想把西方先進的軍事、經濟技術來稼接到落後的社會制度上來,這種努力是註定會失敗的。

第三目「維新變法思想」。教材從早期維新思想、維新思想、維新變法運動幾個方面介紹近代思想的沿革變化。

(1)早期維新思想

早期維新思想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以後,是伴隨著中國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文化的傳入,是早期維新思想的來源。早期維新思想的人物代表著正在轉化中的資產階級的新型知識分子。建議引導學生分析:洋務運動30年有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務運動學西方技術錯了?然後指出早在洋務運動實施過程中,一批積極參與洋務或與洋務有密切聯系的有識之士已經覺察到洋務運動有不少弊病,認識到如果向西方學習僅僅局限於「器物層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涉及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這是代表著一種輿論和思潮的萌發,為維新變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論上的准備。在了解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在經濟上、文化上、政治上的主張的基礎上,注意其兩點局限性:一是沒有完整的理論;二是沒有付諸行動。

(2)維新思想

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以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為首的維新派開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來評判中國,提出了系統的理論和明確的施政綱領,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維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對舊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運動。維新變法就是政治上、經濟上反對舊事物,實行新法。維新思想傳播的方式——開辦學堂、著書立說。

建議引導學生歸納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各自的觀點和對封建思想的沖擊、近代思想解放的貢獻。

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是由於維新運動的高漲,引起封建頑固勢力的仇恨和攻擊而展開的。洋務派也站在頑固派一邊,形成了維新派與頑固派、洋務派的尖銳對立。變與不變的矛盾空前激化,面對時代推來的問題,做出了兩種相反的回答。建議指導學生製作論戰內容對照表,分析這場論戰的性質和作用。維新派用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為武器,提出了系統的維新變法的理論和主張。通過這場論戰,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知識分子中不少人開始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形成向西方尋找真理,學習新學的熱潮。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進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義,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潮。建議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歷史縱橫】在課堂上展開辯論。

建議引導學生分析:如果將維新派同頑固派之間圍繞變法、民權、西學三個問題論戰中的主張同鴉片戰爭以來林則徐、魏源、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思想作一番比較,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同與變化呢?後者提倡向西方學習主要局限於船堅炮利、科學技術,基本上沒有觸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維護舊的、傳統的封建專制制度,是對於千年老屋的修補;而現在維新派的理論基礎是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然與社會進化論、天賦人權說和主權在民說,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核心都是以資本主義來代替封建主義。

(3)維新變法

建議幫助學生分析光緒帝接受與支持維新派變法主張的原因,對維新派的變法思想產生的影響。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深感「亡國無日」。上書光緒帝,痛陳國難深重,應趕緊變法圖強,光緒帝也「不甘作亡國之君」。1898年1月,康有為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表述了資產階級維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變法的施政綱領。當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這是一篇以皇帝名義宣布實行變法的宣言,標志戊戌變法的開始。

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觸犯了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這是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所不能容忍。變與不變的矛盾發展為一場帶血的斗爭,變法運動遭到了失敗。

建議啟發學生討論維新變法運動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可以從對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思想解放的啟蒙作用等角度進行分析。維新派提倡西學,興民權,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觀念進行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具有思想解放的啟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也是一次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運動;他們提倡資產階級新學,批判封建主義舊學,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他們痛感民族危機的嚴重,號召人們奮起救國,謀求國家的獨立富強;給古老的中國社會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歷史長河的高度看,由傳統農耕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變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盡管它在19世紀末的中國遭到了暫時挫折,但對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卻是一次巨大的強烈的沖擊波,它留下的痕跡是永不磨滅的,是永遠鼓舞與啟迪後人的。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於「開眼看世界」一目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到國門被打開後,中國思想界發生了新的變化,建議首先採用談話法,讓學生了解對向西方學習的背景,增加有關鴉片戰爭前後的內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近代思想開始發展的原因。可以請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問題: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學習西方什麼?有什麼影響?教學時,還可以請學生閱讀本目內容後,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過程中完成本目的學習任務。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引導學生分析教材的內容和史料,從中概括出頑固派和洋務派所持觀點的異同、分析慈禧太後支持洋務派的原因、分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影響。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倡導的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的發展等方面的貢獻,分析沒有實現「自強」的原因。這個教學設計的思路是:讓學生學習比較歷史問題的方法,尋找比較點是什麼,分析比較點的相同與不同,分析概括比較結果,得出歷史結論。

維新變法思想。建議提出系列問題。例如,洋務運動30年有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務運動學西方技術錯了呢?引導學生歸納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各自的觀點和對封建思想的沖擊、近代思想解放的貢獻。指導學生製作論戰內容對照表,分析這場論戰的性質和作用。組織學生閱讀【歷史縱橫】在課堂上展開辯論。引導學生分析:如果將維新派同頑固派之間圍繞變法、民權、西學三個問題論戰中的主張同鴉片戰爭以來林則徐、魏源、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思想作一番比較,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同與變化呢?幫助學生分析光緒帝接受與支持維新派變法主張的原因,同時建議啟發學生討論維新變法運動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2.教學案例

案例一在介紹「開眼看世界」時,用電腦多媒體播放鴉片戰爭的片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到國門被打開後,中國思想界發生了新的變化。分析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學習西方什麼?

案例二在介紹「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時,用實物投影儀或計算機等展示同文館舊址照片。

創辦近代學堂,是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有利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知識,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也起促進作用。

案例三在介紹「維新變法思想」時,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導入:洋務運動有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務運動學西方技術錯了?然後自然過渡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1.想一想,魏源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對西學東漸起到了什麼作用?

解題關鍵:「師夷」與「制夷」的關系。

思路引領:明確把是否學習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

答案提示:魏源從反侵略的立場出發,以「師夷」為手段,以「制夷」為目的,對當時知識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學習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2.想想看,鄭觀應說的對不對,在當時的中國能設立議院嗎?為什麼?

解題關鍵:從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沒有付諸行動的角度解題。

思路引領:思想體系成熟與否,以及有沒有真正實施。

答案提示:不對。鄭觀應的思想雖然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封建勢力還很強大,更沒有付諸行動。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中起了什麼作用?

解題關鍵: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思路引領: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思想啟蒙的作用。

答案提示: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人民的覺醒。

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什麼成為洋務派反對維新派的思想武器?

解題關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實質與維新變法思想的區別。

思路引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論的目的,維新變法思想宣傳的內容。

答案提示:洋務派要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維護封建階級的統治,而維新派則希望通過變法,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改革教育制度。

二、學習延伸

1.探究活動

(1)洋務派與維新派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在指導思想上有何異同?為什麼?

解題關鍵:指導思想的相同點要與時代背景相連;指導思想的不同點,是學技術,還是學制度。從階級立場、思想認識的層次等方面分析原因。

思路引領:洋務派與維新派的觀點。

答案提示:指導思想的相同點與挽救民族危亡聯系;指導思想的不同點從洋務派與維新派的觀點上分析。從階級立場、思想認識的層次等方面分析原因。

(2)慈禧太後一直被認為是晚清封建頑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為什麼在洋務運動中採取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解題關鍵:洋務派倡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

思路引領:洋務派的觀點。

答案提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實質維護清朝統治,而得到慈禧太後的支持。

2.閱讀與思考

維新派上述思想對不對?為什麼?

解題關鍵:維新變法運動的目的和影響。

思路引領:從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觀念進行沖擊的角度分析。

答案提示:維新派提倡西學,興民權,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觀念進行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覺醒,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打下了基礎,具有思想解放的啟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江蘇省南京市六中 馬娟娟)

五、資料與注釋

1.原始資料

誠能大小增修,詎非軍國交便?戰艦有盡,而出鬻之船無盡,此船廠之可推廣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戰艦也,戰艦用攻炮,城壘用守炮,況各省綠營之鳥銃、火箭、火葯,皆可於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鏡、龍尾車、風鋸、水鋸、火輪機、火輪車、自來火、自轉碓、千斤秤之屬,凡有益民用者,皆可於此造之。是造炮有數,而出鬻器械無數,此火器局之可推廣者二。古之聖人刳舟剡楫,以濟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豈非形器之末,而睽渙取諸易象,射御登諸六藝,豈火輪火器不等於射御乎?指南制自周公,挈壺創自《周禮》,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風力、水力、火力,奪造化,通神明,無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因其所長而用之,即因其所長而制之。風氣日開,智慧日出,方見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雲集而鶩赴,又何暫用旋輟之有?……

人但知船炮為西夷之長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長不徒船炮也。

《海國圖志》卷2

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若能陸續購買,據為己物,在中華則見慣而不驚,在英、法亦漸失其所恃。康熙、雍正年間,雲南銅斤未曾解京之時,皆給照商人采買海外之洋銅,以資京局之鼓鑄,行之數十年,並無流弊。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後,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諭旨「期於必行,不得畏難苟安!」仰見聖主沈幾獨斷,開物成務,曷勝欽服。

——曾國藩《覆陳購買外洋船炮折》

鴻章竊以為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士大夫沈浸於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及,其何由?蓋中國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習其事,造詣兩不相謀,故功效不能相並,藝之精者,充其量不過為匠目而止。……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函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萬世之巧,聖人不能盡泄。萬世之變,聖人不能豫知。然則西政西學,果其有益於中國,無損於聖教者,雖於古無征,為之固亦不嫌。……今惡西法者,見六經古史之無明文,不察其是非損益,而概屏之,如詆洋操為非,而不能用古法練必勝之兵,詆鐵艦為費,而不能用民船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經典所言而傅會之,以為此皆中學所已有,如但詡借根方為東來法,而不習算學,但矜火器為元太祖征西域所遺,而不講製造槍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爭勝,不求實事。溺於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學而糅雜之,以為中西無別,如謂《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於耶穌,是自擾也。自擾者,令人眩惑狂易,喪其所守。綜此三蔽,皆由不觀其通。不通之害,口說紛呶,務言而不務行,論未定而兵渡江矣。然則如之何?曰: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義。如其心聖人之心,行聖人之行,以孝弟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汽機,夕馳鐵路,無害為聖人之徒也。如其昏惰無志,空言無用,孤陋不通,傲很不改,坐使國家顛阝齊,聖教滅絕,則雖弟佗其冠,衶禫其辭,手註疏而口性理,天下萬世皆將怨之詈之,曰此堯舜孔孟之罪人而已矣。

——張之洞《勸學篇》

竊聞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學者誠學,所成就者不過術數之士,古今來未聞有持術數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學士倭仁折》

議院者,公議政事之院也。集眾思,廣眾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誠良、意誠美矣。無議院,則君民之間勢多隔閡,志必乖違。力以權分,權分而力弱,雖立乎萬國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環起交攻之勢。故欲借公法以維大局,必先設議院以固民心……

中國戶口不下四萬萬,果能設立議院,聯絡眾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萬萬之眾如一人,雖以並吞四海無難也。何至坐視彼族越九萬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請,要以無禮之求,事無大小,一有齟齬動輒稱戈,顯違公法哉!故議院者,大用之則大效,小用之則小效者也。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上》

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變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變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執其權而代變者也,埃及高麗等國皆是。其三如印度,見並於一國而代變者,越南緬甸等國皆是。其四如波蘭,見分於諸國而代變者也。吉凶之故,去就之間,其何擇焉?《詩》曰:「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傳》曰:「嫠婦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此固四萬萬人之所同也。彼猶太之種,迫逐於歐東;非洲之奴,充斥於大地,嗚呼!夫非猶是人類也歟!

——梁啟超《變法通議》

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之於民而已。既已竊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覺而復之也,於是其法與令蝟毛而起,質而論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壞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覺,常不足以有為,而後吾可以長保所竊而永世。嗟乎!夫誰知患常出於所慮之外也哉?此莊周所以有胠篋之說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國者,斯民之公產也,王侯將相者,通國之公僕隸也。」而中國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億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訓猶奴虜也。夫如是則西洋之民,其尊且貴也,過於王侯將相,而我中國之民,其卑且賤,皆奴產子也。設有戰斗之事,彼其民為公產公利自為斗也,而中國則奴為其主斗耳。

——嚴復《辟韓》

2.課文注釋

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晚號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進士,歷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等職。1831年任河東河道總督時曾修治黃河。1832年任江蘇巡撫,疏陳連年錢漕之累、小民之苦,堅請緩征,並修白茆、瀏河等水利。1838年,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頒布了六條禁煙章程,實行禁煙,取得一定效果。他從煙毒泛濫中預見到「貧民」、「弱種」的深遠後患和「兵弱銀涸」的政治危機,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之害,主張嚴禁鴉片。12月,道光帝召林則徐到北京,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到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他與兩廣總督鄧廷楨等採取措施,堅決懲辦鴉片販子,迫使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二萬零二百餘箱,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與此同時,他積極籌備海防,修建炮台,於海口設置木排鐵鏈,添置大炮,整頓水陸軍,組織水勇,並發出告示:「英夷兵船一進內河,許以人人持刀痛殺」,因而多次打敗英軍的武裝挑釁。他還積極了解外國情況,「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其新聞紙」,以便「知其虛實」,「定控制之方」,並親自主持編譯《四洲志》。書中所記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國的地理和歷史,是當時中國一部較有系統的世界地理志。後魏源受林則徐囑托,以此書及其他資料為基礎,編撰了《海國圖志》。1840年1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6月,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由於林則徐戰備認真,防守嚴密,英軍在廣東未能

閱讀全文

與歷史問題怎麼分組討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