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飲茶歷史有多久閱讀答案

飲茶歷史有多久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2-06-06 15:42:32

A.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到底有多久

相傳四千多年前「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的古體字)而解之」。成書於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還明確地指出:「茶葉,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神農食經》也說:「茶葉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茶在中國古代,最初是直接採摘野生鮮葉作葯用,以後進而為飲用,並從利用野生茶樹發展成為人工引種栽培。《華佗食經》說:「(茶樹)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古益州包括現在四川和雲南。據說東漢末年,諸葛亮南征時,士兵多病,後訪問該地人民,以樹葉沖開水飲用,減少了生病。這種樹葉,就是現在雲南西雙版納的茶樹,該地人民稱為「明樹」,並稱諸葛亮為「茶祖」可見,茶葉早就受老百姓重視了。後來,飲茶之風從四川一帶逐漸擴展開來,茶葉隨之成為商品,茶樹也向各地傳播。到了唐朝,茶樹栽培已擴展到長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達十多個省區,茶葉的收入,已成為封建王朝的重要財源。

B.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有多久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C. 中國人飲用茶葉有多久的歷史了

飲茶歷史中國飲茶歷史最早,陸羽《茶經》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早在神農時期,茶及其葯用價值已被發現,並由葯用逐漸演變成日常生活飲料。我國歷來對選茗、取水、備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嘗方法都頗為講究,因而逐漸形成豐富多采、雅俗共賞的飲茶習俗和品茶技藝。本文旨在簡單敘述飲茶方式和習俗的發展和演變,其大體可分為幾個階段:飲茶史春秋以前,最初茶葉作為葯用而受到關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並富有收斂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該階段,可說是茶之為飲的前奏。
隨著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煎服。即鮮葉洗凈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均勝幾籌,日久,自然養成煮煎品飲的習慣,這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
然而,茶由葯用發展為日常飲料,經過了食用階段作為中間過渡。即以茶當菜,煮作羹飲。茶葉煮熟後,與飯菜調和一起食用。此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一是作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記載,「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爾雅》中,「苦荼」一詞注釋雲「葉可炙作羹飲」;《桐君錄》等古籍中,則有茶與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記載。此時,茶葉利用方法前進了一步,運用了當時的烹煮技術,並已注意到茶湯的調味。
秦漢時期,茶葉的簡單加工已經開始出現。鮮葉用木棒搗成餅狀茶團,再曬干或烘乾以存放,飲用時,先將茶團搗碎放入壺中,注入開水並加上蔥姜和桔子調味。此時茶葉不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葯品,且成為待客之食品。另,由於秦統一了巴蜀(我國較早傳播飲茶的地區),促進了飲茶知識與風俗向東延伸。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王褒《童約》已有「武陽買茶」的記載。三國時期,崇茶之風進一步發展,開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時出現「以茶當酒」的習俗(見《三國志.吳志》),說明華中地區當時飲茶已比較普遍。到了兩晉、南北朝,茶葉從原來珍貴的奢侈品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隋唐時,茶葉多加工成餅茶。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隨著茶事的興旺,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發展,涌現了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有較大的改進。尤其到了唐代,飲茶蔚然成風,飲茶方式有較大之進步。此時,為改善茶葉苦澀味,開始加入薄荷、鹽、紅棗調味。此外,已使用專門烹茶器具,論茶之專著已出現。陸羽《茶經》三篇,備言茶事,更對茶之飲之煮有詳細的論述。此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現改變,給飲茶方式帶來深遠的影響。宋初茶葉多製成團茶、餅茶,飲用時碾碎,加調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隨茶品的日益豐富與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漸重視茶葉原有的色香味,調味品逐漸減少。同時,出現了用蒸青法製成的散茶,且不斷增多,茶類生產由團餅為主趨向以散茶為主。此時烹飲手續逐漸簡化,傳統的烹飲習慣,正是由宋開始而至明清,出現了巨大變更。
明代後,由於制茶工藝的革新,團茶、餅茶已較多改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來的煎煮為主逐漸向沖泡為主發展。茶葉沖以開水,然後細品緩啜,清正、襲人的茶香,甘冽、釅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湯,更能領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後,隨茶類的不斷增加,飲茶方式出現兩大特點: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講究。茶壺茶杯要用開水先洗滌,干布擦乾,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二,出現了六大茶類,品飲方式也隨茶類不同而有很大變化。同時,各地區由於不同風俗,開始選用不同茶類。如兩廣喜好紅茶,福建多飲烏龍,江浙則好綠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綠茶,邊疆少數民族多用黑茶、茶磚。
縱觀飲茶風習的演變,盡管千姿百態,但是若以茶與佐料、飲茶環境等為基點,則當今茶之飲主要可區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講究清雅怡和的飲茶習俗:茶葉沖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涼後),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與我國古老的「清凈」傳統思想相吻,這是茶的清飲之特點。
我國江南的綠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閩粵一帶的烏龍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屬此列。
二是講求兼有佐料風味的飲茶習俗:其特點是烹茶時添加各種佐料。如邊陲的酥油茶、鹽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歐美的牛乳紅茶、檸檬紅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風味。
三是講求多種享受的飲茶風俗:即指飲茶者除品茶外,還備以美點,伴以歌舞、音樂、書畫、戲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館」。
其外,應生活節奏的加快,出現了茶的現代變體:速溶茶、冰茶、液體茶以及各類袋泡茶,充分體現了現代文化務實之精髓。雖不能稱為品,卻不能否認這是茶的發展趨勢之一。
茶之飲,最早的目的在於: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後來有陸羽茶經等等對其方式精益求精,以及少數民族的種種「異樣」喝法,都不離其宗;大概宛如詩的雅與風,都值得有心人細細玩味。至若有為「雅」而茶,大概是當今茶藝館繁盛的原因之一,又或為「道」而茶,比如強調「和敬清寂」,大家見仁見智吧。
此資料摘自:那裡有很多關於茶的文章,可以去看一下!!!

D. 說明文飲茶 閱讀答案

htyuttyyytt

E. 人為什麼要喝茶中國人飲茶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人類最早飲茶起因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

中國飲茶的歷史大約有兩千年,始於西漢

中國飲茶始於西漢有史可據,但在西漢時期,中國只有四川一帶飲茶,西漢對茶作過記錄的司馬相如、王褒、楊雄均是四川人。

兩漢時期,茶作為四川的特產,通過進貢的渠道,首先傳到京都長安,並逐漸向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傳播;

另一方面,四川的飲茶風尚沿水路順長江而傳播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從西漢直到三國時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品,飲茶限於王公朝士,民間可能很少飲茶。

(5)飲茶歷史有多久閱讀答案擴展閱讀:

最初茶葉作為葯用而受到關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並富有收斂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該階段,可說是茶之為飲的前奏。

隨著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煎服。即鮮葉洗凈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均勝幾籌,日久,自然養成煮煎品飲的習慣,這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

然而,茶由葯用發展為日常飲料,經過了食用階段作為中間過渡。即以茶當菜,煮作羹飲。茶葉煮熟後,與飯菜調和一起食用。此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一是作為食物解毒。

《晏子春秋》記載,「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爾雅》中,「苦荼」一詞注釋雲「葉可炙作羹飲」;

《桐君錄》等古籍中,則有茶與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記載。此時,茶葉利用方法前進了一步,運用了當時的烹煮技術,並已注意到茶湯的調味。

F. 中國茶文化有多久歷史

中國茶文化發展歷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若論其起緣就要追溯到漢代,有正式文獻記載(漢人王褒所寫《僮約》)。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國文學史上,提起寒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楊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楊雄作《方言》,一個從葯用,一個從文學角度都談到茶。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域都與茶套上了關系。在政治家那裡,茶是提倡廉潔、對抗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裡,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初現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茶之風的興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為點茶法並講究色香味的統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現泡茶法,為飲茶的普及、簡易化開辟了道路。宋代飲茶技藝是相當精緻的,但很難溶進思想感情。由於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數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與相關藝術融為一體的過程。像徐鉉、王禹、林通、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梅堯臣等文學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詩人有茶詩,書法家有茶帖,畫家有茶畫。這使茶文化的內涵得以拓展,成為文學、藝術等純精神文化直接關連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進新居,左右鄰居要彼此"獻茶";鄰居間請喝茶叫"支茶"。)這時,茶已成為民間禮節。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制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里,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G. 中國飲茶歷史

春秋以前,最初茶葉作為葯用而受到關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並富有收斂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該階段,可說是茶之為飲的前奏。 隨著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煎服。即鮮葉洗凈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均勝幾籌,日久,自然養成煮煎品飲的習慣,這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 秦漢時期,茶葉的簡單加工已經開始出現。鮮葉用木棒搗成餅狀茶團,再曬干或烘乾以存放,飲用時,先將茶團搗碎放入壺中,注入開水並加上蔥姜和桔子調味。此時茶葉不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葯品,且成為待客之食品。另,由於秦統一了巴蜀(我國較早傳播飲茶的地區),促進了飲茶知識與風俗向東延伸。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王褒《童約》已有「武陽買茶」的記載。三國時期,崇茶之風進一步發展,開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時出現「以茶當酒」的習俗,說明華中地區當時飲茶已比較普遍。到了兩晉、南北朝,茶葉從原來珍貴的奢侈品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隋唐時,茶葉多加工成餅茶。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隨著茶事的興旺,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發展,涌現了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有較大的改進。尤其到了唐代,飲茶蔚然成風,飲茶方式有較大之進步。此時,為改善茶葉苦澀味,開始加入薄荷、鹽、紅棗調味。此外,已使用專門烹茶器具,論茶之專著已出現。陸羽《茶經》三篇,備言茶事,更對茶之飲之煮有詳細的論述。此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現改變,給飲茶方式帶來深遠的影響。宋初茶葉多製成團茶、餅茶,飲用時碾碎,加調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隨茶品的日益豐富與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漸重視茶葉原有的色香味,調味品逐漸減少。同時,出現了用蒸青法製成的散茶,且不斷增多,茶類生產由團餅為主趨向以散茶為主。此時烹飲手續逐漸簡化,傳統的烹飲習慣,正是由宋開始而至明清,出現了巨大變更。
明代後,由於制茶工藝的革新,團茶、餅茶已較多改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來的煎煮為主逐漸向沖泡為主發展。茶葉沖以開水,然後細品緩啜,清正、襲人的茶香,甘冽、釅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湯,更能領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後,隨茶類的不斷增加,飲茶方式出現兩大特點: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講究。茶壺茶杯要用開水先洗滌,干布擦乾,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二,出現了六大茶類,品飲方式也隨茶類不同而有很大變化。同時,各地區由於不同風俗,開始選用不同茶類。如兩廣喜好紅茶,福建多飲烏龍,江浙則好綠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綠茶,邊疆少數民族多用黑茶、茶磚。
縱觀飲茶風習的演變,盡管千姿百態,但是若以茶與佐料、飲茶環境等為基點,則當今茶之飲主要可區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講究清雅怡和的飲茶習俗:茶葉沖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涼後),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與我國古老的「清凈」傳統思想相吻,這是茶的清飲之特點。 我國江南的綠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閩粵一帶的烏龍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屬此列。 茶之飲,最早的目的在於: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後來有陸羽茶經等等對其方式精益求精,以及少數民族的種種「異樣」喝法,都不離其宗;大概宛如詩的雅與風,都值得有心人細細玩味。至若有為「雅」而茶,大概是當今茶藝館繁盛的原因之一,又或為「道」而茶,比如強調「和敬清寂」,大家見仁見智吧。

H. 中國飲茶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國,這是目前茶葉界所公認的事實。世界上50多個國家種植的茶樹,茶種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播過去的。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我國古代先民發現並且利用茶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母系社會末期的神農氏時代。陸羽《茶經》中記載:「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雖然現代學界對於神農氏其人是否存在,尚有爭議。有人認為神農氏即中國上古部落首領炎帝,也有人認為神農氏更像是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虛擬出的人物。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否有神農氏,古代先民在採集狩獵過程中,發現野生茶樹的葯用價值,並加以利用,大體上沒有爭論。
隨後,經過夏商周時代的馴化和引種,再到先秦時期飲用價值的開發,一直持續到今天,我國的飲茶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有高潮有低谷,成就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內涵。今天,予言茶事就帶大家一起來回溯歷史,看看歷朝歷代的飲茶文化,探尋隱藏其中的文化密碼。
一、先秦時期的茶葉發現及利用
茶葉最早開發出來的並非是飲用價值,而是葯用價值。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華佗的《食經》中,也有關於茶葉「久食益思」功效的記載。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第一次記述了人類馴化種植茶葉歷史:「昔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據此推測,巴子封國迄今為止已有3139年歷史。而當時的巴國上貢給周王室的貢品中,就有「丹漆 、茶 、蜜 … … 皆納貢之」 。這說明,在3000多年前,巴蜀之地已經開始廣泛種植茶葉了。而且《華陽國志·巴志》還記載「園有芳弱、香茗」。這里的「園」指的就是人工開墾的茶園,由此也可以推斷出此時巴國已經開始人工栽培。
在茶葉葉的葯用價值被發現後,緊接著出現了其食用價值。古人一開始利用茶葉,主要是食用鮮葉,後來將茶葉曬干,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此階段,大體上茶葉食用方式就是生嚼。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茶葉開始作為茗菜食用,以水煮之。《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嬰雖然貴為齊景公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日常生活起居卻比較簡朴節儉,粗茶淡飯,主要以茗菜而食。這里的茗菜就是未經曬乾的茶樹鮮葉。後來,先民開始利用茶葉來煮粥喝。《晉書》中曾有過茗粥的記載:「吳人採茶煮之,曰茗粥」。
這種食用茶葉的傳統,甚至保存到了今天。在雲南少數民族基諾族中,當下仍然有將新鮮茶葉揉碎配辣椒,加鹽加水拌勻食用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為「涼拌茶」。當年周恩來總理在杭州招待來訪的尼克斯總統時,就曾經有一道茶葉做成的菜餚——龍井蝦仁。
這說明,茶葉的葯用、食用價值從最初開始發現並利用起,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雖然現在不作為主要的價值體現,但其傳承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基因,仍然值得我們繼續探究。
二、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茶葉飲用歷史
清代著名學者顧炎武在他的著作《日知錄》中記載:自秦人取蜀,始有茗飲之事。換句話說,到了秦朝佔領巴蜀之地以後,茶葉的飲用價值才得以大規模的推廣和普及。秦朝滅六國,統一天下,促進了各地之間的經濟文化農事的交流,茶葉開始從巴蜀之地向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陝西河南一帶傳播。所以、陝西和河南成為最古老的的茶葉種植區域之一,到兩漢至南北朝時期,茶葉種植區域進一步擴大的長江中下游地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均開始種植茶葉。
這一階段,茶的名稱沒有完全固定,叫法多種多樣。比如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將茶稱之為「荈詫」。而在揚雄的《方言》中,茶又叫做「蔎」。東漢《桐君錄》稱之為「瓜蘆木」,《神農本草經》中,茶又被叫做「荼草」或「選」。南朝《吳興記》中稱茶為「荈」,而東晉裴淵的《廣州記》則稱之謂「皋蘆」,如此等等,不下十數種。這說明,在秦漢至隋朝之前,先民對於茶葉的發現和利用,仍然處於探索發現階段,還沒有完全下結論。
而此時的飲茶文化,也僅僅局限於皇室貢茶和貴族社會,普通百姓飲茶之風還沒有興起。在文言傳奇小說《趙飛燕別傳》中,有過一段關於漢成帝時期飲茶活動的的記載:後(即帝後)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 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
不過這本《趙飛燕別傳》版本眾多,大概的成書時間在北宋中期,作者是一個叫做秦醇的人。我們不知道秦醇有沒有把北宋盛行的飲茶文化風氣,附會到漢代傳奇小說中。
但根據我國歷史上第一份主奴契約《僮約》的記載來看,早在公元前59年時,也就是西漢神爵三年,四川彭州一帶不僅有茶葉種植生產,還有茶葉貿易買賣,富貴階層也專門以茶來待客。《僮約》全文近600字,卻有兩處提到茶葉,「膾魚炮鱉,烹茶盡具」和「牽犬販鵝,武陽買茶」。
這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最早的關於飲茶、買茶和種茶的記載。在結合《華陽國志·蜀志》的記載,「南安、武陽皆出名茶」。所以, 王褒給奴僕安排去武陽買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在《四川通志》中記載:「名山縣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五頂……即種'仙茶』之處。」而東漢《桐君錄》也記載了當時湖北黃岡和江蘇常州等地茶樹種植的情形。
三、唐宋時期茶葉繁榮普及階段
唐朝在我國茶葉種植生產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茶文化也大致是從唐朝中後期才開始形成的。唐朝時期,中國已經有八大茶葉產區,分別是山南、淮南、劍南、浙東、浙西、黔中、江西、嶺南等茶區。當然,提到唐朝茶葉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茶聖陸羽。陸羽一生愛茶,並且在游歷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當地的茶葉種植歷史及加工製作水平的基礎上,於公元760年開始撰寫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學的第一部專著《茶經》。
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一本茶學網路全書,總結了茶葉的起源、當下的種植現狀、茶道和茶藝等諸多內容。他在書中提出茶學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說茶文化的真實起源就來自於陸羽的《茶經》。陸羽在《茶經》中十分詳細的介紹了當時盛行的制茶工藝,蒸青團茶的製作方法:「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到了唐朝中後期,茶葉已經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享之物,而是已經普及推廣到民間,老百姓飲茶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而且,隨著茶葉種植區域的擴大,茶葉已經開始成為商業貿易的重要貨物,朝廷開始針對茶葉征稅,以補充國庫。這種現象,在五代十國時,變得更為瘋狂。各茶葉生產區域內的小國之間,連連征戰,耗費巨大。官府只能不斷鼓勵農民種植茶葉,徵收茶稅,來補貼軍費開支。像福建建安的北苑貢茶就是這么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廣西被馬殷政權所轄,「請聽民售茶北客,收其征以贍軍」。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以後,我國南方地區逐漸統一並安定下來,這進一步刺激了茶葉的種植生產。宋朝形成了以江南路、淮南路、荊湖路、兩浙路和福建路為主的五大茶區,全國共有242個縣產茶。因此,宋朝是我國歷史茶葉發展的巔峰階段,民間有茶葉「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宋朝人愛茶,可能在封建歷史上,沒有哪個朝代可以比擬,因為上至皇帝,下至黎民,人人皆愛。
著名的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雖然當皇帝不怎麼樣,但對於詩畫和茶等都有很深的造詣。他不僅自己愛喝茶,還喜歡鬥茶,更是點茶的高手,甚至自己還寫了一本《大觀茶論》。這在歷史上所有皇帝中,都是獨一份的存在。宋代制茶工藝趨向於復雜精巧,龍團鳳餅大行其道。在《宣和北苑貢茶錄》和《北苑別錄》中均有龍鳳團茶製作技術的記載,採摘鮮葉之後先泡水,再上鍋蒸清,放涼後用冷水洗凈,緊接著小榨大榨,去水去汁,放入瓦盆研細,置入龍鳳模中壓緊烘乾成型。

實際上,龍團鳳餅製作非常復雜,耗時耗力,因此茶葉十分昂貴。但是,宋朝茶葉的產量仍然是空前的,根據《宋史 · 食貨志》和《大觀茶論》記載,宋朝嘉佑年間茶葉產量合計在2.65萬噸左右,而到了宋徽宗年間,全國人均茶葉消費量在1斤左右,這比今天我國人均茶葉消費量還要高。宋朝全民愛茶,導致茶文化十分盛行,宋朝點茶文化和鬥茶文化堪稱一絕。大詩人蘇東坡和陸游等,都是鬥茶的高手。

閱讀全文

與飲茶歷史有多久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