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屈原電視劇裡面哪個歷史

屈原電視劇裡面哪個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06 13:44:22

Ⅰ 屈原的歷史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這時期歷史劇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代表作。這個劇本取材於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懷王對秦外交上兩條路線的斗爭作為全劇情節線索,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屈原這個文學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現了為祖國和人民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主題。
歷史劇固然是文學創作,不是史實的復寫,「藝術上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魯迅)。然而,由於作者的創作動機、文學見解、個人風格等各方面的不同,他們所創作的歷史劇,仍有所不同。有的歷史本身的東西多一些,有的以歷史真實做基礎卻更多個人的創造。兩種類型各有千秋。郭沫若的歷史劇和這時期其他創作者的歷史劇,大多屬於後一種。郭沫若創作歷史劇的動機,正是出於現實政治斗爭的需要。他說:「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郭沫若正是持著這樣的歷史觀點,從反對投降、反對獨裁的現實政治斗爭需要出發,以戰國時代聯合抗秦的故事作題材,創作了《屈原》以及《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等劇作。劇中的歷史人物,往往已經不完全同他們的「原型」一樣了。
劇中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兼詩人的典型。他心中時時繫念的是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前途,力主聯齊抗秦的外交路線,因為他早看透了秦國的野心,認為唯有聯合抗秦才能保國安民。一向光明磊落的屈原,根本沒有料到南後之流竟然採取那麼卑鄙無恥的手段陷害他,橫加以「淫亂宮廷」之類的罪名。屈原把祖國的安危和人民的禍福,看得遠遠重於自身的利害得失。他沖破一切思想束縛去進行英勇的斗爭。昏庸專橫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一再忠告,破壞了反侵略統一戰線,轉而依附秦國。面對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詩人的滿腔憂憤,以《雷電頌》的形式無比猛烈地迸發出來。《雷電頌》,是屈原斗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愛國愛民的深切感情,是詩人斗爭精神的源泉。
汨羅江

Ⅱ 郭沫若《屈原》這一歷史劇中的人物有哪些 若知道,快快回答

屈 原-
靈 秀-
南 後
張 儀-
誠 實--
楚懷王
靳 尚
靈 慧--
漁 夫--
群 眾

Ⅲ 《屈原》歷史劇有什麼

關於這部歷史劇的詳解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郭沫若影響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劇作是《屈原》。郭沫若以10天時間完成的5幕話劇劇作《屈原》於1942年4月由中華劇藝社在重慶國泰大劇院公演。此後曾在蘇聯和日本上演。這部作品被公認為是郭沫若歷史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
芳華越劇團於1954年5月22日首演了該劇的移植本,馮允庄編劇,司徒陽導演,尹桂芳飾屈原、徐天紅飾張儀、許金彩飾南後、戴忠桂飾嬋娟、尹瑞芳飾宋玉。1954年,該劇參加華東戲曲會演,嬋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劇中「誣陷」和「天問」兩折已為越劇經典。

Ⅳ 《屈原》這一歷史劇中的人物有哪些

人物表
屈 原--執著理想、寧折不屈、人格輝煌的詩人
靈 秀--感情忠貞、智慧沉靜的少女
南 後--柔媚驕橫的貴婦、私重情濃的母親
張 儀--執著目的、不擇手段、多謀善辯的政治家
誠 實--雖有誠實卻無堅貞的人
楚懷王--志大胸狹、喜怒無常的君王
靳 尚--追逐權力的奴隸,身居高位的小丑
靈 慧--殉葬的生靈
漁 夫--一個世俗的老者
群 眾--若干

Ⅳ 《屈原》是一部什麼劇,作者是誰

《屈原》
作者:郭沫若

1、《屈原》創作的時代背景。

《屈原》創作於1942年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加緊對中國的侵略,集中主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盪」。蔣介石則加緊反共,大搞分裂,與1941年1月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同時,在國統區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抗日進步人士。整個國統區成了令人窒息的鐵罐頭。

面對黑暗如漆的現實,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郭沫若便以歷史劇為投槍,借古喻今,創作了歷史劇《屈原》,有意識地「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里」。並說:「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的時代。」

2、《屈原》的矛盾沖突和主題。

《屈原》的矛盾沖突,集中表現為以屈原為代表的聯齊抗秦為愛國政治路線與以南後靳尚為代表的降秦賣國的反動路線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斗爭。這是全劇的思想沖突和沖突的性質。以此為基礎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爭,構成了貫穿全劇的動作線。

主題劇作展開這場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拚死決戰,突現了古代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貴品質,使全劇充滿了崇高的悲劇精神與磅礴的正氣。它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賣國求榮、昏庸無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魎,喊出了「我們只有雷霆,只有閃電,只有風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里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的時代最強音。

3、屈原形象的性格特點及其意義。

屈原是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和政治家。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忘我的斗爭精神是他的性格特點。他熱愛祖國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國能強盛起來,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

意義屈原的形象,是偉大的愛國主義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融注著我們民族偉大而悠久的歷史精神,顯示了民族的無窮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強烈的愛憎和戰斗的革命風格。

4、簡析嬋娟形象。

嬋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個純潔可愛、天真稚氣的少女。她謙恭好學,深明大義。她熱愛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導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權貴的骨氣和敢於斗爭的精神。

嬋娟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人物。作者創造她是把她當作「詩的魂」、「光明的使者」、「道義美的象徵」來寫的。她是「屈原辭賦的象徵」。她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品質和雷電般的斗爭精神,以及愛國情懷,像屈原一樣。她的思想品德,是屈原精神的繼承,屈原精神的活化。劇的結尾,象徵著嬋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禮中獲得永生。

5、《屈原》人物塑造的特點。

《屈原》人物塑造的特點,是《屈原》浪漫主義詩劇的特點之一。作為歷史劇的人物塑造,主要寫人物的精神品格,用郭沫若的話來說,就是「失事求似」。作者不拘泥人物的歷史真實,舍棄了人物瑣細的生活細節,把人物理想化。不著意追求人物的多面性、復雜性,而是放大人物性格的某一側面,使其十分強烈地突現出來。塑造屈原的形象時,大膽地強調了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勇於和黑暗勢力斗爭的歷史精神。賦予了他雷電的性格。嬋娟的形象是屈原形象的補充和烘托,是高度理想化的形象。

在把要歌頌的理想人物推向高峰的同時,作者也把他要貶斥的反面人物貶入深淵。南後鄭袖的形象幾乎集古往今來一切此類壞女人的大成,像毒蛇一般兇殘惡毒。可見,《屈原》的人物描寫都具有一種極端的強烈的色彩,作者為突現人物的主要精神特徵,敢於大刀闊斧砍削一切枝蔓,不像現實主義注意細節的真實。

6、《屈原》情節結構的特點。

《屈原》情節結構的特點,是《屈原》浪漫主義詩劇的特點之二。此劇故事情節單純,結構安排集中。作者撇開屈原一生多種復雜經歷,抓住以南後為首的投降派對屈原的迫害和屈原反迫害斗爭的事件,集中在一天的時間內,完成了對屈原一生的高風亮節的品質刻畫,懸念多、起伏大、集中強烈。在一定的時間內,情節簡單,可以給作者留出更多的「間隙」刻畫人物、展示人物內心,抒發感情。這是詩劇在情節處理上的特點。

7、《屈原》戲劇語言的特點。

《屈原》戲劇語言的特點,是《屈原》浪漫主義詩劇的特點之三。根據詩劇的要求,《屈原》的語言有詩的意境、詩的節奏和詩的韻味。劇中不時穿插抒情詩與民歌,以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劇本引進了屈原的不少詩歌,如《橘頌》、《九歌》等,並以《橘頌》貫穿全劇。《雷電頌》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詩,氣勢磅礴,更是詩的精華所在。劇中的抒情語言,注意到與舞台環境的結合。在橘園中歌頌橘樹;在東皇太乙廟呼喚風雨雷電,斥罵土偶木梗,使全劇形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詩的氛圍和意境。劇中大多語言是詩化了的口語,是有節奏的散文。《屈原》是接近詩劇的劇作。

郭沫若(1892 – 1978)四川樂山人,在現代文學史上足以代表一個時代的詩人與歷史劇作家。他是魯迅在20世紀初熱切呼喚、終於出現的摩羅詩人,又是新中國的預言詩人。1921年出版詩集《女神》,體現與時候的需要與詩人創作個性的統一。另有作品集《星空》、《前茅》、《恢復》;不說三部曲《歧路》、《煉獄》、《十字架》;劇本《卓文君》、《聶 》、《王昭君》、《虎符》、《高漸離》、《南冠草》、《孔雀膽》、《蔡文姬》、《屈原》等。

鑒賞劇本《屈原》的節選部分,可以從兩方面去著重理解:一是郭沫若創作部歷史劇的動機;二從「雷電頌」的藝術手法看郭沫若要表現的「物我同化。」

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時正值1942年1月,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作者說:「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因而我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換句話說,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前的朝代。」作者要達到的目的是,鞭撻國民黨反映派黑暗統治,表達人民心中的憤怒,借屈原的悲劇,展開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賣國與愛國之間尖銳激烈的斗爭,借古諷今。

「雷電頌」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於以下三點:

一是在歷史劇中,「雷電頌」這篇獨白結構渾然一體,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包括兩個層次: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一切罪惡的黑暗毀了吧」這一層鎰是屈原對風、雷、電的呼響和歌頌,以光明的禮贊和嚮往。比「比鐵還沉重」、「比鐵還堅固」的黑暗、陰慘的宇宙前,他不能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於是他熱切地呼喚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風、閃耀的電、爆炸的雷這些宇宙中偉大的「藝人們」,以變革現實的力量,黑暗的世界「爆炸」、「劈開」,從而創造一個「沒有陰謀、沒有法穢、沒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來沒有限制的「自由」和「燦爛眩目」的光明。他把「電」這一宇宙間的長劍化做自己「心中的劍」。第二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到篇末。這一層中指屈原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憤怒地詛咒昏庸腐朽的當權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連同一切罪惡的黑暗都「燒毀、燒毀、燒毀」是因為它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它們完全是一片假」,「只曉得播弄人」。一句話,它們是象徵暴戾、奸詐、怯懦的怪力亂神。屈原由前面對自然力的祈求發展到人的力量的確信,表現了他無比高漲的戰斗熱情。

「雷電頌」中的內容完全是郭沫若式的傾訴,在一定意義上說,屈原便是郭沫若自己。郭沫若是借屈原之口,表達自己心中對人民的愛和對人民力量的確信;表達自己心中要摧毀惡勢力火一般的激情;表達對光明未來的追求。

二是郭沫若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大膽虛構誇張和想像,試圖借自然的偉大力量來催毀一切黑暗、腐朽,具有「雷霆萬鈞」之勢。

三是郭沫若在「雷電頌」中多用擬人兼呼告的修辭方法:「風!你咆哮吧!咆哮吧!」「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等語句,表現詩人對偉大自然力量的企盼。而「你東君,你是什麼東君」,則表達了對惡神的憤怒的斥責,愛憎於強死的語氣中得到充分的表現。

由上藝術特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於歷史人物屈原身上所表現的強烈的作者自己的主觀願望,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思想上的,屈原就是詩人郭沫若的化身,是他的代言人。這種「物我同化」的特點,是郭沫若在創作該劇時體現的「以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人格和人性。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偉人,在文學、歷史學、古文字學等廣闊的學術領域里留下豐厚遺產,影響深遠。與其篤實的學養一脈相通,郭沫若在書法藝術方面同樣成就璀璨,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10年以後,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1937年歸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翰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從事了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跡、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八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
郭沫若作為蘇軾以後四川又一大文人,其書法成就直堪與東坡媲美,為世所重。東坡書法向來受到書法界重視,為宋代尚意書風代表。郭沫若書法從宋四家出來,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個性突出。蘇東坡書法曾被黃山谷戲為"石壓蛤蟆",但其橫向取勢的結體,實際從隸書而來的書法史上就已有歷史,與黃山谷書法取縱勢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字之結體漢唐即有橫縱二種。黃縱蘇橫,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劃緊結"與"橫劃寬結"概括之。郭沫若書法與東坡書法同屬於橫畫寬結一類。郭沫若抗戰期間在重慶時,書寫了大量書法作品,同時,與馬衡、常任俠等人進行了江北漢墓的試掘,發現"富貴"等字磚,為保護文物做出了貢獻。由於他當時任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了一大批文學美術書法界人士,為繁榮文藝事業作出了貢獻。郭沫若的書法研究,可以從他對甲骨、金文研究開始計算,成果豐碩。到六十年代,郭沫若與高二適等人展開《蘭亭》真偽大討論,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都極大地推動了書法研究的深入,帶來了書法事業在"文化革命"時期的發展。這些成就,尤其是後期蘭亭論辯中的數篇論文,無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學養。一生大風大浪中過來的郭沫若,在其書法里頭,充分表現出其大學者、大文豪風范:每幅作品,無論長篇巨制,抑或短箋小札,用筆都十分肯定、果斷,沒有猶豫與遲疑;書寫內容多自作詩詞,無論舊體新體,都富有時代氣息;對古典書法有過廣泛深入的學習與探究,深得蘇東坡、顏真卿神韻。郭沫若學習書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窮年專於一家而難有自家面目,而是從一開始便有著強烈的個性色彩,非以自身作為先人奴隸,而是化他人為己用,獨具風骨。

詩人屈原簡介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http://..com/question/23891830.html?si=2&wtp=wk

Ⅵ 羋月傳中的屈子是屈原嗎 歷史上屈原是生活在哪個朝代的

是的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3]
人,羋(mǐ)姓,屈氏(與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為羋姓熊氏,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羋原),華夏族,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見正史記載,史學界尚有爭論。據推測生於公元前342年3月6日,卒於公元前278年4月26日。,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於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律法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律法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與秦國結盟。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秦國假意說要與楚國節親,讓楚懷王去商量,屈原勸其不要去,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Ⅶ 郭沫若的《屈原》歷史劇的介紹

《屈原》中愛國詩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塑造了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愛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他的性格特徵是熱愛祖國人民、堅貞不屈、勇於和種種危害國家的邪惡勢力作斗爭及詩人的氣質。屈原的政治主張是面對強秦的侵略,聯齊以抗秦。為此,遭到了南後的迫害,南後以「淫亂宮廷」的罪名使他罷官。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屈原不是為個人榮辱,而是為國家的前途憂慮。他憤怒痛斥張儀。屈原的斗爭使南後老羞成怒,進行更的迫害,把屈原關在廟中,並陰謀毒死他。屈原憂國憂民的強烈情感,想火山岩漿。寫出了震撼人心的「雷電頌」,「雷電頌」是對黑暗勢力的憤怒詛咒,是對毀滅黑暗勢力的光明與力的歌頌。表現了屈原崇高的內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爭精神和詩人的氣質。結尾屈原隨衛士到漢北人民中間去,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

《屈原》的浪漫主義特色和詩情
作者大膽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歷史創作原則,如劇中將屈原坎坷的一生濃縮在一天里展開,創造了嬋娟形象,以「淫亂宮廷」向屈原問罪等等,都參合著作家的大膽的藝術想像,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統一。
根據歷史可能性的原則舍棄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節而突出其精神,從而將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潛到漢北以圖再起。噴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和大開大闔的戲劇沖突的結合,如《雷電頌》。

簡述《屈原》的現實戰斗意義:
《屈原》作為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其主題則是富有戰斗性的。因此抗戰時期的現實,和屈原時代的歷史有著驚人相似之處。這表現在:劇作中屈原堅持齊楚聯盟團結抗秦,反對強秦妥協的精神,具有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現實意義。屈原的詛咒黑暗、呼喚光明的「雷電頌」,更是喊出了國統區人民的心聲,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應和效果。

閱讀全文

與屈原電視劇裡面哪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