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中的龐統究竟如何

歷史中的龐統究竟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06 06:22:37

⑴ 龐統歷史上的評價怎麼樣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龐統年輕時,為人朴鈍,未有識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於鑒識人品的名聲,龐統慕名前往拜見。見面時,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桑,於是龐統就坐在樹下,跟他交談起來。兩人越談越投機,就這樣一個樹上,一個樹下,一直談到深夜。司馬徽覺得龐統真正非同凡響,誠心誠意地褒揚龐統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並且贊嘆說:「龐德公確實有知人之明,龐統確有與眾不同之處!」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赫。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司馬徽並列,說孔明是卧龍,龐統是鳳雛,司馬徽是水鏡。
不久,郡中任命龐統為功曹。龐統有知人之明,他喜歡評判人品高下,樂於培植養成別人的聲望,但是他稱贊別人時,往往超過那人的實際才能,多有溢美之辭。
時人們覺得奇怪,問其原故。龐統說:「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勱,不亦可乎」(《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龐統,字士元,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龐統傳》)。劉備領荊州牧,龐統來投,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按照「隆中對」 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因為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後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不久之後,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松、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後方,後者負責輔佐劉備,進占益州。兩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占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進占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占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後方保證。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無論是進占益州,還是鞏固荊州,諸葛亮都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於鑒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占益州。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接著,他又對全琮說:「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陸績、顧劭對龐統說:「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國志·蜀書·龐統傳》)。於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裡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劉備占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一次,劉備與龐統閑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枷權變才好。況且吞並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但他並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在龐統墓約2公里處,有劉備為其建的祠墓,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陸游路過龐統祠墓時,曾作詩一首:

鹿頭山 過龐士元墓
士元死千載, 凄惻過遺祠 。

海內常難合, 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 秋來滿斷碑。

點評:龐統善能知人,議論英發,多出奇計,言必有中,實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嘆惋。

歇後語
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

⑵ 古代中國歷史上龐統究竟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存在呢

我們對龐統的認識大多都是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了解所獲取得知的,然而真實歷史上的他是怎樣一位人呢?因貌丑且狂妄而受劉備、孫權排斥,乃小說家虛杓之事,史書記載乃風雅之名。

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不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益州之戰中,龐統隨劉備進入川蜀,提出殺害劉璋之計,劉備不從,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龐統又提出取蜀的上、中、下三策,劉備依其中策而行,一路所向披靡。後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候,謚日靖侯,葬於落鳳坡。

龐統雖英年早逝,但其為劉備大業屢建奇功,陳壽譽其可比擬為魏國的荀或和荀攸。

⑶ 歷史上的龐統到底性格如何

一,難得的奇才謀士 一開始司馬徽就向劉備薦到:「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①在文本中我們看到龐統的奇才大智早已是享譽荊襄,盛傳江東。孫權早聞其大名,而周瑜多用其計;劉備也是久聞芳名卻未得一見,魯肅稱「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②可見龐統的才智謀略非比常人。 (一)才智謀略 可謂奇才 第一次出現龐統這個名字是在劉備馬躍檀溪,逃難至南漳水鏡先生莊上,水鏡指點道:「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龐統因避難寓居江東期間,周瑜通過魯肅多次請教龐統,並多用其謀。龐統的第一次正面出場是在曹操80萬大軍壓境,直逼東吳時。周瑜使魯肅問策於龐統,統先獻「火攻」之策,後獻「連環」之計。周瑜頓時茅舍頓開,深服龐統之計,並請龐統出山為其施行最關鍵的連環記。曹操被稱為亂世之奸雄,生性多疑,要想對其施計談何容易!非智謀超常、膽識過人者莫敢當此大任。但龐士元卻游刃有餘,圓滿完成了巧施妙計的任務。正如小說中詩曰:「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③龐統能智勝生性多疑、詭計多端的曹操,可見其智絕才奇和出神入化的應變能力。魯肅也深深折服其才,多次向周瑜論道,《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寫到周瑜死後又立馬推薦給孫權,孫權以貌相人,用看周瑜的審美標准來取才而冷落龐統。魯肅深感惋惜,安慰龐統道:「公抱匡濟之才,何往而不利?」當肅得知統欲投劉備時,極力支持並囑咐道:「無使孫、劉互伐,同力破曹。」足見魯肅對其能力的肯定。魯肅在寫給劉備的薦書中推崇道:「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展其驥足。」並特別提醒道:「如以貌取之,恐負所學,終為他人所用,實可惜也!」孔明在東吳吊喪期間,也曾面晤龐統,並寫有薦書給劉備,推薦龐統。可見天下名士對其推崇備至。 在赤壁之戰中,龐統智獻火攻之策,巧授連環之計顯示出龐統高超的決策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耒陽縣龐統理事」表現了龐統明察善斷的洞察決斷能力、干煉果決的理事能力和快捷神速的辦事效率。目睹此情此景張飛驚嘆道:「先生大才」。龐統的滿腹經倫和雄才大略,猶如蓄足能量的熔岩,直至為劉備取川時,才得以噴發。劉備取川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起決定作用的卻是龐統的運籌帷幄,巧言善辯。在議取西川的過程中,龐統的學識機謀得淋漓盡致的表現。龐統以敏銳的觀察、理智的思考抓住張松議獻西蜀的契機,運籌謀劃,制定出取西川的謀略方針。尤其是針對劉備以「仁義取天下」指導思想的偏執之處,提出了「宜從權變』』、「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的英明思想,從而為困惑中的劉備指點迷津和大展宏圖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清除了開拓西川基業的思想障礙,使劉備恍然曰「金石之言,當銘肺腑」終於下定取川決心。 客觀地說,劉備在獲得孔明的輔佐之後,雖然取得一些勝利,尤其是與東吳聯合抗曹,取得赤壁之戰大勝。借得荊州,使劉備有了立足之地,但劉備集團處於弱勢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觀,還不足以與魏吳鼎足抗衡。龐統不僅為劉備開辟西川基業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時在實踐中,為劉備建立西川基業開辟了通向成功的道路。龐統雖在取川成功在望之際,壯志未酬身先死。但其卻在短暫的時間里為劉備集團開創西川基業建立了豐功偉績,表現的才智謀略可謂奇才。 (二)剛正不阿 敢於直諫 龐統不僅才智謀略可謂奇才,同時也是一個剛正不阿、敢於直諫的人才。天下之才或因機遇、或因個性等原因被埋沒、被誤解而屈沉一隅的人屢見不鮮。龐統則因未遇知己之主或埋沒於襄陽,或屈沉於江東。盡管早在赤壁之戰前,周瑜已通過魯肅多用其謀。事實上,統已充當著東吳謀士,但卻始終未正式授於任何職位。魯肅將龐統推薦給吳主孫權時,卻被因貌丑「心中不喜」和意見相左視為「狂士」而遭到冷待。 龐統第一次求職對孫權不恭維奉迎,剛正不阿。有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正氣和骨氣,被孫權指為狂士。《三國演義》第57回中:魯肅向孫權舉薦龐統,並盛贊其才。當龐統見到孫權時:「權觀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發,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孫權問統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答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權之所問與統之所答表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學識觀。孫權注重的是專長。龐統「不必拘執」的回答是對孫權學識觀、人才觀的挑釁。「隨機應變」的回答則提出了與孫權截然不同的人才標准。初次晤面,龐統不僅沒有任何謙卑之詞,反而思路見解處處與孫權相左,顯然不僅不會令其滿意,反而會被認為「不識時務」、「狂妄」。因而「狂士」一詞便脫口而出。當孫權又以周瑜作為取才標准而問統曰:「公之所學,比公瑾如何?」時,統笑曰:「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此一回答,不僅會令孫權大失所望,反有冒犯之嫌。文中寫道:「權平生最喜公瑾,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最後,孫權給龐統的回答是「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古往今來大凡求職者總會千方百計迎合上級,投其所好,以搏得好感而被重用。龐統彷彿不通世情,只一味按自己「欲以才氣動之」的主觀願望行事,敢於在這位決定自己命運的國君面前坦陳己見,鋒芒畢露。歷代君主寧用聽話愚鈍之人也不會重用聰明而難以馴服之人,統一身傲骨,其不被吳主所用也是必然的。 龐統投奔劉備之時。劉備久聞龐統大名,立即請入相見,由於龐統始終抱著以才學動人的思想,所以無論投奔何處,總是一副桀驁不馴的姿態 「統見劉備長揖不拜。」④這對奉行禮儀的劉備來講無疑會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小說又寫道:「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龐統不拿出魯肅、孫明兩位大賢的薦書投呈,也無恭維、嫌卑之詞,僅答曰:「聞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劉備便以托詞將統派往一偏遠小縣任縣令。統為自己再次遭冷遇屈待而不平,嘆曰:「玄德待我何薄?」統上任後,終日飲酒為樂「盡廢縣事」。張飛、孫乾受劉備之派前往視察,統立即喚來公吏將百日所積之事,不到半日處理完畢,且「分毫不差,民皆叩首拜服。」而後,投筆於地曰:「所廢縣事何在?曹操、孫權,我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⑤此處龐統恃才狂放之氣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它卻是一個令人嘆賞的剛正不阿的賢士的真實心聲。有識之士面對昏庸之主、偏狹之君唯剛正狂放方可保其人格魅力,有所建樹,實現人生價值。否則,唯唯喏喏,會銳氣盡墮,一事無成。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一系列諍臣諫士形象。他們多因諍言語獲咎,乃至結局悲慘。袁紹手下的田豐、許攸、沮授如此,劉璋手下的黃權、王累、李恢、劉貴、冷苞、張任、彭漾等也如此。尤其是黃權口銜劉璋衣衫而諫竟被扯落門牙兩顆,王累因諫阻劉璋引劉備入川而自斷懸索撞死於城門之下。袁紹因拒諫毀賢而失敗於曹操,劉璋因怨諍拒諫而江山移主。諍臣因忠於所事君主,出於公心而冒險進諫,甚至不惜以生命用代價。而這在專制主義的封建時代,在某些專制者的心目中會被視為「狂」而不能相容。封建時代愚忠之臣頗多,諍諫之臣難得。龐統為劉備手下難得的諍臣,有知識分子難能可貴的剛正之氣。在劉備西進取川的進程中,龐統曾數次進諫使形勢或轉危為安,或加速發展 ,從而為劉備開闢建立西川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例如龐統在促使劉備決策取川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劉備在張松、法正議獻西川表現出猶豫困惑時,龐統以明銳之語坦言道:「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使劉備主動向龐統請教取川之策。統又以「宜以權變」「逆取順守」「湯,武之道」 的思想使劉備疑慮頓釋,「金石之言,當銘肺腑」從而下定了取西川的決心。如此一諫,奇功也。其二例是劉璋到涪州來接劉備,統再三勸劉備在筵席上殺掉劉璋,以圖其西川之地,而劉備卻以「季玉是吾同宗」不忍殺之,在筵席上龐統設計准備殺劉璋時卻被劉備阻撓並問責於龐統。劉璋回川,劉備失去了進川的最好時機。小說的第六十二回寫到:在鎮守葭萌關時得知魏、吳將於濡須交兵的消息,預計勝方將吞並荊州。劉備納龐統之言,聲稱擬勒兵回荊州,救援東吳。遣使齎書致劉璋,請求「發精兵三、四萬,行糧十萬斛。」劉璋僅撥老弱軍四千人,米一萬斛。劉備得此信息大怒,扯毀回書,大罵而起。劉璋使者見狀逃回成都。在此因劉備不冷靜行為而導致取川形勢惡化時刻,龐統直言道:「主公以仁義為重。今日毀書發怒,前情盡棄。」若無龐統之諫,並立即採取緊急措施,順利發展的取川形勢很可能半途而廢。劉備在龐統的幫助下,立即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求策於龐統。最後,用龐統之計,才使形勢轉危為安,並在張松事發,機密盡泄的被動情況下,隨機應變,巧施計謀,智取涪關,強奪雒城,為最後奪取益州掃清了道路。例三,在劉備取涪關後的勞軍公宴上,劉備酒酣,醉意朦朧地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乎?」龐統又直言道:「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統面刺君王之語,使劉備這個聲稱以仁義取天下的所謂賢德之君頓時惱羞成怒,立即為自己進行辯解,並對統下了驅逐令。劉備曰:「吾聞昔日武王伐紂,作樂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與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⑥ 二,導致其人生悲劇的原因 魯迅先生在論及悲劇社會性沖突時闡釋悲劇為:「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⑦龐統作為《三國演義》中「智絕」諸葛亮最重要的陪襯人物,雖然他懷抱著安邦定國,渴望在亂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卻一直缺少機遇,反而過早地隕落了。縱觀龐統的一生,他是悲劇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他的悲劇來自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有性格悲劇,事業悲劇。 (一) 性格悲劇 龐統被當時知名度很高的哲人、隱士司馬徽稱作「南州士之冠冕」,死時才36歲。龐統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其悲劇性格的形成緊緊地與當時的背景、環境連在一起。龐統的性格是孤傲、清高,不入俗流,但又有著很強的參與意識,希望實現自己安邦定國的宏圖偉志,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他缺少諸葛亮那樣的謹慎、嚴於律己的性格,反而自視甚高,易猜忌。 龐統被作者安排在小說第三十五回和諸葛亮同時出場,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是司馬徽向劉備舉薦經倫濟世之材時提到的。那時的劉備落魄不堪,處處寄人籬下,求賢若渴。司馬徽鄭重地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正式露面是三十七回,劉備三顧茅廬,可見其求賢若渴,諸葛亮出場的盛大,而龐統自三十五回之後則一直未露面,直到第四十七回赤壁之戰時才出現。他的出場一開始就是暗淡的,天下三分輪廓已定,況劉備在得龍之後並未去訪鳳,這使龐統失去了最初的機遇,暫時寓居江東。 龐統的第一次求仕是為施行連環計而去,並非真意歸順。曹操是當時頭號霸主,以用人唯才著稱,手下智能之士都得到重用,荊州名士降曹操者授職封侯的也大有人在。又是三巨頭中唯一不以貌取人,對統禮敬有加,堪稱「知己」。如果功名心切,轉而投靠,那是求之難得的機遇。因為龐統只要把孫劉盟軍的虛實和火攻之計說出,則勝負立判,成敗倒轉。他還可美其名曰「心向朝廷,志在促統」,從而功成名就。但他視曹為篡權奪位漢賊,終非正統,堅持聯軍抗曹是正義一方的政治原則,失去了求仕的最佳良機。周瑜去世之後,魯肅曾在孫權面前竭力保舉龐統,他有魯肅的舉薦,自己還為破曹有獻計之功,龐統去見孫權求官本是探囊取物,而且他對孫權性格和周瑜之間關系肯定了解,只要在應對中投其所好,分別奉承一番和贊美幾句,再講點帝王之術,料想不難得到一個好差事。但面對孫權他卻恃才傲骨,不注意個人形象而且與主子的意願大相徑庭,孫權以貌取人,見龐統長得「濃眉掀鼻,黑而短髯,形容古怪」,便心中不喜,交談也是處處不盡他意便把龐統打發了。龐統的第二次求仕失敗了。此時,龐統雖然與諸葛亮共立奇功,而兩者的境遇卻大相徑庭,孔明成了神而龐統卻未謀得一官半職。龐統在吳得不到重用,改投荊州劉備,劉備勢力雖小,民意指數卻高,是理想的明主;魯肅於備有恩又大力推薦,孔明也修書大加贊賞。基於這三層原因,龐統自然是志在必得。但他只想憑自己的才華打動劉備而不願因人成事,既不先與孔明通關節,又不拿出魯肅薦書。對這位重禮的君主卻長稽不拜,單單想以才學打動劉備,殊不知此時的劉備已是兵多將廣,糧草豐足遠不是當年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的劉備了,以落魄之身,倨傲之態出現的龐統能有好結果嗎?龐統的舉動在劉備心裡這是何等的無禮。對這兩封薦書龐統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暗示了龐統固有的性格缺陷。他見劉備,並不將薦書拿出來,其原因無非兩個:一,試劉備是否禮賢下士;二,試試自己的實力,看看憑借名聲是否能被重用,結果大材小用。劉備慕其名讓其做耒陽縣令。「耒陽縣龐統理事」當張飛吃驚的意識到龐統乃「大才」時,龐統才將魯肅的薦書拿出;而當劉備接受諸葛亮的勸告不可屈才,主動地請回龐統時,龐統才拿出諸葛亮的薦書,可見他為人過於清高,敏感。這種性格導致了他人際關系的某些失誤,更導致了悲劇性的死亡。 在進軍西川的路上龐統的性格顯然影響了君臣之間的默契。諸葛亮輔佐劉備的方式與龐統大大不同,前者緩,後者急;前者以慎,後者以斷。君臣配合以諸葛亮略勝一籌。《讀三國史問答》中寫道:「或問士元,孔明優劣。答問:「但看士元勸昭烈取荊州事,的是大有膽略,大有手策之人,與亦兄弟間也。獨孔明與昭烈計議,事事迫而後起,必為昭烈所先,而後應之。士元則不免先昭烈耳,蓋養不足也。』」⑧途中因不滿孔明的插手而採取了逆反的行動,結果折翅落鳳坡走完了他短短的一生,令人扼腕。然這個結局是必然的,這原因又正是龐統的性格:對諸葛亮的疑忌和急功近利之心太甚造成的。 在當時,即使是諸葛亮這般人物尚沒有逃脫悲劇命運,龐統雖有才智,但他自視甚高、過於狂放。性格遠不如諸葛亮這般乖巧,那麼他的悲劇也是必然的了。 (二) 事業悲劇 「卧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這樣盛贊龐統。諸葛亮也折服龐統才。龐統雖然相貌醜陋「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性格上自傲清高,但也仍然博覽群書,深黯兵法,龐統與諸葛亮同懷經天緯地之才又有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不過鳳雛先生卻沒有卧龍先生幸運。他沒有被徐庶回馬推薦,也沒有被劉備三顧茅廬相請出山。當諸葛亮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之時,龐統尚避難於東吳。一直等到三分天下大局將定,魏蜀吳三大集團初具規模,文武班子基本齊備,求賢之心漸趨淡薄之時,才四處投靠,他能過江向曹操獻連環計,完全是出於周瑜對他威望名聲的仰慕,和他的連環計確實可行。曹操能夠聽他的計謀,也是出於對自己的軍事上有一定的幫助。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退回北方,周瑜又病死。劉備也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了荊州。而當立首功的龐統卻是一無所獲,曹劉孫三家勢力都沒有接納他。魯肅掌管東吳大權以後,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對鳳雛先生的大名也是很仰慕的,但真正見到龐統,就不高興了,因為卧龍先生的風采他是領教過的,但鳳雛先生的外貌卻不敢恭維。加上他又對周瑜有些藐視。使得他為東吳集團效力的願望落空。後來龐統又來到荊州的劉備集團,因為相貌原因,受到了同樣的待遇,被劉備安排了一個偏遠的縣令之職。而跟他並駕齊驅的諸葛亮相比,諸葛亮比他幸運多了,諸葛亮早遇賢主,受到了劉備至高的禮遇,三顧茅廬也早已傳為佳話,建立功勛,揚名於四海之內使寄居於籬下的劉備站穩腳跟,劉備集團把諸葛亮奉若神靈。而龐統之所以能進入劉備高級智囊團的核心,全賴魯肅和諸葛亮的極力引薦,龐統一向自視甚高,靠裙帶關系走後門這在他看來是君子不恥的。在劉備集團,諸葛亮早已是神,而此時的龐統並未給這個集團帶來什麼利益。卧龍,鳳雛得其一可以安天下,但一山容二虎必然會失去平衡,自然地龐統急需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生平所學必須有所建業。不然就會屈居諸葛之後,被世人看輕。當龐統的征西大業順利進行時,馬上就要建功立業了,此時劉備收到孔明書信一封「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⑨此時叫他小心,他如何能住手,功名唾手可得。只覺得是孔明在嫉妒他。龐統和諸葛亮一樣,都是文人,他們運籌帷幄是其強項,而深處前線,決戰兩軍陣前,就是他們的弱點。劉備曾勸阻龐統,但他還是一意孤行換乘了劉備的白馬,按照自己的意圖抄近道上險山,本來該劉備的劫數他卻來承擔了。此處地名落鳳坡。似乎早已註定,可憐一代謀臣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眼看就要功成名就時,卻「雛鳳墜地,成就卧龍升天」。也鑄成了他悲劇性的人生。

⑷ 真實歷史上三國時期的龐統是是什麼樣的人

很有關系的名仕,傲嬌的一批,能耐是有的但是三國演義里太過於誇大了。結局一樣落鳳坡亂箭射死,也算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不過對於蜀漢,他死不死作用不大,頂多讓蜀漢多撐兩年,蜀國的根本矛盾和當時士族的強大不是一個小小的龐統能解決的,更何況他本身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⑸ 真實的三國歷史中,真的有龐統這個人嗎怎麼死的

在三國歷史上確實有龐統這個人,而他的死因在《三國志》里也有記載,說的是他在率領軍隊攻打成都的時候因為中計而死在落鳳坡,與《三國演義》里所說的有些出入,但大體上還是對得上的。

⑹ 歷史上的龐統是怎樣的人

⑺ 真實的三國歷史中,真的有龐統這個人嗎怎麼死的呢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龐統確有其人,而且是豹眼最喜歡的三國人物之一。

在小說、影視劇中,龐統一般被描繪成相貌醜陋的形象,其實與史實不符。

陳壽為蜀漢人物列傳,龐統法正合傳,在《蜀書》中僅次於諸葛亮,可見在陳壽心中的位置。由於龐統年僅三十五歲就死了,其影響相對較小,但其經歷卻很高光。


少時朴鈍,未有識者。



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龐統相貌醜陋,僅僅是說他少年時非常質朴,表面看上去不是很聰明,實際上就是非常沉穩,不太張揚,應該是大智若愚。不似諸葛亮身長八尺,自比管仲、樂毅,給人以風流倜儻的形象。

龐統被稱為“鳳雛”,唐朝詩人李商隱有“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的詩句,從雛鳳那清脆圓潤的鳴聲中,就可以體會到龐統是多麼超凡脫俗哦。

後來,龐統被郡太守任命為功曹,他非常重視倫理道德,對於撫育子女、贍養老人之類的事特別盡心。他對別人的稱贊,常常超過他們的實際才幹。當時的人感到奇怪,龐統就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雅正的道德衰微,好人少而壞人多。想要振興良好的風俗,增強人們的道德觀念,如果不把值得褒獎的人說得完美一些,那麼他們的名聲就不能為人們所仰慕學習。”

從這一點足以看出,龐統是一個品行很高尚的人,而且很善於用褒獎的方式,鼓勵別人,以促進社會道德教化,這在三國時期非常難得。

不過,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龐統的機會來了。劉備猶豫不決,最終還是龐統力諫劉備從速成行。

龐統跟隨劉備入川,整個劉備平定西蜀之戰,都是龐統策劃的。

鐵索連舟之計,不是龐統的計謀,但入川及取成都三策,確確實實是龐統所為。而且龐統第一個提出了隆中對的缺陷,力主取西川,經營西北,這才是劉備成就帝業的關鍵。

一般都把劉備的基業歸於隆中對,其實很不公允。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採納龐統取成都的中策,開始了與劉璋的決戰。

劉備順利攻佔涪城後,大宴將士。劉備得意忘形喝高了,與龐統弄得很尷尬。盡管劉備意識到了錯誤,龐統也把場面給圓了下去,但彼此之間肯定產生了隔閡。

接下來的雒城之戰,龐統明顯是帶著情緒上陣,結果被流矢射中而身亡。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中的龐統究竟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2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