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美國殖民地時期歷史有什麼

美國殖民地時期歷史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05 20:32:16

① 高分求美國殖民地時期的的歷史和文獻,尤其是關於印第安人的部分,和戰爭部分,最好有幾次戰役的描寫。

准確的說應該是西班牙人,美洲三大古文明:古印加文明、古阿茲特克文明、古瑪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是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火葯槍下被毀滅的。瑪雅文明在西班牙人入侵美洲前二百年左右已經毀滅。西班牙的傳教士將美洲文明的宗教當做異端邪說,其文字書籍均被焚毀。侵略者的本性,為了黃金,為了財富,假借公正道義做些齷齪之事,就像現在的美國,別人干什麼都要假借維護正義而插上一杠子。所有宇宙文明交往最基本原則之一:互不幹涉內政、互惠互利、互相尊重主權。不要假借正義之名帶著武器到別人家去替別人斷家務事。
....我記得 登錄美國的是個 歐洲的傳教士 當時他們沒有食物 快餓死了 印第安人給他們火雞吃(感恩節的出現) 印第安人的首領應該是個叫 祖瑪(反正是祖什麼 忘了) 顯示了他的財富(很多金子!!~~~~) 結果可想而知~~~~ 還有一點 印第安人對待俘虜很殘忍 放血~~割頭皮什麼的 反正傳教士感覺他們很邪惡 就找到了英國人 英國人不管邪惡不邪惡 金子是真的就行~~~~
擺闊引來的災難

1519年,由科爾特斯領導的西班牙侵略軍發動了對特諾奇蒂特蘭的征服戰爭。根據西班牙人的記載,孟蒂祖瑪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頭砸死;而根據印第安人的歷史,他是被西班牙人勒死的。孟蒂祖瑪二世死後,奎特拉華克繼承王位,但一個月後就死於天花。最後一位酋長是庫奧特莫克,他組織了特諾奇蒂特蘭的保衛戰,四年後被西班牙人絞死

近代北美:西班牙登陸戰|美國獨立戰爭|第二次美英戰爭|南北戰爭
中美:美西戰爭|中美洲獨立戰爭|美墨戰爭|古巴三十年解放戰爭
南美:智利解放戰|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② 美國歷史被英國殖民時期

1,1607年,英國人來到北美大西洋沿岸,開始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經過不斷殖拓,到18世紀30年代,英國人已經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
殖民地的工業,以農民的家庭手工業為最普遍。家家戶戶都有手紡車和手工織布機,自織麻布和麻毛混紡布。同時,還有遍布鄉村和城鎮的大量獨立手工業者。在殖民地後期,手工業工場也初步建立和發展起來。北美最大的工業部門,是造船和航海用品製造以及木材加工。新英格蘭是最大的工業基地,它的造船成本比歐洲低30~40%,英國有1/3的商船是殖民地製造的,殖民地有3/4的商船是自己製造的。在18世紀60年代,北美殖民地每年可造船300~400隻。毛紡織和冶金工業,因受英國限禁,遲至獨立前不久,才在費城、蘭開斯特等較大城市建立了一些毛紡織工場,在新英格蘭開采了一些銅、鐵礦,但發展很快。1775年,殖民地煉鐵爐比英格蘭威爾士的總和還多,生鐵產量達到3萬噸,約值60萬英鎊。此外,殖民地的各類釀酒工業和玻璃工業也有較大的發展。殖民地和宗主國的經濟關系美國獨立前,是英國的經濟附庸、工業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供應基地。英、美經濟關系的核心內容和基本矛盾,是宗主國限制和殖民地反限制的斗爭,這一斗爭貫穿於殖民地時期的始終。
以上來自網路資料。以下來自個人總結。簡單來說,就是,十三殖民地的生產是農作物、工業原料、小手工業等低級的原料產區,其高端工業被限制;十三殖民地的貿易受英國管控,其商業受限制;十三殖民地的日用品大量來源於來自英國本土生產,被迫消費英國產品。
2,要問英國人為什麼要移民到北美,其實問題就是英國人的殖民地為什麼在北美。當時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地是五片:1,加勒比諸島,這個地方適合種植園但是不能規模移民,而且大部分是被西班牙、葡萄牙玩廢了的;2,拉丁美洲,這個地方是新大陸最發達的地區,被新航路的先鋒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英國雖然和西班牙幹了幾架,而且取得了滅亡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成績,但還是輸了,因為西班牙沒幾年就又能造出一支無敵艦隊,所以拉美是英國人不能碰的;3,非洲,准確來說這只有奴隸點,是殖民地,但不能移民;4,東印度地區,准確來說這里也只有貿易點,僅是進行轉手貿易罷了,對東印度的大規模成片殖民是19世紀的事,談論十三殖民地是17、18世紀初中期的事,不僅如此,這是葡萄牙和荷蘭的地盤,英國人插手已經是很晚的時候了;5,北美,這是片氣候不錯的荒地,適合移民來住,但是收益很低,是兩牙玩剩下不稀罕要的,反正就剩下這么一塊地能殖民了,就問你英國要不要。
北美的印第安人對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大多是很友好的,因為他們沒見過,而且北美那麼大的地兒,能遇到人還是很親切的。也有一些部落很敵視這些殖民者,不過這樣的不多。當然,這是開始,等英國人開始搶奪他們的土地、財產,不管誰都不會樂意的。
非洲奴隸對殖民地大多是深惡痛絕的,這些大部分是被捕獲的自由黑人。不過還有些奴隸本身就是奴隸或者下等人之類的,只不過被賣到了這里,在北美的種植園里,至少還能活著不是,所以他們的反抗意識要差很多。

③ 美國殖民時期

南方以農為主
弗吉尼亞、馬里蘭、南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等南方殖民地與新英格蘭及中部諸殖民地顯然有所不同。南方以農業為主。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是新世界最早的英國殖民地。一六O六年十二月下旬,大的有一百人,在倫敦殖民公司資助之下,到新大陸來探險。他們夢想找到黃金;他們的目標並不是在荒野上成家立業。他們的首腦人物是約翰.史密斯船長。盡管爭吵、飢餓的事常常發生,而且隨時隨地有遭受印第安人襲擊的危險,但史密斯的毅力,使這塊小殖民地在最初幾年得以維持下去。
最初,資助開辟這塊殖民地的公司,一心希望迅速發財,要移民們集中精力去生產木材以及其它的產品,以便在倫敦市場上出售,卻不讓他們種植他們生活所必需的農作物。苦苦熬過幾年之後,公司把原來的要求放寬了,並且把土地分給移民。
一六一二年,有一件事使弗吉尼亞的經濟起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發現了將弗吉尼亞煙葉加工的方法,使它適合歐洲人的口味。第一批煙葉於一六一四年運抵倫敦,十年之內,煙葉成為弗吉尼亞主要的財源。
種植煙草的土地經過幾次收成之後,都變得貧瘠了。農民不得不另闢新地;他們很快沿著水道上下分散開來。因此,這個區域里沒有城鎮,就是首府詹姆斯敦,也只有很少的幾戶人家。
來弗吉尼亞的移民,大都是為了改善他們的經濟地位。但是,近鄰馬里蘭的移民,不僅出於經濟上的考慮,而且也是為了宗教上的理由才遷移來的。卡爾弗特一家想在馬里蘭建立一個天主教徙避難所,與此同時,他們對建立庄園、經營獲利的事,也發生了興趣。為此目的,也為了避免與英國政府發生摩擦,卡爾弗特家族同時也鼓勵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前來。
在社會結構和管理形式方面,卡爾弗特家族想使馬里蘭成為一個貴族統治的地方,一切依照舊傳統。他們試圖以國王的特權來統治這塊土地。不過,在這個邊疆的社會中,獨立的精神是非常強烈的。在馬里蘭,如在其它殖民地一樣,當局無法迴避移民得到英國習慣法所規定的保障個人自由的堅決要求,他們也無法規避移民通過代議制議會參政的天賦權利。
馬里蘭所發展的經濟和弗吉尼亞的經濟極其類似。兩者均以農業為主,有一個具有控制力量的大種植園主階級;兩個地方都有自耕農耕耘的偏僻地區,一年只能收割一次。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前,兩者都受到奴隸制度的嚴重影饗。
在這兩個殖民地里,富有的種植園主嚴肅對待自己的社會職責。他們出任治安推事、民團團長、立法議會議員。但是,自耕農也可以參加大眾議會,擔任政治上的職務。他們直言不諱的獨立精神,不斷警告實行寡頭政治的種植園主不要過分侵害自由民的權利。
到了十七世紀末葉、十八世紀初葉,馬里蘭和弗吉尼亞的社會結構都具有一些一直持續到南北戰爭時期的特徵。種植園主憑著奴隸勞工,控制了大部份的政治權力和肥沃的土地。他們興建豪華的住宅,過著貴族式的生活,和海外的文明世界保持聯系。而在社會經濟地位上僅次於他們的,是一般農民,他們都希望在偏僻地區的新地上創造繁榮。最窮的是那些小農民,他們必須與擁有奴隸的種植園主競爭才能生存。不論在弗吉尼亞和馬里蘭,都沒有形成大的商人階級,因為種植園主是直接和倫敦進行貿易的。
南北卡羅來納註定成為南方的貿易中心,主要的港口是查爾斯頓。在這里,移民們很快學會了把農業和商業結合起來,市場是使地方繁榮的主要原因。茂密的森林也是財源之一,木材、焦油以及馬尾松的松脂,是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南北卡羅來納不像弗吉尼亞那樣只局限於生產一種作物,那兒也出產和出口大米和靛青。一七五O年,南北卡羅來納兩個殖民地共有居民的十萬人。

沿海和邊疆
在南方,像在其它殖民地一樣,偏僻地區的開拓和發展尤為重要。人們在海岸附近的殖民地里找不到更多的自由,便開始向內地推進。在沿海各地找不到肥沃土地的人,或者是那些把土地用貧瘠了的人,發現西部的山區里頗可立足。因此,內地很快就有了欣欣向榮的田莊。低微的農民,並不是唯一喜歡內地的人。舉一個例子來說,一位很能乾的測量師彼得﹒傑斐遜--美國第三任總統托瑪斯﹒傑斐遜的父親--就在山地里住了下來,用一碗混合甜飲料買了一百六十公頃的土地。
住在印第安人附近的居民,把小屋當作堡壘。他們以銳利的眼睛和自己所信賴的滑膛槍進行自衛。這些邊疆居民由於環境所迫,都成為非常堅強和自食其力的人。他們在原野上開辟道路,焚林開荒,種植玉米和小麥。男人穿著鹿皮衣服,女人則穿著自己紡制的衣服。鹿肉、野火雞和魚是他們的食物。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娛樂方法,比如舉行盛大的燒烤會,為新婚夫婦暖屋,射擊競賽以及比賽縫墊被褥等。
大西洋海岸地區和內地的殖民地之間,早已存有明顯的裂痕。偏僻地區來的人,在政治辯論上常常侃侃而談,抨擊舊習慣和舊傳統的惰性。由於舊殖民地的人,可以輕易地在邊疆地區建立一個新家庭,這對防止舊殖民地當局阻撓進步和改革,是個有力的因素。海岸地區的當權人物,不得不常常放寬政策,放寬取得土地的條件以及宗教習慣等。否則,人們都要離開舊殖民地,相繼到邊區去謀生了。在發展中國家建立起來的朝氣蓬勃的社會里,故步自封是行不通的。向山地推進,對後來整個美國的前途是有著重大的意義的。

教育和文化的興盛
在殖民地時期建立起來的美國教育和文化的基礎,對於未來,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哈佛大學於一六三六年在馬薩諸塞成立。十七世紀末,弗吉尼亞成立了威廉與瑪麗學院。幾年後,康涅狄格又成立了一所高等學府,那就是後來的耶魯大學。但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一種由政府當局創辦的學校制度的成長。一六四七年,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開始實行義務小學教育。不久,除羅得島外,其它新英格蘭的殖民地也相繼實行。
在南方,由於地區遼闊,庄園四處分散,因此,開設像北部密集居住地的那種鄉鎮學校是辦不到的。有些種植園主和他們的鄰居們便一起請幾個家庭教師來教育他們的孩子;另一些人就把子女送到英國去受教育。
在中部諸殖民地,教育情況各有不同。紐約的居民忙著做生意,追求物質上的進步,沒有工夫注意教育事業,因此,教育比較落後。學校沒有經費,皇家政府建立公立學校的努力,時斷時績。普林斯敦的新澤西學院,紐約市的國王學院(即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新澤西的新伯倫瑞克的皇後學院(即現在的拉特格斯大學),都是到十八世紀中葉才成立的。
在教育工作方面,諸殖民地中以賓夕法尼亞最為積極。這裹的第一所學校,是一六八三年成立的,教學生讀書、寫作和記帳。自此以後,每一個教友派的社區,都給本區兒童提供某種初級教育。更高深一點的課程,如古文、歷史、文學等,則在教友派公立學校里教授。這所學校至今還在費城,校名為威廉﹒佩思公立學校。這所學校對貧民不收學費,富家子弟則須繳費。
在費城,許多與教會無關的私立學校,都教授語文、數學和自然科學,成人還可以上夜校。人們並沒有忽視婦女教育,私人教師則教費城有錢人的女兒學法文、音樂、舞蹈、繪畫、歌唱、文法,有時甚至還教記帳。
賓夕法尼亞的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兩個人:詹姆斯﹒洛根和本傑明﹒富蘭克林。洛根是該殖民地的秘書,年輕的富蘭克林,就是在他的圖書館里看到了最新出版的科學書籍。一七四五年,洛根蓋了一所藏書樓,把藏書樓和裡面的書籍統統送給費城。富蘭克林對費城的文化事業的貢獻則更大。他創建了一個叫做「講韜」的學會,那是美國哲學學會的萌芽。由於他的努力,費城才成立一所公立學校,即後來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他還是第一個訂閱圖書館的發起者,他將這家圖書館稱為「北美訂閱圖書館之母」。
在南方,庄園之間互相交換各種學術書籍,如歷史、希臘和拉丁文經典著作、科學和法律書籍等。南卡羅來納的查爾斯頓,早成了音樂、繪畫和戲劇的中心。一七OO年前,一家地方圖書館在這里成立。在新英格蘭,最初的移民是帶著他們的小圖書館來的,後來又陸續從倫敦進口圖書。早在十七世紀八十年代,波士頓的書店生意就很興隆,出售古典文學、歷史、政治學、哲學、神學和文藝等書籍。
求知的慾望,並不限於安定的移民社區。在邊疆地帶,吃苦耐勞的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雖然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仍舊崇拜學術,干方百計吸引學識淵博的牧師到他們的定居點來。
殖民地的文學創作大都限於新英格蘭,題材主要集中於宗教方面,出版最多的是說教文集。一位有名的 「嚴肅」教士葛頓.馬瑟牧師,寫了約四百部作品。他的傑作「美洲之花上」,由於篇幅浩瀚,不得不在倫敦印刷。在這本對開本的書里,這個新英格蘭最多產的作家,把新英格蘭輝煌的壯觀的歷史,全部描繪出來。但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作品是邁克爾﹒威格爾斯沃思牧師的長詩「審判日」。他用了一些讀了毛骨悚然的語句,來描寫末日的審判。
馬薩諸塞的劍僑有一個印刷所,一七O四年,波士頓出現了第一家辦得很成功的報紙。跟著在新英格蘭,以及其它地方也有幾家報紙相繼出版。在紐約,由於彼得.曾格事件的發生,美洲的新聞自由首次受到嚴重的考驗。曾格在一七三三年創辦了 「紐約周報」,這是一張反對政府的報紙。發行兩年以後,紐約總督再也不能忍受曾格的諷刺,以誹謗罪名把他關在牢里。審判進行了九個月,曾格一直在牢里主持他的報紙的編輯事務。這件事引起了所有殖民地的興趣。當時,最傑出的律師安德魯.漢密爾頓替他辯護,指出曾格在報紙上刊載的指責,全部屬實,不能算誹謗。陪審團判決無罪,曾格得以恢復自由。這個重要的判決,大有助於確立美國新聞自由的根本原則。

殖民地與母國
在殖民地的所有發展階段里,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英國政府缺乏控制能力。在初創的階段,殖民地大都可以根據各自的環境,自由發展。除了喬治亞之外,英國政府沒有直接參加過殖民地的建立。在政治指導方面,它也只是逐步發揮作用。
事實上,英王把統治新世界殖民地的主權交給股份公司或領主一事,並不意味著美洲移民完全不受外界控制。根據弗吉尼亞公司和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兩項特許的規定,全部治理權應交由公司負責,而這些公司必須設在英國。所以,那時美洲的居民對於政事,並不比在英王直接統治下具有更多的發言權。
然而,外來的專制統治,以不同的方式瓦解了。在這方面的第一個步驟是倫敦(弗吉尼亞)公司准許弗吉尼亞殖民地的居民選舉代表參加政府。該公司在一六一八年頒發給公司所派總督的訓令里規定,凡系種植園的自由民均可選舉代表,與總督以及指派的評議會一起共同批准為殖民地謀福利的法律。
這在整個殖民時期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以後,殖民地居民參加本地政府的權利得到了普遍的承認。在很多情況下,英王封地給臣民的時候,都在特許狀里規定,殖民地的自由民應該對涉及他們的立法有發言權。於是,賜給馬里蘭的塞西爾﹒卡爾弗特、賓夕法尼亞的威廉﹒佩恩,和南北卡羅來納以及新澤西的領主們的特許狀都具體規定,所有立法都必須取得「自由民的同意」。
只有在兩個地方,沒有明文規定這個自治條款。這兩個地方就是紐約和喬治亞。紐約原來是封給查爾斯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即後來的詹姆斯二世。喬治亞是封給幾個 r受託管理人」的。可是,在這兩個地方,這些統治的條款為期都極短暫;由於殖民地居民堅決要求派遣代表參加政府工作,兩地當局就不得不讓步了。
最初,殖民地居民有權選舉代表參加政府立法部門一事並無重要意義。可是後來,移民利用這個跳板,通過民選議會,幾乎完全把政府控制住了。民選議會首先控制財政事項,進而加以利用。各殖民地相繼建立了一項原則,不經民選的代表同意,不得課稅,也不得隨意動用征來的稅款,甚至支付總督和其它指派官吏的薪水也不能例外。除非總督和其它殖民地官員同意按照民選議會的意旨行事,否則議會可以拒絕撥款給他們進行重要的工作。這一來,執拗的總督不是拿不到薪水,就是只能拿到一便士。面對這個威脅,總督們和殖民地官員很快就順從人民的意志了。
在很長時間里,新英格蘭的自治程度,比別的殖民地還要高。最初來美洲的清教徙們如果當初在弗吉尼亞落戶,就得受倫敦(弗吉尼亞)公司的管轄。可是,他們身在普利茅斯殖民地,什麼政府都管不到他們。所以,他們決定自行設立政治機構。在「五月花」號船上時,他們就通過了一個叫做「五月花公約」的政治文件。要「同心協力為較佳秩序與生存而建立一個文明政治社會……由此並要制定頒布適合於殖民地全體人民利益的公平法律、條例、法令、規章,以及設立治理機構等……」。他們這樣自作主張訂立自治制度,雖然沒有什麼法律根據,但是,也沒有人反對他們那樣做。根據這個公約,普利茅斯的移民許多年來都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處理著自己的事務。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馬薩諸塞。那時,擁有治理殖民地權力的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帶著特許狀移至美洲。因此,整個權力便落在殖民地居民的手裡。起初,來到美洲的那十幾個公司人員,企圖對移民實施獨裁統治。可是,其它移民紛紛要求在公共事務上有發言權,否則,他們揚言要大批移到別的地方去。#p#分頁標題#e#
公司人員面對這種威脅,只好讓步,而選舉出來的代表們,便掌握了控制政府的權利。其後,新英格蘭殖民地如紐黑文、羅得島和康涅狄格等也成立了自治政府。他們說,什麼政府都管不著他們,他們跟著就成立了像普利茅斯清教徒那樣的政治制度。
殖民地的自治,並非完全沒有受到干預。英國當局在法院里控告馬薩諸塞海灣公司,並於一六八四年宣布特許狀無效。這以後,所有新英格蘭殖民地都由皇家管理,統治權完全掌握在國王所任命的總督手裡。移民堅決反對此事,一六八八年英國發生革命後,詹姆斯二世政權垮台,移民們把皇家委任的總督驅逐了出去。
這時羅得島和康涅狄格已經和紐黑文合並成一個殖民地,它們並能夠在永久的基礎上再次建立起實際的獨立地位。但是,馬薩諸塞不久又歸皇家統治,不過這一次人民可以參政。和其它殖民地的情況一樣,這種r參政」是得寸進尺的,直到後來政權實際上落到了移民的手裡。這也是通過有效地控制財政的結果。雖然如此,各地總督還不斷接到王室的訓令,要移民們服從符合英國利益的全盤政策,英國樞密院也繼續運用審查殖民地立法的權利。可是,移民是非常聰明的,總有辦法逃避這些限制。
從一六五一年開始,英國政府不時通過一些法律,對殖民地的經濟生活實行某種限制。其中有些法律對美洲有利,但大部分都有利於英國。大體上說,凡是對殖民地最不利的,移民們都置若罔聞。英國方面有時雖然試圖要移民執行這些法律,但是,他們的努力總是半途而廢,當局也就重新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政策。

④ 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殖民生活是什麼樣的

美國殖民地時間得分好幾種情況,對不同的人來說:1 當時美國的主要移民是來自歐洲的白人,尤其是愛爾蘭人(你去查美國各位總統,其或多或少都有愛爾蘭血統——甚至連奧巴馬也有:因為奧巴馬的母親是愛爾蘭裔白人)比例最大——這些人大都是破產的農民、工人,甚至是無賴漢,被流放的罪犯(這些人在歐洲混不下去只能去北美殖民地- -|||)。這些人到達北美後,帶去了歐洲先進的生產方式,開發了北美,興建了第一批城市,例如費城,紐約等。這些為美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為美國與歐洲諸國形成現今的「大西洋同盟」關系埋下了歷史的根源;2 北美的黑人是歐洲奴隸販子通過著名的「三角貿易」(從歐洲帶先進武器到非洲賣給黑人土著,再通過讓黑人間發生戰爭趁機抓了大批黑奴,然後再將黑奴賣到北美,再在北美購買大量廉價原材料回到歐洲,利潤率高達好幾百的貿易)被帶到北美,在那裡,黑人被當成奴隸來使,沒有任何權利

⑤ 英國對美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要非常詳細的

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

1、英屬北美殖民的建立及其後來居上的緣由
英國人在北美的殖民
◆ 范圍:1607-1733年間,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13個殖民地構成後來美國的基礎。
「13個殖民地」

◆ 英國定居者的動機:
宗教原因 英國國王亨利8世與教皇決裂並於1534年建立獨立的安立甘教(Anglican Church)。亨利之女——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在位時期(1558-1603),安立甘教牢固樹立起英國國教的地位。天主教徒、非國教新教徒(如清教徒、貴格會教徒),遭到歧視甚至迫害。為獲得宗教自由,很多英國人移居新世界。

政治原因 17世紀,英國出現議會與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主義國王間的政治爭端。先後經歷內戰(1642-1645)、處死國王查理一世(1649)、清教徒克倫威爾的軍事獨裁(1649-1658)、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1660)以及「光榮革命」(1688-1689)最終推翻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為了逃避政府的暴政和政治動盪,很多英國人移居殖民地。

經濟原因 16、17世紀很多英國地主圈地牧羊,趕走土地上勞作的佃農。無地農民遷往城市,許多人失業、負債。根據英國嚴厲的刑法典,債務人面臨入獄監禁。為了開始新生活,自己擁有土地,很多貧困的英國人將眼光投向新世界。

◆ 英國政府的動機:
爭霸 為爭奪世界的領導權,英國與西班牙發生沖突。英國船長霍金斯勛爵(John Hawkins)、德雷克勛爵(Francis Drake)率船隊襲擊西班牙在新世界的殖民地以及西班牙財寶運輸船。1588年,英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爆發,德雷克等人消滅了「不可戰勝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此事件標志著英國作為一個世界強權以及「海上主人」(Mistress of the seas)身分的出現。為了取得與世界強權國身分相稱的殖民帝國,英國政府乃鼓勵殖民定居。

經濟利益 在重商主義指導下,英國堅信殖民地將帶來經濟利益。殖民地將成為母國的原料產地、製造商的市場,為英國國庫帶來收入。

英國殖民活動後來居上的原因分析
◆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統治,具有鮮明的特點:對殖民地採取掠奪式的統治;嚴厲控制向殖民地的移民;獨尊羅馬天主教;將國內的大貴族庄園制度照搬到殖民地。
殖民之初,西班牙人就征服並摧毀了印第安人創建的兩個文明帝國: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和秘魯的印加帝國。前者有人口1500萬,後者有600萬。在幾十年的時間內,這里的印第安人幾近絕跡。兩大帝國的首府也成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統治的大本營。殖民前夕,西屬美洲的印第安人已有發達的農業和高超的采礦和冶煉技術。西班牙的征服一味強調掠奪和剝削,不想通過發展多樣化的生產能力促進殖民地經濟長期繁榮。禁止殖民地種植宗主國已有的作物,禁止殖民地之間進行貿易。西班牙與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往來由塞維利亞市的商人操縱控制,不允許殖民地居民參與這種貿易。由此西屬殖民地上難以形成一個推動社會走向繁榮的實業階層。

即使西班牙本國人也不能隨便移入西屬殖民地,而必須向政府申請一張通信證。獲准到美洲去的貴族、神甫、商人和農場主,數目大致相當於在國內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總之,西屬殖民地從來沒有經歷過洶涌的外來移民浪潮,所有的殖民地都是作為皇室財業建立起來的。

在西屬美洲殖民地,非天主教教派遭到歧視和迫害,甚至連印第安人也被強迫皈依天主教。殖民地上沒有絲毫的宗教自由氣息。

殖民地上的土地大都被大地主強取豪奪,構成人口多數的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謀生的途徑有二:冒死下礦井;胼手胝足勞作田間。更加嚴重的是,西班牙竭力想把殖民地變成宗主國的復製品。整個殖民統治時期,西班牙專制政府始終嚴厲控制著殖民地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西班牙官員或者西班牙出生的一般平民,其身分地位優越於殖民地上出生的人。西屬美洲殖民地劃分為4個總督區,每個區都由死心塔地效忠宗主國的官員代表西班牙王室進行絕對統治。沒有絲毫民主的氣息,民眾毫無權利,更談不上有什麼自治的經歷。

◆ 較之西班牙,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呈現不同的特點:
首先,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的創建過程中沒有發揮多少作用,或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英國君主或議會雖然口頭上一再揚言美洲屬地的所有權歸英國,但對殖民地上人民的具體要求卻不予理睬或虛與委蛇,不肯提供實際的財政支持。英王室所做的一切,就是向那些樂意出面或出錢進行殖民活動的私人或組織,頒授殖民特許狀。只是到殖民地變得強大之後,英國政府才開始更弦易輒,限制殖民地的政治、經濟自主權。然而由於歐洲列強之間殖民戰爭的牽扯,限制政策未能發揮多少作用。到19世紀60年代殖民戰爭暫告平息時,英國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結果釀成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戰爭。
其次,英國也不限制其他國家向英屬殖民地移民。
英國政府甚至還積極鼓動或支持把兩種人運到殖民地:非洲黑人;英國國內那些「不受歡迎的人」(包括數以百計的乞丐、罪犯。有些人並非真正的罪犯,而僅僅由於一點小小的過失,如偷豬、拿了人家一塊麵包、或是負債而進監獄。這些人一律被視為非「規矩公民」,乃拋棄他們,遣送至美洲。)寬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窮苦人(視美洲為希望之鄉和避難所),同時也導致殖民地上種族、民族成份駁雜斑斕。
第三,英屬北美殖民地上宗教多樣性的特點也相當突出。
殖民初期,英國政府也試圖建立單一宗教,如授予弗吉尼亞殖民公司的第二個特許狀就曾規定:弗吉尼亞不能收留那些不承認英國對國教統治權的脫離派教派。但弗吉尼亞殖民公司沒有理睬這一指令,允許脫離派教徒在殖民地建立墾殖區,1620年建立弗吉尼亞第一個殖民據點——普利茅斯的就是脫離派教徒。此後英國政府放棄了早先的企圖,開始默認並最終採取宗教寬容政策。
「宗教寬容政策」:英國政府默認並最終採取宗教寬容政策的根本原因在於:藉此可謀取經濟上的好處。殖民地被視為商業事務,應當為母國的繁榮富強效力,要有利可圖,就必須吸引外來移民去開發殖民地資源。因此,在北美殖民地,外來移民受到殖民當局的歡迎,有的還獲准建立自己的宗教機構。另外,宗教寬容政策的出台,與英國國內宗教「溫和政策」的大背景分不開。總體上,殖民地時期,英國對於異教徒的寬容程度前所未有,但這一政策時緊時松。1640年「長期國會」召開後的20年較寬松,1660年王朝復辟後查理一世、二世的短暫統治時期試圖確立宗教一體化。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容忍法案》,由此英國政府准許在新教三位一體神學論的范圍內存在宗教上的多樣性。從此,宗教寬容成為國策。

第四,英屬北美殖民地的自然條件不及西屬中、南美洲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程度也較低下,且沒有當地印第安人開採的黃金可供掠奪。不理想的客觀環境使得早期殖民者唯有努力與自然環境進行搏鬥。殖民者首先選擇了農業。南部弗吉尼亞殖民地很快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煙草種植業。新英格蘭人因地制宜,發展了捕魚、木材加工和海外貿易。但農業是主要產業,到1776年殖民地上至少90%以上的居民是以務農為生,他們絕大多數是居住分散的小農場主。大地產者寥寥無幾。
第五,英屬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氛圍比較寬松。殖民地的居民除黑奴外,享有同在英國一樣的待遇,也即擁有英國人的權利和特權,如同生活在英國一樣。按照較為民主的方式制訂規章,管理殖民地,居民參政議政的民主意識較強。基本處於自治狀態。多數殖民地規定,成年男子,只要擁有50英畝土地,便有資格參加選舉。

2、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狀況
殖民地的政治實踐
◆ 殖民地人享有作為英國人的「權利」。在授權建立殖民地的一系列皇家特許狀中,殖民者獲得保證享有作為英國人的權利和特權。這些權利和特權基於英國史上4個重要的里程碑之上,它們是:大憲章;議會制度;英國的習慣法;權利法案。
大憲章,即The Great Charter, 或者Magna Carta,1215年約翰王被封建領主所迫而簽署。憲章聲明:國王並非絕對的統治者,而是受到法律的制約;所有的人獲得保證由陪審團審判;只有議會可以征稅。

英國的議會有悠久歷史。到14世紀,議會已經分裂成兩院:高級牧師和貴族代表組成世襲的貴族院(House of Lords);富裕的中產階級代表組成選舉產生的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通過威脅阻撓征稅法案的制定,議會還迫使英王接受它的立法,不僅僅是有關稅法,還有許多其他事情。

英國的習慣法,即所謂Common Law。到14世紀,英國法庭已經確立了參照以往類似案例、遵照先前法官的裁決這樣的做法。這些司法先例,構成一個法官確立的法律(judge-made law)的主體,稱之為習慣法。其原則的某些部分,及時地成為英國成文法(statute law,由議會制定),有助於保護個人免遭政府專制的侵害。到17世紀末,習慣法(加上成文法的補充),已經給予每個英國人一些基本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財產不受無理剝奪;若被捕,享有人身保護和陪審團審判的權利;若無法院搜查令個人住處免受搜查等等。

作為「光榮革命」的一部分,英國議會在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制定或者暫時停止法律、征稅或者維持軍隊;國王不得干涉議會選舉和辯論;人民有權向議會請願,有權要求公正、迅速的陪審團審判,有權反對過分的罰款和保釋金、反對殘酷的和不尋常的懲罰。

◆ 殖民者建立起民主體制
按照當今標准衡量,殖民地的政治遠非「民主」,但較之歐洲(在某些方面甚至較之英國)要民主得多。體現為:較早建立了民選立法機構;按照「契約」原則制定了影響深遠的「五月花號公約」;在新英格蘭地區形成市鎮會議制度;康涅狄格率先制定了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法規》。
1607年5月,倫敦弗吉尼亞公司的首批移民104人抵達詹姆斯河河口,建立詹姆斯敦殖民點。1619年7月30日,弗吉尼亞詹姆斯河1000多名成年男子推選22位公民代表召開為期6天的代議制議會,通過了幾項需待公司核準的法律。這是新世界第一個選舉產生的立法機構和第一個代議制機構。其他殖民地在建立類似立法機構時效法弗吉尼亞的模式。162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解散殖民地,停止代議制議會,但1629年後,代議制議會不理會英王的不承認,繼續進行活動。

1620年秋,普利茅斯的弗吉尼亞公司102名清教徒和貧苦移民乘座"五月花號船"和32名來自荷蘭萊登的快樂號船貧苦移民會合,駛往北美新大陸,經60-70天的艱難航行,12月底在馬薩諸塞灣的科德角登陸,建立了以普利茅斯命名的定居點。在上岸前的11月11日,41名成年男子簽署"五月花號公約"(Mayflower Compact),宣布自願結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職機構。公約旨在促進殖民的普遍利益,簽約者保證制定、遵守公正的和公平的法律。簽約者多為清教徒,貧苦工匠、農民和契約奴,他們被稱為"移民始祖"。五月花號公約確立了一個典範:直接民主制,公民本人而不是其代表成為立法者;承認多數人的統治;確立了法律必須公正地對待所有的人的原則。該公約被譽為美國政治制度的"基石"之一。

即New England Town Meetings。移民始祖在新英格蘭開始了這樣的實踐:隨著墾殖的進行,在外圍建立了許多鎮,中心區則建立一個教堂議事廳。鎮居民的生活以教堂為中心。自由人(起初為擁有財產並屬於鎮教會成員)管理鎮事務,通過市鎮會議制定地方法規。還選舉鎮代表出席殖民地的立法機關。市鎮會議是直接民主的一個典範,只適用於小社區,為殖民者提供了自治方面的政治實踐經驗。1628年一批清教徒在倫敦組織新英格蘭公司,次年改組為馬薩諸塞公司,從英王獲得特許狀,有權在普利茅斯以北的馬薩諸塞地區建立定居點,實行有計劃的移民。1629年8月,約翰· 溫斯羅普和其他12名清教徒股東簽署劍橋協定,規定定居地的權力應該掌握在殖民地人民手中。1630年3月34艘船隻組成的船隊、上千人抵達馬薩諸塞周圍,建立了波士頓、羅克斯伯里、坎布里奇等居民點。10月19日殖民地舉行大會議,由自由人選舉助理,再由助理宣出總督和副總督。1631年自由人的范圍由公司股東擴大為有選舉權的公民。1635年,由每個市鎮選舉兩名代表參加地方議會,形成代表制。1644年助理們組成上議院,代表們組成下議院,形成兩院立法制雛形。溫斯羅普設想把海灣殖民地建成"山巔上的聖城"。有產人士對下層人民的清教主義統治。1691年普利茅斯殖民地合並於馬薩諸塞殖民地。馬薩諸塞殖民地的建立充滿了濃厚的清教主義色彩,WASP成為初期移民的重要來源,奠定了美利堅民族文化的基礎。
"WASP":WASP是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第一個字母的縮寫,系指帶有盎格魯-薩克遜文化背景的白人新教徒。WASP文化成為美國的主流文化。

1639年,在托馬斯·胡克的領導下,康涅狄格的定居者起草了現代第一個成功的成文憲法--《康涅狄格根本法規》(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它許可所有忠誠的居民選舉產生一個立法會議,該立法機構挑選一位總督。"根本法規"暗示,管理基於被管理者的同意之上,它必須表達多數人的意願。

◆ 迄18世紀50年代的殖民政府
三種類型:(1)2個自治殖民地(康涅狄格、羅得艾蘭)。殖民者直接或間接地選舉總督和兩個立法機構的成員。(2)3個業主殖民地(特拉華、馬里蘭、賓夕法尼亞)。業主挑選總督,有資格的選民選舉殖民地會議。(3)8個英王直轄殖民地。國王挑選總督。同時,除馬薩諸塞外,國王還任命總督的參事會成員(實際上是殖民地立法機構的上院)。有資格的選民選舉下院。
殖民地的經濟實踐
◆ 地理條件影響了殖民地的職業:三種經濟類型
新英格蘭殖民地——4個,新罕布希爾、馬薩諸塞、康涅狄格和羅得艾蘭。土壤多砂石,氣候寒冷,不適合於農業。農場小,產量有限,供家庭消費略有節余。另一方面,森林多,湍急的河流多,有很多天然良港(如普茨茅斯、波士頓),使得新英格蘭發展木材加工業、船舶製造、捕黥、捕撈鱈魚和鯖魚、以及貿易。
新英格蘭商人發展了各種各樣的貿易路線,其中幾條捲入三角貿易
一條有利可圖的路線是:殖民地的魚、糧食和木材,運到西印度群島換取糖和糖蜜,再將糖和糖蜜運到英格蘭換取北美殖民地緊缺的工業製品。另外一條貿易線路是:新英格蘭人將朗姆酒運到非洲換取黑人奴隸,將黑人奴隸運到西印群島交換糖和糖蜜,將糖和糖蜜運回新英格蘭蒸餾成朗姆酒。新英格蘭商人獲得巨額利潤,但他們也面臨巨大障礙:海上風雲變幻;私掠船攻擊的危險;英國的重商主義立法。這些立法就是所謂航海法案,它只准許殖民地船隻與英格蘭和英屬西印度群島從事貿易,不準與歐洲大陸或者法國、西班牙從事貿易。例如,1733年的《糖漿法》規定,如果北美殖民地從英屬西印度群島以外地方進口糖和糖蜜的話,必須對這些商品支付高關稅。

三角貿易線路圖

中部殖民地——4個,紐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和特拉華。
土地肥沃、平坦,氣候適宜,利於發展家庭農場,生產的剩餘糧食(如小麥、玉米、燕麥)出口至其他殖民地和英國。不久便獲得麵包殖民地的稱號。河流航道長,可通航(如哈得遜河、Susquehanna河、特拉華河),促進了與印第安人的毛皮貿易。一流的港口,如紐約和費城,促進了與其他殖民地、英國和歐洲大陸的貿易。

南部殖民地——5個,弗吉尼亞、馬里蘭、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
森林出產瀝青和柏油,對於英國和殖民地的海運至關重要。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利於種植園經濟的發展,種植藍靛、水稻和煙草。只要運往英國,換回工業製品。種植園主越來越富有,不斷要求新的土地,部分地是由於煙草種植很快耗盡地力。種植園主控制了南方的殖民地社會,力求模仿英國貴族的生活方式。種植園主的生活與南方的小農場主以及為了生存奮力掙扎的邊疆人形成鮮明對比。

◆ 殖民地的勞動力
總體上,殖民地的勞動力非常短缺。種植園主和農場主很難獲得足夠的工人。定居者在很容易獲得土地、自己成為獨立農場主的情況下,不願為他人幹活。為克服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轉向黑人奴隸和白人契約奴。
1619年,一艘荷蘭帆船裝運20餘名黑人抵達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這是英國殖民地黑人奴隸制的開端。此後100年間,奴隸制擴展到所有殖民地,其中南方力量最為強大,那裡煙草和水稻種植園主越來越依靠這些很快便能適應的勞動力。1750年,北美殖民地有40萬黑人奴隸,其中3/4在南部。

英文作"indentured servants"。這些來自英國和歐洲大陸的窮困潦倒的白人,佔了移居北美殖民地所有白人移民的一半以上。通過簽訂契約,答應為其幹活4-7年以換取至美洲的旅費。通常作為家庭幫手、手藝人和農場幫工。契約期滿後獲得自由,有時還獲得小塊土地或者工具。

◆ 殖民地的工業
殖民地製造業的開端——殖民者主要從事獲取毛皮、魚和木材,以及種植農場品之類的工作。也從事某些基本的製造業:織布、制衣、製革、製鞋、木材加工、傢具製作、鑄鐵、打造器具。這些活動起初作為家庭手工業而在農場或者種植園中進行。隨著殖民地人口的增加以及工業製品需求的擴大,手藝人開始建造小型地方工廠。很快地,紡織品、鐵制器具、禮帽成為較大的工業部門,其產品逐漸超越地方市場。最重要的製造業活動是船舶製造,主要集中在新英格蘭。
殖民地工業化的障礙——殖民地的製造業總體上受到限制,原因在於:缺乏資金;缺乏熟練工人;缺乏充足的內陸運輸設施來擴散產品;來自英國的敵視。
英國根據重商主義理論通過法律:認為殖民地只應該生產原料,從母國換取工業品。1699年的《毛織品法》和1732年的《制帽法》,禁止任何殖民地向其他殖民地或者海外出口這些工業製品。1750年的《制鐵法》鼓勵將粗鐵運往英國,禁止殖民地人製造鐵成品。
殖民地的社會和文化實踐
◆ 殖民地的人口:呈現出快速增長、人種多樣化、流動性強等特點。
1700年,英屬北美殖民地人口大約25萬;50年後的1750年增長6倍,達到150萬。快速增長的原因在於:移民的大量進入;殖民地較高的出生率。

英國殖民地允許很多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進入。由此開始了美國"熔爐"的傳統。從英倫諸島就來了英格蘭人、威爾士人、蘇格蘭人、蘇愛人和愛爾蘭人。也接受非英國移民,因而很多移居者來自歐洲大陸,特別是來自法國和德國。特拉華和紐約的原居民是瑞典人和荷蘭人。

殖民地人總體上可分三大階級:富裕的和受過教育的貴族,前者如種植園主和商人,後者如牧師和律師;中產階級,小農場主和熟練技工;底層階級,契約奴和奴隸。然而,殖民地的階級並非世襲的(除了奴隸),殖民地人較容易地上升或下降其社會地位。

◆ 殖民地的教育
初等教育——較之英國和歐陸,殖民地人受教育程度要好。
殖民地的正規教育因各個殖民地的情況和社會地位而有很大差異。總體上,上層階級之子女通過昂貴的私人教師或者私立學校接受教育,學習實用課程和古典課程。邊疆居民的兒童較少接受正規教育,但通常由其父母在家裡教習"3R"(reading, 'riting, and 'rithmetic)。特別是在新英格蘭,父母強調教會孩子閱讀聖經的能力。1647年,馬薩諸塞通過法律,要求鎮建立學校,以便教孩子識字。後來新英格蘭的其他殖民地也採取類似做法。但是,這些最早的公共教育立法未能得到很好實施。

高等教育——殖民地比較早地就重視發展高等教育。為了培養年輕牧師,殖民地人建立了一些學院和大學,著名的有:哈佛(1636年)、威廉和瑪莉(1693年)、耶魯(1701年)、普林斯頓(1746年)、哥倫比亞(1754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創建的賓夕法尼亞大學(1751年),一開始便提供實用的和人文教育。到18世紀末,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培養醫學、法律和其他世俗職業方面的人才。

◆ 印刷物
書籍和報紙——雖然書籍很貴,但不少種植園主和商人擁有可觀的私人藏書。富蘭克林於1731年在費城建立第一所捐助圖書館。每個成員捐款用於購買書籍,也可以借閱圖書館藏書。其他殖民地城市不久建立了自己的圖書館協會。然而多數殖民地人主要依靠兩本書籍:提供宗教服務的《聖經》;包含日歷和各種各樣有關農業、健康、烹調、科學和政治文章的《歷書》。富蘭克林編的《窮人理查歷書》便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本。
殖民地人也出版報紙。第一份殖民地報紙是1704年出版的《波士頓每周新聞》(The Boston Weekly News-letter)。其後50年,11個殖民地共出版有27份報紙。印刷所還出版小冊子,特別是有關政治問題的小冊子。

◆ 新型「美洲人」(「美國人」)的出現
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來自英國或者英國以外的地方,從歐洲帶來了舊的風俗、習慣和傳統。這種歐洲生活方式由於美洲環境(特別是西部擁有廣闊的自由土地、邊疆印第安人的威脅、自然的挑戰)而得到改造。為了適應新環境,殖民者不得不有所改變。興起了一種個人主義、自力更生和獨立自主的精神,以及對未來的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新人」出現了,他不再是一個歐洲人,而是一個美洲人(無論內心還是外表)。

閱讀全文

與美國殖民地時期歷史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