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長征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

長征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2-05-16 18:11:51

❶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對長征意義最有代表性的論述。

各路紅軍在長征途中有多次會師,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紅軍第二、第六軍團在木黃會師;1935年6月,紅軍第一、第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1935年9月,紅軍第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永坪鎮會師,並合編為紅軍第十五軍團;1935年10月,紅軍第一方面軍與第十五軍團在陝北會師,第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1936年7月,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會寧、將台堡會師。每一次會師都伴隨著作戰的勝利,沒有沿途作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會師的出現。所以會師本身就象徵著勝利。在紅軍長征途中,經歷了很多次英勇浴血的奮戰,如紅二十五軍的袁家溝戰役,斃敵300餘人,俘敵1400餘人,繳槍1000餘支等,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等,其中遵義之戰,擊潰和殲滅敵人兩個師又8個團,俘敵約3000人;紅四方面軍的包座戰役殲敵5000人,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等;紅二、紅六軍團的龍家寨戰役斃敵1000餘人,俘敵2000餘人,繳槍2200餘支,等等。紅軍在這些戰斗中,幾乎都是以少勝多,以英勇的作戰和靈活的戰術取得驚人的勝利,然後才實現了會師。

長征會師,是各地紅軍從分散的各個根據地出發,邊走、邊打、邊做群眾工作,為著共同的目標,向著一個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樣匯合在一起。這樣的會師,是戰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戰略的奧妙在於集中,集中了戰略力量就有實施戰略作戰的主動權。賀龍與任弼時深明這一道理,他們所率領的紅二、紅六軍團於1934年10月24日會師,25日即向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建議「兩個軍團集中行動」,但是當時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卻不同意,並說是「絕對錯誤的」。28日,賀、任等二、六軍團領導人再次建議「暫時集中行動」,接著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龍家寨戰役,對發展湘鄂川黔根據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紅軍每次會師後,緊接著就是戰略作戰的勝利。如紅一方面軍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會師後,隨即在中央統一指揮下打了直羅鎮戰役。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又如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陝甘寧邊區會師後,在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下打了山城堡戰役。山城堡戰役的勝利,不但大振了我軍的聲威,而且對分化敵軍營壘、促進逼蔣抗日的方針的實現,起了積極的作用。主力紅軍會師後,就能在統一指揮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較大的殲滅戰。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

長征發生在國內階級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歷史條件之下,中央紅軍在反對敵軍第五次「圍剿」失敗之時,同時又交錯著黨內的錯誤路線和正確路線的斗爭。在這種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從國家和民族大義出發,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針。這一方針的提出,把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不得已進行戰略退卻的消極行動,升華為一個積極進取的、對全國人民和對全軍有號召力的大義凜然的政治行動。正如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的那樣:「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北上抗日的方針,伸張了長征的正義性和必要性,師出有名,極大地激勵了士氣。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敵人,紅軍北上抗日就獲得全民族的擁戴。而反動軍隊對紅軍的「剿殺」就把自己擺在抗日的對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對。堅持北上抗日的方針,還有力地團結了全黨,在黨內存在著「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擇上,黨中央、毛澤東堅定地堅持北上抗日,並以此團結了全黨和全軍,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無理,是逃避。這就促使了紅軍三大主力最終在西北會師,避免了張國燾的分裂危險。

毛澤東說:「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了。」會師標志著紅軍戰略退卻的終結和戰略轉移的完成,開創陝甘寧蘇區新局面戰略階段的開始,並為向民族革命戰爭實施戰略轉變作了准備。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紅軍主力在西北勝利會師,就成了戰略轉變的轉折點。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說明紅軍長征會師後,黨中央、毛澤東可以在相對穩定的(較之長征中被圍追堵截的作戰環境而言)「大本營」內籌劃和決定政治戰略方面的問題了,可以出台新的戰略了。如果說長征勝利是北上抗日戰略的勝利,那長征只是實施北上抗日的第一步。到了西北,長征是結束了,但抗日沒有結束,還必須把全民族的抗日斗爭持續不懈地進行下去。而這一切,只有在紅軍會師後才能貫徹實行。事實說明,紅軍會師後,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對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影響很大,以至於發生「西安事變」,促成建立了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

紅軍完成人類歷史紀錄上第一次的偉大長征。紅軍面對著強大而兇殘的敵人,險峻艱苦的環境,用了一年多時間,走了兩萬五千里路,主要靠著革命精神來完成了長征。長征精神,包含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有兩點:就是強渡大渡河,強攻臘子口,英勇作戰,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的精神;就是爬雪山,過草地,吃苦耐勞,在艱苦環境中,意志堅定,有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紅軍的革命本色在長征途中最顯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現了出來,成了我黨我軍最寶貴的財富。紅軍就是用這種精神完成了長征任務,會師勝利更使這種精神光芒萬丈。這種精神,可以養成人們高尚的情操,可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可以完成一切艱難困苦的任務。這種精神,在我國我軍的文明建設和作風建設中將產生深遠影響。

歷史書上有
我記得我學過

❷ 長征的偉大意義是什麼

一、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危急關頭,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二、紅軍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

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

三、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佔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懲」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其中有些參加了紅軍),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官僚、地主、稅吏)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產分配給窮人。

四、通過長征,基本消滅或收復了地方軍閥,保留了抗戰的有生力量。

以紅軍長征為契機,蔣介石成功的利用中央紅軍長征,以中央軍損失3萬人以下的微小代價,在長征前後的二三年內,完全收復控制了由地方軍閥或者中共控制的江西,福建,廣東,湖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八個省,收編地方軍閥部隊至少超過70萬之眾(僅僅一個四川就有正規軍20多萬)。

五、長征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湘江戰役失敗後,為了糾正「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

❸ 長征勝利的意義

長征勝利具有偉大的意義:保存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力量,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水平和獨立領導革命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國內國際影響力。
簡單來說: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一、長征勝利實現了軍事戰略轉移,促進了戰術方針的轉變,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
長征勝利打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堵和追擊,紅軍將士以無比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無比堅強的戰斗精神,突破了敵人的道道封鎖線,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天險,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和磨煉。長征勝利保留和鍛造了紅軍骨幹,爭取了戰略主動,大批紅軍將士成為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奠定了軍事斗爭發展的堅實基礎,打開了軍事斗爭新局面。
此外,紅軍在長征取得勝利之前,一直分散在被國民黨武裝分割包圍的各個革命根據地。他們在多年的反圍剿斗爭中,都積累了豐富的對敵斗爭方法,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戰斗經驗。隨著長征的勝利,三大主力紅軍終於匯聚到了陝北——這個未來中國革命的中心,他們的斗爭方法和戰斗經驗也匯集在一起,推動了紅軍軍事斗爭綜合實力和水平得到提升,並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統一開展軍事行動,對於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奪取偉大的全民族抗戰的最終勝利,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
長征勝利也實現了紅軍戰略戰術的轉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思想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人民軍隊戰略水平和綜合戰斗能力開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開端。毛澤東實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軍事斗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科學把握中國革命戰爭規律,提出了正確的軍事思想,得到了廣大將士的支持和擁護,使紅軍最終擺脫了被動局面,打破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縱觀整個長征過程,紅軍實現了軍事戰略戰術的成功轉變,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戰斗的勝利,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
二、長征勝利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長征勝利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國革命面貌得以煥然一新。當時由於部分中央領導人脫離中國革命的實際,犯了嚴重的教條主義錯誤,照搬照抄蘇聯的斗爭經驗,實行錯誤的軍事指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御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方針,不僅沒有打破敵人的圍剿,反而遭受重大損失。中共中央和紅軍被迫放棄建設多年的中央根據地,實施戰略大轉移。長征開始之初,也是由於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導致紅軍傷亡慘重。中國共產黨人在與共產國際聯絡中斷後,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以後,終於重新開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並結合中國革命和斗爭的實際來思考和探索中國革命的勝利之路。
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和它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結束了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標志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開始在中共中央居於主導地位,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革命勝利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確立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革命順利發展的可靠保證。長征過程中,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中的指導作用得到了歷史的證明,中國革命的領導問題和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內逐漸得到解決,加快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成熟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從而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長征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和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能力和水平,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長征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水平。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組織建設、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能力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顯著進步。黨內民主得到充分恢復和發展,議事決策科學化水平顯著提高,實事求是和獨立自主的風氣得到充分發揚。
長征的偉大勝利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黨內決策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具體體現。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戰場實際及時調整和修改紅軍的進軍路線,勝利實行了戰略大轉移,在陝北延安站穩了腳跟,建立了領導全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戰略基地和後方,形成了越來越有利於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深入發展的戰略態勢。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黨內重大決策中越來越發揮決定性作用,極大提高了黨的路線政策方針的科學化水平,對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范圍內的最終勝利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長征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後所取得的重大勝利。1963年9月,毛澤東在同外賓的一次談話中說:中國人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成立後,一直在共產國際的指揮下開展中國革命。長征開始之後,由於與共產國際的聯系因為各種原因被迫中斷,這一方面使得中國共產黨不得不自主地去思考和解決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另一方面,由於來自共產國際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的命令及其由此帶來的種種干涉不復存在。在長征途中,各項重大決定和方針政策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根據緊迫的斗爭環境和實際情況而做出的,黨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水平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四、長征勝利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國內國際影響力,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正如毛澤東所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中國共產黨通過長征,宣傳了黨的北上抗日主張,在長征沿途各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種,也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在全國的影響力。長征途中,紅軍每到一處都通過各種形式,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紅軍北上抗日救國的宗旨,並逐步開始為國人所熟知和接受,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在全國的政治和社會影響。長征的勝利,順利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的既定戰略方針,紅軍主力安全轉移到了抗日的前沿陣地,為建立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中國共產黨在即將到來的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長征勝利得到了共產國際的高度評價。長征勝利使得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並逐步認可了中國共產黨、紅軍及其政治路線。新選出來的47名共產國際執行委員中,有毛澤東等4人,在32名候補執行委員中,有博古等2人。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地位和影響力大為提高。
長征勝利還使世界各國人民增加了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認識和了解。隨著《西行漫記》等的出版,為世人認識和了解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打開了窗口,紅軍長征的英勇業績開始為世人所關注,並廣為頌揚,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蒙哥馬利元帥等都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國內國際影響力的提高,為即將到來的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❹ 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是亘古未見的歷史壯舉,為中國革命保存了黨和紅軍的骨幹力量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紅軍是一隻不可戰勝的力量。同時宣傳了自己的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為開創中國新局面奠定基礎

❺ 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長征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為代表的一批黨的領袖人物。

❻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它有何歷史意義

一、進行軍事上的戰略大轉移,實現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歷史性轉折。

紅軍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紅軍長征雖然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避免了黨和紅軍覆亡的危險,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的影響,鍛煉了黨的隊伍,使黨和紅軍由重壓下的戰略退卻成功轉變為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偉大進軍,推動實現了中國革命由低谷向高潮、由被動向主動的歷史轉折。

沒有紅軍長征的勝利,就不會有人民軍隊後來的發展壯大,也不會有中國革命的重新興起和最終勝利,更不會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長征,無可置疑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歷史轉折點。

二、形成中國革命成熟堅強的第一代領導核心,邁出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

紅軍長征的歷史功績,不僅僅在於實現了戰略轉移、建立了新的根據地,更重要的是,經過長征的艱苦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堅強成熟的領導核心。

正如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我黨終於在土地革命戰爭的最後時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最大保證。」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邁出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為最終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奠定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堅實基礎。

紅軍長征,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開辟了光明前景。

四、鑄就彪炳千秋的長征精神,樹立永恆的人類精神豐碑。

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長征精神,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風范,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長征精神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五、長征鑄就的革命精神,已深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成為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直到今天,長征精神依然震撼、凈化著人們的靈魂,許多人自發踏上紅軍當年的長征之路,體驗長征精神的巨大魅力。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新的「大渡河」「臘子口」需要征服。

我們要始終高擎長征精神的火炬,堅定信念,勇於擔當,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奪取新的偉大斗爭勝利,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書寫強國強軍的時代篇章。


(6)長征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 紅軍長征的歷史功績,不僅僅在於實現了戰略轉移、建立了新的根據地,更重要的是,經過長征的艱苦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堅強成熟的領導核心。

2、 紅軍長征,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開辟了光明前景。

3、 長征精神,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風范,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4、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新的「大渡河」「臘子口」需要征服。

❼ 概括長征勝利對中國革命有什麼重大意義

1、長征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為為安。

2、長征的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的總方針。

3、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方針路線的勝利。

4、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

5、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

6、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7)長征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

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

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❽ 長征勝利的具體時間和意義

1934年10月進行長征。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

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

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

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

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

長徵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8)長征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

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主要闡述三個方面:

1、紅軍長征勝利原因之一,紅軍具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紅軍長征途中犧牲人數最多的是湘江戰役。1934 年10 月 10 日晚,中央紅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從 17 日開始,中央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 8.6 萬餘人。

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按照原定計劃,中央紅軍准備轉移到湖南西部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順利渡過湘江,控制了渡河點。

但因紅軍隊伍攜帶輜重過多,致使行動遲緩,雖拚死突破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艱難的路程。據不完全統計,爬雪山過草地途中,紅軍犧牲的人數約萬人左右。可以說,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一曲響徹雲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義凱歌。

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正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動力之一。

2、紅軍長征勝利原因之二,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長征開始後,迭次失利。為此,許多幹部就對中央主要領導人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逐漸產生懷疑和不滿,一些軍團指揮員多次在作戰的電報、報告中提出批評意見。

有的同志甚至同李德發生激烈的爭論。這種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到湘江戰役之後達到頂點。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而這些成果,又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

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3、紅軍長征勝利原因之三,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存在。

陝甘邊、陝北兩個地區的黨組織在三十年代前期,先後發動了武裝革命,創立了根據地的斗爭。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雙方逐漸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援。

最後在劉志丹、謝子長領導下,於1935年2月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達到了完全統一。謝子長負傷去世後,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兩軍在劉志丹統一指揮下。

粉碎了第二次反革命圍剿,解放了延長、延川、安定、安塞、靖邊、保安六座縣城,把兩個蘇區聯成一片,創造了大片革命根據地,成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

1945年4月21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再次強調了陝甘革命根據地存在的重要作用,他說:「過去有的同志很急躁, 希望革命明天就勝利。

但是可惜沒有勝利 ,一拖拖了十年 。有了30萬黨員、 幾十萬軍隊 ,頭大了 ,急躁起來了, 結果只剩了一個陝北 。

有人說, 陝北這地方不好, 地瘠民貧。 但是我說,沒有陝北那就不得下地 ,我說陝北是兩點,一個落腳點 , 一個出發點。」

閱讀全文

與長征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4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5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9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