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4 09:50:32

❶ 盧溝橋為什麼「成了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

因為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金大定二十九年六月,盧溝橋始建;1961年盧溝橋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盧溝橋正式退役;1991年盧溝橋實現封閉管理。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盧溝橋的建設成果:

盧溝橋的半圓拱券採用縱聯式實腹砌築法,使11個拱券聯成一體。拱券龍門石上,2019年依然保留有中間三個被稱作虯蠖的拱頂龍頭,雕工十分精美。

拱券石塊之間都用鐵銅子或鐵件聯結加固,橋墩內部也都用鐵活上下拉聯,橋腳以鐵柱穿石,俾使千載永固。這在中國大石橋建築史上也是罕見的。

❷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

盧溝橋事變的意義主要是體現在我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在與日本帝國主義較量的過程中,盧溝橋事變是一個全面抗日戰爭的標志,而最後的戰爭勝利無疑是對盧溝橋事變的呼應。

盧溝橋事變的意義可以說是十分重大的,對於日本侵略者而言,盧溝橋事變是一個標志,盧溝橋事變的發生表明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

而盧溝橋事變對於我國而言,也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意義,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拉開了我國全面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序幕,同時也表明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亞洲戰場的開端。

可以說盧溝橋事變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對於中國而言還是整個世界而言,都是一個十分鮮明的標志。

盧溝橋事變的意義主要體現在近代中國對外戰爭中,近代我國一直都是飽受外國的侵略,而盧溝橋事變則是我國的一個奇恥大辱,可以說盧溝橋事變的開始也表明了我國正在遭受著日本侵略者的虎牙。

從之前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之後,我國的領土一直都被日本虎視眈眈,而盧溝橋事變中我國宛平城中的士兵們英勇反抗,也表明了我國人民對於我國領土完整的強烈保護意識,同時盧溝橋事變的發生也表明了我國對於日本侵略者的全面反抗。

(2)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盧溝橋事變的歷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

❸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30字數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北側有望柱140根,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❹ 盧溝橋有什麼歷史意義

盧溝橋作為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和全民族抗戰爆發地,盧溝橋不僅是豐台區的重要文化資源,也是影響深遠的國家重大活動紀念地。承載著豐厚的歷史資源。
如今的盧溝橋已成為宣傳中華民族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張名片。站在盧溝橋上放眼望去,周邊的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永定河河渡碼頭、平漢鐵路橋遺址、抗戰雕塑園等,與盧溝橋一同構成一幅壯觀的歷史文化圖卷。

❺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盧溝橋

位於廣安門外豐台區,距離市中心約20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盧溝橋位列中國三大古代名橋之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兩座是河北的趙州橋和泉州的洛陽橋。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經有八百餘年的歷史。
該橋所跨越的盧溝渡口是當時進出都城的唯一門戶,原有的浮橋和木橋等臨時性交通設施已經不能適應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狀況,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橋,即盧溝橋,初名廣利橋。

建築:

盧溝橋是一座有11拱的大石橋,全長266.5米,橋面寬度為9.3米,橋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橋墩砌築為船型,其前有名為"斬龍劍"的分水尖,用於抵禦急流。該橋的建築設計先進,製造精良。
盧溝橋的建築裝飾亦別具特色。橋欄為高達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與欄板連接而成,每根望柱頂端都刻有一個大獅,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異、或藏或露的小獅子,於是民間便有"盧溝橋的石獅數不清"的歇後語。根據考古工作隊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獅485隻。

盧溝曉月--燕京八景之一

始於金代的燕京八景之說,盧溝曉月即是其中一景。
橋的東端有碑亭,石碑為清代乾隆皇帝所書,正面為"盧溝曉月",背面為盧溝橋詩。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盤踞於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強行要過盧溝橋到宛平城搜查,遭到了國民黨二十九路軍的拒絕。於是日本侵略軍就大舉武裝進攻橋東,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15公里處,因橫跨盧溝河--即今天的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這里製造了「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1444年曾重修。由於該橋毀於洪水而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下分11個涵孔。橋身左右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卧伏的大小石獅約500個左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游記中記述此橋並贊嘆不已。

盧溝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夜,駐豐台日軍在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防區內進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日軍借口失蹤一名士兵,無理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防守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遂向位於橋東的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並企圖強奪盧溝橋。這就是「盧溝橋事變」或稱「 七·七事變」。中國守軍二十九軍官兵,在日軍蠻橫無理的挑釁和攻擊下,忍無可忍,奮起抗擊,打響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從此,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前仆後繼,英勇斗爭,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同時,抗日戰爭也使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至今,盧溝橋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牆上,當年日軍的彈痕猶斑斑可見。盧溝古橋只准許行人步行通過,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目前,盧溝橋、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已經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紀念抗日戰爭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盧溝橋的歷史
盧溝橋位於廣安門外,北京西南15公里,因橫跨盧溝河(今名永定河)而得名。為北京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橋。戰國時期,盧溝渡口是燕薊地區沿著大行山脈東麓通往華北平原的要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開始興建石橋,至明昌三年(1192)建成,定名"廣利"。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曾記述此橋贊嘆不已。盧溝橋是根據永定河水流的特點設計的。橋身全部都用白石,全長21-2.2米,加上兩端引橋,總長266.5米。有11個橋拱,面寬7.5米,有欄板279塊,左側石欄雕柱140根,右側141根,柱高1.4米,柱頭均雕蹲伏的石獅。全橋的結構和橋墩、拱券的各部分,均使用腰鐵固牢,用以加強石與石之間的拉聯。橋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並且還在每個尖端安置了一根三角鐵柱,以抗禦春冰和洪水。
盧溝橋的石獅子姿態各不相同。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綉球。有的大獅子身上,雕刻了許多小獅,最小的只有幾厘米長,有的只露半個頭,一張嘴。因此,長期以來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說法。據統計,望柱上有大石獅281個,小石獅211個,橋上石獅共492隻,橋東端還有頂著欄桿的石獅,左右各1隻。橋兩頭有華表各1對,華表頂部石獸各1對(東邊為一對獅子,西邊為一對大象)。總計石獅496個,兩畔還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記載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盧溝橋的經過。另一座是乾隆所寫金章宗所題"盧溝曉月"四字。碑高4.52米,寬1.27米,厚84厘米,盧溝橋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就發生在此。望柱上當年日軍的彈痕猶斑斑可見。1981年建立盧溝橋史料陳列館,1987年在橋北另建一座新公路橋。叫京石公路橋,全長1120米。盧溝古橋只准許行人步行通過。盧溝橋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謎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復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盧溝橋修繕

明代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謎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復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盧溝橋修繕

明代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❻ 盧溝橋事變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偉大的意義

意義: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全面開始。

盧溝橋事變時是中國政府軍第29軍進行的正規抵抗,蔣介石中央政府也發表了抗戰宣言,所以中國政府決定迎戰,故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戰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和熱河,1935年進逼山海關,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日軍開始向華北滲透,何梅協定有賦予日本駐軍平津的合法權利,所以北平有駐軍很正常。

在九一八事變時,中國軍隊沒有抵抗,所以仗沒打起來,雖然馬佔山等人進行抵抗,但純粹是個人行為,與政府無關。

(6)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七七事變前夕,北平的外圍形勢:

1、北平的東南面,西起豐台,東到北平至山海關的鐵路沿線,已被日本的華北駐屯軍重兵占據;

2、北平的東面,已淪為日本卵翼下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統治區;

3、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養的察北偽蒙軍;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為中國駐軍宋哲元所部二十九軍防守。

因此,位於北平西南15千米、處於平漢鐵路上的盧溝橋,就成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區的唯一門戶,是中日軍事上的必爭之地。

❼ 盧溝橋為什麼成了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

盧溝橋是當代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見證了中華民族刻骨銘心不屈不撓的戰斗。 作為神聖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爆發地點,它是那段歷史的直接見證者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所以盧溝橋成了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

❽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

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1189年六月,金章宗開始修建蘆溝橋,三年後建成。初名「廣利橋」。後因橋身跨越蘆溝,人們都稱它蘆溝橋。早在戰國時代,蘆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沖,兵家必爭之地。原來只有浮橋相連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區西)之後,這座浮橋更成了南方各省進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門戶。車水馬龍,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橋顯然已不能適應都城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詔命建橋。 盧溝橋始建於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橋公元1444年重修。由於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嚴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跡在洪水中銷聲匿跡。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他「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他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❾ 請結合你的積累說說盧溝橋的歷史意義

①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偉大中華人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
②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
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❿ 說說盧溝橋的歷史意義

盧溝橋不但是中國建築史上藝術品,也是 記述中國現代屈辱史的紀念碑

閱讀全文

與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