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高二第一節歷史課如何上

高二第一節歷史課如何上

發布時間:2023-08-28 00:46:08

Ⅰ 怎樣上好一節歷史課

怎樣上好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是課文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是歷史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結合。

第一、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講清發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 向)的聯系,突出關聯,講出「發展」來。所謂關聯,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2.一堂課 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3.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後一種聯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 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章, 課謹蠢文中提到的首次用於戰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系現在先進的水陸兩用 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 器發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爭帶來的殘酷性。

第二,要有較好的課堂檢測形式。

不少歷史課缺乏檢測,即使檢測,也是一背了事。事實上,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 在實踐中,我者嘗試了兩種形式的檢測:一種是巧妙利用板書,檢測基礎知識。在板書時,教師可對簡單而學 起來又易錯的地方,以填空題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另一種是設問答疑方式。可以採用教師提問題讓學生 解答,或學生提問題讓教師解答的方式進行。

第三、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與情感性特點。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輪凱上,他們願意聽、樂於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 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祥桐陪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 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 、突出。如講《火燒圓明園》一節,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了三天。黑色的雲團長達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盪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發 生了日食一樣……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傑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 ,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 更有對侵略強盜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張立新
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課。因為,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歷史只是一門副科。什麼是副科?就是與所謂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是那麼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為不必要那麼認真學了。這種陳舊思想,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不少的困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的第一節歷史課,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七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接觸過這個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對於一個新科目,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教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把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繼續保持下去,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節導言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在第一節歷史課上,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向學生充分「推銷」自己後,直接就跟學生說:「這是我們的第一節歷史課,我們不學習書上的新內容。」學生覺得很奇怪:「不學習書上的內容,是讓我們自習嗎?」我說:「這節課我們聊天,我們就聊『歷史』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你不是在騙我們吧,『歷史』這兩個字能聊一節課?」學生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我說:「不信?我們看著吧。我們聊『歷史』這兩個字,不得不說『WWW』。」學生鬨笑:「老師,你不是教我們上網吧,什麼『WWW』,我們上網早就會用了……」我說:「此『WWW』,非彼『WWW』……」學生馬上被我風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那麼,什麼是『WWW』呢?」

什麼是歷史(What)?這是第一個「W」。學生恍然大悟:「哦,這就是老師說的第一個W」。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歷史。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一開始面面相覷,後來便有幾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有的講「歷史就是過去是事情」,有的講「歷史就是以前」,還有的講「歷史就是古代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為什麼開始不敢說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同學有時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太復雜了,對吧?其實歷史這概念很簡單:幾千幾萬年前的事叫歷史,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事叫歷史,你們的昨天,對今天來說,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記住: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啦!」。這樣學生明白了,原來過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稱為是歷史,自己也是歷史中的一個人。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要學歷史(Why)?這是第二個「W」。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有了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經驗,此時,課堂氣氛有所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始被激活,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增長知識,有的說可以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還有的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聽取了學生的發言之後,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同樣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聽老師的觀點嗎?」學生大聲說:「想!」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給學生總結了兩個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學生說:「老師,這也是個理由,太簡單了吧?」我說:「我剛才不是跟你們強調了嗎,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果不用考試,我們課堂還要學這門課嗎?這個不算理由嗎?」學生鬨笑,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我說:「現在的中考,歷史是一個必考的科目。以後上了高中以後,選文科的同學,歷史也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接著,我簡單地向學生傳達了這些年來的中考、高考方案,強調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經我這么講解,學生才開始明白:原來,歷史並不是他們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
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
在歷史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上好一堂歷史課,首先要把握好歷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其次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最後,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編者意圖。弄清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熟悉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其次掌握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由於學生基礎不一,教材撐握的深度應有分寸。否則是對牛彈琴。顯然這里所說的挖掘教材深度並不是越深越好。關鍵是不要做夾生飯。應做到深淺適宜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

二、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

抓好調動學生的廣度是區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應試教育只注意調動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實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氣氛的好壞關鍵要看調動學生的廣度,要使每個學生都處在積極的學習之中。從目前情況看,課堂上滿堂灌,唱獨角戲的現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仍覺束手無策,在課堂上仍看幾個尖子。教師提問,學生發言的,老是那麼幾個人,對大多數學生從不過問。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師生活動脫節。有些學生即使想主動學習,也因教學目標過高和方法不對胃口,只是騰雲駕霧,一堂課下來,不知所雲,收獲甚微。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面考慮如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各類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個合格的教師。

三、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講練結合是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抓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是落實知識體現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課就做到訓練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這樣效果就會必然好。從當前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看完全沒有課堂訓練的課很少發現。主要是課堂訓練的密度不足,主導和主體一頭重一頭輕。在多數情況下,仍然存在著講的多,練的少,重灌輸,輕引導,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器。

一堂課應該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講、想、練三者不可偏廢,教師講給學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導作用。重要的是學生要吸收,消化,讓學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學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這里是就教學藝術給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學藝術的度就是捉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學藝術差,效果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魅力就和我們看電視劇一樣。一部好的電視劇,如果只是乾巴巴地把角本讀給人聽,印象一般不會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現,就會給人終身難忘的深刻的印象。

總之,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度,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完整的評價標准,也不失為課堂教學所必須考慮的四個方面。它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你若能達到這一點,你的歷史課堂教學更會錦上添花。
如何上好歷史課的教學反思
1、保持歷史課的生動性,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願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

(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尊重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保障。

,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我在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總之,教師只有認真細致地去鑽研新課程所規定的內容,備好課和備好學生,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課,不斷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的進步、
什麼是一節好的歷史課
一節好的歷史課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見到的評價標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從課前預習到課後檢測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目標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強調自主學習,或者強調研究學習,或者強調情境學習……。眾說紛紜,很難有統一的完美方案。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讓老師來回答,去問問學生,一個學校那麼多歷史老師,你喜歡哪個?為什麼?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們就能總結出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老師該如何去做。據調查,學生喜歡歷史課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師人很幽默,長得帥;能學會思考,增長認識;能解決學習的困難等等。這些話看起來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學生眼中一堂好課的標准:引起學生興趣;贏得學生喜歡;提高學生能力;教給學生方法。做到了這幾點,一節好的歷史課就不在話下了。

一、引起學生興趣

「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距離學生年代比較遠,按照課本講出來往往變得很枯燥。不能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引不起學生興趣是導致學生厭惡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因。歷史課堂教學如果能夠合理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和歷史場景的體驗,實現歷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達到落實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思維的培養目標。

我校宿春娣老師在《鴉片戰爭》一課就運用了情境創設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到《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英國貿易狀況》時,她是這樣說的:

英國欲將大機器生產出的商品打入中國市場,當面對著新奇的洋貨,一個中國家庭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兒子:爹爹,街上賣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親:好看管什麼用?結實才行。

兒子:那洋布又細又結實。

父親:光結實管什麼用,便宜才行。

兒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親:再便宜也要花錢,媽媽給你織,咱一文錢都不用花。

宿老師通過創設一個中國普通家庭關於英國輸入洋布的對話場景,生動再現了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的狀況。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了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生活體驗,彷彿就是他們自己家庭每天都會發生的關於社會問題討論的再現,一下就拉近了距離。通過這段簡短的對話,把「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受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 *** ,英國處於入超地位,不得不通過罪惡的鴉片走私來扭轉貿易逆差」的歷史結論讓學生在興趣中輕松地接受了,避免了傳統教學糾纏於「自然經濟」、「出超」、「入超」、「貿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學。

我校欒艷老師在《太平天國》一課的講述時也運用了這樣的方法來突破難點。她是這么講的:

李富貴是個廣西桂平的農民,今年18歲。前幾年,他和同村的幾個夥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隨太平軍參加起義。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畝制度》頒布了,李富貴和夥伴們十分高興。

李富貴家裡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12歲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規定,他們家裡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獲的季節到了,不用交租給東家了,全家都很興奮,但又聽說除了留足吃的糧食,其餘的通通要交到天國的國庫去。娘發愁了,大姐年底該出嫁了,拿什麼去辦嫁妝呢?卒長說不用愁,這些費用都由國庫統一開支。

《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沒多久,大夥的高興勁兒過了,很多人開始懶散,你說這是怎麼了?

看完「研習材料」和「情景再現」後,想一想,怎麼理解李富貴一家「高興、興奮、發愁、高興勁兒過了」這些心情?

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傳統講法就是引用《天朝田畝制度》的歷史資料,從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製度和產品分配製度來說明太平天國這個改造國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進而證明這個方案行不通。這種教法對於難點的突破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能力,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從而使課堂變得枯燥乏......>>
如何上好歷史課
多講講聞人趣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或者說是小說杜撰

在講課的時候多穿插一些這樣的小故事我想會吸引很多同學的

在講到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讓學生「穿越附身」到某個歷史人物身上,讓學生可以思考揣摩這一事件人物心理啊什麼的

甚至可以自己憤青一些,發表自己的言論,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一些看法。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節歷史課
高中歷史千萬不要給學生念書,學生不是第一天上學,而且辨別觀念開始成熟,時間一長上課效率會大打折扣(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高一歷史自學的)誤人子弟啊!!!

作為第一堂課,可以和學生隨便探討一些歷史問題(不要無聊的講些未解之謎——學生大都看過吧,某個人某件事或者現代生活折射的歷史等等)稍微跨學科沒關系,別扯太遠就行,切記和某一個人暢談或一個人誇誇其談,注意調動學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歷史內容悄悄串進去,忌多。一談話形式的課堂氛圍會給你以後的教學帶來結實的基礎。

上面純屬作為一個學生的感受,我受過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學生痛苦的「抉擇」,貌似嚴重了,O(∩_∩)O哈哈~!!放鬆沒那麼嚴重!

Ⅱ 歷史課怎樣上

一、初中歷史新教師第一堂課應如何上

看到你這問題就想到了我當初上第一節課,當時確實是很緊張.給你提個小建議,第一節課對以後學生是否愛上你的課和對你的第一印象方面極其重要,所以盡量放輕松,可以先和同學們互相了解一下,不妨展示一下你的詼諧幽默,但是要記得,不可以太過威嚴,同時也不可讓學生太過放肆,兩者之間要把握度的平衡.關於上課的內容,你可以先和學生們互動,相互了解,老師多了解學生,學生多了解老師,這對你以後的教學大有好處,也對增進師生感情和學生學習興趣有幫助,第二步就是了解學生們的歷史常識和歷史觀,了解學生的歷史常識有助於你以後的教學目標設定,了解學生的歷史觀有助於教學內容的把握,尤其是歷史觀,這個教學上不太注重的東西,要首先灌輸給孩子們,讓他們明白,歷史並不是課本上生冷的東西,而是有重大借鑒作用的最好的工具,不妨講講歷史故事,與後世的情況作一對比,讓學生們明白: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歷史就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充分掌握歷史的走向,這個民族是不會有前途的.這是歷史觀的講解.另外,盡量放鬆,不要急於講下一個問題,每個問題在沒有講透沒有解決之前不談及下一個內容,這是很重要的.羅里羅嗦講了一大堆,。

二、開學初中第一節歷史課怎麼上

自我介紹,然後盡量講講學歷史的好處,主要突出趣味性,講歷史課一定要風趣。

因為歷史很無趣,你再照著書念,學生肯定睡覺。我們的歷史課通常是告訴學生,歷史是什麼。

但是你可以嘗試下告訴學生,歷史不是什麼。比如講原始社會,人的進化,你就可以這么說。

人生當知來處,不知就是不孝(這是范偉演的一個搞笑廣告的台詞),再比如你講到漢武帝,你不必照著書上寫的那麼說他,你就說,漢武帝是個比較牛的皇帝,很拽,他把匈奴給打服了。再比如,說到少數民族,你可以這么說,我們古代管少數民族都叫蠻夷狄戎,這本身就不是什麼好詞兒了,還不夠?犬戎!再比如講日本偷襲珍珠港,你可以說,這么一來,美國能不參戰嗎?就比如,你一出門,一五歲小孩兒啪給你一大嘴巴,你說你還有臉混嗎?你還怎麼在這一帶混啊?所以,美國必須參戰,叫誰打了也不能叫日本打了,丟不起那人啊!總的來說,就是你的話語必須風趣。

因為歷史課如果照著書念,就是所有課里最枯燥無味的。適當的拓展歷史知識,當然這也要看你掌握的知識面的寬度,如果你知道的僅僅限於書本上,那就比較費勁了。

多告訴學生書本上沒有的,學生就愛聽。你可以上網看看袁騰飛是怎麼講歷史課的,希望會給你些啟發。

講課的時候告訴學生們就記知識點,答題的時候別寫廢話,就寫點。因為歷史題是按點給分的,把一句話總結成幾個字,那是最牛的,說明你有能耐。

即使寫整句話,也不能有問號感嘆號,只能有逗號句號,比如,這難道不是很有意義的事兒嗎? 問誰呢!永遠照耀著我們前進! 你愛哪哪去! 歷史課如果你能講到像和學生們在嘮家常,你就成功了。

三、如何讓這一節歷史課上得有新意我要開一節歷史公開課,講得是關於

既然是公開課,就有表演的成分在裡面.我覺得兩點很重要,1是要體現新課改理念,整個課堂要以學生學為中心,而不是老師教為中心,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2時課堂氣氛要活躍,加強師生互動.下面有網上找到的教學設計,供你參考第24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教案之一科技與思想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和閱讀使學生掌握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柱經》;范縝和《神滅論》 教師指導學生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成就簡表》通過學生總結「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幾位科學家,他們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這一問題,提高學生綜合歸納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范縝和《神滅論》以及佛教與反佛教的斗爭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現象、本質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模擬范縝與有神論者的辯論,使學生了解一些辯論的基本方法並培養學生唯物主義研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圓周率、《齊民要術》和《水柱經》內容和世界領先地位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發展,如數學、農學、地理學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並在不少領域居世界先進地位.使學生認識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方面的光輝成就,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建議教學重點 祖沖之和圓周率是本課的重點.在當時這是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重要科學成就,也是我們祖先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重點講述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學難點 范縝和《神滅論》是一個教學難點.雖然范縝和《神滅論》一節是閱讀內容,但是有神論和無神論的斗爭,由來已久.這不僅是思想上的斗爭,還是哲學觀點斗爭.對於初一的學生很難自己理解;此外本課內容有些專門的科學不易掌握和理解也是一個難點.地位分析 本課的內容就其內容和地位來說不重要.只要使學生明白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對當時和後世以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從而產生自豪感即可.教法建議 關於「祖沖之和圓周率」、「酈道元和《水經注》」、「賈思勰和《齊民要術》」三節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在填寫表格的同時自己講述祖沖之和圓周率、酈道元和《水經注》、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等內容. 類別時代人物成就 關於「佛教的盛行和范縝的《神滅論》」雖然是閱讀內容,但是有神論和無神論的斗爭,由來已久.這不僅是思想上的斗爭,還是哲學觀點斗爭.對於初一的學生很難理解.因此需要教師利用講述法從背景、經過和結果等方面進行講解.教學設計示例科技與思想重點分析:祖沖之和圓周率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分析:范縝和《神滅論》.學法設計:講述法為主,兼用談話、討論、講故事、圖示等方法教堂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的狀況,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時期的科學文化的發展狀況. 一、大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 1、劉徽 三國時代的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並計算出圓周率為3.14,他的成果,為後人更精確地計算圓周率打下了基礎. 2、祖沖之與圓周率 教師首先提問:祖沖之有什麼成就?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進行總結.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率.祖沖之在劉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膽的設想,反復的實踐.他認真鑽研古代天文、數學文獻,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終於用割圓術,計算圓內接正10000多邊形面積的方法,求得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論文集《綴術》是當時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 同時他在天文歷法、機械製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貢獻.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前蘇聯莫斯科大學「世界大科學家陳列」的走廊上鑲嵌著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環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為什麼祖沖之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呢?(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小字,幫助學生總結出答案: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反復實踐等) 二、酈道元和《水經注》 1、酈道元 教師首先指出:北朝的時候,還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這就是酈道元.哪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一下他的生平,估計學生如果進行了預習,會回答出. 2、《水經注》 教師首先指出:《水經注》是我國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後出示《水經》與《水經注》的區別圖表.並提出問題:從原書和註解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著作河流水道字數內容《水 經》137不到1萬河流流向、水情《水經注》1,252近20萬 引書437種河流的詳情、沿岸的山川城鎮、風土人情和歷史典故 教師總結學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經過長期觀察考證,為《水經》一收作注.名為注釋,實際上是頗具匠心的再創作.《水經注》以全國水道為綱,詳細地記敘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物產、礦藏、風俗以及歷史沿革等,他涉獵的書籍非常廣泛,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種.《水經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這對我們今天制定城建規劃,興建水利工程,考古、從事歷史研究都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這部書不僅為地理學家所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學家、城建科學家所。

四、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第一節課:教師講故事,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一.自我介紹: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是新學年的第一課,對於各位同學來說,我是你們的新老師.按照慣例,我首先應該作一個自我介紹.(盡量風趣.幽默.) 雖然對於高中生來說,教學時間很寶貴,但是今天我不準備上新課,而是想與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嗎?(調動一下課堂氣氛:生答:好!師:來點掌聲鼓勵鼓勵老師.學生熱烈的掌聲.活躍了氣氛.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 二.講故事第一個故事:快樂是一種能力快樂是一種能力:那是一家跨國公司策劃總監的招聘,應聘者雲集,考核也異常嚴格.層層篩選後,最後只剩下三個佼者,最後一次考核前,三個應聘者被分別封閉在一間被監控的房間內,房間內各種生活用品、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但沒有電話,不能上網,三人的手機也都被收走。

考核的方法沒有告知三個人具體要做什麼,只是說,讓幾個人耐心等待考題的送達。最初的一天,三個人都在略顯興奮中度過,看看書報,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只是在做飯的時候,因為都不太擅長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手忙腳亂中三個人還都快樂地把飯吃到了嘴裡。

第二天,情況開始出現了不同。因為遲遲等不到考題,有人變得浮躁起來,有人不斷地更換著電視頻道,把書翻來翻去,甚至連吃飯也草草地應對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眉頭緊鎖,一臉凝重,夜裡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只有一個人,還跟隨著電視情節快樂地笑著,津津有味地看書吃飯,踏踏實實地睡覺……5天後,考核方終於將三個人請出了房間時,那兩個焦躁的應聘者已經形容枯槁,只有那個始終快樂著的應聘者還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個應聘者凝神靜氣等待主考官最後出題時,主考官說出了考核最終結果,那個能夠堅持快樂著生活的人悲應聘了.主考官對三個同樣詫異的應聘者解釋道:」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在任何環境中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靈,可以個更把握地走進成功!」 師小結:快樂是一種能力.帶著智慧出發的時候,也帶上快樂,有了快樂,就已經成功一半了.俗話說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心情愉快時會信心百倍;心情沮喪時信心也會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樂的人,失敗卻常常糾纏失意的人。

但快樂與失意往往取絕於人對事情的積極心態。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洗衣店的老闆,一個嫁給了雨傘店的老闆。

老太太關心女兒家的生意所以天天發愁:雨天擔心洗衣店裡洗的衣服曬不幹,晴天又擔心雨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後來一位鄰居的一番話讓她再不發愁,轉憂為喜。

鄰居說:「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氣!下雨天,您有一個女兒會財源廣進;大晴天,您有一個女兒會生意興隆。對您老說,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心情也會不同。

下邊這個實驗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有位心理學家在一個中學里做了一個實驗,她問學生:「你們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有的同學說:「我最喜歡打電子游戲了,可好玩、可過癮了!」這時研究者就說:「看得出你真的喜歡,你在說到這件事的時候,你的表情顯得非常興奮、神采飛揚、眼睛都放著光」。

接著問:「你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呢?」有的學生就說:「我最不喜歡學習歷史了,枯燥無味,無聊極了,我也很討厭我們的歷史老師!」這時研究者又說:「你看在說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滿臉的沮喪,還皺著眉頭,眼睛黯淡無神」!研究者接著說:「那麼,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嘗試,你試著用打電子游戲的表情去上歷史課」!這時學生在想:老師給我們開玩笑吧,我怎麼能用打電子游戲的表情去上歷史課呢?研究者說:「大家試一試,堅持一段時間,你們就會發現驚人的變化。」並要求學生記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

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試著用打電子游戲的表情來上歷史課,一節課下來,學生們說自己的滿臉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覺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學生說自己特別討厭的歷史課原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內容,歷史老師有時也挺幽默的,學生覺得歷史課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厭的了!師小結:情緒是人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積極的、良好的情緒能促進學習的進行,而不良的、消極的情緒則會極大地障礙學習。所以個人的情緒狀態也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因此,面對高中繁重的學業,希望你們積極快樂的面對!只有你能欣賞我:第二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8成。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

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學生討論該故事後,師小結:成功在於堅持!第三個故。

五、你認為怎樣上歷史課

一. 要學會使用好課本 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

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於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課本有些內容是用小字印刷的,這部分內容不是課本的主要內容,編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一定要記的,但是同學們可以閱讀,最好結合課本的大字不分來看。

有時候我們要理解教材的內容,就要藉助這些小字部分。還有一部分內容,它們不屬於閱讀的范圍,但他們卻有助你只是的提高和思維的拓展,這部分就是課本中涉及到的練習題。

比如,七年級第一課就有「請你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過」這道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不僅要運用歷史知識,還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知識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這類的題目一方面可以鞏固自己的指示,還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

因此,對於課本知識,我們大家要學會分類學習。 二.要學會「閱讀」 要學好歷史,就要學會快速閱讀教材,才能取得課堂的主動權。

做到這一點,同學們就能學得輕松自如,並逐漸掌握閱讀技巧。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老師已經有層次性、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發我們大家什麼內容須詳讀精思,什麼內容要略看了解,什麼問題要邊讀邊想,什麼問題要讀後再想。

因此同學們要跟著老師給你啟示,尋找知識的縱橫聯系、前因後果等,同時大家也要養成圈點批註,做簡要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課文中絕大部分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資料補充,部分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要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件的起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資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知識,就要求大家詳細閱讀、認真思考。

這樣天長日久的訓練,同學們不僅會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後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到「善思」和「樂思」 《論語》里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做到學思結合。

愛思考、會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同學們要在課堂上利用老師給的思考的機會,培養多種思維能力。 層次一。

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入,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找事情的前因後果,以此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學「美國的冷戰決策」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如下幾個問題:(1) 什麼是美國的「冷戰」政策? (2) 美國為什麼要實行「冷戰」政策? 為什麼能夠實行「冷戰」政策? (3)「冷戰」政策的實質是什麼? 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 通過環環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徹悟,更是思維的啟迪。

長期如此的訓練,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層次二。

要鼓勵自己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訓練我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靈魂,外國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學生能提問題,就有利於形成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

因為發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體現。老師在教學中會鼓勵大家質疑,要求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評價、定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學生從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比如在討論岳飛時有同學就提出「他為什麼不先率領軍隊打敗金朝再回去?」在關於「在歷史上為什麼對武則天褒貶不一」的辯論課上,一個同學就認為是由於她是位女性,歷史上婦女地位低下,她當了皇帝違反了封建社會的常規,因此過去很多人要貶低她。 實踐證明,勤學善思,對歷史概念、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知識的系統、歸納、判斷、評價、分析、總結的能力會逐漸增強。

學會思維就等於找到了獲取知識的金鑰匙,自學能力也會增強。 四、學會掌握鞏固知識的技巧———「巧學」 1 及時鞏固訓練。

學完新課後的集中練習是能鞏固強化記憶,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所以學完的知識要及時復習,根據記憶的規律,以往總是先快後慢,及時復習鞏固,有利於降低知識的遺忘率。

2 總體復習。歷史學科是一張規律性強,線索脈絡清晰的知識網,把握住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系,抓住關鍵以點帶面,歷史課的學習及總復習便會化難為易。

橫向聯系的學習方法既要體現在總復習中,也應貫穿於每一節課的學習訓練過程中。老師每講到一個可以類比的歷史知識時,大家可以跟著老師的提示回憶所學的相同、類似的歷史知識,然後加以分析對比,把類似的歷史知識歸納到同一條記憶鏈條中去。

如講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時,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國革命爆發的原因、經過、影響加以對比,分析出異同,在分析對比中,悟出掌握知識的要領,這樣多次訓練、引導,學生就會。

六、歷史上「資本原始積累」怎麼解釋

所謂資本原始積累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裡的過程.應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並積累資本.它一方面使社會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人手裡,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准備了前提條件.英國的圈地運動就是例證. (2)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等手段來聚斂財富.例如16世紀的奴隸貿易. (3)資本積累不同於資本原始積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而積累的過程叫做資本積累.資本的原始積累的手段是掠奪,資本積累的手段是剝削.。

七、

9:10-10:00上科學課怎麼說?I have math class from eight to nine.10:10-11:00上歷史課怎麼說?The science class lasts from nine ten to ten.11:10-12:00上體育課怎麼說?Between ten past ten and eleven o'clock,I have history class.I will be in the P.E.class till noon from ten past eleven.12:00吃午飯怎麼說?I have lunch at noon.13:00-14:00上音樂課怎麼說?The music class starts at one in the afternoon,and ends in an hour.。

Ⅲ 如何上好高二歷史選修課

教過世界近現代史的老師都知道,這段歷史頭緒繁多,內容龐雜,學習的難度比較大,加上學生們在初中大多數沒有認真學習世界歷史,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如果我們在選修課上仍然按照課文編排的順序逐一講解分析,肯定課時不夠。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沒有興趣和耐心,到頭來我們是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分析了現在選修《世界近現代史(上冊)》的內容,抓住主要線索和重點內容,集中歸並成幾個專題,例如: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兩次工業革命及其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影響等。通過這幾個專題的教學,讓學生對世界歷史從14、15世紀到19世紀末的發展有個大體上的印象,對於這期間的重大歷史事件能夠有所了解。 二、在教學理念上:從封閉保守走向拓展開放,古今中外聯系對比。 在高二世界近現代史的選修課上,如果我們單純拘泥於世界史的內容,可能一學年下來,到高三時學生頭腦里有關高一中國近現代史必修課的內容將淡忘殆盡,這對高三的高考復習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從歷史科學的體系來說,中 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歷史的發展變化又必然地影響著中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要避免讓學生形成狹隘的世界歷史觀,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把中國歷史的有關內容不斷穿插進來,把中國歷史放到特定的世界歷史的大環境大背景中進行宏觀的認識思考,把中外歷史進行聯系對比,這樣既打開了學生的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復習鞏固了中國近現代史的內容,而且學生的認識水平在原來基礎上又有了升華和提高。這學期我們在結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這一專題後,插入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及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結束了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這一專題後,插入了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作用和影響。這樣我們在高二就開始了歷史學科內綜合的教學,既培養鍛煉了學生,為高三時學生的綜合復習和各學科的大綜合做好了准備,也適應了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三、在教學手段上:採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教學,立體綜合。 傳統的歷史教學,我們老師往往是一枝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堂課下來,老師口乾舌燥,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氣氛單調乏味,課堂知識容量有限,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現在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我們歷史課上完全可以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而且就我們高二的歷史選修課來說,只有採用多媒體教學,才能實施前面我們關於教學內容、教學觀念的設想,只有採用多媒體教學才能完成這種大信息容量,跨越時空的專題課教學。採用多媒體教學,我們老師只要輕點滑鼠,就可以把一系列歷史知識信息呈現在屏幕上,就可以把歷史知識結構框架擺布出來,就可以把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歷史場景展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歷史知識既有層次推進,又有立體綜合;既 能見其形,又能聞其聲,甚至於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感觀受到了刺激,有助於形成深刻的歷史印象,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有助於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使其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不再覺得歷史課枯燥單調了。例如:在介紹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我們引用了一些圖片資料,特別是引用了一些法國大革命的影視材料,讓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到三個國家的革命,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法國大革命的恢宏氣勢,領略到法國人民沖天的革命激情。例如:在介紹兩次工業革命時,我們展示了一些重大發明創造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巨大促進作用,堅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而更加尊重科學,尊重知識。 四、在學業提高上:逐步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歷史的學習,不僅要了解過去,更要關注現實,以史為鑒,為現實社會服務。我把有關基本歷史知識的鞏固作業放在課堂上,學生當場練習完成;課後布置一些具有開放拓展思維的問題,讓學生使用一定時間去查找資料,經過思考用歷史小論文的方式完成,如在學生了解西歐資本主義產生發展這段歷史之後,從《中國青年報》上選取了《歐洲不敢直面殖民歷史》這篇文章,給學生閱讀後,讓他們以XXXXXX殖民活動的見證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如結束了兩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中國的影響這一專題後,我布置了兩個問題:1、為什麼兩次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得到發展?2、當今中國應該怎樣抓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好時機? 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嘗試,我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先生 說的好:我們研究過去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解釋現在,解釋現在是為了觀察將來。總之,研究歷史不是引導人們向後看,而是引導人們向前看。

Ⅳ 我現在高二了。文科生。怎麼學好歷史啊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

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見勤於思考多麼重要。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不然「讀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話。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

當然,這四種習慣對其他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是實用的,只不過對歷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歷史教師更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

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學生往往是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歷史閱讀指導,甚至要用學語文的做運方法去學歷史。

(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

高一歷史「說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習的全面發展,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素質好的合格的畢業生。」這段話,讓我們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當然,「新課標」對歷史學習目的另有表述。

(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

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了解。

(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

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碧胡漏及彼。」

(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

每節正文1200—1300字悔爛,顯然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如「鴉片戰爭」這一節,要思考: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為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課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

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如《中國近代史》下冊第9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形成。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

(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如洋務運動一節引用曾國藩話:「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認識他辦洋務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至於「勤遠略」,只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注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

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了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

(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像力

高中歷史每節里的圖畫4—6幅,課前還有約20幅彩圖,此外還有些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像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

(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

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

三、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見解(新)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步曲。這三步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於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步曲」,取得較好的效果。

「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瞭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准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鴉片戰爭」一節,我們就要了解戰爭的過程:戰爭的起止年代、作戰雙方、戰爭路線和階段、重要的反抗斗爭、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

「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如「鴉片戰爭」我們就要思考: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等等。

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雲亦雲。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仍以「鴉片戰爭」為例,我們要從戰爭的成敗得失獲得見解、啟迪:落後就要挨打;政治腐敗必然導致軍事失敗;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等。

「了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了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采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局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

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

(1)濃縮法

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

(2)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系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3)圖示法

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松。

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可設計如下圖示(略):

(4)製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

(5)歷史年代速記法:

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

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復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像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

五.歷史復習四步法: 史實—史通—史論—史感

歷史課如何復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探索出歷史復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復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的歷史時空觀,並讓歷史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

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徵的掌握必須准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復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准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徵。如「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章,可以概括三條線索,即:國共兩黨由對峙對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斷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聯系比較

聯系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於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後聯系,能力遷移。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跨越兩章內容,涉及兩個階段十件大事。歷史復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於縱橫聯系,這就要求歷史復習不能支離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

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

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簽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

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

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體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

歷史復習四步法是復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系。「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復習時要求准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出歷史系統復習要求,要善於聯系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復習時要求深刻系統。「史感」是歷史學習、復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復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

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治史能力

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可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互聯網、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還要充分挖掘鄉土教材的歷史內涵,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總之,要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把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歷史生活緊密相聯,實行開放性學習.上海教科院付院長顧泠沅教授曾講到:「聽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歷史學習,要求同學就某一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考查,篩選甄別,撰寫歷史小論文或歷史考察報告。還可以組織歷史辯論會,重大事件紀念演講會,歷史題材的郵品、圖片展等。還可以開展「我的家庭歷史」的調查活動。

Ⅳ 作為一個師范生,怎樣為學生講一堂精彩的歷史課

歷史課是比較容易抓住學生注意力的,第一節課非常關鍵。滿足以下幾點,你就有可能成功。
1、自己是一個有學問、有責任心、肚子里有貨的老師。
2、課前要充分准備,講第一節歷史一定要打破課本的課程次序,挑選有懸念,故事情節強的一段歷史,作為第一節的講授課程,這樣可以把學生拉到你麾下。給學生講課前,以說書形式自己先試講幾次,找人聽。能夠達到吸引聽講人的程度時就可以給學生講了。
3、課堂組織,這是獲得學生尊重,認可的最重要環節。不管你採用什麼招數,讓學生眼球看著你的教鞭轉,注意力跟著你的聲音走。你的精力不能只集中在教本、黑板上,你要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
4、在講課前。先提問題、設懸念、讓學生帶著好奇、帶著疑問聽課,讓學生的思路跟著你走。
......

Ⅵ 高二文科生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高二是高中學習的關鍵時期,不僅課程任務重。很多文科生都覺得高二的歷史很難學。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高二文科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上課好好聽講。這是學習 歷史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不管你有多麼不喜歡歷史這門課,多麼討厭你的歷史老師,上歷史課多麼想睡覺,你都要認真的聽講,因為這是你學好歷史的基礎。如果高二文科生連歷史課都沒有好好聽過,何談學好高中歷史。

2、認真完成歷史作業。對於高二文科生來說,還不至於忙到連完成作業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一定要認真完成作業,這是學好歷史最基本的一項。一旦有錯題,要及時訂正,不懂的問題要及時的去問,可以在書上把相關的內容畫出來,這樣有利於考前復習。不建議高二文科生一邊做作業一邊翻書,這樣容易對書本產生依賴性,考試的時候你又看不了書。所以在平時做作業或是練習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先跳過去,做完了之後再去歷史書上找,這樣會讓你的記憶更深刻一些。

最牛高考勵志書,淘寶搜索《高考蝶變》購買!

3、想要學好一個科目,不做題是不行的。所以高二文科生也要適當做一些課外練習,不用很多,哪怕利用課余的時間做幾道也行。但是一定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時間去做歷史題,保持感覺。歷史的錯題也要及時解決,否則積累起來,惡性循環,想要再解決就難了。

我推薦: 高二學生怎麼提高歷史成績

4、重視歷史課本。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能會出錯,作業可能會寫錯,甚至是網路都可能會出錯,但是課本相對於考試來說,一定是對的。因為你的一切依據都要去課本上尋找,所以一定要重視歷史課本,看書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不要放過任何細節。

Ⅶ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張立新

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課。

因為,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

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歷史只是一門副科。

什麼是副科?就是與所謂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是那麼重要的科目。

既然不重要,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為不必要那麼認真學了。

這種陳舊思想,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不少的困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的第一節歷史課,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七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接觸過這個科目,有一定的了解。

對於一個新科目,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教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把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繼續保持下去,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節導言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在第一節歷史課上,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向學生充分「推銷」自己後,直接就跟學生說:「這是我們的第一節歷史課,我們不學習書上的新內容。

」學生覺得很奇怪:「不學習書上的內容,是讓我們自習嗎?」我說:「這節課我們聊天,我們就聊『歷史』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你不是在騙我們吧,『歷史』這兩個字能聊一節課?」學生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

我說:「不信?我們看著吧。

我們聊『歷史』這兩個字,不得不說『WWW』。

」學生鬨笑:「老師,你不是教我們上網吧,什麼『WWW』,我們上網早就會用了……」我說:「此『WWW』,非彼『WWW』……」學生馬上被我風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

「那麼,什麼是『WWW』呢?」

什麼是歷史(What)?這是第一個「W」。

學生恍然大悟:「哦,這就是老師說的第一個W」。

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歷史。

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一開始面面相覷,後來便有幾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有的講「歷史就是過去是事情」,有的講「歷史就是以前」,還有的講「歷史就是古代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表示充分的肯定。

我說:「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為什麼開始不敢說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同學有時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太復雜了,對吧?其實歷史這概念很簡單:幾千幾萬年前的事叫歷史,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事叫歷史,你們的昨天,對今天來說,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記住: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啦!」。

這樣學生明白了,原來過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稱為是歷史,自己也是歷史中的一個人。

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要學歷史(Why)?這是第二個「W」。

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

有了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經驗,此時,課堂氣氛有所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始被激活,大家議論紛紛。

有的說可以增長知識,有的說可以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還有的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

在聽取了學生的發言之後,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同樣表示充分的肯定。

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聽老師的觀點嗎?」學生大聲說:「想!」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給學生總結了兩個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學生說:「老師,這也是個理由,太簡單了吧?」我說:「我剛才不是跟你們強調了嗎,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

如果不用考試,我們課堂還要學這門課嗎?這個不算理由嗎?」學生鬨笑,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

我說:「現在的中考,歷史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以後上了高中以後,選文科的同學,歷史也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接著,我簡單地向學生傳達了這些年來的中考、高考方案,強調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經我這么講解,學生才開始明白:原來,歷史並不是他們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語文、數學、英語等一樣都是主科。

既然是主科,學好是必須的。

「當然,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是『被動』的學習」我說:「有沒有『主動』學習的理由呢?當然有。

」接著,我給出了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的第二個理由。

(二)學史明智。

「所謂學史明智,簡單說就是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

同學們相信嗎?」學生又用好奇、疑問的眼光緊緊地盯著我,期待著我的答案。

我說:「同學們如果不信,我可以簡單講個歷史故事,看是不是可以『學史明智』。

」聽說要講故事,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我跟同學們講了一個他們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的故事----田忌賽馬。

講完故事後,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歷史故事,你們有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了嗎?」學生說:「沒有!」我說:「沒有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是因為你們學了歷史後,沒有思考、總結的緣故。

我問你們,田忌取勝的關鍵是什麼?」學生說:「關鍵是田忌把賽馬的順序變了。

」我笑著說:「這還不是最主要的。

田忌能戰勝齊威王,最關鍵的是他懂得了運用自己的長處去跟齊威王的短處比,這才是贏的關鍵。

你們以後跟別人比賽,也要懂得運用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這樣才能贏。

」學生茅塞頓開,原來想要「學史明智」,必須要對學過的歷史,認真思考、善於總結、學會運用,這樣學習歷史才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

接著,我又問:「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在現實中是怎樣靈活運用這個故事的道理取勝的嗎?」學生用殷切的眼神看著我說:「想!」於是,我給學生說了我的一次經歷:

話說,有一次,我有個高中的同學結婚,他邀請我們高中時幾個很要好的同學參加他的婚禮。

自高中畢業後,我們很少在一起聚會了,老同學見面,自然很高興。

酒席上,我們互相敬酒。

幾杯下肚,我有點吃不消了,我的臉特別紅,因為我的酒量不好。

發現我這個情況後,一個酒量很好的同學開始「欺負」我了,只見他拿了杯酒過來:「老同學,我們好久不見了,來,我們幹了這杯酒。

」我勉強喝了。

沒想到,剛喝完,他又倒了一杯過來,「我們再干一杯。

」這時,我遇到困難了:喝了吧,自己受不了;不喝吧,又得罪老同學。

怎麼辦呢?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我的那個同學,我發現他有個短處,就是他長得比較瘦小,而我長得比他強壯。

我靈機一動:「這樣吧,既然大家那麼高興,我們不如扳手腕助興,誰要是輸了,就喝一杯。

」大家聽我這一說,都圍了過來看熱鬧。

看到這種情況,我那同學說:「好,來吧!」沒想到,我們准備好後,旁邊的人剛說開始,不到幾秒鍾,他就被我打敗了。

他喝了一杯。

接著,我又說:「再來!」第二回合,我的同學同樣敗了,他再喝一杯。

我說:「再來,再來……」我那同學不幹了,灰溜溜地閃開一邊。

我就這樣利用自己的長處化解了危機,反敗為勝……

聽完我的故事後,學生都笑得合不攏嘴。

有的說:「老師,你真厲害。

」有的說:「老師,你真牛。

」有的說:「老師,你真奸詐。

」我問:「現在,你們相信『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了吧?」學生說:「信了!」我又問:「既然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你們會主動學歷史嗎?」學生說:「當然會啦!」

通過我的一次親身經歷,巧妙利用「田忌賽馬」取勝的道理,現身說法,這時,明顯看出學生徹底服我了,也開始喜歡上我的歷史課了。

(一)要有興趣。

跟前面的兩個問題一樣,我同樣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

大多數學生討論後認為只要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背背書就可以了。

這說明學生還未掌握歷史學科的科學學習方法。

於是,我開始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試著回想,你們有沒有哪些方面是比較擅長的?」學生有的說:「我的籃球打得很好」、有的說:「我的數學學得很好」、有的說:「我煮的菜很好吃」等等。

我說:「那你們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在這些方面擅長呢?」學生說:「喜歡做,有興趣啊!」我說:「對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學好歷史,首先必須要對歷史感興趣。

」學生用認可的眼光看著我說:「老師,我們現在知道怎樣學好歷史了,只要有興趣就行……」可是,我又問:「只要有興趣就能學好歷史了嗎?」學生問:「不是這樣,那還要什麼?」我說:「還要方法!」

(二)要有方法。

要學好歷史,我給學生的方法是「聽、背、練、問」四個字。

1、聽。

指的是課堂上認真聽。

課堂上善於聽,是學好歷史的重要環節。

學生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聽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時用筆做好筆記。

2、背。

指的是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記下來。

俗話說:「背多分(貝多芬)」。

不管學什麼學科,背(記)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你不背(記)下來,做題的時候,又怎麼能做到胸有成竹呢!3、練。

指的是做練習。

做練習的目的就是要檢測你聽和背得效果如何,也是在進一步鞏固你的學習成果。

如果在做練習中發現問題,說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了,這時你就該問了。

4、問。

問也是學好歷史重要環節。

但,剛上七年級,面對著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環境,很多學生會害羞,甚至難以啟齒。

這時,我們就必須克服害羞的心理了。

我們的聖人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只要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臉皮厚一點,一次、兩次,不就習慣了嗎?這就是我教給學生學好歷史的四字方法,簡單、明了。

學生很快就用心把這四個字記下了。

在那節課的最後,我問學生:「上課時,我說『歷史』這兩個字,我們能聊一節課,你們信了吧?」學生齊聲說:「信啦!」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從學生愉悅的表情上,我感覺到這節課「引導學生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興趣」的目的達到了。

總之,通過那一節導言課,我用風趣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不僅闡明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而且點撥了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為今後的教與學打下了基礎,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閱讀全文

與高二第一節歷史課如何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5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4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7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9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4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7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7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9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6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9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