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創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如何創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發布時間:2023-06-05 15:01:00

1.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是初中必修的一門課程,對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對國家以往歷史發展過程了解等等有著重大意義。然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不少老師為了提高更加有效的 教學 方法 花費了很多心思。那麼我對此寫了以下策略。

高效課堂 ,不僅是素質 教育 對課堂教學的根本要求,同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致力於追求的目標之一。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基本上還停留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效率明顯較低。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無疑就成為了廣大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共同探討的重大課題。

引入 故事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不可否認, 課前預習 是提高課堂長效機制的關鍵環節之一。那麼,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前預習的效果,教師首先就應該採取科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預習當中,才能夠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

例:在相關秦朝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即可以為學生講述與秦朝歷史相關的小故事,如「焚書坑儒」、「指鹿為馬」等。當然,故事的講述並不一定是口述,教師也可以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影視劇作品入手,讓學生感受秦朝歷史,如《尋秦記》、《大秦帝國》等。在故事講述完成之後,教師即可以提出對應問題:「故事中(影視劇中)所反映的秦朝歷史是否真實?我們的教材上是如何介紹秦朝歷史的?」帶著這樣的疑問,讓學生在此對課文進行閱讀。顯然,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也能夠產生更好的預習效果,最終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增加互動、優化討論,活躍課堂氛圍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與基礎。那麼,要想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就應該適時引導課堂討論,在確保討論方向性的基礎上來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應對學生討論過程中的行為與反應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控、管理,促使學生的討論內容始終都緊緊圍繞著相應的主題,從而實現開展討論活動的預期目標[1]。

例:在「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設置如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為什麼頻繁出現政權更替的現象?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通常都會很快得出答案:「這種政權更替頻繁的現象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j結果。」此時,教師既可提出延伸性問題:「五代十國之後,趙匡胤(北宋政權建立者)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來加強了中央集權,這對五代十國的政權頻繁更替現象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樣的做法對北宋帶來了怎樣的局面?

通過小組討論,加之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必然會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認識,從而得出答案:「杯酒釋兵權的做法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從而實現對地方財政、軍事的控制。而其根本目的則在於削弱地方權力,有效避免藩鎮割據局面的再次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有效避免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再次出現,但卻給宋朝埋下了積貧積弱的伏筆,導致出現了實力較強的宋朝卻屢戰屢敗的現象。」

顯然,通過對這些議題的討論,必然將引導學生充分神話與挖掘歷史的內在聯系,不僅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同時也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徹底打破了傳統格局,改變了「言傳身教」的傳統靜態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以圖文並茂的特徵來實現了對「形」、「聲」、「色」的有機結合,以掛圖、實物模板等形式來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給學生帶來了更加逼真的直觀感受,在這種生動的教學情景下,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刺激著學生的感官[2]。

例:在「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播放相關於開國大典的視頻錄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昂首走過天安門的那一瞬間、在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剎那,學生的自豪感勢必將在心中油然而生。基於這種自豪感,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必然將更加投入。這不但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也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結束語:要想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首先就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思考與質疑的機會。顯而易見,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淺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法

一、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新課程創造性提出新的學生觀,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的學習者,學習新知前,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效預習不是簡單地瀏覽書本,應該要求學生帶著目的、問題,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找到答案,找出教材的難點和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學案。同時,教師應該加大對預習檢查的力度,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二、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前的准備主要是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但要真正做到高效,應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現在普遍採用的.一種提高教學水平的備課方式,通過集體備課可以取長補短,形成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備課組每次備課前先確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廣泛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共同規劃以解決最迫切的問題。

三、上課是高效課堂的根本

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作用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找准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使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與才能。

四、遷移是高效課堂的精髓

學生學習掌握知識、技能是通過廣泛的遷移,使已經獲得的 經驗 不斷概括化、系統化而轉化為能力。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內容相似和聯系密切的歷史史實。教師在教學新的章節時,要善於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利用舊知學習新知,就能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一個歷史事件中學到的 學習方法 ,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加以運用,那麼這些知識或方法並沒有被學生真正掌握。因此,教師必須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凡是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或方法,不能僅僅滿足於教學過程,而是應該千方百計地設計各種練習讓學生練習,使學生能及時地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實現學習的遷移。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相關 文章 :

★ 語文老師教學計劃參考文本【5篇】

★ 小學教導處工作計劃最新10篇

★ 初中教師的個人工作計劃範文

★ 2020初中老師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 2020年學校第二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精選範文5篇

★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 初三教師第一次動員會校長講話稿

★ 2021初中教師工作計劃

★ 物理教師期末教學總結【10篇】

★ 有哪些高效的歷史教學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 如何實現初中歷史課堂高效教學

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高效之我見


新的課程目標要求我們的歷史教學要使學生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樹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新的課程目標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特徵,涵蓋了學科教學的所有目標和內容。

針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力量在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當今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相關素質和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乃至態度、習慣等相關因素,筆者認為完成歷史教學的任務,實現這樣的課堂教學的目標,仍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不去努力創造條件,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那將枉費了事業,毀壞了我們的學生。在我們平時的歷史教學中,人們普遍的印象,學習歷史就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這是一種陳舊的觀念,如果死抱住這種觀念不放,我們的課堂教學只能是死水一潭。

筆者多年從事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樂於探索、善於積累、勤於反思,深深感到新的發展時期的歷史高效課堂必須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理解課程性質是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的重要前提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提出:「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續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讀課程標准對歷史課堂情感的闡述,我們不難看出歷史學科的教學所肩負的重任。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維系我們華夏兒女的精神紐帶,更是實現中華民族更偉大的發展所必需的精神紐帶。

我們也必須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必須從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高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教學,又要把其看作是一項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奠基性的艱巨的工程。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既要緊扣歷史教材的特點,又要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乃至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讓我們的學生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作用及深刻內涵,尤其注意培養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弘揚提升其民族精神。

如在我們平時的歷史教學中,不能忘記現在的學生將來都要是走上工作崗位,無論將來他們從事怎樣的工作,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都必須具備獻身的精神。在我們平時的歷史教學中也不能忘記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道德標准之一。我們的學生將來都要融入社會生活,他們也都要成為社會的一分子,豐富的社會生活,濃烈的社會色彩,需要我們的學生去創造。在我們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通過歷史學科的教學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無論怎樣的經濟發展都要維系著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二、引領學生動腦思辨、動手筆耘是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的左右翼

歷史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培養學生發現歷史問題、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諸多能力其形式應當是多方面的。但筆者以為引領學生動腦思辨、動手筆耘則最為重要,它是我們歷史學科高效課堂教學的左右兩翼,它的發展能夠拉動諸多行為的發展。這里思辨是基礎,而筆耘則是補充、提升、發展。因此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引領我們的初中學生在思辨的基礎上去筆耘,即訓練學生圍繞認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去寫小論文。這就要求我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興趣的激發,不是隨心所欲的,既要講究科學又要講究藝術,尤其要注意小論題的吸引性以及可操作性。要首先讓我們的學生有得寫,讓他們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切切不可令其高深莫測。其次則是設法讓我們的諸多學生努力增強筆耘信心。應當說不少學生由於思辨不到位,材料不充實,筆耘功底也比較差,他們還暫不可能寫出質量較高的歷史小論文來,因此作為教者必須作有心人,收集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生動有趣、短小精悍的歷史小論文,引導學生去認識小論文中出現的作者觀點以及作者觀點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去創新小論文的論證方式、文章結構的語言特色等。再其次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去綜合探究。學生寫不出像樣的歷史小論文尤其顯得干癟的主要原因是論據還不夠充分,是其思辨探究單一所致。因此我們必須設法引領我們的學生去綜合探究,極力地鍛煉學生,讓學生得到認識歷史、適應歷史的實踐,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得到互動中思維火花的碰撞,使其在歷史小論文的寫作中得到進一步的明晰和成熟。

三、尊重學生見解是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踴躍高效思維的橋梁

歷史這門學科本身就是對人物活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的記敘,雖然帶有作者乃致於編者的傾向性,但真實性仍然是其基礎。而學習歷史一定意義上講需要我們去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見解,進而提高認識能力、分析能力、評價乃至於評判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總不難看到學生的評判有著許多不中肯的地方,導致這些的原因應當說也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歷史知識淺薄、社會閱歷很不豐富所致,也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所致,更重要的是相關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受當時社會的局限或者本身的是非迄今仍有爭議。諸如此類的原因從某些意義上講也就繞化了我們的學生,導致對其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價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從理性的角度去對待學生的這些評判,而是草率了事地用前人的、先人的、聖人的見解去否定我們學生的見解,那就是對學生個體不尊重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科學不尊重的表現,更是對課堂教學本身的不尊重。所以歷史教學,我們必須把尊重我們的學生看作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第一要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充盈活力,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課堂更具高效。所以當學生的見解稍有偏離時,我們可以去循循善誘,當學生的見解發生錯誤時,我們可以暫不對其表態,讓其表達自己的意見,待時機相對成熟時再跟其進行探討。這樣既可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又能逐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同時很好地融會我們師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樂意學習多年來被人們忽視的初中小科的學習。

3. 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低效」是經常出現的一大頑疾。

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變得毫無樂趣和生氣,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因此,探索、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必由之路。

結合高效課堂相關理論的學習和歷史課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構建歷史學科的高效課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精心備課,打實高效課堂基礎

1.認真學習新課標,准確把握教材編排意圖

如在中國古代史「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這個學習主題下,列出三項內容標准:①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②說出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開發的史實;③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 ①項用了「了解」這一行為動詞,屬於最基本的「識記層次」。

「政權分立」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特徵,而三國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表現統一與割據矛盾最為典型的時期,很具有代表性。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抓住「統一」與「割據」這一矛盾核心,這樣我們都能把握住中國歷史上的這個重要歷史現象。

「民族融合」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特徵,第 ③ 項用了「概述」這一行為動詞,屬於理解層次,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歷史現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穿漢服」、「說漢語」、「與漢族人通婚」等措施,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措施的實行,在語言和血緣上消弭了民族界限和隔閡,對於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的促進意義。

2.認真分析學情,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需要

初中歷史學科寓知識於教材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之中,歷史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設計好學生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在對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興趣當中完成知識的預習。

使課堂教學預習先行,實現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教師由此根據「學情」作出判斷,設置教學環節。

課堂通過質疑、小組評價、當堂糾錯、矯正反饋等環節一步步達成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達成目標的過程獲得方法、體驗成功,這就是高效課堂所要求的學生「進步」和「發展」。

二、認真組織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

1.課堂提問要有思維價值,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在八年級上冊《戊戌變法》一課的教學中,老師為解釋變法失敗的原因,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⑴有皇帝撐腰,並得到部分讀書人支持的變法是否成功?⑵為什麼作為最高統治者光緒帝支持的變法會失敗?這兩個問題的設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一個問題看似簡單,好像沒有思維價值,實際上它的價值在於為第二個問題服務,對第二個問題有啟發性。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獲得「沒有發動人民群眾」這一信息。

課堂提問把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形成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2.重視學法指導,形成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歷史教材《大變革的時代》,由標題剖析入手,在方法上要引導學生怎樣去具體尋找思維的切入點、問題的探究點。

時代是具體指哪個歷史時期?推動變革人物是誰?變革的措施、作用、意義是什麼?變革的方向是什麼?變革的對象是誰?變革的動力是什麼?變革具備了哪些條件?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最終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形成學習能力。

3.加強對課堂活動的管理,控制好課堂節奏

曾經聽過一堂年輕教師上的《張騫通西域》公開課,裡面有個情節是張騫拜別漢武帝前往西域,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幾個表演的學生又是忙換裝,又是忙看詞,上講台後由於地小人多,「漢武帝」帽子又被碰掉了,笑的台上台下都合不攏嘴。

這樣的課組織的不緊湊,看似熱鬧,實際是混亂,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效益。

這種「表演」,對於課堂目標的完成幫助不大,學生從中也學不到什麼,甚至還會起反作用,耽誤了教學進度,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

所以課堂上需要教師緊扣教學目標,做到課堂充實有效,重難點突出,教學環節安排也要有的放矢。

4.教師要敢於「放手」,真正實現高效學習

我在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一課處理難點問題「辛亥革命的成敗」時,讓學生進行小組辯論,學生在辯論中除了得到「成」和「敗」的結論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個同學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如果孫中山不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辛亥革命是不是成功了?」這個問題提出的非常好,我當即表揚了這個同學。

圍繞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最終落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否完成」這個革命目的上,真正到達了問題討論的作用,揭示了問題的本質。

這個問題的提出,說明學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敢於對歷史事實進行假設,是學生辯證思維的突破,突破了歷史遺存,突破了書本的禁錮,是「開放」課堂的結果。

但是,課不管怎麼上,我們總得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這一節課應該讓學生在知識、情感、技能等方面有哪些收獲,讓課堂變得開放一些,採取多種方式授課,討論、辯論或者是通過角色演繹來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以更好的學習方式實現教學目標。

歷史學習的內容很廣泛,對史料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在歷史教學中,要擺脫僵化的思維模式,充分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總而言之,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學生的認識層面,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生存發展的需要。

因此,在新課程的改革中,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要發生改變,順應時代的發展,重新形成自己的教學方式。

在歷史的教與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在獲得歷史知識的同時,情感、意志、能力、心理、思維能力、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高效課堂體現了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應該成為我們歷史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

4.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歷史科目就是死記硬背,把知識點背下來,考試就會取得好成績。筆者以20年的歷史教學經驗和對近幾年中考的關注,發現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歷史考試越來越靈活,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初中歷史被人們稱為「副科」、「小科」,而歷史教學任務很重,課時安排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要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提倡高效課堂就太有必要了。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如何打造高效歷史課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動力。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繫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如在上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的時候,開始我就問學生「中國歷史上有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你們知道她是誰嗎?」有的學生說是武則天,有的說是慈禧太後,等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我才開始講新課。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編寫歌謠,以歌導趣;設置圖表,以圖增趣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二、教師博覽群書是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
1、教師要熟悉歷史課標,能夠把握歷史課標,更好的運用歷史課標。 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對考綱中註明的每章每節「清楚」,「明白」,「理解」,「掌握」「運用」熟記於心,知道每章每節在整個歷史這條長河中的地位,重要性。從而教師就能形成一種「刪繁就簡」的能力。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才能夠就目前的考試,利用課堂僅有的40分鍾,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2、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研究試題,知道每個知識點的出題的方式、方法,以便在講課的時候把每一種問法告訴學生。如關於武則天的考點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是誰?「(最直接的問法).武則天為什麼受到後人的尊敬?(因為她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指誰的統治?只有老師了解了每一種考法,在教學中才會得心應手。
3、教師本人要經常充電,做到「與時俱進」。教師要關心時事,關心熱點,做到以史為鑒。
三、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1、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歷史主幹,解讀課題,把握脈絡,理順關系。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隋唐時期的特點是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的特點是民族政權並立、民族融合加強;明清時期的特點是君權加強和社會危機。老師在授課時不能脫離這些主幹。每課的題目都很重要,老師須重點解讀: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說明隋朝的特點是繁榮而短暫。又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9課 民族政權的並立 遼、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權的更替是難點,老師可以採用多媒體課件解決。
2、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生動性與情感性的特點,引導學生的思維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教師收集、編寫有針對性的故事、典故、寓言等。用耐人尋味的故事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豐富聯想,開啟心智,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領悟到人身哲理。如我在講「商鞅變法」一課時,用了「南門立木」故事導入。故事是: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實行變法,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黃金。」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黃金?」還有人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有心開玩笑吧。」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到了北們。商鞅立即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通過故事,同學們明白了誠信的道理,急切地想知道商鞅的新法令的內容,我趁機進入新課的學習。
四、好的課堂檢測形式是高效課堂的的保證。
歷史課課堂檢測應採取多種形式,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布置適當的課堂練習題。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以下方法:寫小論文。如在學習了三次工業革命後,我布置學生寫論文「工業革命利大於弊」、」工業革命弊大於利」(每班分兩組,每組一個觀點),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辯論,學生明白了「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老師還可以根據課文的不同,即興提問:如「穿過時光隧道,某同學來到唐朝的濟南地區,他要到京城去趕考,問他走水路會經過大運河的那幾段」這樣的題涉及兩個朝代,一種制度科舉制。對學生吸引力大。
通過以上兩種方式的檢測,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達到了雙重效果。

5. 如何實現初中歷史課堂的高效

一、師生關系融洽化
「就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這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之中和課堂之外師生關系的好壞。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中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面對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系。師生的融洽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從而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目標設置合理化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要切合實際,符合學生發展需要,使目標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在設置三維教學目標時,首先要研究課標,准確理解課標要求,根據課標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課標」與「教材」對教學目標的要求。其次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目標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課《鴉片戰爭》時,我們可將目標設置為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當然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切忌追求面面俱到,顯得冗長繁多,難以實現。最後還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分層目標,關注弱勢學生,從最後一名學生做起,只有人人都獲得進步和發展的課才是高效的課。
三、課堂教學情景化
高效課堂教學結構應該是「在情景中展開,在活動中推進」。由於歷史知識有過去性的特點,不能再現,更不能重演,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教學情景,讓歷史課堂教學情景化。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滲透情感,通過對圖片、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和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逼真感人的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讓學生這種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如在教學《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獄》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布置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編寫活動劇本——把看榜人不同的表情、動作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八股取士禁錮了學子的思想,既損害了儒學本身的發展,也阻礙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進步。其直觀感受遠遠超過了教師的平鋪直敘。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方式:如讓學生走上講台當老師,就某一個專題的分組開展辯論賽,編排和表演歷史短劇,學唱歷史歌曲,編寫家庭史、社會史,舉辦故事會,撰寫學生小論文等等,這些都會讓學生感到有趣,也就會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教學內容問題化
古人就有「不悱不啟、不憤不發」之說。高效課堂的教學內容必須問題化,即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要在知識的關鍵點、能力的增長點和德育的滲透點設計一些有價值的綜合拓展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秦的統一》時,設計以下問題進行探討:1、秦統一了哪些方面?又有哪些具體措施?你最欣賞哪項措施?並說明理由。2、秦統一的各項措施有怎樣的作用,又有哪些措施現在還在起作用?這種開門見山,從學習的課題入手提出問題,直入要害,緊扣重點,突出重點,教學便可以事半功倍。當然也不可過度設問、泛泛而問或無疑而問,因為過猶不及,無效提問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設計問題要具有探究性、開放性、貼近學生的實際,真正使教學內容問題化、問題答案要點化、要點內容條理化。
五、教學方式多樣化
高效課堂應實施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及教學條件選擇最佳教學方法。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提供多種輔助性教學材料,以利於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特別要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例如:開展課堂分組討論,舉行辯論會,舉辦歷史講座、講演會,對歷史上人物和事件進行評價,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鑒賞並仿製古代錢幣、兵器、農具、服飾等歷史文物,編演歷史劇,觀看並討論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撰寫歷史小論文等。
六、課堂小結條理化
高效歷史課堂中的課堂小結是對整節課堂內容的高度概括,是對本節課知識要點的歸納總結。在課堂小結中一定要通過歸納、概括使整節課的內容系統化和簡潔化,結尾歸納,條理分明,便於學生理解、記憶。當然,這里的歸納可以是傳統的教師總結,如通過幻燈片或電腦設計條目清晰的表格都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為本」的理念引領下,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作「本課小結」,列出「本課小結」中各要點所包含的知識細目,並勾勒出全課的知識體系,便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構建歷史高效課堂,必須功夫下在課前,組織落實放在課中。

6. 如何打造自主高效的歷史課堂

如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 上蔡縣黃埠一中 常銀山
自初中歷史中招開卷考試以來,雖然在考場上學生可以任意攜帶書本和學習資料,但單憑查找書本或資料,學生根本考不了高分,因為歷史試題逐漸演變為像語文試題一樣,題在書本外,答案在書本內。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記住歷史知識,更要學會如何運用歷史知識,如何對知識進行歸納整合,把知識活學活用。歷史知識內容多,學習時間少,課余時間很難爭取到,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教育、培養、訓練,知識、方法、能力同步進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打造靈活、高效的課堂。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覺到歷史生動、有趣,教師可以想方設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
方法一:課前演講──點評歷史,所謂的課前演講不是漫無目的地即興演講,也非脫離現實的東拼西湊。
要求學生在每一新課開始前,去尋找與課文有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背景及相關新聞報道等。在課上用3~4分鍾演講,既要有歷史內容又要有自己的觀點,即達到有講有評。這里的評就是融入自己的觀點。 按照要求去做,學生就會去主動搜尋,主動查閱資料。一方面,學生的自我成功體驗得以滿足,避免了「一言談」的傳統教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參與性大大提高,課堂氣氛由此改變。另一方面,學生的辯證分析歷史問題,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得以鍛煉。進而滲透了歷史唯物主義與愛國主義教育。無形當中,教學的雙邊化得以很好開展,「互動式」的歷史教學也就隨之而生。比如在講授《法國大革命》這一課時,學生按要求做後,事先准備好的那位學生演講的題目是《拿破崙》。其中的一段話很出乎意料。「拿破崙固有的軍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確讓人欽佩,然而後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讓人唾棄。歷史的教訓讓我們永遠銘記,背叛人民終究被人民所拋棄。
方法二:利用歌曲引入新課,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比如《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一課,可以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感受東北淪陷後到處流浪的悲慘生活,激發他們的愛國之心,以利本課知識的學習。再如《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一課,可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待學生聽完後,教師可以就歌詞進行設問:同學們,你們誰知道歌詞中「春天」指的是什麼?這位「老人」指的是誰嗎?為什麼會神話般的崛起座座城呢?想知道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自學今天的內容,導入新課。
方法三:猜謎語——導入新課
比如《抗日戰爭的勝利》一課,可利用「謎語:日本投降的原因, 打一歷史人名」導入新課,請同學們先自學本課知識,再猜這個謎語。無形之中就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其次,在學生自學之後,教師如何設問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深挖教材進行知識升華的關鍵。 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課堂提問的設置十分關鍵。課堂提問涉及到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時機、方式途徑等,要想很好地完成歷史教學中傳授歷史知識、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的三項任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通過教師巧妙設置的疑問,使學生在「和諧的信息交流之中」得出規律性的東西。
現以《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一課的講授,談談歷史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設置。
一、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設置疑問,培養學生注意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
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我提出: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為什麼要發動西安事變?學生通過看書,可以得出兩點:一是中共的影響;二是兩位將軍的愛國之心。這就把本課的第2部分內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和西安事變聯繫到一起,同時也說明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是深得人心的。另外一點,即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影響,就需要教師聯系「一二〃九運動」才能使學生得出結論來,由此使「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這兩個貌似獨立的內容有機聯系起來了。
二、在歷史與現實相聯系之處設疑,培養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理解、分析當前實際的能力。 在放「一二〃九運動」的錄像前,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從「五四運動」到「一二〃九運動」,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廣大青年學生身上體現出一種什麼精神?這種精神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來講有何意義?學生看後,討論很熱烈,經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最後學生懂得:愛國主義是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精神支柱。我們今天的青年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把祖國建設好的雄心壯志。
三、在總結概括之處設置疑問,培養學生歷史的、辯證的觀點。
每個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都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講授「西安事變」中,我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西安事變後,以宋子文、宋美齡為首的國民黨一派和共產黨都不主張殺蔣介石,但二者的出發點一樣嗎?為什麼?
有許多同學都認識到了蔣宋的私人關系,也知道共產黨人的出發點是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經過激烈討論,大家逐漸認識到:以宋子文、宋美齡為首的國民黨一派主張不殺蔣介石,是從他們個人或集團的利益出發的;中共不主張殺掉蔣介石卻是體現了為抗日著想、為民族著想的寬大胸襟,也體現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誠意。同時,中共的這一決定也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
但當我接著提出:就答應「停止剿共,一致抗日」這一點,該如何評價蔣介石?大家的觀點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對歷史人物如何評價的問題,一方面要作實事求是的肯定,另一方面又要指出其歷史的局限性。蔣介石是屠殺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劊子手,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但就答應「停止剿共,一致抗日」來講,雖然蔣介石是被迫答應的,但他這個承諾畢竟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對抗日、對人民、對祖國都是有利的。 所以我認為,如果在歷史教學中課堂提問設置得好,對於活躍課堂氣氛、發展學生思維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在發展學生的思維方面,通過設置疑問,教師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分析,使學生不僅僅局限於教材表面,而是深入挖掘、開動腦筋,這對於理解歷史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自學能力,都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三,教師在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要適當傳授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以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三大宗教時,記憶三大宗教產生的時間順序,教師可引導學生這樣記憶:「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按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很容易就記住了,並且永遠不會忘記。再如:
一、順序記憶: 這種記憶是最普通的記憶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如: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就可以這樣記: 1、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第一次大陸會議召開。 2、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3、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轉折點。 4、1781年,英軍總司令康華利把寶劍呈給華盛頓。 5、1783年,英國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二、規律記憶: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如:英、法、美、日、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阻礙。革命或改革後這些國家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都有利於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對比記憶: 如兩次世界大戰的對比。中國與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對比。中國近代化的過程與西方近代化的過程做比較。亞非四大文明古國都發源於大河流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等對比。三次工業革命的對比。
四、歸納記憶: 可把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歸納。比如: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大運河。近代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和中國軍民的反侵略斗爭的事例。也可以把同一時間的不同事件進行歸納。比如:1945年發生的重要事件有:蘇、美、英雅爾塔會議、中國共產黨「七大」召開、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蘇、美、英波茨坦會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聯合國成立、台灣回歸祖國。
五、順口溜記憶

第四,努力打造學生自主學習歷史課堂模式。 歷史學科在時間、空間、和內容上的綜合性,決定了它的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性。學習歷史過程,就是教會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力量,使學生掌握如何應用基本的方法論和原則去觀察人類歷史的演變過程和各種社會現象發生、發展的原因,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極其豐富的知識天地和極其廣闊的現象空間。自主學習歷史課堂模式是實現這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自主學習」就是指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意向、啟發思維、點撥疑難、指點方法;通過學生自學、討論、師生交流、學生領會內化等方式,讓學生學會、會學,尋找到應該得到的知識,懂得要懂的問題,促使其全身心、積極有效地進行和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健康地發展等。它的模式可為: 教師 學生 興趣 引 激發意向 增強知識 自學 導 導 啟發思維 學 培養能力 解疑 疏 點撥疑難 發展潛力 內化 扶 指點方法 養成習慣 第五, 充分利用網路的資源共享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網上歷史資料、圖片等信息,結合教學實際,高效組織課堂教學。 網路為我們提供遼闊的資料空間,傳統的單純使用教學參考書、專業歷史書備課的方法必須改變。備課的過程就是一個最大限度獲取信息的過程,網上的資料經過提煉加工化為教學材料,也可以製作幻燈片,有時直接下載的圖片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效果顯著。利用網路我們可以瀏覽頁面,獲取最新學術動態。如我們訪問一些名牌大學的專業網站了解歷史研究的學術成果,有利於教學中的思辯和滲透。網上圖書館資料更為豐富,打開網站,我們在網上就可閱讀到以前難以見到的書籍,按照自己的需要摘取相關內容,便捷、高效,事半功倍。據報道:99年6月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工程——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問世,意味著我國系統的、成規模的中華文化信息資源將以電子形式參加全球網路共享。例如,上網鍵人「李白」一詞,就可以在《四庫全書》中搜索到39條內容。網路時代對信息的便捷獲取方式,將極大影響歷史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充分利用網路時代的多媒體優勢,結合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媒體組合教學,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特徵是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和直觀性,把教材的內容活起來,除了語言藝術外,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多媒體的功能了。教師要適時地動用電腦、幻燈、音響、投影儀等媒體,傳授歷史基本知識,讓學生在新情景中產生歷史審美的享受和獲取歷史知識,取得強化和鞏固知識的效果。 第六,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課堂上,在學生能夠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要有足夠的課堂訓練,以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達到強化記憶、鞏固知識、查漏補缺的作用,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打造歷史高效課堂,需要以上幾點相互配合,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反復的實踐和揣摩。

閱讀全文

與如何創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