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有名的協調位於什麼省

歷史上有名的協調位於什麼省

發布時間:2023-05-29 21:24:36

A. 中國歷史悠久,最有名的七大古都現在在哪幾個省份

中國七大古都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所在省份分別是:陝西、江蘇、北京、河南、河南、浙江、河南。

1、西安:

在西周時稱為「豐鎬」;秦朝稱「咸陽」;漢朝立名「長安」;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唐朝稱」長安「;五代時,為」雍州「,明代」西安「,稱呼沿用至今。

2、洛陽:

商朝西亳;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五代時,後梁、後唐、後晉均以洛陽為都,後漢、後周、北宋、金為陪都。後梁稱「西都」,後唐稱「雒京」,後晉至北宋稱「西京」,金稱「中京」。

3、南京:

春秋戰國時期」石頭城「,三國時,改為」建業「。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五代西都。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宋高宗,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

元朝,以建康府為建康路。明朝為應天府。太平天國」天京「。民國」南京「。

4、北京:

薊最早,堯的後裔周朝時,在北京建立第一個諸侯國;幽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涿州范陽郡,漢(劉備住這里);燕都,燕國都城。日下,晉朝時國都的代稱,(明清時書籍中用過)。幽都,唐朝 。范陽,唐朝。燕京,安史之亂之一史思明,在此建國改「范陽」為「燕京」 。

春明,唐朝時國度的代稱(明清時書籍中用過)。京城,唐朝時國度的代稱(明清時書籍中用過)。南京,遼國時,契丹人成北京為「南京」 。燕山,北宋。中都,金國。大興,金國(此時北京實際叫大興。)。大都,元朝(改大興為大都)。汗八里,元朝(蒙古語「大汗的城市」)。

北平,明朝 。北京,明朝 。京師,明朝。宛平,民國。京兆,民國。

5、開封:

秋時期,定名為「啟封」。秦朝「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五代時期,稱之為「東都」或「東京」。

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滅北宋後,稱為「汴京」。明朝,朱元璋改汴梁路為北京開封府。

6、杭州: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秦漢稱錢唐。隋王朝建立後,「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唐朝改「錢唐」為「錢塘」。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

7、安陽:

商朝「殷」。「安陽」一名始於戰國。隋朝,鄴城。北魏,相州。金代稱彰德,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國初年。

(1)歷史上有名的協調位於什麼省擴展閱讀:

「七朝古都」指現今河南省安陽市。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和易經的故鄉,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南北交通要沖,東接齊魯,西倚太行,北瀕幽燕,南望中原,自然環境優越,自古人傑地靈,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被譽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

早在2.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這里留下了活動的遺跡,創造了著名的「小南海文化」。

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率鄰部族遷徙到安陽,歷八代十二王,共255年。這一時期的商王朝疆域遼闊,國力空前強盛,開創了中國上古史的新紀元,也成為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

此後,相繼有三國時期的曹魏,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殷都廢而鄴都起,鄴都衰而相州繼,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陽這片土地上傳承不斷,安陽成為「七朝古都」。

B. 武當山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

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

相傳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飛升之勝地,歷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煉。

據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即在靈應峰創建五龍祠。

宋、元以來,代有開拓擴建。

明成祖於永樂十年(1412)曾動用軍夫30多萬人在此大興土木。

現存的36處宮觀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道教古建築群。

宮觀內保存的各類神像、法器、經籍等都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嶽」諸山之上。

武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圍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環繞,風光旖旎,氣勢宏偉,被世人贊為「萬山來朝」。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

明代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在武當山興建了大批建築,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從而形成了9宮、9觀、72岩廟、36庵堂的大型建築群,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的規模。

武當山的道教音樂也是中華音樂的活化石。

現在武當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餘處。

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佔地總面積達100餘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

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遺產包括:太和宮、紫霄宮、南岩宮、復真觀、「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宮位於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的南側,包括古建築20餘棟,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

太和宮主要由紫禁城、古銅殿、金殿等建築組成。

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組建築在懸崖峭壁上城牆,環繞於主峰天柱峰的峰頂。

古銅殿始建於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於主峰前的小蓮峰上,殿體全部由銅鑄構件拼裝而成,是中國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金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於天柱峰頂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

南岩宮位於武當山獨陽岩下,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慶殲。

現保留有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龍虎殿等建築共21棟。

紫霄宮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規模最為宏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道教建築,位於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於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

主體建築紫霄殿是武當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殿內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築式樣和裝飾具有明顯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門」,位於武當山鎮東4公里處,是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

牌坊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頃銀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鉚拼合,造型肅穆大方,裝飾華麗,雕刻有多種人物、花卉的圖案,堪稱明代石雕藝術的佳作。

此外,武當山各宮觀中還保存有各類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題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還有大量圖書經籍等,也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

武當山古建築群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裝飾藝術的精華。

在這里還衍生出武當道教、武當道樂和武當武術等文化范疇的精髓,為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增添了新內容。

武當山古建築群歷經滄桑,現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詞、岩廟。

在布局、規制、風格、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狀。

建築主體以宮觀為核心,主要宮觀建築在內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於宮觀附近地帶,自成體系,岩廟則占峰踞險,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巨大景觀。

在建築藝術、建築美學上達到了極為完美的境界,有著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內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國宗教歷史以及古建築的實物見證。

武當山古建築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規劃嚴密,建築傑出譽乎沖

武當山古建築群分布在以天柱峰為中心的群山之中,總體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

建築位置選擇,注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布疏密有致。

建築設計的規劃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緻,或深藏山坳,或瀕臨險崖,達到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具有濃郁的建築韻律和天才的創造力。

高超的技術與藝術成就

武當山古建築群類型多樣,用材廣泛,各項設計、構造、裝飾、陳設,不論木構宮觀、銅鑄殿堂、石作岩廟,以及銅鑄、木雕、石雕、泥塑等各類神像都達到了高度的技術與藝術成就。

道教建築之瑰寶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始終由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皇室派員管理。

現存建築其規模之大,規劃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國現存道教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

反映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

武當山金殿及殿內神像、供桌等全為銅鑄餾金,鑄件體量巨大,採用失蠟法(蠟模)翻鑄,代表了中國明代初年(15世紀)科學技術和鑄造工業的重大發展。

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武當山建築群的興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擴展外交的同時,對內大力推崇道教,灌輸「皇權神授」思想,以鞏固其內部統治,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思想信仰等意義。

主要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主要遺產有太和宮、南岩宮、紫雲宮、復真觀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太和宮:位於天柱峰南側,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20餘棟,建築面積l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

金殿: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天柱峰頂端的石築平台正中,面積約160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

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

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

正脊兩端鑄龍對峙。

四壁於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

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雲紋樣,線條柔和流暢。

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

屋頂採用「推山」做法為特點。

殿內於後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

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

壇前設香案,置供器。

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

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

殿體各部分件採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古銅殿: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

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於元大德十一年鑄於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紫禁城:建於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牆基厚2.4米,牆厚1.8米,城牆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岩砌築,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徵天門。

該石雕建築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紫霄宮:位於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於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築之一。

現存有建築29棟,建築面積6854平方米。

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聖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築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築群。

宮的中部兩翼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宮內主體建築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建在三層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

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

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

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台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調。

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

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杠的特徵。

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

殿內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內槽有斗八藻井。

明間後部建有刻工精緻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采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築所少見。

南岩宮: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

位於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

現存建築2l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佔地9萬平方米。

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築物。

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建於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

頂部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後坡依岩,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築斗栱的做法。

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復真觀:建於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

位於獅子峰前,現存建築20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佔地6萬平方米。

觀門側開9Jr匝山勢建夾牆復道,狀如游龍。

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

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芷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

前有五雲樓,五層樓翼角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交叉疊閣,為大木建築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

「治世玄岳」牌坊: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552年)。

位於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岳門。

系石鑿仿大木建築結構,三間四柱五樓牌坊,高11.9米,闊14.5米。

明間與次間之比為5:3。

坊柱高6.4米,柱周設夾桿石以鐵箍加固。

柱頂架龍門枋,枋下明間為浮雕大小額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 *** 和下枋,枋間嵌夾堂花板,構成明間高敞、兩側稍低的三個門道。

正樓架於龍門枋上,明間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橫式牌匾。

次間各分兩層架設邊樓、雲板與次樓,構成寬闊高聳的正樓、邊樓,由上而下,逐層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賜額「治世玄岳」。

此坊結構簡練,構件富於變化,全用卯榫拼合,裝配均衡嚴謹,坊身裝飾華麗,雕刻精工,運用線刻、圓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動物和花齊圖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樓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

此外,在全山各宮觀中還保存著銅、鐵、木、石各類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製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圖書經籍等,均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C.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資料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簡介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

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陝 *** 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

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

是「4A」級旅遊景點。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館舍由一組「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風格建築群組成。敗碼

館舍布局呈「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侍核點。把唐代古典建築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相結合,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築風格於一體。

館區佔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 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

[1] 陝西歷察談哪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 博物館效果圖王朝曾在陝西西安附近建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以及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

堪稱陝西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象徵。陝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什麼介紹

陝西歷史博物館素有「給我一天,還你萬年」之稱。

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91號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陝西省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

因此西安也成為了全國十佳旅遊城市。 無論在博物館的建築、內部設施或陳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都堪稱中國博物館之最。

這座由我國著名女建築師張錦秋設計的建築,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反映一個博大、輝煌的時代風貌,既體現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氣勢,又兼收並蓄傳統園林和民居的設計手法。主題建築整體採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創造了一個庄嚴、質朴、宏偉,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氛的現代空間環境。

這里館藏文物多達37萬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除了常規陳列外,館內還經常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是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前身為1944年6月成立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1950年改稱西北歷史陳列館,1952年改稱西北歷史博物 館,1955年6月改稱陝西省博物館。1983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開始在現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並定名現名。

122008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確定為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區佔地 65000平方米。

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

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陝 *** 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後,集中珍藏陝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 。

【游陝西歷史博物館作文】

下了車,對面就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建築,頗具盛唐風采,井然有序,錯落有致,雄渾莊重,讓人不覺眼見一亮。

跟隨著隊伍走進了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巨大的石獅子仰天長嘯,好像一名魁梧的衛士忠誠的守衛著巍峨的博物館。我們首先要參觀的是「大唐遺寶」專題展覽。

據介紹,這一批珍貴文物是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發現的。在這里,雖然我們只是欣賞到了出土的一小部分文物,但文物之精美;工藝之精湛,讓人驚嘆不已。

整個展覽分為兩部分。我們最先見到「玉潤華光」部分,這一部分集中展示玉器、寶石等精品,其中不少都是海內外罕見的珍品。

其中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就是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我在家中的書上頻頻發現它的蹤跡,晶瑩剔透的瑪瑙閃爍著神秘的風采。

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見到它的實物。在這樣的一次偶然的機遇下,能夠見到它的「真身」,真讓我有些受寵若驚。

第二部分「金銀璀璨」表現了大唐工匠高超的技藝;更有數十枚銀餅、銀鋌,留有唐代人鏨刻銘文和墨書記錄,為後人研究唐代歷史留下了重要的資料。不僅如此,還有不少帶有異域風情的工藝品,以及由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錢幣。

體現了中華唐代時期民族的交流和發展,也體現了唐代開放的時代特徵。接著,我們參觀了主館。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館內的展廳設置也是如此,主要展現了周、秦、漢、唐代的精美文物。主要有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的彩陶,反映西周王都興起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民族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文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等,讓人耳目一新。

陝西歷史博物館真正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介紹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素有「給我一天,還你萬年」之稱。

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91號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陝西省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因此西安也成為了全國十佳旅遊城市。

無論在博物館的建築、內部設施或陳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都堪稱中國博物館之最。這座由我國著名女建築師張錦秋設計的建築,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反映一個博大、輝煌的時代風貌,既體現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氣勢,又兼收並蓄傳統園林和民居的設計手法。主題建築整體採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創造了一個庄嚴、質朴、宏偉,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氛的現代空間環境。

這里館藏文物多達37萬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除了常規陳列外,館內還經常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陝 *** 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8件國寶級文物,分別是哪些,分別位於哪些展廳?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

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

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

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

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5、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

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

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

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

陝西博物館的內容簡介

自藍田人、半坡人始,周文王、武王,秦皇、漢武,隋文帝、唐太宗就這里馳騁,以致陝西遍地文物,號稱文物大省。本書帶領您在陝西省的164家博物館間暢游。在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大明宮遺址公園、西安半坡博物館以及周邊的秦始皇陵博物院、華清池、仙游寺……在關中,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漢代的陽陵和茂陵、唐代的乾陵、法門寺博物館、周原遺址……在陝北,耀州窯博物館、葯王山博物館、延安革命歷史博物館、鍾山石窟、榆林漢畫像石博物館……人到陝西,稍加留意,就會感受到中華古老文明的偉大。

導游應該怎麼介紹陝西歷史博物館呢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博物館,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築群,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

它匯集了陝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鑒於陝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共投資1。44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陝西歷史博物館,於1991年6月建成開放。

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和庭院建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鰨逑至酥謝ك褡宓拇Í辰ㄖ綹瘢本哂械胤教厴º褪貝É瘛?br /> 博物館珍藏了陝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

3萬件(組)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陝西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陝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陝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

●特點:陝西省博物館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築風格於一體,典雅凝重,古樸大方,布局協調,氣勢宏偉,體現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多功能照明系統,採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 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和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鑲金玉鐲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造型繼承唐代博大雄渾、典雅凝重的風 格,借鑒我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樓」的布局形式,同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把我國盛唐時期古 典建築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要求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既保持了 古老風貌,又有現代化的特點。 屋頂採用唐代盛行的灰綠色琉璃 瓦,顯得華貴莊重,古樸大方,牆面材料為仿石棉磚,門窗則采 用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框架,館內配備可控制溫濕度的全封閉 中央空調系統,多功能的照明系統,自動防火防盜系統,計算機 控制管理系統;設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具有先進的化驗、測試 技術和文物保護修復手段。

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有電腦控制 並擁有3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和6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國際學術報 告廳。此外,還有設施完善的文物庫、資料室、購物中心等。

●珍藏:館內珍藏了陝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遊客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陝西歷史文物。 ●結構:展室總面積達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大部分,其中陝西古代史陳列、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陝西歷代陶佣精華展和唐墓壁畫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出奔騰咆哮的黃 河和綿亘無垠的黃土高原。 這是孕育誕生陝西歷史文化的地理環 境。

陝西的歷史是黃土地文明的歷史。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 獅是這種文明的標志。

它造型雄偉,氣勢澎湃,石刻之精美,氣 魄之弘大,堪稱「東方第一獅」。這頭石獅來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順陵。

中國古代的獅子及獅子雕刻藝術 由阿富汗傳入,中亞的浪漫奇特與東亞的深沉渾厚在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為一體,集中體現了陝西歷史文化的基調。 近1500米的展線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部分組 成。

位於博物館中央上下兩層的基本陳列薈萃了陝西出土文物的 精華,展出的3000餘件稀世珍品從陝西出土的幾十萬件文物中精 選而來,許多珍貴文物在這里首次公諸於世,分史前、周、秦、漢、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 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陝西古代歷史,並使人們了解陝西一些重 要考古遺址的基本面貌。 漢·四神瓦當(朱雀) 直徑15。

8厘米,邊輪寬2厘米,陝西漢長安城遺址出土。朱雀口卸寶珠,昂首翹尾,更顯得威嚴勢猛,神聖異常。

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D. 哪個縣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務院:同意將河北省蔚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5月10日消息, 據中國政 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同意將河北省蔚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批復同意將蔚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要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好重要保護地段的詳細規劃。在規劃和建設中,要重視保護城市格局,注重城區環境整治和歷史建築修繕,不得進行任何與名城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

批復要求,河北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要加強對蔚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規劃、保護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來源:中國新聞網

E. 邳州的來歷.以及歷史名人

邳州古稱邳國、下邳(即三國演義中下邳),1912年(民國元年)始稱邳縣,1992年10月撤縣設邳州市。

邳州作為隴海鐵路與京杭大運河的交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邳州經歷了楚漢相爭、三國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現代史上的徐州會戰,淮海戰役。抗日戰爭中的著名的台兒庄戰役即發生與此,與台兒庄接壤的邳縣燕子埠鄉的民眾積極支前,周邊多個鄉鎮都協助中國軍隊建立兵站、支援前線、救助傷員。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時,國共兩軍亦曾鏖戰與此。抗戰與解放戰爭中,新四軍蘇北支隊也以邳縣北部與山東南部微山湖一帶為根據地。邳縣北部,尤其是燕子埠鄉,多為山區,並與山東、安徽、河南交界,所謂三不管地區,因此發展成為游擊區。

著名歷史人物有:夏朝時奚仲、戰國時齊相鄒忌等封於邳,秦朝時黃石公在邳授書張良(張良納履)。中國同盟會員徐國泰追隨黃興參加廣州武裝起義,獻身於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名文學作品《紅岩》中的「小蘿卜頭」(宋振中)及其父母宋綺雲夫婦等許多革命先烈皆為邳州人

而文學作品中,白毛女的故事原型也發生在邳縣。其作者賀敬之就是燕子埠鄉賀集村人。燕子埠鄉治所在有一前山,山上面仍然有古廟和洞穴,以及罕見的石洞中的水井。當地人稱該廟為奶奶廟,白毛女的傳說即發生與此,賀敬之即根據傳說寫就白毛女,文學作品中的白毛女最終得救,比歷史和現實中的白毛女與奶奶廟都幸運多了。傳說與奶奶廟古已有之,周圍仍有許多清代文人墨客所留的石碑。然而,因為該廟所在的山石料非常適合作水泥,當地人和來自浙江的商人正在肆意開采山石,奶奶廟已然岌岌可危。

教育,當地人特別注重教育,往往以質朴勤奮,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上述扒頭山村的一個民辦教師,以簡陋的教材、教具,令生源並不出眾,甚至可以說是英語基礎差的不能再差的學生,在徐州市統考中,平均成績第一。八十年代,他的一個學生,從石頭壘成的教室中,考入清華大學。該老師周遠生,被評為徐州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班主任,成為該縣教育史上的驕傲。市政府駐地運河鎮的運河中學,是徐州市重點中學之一。

柳琴戲為當地著名民間曲藝,類似京西大鼓,解放前及解放初期頗為流行

F. 湖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現今湖北境內這樣的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有:紅安縣七里坪鎮、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周老嘴鎮、潛江市熊口鎮和陽新縣龍港鎮。

此外,羅田縣勝利正橡鎮、大悟縣宣化店鎮等也保留有較多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湖北是土地革命的主戰場之一,中國 *** 在湖北及毗連地區先後開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贛、鄂豫邊、湘鄂川黔、鄂豫陝等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紅色政權,組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三軍團等主力紅軍。

由於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紅色政權駐地和指揮中心多以小城鎮為依託,留下了豐富的革命史跡。

現今湖北境內這嫌御樣的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有:紅安縣七里坪鎮、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周老嘴鎮、潛江市熊口鎮和陽新縣龍港鎮。

此外,羅田縣勝利鎮、大悟縣宣化店鎮等也保留有較多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一、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特點 1.歷史悠久,紅色資源密集,品位高。

這些城鎮都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在鎮內及其周邊保存著數十乃至上百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核心資源都分布在鎮中以往的主要街道(通稱為「老街」,街道兩旁多是明清以來的傳統民居,革命舊址即在其內),古鎮特色風貌保存尚好,堪稱「天然革命歷史博物館」。

建國後,革命舊址多成為國家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建設部還公布七里坪鎮、周老嘴鎮為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2.依山傍水,綠色生態環境較好。

大別山、洪湖水、魚米鄉,山清水秀,物產豐饒,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3.區位條件好,交通便利。

這些城鎮均有國道、省道通過,都在省會武漢市3小時車程范圍內,距各自的縣城、市區只有幾十公里,潛在的客源市場巨大。

二、存在的共性問題 1.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市場開發。

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完全空白,其名氣更多地體現在革命歷史地位、文物價值和傳統教育等方面,精神財富尚未轉化為物質財富。

2.作為紅色資源本身的革命舊址多有毀損,亟待保護。

而革命老區地方財政拮據,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因此,如何借全國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浩盪東風,乘勢而上,把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就提到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議事日程上了。

總的來說,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經濟相對落後,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旅遊配套設施尚是空白。

應在對這些城鎮進行整體改造、環境整治建設和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整體開發,恢復古鎮老街原有風貌,形成城鎮環境優美、旅遊配套設施齊全、教育旅遊產品豐富的紅色旅遊景區。

三、開發建議 1.旅遊開發與城鎮建設相銜接,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條件。

修建配套干線公路以及景區道路、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標識牌、旅遊廁所等旅遊配套設施,改造、擴建、增容供電、排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大力整治周邊環境,搞好綠化。

這樣既增強可進入性、提升景區整體形象,又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2.遵循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的原則。

搞好文物修復,改造擴建現有陳列展示場館。

保護、徵集、復製革命文物,更新革命史實展覽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使之能再現當時的舊址原貌和歷史氛圍。

3.紅綠結合,區域聯動。

實踐證明,將紅色旅遊資源與綠色自然資源緊密結合是最佳的紅色旅遊發展模式。

同時,旅遊城鎮的發展,還要考慮到與周邊地區旅遊資源的競爭和協調關系。

例如,周老嘴鄰近洪湖,與洪湖市瞿家灣直線距離25公里,都曾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洪湖市藍田生態農業園、柏枝濕地公園均是極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資源,環繞洪湖分布,宜與監利的紅色旅遊資源進行整體開發和線路組合,打造一條「紅+綠」、「陸+水」精品紅色旅遊線路,使湘鄂西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連為一片。

四、增強產品吸引力 1.突出「紅色」概念,把「紅色」做足,打造旅遊精品。

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紅色旅遊景區的特點和優勢,在於保護、開發、整合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旅遊產品的內涵,為遊客創造重回革命年代的「紅色體驗」。

如果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史跡參觀、簡單的圖文展示,是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全方位的體驗要求的。

因此,必須認真規劃開發核心旅遊資源,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差異文化」所產生的市場吸引力,並與綠色的自然景觀芹清岩、古色的歷史景觀和彩色的人文景觀緊密結合在一起,由目前單一的瞻仰、參觀向參與性、體驗性等互動性方式轉變,寓教於游,寓教於樂,做到既見物、見景,又見思想、見精神。

2.把紅色旅遊當成發展經濟、造福人民的重要產業來抓。

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需要國家、 *** 在規劃、資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市場導向等方面給予積極引導、扶持和加強管理。

但完全依靠中央和上級 *** 撥款不太現實,「等、靠、要」只會延緩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的步伐。

當地 *** 應當轉變思維,通過制定有效的優惠政策,加快建立項目的招商引資機制,促進紅色旅遊開發的投資多元化,解決資金緊缺的「瓶頸」。

在紅色旅遊的經營上,既要避免借紅色旅遊產業化,提高紅色旅遊景點收費,唯利是圖,又要杜絕庸俗化的「接待旅遊」、「公費旅遊」。

尤其重要的是,努力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的結合,深度開發食、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產業鏈(可優先發展地方風味餐飲、特色旅遊商品),帶動當地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的全面發展,使當地居民成為發展紅色旅遊的參與者、經營者、獲益者,推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總之,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進行紅色旅遊建設開發,應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恰當地處理好紅色旅遊、文化保護、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關系,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子,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古鎮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1.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監利縣周老嘴鎮

位於監利縣北30公里處。

始建於明朝,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歷史,房屋均為前後多進的磚木結構民宅。

屋面施蓋小青瓦,山牆裝飾各式墀頭。

街道寬不過三四米,鋪設青石路面,街道兩旁拾一、二級石階,便是各家民宅。

其建築布局均為前鋪後室,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廂房,且均用木格扇門和格扇板相隔,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特色,此外周老嘴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首府,現保存著原有風貌湘鄂西省委、省 *** 等相關舊址48處。

主要有 *** 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蘇維埃 *** 、省軍委、紅二軍團總指揮部、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學校二分校、紅二軍軍部、政治保衛局等舊址和湘鄂西第三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會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賀龍、周逸群等人舊居。

現建有革命舊址紀念館。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安縣七里坪鎮

位於紅安縣城25公里。

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古鎮。

其中長勝街是七里坪的一條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為楊殷街,全長400米(解放後又續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門樓,花崗石條砌成。

街道兩邊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每間房屋山牆或隔火牆有龍蛇鳥獸造型裝飾,街道寬約7米,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

此外七里坪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

現保存有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革命法庭、工會、銀行、黃麻起義會場、 *** 黃安縣委駐地、紅軍經濟公社、列寧小學等四十餘處革命舊址。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湖市瞿家灣鎮

位於洪湖市區西北31公里。

明弘治九年(1496年)為江陵瞿文暹所建,初名「打銃灣」。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名為「瞿家灣」。

有明清建築21棟,大多集中在古鎮東部。

此外這里還是第土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

保存有 *** 湘鄂西中央分局、 *** 湘鄂西省委會、湘鄂西省蘇維埃 *** 等革命機關的舊址和其他革命遺跡20餘處。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監利縣程集鎮

位於監利西北30公里處。

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距今800餘年,為典型的江漢平原風格的民居建築。

現存老街東西走向,1000多米長,寬不過4米,有明清建築110餘棟,約有70%保存完好。

這些建築臨街的多為商業鋪面,中進是客堂或作坊,側有賬房,後進則為貨棧或曬場。

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或報頂)、廂房,均用木格扇門和木格扇板相隔。

門窗一律鏤格,登樓推、街景盡收眼底;木板排門居多,石質門框較少,刷桐油而不施彩繪,保持原木本色,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水鄉特點。

鄖西縣上津鎮

又稱柳州城,位於鄖西縣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鎮,為明代城址。

周長1236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

城牆高約7米,呈梯形.為青磚砌成。

設5個城門,高3米余,門內右側有蹬道至城樓。

城外有護城河,寬35米,深6米。

城中軸線偏西有一南北向主街,連接南北二門,長287米,寬3米,從西門至主街有一小街,長60米,街道正中以青石板鋪面,旁為卵石饅路,街檐設下水道。

房屋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隆脊吻檐,雕梁畫棟,一進多重。

據文獻資料和考古分析,此城建於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清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

現城垣完整,城內建築大部分為原貌。

2.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位於武漢黃陂區木蘭鄉。

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築,其中古民居保存完整的有10戶,約139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有33戶,3228平方米,這些房屋外牆全用規整的條石砌成,而很多內牆卻用夯土築成。

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位於恩施市崔家壩鎮.其明清古建築和古墳嶺墓群是恩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恩施民俗文化生態村。

相關鏈接

2003年10月8日,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選命名了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22個,湖北省無一入選。

2005年11月12日評選命名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8個,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入選。

2007年6月9日評選命名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77個,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程集鎮、鄖西縣上津鎮和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入選。

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結果日前在京揭曉:我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洪湖市瞿家灣鎮和監利縣程集鎮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鄖西縣上津鎮,位於十堰市西北部,是湖北西進的橋頭堡,陝西東出的東大門,是一個區位優勢明顯的口子鎮。

1985年,上津古城被湖北省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津鎮現存古代八大自然景觀,以及以明清一條街為主的20多個聞名景觀。

其中包括:鐵箍雲峰、長堤柳浪、天橋古洞、松山仰面、白岩雲橋、仙鶴凌霄、山山疊翠、伍峪青幔等。

洪湖市瞿家灣鎮,地處洪湖市西部,西接監利柳關,南倚百里洪湖,北靠洪排大河,東臨沙口新場,「三橫兩縱」的自然水系將整個鎮域劃分為功能各異的小區,突顯水鄉新鎮的特色風貌。

瞿家灣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先烈曾在這里浴血戰斗過,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就坐落在這條街上,早已列入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現存有革命舊遺址39處,成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國防教育基地。

監利縣程集鎮位於監利西北,素有監利「西大門」之稱。

該鎮是一個享有盛名的文化古鎮,建鎮歷史可上溯到宋乾德年間。

古鎮程集私塾遍布,家家尚文。

這里孕育了一批風雲人物。

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是恩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6個示範村之一,其明清古建築和古墳嶺墓群是恩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恩施民俗文化生態村。

據了解,2005年評選命名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8個,監利縣周老嘴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入選。

G.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郵編是什麼

郵編:314000
海寧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嘉興市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緣,錢塘江北岸,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百強縣,2008年位列21名。地理坐標為北緯30°15』-30°35』,東經120°18』飢大-120°52』。東鄰海鹽縣,南瀕錢塘江,與紹興市上虞市、杭州市蕭山區隔江相望,西接杭州市餘杭區,北連桐鄉市、嘉興市秀洲區。市治海州街道。東距上海125公里。滬杭鐵路、01省道杭滬復線東西橫貫市域,滬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320國道越過北境,杭州繞城公路東線穿行西部。以「兩橫六縱」為主框架,市、鎮、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定級內河航道有46條,主幹航道與京杭大運河相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寧市全市總面積699.92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轄4個街道、8個鎮:硤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許村鎮、長安鎮、鹽官鎮、斜橋鎮、袁花鎮、丁橋鎮、黃灣鎮、周王廟鎮。
2000年,海寧市轄14個鎮、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66608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硤石鎮 166901 許村鎮 36831 沈士鎮 25468 長安鎮 71561 鹽倉鎮 9187 周王廟鎮 24916 錢塘江鎮 23571 斜橋鎮 27191 慶雲鎮 34656 郭店鎮 31377 鹽官鎮 21590 馬橋鎮 27379 袁花鎮 36162 丁橋鎮 24713 許巷鄉 42327 新倉鄉 19735 談橋鄉 18464 黃灣鄉 24051
自然環境
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內陸面積699.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佔87.94%,山丘佔1.81%,水域佔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 51.65公里,南北寬28.94公里。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
海寧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鄭肢純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 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耕地土質南砂北粘,結構良好,水氣協調,酸鹼度適中,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海寧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內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里,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里,佔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
2021年4月,海寧市在2021全國城市傳播熱度排行榜(縣級市)中位居第14。
2021年4月,2021浙江53個縣市綜合指標排名出爐,海寧市位列第3。
2021年3月,海寧市上榜2021中國縣域網路購買力百強榜第10名。
2021年2月,海寧市上榜2021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第2名。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海寧市位列第63名。
2021年1月,浙江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產糧大縣」名單,海寧市上榜。
2021年1月,2020年中國效率「百高縣」名單出爐,海寧市排名第37。
2020年12月,2020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名單發布,海寧市名列第49。
2020年11月,2020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海寧市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發布《2020年淘寶村百強縣》,海寧市上榜,排名第10位。
2020年7月,2019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喊咐出爐,海寧市位列第23名。
2020年,海寧市上榜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名列第100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海寧市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海寧市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位列第15名。
2019年10月,海寧市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位列第19名。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海寧市在列。
2017年11月,海寧市上榜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15年3月,海寧市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海寧市為2009年國家園林城市。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名的協調位於什麼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