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老外怎麼讀中國歷史

老外怎麼讀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3-02-01 02:21:54

① 外國人怎樣看待古代中國

遙遠、神秘、古老、東方,這幾個詞至今仍是絕大多數沒有來過中國的老外對中國的印象,朦朦朧朧、模模糊糊。這就難怪,許多老外一到中國就如墜雲霧,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搞不懂中國人說的話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兩套話語系統:一套是用於公眾場合的,一套是私下說話時使用的。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百姓,一在公開場合說話,就會比較多地加入一些套話、空話,甚至大話、假話。這四種話,我們自己很受用,可是外國人一聽就犯迷糊。
外國人只注意到北京上海的發達和繁榮,卻不知道中西部農村的貧窮和落後。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國賓館大堂的氣派,卻不知道許多小學生連課桌都沒有。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國遊客超強的購買力,卻不知道中國遊客由於出國機會很少,四姑六姨都托買東西,花掉的不僅僅是自己多年的積蓄,而且還有其他人的多年積蓄。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卻不知道我們的一飛機服裝換不回一架飛機。

外國人只注意到到處是中國製造,卻不知道很少有中國創造。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卻不知道我們的首都都已經被重度污染了。

外國人只注意到各地政府大樓、廣場的氣派,卻不知道後面的民房快要倒塌。

外國人只注意到我們請他客時餐桌上的菜總是多得吃不掉,卻不知道那是公款吃喝。

② 中國在古代是超級強國嗎古代中國是老外的眼中是怎樣的

還有個閱讀中國歷史17年的外國友人就回答得比較扎心了,他說道:中國機會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是全球超級大國,但是唯一一個羞辱的世紀就是1850年到1949年。確實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後續將近百年的社會動盪、外強入侵,這段屈辱史,不用外國人提醒,我們都記得。

③ 古代外國人到底是怎麼稱呼中國的

在我國歷史上,對於外國人我們叫過他們“番人”、“洋鬼子”、“洋人”,而在今天通常叫外國人“老外”,那麼在古代,外國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一起來探究一番。

在古代,外國人對我國的稱呼伴隨著我國歷代王朝的更替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而在不斷地變化。同時,這種稱呼的變法,也反映了古代中國影響力的變化。總之,不論外國人怎麼稱呼我國都是他們的事,但重要的是我們自身要強大,落後就要挨打,以史為鑒,奮發圖強!

④ 中國歷史用英語怎麼說

China's history/chinses history都可以吧

⑤ 中國從古至今到底有多強,老外們的評價扎心了

《三國演義》開篇的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以說是對我國幾千年歷史的一個精準概括。據統計,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我國歷史上有60%的時間處於統一,40%左右的時間處於分裂。

但跟歐洲的羅馬帝國不同的是,我國歷史上每一次戰亂分裂後,都會重新統一並迅速強盛。秦末天下大亂,新崛起的漢王朝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權;南北朝紛爭數百年,重新統一的隋唐再次成為亞洲的中心,當時游歷長安城的外商都以獲得唐朝戶籍為榮。

還有位美國網民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復,但是比較扎心。他說中國在幾乎每個歷史時期都曾是全球超級大國,唯一例外的是羞辱的世紀(1850-1949)。

在我們的歷史體系當中,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的歷史才是古代史,而1840到1949則被劃入了近代史。但在外國人眼中,歷史是沒有劃分的。而近代史也的確是最為屈辱和扎心的一段歷史。

⑥ 古代時期,外國是怎麼稱呼中國的

1 赤縣 神州 九州 華夏
中國曾有11個別稱:古朝鮮叫我們「掌櫃」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國家以對中國某一事物的具體印象,或以對中國的關系與態度為基礎,給中國以各式各樣的稱謂,雖然不乏褒義的美稱,其中也有一孔之見,有歷史偏見,甚至有少數國家對中國的歧視和敵意。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這些稱謂現在已大多棄之不用了,但這些稱謂中所包含的歷史,在我們共和國華誕之際,卻是值得我們回憶和記住的。

1、Sinian(震旦):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語中對中國的稱謂。曾經認為這是一種鴉雀,是中國特有的鳥。其實,震旦紀,是5億7千萬年前到18億年前的地質年代,這段時間在生命演化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在震旦紀的漫漫等待之後,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發就創造了地球上美麗絢爛的生命世界。

2、Seres(絲國):也稱塞里斯,古希臘和羅馬對中國西北地區及其居民的稱呼,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長久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織造輕柔美麗絲綢的國家。漢代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各國大量輸出絲綢。西方史書記載,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凱撒大帝穿著中國絲綢袍子去看戲,引起了劇場的轟動,被認為是空前豪華的衣裳。

3、China:中國的英文名是 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一種說法是,十八世紀以前,中國昌南鎮(今景德鎮,中文讀音與英文讀音十分接近)的精美瓷器在歐洲很受歡迎。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就這樣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

4、Chink(清國人):源於清朝的「Ching 」,在英文的俚語中也是中國人的意思,但帶有貶義的味道。因為,中國在清末時是最受人欺負的國家,而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也成了清國奴。

5、Chinoiserie(中國風):法語中的一個詞,指18世紀中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就是很多設計師和工匠大量採用中國題材,如中國服飾、龍、寶塔,結合藝術家想像創造出新形象。後來演化的意思較多,有古怪的,吹毛求疵的,繁瑣;中國風格,中國工藝品;也有中國的,中國人的意思。

6、Chinees(西內遜):「西內遜」是荷蘭語中專指華人的詞,也含著對中國的貶義,這是由於那時中國的老弱、保守、落後。現在「西內遜」這個詞的意義已僅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到中國餐館里去吃飯」,二指「中國人」。

7、(掌櫃):韓國有種說法,19世紀初華僑到朝鮮之後,當地人曾用「掌櫃」一詞來代表中國,意思是中國人精於做生意,精於算計,也稱中國人是「守財奴」,認為中國人掙錢不花。這個詞在韓語中有些貶義,現已幾乎不用。

8、Nuoc Tau(船國):越南民間有種說法,將中國說成是「船國」,將在越南居住的華人稱為「三船」,大概意思是指中國人是坐船來越南的,而且中國的船舶製造業讓越南人羨慕。

9、Blue-Ant(藍螞蟻):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廣大解放區流行「列寧裝」、解放裝。文革時期的服裝,以軍裝和藍、黑、灰、黃的單色調為主流,這種抹殺個性的政治化服裝時尚被推向了極至。一時間,中國人的著裝被外國人譏稱為千篇一律的「藍螞蟻」、「灰螞蟻」。

10、Cathe(契丹):俄語稱中國為Cathe或Kitay。有一種說。China一詞的來源應該是「契丹」。中國古代在西方不叫China,因為生產絲綢而叫做「塞里絲國」,就是今天Silk一詞的詞根。到了契丹建立的遼,和西方的貿易繁榮,國體開放,因此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當時北方民族,比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帶叫做「契丹」。隨著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漸表示中國的土地。「中國」在俄語中還有另外一個稱呼,直譯過來叫做「天下」。如果說前一個稱呼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中性詞,那麼俄羅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詞稱呼中國時,包含著的尊重與稱贊之情不言而喻。

11、Cina(支那): 這是近現代中國人民最為屈辱最為敏感的一個別稱。Cina在日本譯為「支那」,從江戶時代中期到19世紀中期,日本人用「支那」稱中國,這與 「唐國」,「清國」一樣,沒有特別的政治含義,尚未直接與對中國的歧視聯系在一起.。日本社會開始用「支那」蔑稱中國始於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失敗及《馬關條約》的簽訂。當時,日本人先是震驚,繼而因勝利而陶醉,上街遊行,狂呼「日本勝利!支那敗北!」 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失敗者的輕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逐漸由中性詞轉變為貶義詞。當時荷蘭字典中,對「支那」的解釋是:即愚蠢的中國人,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等。

還有一種說法:支那一詞出自China,China本身沒有褒義貶義,怎麼從它演變的「支那」一詞反而有了含義呢?這要從日語的古怪規則談起了。日語,大概是世界上最繁瑣的一種語言了,與其他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不同,日語還承擔有很重要的等級文化載體功能。同樣的意思,也有多種表示方法,用以同時表達雙方的地位關系。比如「我」這個詞吧,「わたくし」,那表示「小子我」,很謙卑的,「わたし」呢?少了一個字母,成了普通的「我」,平等了,「わし」 再少一個字母,那就成「老子我」了。「支那」的意思就是蔑視,含有「支那那塊地方」的意思,表示你的地位比我低。而日本人對這種通過稱呼取得的地位優勢非常看重,也真的就會把你低一等看。對方如果不經意接受了,不管你懂不懂日本文化,日本人就會很自然的認為你自認低人一等,這在中日關系史中經常生出一些是非,引發近現代中華民族的極大義憤。

⑦ 外國人怎麼看古近代中國

自從讀到馬克思把中國人比喻成「袋子里的馬鈴薯」的文字之後,我就一直注意「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的問題。可以說,「外國人論中國」主題的論著已經汗牛充棟了。每每讀到其中論述時,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起初,抑制不住狹隘的民族主義心理——外國人有什麼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評頭論足?不過,當聯繫到古代、近代的中國是何等的閉關鎖國,何等的道德專制,何等的自我欣賞,何等的愚昧落後(當然也有我們的優勢或優點,在此存而不論)時,我的自尊心便無法安靜下來。「老外看中國」肯定「老外」嗎?他們的「偏見」中是否也有「正見」甚至是切中要害處?下面只列幾條,請你思考——
孟德斯鳩:「他們(中國的統治者)把宗教、法律、風俗、禮儀都混在一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道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品德。這四者的箴規就是所謂禮教。中國統治者就是因為嚴格遵守這種禮教而獲得了成功。中國人把整個青年時代用在學習這種禮教上,並把整個一生用在實踐這種禮教上。文人用之以施教,官吏用之以實行。生活上的一切細微的行動都包羅在這些禮教之內。所以當人們找到使他們獲得嚴格遵守的方法的時候,中國便治理得很好了。」
艾森斯塔德:「即使儒教是一種宗教的話,那它也是國家的宗教,而不是個人的信仰體系。它沒有發展出專門化的角色或宗教組織,但是它貫透於國家組織之中,把中國變成了一種特殊類型的教會國家。」
利瑪竇:「從遠古以來,君主政體就是中國人民所贊許的唯一政體。貴族政體、民主政體、富豪政體或任何其他的這類形式,他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中國人「因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國人認為所有各國之中只有中國值得贊羨。就國家的偉大、政治制度和學術的名氣而論,他們不僅把別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蠻人,而且看成是沒有理性的動物。在他們看來,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的國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誇耀的」。
艾斯卡拉:「從遠古一直到19世紀終了,中國知道並且使用一種非常獨特的、與大多數西方國家所接受的希臘、羅馬觀念極不相同的法的概念。這一中國的概念雖然不是儒者們的創造,但至少是為他們異常精確地表述出來的。或許可以說,兩千五百年來,中國是靠『儒家的玄想』來維持的,靠著它關於人類秩序與自然秩序相互作用的理論,關於君主對社會和宇宙之間和諧負責的理論,關於依靠對禮儀的示範和遵守而非法律和懲罰而達於和諧的理論。中國實在法所特有的近代法典編纂之前的表徵,就浸淫於這種玄想之中。」
艾爾曼:「儒家系統化的社會、歷史、政治觀點都是圍繞祖先崇拜展開的,宗族關系被奉為道德行為的文化基礎。忠孝等宗法觀念又被外化到國家層面。因此,宗族秩序的道德影響作為地方社會的建設性基石,被國家認為是有益的。」「引自經典的政治語言是晚期帝國意識形態主張的體現。皇帝、朝臣、軍官和士紳都借經典為他們對公共及私人事務的壟斷辯護。經學研究被作為一種系統化的政治話語,成為一種為國家政權合法性辯護的具有意識形態封閉性、排他性的系統。晚期帝國的政治權力通過儒家道德、政治哲學反射到令人仰慕的制度和符號系統之中。」
馬克斯·韋伯:「中國的考試,並不像我們我們西方為法學家、醫師或技術人員等所制定的新式的、理性官僚主義的考試章程一樣確定某種專業資格……中國的考試,目的在於考察學生是否完全具備經典知識以及由此產生的、適合於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思考方式。」韋伯在《儒教與道教》一書中指出:「皇權由巫術的神性中發展出來,世俗的權威與神靈的權威統一於一人之手——皇帝為了獲得神性必須具有的個人品質,被儀式主義者與哲學家加以儀式化,繼而加以倫理化。皇帝必須依據古典經書上的儀式和倫理規則生活與行事。這樣,中國的君主首先是一位大祭司。」

⑧ 在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中國歷史的

德國:

中國歷史最早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重點寫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所以德國的孩子們,從小便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神秘國家。

俄羅斯:

對於中國的歷史,俄羅斯的教科書都記錄的非常詳細。但是到了滿清的時候,俄國的筆墨開始加重了。特別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還有被割讓的土地,這一方面被著重描寫了。

日本:

世界歷史》是日本國中的必修課程。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貢獻也有詳細的記載,如四大發明、科舉制度等。並著重敘述了唐代對日本的影響。但是到了清朝就開始有批判的色彩了,用大量筆墨寫到滿清皇帝的昏庸無能,到了民國時期,特別是侵華戰爭,則是一帶而過,對於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隻字不提。

韓國:

韓國在教科書里頻繁篡改歷史。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全世界都知道是我國擁有的四大發明,韓國人說這是我們與中國的共同努力才發明出來的,而且之前也說端午節是發源於韓國。

(8)老外怎麼讀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⑨ 在美國歷史教材中,又是如何記載中國歷史的

對於歷史,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先是大人們以口述的方式而進行的總括引導,其次就是從初中開始一直陪伴我們走過高中甚至大學的歷史課。從中國的古代文明經過層層江山易主直至現代文明,我們在這個學習的道路上不知重復了多少個回合,其中的繁榮衰敗,跌宕起伏,我們都已文字的方式把它看的明明白白。

而我們學到和看到的都是以我們自己的視角觀察到的我們的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那麼,在外國人看來,是如何寫中國的歷史的呢?那咱們就從美國和日本的歷史課本中來瞅瞅他們是如何寫中國歷史的。

這本書在介紹中國的歷史方面雖然相對較少,但是其發生的基本重要事件也在本書中以比較客觀且公正的態度都進行了描述了。

閱讀全文

與老外怎麼讀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