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大同歷史上有什麼著名戰爭

大同歷史上有什麼著名戰爭

發布時間:2022-11-27 22:28:08

1. 山西歷史戰役有哪些

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等戰役。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中的一場戰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歷時一個月,屬中等規模戰役。由於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伏擊日軍輜重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高漲了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娘子關戰役為中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山西戰略要點娘子關,起始時間為1937年10月6日。攻擊部隊為日軍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五師團。守軍為趙壽山率領的十七師。整體戰役涉及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馮欽哉的第二十七路軍和曾萬鍾的第三軍,八路軍,以及川軍一部。10月8日-10月22日,日軍於關外被中華民國國軍包圍,10月23日日軍第14師團前來解圍,10月26日,日軍攻陷娘子關。
太原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也是太原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山西太原。攻擊部隊為太原以北忻口方向過來的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和第5師團,太原以東娘子關方向過來的日軍第20師團和第109師團。守軍為閻錫山指揮的第二戰區,衛立煌為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起始時間為1937年11月4日。5日東路日軍佔領榆次,6日北路日軍兵臨太原城下,7日兩路日軍在日空軍配合下,對太原發動總攻。8日夜攻城日軍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義部最後突圍。11月9日,太原淪陷,戰役結束。

2. 發生在山西的戰役有哪些可以具體點么

1、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 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

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 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 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 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山西忻口抗擊日軍,保衛太原的中心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

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

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3、雁門關大捷

雁門關大捷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在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地區對日軍汽車運輸隊進行的伏擊戰斗。

兩次伏擊戰斗,共斃傷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一度切斷繁峙至忻口間交通,配合了國民黨軍的忻口防禦作戰。

4、太原保衛戰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4日-11月9日),是忻口戰役後傅作義率領晉綏軍進行的城市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太原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

1937年9月,日軍突破國民黨軍長城防線後,沿同蒲線和正太線兩路合擊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關失陷,5日,東路日軍佔領榆次,6日北路日軍兵臨太原城下。

7日兩路日軍在日空軍配合下,對太原發動總攻。8日夜攻城日軍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義部最後突圍。11月9日,太原淪陷,太原保衛戰結束。

日軍佔領太原後,繼續沿津浦線南犯,於11月中旬進至黃河北岸,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

5、神頭嶺伏擊戰

神頭嶺伏擊戰,是我八路軍第129師,於1938年3月16日,在山西省潞城縣至涉縣之間,邯(鄲)、長(治)公路上進行的一次伏擊戰。

殲滅了侵華日軍第16師團、第108師團、第14師團各一部,共一千五百餘人,擊(燒)毀汽車百餘輛,沉重地打擊了入侵晉東南地區日軍的囂張氣焰。

破壞了敵之交通運輸線,有力地策應了我第115師在晉西地區的作戰行動,鉗制了日軍向黃河南岸和西岸的進攻。

3. 山西大同的歷史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京包鐵路、北同蒲鐵路、大秦鐵路的交點,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總人口321萬,市區非農業人口112萬,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煤都」和「菲尼克斯」之稱。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
春秋為北方少數游牧民族居住地。
戰國趙武靈王初設平城,隸屬代郡
秦大同東西分屬雁門郡和代郡,並在境內修築長城。
西漢沿襲秦制,雁門郡屬並州,代郡屬幽州。白登之圍發生於此。
東漢漢明帝時,通光寺建成,大同最早的佛教寺廟。
三國大同為烏桓、鮮卑等部族占據
北魏初期建都於此,稱「代京」、「平城」。
唐為雲州
五代時作為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割讓與遼
遼代,遼在此設西京大同府,為遼國陪都。
金也在此設西京大同府,為金國陪都。
元代改為大同路。
明改路為府,隸屬山西布政使司。管轄渾源,應,朔,蔚等四州七縣。明朝時大同為十三重鎮之一,有藩王封地,並駐重兵,最多時有13.6萬人,戰馬5萬多匹,當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說。
清為大同府治。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劃歸察哈爾省,並由由大同城區設立大同市,
1953年察哈爾省撤銷,大同重新劃歸山西省
1958年大同縣並入
1964年大同縣又分出,為地級市。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銷,原有縣中的7縣劃歸大同市。

坐標: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 大同市北鄰內蒙古自治區豐鎮、涼城,東鄰河北省陽原縣,南接山西省朔州市和忻州市。

地形
市區三面環山,御河縱貫南北。中部、南部是廣闊的平川(大同盆地),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一般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區可分南、中、北三段。南部山區山勢險陡,主峰塔兒山海拔1714米。大同煤田主要分布於此。中部山區,最高峰為大鍾山,海拔1417米,是大同中部制高點。北部山區群山交錯,溝深坡陡,最高峰銀星山海拔1565米,野孤嶺海拔1201米,與東南部馬鋪山構成大同北部門戶、京包鐵路咽喉。西北部丘陵、山地交錯,溝谷縱橫, 地形復雜。

大同市絕大多數戶籍人口無宗教信仰。此外,分布有少量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信仰群體。

自然風景區
北嶽恆山:五嶽之一、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距大同市65公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
大同火山群:是中國東部著名的死火山群,由東西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形成於第三紀,主要分布在左雲、右玉等縣;一部分 形成於第四紀,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北部。
大同土林:位於大同縣杜庄村,是丘陵低窪地帶雨水交匯沖刷形成的地貌奇觀。
渾源湯頭溫泉

4. 大同集寧戰役的戰爭背景

1946年中國全面內戰爆發後,中央軍委給解放軍晉察冀軍區作戰任務是奪取三路(平漢,正太,同蒲)四城(保定,石家莊,太原,大同)。晉綏軍區及晉察冀軍區部分部隊發動了晉北戰役後。解放縣城10座,控制了大片土地,孤立了大同,造成了發起大同戰役的良好時機。

5. 發生在山西的戰役有哪些可以具體點么

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

1、娘子關戰役

娘子關戰役(1937年10月11日-1937年11月2日)為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為保衛太原在晉東娘子關地區進行的一次抗擊日軍戰役,為太原會戰重要戰役之一。

1937年10月,國民黨軍隊在太原以北的忻口與日軍會戰,日軍華北方面軍為配合忻口方面的進攻作戰,以第20師團由石家莊沿正太鐵路西進,進入井陘以西要地切斷山西交通,以策應第5師團作戰。

10月12日,駐守雪花山趙壽山部與日軍接戰。日軍於13日攻取了舊關。23日,敵我雙方在舊關外、核桃園附近戰局成膠著狀態。26日,日軍反攻娘子關。 29日,日軍佔領平定。30日,日軍佔領陽泉。11月2日,日軍佔領壽陽 。

娘子關戰役歷時22日,中國軍隊雖頑強抵抗,但仍無法挽回敗局。此戰役中,中國軍隊投入50個團,約10萬兵力,共死傷2.7萬多人,日軍傷亡數千。

2、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山西忻口抗擊日軍,保衛太原的中心戰役。

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

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3、太原保衛戰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4日-11月9日),是忻口戰役後傅作義率領晉綏軍進行的城市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太原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

1937年9月,日軍突破國民黨軍長城防線後,沿同蒲線和正太線兩路合擊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關失陷,5日,東路日軍佔領榆次,6日北路日軍兵臨太原城下,7日兩路日軍在日空軍配合下,對太原發動總攻。

8日夜攻城日軍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義部最後突圍。11月9日,太原淪陷,太原保衛戰結束。

日軍佔領太原後,繼續沿津浦線南犯,於11月中旬進至黃河北岸,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

4、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5、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

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盪」。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原保衛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團大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娘子關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忻口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型關大捷

6. 關於大同的歷史

大同,在大禹劃分九州的時代,是屬於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邊界,離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華夏族與北狄的交接地帶。等到商朝的時候,商朝開國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區,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代國,他跟商朝王室一樣,姓子。

代國的歷史從商朝初年一直到戰國初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國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領地,史書記載,這些部落有東胡、林胡、婁煩等幾個不同的民族。等到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滅亡了代國,其領土就跟這些游牧名族接壤,經常受到他們的侵擾。

不久,趙國就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憑借這支部隊,趙國軍隊將東胡,林胡,婁煩這個幾個民族從大同地區驅逐了出去,並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三個郡,雲中郡、雁門郡和代郡,並建立了大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平城。後來,趙武靈王的墓也建在了大同下面的靈丘縣。

西漢初年,剛剛建立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在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頓單於四十萬騎兵,圍困了七天七夜。據說,最後靠陳平獻美人計而逃脫。從此,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七十多年,漢朝和匈奴一直是以和親政策為主。

等到漢武帝時期,大同是邊關重地,飛將軍李廣也長期在大同一代同匈奴作戰。

大同,在大禹劃分九州的時代,是屬於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邊界,離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華夏族與北狄的交接地帶。等到商朝的時候,商朝開國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區,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代國,他跟商朝王室一樣,姓子。

代國的歷史從商朝初年一直到戰國初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國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領地,史書記載,這些部落有東胡、林胡、婁煩等幾個不同的民族。

正是由於大同是山西北部難得的一塊平原,而且又緊靠游牧民族所佔據的蒙古高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的門戶。所以歷史上,這里一直是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爭奪的焦點。

等到三國時期,這里重新被游牧民族烏桓和鮮卑佔領,平城逐漸成為廢墟。等到南北朝時期,蒙古高原上的鮮卑族逐漸強大起來了。他們建立了北魏王朝,他們在漢代遺址之上,重新修建了平城。公元398年,北魏帝國正式遷都平城,大同開始了他作都城的歷史。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事情,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漢族大融合的一段時期,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大融合的一段時期。大同作為北魏帝國的首都,見證了一段歷史。

在遼代,大同作為這里的地名被正式確定下來,一直到現在。看來,游牧民族對大同世界,也是非常的嚮往。

明代,大同終於又回歸漢民族政權的統治之下。但也意味著,他又成為邊塞之地,殺戮的戰場。更重要的是,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這里成為保衛北京最重要的軍事重症,將會承擔更多的沖擊。

1453年,蒙古大軍入侵大同,皇帝明英宗帥50萬大軍御駕親征,如同漢高祖一樣,又被包圍了。但這一次,他沒有劉邦那樣幸運能夠逃脫,而是全軍覆沒,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俘虜皇帝之一。

明代,大同對北京太重要了,所以這里留下了堅固的城牆。城牆的夯土是如此的結實,以至於建國後一直沒有拆除完畢。當城牆磚被後人漸漸拿去建房子之後,就剩下黃黃的土牆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多年,曾經讓大同的市容大受影響。近年來,大同重新維修了城牆,加添城牆磚,重修城樓,讓大同城牆的雄姿重現於世。

(6)大同歷史上有什麼著名戰爭擴展閱讀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北的采涼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今屬朔州界)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進中華民族大融合上功績卓著;是都城建設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設獨具特色;是改革創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時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響深遠,蔭及盛唐;是佛教中國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從平城時代開始的;

是古都藝術的新模式,無論是北魏時代的雲岡石窟,還是遼金時代的華嚴寺、善化寺等,均堪稱曠世精品,開創了大同模式;大同還是軍事防禦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顯著的古都、藝都、佛都、軍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7. 史上發生在山西境內的有什麼戰爭

隋與突厥的戰爭,這是突厥在山西的第一次戰爭 唐與突厥的戰爭 長平之戰 1945年9月10日至10月25日上黨戰役。 1946年7月4日至8月15日晉北戰役。 1946年7月31日至9月16日大同,集寧戰役。 1946年9月22日至9月24日臨浮戰役。 1946年11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呂梁戰役。 1947年1月17日至1月29日汾孝戰役。 1947年4月4日至5月4日晉南攻勢。 1947年5月18日至5月25日鄉寧戰役。 1947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解放運城。 1948年3月7日至5月17日臨汾戰役。 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晉中戰役。 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太原戰役。 1949年4月29日和平解放大同。

8. 關於大同古代的歷史

1、大同地方,歷史上曾為春秋時期代國地,後為戰國時期趙國雁門代郡地,秦漢魏晉皆因之。北魏時為京畿司州地。唐為河東道雲州雲中郡地。

2、遼金皆稱西京,為西京道(路)大同府地。元為河東山西道大同路地。明清為山西布政司大同府地。總體上看,區劃名稱雖有變化,而境域面積無大變。

其中以秦漢名邑、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最為世人所艷稱。北魏以平城為京師97年,歷六帝七世,其繁榮富庶超過南朝建業(今江蘇南京),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

3、遼金兩朝以大同為西京,此兩朝的其他陪都多有變化,而大同的西京地位穩如磐石,歷191年,且非親王不得主之。明朝開國皇帝為其子代王朱桂開藩邸於大同,此後歷252年,留下了世界第一的大同九龍壁,也留下了「九五、飛龍在天」的永久藝術形象。

無怪乎大同故老,歷來相傳大同之地有王氣,這是古人依據風水理論,對適於建都的江山形勝之地,地理環境優越性的概括,王者建都,必於此處,因而稱為王氣。

4、數千年來中軸線迄無變化的大同城,其祖山當為今內蒙古豐鎮之北的平頂山,其龍脈當為御河西源今稱巨寶河者,《水經注》稱之為獨谷孤城水,東南流與旋鴻池水匯合後合稱如渾水。其少祖山即今西寺梁山,古稱方山,是文明馮太後永固陵所在之山。

(8)大同歷史上有什麼著名戰爭擴展閱讀:

大同地理位置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端,東與河北陽原、蔚縣相連,北同內蒙古烏蘭察布豐鎮、涼城毗鄰,西南與山西朔州、忻州二市接壤。

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6'——114°33',北緯39°03'——40°44',全市地區面積1415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0平方公里。

全市總人口約330萬,市區人口約120萬。依城市人口規模論,大同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大同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全國省會城市外13個較大城市之一。

9. 大同戰役是誰指揮的

大同集寧戰役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的一場戰役,是集寧戰役三次大規模戰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6年7月至9月間,聶榮臻和賀龍指揮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部隊,在山西省大同和綏遠省(今內蒙古自治區一部)集寧地區對國軍傅作義部的攻城打援作戰。

10. 平型關大捷和台兒庄戰役的歷史意義都是些什麼

平型關大捷的歷史意義: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台兒庄大捷的歷史意義

台兒庄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2萬餘人。

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10)大同歷史上有什麼著名戰爭擴展閱讀:

紅軍長征十大歷史事件:

一、湘江之戰

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戰。蔣介石憑借湘江天險設下第四道封鎖線,總數25個師超過30萬人的國民黨軍隊,在桂北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湘江兩岸布下絕殺之陣,等待著一個多月中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

1934年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突破湘江界首防線,拉開了湘江血戰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5晝夜,終於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然而,掩護主力的紅5軍團34師、紅3軍團18團被敵人阻斷,官兵大部分陣亡……是役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二、四渡赤水

重重困難中,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上演了我軍軍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勢北渡長江卻回師黔北;二渡赤水,紅軍回師向東,利用敵人判斷紅軍將要北渡長江的錯覺,5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重占遵義城;

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蔣介石向川南調集重兵之時,紅軍已從敵軍間隙穿過;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兵鋒直指貴陽,趁坐鎮貴陽的蔣介石急調滇軍入黔之際,紅軍又入雲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戰中,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當來訪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贊譽毛澤東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時,毛澤東說,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筆。

三、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紅軍兩次上演長征路上最為精彩的經典之戰: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5月24日夜,紅軍先頭部隊1團突然出現在大渡河安順場渡口,並奪取1條木船。翌日9時,營長孫繼先率領17勇士奇跡般強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紅軍無法迅速渡過。安順場北320里外的瀘定橋成了唯一通道。紅2師4團於5月29日6時趕到瀘定橋。此刻,瀘定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16時整,由連長廖大珠等22人組成的突擊隊,踩著搖晃的索鏈向對岸沖去,一個隊員倒下了,後面的仍奮勇向前……至19時,紅4團擊潰川軍,一舉佔領瀘定城。

四、激戰嘉陵江

1935年初,為了向四川、甘肅邊界發展,配合中央紅軍在雲、貴、川的作戰,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強渡嘉陵江戰役。3月28日晚,擔任渡江主攻部隊的30軍在四川蒼溪縣塔山灣主渡口強渡,撕開了四川軍閥的西岸防守。

與此同時,31軍、9軍也分別在鴛溪口和閬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歷時24天的渡江作戰,紅四方面軍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達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縱橫各二三百里的廣大地區,殲敵1萬餘人。

五、轉戰烏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紅2、6軍團近1.7萬人從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2月下旬,紅2、6軍團向安順地區轉移,因敵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烏蒙山北麓前進。

3月2日至29日,紅2、6軍團在威寧、鎮雄、昭通、彝良一帶的烏蒙山區進行了千里大迂迴,與10倍於己的敵人展開迴旋戰,並在以則河、得章壩等戰斗中,給圍追堵截之敵以沉重打擊。之後,紅2、6軍團迅速移師雲南,於4月下旬順利渡過金沙江北上。

閱讀全文

與大同歷史上有什麼著名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