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山東荒災逃亡到哪裡

歷史上山東荒災逃亡到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27 18:01:56

Ⅰ 清朝最慘烈的大災荒,災民多達2億,曾國荃:全是鴉片惹的禍



馮小剛有一部電影《1942》,講的是民國時期河南發生的大災荒,災荒下的老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看過的朋友們想必和我一樣內心震撼。但是在這之前的清朝末年,還發生了一次更大的災荒,當時的人稱其實二百年未有之奇災,史稱丁戍奇荒。

丁戍奇荒時間發生在光緒年間,時間大概是在 1876年到1879年,其中災荒最為嚴重的時間是在77年、78年,因為這兩年按照傳統的紀年方法,分別是在丁丑年、戊寅年,所以稱這次災荒為「丁戍奇荒」

丁戍奇荒這次災荒蔓延到了大半個中國, 尤其以山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五個省份等地方在災荒最為嚴重 ,一直波及到了南方的多個省份,席捲大半個中國。尤其是山西地區,十多年的田地基本上都損失殆盡了。災荒中 死亡的人數粗略在1000萬人以上 ,簡直是駭人聽聞。

光緒皇帝剛剛繼位,這場飢荒就被他碰到了。1876年,先是在在廣東、福建等地發生了嚴重的雨災。與此同時,北方各省又爆發了嚴重的旱災,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基本上是顆粒無收。

光緒三年,這種狀況並沒有改善,反而愈加嚴重,在北方的九個省份,接連受災,一發不可收拾。 除了旱災之外,蝗災、冰雹接連不斷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嚴重的災荒之後,又是嚴重疫情。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丁戍奇荒」中,在1876年,山西、直隸、河南、山東這四個省份,遭受飢荒有181個縣,77年增加到274個縣。全國幾乎一半的人口都沒有逃過這次災荒。為了生存下來, 2000萬人災民外出逃荒

受災最為嚴重的山西地區,死亡的人數就有500萬。 災荒年間,一般都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在清末的腐朽統治下,災荒更加嚴重。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山西地區的災荒,當時的山西的巡撫是曾國荃,他向政府匯報了當時的災荒的情況,赤地千里,飢民達到五六百萬,就連不能當食物的樹根還有樹皮,都被災民吃光。甚至有挖土的當飯吃的,腸子吃壞,最後死亡。詢問當地的老百姓,都說是200年未有的奇災。

為了賑災,清政府從中央派出了許多官員,其中的一位官員閻敬銘也向朝廷匯報,在奉命調查的這段期間,看到的景象是這樣的情況,所見所聞,基本上是都是災民在啼哭。死亡災民的遺體在路上堵塞, 每天餓死的災民不只是幾千人


災荒嚴重時候,為了充飢,甚至出現了吃人肉的現象。 災民為了生存,甚至是公開賣人肉。人吃人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父母為了活下來,直接殺掉自己的孩子來充飢。在山西臨汾一帶,光是一個月就有十多起殺子案件。

飢荒年代,為了生存, 販賣婦女兒童的現象更是數不勝數 。清朝著名的官員鄭觀應記載:僅僅是靈丘縣,婦女兒童被販賣的,就有10萬以上。著名的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各處考察,在路途中時常會看到販賣兒童婦女的車輛。

為了痛心的是,這些被販賣人當中,很多人都是自願的。相比活活被餓死,他們寧願被販賣,不要錢也可以。李提摩太看到這樣的慘劇,一度懷疑是自己精神不正常產生的幻想,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當時老百姓,為了躲避這場災難,只能是外出逃荒。光緒三年,很多飢民來到了南方, 光是江蘇就收留了160萬災民 。先是有山東地區的災民,而後山西的災民也來到南方逃荒。當時有一個小男孩,只有十幾歲,家中的親人死光了。無奈之下外出逃荒,一路居然從山西走到了揚州。



丁戍奇荒是怎麼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般將其歸於一種自然現象, 稱為是厄爾尼諾 ,所以降雨量是比較少的尤其是降雨量少的華北地區,所以更加嚴重。再加上當時技術落後、水利設施的落後,也就愈加嚴重了。

當然,歸咎於自然現象也只是一小部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應該歸咎於人禍。當時的巡撫曾國荃認為這次災荒的原因是 種植鴉片 。他認為自從民間種植鴉片之後,人民就攢不下糧食。以至於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無力應對。

清王朝沉重的賦稅,也是導致災荒嚴重的原因。清朝末年,政府除了要向外國支付大量的賠款。為了鎮壓起義,還需要大量的軍費。政府為了解決負擔,就向百姓大量的征發徭役。

湖廣總督 張之洞 說道:盡管是人民百姓富裕,也吃不消。為了支付徭役,僅僅光靠在田裡種莊稼是不夠的,種植罌粟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生態環境的惡化 也是導致這次災荒的原因。清朝時期,為了提高生產力,國家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措施,鼓勵墾荒。正是如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殆盡,生態系統被破壞,水土流失也更加嚴重。災荒時期,表現得更是明顯。

災情發生之後, 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官員的腐敗,也是導致疫情加劇的主要原因。 受災的災區向政府請求賑災,一份接一份,但是中央的官員卻對此視而不見,相互推脫。就連光緒皇帝,竟然也說出了只能靠祈求上天下雨的話來。

從古至今,古人都信奉天人感應的學說,認為凡是發生自然災害,都是上天對統治者以及子民的警示。雖然是迷信學說,但是當時的統治者卻深以為然。 當時的統治者,不是加緊賑災力度,卻是一味的祈雨。

根據史料記載,光是在1877年的後半年,皇帝就舉行了9次祈雨活動。 民間祈雨的活動 也是非常興盛,在1877年,曾國荃就先後組織了40多次祈雨活動。


這種唯心主義的做法,不僅無濟於事,還導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 貪污腐敗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山西藩司、吉州知縣剋扣救災的銀兩,被政府查處。當然,被查處的貪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晚清爆發的丁戍奇荒放在近千年的 歷史 上也是非常罕見, 破壞之程度,影響之巨大,說是百年未有之奇災完全是不過分 。但是這次丁戍奇荒比較奇的地方是,居然沒有爆發大型的人民起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這樣的慘劇不會再次上演了。


參考文獻:

夏明芳:《也談丁戍奇荒》

王錫綸:《丁戍奇荒記》

趙矢元:《丁戍奇荒述略》

劉鳳翔:《淺析「丁戍奇荒的原因」》

袁瀅瀅:《天人感應災異觀與近代災荒救治——以「丁戍奇荒為中心」》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 歷史 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 歷史 。期望用 歷史 垂訓鑒戒,塑造集體記憶,鑒往知來。

Ⅱ 發生在光緒年間的「丁戊奇荒」,究竟有多殘酷

在十九世紀末期,我國華北地區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旱災,山西、河南、陝西、河北和山東五省飽受其害,蘇北、皖北、川北和隴東四個地區被其波及,全國上下共有2億人陷入天災困境。這場災難,被後人稱作丁戊奇荒。

慘絕人寰的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據官方資料顯示是開始於1877年。但實際上,早在1875年華北地區就有了旱災的跡象。

1875年的春季,本該是萬物復甦,開始耕耘的大好日子,河北人民卻怎麼也笑不起來。因為,盼望已久的春雨遲遲沒有到來。不光是春雨,整個1875年河北省降水都極其稀少。到了這一年的秋季,旱情蔓延到了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和甘肅五省,整個華北大地都籠罩在旱災的陰霾之中。



一年之後的1879年7月,此時的旱災已經步入尾聲,疫情也漸漸平復下去。正當災區人民的生活即將重返正軌之時,在甘肅和四川交接的武都,發生了8級大地震。本來已經開始恢復農業生產的災區,再次受到重創。

在瘟疫和地震的夾擊下,再加上之前持續多年的飢荒,災區共有約1000萬人喪生。這是一個被學術界公認比較靠譜的數字,可能是最接近事實了。

丁戊奇荒對於今天的啟示

丁戊奇荒之所以會發生,這和華北地區人民對土地的過度開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由於人口急劇膨脹,華北地區需要更多耕地來滿足糧食供給。於是,許多林地、沼澤遭到破壞,變成了耕地。

林地、沼澤在調節氣候、平衡自然環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們的萎縮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提高了旱災的發生概率。

但是,這場災難也展現出了中國人民團結的一面。各地商會紛紛開設「粥廠」等慈善機構賑災,彌補了政府調控的不足。

面對這種災難,需要的是對自然的愛護與敬畏和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

Ⅲ 闖關東時期山東移民移入哪個東北城市的人口最多

「關東」是指山海關以東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地域。

從清朝初期至新中國成立之前,因自然災害、戰亂等原因,迫於生計的大批華北窮苦百姓,歷盡艱辛闖盪到東北大地謀求生存。

歷史上的闖關東

清代以前,東北人口主要是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其中滿族人口比例佔多數,漢族人口幾乎沒有。清代山東人闖關東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1644至1667年,清朝廷頒布《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戶益繁息」;

二、1668至1860年,為維護東北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康熙七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策。當時,沿山海關一帶遍植柳樹牆,中間用繩索相連,滿洲兵駐扎在那裡嚴密地看守著關口,不允許漢人出關。但這種政策並沒能阻止山東闖關的移民,此時移民「擔擔提籃,扶老攜幼,或東出榆關,或東渡渤海,蜂湧蟻聚」,一時間山東人的足跡踏遍了遼闊的關東大地;

三、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1860)正式開禁放墾,打開虛掩的大門,正式向移民敞開。伴隨著關東地區的逐漸開放,移民「出關謀生者,日以眾多」,年增年長,蔚成大觀,山東、直隸移民更是「聞風踵至」,「終年聯屬於道」,使東北終於成為一個「移民社會」。據估計,宣統三年(1911年)東北人口共1841萬人,其中約1000萬人是由山東、河北、河南省先後自發湧入的移民,「而其中以山東為最,約佔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由此推斷,清代山東移往東北的移民約在七百萬至八百萬人之間」。規模之巨,可以想見。

1921年,關內向東北移民僅為20.9萬人,1926年增為56.7萬人,以後移民數量猛增,1927年達到105萬人、1928年為108.9萬人、1929年為104.6萬人、1930年為67.3萬人。即從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間共有近618萬餘人到東北謀生。

山東人是「闖關東」的主力軍

充滿了傳奇色彩的「闖關東」被喻為中國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山東人則是這一運動的主力軍。有此說法:「對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來說,東三省無非是山東省的擴大」……

在膠東有些地區,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裡青年人不去關東闖一闖就被鄉人視為沒出息。「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現象。

關東是山東人的第二故鄉,那裡有他們的父老鄉親。一旦生活發生困難或遭遇天災人禍,他們便首先想到「闖關東」,投親覓友,以求接濟。如光緒初年山東大旱,移民「扶老攜幼,結隊成群,相率逃荒於奉……以覓宗族親友而就食,並可望異日開種荒地也」。這樣的例子,史籍中多有記載,從調查資料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驗證:

臨朐縣馬福山口述:「1940年父母帶我和我姐姐共四人去東北……我們到沈陽是投奔舅舅的。舅舅1930年去東北沈陽,那時他才16歲,在一家日本人辦的鐵工廠做瓦木學徒工,每月工資15元。舅舅住在沈陽皇姑屯,距沈陽火車站15里路。我們下車後,我按著地址,花兩元錢雇了個馬車去找舅舅。見到舅舅後,舅舅騎自行車把我們接到他家。當時我們是和一個山東老鄉住一間房。」

這些例子說明,關東、山東有著無法割斷的社會聯系。社會聯系的擴大化和「闖關東」現象的普遍化是互為因果的,它使「闖關東」這種地區文化傳統有了深厚的現實社會基礎,同時,也使「闖關東」的移民現象具有相對較少的「盲目」色彩。

東北人和山東人

「闖關東」的,都是哪裡人?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日本緊跟其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民關外,多是華北地區的農民,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山東膠東地區的登州、萊州、青州和河北省保定、灤州等冀東地區、京津地區,有便利的途徑,有「闖關東」的習俗,是移民的主要輸送地區;後來,重災區河南省依靠發展起來的鐵路,也有相當數量的農民逃亡到東北。

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山東人、河北人在人數占絕對優勢,他們「聚族而居,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他們可以不必改變自己,去適應當地的社會風俗、宗教信仰,使用當地的語言文字等。

面對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的撲面而來,關東文化不可能沒有絲毫戒心,也不可能沒有「土客」矛盾產生,如《黑龍江述略》載:「而雇值開墾,則直隸、山東兩省為多。每值冰合之後,奉吉兩省,通衢行人如織,土著頗深惡之,隨事輒相欺凌。」遼寧安廣縣也是一個例子,《安廣縣鄉土志》記載:「縣屬未經設治以前,蒙古未諳耕種。徒資牧養,一片荒蕪。嗣經漢民來境墾種,公旗得獲租利。然因族類各異,言語不通,情意未能浹洽,蒙古多欺凌之……迨光緒三十年,奏准委員勘荒,招戶領地。客民聞風而至……蒙古亦漸事稼穡。」

闖關東,為什麼是闖呢?

闖關東,一個「闖」字突出了這條路線的艱辛。清廷以東北為「龍興之地」,擔心關內漢人的大量遷入會損害旗人利益,破壞滿族的習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以後的措施越來越嚴厲,從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到驅逐流民。但迫於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和河北省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湧向仍在沉睡的東北沃野。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實行封禁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故稱之為「闖關東」。

山東人闖關東,就是謀求生存。從移出地看,一面是天災,旱、水、雹、蟲、疫並發;一面是人禍,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地方爭斗等都曾橫掃華北諸省。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新舊軍閥的混戰年年不斷,戰禍波及華北各省。兵災匪禍頻繁,日益加重田租、稅負、差徭和額外攤派。

從移入地看,東北的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華北地區地少人多。在山東等地「闖關東」由來已久,移民中向家鄉寄錢者有之,帶財物回鄉過年者有之,也不乏發財致富成家立業者,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眾要到關外謀生賺錢。膠東有些村莊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裡青年人不去關東闖一闖就被鄉人視為沒出息,逐漸形成了「闖關東」的習俗。所以在華北特別是山東的膠東和河北的冀東,勞動力稍一充裕,或一遇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是攜家帶子,或集結親戚好友,蜂擁到關東去謀生。

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一本書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寢者皆山東移民。」

摘自2008年1月2日《遼沈晚報》

Ⅳ 萬曆年間山東災荒發生在哪一年

萬曆四十三年

山東青州府推官黃槐開的一件申文:「自古飢年,止聞道殣相望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耳。今屠割活人以供朝夕,父子不問矣,夫婦不問矣,兄弟不問矣。剖腹剜心,支解作膾,且以人心味為美,小兒味尤為美。甚有鬻人肉於市,每斤價錢六文者;有腌人肉於家,以備不時之需者;有割人頭用火燒熟而吮其腦者;有餓方倒而眾刀攢割立盡者;亦有割肉將盡而眼瞪瞪視人者。間有為人所訶禁,輒應曰:『我不食人,人將食我。』愚民恬不為怪,有司法無所施。梟獍在途,天地晝晦。」

Ⅳ 《大染坊》中的韓復榘為什麼扔下濟南跑了

勇闖關東

韓復榘出生於河北省霸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韓世澤是清末的一個秀才,以私塾教學為生。收入雖然不高,倒也為家裡蓋起了六間大平房,還買下了三十多畝農田。韓復榘自幼聰慧好學,不僅跟父親學完了「四書五經」,還寫得一手好書法,這為他後來的飛黃騰達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韓復榘是蔣介石在抗戰期間處決的軍銜最高的將領,韓復榘的死一方面是他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蔣介石早就想將其處決,以圖後快。韓復榘生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鄂交界處的雞公山,他曾數次登臨山間,看著雲山縹緲的群山,對左右將領說:「百年之後若能托骨於此,吾願足矣。」韓復榘死後,在好友孫連仲的請求下,蔣介石也念及其中原大戰中的功勞,韓復榘的靈柩被安葬於豫鄂交界處的雞公山墓地。直到1954年,家屬為方便祭掃,經人民政府批准,將韓復榘屍骨遷往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安葬。

Ⅵ 闖關東時期,為何山東人要去荒涼的東北

我姥爺姥姥是偽滿時期從山東威海闖關東到東北的,開始住在長春,解放戰爭困長春從長春逃出來一直住在沈陽。過去老人管山東叫關里家或山東家,以前聽老人講過,為什麼來東北?因為東北富唄。東北荒涼,從哪裡聽說的?東北除了北大荒(後來變成北大倉)荒涼外,奉天(現沈陽),長春(偽滿叫新京),哈爾濱,甚至安東(現丹東),旅大(現大連),本溪,鞍山,撫順哪裡不比內地富裕,奉天,長春,哈爾濱甚至都比當時的上海發達,這幾個城市當時都是非常時髦的地方,雖然現在東北這幾個城市gdp落後,但是你來看看這里人們的穿戴還是那樣的光鮮時髦,愛打扮是東北人的天性。長春當時有滿映(後來的長影),還有工廠大學,沈陽還是清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這里張家父子經營多年,有大型工廠,學校, 體育 場,醫院,東北一百多年前就在沈陽小河沿(現在遼寧腫瘤醫院院內)開了東北第一家西醫院盛京施醫院,中國第一輛 汽車 民生牌 汽車 在奉天誕生,哈爾濱是東方小巴黎,聽老人講當時山東家窮,在東北撿煤核(撿煤渣賣錢)都比在老家好,所以都來東北了,現在東北這幾個大城市的城市建設還是不輸關內任何城市的,最近黑東北成全民 娛樂 了,建議來東北看看是不是你想的那麼「荒涼」?不要人雲亦雲,做井底之蛙,東北的教育,醫療,城市基礎設施,人口素質都是不錯的,我相信東北經濟下滑只是暫時的,因為基礎在那裡擺著,這里絕不是什麼「荒涼」之地。哪裡都有個別人,不能出了幾個個別人就以點帶面打擊一大片,地域黑的噴子里肯定是恨人有笑人無的人居多,沒聽說過東北人黑其他地方,中華民族是一家大家和諧團結才是。

闖關東不是一個人的行為,在當年靠口口相傳,親戚之間傳遞信息,東北這邊地有的是,相對太平。

相對於軍閥混戰,災害不斷的中原,你是等死,還是逃荒?

「闖關東」事件是從清末開始的,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凡是看過電視劇《闖關東》的人都知道,當時的 歷史 背景是在清朝末年,由於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入侵,山東一帶出現了驅逐洋人的義和團運動,關內發生戰亂。與此同時,黃河中下游地區連年災荒,民不聊生。為了生存,山東人便湧向了東北。

在很多南方人的印象里,東北是荒涼之地。實際上,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東北的冬天雖然寒冷,但其它三季天氣非常不錯,而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東北民間很早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的諺語,形象地描繪了東北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景象。

自滿清入關後,東北一直被清朝統治者視為「龍興之地」而拒絕漢人遷入。因此,東北人口稀少。直到十九世紀末期,由於俄國發動了對東北的侵略,為了充實東北邊境戍邊人員,朝廷放開了關內漢人遷往東北的禁令。而山東在這個 歷史 階段,正是連年災荒,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時期。

山東作為孔孟之鄉,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以農為主,以農為生是山東人的傳統思維。如何才能生存,如何才能吃飽,當然就是種地。而東北在那個時候,有著廣袤的土地沒有開發,是名副其實的處女地。山東人來到東北,只要能吃苦,能種地,就能生存下去。因此,便出現了一輪又一輪的「闖關東」現象。

就拿今天的東北來說,很多南方人沒到過東北,以為東北有多荒涼,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東北有能攥出油來的黑土地,所以種出了聞名全國的「東北大米」。東北有豐富的礦藏和石油,所以有大慶油田,遼河油田,有鞍鋼,有遍及東北各地的煤礦。

近幾年,東北的經濟增速放緩,但經濟總量與西部地區相比,依然靠前。東北除了冬天寒冷,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風沙滾滾,寸草不生,滿眼荒蕪。不信,大家可以來東北看看。

〈闖關東〉電視劇本身就是不嚴謹的一部電視劇,從有此部電視劇,山東低劣各種人都出來比比幾句,闖關東電視劇對東北某些事物影響很不好,當年山東人及中原災民才闖關東,但此電視劇把山東人奉承成為中國最偉大的人種了,導演丶編劇都是山東配出的傻種,編瞎話也要看當時舊 社會 有幾個認字的?原生東北人看著要飯的表演生存技能,要飯的只有求生,談不上高尚偉大

農民以地為生,一方水土才能養一方人!這是闖關東時期,山東人來東北的首選。江南氣候好,但人多地少,東北氣候冷,但人少地多,這就造成萬人闖關東的局面。清未民初不說,就五六十年代,大批山東人拖家帶口直奔東北而來,少部分人參加了林業,煤礦工作,絕大部分落戶農業,為東北農村注入了大批勞動力,也帶來了東北農業的蓬勃發展,使北大荒變成了真正的北大倉。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父輩為開發北大荒所做的具大貢獻!

聽說當時山東人多地少,缺水乾旱,東北相對說地多人少。當時去的人以開荒種地伐木淘金為主。早去的人將情況反饋到老家,帶動了許多人闖關東。解放後工廠招工多,闖關東的人也很多,膠東幾乎村村有人去。

東北人大度,熱情,不扣門,去南方討飯就得餓死。東北人對待山東就像親兄弟,那時候山東來的逃荒的走了一幫又來一幫,從不間斷。95%東北人家都會給飯吃,給舊衣服,就算有的小偷小摸,抓住了從來不打罵,不報官,說幾句就放了。這幾年山東形勢好點了,不少東北人回山東老家,可是遭遇反差太大了,不僅排擠,侮辱,有了壞事還甩鍋,嫁禍於人。青島大蝦事件明明是山東本省人你乾的,卻拿東北人頂包!

因為地廣人稀 因為肥沃的黑土地 因為山東人是種糧的好手

窮唄,山東人多地少,家家戶戶兄弟好幾個,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工作機會多,只靠種地,吃飯都困難,日子過得都緊巴巴的,去東北至少有地種,而且當時東北工作機會也多

當年山東、河北一帶發生飢荒,窮苦百姓大批逃離。飢民的逃離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逃到能填飽肚子的地方。

縱觀當時我國各個地方的生存環境。西北地域廣大,人口稀少。但是陝甘寧,水土流失嚴重,乾旱少雨,生存環境較差。不能去。新疆路途遙遠,當時交通不便,不能去。

西南雲貴川人多地少,路途遙遙。不能去。

兩廣、兩湖、江浙一帶雖然富饒,但是人滿為患。不能去。

江西、福建,山多地少。不能去。

河南、山西雖近在咫尺。但是情況不比河北、山東強多少。甚至有時還不如山東、河北。不能去。

西藏、青海、內蒙西部一片荒涼。不能去。

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為滿清發源之地,長期的邊禁政策使這里人煙稀少,地廣人稀。這里有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而且這里的黑土地特別肥沃。而且這里距山東,河北非常近。

因此,山東、河北的飢民移民到這里是最佳的選擇。

Ⅶ 清朝山東是不是發生過飢荒

在清代頻繁的旱災中,最大、最具毀滅性的一次,要數光緒初年的華北大旱災。 這次大旱的特點是時間長、范圍大、後果特別嚴重。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早旱不僅使農產絕收,田園荒蕪,而且。餓殍載途,白骨盈野」,餓死的人竟達一千萬以上!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歷干支紀年屬丁丑、戊寅、所以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飢」。 這場大旱災是光緒元年(1875年)拉開序幕的。這一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區先後呈現出乾旱的跡象,京師和直隸地區在仲春時節便顯示了災情。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與此同時,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都在這年秋後相繼出現嚴重旱情。 光緒二年(1876年),旱情加重,受災范圍也進一步擴大。以直隸、山東、河南為主要災區,北至遼寧、西至陝甘、南達蘇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廣袤旱區。 京師及直隸地區,因旱情加重,全省收成減半。旱災引發蝗災,從天津以北至?南各地,蝗蟲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殘存莊稼吞食精光。到夏秋之間,又因陰雨連綿,大清河、滹沱河、瀦龍河、南運河、漳河、衛河同時泛濫,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災的土地又被水淹。這一年,直隸省遭受水、旱、風、雹的地區達63個州縣。 河南省的災情和直隸相近。從春到夏,旱情日重。尤其是黃河以北的彰德、懷慶、衛輝三府,早倩更為嚴峻。入夏以後,旱情稍有緩解,但彰德、衛輝和光州等地又遭水災,田地被淹。不過,就全省情況而言.仍以旱為主。全省農業歉收,減產一半左右。因此,「乏食貧民,所在多有」,僅開封一地,靠賑災粥廠就食的災民即達7萬餘人。 這一年,山東省全年皆旱。除章丘等小部地區有一段時間略遭水災外,絕大部分地區均遭旱災,全省收成不到三分。《山東通志》稱該年全省「大旱.民飢」。據《申報》載,、由於旱災,山東各地災民紛紛逃荒、鬧荒或祈雨。但祈雨無濟於事.各處「飢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狀」(1876年12月11日 《申報》)。 旱魃向南為虐,禍及蘇北和皖北。蘇北各地這一年開春到年底,一直末下透雨,海州(今連雲港)、棉田等地大片大片的農田減產或絕牧。旱災引發了蝗災,禾苗被吞噬一空。旱蝗交迫之下,災民「逃亡餓死者不計其數」。一些災民甚至「飢則掠人食」,致使『旅行者往往失蹤,相戒裹足」。蘇北的社會秧序,因嚴酷的旱災而變得動盪不安。為了活命.飢民紛紛渡江南下,由蘇南的地方官員和土紳在蘇、松、太以及江陰、鎮江、揚州等地收容的流民達九萬餘人。 皖北的旱情與蘇北相似。入夏之後,持續乾旱;許多地方連禾苗也末能栽插:後雖下過一些雨,但「又復連日烈日。」,連補種的庄核也大多枯死;當年全省收成減半。有的地方顆粒無收。於是,成群結隊的飢民.匯成了四齣逃荒的人流。 這一年,北方的陝西、山西、遼寧等省.也遭受到旱災的威脅。陝西全年乾旱,夏秋歉收,冬春多數地方種不下去。山西因旱災嚴重,秋禾收成歉薄.介休、平遙等縣幾乎顆粒無收。奉天的義州(今遼寧義縣),因大旱無雨,飢戶多達十萬,廣大農民在飢餓中痛苦地掙扎著。 經過近兩年的大旱之後,華北大部分地區的災情在丁丑年(1877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奏議中說災區「赤地千有餘里,飢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奇災,古所未見」(《曾忠襄公奏議》卷8)。毀滅性的旱災,使山西農村長時間大面積的減產與絕收。連續兩年的飢荒,使農戶蓄藏一空將愈來愈多的災民推向死亡的邊緣。飢餓難當的災民為了「苟廷一息之殘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為食」或「掘現音白泥以充飢」,結果「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摧,同歸於盡。。(1877年6月30日《申報》)。 隨著旱情的發展,可食之物的罄盡,「人食人」的慘劇發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還有將老人或孩子活殺吃的……無情旱魔,把災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河南的災情,與山西相似。經過連續兩年的大早,富饒的中州平原,已化為千里赤地。當年的《申報》刊登消息,說河南全省「歉收者50餘州縣,全荒者28州縣」。但是,奉旨幫辦河南賑務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恆抵豫則宣布:全省報災者八十七個州縣,飢民五六百萬。 旱災的陰影,同時還籠罩著陝西全省。同州府員的大荔、朝邑、邰陽(今合田)、澄城、韓城、白水及附近各縣,災情。極重極慘」。走投無路的飢民鋌而走險,聚眾槍糧,有的甚至「攔路糾搶,私立大纛,上書『王法難犯,飢餓難當』八字」(1877年10月3日《申報》)。 甘肅東部、四川北部,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江縣志》對川北的旱災有翔實的記載:「丁丑歲,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縣尤甚……赤地數百里,禾苗焚稿,顆粒乏登,米價騰涌,日甚一日,而貧民遂有乏食之慘矣:蔬糠既竭,繼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諸樹皮掘剝殆盡……登高四望,比戶蕭條,炊煙斷縷,雞犬絕聲。服鳩投環、墮岩赴澗輕視其身者日聞於野。父棄其於,兄棄其弟,夫棄其妻,號哭於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舉家悄斃.成人相殘食,饉(死部)殍不下數萬。」 這一年,包括京師在內的直隸和魯西北地區以及江蘇、安徽的部分地區,依然有較嚴重的旱災。以直隸縣為例,僅河間一府就有二百餘萬災民。災荒之年,社會動盪,許多災民為死裡求生而鋌而走險。在武強縣,有災民組成的「砍刀會」;霸州、通州等地方也多有災民組織武裝.進行搶糧斗爭。 到1878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持續乾旱。山西省自春至夏,旱情未得緩解;到6月間有過短暫的雨水期,之後又連續亢旱,一直延續到次年七月。不過從整個災區來看,旱情開始減輕,陝西、山東、河南、直隸等省.旱情都趨於緩解。但是,經過連續三年的特大旱災,老百姓對於天災的承受能力已近乎極限,因旱災帶來的各種人間慘劇,並未因旱情的緩解而相應地減少,反而更多更嚴重了。在山西.越來越多的村莊和家庭毀滅於天災之中。在河南,僥幸活下來的飢民大多奄奄一息,「既無可食之肉,又無割人之力」,一些氣息猶存的災民,倒地之後即為餓犬殘食。在直隸河間府,一些壯年飢民「竟在領受賑濟的動作中倒死在地上。」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場大面積瘟疫向災區襲來。河南省幾乎十人九病,陝西省「災後繼以疫癘,道饉(死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達十之二三。 進入光緒五年(1879年),盡管山西省仍然大旱如故,但在東起直魯、西迄陝甘的廣闊土地上,畢竟已降下甘霖,乾涸的河床里重新盪漾起清波,龜裂的土地開始滋潤,並重新泛起了綠意。旱災.已進入尾聲,苦難的歲月就要結束。可是,正當死裡逃生的人們准備重建家園之時,一場新的災難驟然而至,這就是7月1日發生在甘肅武都的震級達8級、烈度為11度的大地震。在地震中受到破壞或受到影響的地區,大部分在旱災區域之內。 瘟疫和地震,把「丁戊奇荒』推向慘絕人寰的境地!據不完全統計,從1876年到1878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災的州縣分別為222、402和331個.共955個。而整個災區受到旱災及飢荒嚴重影響的居民人數,估計在一億六千萬到二億左右,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飢荒和瘟疫的人數.在一干萬人左右;從重災區逃亡在外的災民不少於二千萬人(參見李文梅等《中國近代十大災荒》)。 清代末年這場特大旱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場大劫難!當年清朝官員提起這場旱災,稱其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凄,未聞之悲痛」,說這是。古所僅見的「大□奇災」。今天回顧這場天災,仍不免使人毛骨悚然。

Ⅷ 闖關東的關東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

闖關東的關東具體指的是: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x0dx0ax0dx0a關,指山海關。山海關城門,一關之隔,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所說的關東,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闖關東的人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但和洪洞大槐樹移民最大的區別,在於洪洞移民是官方行為,闖關東是民間自發。x0dx0ax0dx0a闖關東,為什麼是闖呢?x0dx0ax0dx0a闖關東,一個「闖」字突出了這條路線的艱辛。清廷以東北為「龍興之地」,擔心關內漢人的大量遷入會損害旗人利益,破壞滿族的習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以後的措施越來越嚴厲,從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到驅逐流民。盡管禁令日見嚴厲,卻不能完全禁阻關內民眾進入東北。迫於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和河北省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湧向仍在沉睡的東北沃野。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實行封禁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故稱之為「闖關東」。x0dx0ax0dx0a為什麼闖關東?x0dx0ax0dx0a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從移出地看,一面是天災,旱、水、雹、蟲、疫並發。一面是人禍,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太平天國、捻軍、黑旗軍、義和團等都曾橫掃華北諸省。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新舊軍閥的混戰年年不斷,戰禍波及華北各省。兵災匪禍頻繁,日益加重田租、稅負、差徭和額外攤派。越來越多的破產農民和災民、難民不得不到東北去逃荒、避難。x0dx0ax0dx0a從移入地看,東北的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華北地區地少人多。在山東等地「闖關東」由來已久,移民中向家鄉寄錢者有之,帶財物回鄉過年者有之,也不乏發財致富成家立業者,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眾要到關外謀生賺錢。膠東有些村莊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裡青年人不去關東闖一闖就被鄉人視為沒出息,逐漸形成了「闖關東」的習俗。所以在華北特別是山東的膠東和河北的冀東,勞動力稍一充裕,或一遇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是攜家帶子,或集結親戚好友,蜂擁到關東去謀生。x0dx0ax0dx0a闖關東的難x0dx0ax0dx0a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寢者皆山東移民。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危險,「闖」入東北。x0dx0ax0dx0a什麼人闖關東?x0dx0ax0dx0a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日本緊跟其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民關外,多是華北地區的農民,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山東膠東地區的登州、萊州、青州和河北省保定、灤州等冀東地區、京津地區,有便利的途徑,有「闖關東」的習俗,是移民的主要輸送地區;後來,重災區河南省依靠發展起來的鐵路,也有相當數量的農民逃亡到東北。x0dx0ax0dx0a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x0dx0ax0dx0a闖了多少人?x0dx0ax0dx0a據統計,1921年關內向東北移民僅為20.9萬人,1926年增為56.7萬人,以後移民數量猛增,1927年達到105萬人、1928年為108.9萬人、1929年為104.6萬人、1930年為67.3萬人。即從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間共有近618萬餘人到東北謀生。有的學者估計,從近代明令移民實邊到清代末年,移入移民(含後裔)的人口達到1400萬以上,年均近30萬人。有的專家認為,20世紀三十年代前,每年從冀魯豫去東北的約有40至50萬人,不少年份超過百萬。x0dx0ax0dx0a東北人和山東人x0dx0ax0dx0a對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來說,東三省無非是山東省的擴大。十九世紀中葉,虛掩的山海關大門敞開,流民潮湧,洶涌澎湃。人是文化、信息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流動。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華北與東三省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最主要的,是東三省移墾社會成員,沒有自別於文化母體的意念。」x0dx0ax0dx0a稱民潮打破了地域之間的局限,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傳播、交流、融合和互補,有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推動東北與關內社會經濟和文化更加協調和統一,雙方商品的交流,資源的互補,文化習俗的融合。

Ⅸ 膠東人是因為什麼原因從雲南逃難到山東的

什麼膠東啊,山東河南的很多地方的人都是從山西洪桐搬遷過來的,具體時間為洪武二年,(1369年)原因就是當時元末明初戰亂導致包括我們山東在內的一些地方人眼荒蕪,其中再加上水旱災害、瘟疫等迫害,朱元璋下令大量移民,這個在我家的族譜裡面河洪桐縣志裡面都有記載,當時由於是強迫搬遷,很多人都是綁來的,到大小便時候便說解手,於是解手一詞便油然而生。傳說為了以後的聯系,每人都被滑坡小趾趾甲,所以現在很多人小趾趾甲是兩半,那麼很可能就是當時那些人的後裔!!!據說當時來的人屬王姓最多!!!
這件事情距今639年了!!!我現在是第十九世孫,我們下面已經傳到25世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山東荒災逃亡到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