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曹魏有多少兵馬

歷史上曹魏有多少兵馬

發布時間:2022-10-06 15:13:12

❶ 曹操軍隊的總兵力有多少人

操軍:歷史上對曹軍兵力的說法最為混亂:
1. 根據曹操給孫權的勸降書,說是「今治水軍80萬眾(現在我已經訓練了水陸大軍80萬人),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由此衍生出了曹軍83萬的說法。但是此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第一,它是曹操嚇唬孫權的書面文章,希望孫權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當時占據的北方總共才有300多萬的人口,減去50%的婦女,再減去50%的老幼病殘,實際能夠當兵打仗的人大約只有70~80萬,還有各州郡縣的官吏,發展生產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萬軍隊就是極限了。注意這里吹牛所說80萬眾,是指曹操的全部軍隊,而不是開到荊州的部隊。
2.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周瑜向孫權匯報的曹軍實力為:「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15~16萬人,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7~8萬。所以曹操全國的軍隊合計23萬多人。我認為此數字是比較准確的:第一,這是孫權內部兩位最高軍事領導人在討論局勢,應當是站在最客觀的立場進行的;第二,當時孫權並不想投降,周瑜沒有必要縮小曹軍實力欺騙孫權;第三,以周瑜一貫對孫權的忠心,應相信其是將真實情況向孫權交底;第四,與當時的各集團實力對比相符合。即使曹軍只有16萬也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軍事集團。所以曹操帶到荊州的中原部隊大概有8~9萬人。
3. 上述周瑜的談話,有關史書上均認為周瑜指的是曹操用來進攻荊州劉表的中原部隊為15~16萬,這樣一來,曹操的總兵力可能將達到30萬左右。但是經過仔細分析此段話的前因後果、曹操的性格、用兵習慣和基於一般的軍事常識,本文認為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詳細分析參見注1)。
比較以上三種說法可以得出第二種說法是最符合當時的情況的。所以正確的數字是:曹操當時的總兵力為23萬多人,其親自率領到荊州的中原部隊為8~9萬人,荊州投降軍7萬人。

我們還可以根據曹軍這一時期兵力的演變進行推斷:
194年八月,曹操自徐州回軍救兗州,敗於呂布軍,部隊損失很大,僅有不到1萬人(見《資治通鑒漢記五十三》「冬十月,操至東阿……程昱曰: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
200年官渡戰役時,曹軍總兵力為6.5萬人左右(注2)。
官渡戰役之後,曹軍的總兵力是多少呢?估計7.5萬人左右。戰前為6.5萬,戰役中投降過來1.2萬,戰役本身損失數千。注意:後來俘虜的7~8萬人根據歷史記載被曹操全部坑殺了。不能計算在內。
在以後滅袁的其它各次戰役中,還有一些袁軍將領率部隊投降過來:
203年4月,袁譚部將呂曠、呂詳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7月,袁尚部將馬延、張凱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9月,攻佔鄴城,東門校尉審榮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獲一些;
206年1月,袁熙部將焦觸、張南率部以幽州歸降,兵力2.5萬人。
還有黑山10萬部眾的投降,估計也能精選出1萬以上的人馬。
這樣在打平北方四州後,曹軍已經肯定有12萬人左右了。加上曹軍本身的補充、發展,估計在北方平定後的208年春天,總兵力為15~16萬人(其中親信率領的精銳7~8萬),但不會更多了。
曹操歷來認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統兵將領的運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的部隊一直並不是很多的緣故。另外,曹操在開始創業時期,曾經3次吃過部隊人雖多但不精銳的虧:一次在討伐董卓時,曹操率領數千新徵集的部隊單獨與董卓部將徐榮軍交戰,結果曹軍經不住正規軍的攻擊而潰散,曹操自己也差一點犧牲(幸被曹洪所救,留下了「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的故事);一次在由徐州回軍與呂布交戰時,3萬由黃巾軍改編的青州兵被呂布的1萬騎兵一沖即潰,自己也負傷險些光榮;第三次在討伐張綉時,上次戰役餘下的青州兵又被張綉的偷襲打得潰不成軍,不僅自己的兩個孩子和猛將典韋戰死,自己又差一點完蛋。
此後,曹操就一直堅持使用數量少但非常精銳的部隊。即使遇到象主將陣亡的情況,部隊也不會潰散。例如:
官渡戰役——曹操親率5千精兵深入袁紹後方一舉擊敗其大將淳於瓊的1萬多守軍和增援軍的前後夾擊,燒毀了袁軍屯於烏巢的全部糧草;
進攻關中——面對號稱當時最兇悍的西涼長矛兵,曹軍沒有一次被其沖亂過;
漢中防禦——面對主將夏侯淵遇伏陣亡,部隊很快又聚集起來,在其它將領指揮下頑強頂住了劉備的進攻,直到曹操大軍趕到。
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戰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荊州水軍,這主要是因為:第一,曹操自己沒有水軍,不得不用(注3)。第二,曹操為了盡快消滅劉備,來不及整編和訓練這支水軍。第三,曹操是准備用這支水軍去攻打劉備的,而劉備的水軍比較弱小。曹操也知道這支水軍不是周瑜水軍的對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軍,曹操就避而不戰。但是,曹操還是最後一次吃了兵不精銳的大虧。就是這支水軍導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敗。
整個赤壁之戰過程和參戰兵力分析

整個戰役應稱為荊州戰役比較合適。因為赤壁(烏林)之戰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戰斗。荊州戰役自208年7月開始,到209年11月結束,共歷時1年零4個月。其中的赤壁(烏林)之戰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進行了2個月不到的時間。
戰役進程簡介:
第一階段:前哨戰。208年7月,曹軍集結開始向荊州進發。
9月,曹軍到新野。劉表的繼承人劉琮率7萬軍隊投降,曹軍繼續推進。駐守樊城的劉備率陸軍開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並令關羽率水軍數百艘船由漢水撤退;
曹軍進至襄陽,發現劉備已撤走,曹操即親率5千精銳騎兵晝夜兼程三百里,在當陽長坂坡追上了劉備。劉備軍在慌亂中被擊潰,劉備拋棄家小僅率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幾十名騎兵逃走。損失兵力數千人(註:劉備共有1萬軍隊,估計水軍佔了50%。劉備不會把部隊全交給關羽用船運走,應是水軍由關羽帶走,陸軍由劉備帶領沿陸路撤退。長坂坡一戰劉備的陸軍基本損失完了)。
劉備放棄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劉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軍佔領了江陵。

第二階段:孫劉聯合。
曹操由於佔領荊州太過順利,於是就想採用同樣方法嚇倒孫權,兵不血刃地使孫權臣服。他向孫權發去了勸降書。同時積極准備進攻駐於夏口的劉備軍。
當時劉備的形勢異常嚴峻:自己的部隊剛剛被曹軍打敗,劉琦的部隊戰鬥力又弱,劉備一度產生了逃亡南方蒼梧的想法。諸葛亮建議道:「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經過諸葛亮、魯肅、周瑜等人的努力,挫敗了投降派,終於促成了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聯盟。孫權任命周瑜為都督領兵3萬抵抗曹軍的進攻。
曹操的謀士勸其不應匆忙進攻孫權,應先將荊州穩定,再加強水軍,到那時江東可不戰而曲。曹操未採納。

第三階段:交戰。
曹操的計劃是:兵分兩路進攻劉備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帶),先消滅劉備,再視情況進攻孫權。為防止孫權支援劉備,另派三路人馬在東線進行牽制性的進攻。
孫權的計劃是:以周瑜、程普為正、副都督,領兵逆江而上,越過劉備軍,迎戰曹軍。另安排三路部隊分別抵住曹軍的東線佯攻部隊。自己在集結一些部隊作為周瑜的支援。
估計孫劉聯軍還有一個聯合作戰計劃:是周瑜軍沿長江而上攻擊曹操親自帶領的西路軍,而關羽、劉琦的部隊部署與江夏郡防禦曹軍北路軍自漢水而來的進攻。

曹軍西路自江陵順長江東進(沿長江兩岸,水軍居中),北路自襄陽順漢水南下,兩路會攻江夏的劉備軍。
208年10月,周瑜率軍逆江而上迎擊曹軍。10月10日兩軍先頭部隊在赤壁遭遇,發生小規模交戰。曹軍被擊敗,撤退到江北。周瑜軍在江南與曹軍形成對峙。
曹軍發生瘟疫,許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戰鬥力大減。於是曹操在北岸的烏林一帶紮下大營,准備休整部隊,開春再戰。周瑜軍數次渡江挑戰,曹軍均不應戰。周瑜根據曹軍戰船均連接在一起的情況,制訂了火攻的計劃。
208年11月13日,周瑜軍利用詐降計偷襲成功,燒毀了曹軍許多戰船。同時連帶燒著了曹軍的陸上大營。周瑜軍趁曹軍混亂,立即登陸向曹軍猛攻。
曹操看到局勢無法挽回,便下令燒毀剩餘戰船後向西撤退,由於天降大雨、道路泥濘,曹軍丟棄了所有輜重才通過了華容。這時,張遼、許褚帶領騎兵趕來接應,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後,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樂進防守襄陽,自己率領其他將領撤回了北方。
周瑜軍擊敗烏林的曹軍後繼續逆江西進,在巴丘一帶,又發現並攻擊了曹軍西路兵團的運輸船隊,曹軍將領燒毀船隊後逃走。
周瑜軍到達江陵南岸,與曹軍隔江對峙。同時派兵2千攻佔了夷陵。
劉備軍在江夏一帶,看到周瑜擊敗了曹軍,也趁勢對曹軍進行追擊,俘獲了許多的士兵和物資。後又趁周瑜在江陵與曹軍對抗的時候,南下佔領了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郡。
一年後,由於江陵距離長江較近,在周瑜的連續攻擊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經非常困難了,最後經曹操同意放棄江陵北撤襄陽。整個戰役到此才全部結束。

❷ 三國魏國可調動兵力是多少

若是提到三國的故事,我想每個人都能說上那麼一段。三國時期天下連年戰爭不斷,國家分為三個地方勢力。北方的曹操,東方的孫權和蜀國的劉備。三人各自掌握著自己的城市還有軍事力量,相互攻戰三足鼎立,天下穩定而又不乏戰爭。那麼在三國時期,當時國家究竟有多少人?因為戰爭死去了多少,而當時的人口真的能夠支撐得起天天的打仗嗎?當時統治一個國家究竟有多少兵力人力?史書記載,一場戰爭動輒數十萬大軍。難道當時的軍隊人數真的有這么多嗎?讓我帶大家來一起探討一下這段歷史。

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蜀國的人數大概有28萬戶,按軍隊和人民的比例,按1:2算的話,倘若魏國有80萬大軍,那麼魏國至少有160萬戶人民。如果人口比例真的能達到這種,5:1的概念來說。魏國如果是真的想滅了蜀國的話,並沒有那麼難。在古代冷兵器時期,從消耗戰上來說蜀軍並不能占上便宜。

所以當時所蜀國有著10萬大兵,按照當時28萬戶的數據比例來說還是很可能是真實數據的。吳國當時的統計人口是52萬,士兵人數也就達到了23萬左右,魏國的人口有103萬,士兵也大概有50萬。所以其他兩國的人數加起來還是與之可以相抗衡的。自古都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從曹操的勢力來看,統一天下非魏國所屬。

❸ 曹操北征烏桓,南征荊州,那時候曹操有多少兵馬

不超過三十萬。南下帶去了大半兵馬,死亡三分之一,可謂元氣大傷。後來曹丕篡漢之後,曹魏能組織六七十萬的軍隊。

❹ 曹操勢力最強的時候有多少萬兵馬

三國末年人口有16,163,863,這是太康元年的數字,所以曹操的兵馬在三國是最強的,到曹丕黃初元年的時候也應有200萬,在前期也應在150萬左右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統計數字為16163863人,蜀漢劉禪炎興元年蜀漢為940000人,曹魏曹奐景元元年曹魏為4432881,東吳孫皓天紀四年東吳為2300000人,所以曹操兵馬最強應該在150萬左右

❺ 諸葛亮北伐到底有多少兵馬。魏國有多少兵馬

諸葛亮北伐兵力是多少
對於歷史上的眾多戰役,人們經常會對交戰雙方的兵力進行比較,當然一些誇大的兵力數字總會把人們弄糊塗。就諸葛亮北伐來說,有數據稱諸葛亮北伐時有30萬兵力,但實際上諸葛亮帶領的北伐軍總共只有10萬人。

北伐發生在三國時期,當時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他帶領蜀軍向魏國發動了戰爭。在之前的戰爭創傷後,蜀國調整生息、養精蓄銳,一直在壯大自己的實力,國家兵力達到十多萬。同時,由於蜀地的地理位置優勢,蜀軍只需小部分的兵力去監視、偵查外部動靜,剩餘的大部分兵力可集中於攻打魏國。

當時,魏國一直認為蜀國不足以與之抗衡,所以漸漸放鬆了對蜀國的警惕。不曾想蜀國攻其不備,率領著十萬大軍前來作戰。在那個時期,魏國與東吳發生了三次戰爭,所以魏國的主力主要是集中在東部。
至於西部,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來說,魏國都無法顧及。這時,諸葛亮帶領十萬大軍來襲,但是魏國的將領並未驚慌失措,反而及時冷靜地分析局勢,做出正確的部署。
最終,十萬大軍的五次的北伐,雖然給了魏國一定的創傷,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在關中與魏軍作戰,而從漢中到關中路途不便,加之軍隊作戰糧草是必備的,所以在糧草運輸上就耗費了一些兵力。加之蜀漢後備能力不足,不能給魏軍一個有力的打擊。所以縱使蜀國擁有十萬兵力,但由於作戰條件及策略的失誤,導致最終北伐失敗。

❻ 曹魏有40多萬軍隊,蜀漢只有9萬,諸葛亮為何還要北伐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間發動的對曹魏的戰爭,前後共五次,未取得成功;曹魏也曾發動反擊,也沒成功。最後,蜀漢主帥、丞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兌現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打敗,令蜀漢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助後主劉禪,國力慢慢回復,同時派出陳震、鄧芝與東吳重新修好。225年,諸葛亮南征,平定蜀漢南方亂事,北伐所需要的物資也得到補充。

後主劉禪建興四年(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子曹叡繼位,稱魏明帝。當時魏朝有議論稱,可乘諸葛亮在漢中,出兵討伐。曹叡亦有此意,但孫資認為漢中南鄭險阻,大舉興兵必導致天下騷動,費力過大,提出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待魏國強大,蜀、吳必自降,於是曹叡暫緩出兵。

諸葛亮認為,曹魏政權更迭,新君剛立,是北伐的良機。同時,北伐曹魏,重返舊都,也是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策中定下的目標和多年宿願。

但從當時的條件來看,三國當中,以蜀國力量最為薄弱,北伐成功的機會不大。

當時,曹魏擁有大約四百四十三萬人口,兵力四十三萬;蜀國人口大約九十四萬,兵力十二萬;吳國人口大約二百三十萬,兵力二十三萬。諸葛亮首次北伐,動用蜀國兵力約十萬。魏國於此役前後動員兵力二十萬。

以這種懸殊的力量,蜀漢想滅曹魏似乎相當困難。特別是荊州丟掉之後,諸葛亮兩路出兵北伐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放棄北伐計劃。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率蜀軍出駐漢中,准備北伐,出發前上疏後主:「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史稱這個上疏為《前出師表》。

諸葛亮在這份上疏中懇切勸說後主劉禪要認清蜀漢在三國中的弱小和不利地位(益州疲敝),三國各自爭強,蜀國危在旦夕,所以要奮發自勉,不要滿足於暫時的安定局面。

據《三國志‧董允傳》記述,諸葛亮上疏是擔心後主不辨善惡(朱紫難別),故諄諄囑咐,提醒後主務必「親賢臣,遠小人」,信用郭攸之、費禕、董允(董和之子)、向寵、張裔、蔣琬等「志慮忠純」、「貞亮死節」之臣,還希望劉禪廣開言路,實行「納言之政」,賞罰平明,不使「內外異法」。

劉禪亦向諸葛亮下詔出師,開始實行北伐。

曹魏反擊

建興八年(230年)秋,曹魏主動派大軍進攻漢中,使司馬懿由西城(今甘肅天水南),張合由子午(由今西安南到寧陝東)、曹真由斜谷(郿縣到褒城)出,三道欲攻漢中,諸葛亮待之於城固、赤阪(今陝西洋縣)。

除加強防守外,諸葛亮又增調李嚴率二萬軍隊趕赴漢中,阻擊曹魏軍隊。由於連日下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曹魏軍撤退。這年,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

蜀地山高路險,易守難攻,給蜀軍運送糧草增加了困難,這是蜀軍不能與曹魏軍長期作戰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諸葛亮設計製造了「木牛」。

❼ 曹魏在兵力分布有什麼特點

曹魏立國中原,地廣人眾,國力最強,全國兵力,常保持在30萬人左右,最多時近50萬人。其中以陸軍為主,水軍為輔,陸軍之中,又包括步、騎兩個兵種。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軍隊大都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騎兵。但騎兵的優越性,在官渡之戰中已顯示出來。後來,曹操在滅烏桓、征涼州時,收編了不少善於騎射的少數民族部隊,騎兵才有了較大發展。騎兵中的「三郡烏丸(桓)為天下名騎」,戰鬥力很強。此後,曹魏的騎兵,數量雖不及步兵眾多,但已成為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和決定勝敗的主要力量。吳、蜀兩國的騎兵,均不能與之相匹敵。

❽ 求教,三國時期魏國大約有多少兵力

三國時期的魏國面積荊州(河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治襄陽,遷宛城,漢有七郡,魏得其三)、 豫州(河南東南部、安徽西北部,治譙,遷潁川)、 青州(山東東北部,治臨淄)、 兗州(山東西部、河南一隅,治鄄城,一說治廩邱)、 揚州(安徽中部,治合肥,遷壽春,漢有六郡,魏得九江及部分廬江)、 徐州(江蘇北部、中部、山東南部,治彭城,一說治下邳)、 涼州(甘肅、寧夏西部及青海東北一隅,治姑臧,即武威)、 冀州(河北南部及山東西北邊緣,治鄴,過信都,即冀縣)、 幽州(河北北部、遼寧南部、朝鮮西北部,治薊,即北京)、 並州(山西中部、北部,治晉陽,即太原)、 雍州(陝西中部及甘肅東南部,治長安,即西安); 共兵馬58萬餘人!

❾ 三國時期魏蜀吳到底有多少軍隊

三國總兵力,最盛之時約達80萬~90萬:魏40萬~50萬,蜀10多萬,吳20多萬

兵役制度 三國形成之初,沿襲東漢,主要實行募兵制。至建安年間,因長期戰亂,逃兵增多,人口減少,募兵困難,曹操、劉備、孫權都開始逐漸實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確保兵源。曹操將士兵家屬集中居住,作為人質,並從中獲取後備兵員。其兵稱士,以服兵役為終身義務;其家稱士家或兵戶、軍戶。士家另立戶籍,與民戶分離,子孫世代為兵,士兵叛逃罪及家屬。同時,規定士家女子不得外嫁,士死後寡妻遺女仍配嫁士家,以繁衍士裔。吳還實行世襲領兵制,將帥世襲,所統之兵亦世代相襲,家屬隨軍營居。三國時期,除世兵制外,又用招募、收降、徵兵補充軍隊。還以多種手段,從少數民族中獲得大量兵員。如魏的烏桓兵、涼州兵,蜀的南中飛軍、叟兵,吳的山越兵等。

三國沿襲漢制,建有撫恤制度。如士卒死亡,要收殮葬埋,魏曾規定送至其家,官為設祭。對傷殘將士,免徭役,授土地,給耕牛,分米穀等。

管理與訓練制度 各國注重以法治軍,定有管理、訓練一系列制度,並嚴明賞罰,以確保其施行。曹操頒布的《論吏士行能令》、《軍令》、《敗軍抵罪令》等,魏軍一直奉為治軍的法令、制度。其主要內容有:行軍、列陣、攻守、駐營和戰船停發等,均得按指揮信號行動,違令者斬;戰場上士兵緊隨本隊旗幟,不得亂位,臨陣逃脫者,一律斬首;家屬隱藏逃回士兵逾一日不報,同罪;行軍不得損壞莊稼等。還規定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國的將領出征或鎮邊戍守,皆以家屬為人質。魏、吳還設校事,監察軍民隱事。軍隊有輪休制度,魏、蜀休假人數常為五分之一。各國都較重視軍事訓練,建有訓練基地,諸葛亮在成都附近以八陣圖演練軍隊,曹操作玄武池培訓舟師,孫權利用江湖大練水軍,收效顯著。魏在每年立秋後舉行閱兵,號曰「治兵」。

後勤保障制度 三國軍隊補給,主要由政府籌辦。軍糧、軍費依靠租調和屯田收入,其中屯田收獲的軍糧比重很大。屯田有民屯和軍屯。魏國軍屯又分軍隊屯田和軍戶屯田。軍隊屯田,主要由駐守與吳、蜀臨近地區的外軍擔任,按建制由各級軍官管理,且耕且守,耕戰結合。軍戶屯田,由軍事系統的農官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管理。蜀軍屯主要在與魏接壤的漢中地區,有時與農民雜錯墾耕,但原建制不變,由當地長官擔任督農,指導屯田。吳的軍屯多是士兵和家屬一起耕作。吳還實行奉邑制,賜給統兵將領若干縣邑,用其租稅收入供給部曲及所統之兵,奉邑多少根據官職大小和領兵數量而定。

武器裝備,由官府作坊製造,設軍官監造。相傳蜀諸葛亮曾改製成一發十矢的連弩,裝備部隊。各國均有造船基地,吳國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所造「長安」號,可載士兵千餘人。物資運輸,主要靠牛馬騾驢和車乘,傳說蜀用「木牛」、「流馬」運輸,提高了山區補給效率。
另外,三國襲用漢時邊防烽燧制度,建有守望、報警和其他通信設施,溝通京城與邊防、督將與部屬間聯系。軍事文書由驛站傳遞,魏還定有在急信上插雞毛的制度。

三國軍制突出的特點是:中央軍建立中外軍體制、普遍實行世兵制和大興軍屯。這是當時政治和經濟的產物,與軍事斗爭相適應。但後來外軍勢力膨脹,至東晉,中央已無法控制、指揮。世兵制有較強人身依附性,對後世士兵地位低賤化和門閥制度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曹魏有多少兵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