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關羽人品如何

歷史上的關羽人品如何

發布時間:2022-08-16 08:04:31

⑴ 關羽是好人嗎

每當有人有理有據的將關羽的缺點揭露出來,羽迷們無力反駁的時候,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其一,無賴羽迷們會採取所有可能想到的手段來誹謗、誣陷作者。另外一些有些修養的羽迷就會用「人無完人」,不要「求全責備」等詞來為關羽掩飾。我只對此類人說上幾句話。

對一個打勝仗的將軍,我們問「是不是還可能取得更大的戰果?」,或是「為什麼傷亡這么大?換種方式是否能讓自己少流點血?」也未嘗不可,多問點為什麼才不會驕傲自滿,以後仗才能打得更好。但如果說這里求全責備也可以。

面對那些品格高尚、功成名就、白璧微瑕的人,比如我們問諸葛亮為什麼錯用了馬謖,問趙雲為什麼能力強卻官位低,問華盛頓、傑弗遜為什麼不解放奴隸,問彭得懷為什麼總是很暴躁。我們可以說「人無完人」。

面對關羽,這個因自身的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錯誤而使國家蒙受巨大損失,自己也被俘砍頭的人,我無論如何也不知道如何把「求全責備」,「人無完人」這樣的詞往他身上放。一個有如此多缺點,只有很少優點的人都可以用「人無完人」這樣的詞語去原諒,那面對那些殺人犯,去聽聽他們的苦水,原因相信大部分也都是可以原諒的。如果關羽這樣的人都能稱個「聖」字,不說李靖、李牧這些歷史上的大人物,就是我身邊很多人除了匹夫之勇趕不上關羽外,其它方面哪點都比關羽強百倍,他們不過都是普通人而已。

⑵ 歷史上對關羽這個人到底是怎麼評價的呢

我復制一下我2015年的貼吧,帖子,大家看看,僅供參考!

關羽的功與過



⑶ 三國演義的關羽為人怎麼樣

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他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
關羽,河東解良人。在與劉備結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屬於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勇冠三軍、萬人敵……這些都說明亡命之徒的特點,比如許楮、臧霸等人都屬於此類。但是關羽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區別於張飛等人的是他還治《春秋》。所以不管當時的人還是後世的人,都認為他是比張飛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個檔次的。所以劉備可以把荊州交給他打理。建安十七年,諸葛亮帶張飛、趙雲進川,很不放心的把荊州交給關羽。在劉備看來,關羽是隆中戰略計劃中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當時似乎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人選。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在赤壁之戰前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關羽精甲水軍萬人,劉崎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這支原本劉表手下精銳的荊州水軍正是關羽鎮守荊州的主力軍。關於荊州的戰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這一性格特點,關羽的另一特點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劉備得孔明之後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如果說當時關羽瞧不起剛剛二十齣頭剛出茅廬的小子還是正常的話,那麼後來要於馬孟起單挑就太不識大體、自負、不能容物了。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從這里,可以看出關羽完全是一個爭勇鬥狠的一介武夫,不識大體,諸葛亮的一封信還要遍示賓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虛榮!諸葛亮的這封信雖然緩解了暫時的矛盾,但是助長了雲長的驕、傲之氣。建安二十四年,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果然、劉備將黃忠列為無虎上將引起了雲長的憤怒大丈夫誓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拜。此時關羽針對的並非是黃忠,矛頭指向的已經是劉備了。此次幸虧費詩的善言,不然劉備真不知道如何下台階了。此時雲長已經如此難控制,劉禪代位之後又如何駕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國歷史上來看,此時劉備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

量淺,胸無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傷。比起司馬懿坦然受婦人服,關羽的心理素質極差。孫權給兒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還說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這樣傷人的話。後關羽圍樊城,讓孫權出兵相助,孫權卻使敕使莫速進。關羽極其憤怒下說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這樣的話,「洛子」是對江東人極大的侮辱,還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將移師東吳。看看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心中雖痛罵韓信,但是嘴上還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此外看關羽北伐,糜芳、傅士仁供應軍糧,有時不能及時到達,關羽宣稱還,當治之;再看看劉邦,在外面辛苦作戰,還不停的給後方的蕭何封官,兩下比較,治《春秋》的關羽比起市井無賴劉邦來實在太遜。陸遜的一封信竟然讓關羽心花怒放,撤去後防重兵。這充分說明了他只是一個淺碟子,實在淺的很。

在用人方面,關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這些後方重鎮以及供應軍需的重任交給素來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敗!大軍解圍撤退,反擊江陵之日,情勢和當初彭城落入劉邦之手,項羽敵前撤退反擊彭城一樣,項羽一舉擊潰劉邦的部隊,關羽復仇之師卻邊走邊散,這是怎麼樣的統帥?當年孫權給吳下阿蒙開出的看書單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稱的關羽應該感到臉紅(有可能是臉紅了)。

關羽的自負,不僅斷送了自己,還斷送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計劃。由於他個人的沖動無謀,使全盤戰略計劃成為虛話。
關羽性格的最大悲劇是自戀,而這種自戀,較之呂布又有不同。呂布的自戀來自於自負,來自於對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無敵的信念。而關羽的自戀則是一種強烈得近乎變態的自戀,這種自戀的來源不是自信,卻是自卑,或者說由於到達了自戀的頂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謂「剛極易折,物極必反」。
關羽的性格其實有很多,譬如義薄雲天,譬如有情有義,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剛愎自用,譬如……陳壽《三國志》對關羽有一個相當精闢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言雖一句,卻大有深意,充分體現了關羽的這種自卑的自戀。「善待卒伍」,是因為從行伍兵卒到三軍統領,地位差距足以道計,絕對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加以善待,於己無損,反可博「體恤士卒」美名。而「驕於士大夫」,則是因為面對真正的士大夫,極易勾起自身作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為終關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風雅,所以他留長鬍子;所以他處處要顯示與眾不同;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手捧一本《春秋》,雖然從未見他從《春秋》之中悟出什麼;所以當諸葛亮誇他「髯之絕倫逸群」時會「省書大悅」甚至「以示賓客」,惟恐天下不知。這種需要依靠他人評價來找到信心的心態,充分反映了關羽「附庸風雅」的嚴重底氣不足。
西方文學家說過:「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的時間。」或許事實上不用三代,但是與本人從小的家庭教養和環境卻是密不可分的,關羽在《演義》中賣棗,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實在不具備成為士大夫的條件,也絕對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內涵,所以當真正面對士大夫的風流雅緻時,關羽的這種附庸風雅就很容易看破。欲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緒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逆反,以驕相待,處處顯示我比你強,我不恥你。而關羽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將自卑隱藏得極好而自戀發揮到了極至,因而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輝形象。但是最終,關羽還是因為這種「自戀而又自卑」性格下「驕於士大夫」的表現而導致最終身亡。
首先,他拒絕了與孫權的聯姻。與孫權聯姻本事上上之策,關羽亦非愚人,不會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為關羽平生最恨,或者說最嫉妒的就是孫權。孫權本亦應是一介武夫,卻仰仗父兄基業,竟成一方霸主,且儼然以風流雅士自居,這對關羽內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這種心理的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動兵攻曹。因為自戀到自卑,關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這種事業不是上陣打打殺殺的砍幾個敵將,而應當是「威震華夏」,於是他意氣風發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驕待」的士大夫卻眾心不從,於是關羽就走了麥城,然後死掉。
關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悲劇一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自戀和自卑,惟使後人嘆息。

⑷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是怎麼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也是義薄雲天的,和劉備、張飛一起打天下,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4)歷史上的關羽人品如何擴展閱讀: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三國演義》中以旁白視角敘事時,通常稱關羽為「雲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號外,亦只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⑸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歷史角度去看。看《三國志》中: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也就是說關羽不但是萬夫不當的勇將,而且非常重義,受軍民的尊敬與愛戴,為了保全劉備的兩位夫人不被陵辱甘願屈膝於曹軍,也同樣在白馬坡前陣斬袁軍大將顏良以報曹操的恩義,水淹七軍生擒曹軍大將於禁,斬殺猛將龐德,一舉破敵威震華夏,但人無完人,關羽的缺陷是輕敵,沒能發現呂蒙的詐病與陸遜的假意崇敬,導致孫權集團在背後捅刀子,偷了關羽的荊州南郡。(請不要說孫權偷襲是關羽的人性不好,關羽罵來使是非常有道理的,孫權繞過劉備,直接和關羽聯姻,是什麼意思?關羽接下了,那就是說,他認為他和孫權是門當戶對,平起平坐的。劉備會怎麼想?關羽不接,那就是他看不起孫權,破壞孫劉聯盟,還是他的錯,請示劉備再行動,那麼在劉備這邊看來,關羽的意思就很曖昧了。你是想不想結呢?所以,孫權找關羽聯姻,不論關羽做什麼,賺的都是孫權。要麼挑撥劉關之間的關系,要麼就是為了出兵討荊州而做借口,所以關羽最好的方法,就是「罵辱其使,不許婚。)
關羽稱得上蜀國的武力柱石。他有過人的軍事能力,而且有頭腦,雖然性格有缺陷,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影響大局的。至於孫吳背盟實在並非他之過,關羽無愧於一代名將,也對得起蜀漢。

⑹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忠誠的人。在桃園三結義中與劉備、張飛結成生死兄弟,他是個忠厚、講義氣、重感情的人。

關羽的人物特徵:

1、關羽性格的核心特徵是忠義,稱為「義絕」。

2、關羽更是一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濟世之才。

3、關羽身上也有著生性驕傲、聽不進勸諫的弱點。

(6)歷史上的關羽人品如何擴展閱讀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人物評價

1、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

2、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3、傅干: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4、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5、劉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⑺ 如何評價關羽呢

關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被推崇為武聖人,與孔子齊名。又是“忠義仁勇”的代表,尊為武財神。在民間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崇。

劉備漢中之戰勝利了,稱漢中王,蜀國達到空前的鼎盛。鎮守荊州的關羽坐不住了,覺得應該表現一下。不顧大局利益,主動發起了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風光無限,威震華夏。牛逼到了極致,居然不顧“外結好孫權”的戰略安排,去搶了東吳的“湘關米”,這是公然的挑釁,打孫權的臉。


呂蒙是關羽的戰友也是對手,他說:“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

性頗自負,好凌人。

總之,關羽仗著自己武功高強,又是手握重兵,非常自負,喜歡凌駕於別人之上。這也是他發起樊城之戰的原因,也為蜀國惹來了殺身之禍。

阿獃覺得,關羽是武力超群,智商有限,情商低下,自以為很牛的,牛逼哄哄的人。

⑻ 請問 關羽的人品怎樣

說起關羽關雲長,基本可說是人所共知吧,然而大部分人所認知的關羽,卻並非來自於《三國志》等史書,而是或直接或間接地出於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可以這樣說,其實大家所認識的關羽,實際上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形象,而非歷史上的這一個人。這是一個極為有趣的現象,而且對審視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很有意義,在有關關羽的文學諸樣式,包括傳說、筆記、說話、戲曲、小說等與民俗、宗教、倫理、哲學這些人文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關羽被譽為集「儒雅」、「英靈」、「神威」、「義重」於一身,是「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霽月光風」的「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所以關羽是與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相始終的一個形象。
關羽在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中,都是作為忠義和勇武的代名詞存在的。他是一個赤面長須提大刀、在十萬軍中取上將之頭易如反掌的人物,是一個為了義兄不惜放棄榮華爵祿、雖涉千山萬水而不辭的人物,一個能使貴為帝王之尊的義兄寧可不要江山也要為之報仇雪恨的人物,這是何其美好的存在。然而對比一下歷史上的關羽,卻讓人有點掃興。其高大的形象又從何說起?
上面說過,關羽在文學作品中是作為忠義和勇武的代名詞存在的,凡此種種,雖然未必就是全部的真象,卻也並非空穴來風,那欒讓我們先看看《三國志》里一些關於關羽驍勇方面的歷史評價:
魏書‧劉司馬梁張溫賈傳‧溫恢:「……關羽驍銳……」
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程昱:「……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
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劉曄:「……名將唯羽……」
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劉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關羽實熊虎……」,
吳書‧陸遜傳:「蒙曰:『……羽素勇猛……』」
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評:「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
除了上面這些,《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還有一段「刮骨療傷」的傳神記載: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由此可見,關羽在歷史中確實留下了赫赫勇名,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多以關羽、張飛形容猛將。比如東晉劉遐「忠勇果毅」,「率壯士臨堅推鋒,冀方比之張飛、關羽」(《晉書‧劉遐傳》);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的部屬薛彤、高進之 「勇力過人」、「身經百戰」,「時以比關羽、張飛」 (《宋書‧檀道濟傳》);同?劉宋名將的薛安都,奉命征討豫州剌史魯爽時,安都「躍馬大呼,直往剌之,應手倒……爽世梟猛,咸雲萬人敵,安都單獨直入斬之而返,時人雲關羽斬為良不是過也」 (《南史‧薛安都傳》);北魏楊大眼「為諸將之冠」,號稱「國之名將」,「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魏書‧楊大眼傳》)。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對以上這些戰意激昂、勇力過人的猛將,都喜歡以關羽、張飛作比,這方面表明了後世人對關羽武功的崇拜與首肯。
雖然前面舉出了不少例證,但我們能就此下定論,把關羽定位為古之名將嗎?縱觀關羽一生的表現,其獨當一面領軍出戰的大陣仗,就只有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發動的襄樊之戰,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隨後卻被東吳的呂蒙襲取了荊州,兵敗身死。這樣的結果對劉備集團的打擊可謂相當巨大,其間更顯示出關羽作?一方大將在對時局的把握、戰略的操作,以及外交、謀略等方面的欠缺。由於並非本文重點,在此只舉一例,《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曰:「(在呂蒙襲取荊州以後)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葯,飢寒者賜衣糧。……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呂蒙入主後的荊州可謂民胐歸心,關羽對此卻不但不封鎖消息,還遣使聞問,軍士們知道城中老少一切安好,試問還有何作戰之心,作為一個統軍將帥,兩人的手段可謂高下立判。
或者由於這次的失誤,蜀漢後主在景耀三年(260年)為關羽追謚時,竟把關羽追謚?「壯繆侯」,謚法中有雲:「名與實爽曰繆」。當然,據韓康祖先生考證,古時「繆」和「穆」通用,「壯繆」類同岳飛「武穆」,又說:「考謚法,布德執義曰穆」。這是站在後來維護關聖的立場上,以後世的名聲來反推當時評價的,因?蜀主劉備的吳皇後就被謚為「穆皇後」,謚法講求一字千金,在同一時期兩個謚號並存的話,說成互通實在難以服眾。
關羽的「勇」,是歷史的事實,也是他在文學作品中的初步形象。唐玄宗時郎君胄《壯繆侯廟別友人》就有「將軍秉天資,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 一劍萬人敵」之語。但「勇」在當時也並非關羽能獨享尊榮,最起碼對其以「兄事之」的張飛也同樣擁有,在《三國志》里陳壽對他們的貶抑評價分別是「剛而自矜」與「暴而無恩」,看上去兩人還只是不相上下,而且張飛工於書畫,在入川、守備巴西期間又表現出眾,就連其謚號「桓侯」都似乎比關羽要好,《逸周書‧謚法解》雲:「辟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既然如此,?何後世人在文學作品中、在現實生活中都對關羽奉若神明,而對張飛卻不那欒崇拜呢?
二 演變期
關羽的本錢在於「勇」與「義」,既然我們在「勇」方面找不到絕對的優勢與答案,那唯有嘗試一下在「義」方面去探討了。
在文學作品中描寫三國時期的故事,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已經出現,此小說以記載魏晉名公士族的言談軼事為主,可見這些故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已然流傳,同時期的還有《裴子語林》、《殷芸小說》等。隋朝的《大業拾遺記》記載了隋煬帝觀看「水飾」,有曹操譙水擊蛟,以及劉備躍馬過檀溪的雜戲;到了唐初,劉知幾的《史通》有「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故事;晚唐詩人李商隱《驕兒詩》又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由此可見,最遲在晚唐,三國故事已經在民間廣為傳播,而且連孩童都很熟悉,都在談論三國的人物、故事。但在文學領域里,唐代講述三國故事的「市人小說」以及以三國為題材的小說故事,關羽在其中並未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唐以前的關羽形象,基本上符合歷史的本來面貌,這大概可以理解為藝術虛構未進入小說創作,比較講求「實錄」。
到了宋代,市民文藝相當發達,「說話」的風氣也逐漸盛行,流傳甚廣的三國故事自然而然成為說話人最常用來發揮的題材,「說話」的「講史」類中,還有「說三分」的專門科目與專業藝人,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霍四究「說三分」之事;蘇軾《志林》載:「王彭嘗雲: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照上面的資料推斷,以劉備?正統的三國故事理應在北宋或以前就成?範式。
既然民間以劉備集團為正統,那欒劉備集團的名臣重將諸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亦勢必為眾人心中所愛,在隨意發揮的「說話」中,這些賢臣猛將成為英雄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在民間非常吃香的關羽,到了北宋初年卻得不到統治階層的垂青。經過了近百年戰亂重新建立起來的統一王朝——北宋,其時代氣息以及最高統治者的價值觀、統治風格等都與魏晉、隋、唐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它和時代的風尚有關。魏晉、隋、唐,是尚武尚勇的時代,試看《晉書‧蘇峻傳》一段記載:「峻率眾攻之,幾至陷沒。東西抄掠,多所擒虜,兵威日盛,戰無不克,由是義胐沮衄,人懷異計……嶠與趙胤率步兵萬人,從白石南上,欲以臨之。峻與匡孝將八千人逆戰,峻遣子碩與孝以數十騎先薄趙胤,敗之。峻望見胤走,曰:『孝能破賊,我更不如乎!』因舍其胐,與數騎北下突陣,不得入,將回趨白木陂,牙門彭世、李千等投之以矛,墜馬,斬首臠割之,焚其骨,三軍皆稱萬歲。」身為主將的蘇峻,在己方占盡優勢、基本可說是穩贏之際,卻還要突顯自身的勇武,數騎突陣,由此例證,可一窺魏晉、隋、唐時期的尚武精神;還有諸如上面提到的劉遐、薜安都、楊大眼等猛將,「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薛仁貴、「落雕都督」 斛律光,以及史萬歲、蕭摩訶、尉遲恭、秦瓊等武人,都令魏晉、隋、唐時期的關羽、張飛身價百倍。但北宋卻是一個尚文不尚武的時代,魏晉、隋、唐時期那種風尚與氣息在北宋初年可謂相當消磨,關羽這類猛將自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其次,北宋時期是一個重實利的世俗時期,對於意識形態往往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續資治通鑒‧卷第三》里講,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干元元年(963年)到祭祀西周功臣姜尚的武成王廟視察,當他看到兩廊壁上參與配享的歷代武將畫像時,以令牌指著戰國秦將白起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於此?」並當場指出只有「功業始終無暇者」才有資格配享武聖姜太公,遂著令吏部尚書張昭等人議論去取,其結果是將漢代的灌嬰、班超,以及唐代的秦瓊、張公謹等二十三員戰功顯赫的武將晉升到兩廊接受配享,而關羽、張飛等二十二人則被罷黜。由此可知,在北宋初年的統治者眼中,關羽的地位不僅是歷史上的一個一般武將,而且由於其功業未就,還受到相當的歧視。
然而世局如棋,世事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到了北宋末年,徽宗皇帝首開追封古人的先河,先於崇寧元年(1102年)封關羽?忠惠公,再於大觀二年 (1108年) 加封關羽?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又加封?義勇武安王。 ?何同?北宋朝廷,情表卻有如此大的轉變呢?我們還是從上面兩個關羽地位下滑的方向去找原因。
首先是關於宋廷的尚文不尚武。有宋一代開國伊始,就己經是一個由始至終被欺壓的朝代,北方契丹的入侵和宋人的屈膝求和可以說是籠罩著整個北宋,由此,整個民族都懷著一種渴望強大起來的心願,眼前的世界愈是狹小,美化過去與追憶崇高、大的傾向便愈是明顯,關羽等武人所象徵的強而有力的精神、氣質,就正正成為時代之所需,他們符合了人性中軟弱的一面所宴生的依賴感,造成了該時期的英雄崇拜;基於這種時代精神的需要,三國時代以驍勇著稱的關羽、甘寧等人均被宋廷策封,而關羽更一直被賦予了「義薄雲天」的忠義形象,對統治者的助益尤大,這正?其高大形象創造了比同期其它武將更為優越的條件。
第二是宋廷對於意識形態的實用主義態度。自兒皇帝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以及宋廷重文輕武、強干弱枝等政策的實行,北宋的積弱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這欒說,它是在北方強大的壓力下一直處於弱勢、偏安的局面。這時候,就需要相應的意識形態去支持,而劉備蜀漢集團的情表,便在此與之相類。北宋朝廷與劉備集團一樣同是正統,也一樣要北防逆賊,如此,勢必再把劉備君臣的形象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聯合以上兩點,關羽可謂是集「勇」與「義」於一身的典型形象,我們重提一下上面提到過的一個問題:論勇,張飛不比關羽差;論義,也不見得張飛就有何失義之處吧,何故張飛的形象就不及關羽的來得高大呢?誠然,縱觀張飛一生,從未對其主公劉備有何失義,但問題卻在於他也未能盡展他的義,相比起關羽的被擒投降,但在報效曹公、知道劉備的下落後就立即出走歸位,張飛似乎就差了點甚欒,他未曾被擒,也未曾回歸,在民眾眼中最有可能的是把這看成順理成章吧。如果要討論說,張飛戰敗後是否會投降,是否會背叛劉備,相信無一人會說是,但相比起關羽的兩邊皆盡義,似乎在典型性、可塑性、震撼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及,所以在人們眼中、在文學形象中,這個絕義絕勇的角色就非關羽莫屬。另外,我們再一次看看李商隱《驕兒詩》的「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句,這說明張飛的形象最遲在晚唐就己經是像《三國演義》里的莽漢形象,個中原因當然值得探討,但由於這不是本文的討論范圍,在此就不多說了;這里想說的是,這種莽漢形象一旦形成,就註定不可能成為官方所推崇,以及在民間所樹立的完美形象。
那欒北宋以後的南宋,又是一個怎欒樣的時代背景呢?首先,它上承北宋,依然處於弱勢、偏安的局面,而且女真人的勢力比契丹人還要強大得多,這些經歷過「靖康之難」的南宋臣民,對渴望國家強大、對關羽等武人所賦予的武勇精神氣質,只會比北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關羽以至蜀漢政權的北伐,更被冠上了「春秋大一統」的涵義。其次,南宋理學的異常發達,使這個國家變成一個極度講求忠君愛國、禮義廉喝的儒理國度,忠恕廉喝等也是一個人在社會上人格地位高低的最重要指標,而關羽歷來的形象,便是符合這指標的忠跟義的代表人物; 另外,《三國志》裴注所引《江表傳》 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句,這也使他大受當時士層的青睞,明代文徵明的《題聖像》就以此贊揚關羽:「有文無武不威如,有武無文不丈夫。誰似將軍威而武,戰袍不脫夜觀書。」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關羽再一次受到加封,成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更封為英濟王。
三 定型期
到了元代,三國故事除了依然流行於「說話」之外,還相當流行於民間的戲曲,戲曲作?民間藝術,對於這位千古英雄,自然是要大力歌頌的。據《元曲選》等古籍記載,以三國故事編寫的雜劇約有六十多種,比如有關漢卿的《單刀會》、《西蜀夢》,鄭光祖的《三戰呂布》,以及《千里走單騎》、《桃園結義》、《古城會》、《單刀劈四寇》等,而以上所列以關羽為主角的戲,一般被稱為「關公戲」。
後來,戲曲表演由於關公戲 「乃戲中超然一派,與其它各劇絕然不同」( 郭明志語 ),就連其舞台藝術都有它的獨特之處。戲曲演員一般分為旦、末、凈、雜四大類或者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生行又細分?老生、小生、武生、老武生、紅生等,「紅生」就是專演關公的特有行當;而所謂的「五綹」髯口也是在扮演關公這個角色時專用的,五綹即耳際兩綹,嘴上兩綹,須下一綹,專稱「關公髯」;此外,青龍偃月刀等也是關公的專用之物。關公戲的表演,除戲曲中通用的基本形式外,還有不少特殊而極為嚴格的要求和許多不成文的規矩,比如扮演關羽的演員在演出前十天需要齋戒獨宿,熏沐凈身、出場前要給關公像燒香叩頭,在後台殺雞祭聖、紅臉譜上要劃一金鋪,稱做「破臉」、演員要在盔頭或者前胸掛關帝聖像的護身符,演出之後更要用此符拭臉,並拿到關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謝關帝的庇護等。尤其在演《走麥城》時,更加搞得陰森怕人,台上台下皆燒檀香、點蠟燭,滿場捈霧彌漫,活像擺道場求仙一般。凡此種種,都說明了關羽在民間以及文學作品中的超然。
元代除了戲曲異常發達外,小說的發展也極度興盛。我們現在看到比較完整的關於三國故事最早的小說,是元初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刊刻的《三分事略》和英宗至治年間(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刊本的《三國志平話》(《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兩者其實就是一部書的兩種版本。它的情節不受史實約束,表現了濃厚的民間傳說色彩,從基本輪廓去看,它已具備《三國演義》的雛型,但其唦事簡略,文筆也比較粗糙,大約只是供元代講史藝人「說話」使用的一個提綱或底本,這類話本絕不可能只有一種。羅貫中先生正是在這些群眾傳說與民間藝人、下層文人創作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三國志》和裴松之先生註解的材料,寫就了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志平話》雖然刻於元代,但其主要的故事情節基本在宋代就已成形,例如形成於宋、金之間的《新編五代史平話》中《梁史平話》的入話,就講了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乃是被漢高祖劉邦殺戮的功臣韓信、彭越和陳豨的轉世,而備受曹操欺壓的漢獻帝乃是劉邦再生,整個三國歷史就是一個冤冤相報的故事,而《三國志平話》一開始用的也就正正是這段情節,只不過把陳豨改成英布罷了。這個情節在後來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更獨立成章,寫成「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的故事,加入了項羽等人物,而關羽正是霸王項羽的托生,過五關斬六將中被斬的六將正是呂馬童等六人,讓關羽一一報卻前生之仇;這雖然是一段後話,但卻從一個側面看出元明之際無論文人還是百姓,都對關羽極其愛戴與關懷。
無獨有偶,元明期間的惡劣政治、生活環境等現實方面的殘酷,使人像宋代一樣又一次的只能在精神方面向美好靠攏。關羽是人民群胐,包括《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先生的自我精神寄託,由於人們的抱負、願望和理想在現實之中缺乏實現的機會與可能,是故希望自己或是別人能夠像關羽一樣,憑借卓越的能力以及個人魅力,一掃社會上、政治上的烏氣與腐敗。元末天下大亂,是崇尚勇武、呼喚英雄的時代,《三國演義》關羽形象的塑造正體現了這時代的要求、時代的精神。
及至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由於是平民出身,又或者要向臣下宣揚忠君愛國、求忠求義的意識形態之故,於洪武四年(1371年)加封關羽為真君,使關羽正式從人變格為神,從此各地修廟奉祀。萬曆七年(1583年),神宗皇帝又加封其?協天大帝,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再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到了清代的皇帝,就更加推崇關羽,有說是因為要取代討伐其先祖女真族的英雄岳飛的地位,以撫平漢人的反清心理,而標榜關羽的忠義對清政權來說不構成威脅,只有好處;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女真族人向以《三國演義》作為兵書者眾,其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就是其中之一,日人稻葉君山《清朝全史》載「(努爾哈赤)幼時愛讀《三國演義》,又愛《水滸傳》,此因交識漢人,而得其賜也」,他們極度崇拜《三國演義》中被美化的關羽形象,也就毫不出奇了。終於清世祖在順治九年(1652年),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三十三年(1758年),清高宗又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並改壯繆為神勇。
從宋徽宗首次加封直到清代,關羽受歷代皇帝封賜的謚號有十多個,成為我國歷史上僅有的兩聖人之一,與孔夫子齊名,因此,人們稱之為關夫子、關聖人、武聖人。關羽形象的演變過程,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價值觀念及其體系形成的一個寫照,作?一個歷史人物,關羽在正史《三國志》中得到的評價實在並不算高,陳壽就曾評說他「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但他萬萬不能料到,在千載以後,關羽居然能壓倒群雄,晉升為整個中華民族「護國保民」的神祗,在文學作品以至民間傳說中以幾近完美的形象出現;然而可以看到的是,關羽無論從歷史形象到文學形象,都是符合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對於美好的審美理想的,這使其不論在朝在野都能以崇高偉大的形象存留下來。由此,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模式,以及對民族的崇高感有更加確切的理解。

⑼ 歷史上真正的關羽是個怎樣的人

1、關羽英勇過人,勇猛無比。

《三國志》中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建安五年,袁紹曹操大戰河北,袁紹大將顏良,圍攻白馬,關羽這次便跟隨張遼一起為先鋒來解白馬之圍。關羽在萬軍之中,刺顏良於馬下,並且斬顏良之首回陣,袁紹手下諸將,沒有一個能擋住他的。

2、關羽為人知恩圖報,忠肝義膽。

關羽殺顏良,解白馬之圍,並且因為這件功勞被封為漢壽亭侯,此後就以解白馬之圍的功勞可以報答曹操,封賞拜書,去袁紹那裡尋劉備去了。

關羽呢,身在曹營,享受榮華富貴的大好機會,劉備此時還跟喪家之犬一樣,到處投奔,無兵無將的。可關羽還是封賞拜書,忠肝義膽,追隨劉備,不曾有一絲嫌棄。

3、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孫權求婚,關羽不僅不許,而且辱罵江東來使。關羽部下傅士仁,糜芳因為供計軍資的問題被關羽恐嚇,二將心懷憂懼,再加上呂蒙策略得當,白衣渡江,二將俱降。

(9)歷史上的關羽人品如何擴展閱讀:

關羽(?-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東漢末年(有人認為包含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

早期關羽跟隨劉備輾轉各地,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死後受民間推崇,又被歷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君、關帝。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關羽人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