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西歐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西歐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8-10 10:59:53

Ⅰ 歐洲經濟黃金時期是哪個年代

是20世紀60年代
德國過度保障的
推高了生產成本,形成了「低增長下高福利——高稅收——高負債——高成本——低投資——低增長」的惡性循環。

德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第二大出口國,其人均GDP逾2.7萬歐元。德國農業產值不足1%,服務業比重近2/3,是一個產業結構高度發達的服務社會,其工業以機器製造、汽車、電子和
領銜;其國民經濟嚴重依仗出口,出口佔世界總出口額近10%,70%左右的貿易集中在歐洲和美、日等發達國家,
長期盈餘,通脹率低,失業率約9%。

但是,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先後經歷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後期的恢復和高速發展的
,1970年代的相對滯脹時期(2.94%),1980(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緩慢增長階段。

Ⅱ 資本主義經濟史上的兩個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原因及相關背景

1.第一個黃金時代是19世紀70年代到一戰前。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在這時對亞非拉國家基本上瓜分完畢,大肆地掠奪殖民地的原料,將廉價商品推銷到這些國家和地區;國際局勢相對穩定。
2.第二個黃金時代是一戰結束凡爾賽_華盛頓體系形成後到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之前。原因:凡爾賽_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的矛盾,建立了國際新秩序,世界局勢相對安定;生產力的發展。

Ⅲ 在資本主義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時代+,第一個出現黃金時代的原因是什麼

在資本主義經濟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時代」.1850—1914年是第一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1950—1973年是第二個「黃金時代」,在此期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第二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福利制度的推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產生的原因(1)政治前提:19世紀五六十年代,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確立下來.這就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2)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3)科學技術:19世紀3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理論有了重大突破為新的工業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4)市場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為新的工業革命准備了市場條件;(5)資本條件:大量積累的資本為工業集中和資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也為新工業部門的創建和崛起提供了資本

Ⅳ 材料二的「黃金時代」指的是什麼時期

(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資本主義經濟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時代」:1850~1914年是第一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1950~1973年是第二個「黃金時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
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美國財政部長福勒說:「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
材料三:西歐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戰爭,走聯合發展的道路,才能重塑昔日的輝煌。
(1)材料一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出現的原因有哪些?(2分)
(2)材料二中「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說明在二戰後美國的經濟地位如何?分析這種地位出現的原因有哪些。(3分)
(3)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說說20世紀50~70年代西歐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對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什麼影響。(2分)
題型:改錯題難度:中檔來源:不詳
答案
(1)兩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和擴大,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通過擴軍備戰刺激經濟的發展等。(2分)
(2)地位:二戰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1分) 原因: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占據廣闊的國際市場,利用高新技術改進傳統工業,發展新興的工業和軍事工業,創造有利的國內發展環境。(2分,符合史實,答出任意兩點即得2分)
(3)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走聯合發展的道路。(1分)影響:歐盟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一極,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1分)

試題分析:第(1)問,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題干中的兩個「黃金時代」即「1850~1914年」「1950~1973年」,第一個「黃金時代」正好是兩次工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和擴大,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通過擴軍備戰刺激經濟的發展等。
第(2)問,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反映的是二戰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原因可以從科技教育的發展、廣闊的市場、工業的發展以及國內環境的穩定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3)問,主要考查學生對歐共體的准確認識,解題時抓住「20世紀50~70年代西歐經濟發展」,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58年歐各國為了求的自身經濟的發展,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個國家組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走聯合發展道路,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歐盟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一極,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Ⅳ 西歐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期是什麼時期

應該在19世紀。
即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皆飛速變化,它的工業生產能力比全世界的總和還要大,它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英國的富庶已經使新老世界為之矚目。隨著中產階層和工人階級的興起,英國人要求逐漸改變自「光榮革命」以來形成的「舊制度」,通過1832年和1867年議會改革,英國確立了現代的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議會選舉制度等。

Ⅵ 18世紀 英國

在西洋服裝史上,洛可可藝術(Rococoart)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歷史進入18世紀,西歐各國由於自然科學日漸發達,且受到當時各種民主學說與中國思想、又化的影響,有了(啟蒙運動)的誕生:進而造成工業的發達,民主思潮的高漲,於是先後又有產業革命的發展與法國大革命的爆發;這些客觀形勢的轉變,對於當時藝術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18世紀被看成是(理性的時代)或(啟蒙運動)的時代,哲學家從過去假設上帝存在進而推論所有事物的工作,轉換為依據實驗和觀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論世間的萬象,幾乎將神學從哲學中剔除,選擇傾向世俗的路線,趣味從注重高尚的教化轉向尋求輕浮的快感。藝術的風格,在音樂家莫札特、海頓,文學家蒲伯、艾狄生、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它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洛可可的風格被歐洲人稱做造作的的藝術.在服裝上比巴洛克更顯示出女性特徵,是巴洛克藝術的續。巴洛克的折皺風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區別。巴洛克更規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皺的漸變,更為唯美化。洛可可藝術風格與巴洛克藝術風格最顯著的差別就是,洛可可藝術更趨向一種精製而幽雅,具裝飾性的特色。這種特色當然影響到當時的服裝,使得當時的服裝非常注重細節,尤其是邊角的修飾(例如領口和袖口大大的花邊).

17世紀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裝到18世紀在款式造型上逐漸向近代的男裝發展。18世紀初鳩斯特科爾改稱「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擺向外張,呈波浪狀,為了使臀部身外張,在衣擺裡面加進馬尾襯和硬麻布或鯨須。前門襟仍有一排其材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圖案變化無窮,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種寶石。1715年以後,阿比的用料和色調節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淺色的緞子,門襟上的金緶子裝飾也省略了,由於阿比變得樸素,穿在裡面的貝斯特就裝飾的豪華起來,用料有織錦,絲綢及毛織物,上面有金線或金緶子的刺綉衣長一般比阿比短兩英寸左右。襯衣袖口裝飾有薷絲或細布做的飛邊褶飾,從阿比的袖口露出來。下半身的克尤羅採用斜絲裁剪,做的址分緊身,據說緊得連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見,不用系腰帶,也不用吊褲帶。1715看以後,多用亮色的緞子,長度仍到膝部稍下一點,褲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8世紀中葉,英國進入產業革命期,男裝為之一變,典型的穿法為:夫拉克+基萊+克尤羅特

1760年,男上衣開始去掉多餘的量,衣擺不那麼向外張了,緩解緊束的腰身,變得實用多了,這種上義稱作夫拉克(frac,英國稱frock)其最大特點是門襟自腰圍線起斜著裁向後下方,這是向下個時代的燕尾服(tsilcoat)邁出的第一步,也是現在的晨禮服(moning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絲綢,常有印花或條紋圖案。

1780年,英國出現了毛料夫拉克,這種樸素、實用的英國式夫拉克從此成為男服的定型。英國也確立了男裝流行的主導權。與此同時,華美的阿比隨之變成禮服。與外衣的變化相呼應,裡面的寶貝斯特短縮到腰圍線或略長一點,貝斯特的袖子也沒有了,出現了現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萊」(gilet),基萊前片仍用華麗的面料,而平時看不見的後片則用樸素、廉價的布料或里子製作。在18世紀中葉,出現了叫魯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這個名稱來自英國的騎馬用大衣ridingcoat,這時作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國流行,有兩層或三層領子,造型很類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時代,魯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貝斯特外面

17世紀60年代倫敦發生了兩件驚人的事件,即1665年的大瘟疫和

1666年的大火災.大火燒毀了倫敦3/4的建築,共計12000多所房屋.

火災之後,人們對倫敦進行了重建,磚房完全取代了木結構房屋,並為

其他地方所仿效.城市磚房大都為3至4屋,高度適中,略帶一點建築

裝飾.正方當街下一面,開設飾有框格的窗子,代替了伊麗莎白時代的

直欞窗.這種有框格裝飾的窗子,每層都有,上一層比下一層小,一直

小上去.室內以布置精緻的中國傢具為時髦,並配以各種各樣的裝飾品,

銀餐具,瓷茶具和其它物品,地上鋪設印度或波斯的毛毯.中國的糊壁

紙和傢具在英國頗受歡迎.英國人原用掛毯裝飾牆面,既沉重,又不衛

生.因此輕巧,干凈的糊壁紙傳入不列顛後,英國人立即加以仿製.英

國傢具商還從中國進口椴楊,柚木,檀木,柳杉,洋蘇木,黃楊木,紅

木,烏木等,仿製精巧,結實的中國式傢具,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18

世紀中期英國最著名的傢具製造商是漆本台爾,他的一份傢具目錄上有

下列項目:

第23—25項:9把椅子,按照中國式樣製造.

第31項:一張大床,每個角上有一條龍,向上攀登,床頭板上有祠

廟,內有中國神像,兩邊有人在祈禱.

第111項:中國框架,不但在英國,而且在全歐洲,是最完善,最

宏偉的東西.中國書櫥,按照中國格式製造,十分好看①.

鄉村別墅以外觀宏偉著稱.18世紀初,英國產生了"一種人多如鯽,

聲達四壁,駁雜不純的別墅",即所謂安恩女皇式別墅.這種別墅一般

建在小山崗上,"只注重外觀的宏偉,至於內部的舒暢和便利還是其次".

18世紀中葉,一位名叫帕拉第奧的義大利建築家將意式別墅引進英國.

這種意式別墅講究舒暢便利,"前面有石的照壁,四周圍繞柏樹,……

方形的大房子,能夠舒舒服服地容納下箷裙,……前門常常居中,並且

常有一個壯麗的三角頂建在上面.屋的四邊均有大的裝框的窗戶,瓦的

屋蓋,在欄桿之後傾斜著,煙囪則紛集於四隅.每間屋的後面,都有一

所廣大而美麗的花園,裡面遍植芬芳撲鼻的古式的花木."②別墅內有

裝配考究的傢具,壁畫,餐具,漂亮的僕役,豐富的食物,名貴的美酒,

"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過於豐盛".

17世紀後期英國人開始對中國園林發生興趣.在此以前流行的是法

國式或荷蘭式園林,講究規則和對稱的布局.1685年威廉坦普爾爵士

發表《論園林》一文,認為中國園林有一種不規則美.1711年—1713年

作家艾迪生和詩人蒲伯分別撰文指出,自然純朴,隱而不露的中國園林

比尺寸精確,線條工整的歐洲園林,更有一種親切,庄嚴之美.經坦普

爾,艾迪生和蒲伯等人的倡導,英國園林風格發生很大變化,比例和對

稱等規則被推翻了,直線被曲徑和曲線所代替.人們在營造園林時,注

意把園中景物同周圍的田野風光聯系起來,追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

木深"的意境.總之,從17世紀中後期開始,在飲食,服飾,建築藝術

方面,中國文化對英國上流社會影響很大,18世紀中期這種影響達到高

潮,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紛紛出版,諸如《中國式田園建築》(1750年),

《中國建築和哥特式建築》(1751—1752年),《中國設計新圖冊》(1754

年)和《中國房屋,傢具,服飾,機械和家庭用具設計圖冊》(1757年),

等等.桂冠詩人威廉懷特海指出:"幾年前,一切都是哥特式的;……

如今又有一種奇怪的主意佔了上風,弄得樣樣東西都是中國式的,或者

是按中國的情趣設計的;若用較為謙虛的說法,便是'半中國式'的.

桌子,椅子,壁爐架,鏡框,甚至最平常的家庭用具都得屈從這一新奇

的標准;'中國熱'真可謂風靡一時,戶外的東西更是這樣,連牛棚的

門也改成了T形或Z形,而每間牛舍的角上都掛著鈴子."①城市貧民

的住宅狹窄,骯臟.1666年倫敦大火將許多貧民住宅化為灰燼,房地產

商巴龐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把土地劃成街道和小房子的宅基地,然後

把土地出售給工人;剩下沒有賣出的土地,他就自己蓋房子.結果倫敦

建起了許多類似鴿子籠式的密集住房.這類住宅沒有最起碼的衛生條件

和舒適,導致人們性生活混亂不堪和易患疾病.對於城市貧民而言,17

世紀是一個轉折點,居住條件日益惡化,而房租在開支中所佔的比例卻

越來越高.窮人住得越擁擠,房地產商的收入就越高.現在空間同時間

一樣,就是金錢.

貧窮農民的住宅比城市貧民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壞,"小小的茅屋

沒有地板,只有天然的地土","門戶和窗子都不足以蔽雨雪,在下雨

天時,不平的泥地上就布滿了泥濘".

③消遣.鄉村別墅是英國上層人士的重要消遣場所,它的一個重要

功能是在大自然中開展各種體育活動,諸如散步,騎馬,打獵等.獵狐

成為上層人士最喜愛的體育活動,到了18世紀以後,甚至被認為是他們

唯一值得嘗試和注重的樂事.為此,上層人士不惜耗費巨資養著漂亮的

良種馬和優秀的獵犬,對馬兒的交配,生仔,訓練津津樂道,獵犬的價

格上漲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一位紳士願出50幾尼請畫家來畫他的馬,卻

只願出10幾尼畫他的夫人.獵狐危險性小而樂趣大,吸引了許多貴族女

子.她們身著獵裝,橫槍騎馬,英姿颯爽.貴族女子的加入使獵狐更為

時髦①.普通市民自耕農對獵狐亦很感興趣.但是當時的狩獵法規定,

只有年收入100英磅以上的地主才有權狩獵.許多人冒著淪為囚犯的危

險,悄悄地參加狩獵.

Ⅶ 資本主義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是指

第一個黃金時期是1850年-1914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了製造電氣化時代;世界主要資本國家基本上完成亞非拉瓜分,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原材料來源地和商品傾銷地;歐美主要國家完成整合,逐步形成現代國家結構,美洲大陸形成美國一家獨大,歐洲也形成英法德三家牽制格局,亞洲日本開始了工業化進程,尤其是美國在這個時期成長為第一經濟大國,世界格局相對還算穩定。這個時期的特徵是主要資本國家,逐步走出資本主義初期那般血腥原始積累,教育也開始大眾化,少數底層平民也有了教育機會,隨著一戰開始,黃金時代結束。
第二個黃金時期是1950年-1973年:隨著二戰結束,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由美國帶領資本國家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制調整國家間矛盾,冷戰核威懾形成的世界格局相對安定,主要資本國家開始戰爭恢復,並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主要資本國家開始推行國內福利,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汽車、電話、電視等進入尋常人家。隨著石油危機,主要資本國家經濟1973年出現「滯漲」,這一時代結束。

Ⅷ 歷史問題!

1945年到50年代初為恢復時期,西歐各國憑著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藉助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工業生產到50年代初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續高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是西歐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1974年到1982年是經濟「滯脹」時期。1982年到9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又進入了低速增長時期。90年代初至今,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溫和衰退和緩慢回升時期。 50S-70S(黃金時期)

從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管理,利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獲取了廉價的能源、原材料和海外市場;利用西歐各國經濟的聯合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使資本主義進入一個持續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發展尤為迅速。

特徵: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原因:
(1)科技革命推動經濟現代化——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以原子彈,電子信息,航天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術,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並持續發展.其規模,深度和影響,遠遠超過了前兩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使世界經濟向真正現代化前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整個經濟增長的源泉.開拓了許多新產業.高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國.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利於發展高新科技產業.
①所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指私人壟斷組織與資產階段國家相結合的資本主義,它產生於19世紀末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
②20世紀30年代,各國為結束大危機以不同形式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特別是羅斯福新政),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所發展.
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適應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例如:國家大力加強對科技的扶植和資金的投入,占據國家基礎經濟部門或開發新興高科技產業,加強政府對經濟宏觀管理,推行國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場,進行一些社會改革,適當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⑶ 資本主義經濟相互依存加深以及協調加強有利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
⑷ 國內外環境穩定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向世界各地輸出資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場、賺取高額利潤外部的條件。

幾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在高新科技的推動下,經濟高速發展的典型是西歐,日本和美國.
西歐——二戰後,西歐國家憑著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藉助馬歇計劃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業生產大體都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其後,便相對穩定和持續發展了.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尤為迅速,60年代初躍居西歐最強的經濟大國.創造了"經濟奇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這是一個區域集團性的經濟和貿易實體,聯邦德國起主導作用,也有利於各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它在國際市場上和政治舞台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作用,成為能與美,蘇抗衡的力量.
日本——飛速發展.60年代末,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且發展勢頭不衰.
美國——二戰的"暴發戶",二戰經濟穩定高速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但70年代以來,不斷受到日本和"歐共體"的挑戰.

-------------------------------------------------

70S-80S(滯脹時期 )

從1973年起,在石油危機沖擊下,發達國家結束了長達20年的高速發展,進入了經濟「滯脹」時期。

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可以相對緩和,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如前所說70年代中期那次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結束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時期,進入了"滯脹"階段."滯"是經濟發展緩慢,甚至生產停滯;"脹"是通貨膨脹.兩者並存,互相交織.這就是"滯脹"的主要特徵.這兩種情況下,要刺激經濟增長,就要冒通貨膨脹的危險;要抑制通貨膨脹,就要冒加劇經濟衰退的危險。因此,刺激經濟增長政策與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是互相矛盾的,資產階級政府的經濟政策擺來擺去,動搖不定,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失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作用的減弱.

1,原因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促進生產的作用日益削弱
②經濟危機(原因:固有矛盾;資本主義競爭;第三世界的矛盾——石油提價是直接的)

2,特徵: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並存
3,應對措施:政府調整政策,減少干預;出售部分國有企業;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逐漸扭轉經濟頹勢。

-----------------------------------------

80S-90s(復甦時期)

80年代發達國家先後走出了「滯脹」。

(3)原因:
①重要原因是國家改革採取了降低稅率;②減少政府支出、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措施。
(4)特徵:
①經濟出現持續增長
1,階段特徵: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也是世界政治經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1)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日益加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縱深發展,帝國主義極力推行霸權政策和新殖民主義政策.(2)國際政治局勢經歷了美蘇兩極格局到多極化的演變,經濟上是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航天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興起,它將人類社會推進到電子信息時代.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呈階段性發展,經濟格局從美國獨霸向多元化,一體化,區域化,集團化方向發展.(3)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徹底崩潰,但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2,重大事件
(1)第三次科技革命(略)
(2)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經歷了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形成,兩大陣營的分化,美蘇爭霸,蘇東劇變.世界格局多極化,世界矛盾復雜化,經濟斗爭尖銳化,武裝沖突局部化,是當前國際形勢的顯著特點,也是今後一段時期內的發展趨勢.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影響
產生於19世紀末,發展於20世紀30年代.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強化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並且在發展過程中使矛盾進一步加劇,最終加深資本主義經濟的停滯趨勢.
(4)戰後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及原因
戰後初期,經濟恢復時期,原因:美國資本的援助合作
50-70年代,黃金時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70-80年代,經濟"滯脹"和低速發展時期,原因: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作用,中東"石油戰"的誘導和經濟危機的爆發.
80年代末以來,出現了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原因: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5)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及原因
戰後初期至70年代,美國擁有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開始向多極化方向轉變.
8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出現區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世界經濟多極化的趨勢加速

Ⅸ 歐洲歷史上的經濟繁榮期和蕭條期各是什麼時候

一. 由北美荒原到大國崛起和邁向世界超級強國

美國歷史可以分為早期、近代和現當代三個時期: 早期(1492年前——1776年); 近代(1776——1898年);和現當代(1898年至今)。區別三個時期的界標是1776年美國的獨立和1898年美西戰爭。

1.美國早期發展史(公元1492年前——1776年)

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是由原始的氏族社會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並伴有前資本主義形態的跳躍。這一時期社會形態的發展並不是依次過渡的,它沒有經過奴隸制度和封建社會制度為主的發展階段。就生產關系的主導形態而言,它是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發展的時期。就社會和政治生活狀況而言,它是以土著印第安人為主要居民轉變為以英格蘭人為主要居民的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時期。其基本原因在於已經處於先進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英格蘭人來到美洲的影響。

期美國又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1) 印第安人開發北美時期(1492年前——)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陸的最早原始居民。它們長期以來是開發北美的主力。它們的活動構成了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建立前的北美古代歷史的主流。但是印第安人開發北美的歷程是非常緩慢的。如果不是15世紀末期以來歐洲白人在北美的陸續探險和殖民,北美印第安人仍將左右著北美大陸歷史的演變。

2) 歐洲列強在北美探險、發展和殖民時期(1492——17世紀初)

這時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陸的主要居民,但是主宰大陸命運的卻是歐洲白人。歐洲列強,主要是西班牙人、荷蘭人、法國人和英格蘭人,它們先後闖入了北美大陸建立了各自的殖民點。一般說來,西班牙人和法國人在北美的殖民帶有濃厚的封建掠奪色彩。英格蘭人和荷蘭人在北美的殖民則主要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相聯系。

3) 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時期(1607——1775年)

在此期間,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從1607年的弗吉尼亞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喬治亞前後持續了126年時間。在這前後法國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擁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則控制了佛羅里達和墨西哥地區,荷蘭人控制了紐約地區。1756-1763七年戰爭後英國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廣大地區,成為北美大陸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地區的霸主。

需要指出,第一,這一時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蘭人為主體的WASP即歐洲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來的土著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約傭僕在性質上是有區別的。

在此期間,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從1607年的弗吉尼亞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喬治亞前後持續了126年時間。在這前後法國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擁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則控制了佛羅里達和墨西哥地區,荷蘭人控制了紐約地區。1756-1763七年戰爭後英國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廣大地區,成為北美大陸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地區的霸主。

需要指出,第一,這一時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蘭人為主體的WASP即歐洲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來的土著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約傭僕在性質上是有區別的。

第二,殖民的英國模式和西班牙模式是有不同的,前者是基本上是資本主義的拓殖,後者基本上是封建主義的商業掠奪。

第三,殖民地時期的社會性質是帶有依附性和前資本主義殘余的資本主義社會。整個說來,它基本上是英國資本主義在北美特殊條件下的移植,可以說具有北美特色。

2. 美國近代史(1776——1898年)

這一時期,是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時期。年輕的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領土開拓等各個領域取得了決定性的重大勝利。美國鞏固地建立和擴大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並逐步確立了工業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快速發展了國民經濟,在短期內成為名列前茅的世界工業大國,同時在19世紀的後30年開始了向現代資本主義階段的過渡,並在完成了大陸擴張後,開始走向了海外擴張。近代美國大體上又可分為下列四個發展階段:

1) 兩次對英戰爭階段(1776——1815年)

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革命,推翻了英國在北美殖民的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是美國歷史上的里程碑,它是美國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和近代美國的開端。

從1783-1812年的30年間,鞏固地建立了美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體制,其中包括確立了共和制、聯邦制、總統制和穩定的聯邦憲法。1812-1815年的第二次對英戰爭在主要方面是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反對欺壓它的世界工業大國的戰爭,其結果促成了聯邦政府的鞏固、美利堅民族精神的崛起、排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外部威脅、開始了工業革命和長期的和平建國時期。

2) 西進運動、領土擴張和兩種社會制度矛盾發展激化時期(1815——1860年)

西進運動在北美獨立革命和南北戰爭之間的近百年內,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北美獨立革命的結果,又是南北戰爭的前奏。它早於領土擴張,活動內容比領土擴張更豐富,時間更持久。這種大規模的經濟開發和社會遷移活動,對於美國近代工業化和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對於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思想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影響。領土擴張的過程延續了半個多世紀,它既有殖民掠奪和爭斗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意義上由殖民地轉變為自由領地的另一面。

從1803年路易斯安那地區的購買到1867年購買阿拉斯加地區,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美國的領土從230萬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930萬平方公里,而付出的代價累計只有5,555萬美元。顯然,美國經濟大國的形成、自然條件的優越是同美國的領土急劇擴張分不開的。

在這期間美國在對歐美的政策上提出了「門羅主義」的主張,她反對歐洲對美洲事務的干預,而對美洲則充當美洲國家利益的保護人,不過「門羅主義」的提出和「門羅主義」的擴張是有區別的。

在美國西進運動和大陸擴張及早期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即北部的資本主義工業和南部的種植園奴隸制農業。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北部主體力量要求擴大國內市場、限制奴隸制發展、補充資本主義生產所需要的自由勞動力,實行高關稅,保護民族工業的發展。代表種植園奴隸制利益的南部主體力量要求擴大種植園經濟,為世界市場生產更多的商品棉花,實行低關稅,並從英國輸入廉價的工業品。

南北兩種經濟勢力在政治上的爭斗集中反映在是限制還是擴大奴隸制的問題上。美國人民結成了廣泛的限制和反對奴隸制的統一戰線。1820年的密蘇里妥協案、1833年和1850年的妥協案,1854年堪薩斯內戰,以及1857年的斯科特判例,都是南北兩種力量斗爭的反映。186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當選總統,使南方擴大奴隸制的迷夢破滅。

這樣,兩種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矛盾的發展和激化,使南北戰爭成為不可避免。在這以前,美國確立了近代的資產階級的兩黨制度。

3) 南北戰爭和戰後南方重建時期(1861——1877年)

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事件。由於林肯政府在1862年實行了解放奴隸、推行宅地法等一系列革命性措施,使戰局自1862年下半年起發生了有利於北方工業資本主義的變化。其最終結局是資產階級戰勝了南部種植園奴隸制,從而排除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最大內部障礙。從此,美國經濟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嶄新階段。

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是1865-1887年的南方重建時期。這是南北雙方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爭取資產階級經濟民主和政治民主斗爭的繼續。它經歷了林肯、約翰遜兩任總統和國會激進派的三個重建方案階段,盡管南方重建是以南北兩種勢力的妥協而告終,但是,南方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經向著資本主義的農業緩慢地轉化,南北雙方的矛盾已經發生了相應的重要轉化,即代表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政治勢力矛盾轉為代表維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內部派別爭斗。

整個說來,戰後的南方經濟制度和社會政治已經發生了有利於工業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緩慢變化,但是這種妥協也使美國保持了美國南北兩地的巨大差距,南方依然保留了某些奴隸制的殘余形式和勢力。

4) 近代工業化的完成和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1877——1898年)

這是美國經濟發展史上的狂飆時期。美國開始了電力革命和內燃機革命為標志的科學技術革命,在世界當時的最高水準上完成了近代工業化,趕上了德國和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大國。與此同時,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典型的現代化企業組織、托拉斯國家,出現了普爾、托拉斯、控股公司等現代化組織,進入了現代資本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在政治領域,美國形成了主要代表壟斷資本主義利益的資產階級兩黨制,隨著近代工業化和都市化的興起,以及工農運動的高漲,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在思想領域,這一時期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進步主義、民粹主義和擴張主義思潮流行。

在外交領域,美國開始結束了早期孤立主義外交,奉行積極的對外擴張政策的轉變。

整個說來,這是一個世紀之交的大轉折時代。它開始了由自由競爭為主的時期向以壟斷為主時期的轉變;由近代農業國為主到現代工業國的轉變;由以農村為主的社會向以城市為主的社會的轉變;由早期技術革命向近代新技術革命的轉變;由自由放任到局部時期和部門的國家干預的轉變;以及由大陸擴張到開始海外擴張的轉變。

3. 美國現代史(1898——當今)

1898年美西戰爭以來的美國現代史已經整整100年了。這是美國現代資本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時期。也是美國人民和進步人士反對寡頭統治,爭取民主和進步與社會平等的斗爭歷史。又是現代資本主義的不斷改革和調整的時期。美國在這一時期由世界工業大國迅速發展為1945年的世界頭號超級大國,並一直保持到今天。整個說來,這一時期美國的發展和比較快速的發展是主要的。現代美國的發展也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898——1929年)

美西戰爭標志著美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現代資本主義的轉變,也是劃分美國近代和現代歷史的界標。美西戰爭的結果使美國名副其實地步入了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走上了對外經濟擴張的道路,在遠東美國制訂了「門戶開放」政策。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大發戰爭財,並於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戰後的2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到新的高峰。由於美國通過西奧多·羅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政策、美國的進步主義運動,以及20年代美國經濟的自由放任,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統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在這同時,也孕育著潛在的嚴重危機。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先是中立,隨後參戰,這時在經濟和政治實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個羽毛未豐的新興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她企圖稱霸但是力不從心,在巴黎和會上受挫。戰後,美國在鞏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時,開展了全球范圍內的爭奪經濟霸權的斗爭。

2) 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空前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赫伯特·胡佛總統的自願聯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機的蔓延。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執政,實行新政。他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通過強化國家全面干預金融財政、工業、農業、公共工程、社會保障等領域,緩解了經濟危機的嚴重惡果,保護了勞動生產力,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並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准備的物質條件。

羅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於現代化發展的進步改革舉措,它的全面強化國家干預政策使壟斷主義發展到國家壟斷資本的新階段,標志著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成熟,對於現代美國歷史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參加組織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美國在經濟上發揮了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在軍事上通過組織參加一系列重大戰役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政治上推動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發展,保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次戰爭的結果,使美國成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級大國,奠定了美國在戰後稱霸資本主義世界的基礎。

3) 戰後最初25年稱霸資本世界的鼎盛時期(1945——1969年)

美國在這一時期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高峰。由於以原子能技術、宇航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為標志的新科學技術革命,在美國的興起推動美國經濟高度現代化的發展。加上美國現代企業組織的新發展,國家和國際壟斷組織的新發展以及跨國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國成為高度現代化的超級大國,並開始向後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化。

60年代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時期,在這期間,美國由海外擴張走向全球擴張,奉行對蘇冷戰和對華遏制政策,也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發生尖銳對抗,還與願意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改善關系的西歐與日本發生矛盾。在對內政策上,戰後初期,美國一度強化了反共主義的麥卡錫主義反民主政策,不過整個說來,美國依然實行擴大資產階級民主體制的政策。

在經濟上,從杜魯門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邊疆」政策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政策,都在新的條件下不同程度地繼續推行羅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爾的折衷路線的「現代共和黨主義」,也沒有改變強化國家干預和福利國家政策的基本軌道。

4) 繼續超級大國地位的時期(1969年以來)

70年代以來,美國仍然保持全球超級大國地位,90年代起美國更成為唯一的全球超級大國,它的整體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依然保持超強地位。盡管美國經歷經濟滯脹和1979-1982、1990-1992年的三次經濟危機,但是整個說來美國經濟仍然在發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來經濟發展出現少有的好勢頭。不過為了適應滯脹經濟和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在國內經濟政策上美國面臨控制政府幹預規模和重點,強化市場經濟機制的重大調整,尼克松的「新聯邦主義」、卡特的「反滯脹政策」、里根經濟學的振興經濟政策、以及柯林頓新民主黨人刺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經濟政策都證明了這一發展趨勢。

在外交政策上,美國實行了比較現實主義路線的重大調整。在政治和思想領域,美國的保守主義思潮明顯強化。

二. 美國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

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有著相互聯系和影響的五個明顯的特點。

1.年輕快速、實力最強、富有活力的大國

美國迄今建國歷史只有222年,遠較其他大國年輕。美國是世界上快速發展的大國。她有三個快速發展期:

1607-1775年在不到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里,由土著印第安人為主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過渡為帶依附性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殖民地。

1815-1894年的80年間,美國又從一個發展中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大國。

而1898年以來的一百年間,美國的現代化和後現代化水平、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物質和文化社會生活現代化水平一直領先於世界各國。美國作為實力最強的大國工業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從1894年以來已整整104年了。1916年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在各個經濟領域佔有全面的優勢, 20年代美國成為汽車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38年 美國占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的36%。二戰後的1948年,美國佔54.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53年裡美國一直是超級大國。整個說來當代美國的經濟處在歷史上繼續大發展的時期;盡管和西歐、特別是日本、德國相比70 年代以來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的發展差距一度相對縮小;作為超級經濟大國的,美國的經濟霸權雖然一度相對衰落, 但是90年代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地增長使美國的經濟超強地位得到鞏固。

美國富有活力表現在美國私人經營和國家、集團、私人壟斷所有制兼顧;市場經濟為基礎兼顧政府幹預。

美國是壟斷主體的民主共和制國家(以壟斷資本民主為主體的利益集團化,政治民主化趨勢)。

實行自由主義為指導的思想多元化(以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共和主義為主體的思想多元趨勢)。

推行向全球開放的吸收外來移民政策;推進美利堅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以基督教新教為主體的世界各教派林立趨勢。

以WASP文化為主體各族文化共存和交融的趨同存異趨勢)

2.外來移民持續不斷的國家

3.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

在資產階級國家中美國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它是資產階級的主體民主,錢袋民主。神化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把它說成是唯一優越的制度,顯然是一種偏見。而認為這種民主完全是子虛烏有,甚至十分反動,也是一種偏見。

美國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聯邦制、成文憲法、兩院制、總統制、兩黨制、司法制、選舉制等特色。在國家政權形式方面,美國實行的資產階級共和制,而不是像英、荷、日本那樣的君主立憲制。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互關系方面,美國實行的是二元聯邦制,而不是像英、法、日那樣的單一中央集權制,它比聯邦德國、加拿大的聯邦制更典型。

在憲法形式方面,美國實行的是以修正案作為補充形式的穩定的成文聯邦憲法,而不是像英國那樣的不成文憲法或者像法國那樣幾經更替的成文憲法。

美國的權力結構是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在立法機構方面,美國實行的是由各州選民選舉產生的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兩院制,而不像英國那樣的上院和下院,也不像聯邦德國那樣上院由州任免,法國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

在行政權力方面,美國實行的是總統制而不是像英國、日本那樣的首相或總理的內閣制,也不像法國那樣由總統任命總理的組閣制。

在司法權力方面,實行的是逐級法院制和專項法院制度。

在政黨制度方面,美國實行的兩黨制,而不是像法國和義大利等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實行的多黨制,或日本那樣的名義上多黨制實際上的自民黨的一黨制,以及英國那樣的工黨和保守黨的兩黨制。在美國還以第三黨作為兩黨制的補充,它排除了任何第三黨執政的可能性。

在選舉制度方面,美國則實行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的直接選舉制。

美國還是統治集團內部民主爭論的主體民主制。多年來在內政外交和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政策上,在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的范圍內允許存在各種傾向的爭論。例如在政府職能上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之爭,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制之爭等。

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在特定時期還以非民主的法西斯手段為補充。在本世紀30年代出現過法西斯思潮的泛濫,在50年代初期出現過麥卡錫主義的橫行,但是,它們不是統治階級維護長治久安的明智之舉。

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擴大有一個過程。例如獨立和自由權力的擴大,由契約傭僕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權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參政權問題上,選舉權的限制逐步縮小和取消,參政人由少數政治活動家參政到某些中下層代表人物的參政, 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婦女。還有經濟平等權力的擴大,表現在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開,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競爭法規的制定,還有通過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實行財富的再分配等。

美國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資產階級的民主和改革傳統。它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的殖民地自治議會和1620年的外來移民的「五月花號公約」。

從1776年的獨立宣言到1878年的聯邦憲法和1791年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即權利法案。從傑斐遜民主思想到傑克遜的民主政治。

從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關於「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說,到1866年的給黑人以充分民主權利的憲法第14條修正案。

從19世紀末的平民黨主義到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運動。

從西奧多·羅斯福的「公平交易」到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再到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和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四大自由」。

從杜魯門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政府的「新邊疆」政策和林登·約翰遜政府的「偉大的社會」政策,直到柯林頓政府的「新民主黨人」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眾爭取民主權利的改革措施。

4.商品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國家

美國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典型;也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典型;以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典型。可以這樣說,作為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美國是後起的,作為現代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國家,美國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美國現代化的發展和現代化生產方式和組織相同步,認為美國的商品經濟發展都是資本主義性質從而需要加以排斥,顯然把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和資本主義的性質相混同,但是認為這種發展沒有美國特色,不符合美國資本主義的利益也是不對的。

5.對外開放和社會機制不斷調整的國家

這個問題可以概述表現為以下四點:第一,人口流動的王國;第二,對外貿易的超級大國;第三,門戶開放的國家;第四,不斷進行改革和政策的國家。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國家。從北美殖民地時代起,美國就和對外開放結下了不解之緣。沒有開放,北美大陸不可能在17世紀早期就出現資本主義制度;沒有開放既不會有美利堅共和國的誕生,也不會有美利堅民族的形成。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北美大國的形成是和美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分不開的。在現代史上,沒有開放也就沒有20世紀美國的大發展。

美國不僅是一個外來移民的國家,而且是一個國內居民頻繁流動的王國。它是美國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和連續不斷的外來移民潮的產物,又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因。流動中的北美大陸表現為居民遷移分布的不斷變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發展和城市、農村居民人口分布的急劇變化。它反映了美國人口重新分配的遷移率。

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為高遷移率提供了客觀經濟前提;西進運動和大陸擴張是高遷移率的強大動力;近代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又有力地推動高遷移率的發展;交通運輸和通訊事業的先導又為高遷移率創造了有利環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美利堅民族的創新精神都是高遷移率的推動因素。美國良性的人口頻繁流動有利於美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有利於美國社會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有利於美國的合理布局和整體發展;也有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

作為從貿易立國到對外貿易的超級大國,沒有對外貿易就沒有美利堅共和國的建立;就不會有美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就不會有超級大國的形成。在貿易大國的進程中,美國採取了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兼顧和交替的政策。作為開放型的美利堅共和國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自20世紀以來,美國基本上推行門戶開放式的外交政策。從對華門戶開放到全球門戶開放政策,充分顯示了在全球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進程中,這種政策對於國際關系產生的深遠影響。

至於不斷進行改革和政策調整,我們將在後面幾講中詳細闡述。美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告訴我們,美國在短短的不到400年內,從荒原發展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得力於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美國特色。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的改革開放執西方世界之牛耳。

Ⅹ 下面哪一時期是西歐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期

古代希臘羅馬哲學和藝術時期

閱讀全文

與西歐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期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