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黨八大作出了什麼歷史貢獻

黨八大作出了什麼歷史貢獻

發布時間:2022-08-10 09:50:49

Ⅰ 中共八大的歷史功績

"八大"是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道路上一個光輝的里程碑,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的大會。

一、"八大"運用馬列主義原理,結合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來的戰略決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國內主要矛盾發生的巨大變化後,得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國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的結論。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雖然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但

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降為次要矛盾。因此,黨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大大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以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黨的工作重點及時的戰略轉移,是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作了馬列主義的科學總結。

二、"八大"總結了"七大"以來的經驗,借鑒了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和建立新的社會經濟體制方案。為了能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盡早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八大"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一五"計劃期間積累的經驗。在生產上,提出了必須保持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即在肯定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輕工業和農業,闡明了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的辯證關系,"八大"決議指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我們必須根據原料,資金的可能和市場需要,積極發展輕工業,片面強調重工業的發展而忽視輕工業的發展,結果將反而消弱重工業。在發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對右傾保守,又要反對急躁冒進,綜後平衡穩步向前發展的方針。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國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市場等諸方面後,正確估計經濟上、財政上和技術力量上的客觀限制,估計到保持後備力量的必要性,積極地而又穩妥地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八大"還提出了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問題,"八大"根據毛澤東同志《認十大關系》中提出的經濟管理體制中存在著中央過分集權的弊病,要求適當擴大地方和企業權力,發揮兩個積極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劃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職權,保證企業在國家統一領導和統一計劃下,在計劃管理,財務管理,幹部管理等方面有適當的自治權力。加上陳雲在"八大"發言中"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意見,就初步構成了區別於傳統模式的計劃經濟為主,以商品經濟為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黨執政後的狀況,確定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的方針。

"八大"分析了建國以來黨的組織狀況,總結了黨的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路線和方針。指出:建國以來,我們黨已處在執政黨的地位、黨面臨著新的考驗。這種地位很容易使一些黨員沾沾自喜、滋長驕傲自滿情緒,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發展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產生官僚主義。因此,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出現,就必須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發揚黨的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決同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作斗爭。同時要發揚黨內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八大"借鑒蘇聯的經驗,提出反對個人崇拜、個人突出的任務。指出"個人崇拜是一種長遠歷史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也不會不在我們黨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應。"因此,必須

"堅決地執行中央反對個人突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繼續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八大"在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正確的思想。

黨的"八大"召開時,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才七年,經驗不足,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備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確路線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貫徹下去。但是,"八大"的輝煌成就在於:面臨國內形勢和任務作出的判斷,同時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經濟建設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1)1956年 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主要內容是:
第一,提出了國內主要矛盾和黨的主要任務的轉變問題。大會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的國內形勢和階級關系.明確的指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確定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第二,重申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在經濟管理體制方面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設想。
第三,提出了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第四,提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的問題。
(2)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八大是以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里程碑而載入史冊的。這次大會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一系列具體方針和設想對社會主義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後來由於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左的發展趨向,八大的正確方針沒有能夠堅持下去,但經過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八大的正確方針在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上又得到了體現,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最初的理論、方針指導。

Ⅱ 黨的八大歷史功績包括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大會提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實質的提法,在理論上有不完全准確的地方,因為這個提法沒有全面地指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同時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著眼點,在於把中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後這一基本國情突出出來,強調在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大會討論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章程》 和 《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年至1962年)的建議》。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97人,候補中央委員73人。同時,根據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八大決定中央委員會增設副主席和常委,中央書記處增設總書記和候補書記,並加強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機構,設書記、副書記。 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當然,由於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並取得深刻的共識。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黨章。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次大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Ⅲ 2. 簡述中共八大的主要歷史功績。

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這是我們黨在建國以後第一次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代表大會的歷史任務是,總結七大以來的歷史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

這次代表大會從黨的指導思想上提出的重要觀點和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一、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我國開始進入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

二、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

三、八大繼續堅持1956年5月黨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周恩來在大會上的報告詳盡地論述了這個方針。他指出:「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把計劃放在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以保證國民經濟比較均衡地發展。」

四、關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陳雲在這次代表大會上的發言中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情況將是這樣: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

五、在國家工作方面,八大要求進一步地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加強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繼續鞏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逐步地制定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

六、在黨的建設上,八大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克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

總之,八大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是黨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造性的運用,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新的發展,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但是,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經驗不足,八大在有些重要問題上也還有不足之處。例如,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雖然指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這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斷,但是對於這一科學論斷所要求的黨的指導方針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轉變,對於如何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變化中堅持這一科學論斷,還缺乏充分的認識。又如,正確地提出了反對個人崇拜的問題,但是在這次代表大會上對這個問題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制定更有效的防備和制止個人崇拜發展的措施,沒有形成完備而牢固的黨內民主制度。八大以後,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左」的錯誤,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的方針、意見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Ⅳ 中共八大的歷史貢獻

八大是中共成為執政黨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起始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對後來鄧小平提出的「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開創性成果,在認識上達到了當時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在中國這樣一個貧窮落後、人口眾多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非常困難而復雜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起點上,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進行第二次結合的艱難探索。

八大提出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毛澤東在開幕詞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這是中共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

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工作重心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劉少奇在政治報告中指出:「革命的暴風雨時期已經過去了,新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斗爭的任務已經變為保護生產力的順利發展。」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基本上完成,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保護和發展生產力。」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論貢獻。

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八大制定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和建立新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方案。一、必須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大會強調,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一個頭等重要的問題,「必須使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這兩個方面得到適當的結合,也就是使國民收入中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得到正確的處理」。二、必須保持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大會指出,「國民經濟的各方面是一個有機地結合著的整體,是互相影響和互相制約的,任何一個方面的過分突出和過分落後,都會引起比例關系的失調,妨礙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必須注意各部門和各方面的「綜合平衡、全面安排」。三、突破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觀念。大會肯定了陳雲提出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即:國家與集體經營、計劃生產和國家市場是主體,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個體經營、自由生產和自由市場作為補充。可以說,八大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聲。

總之,八大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由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思想上還不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能牢固確立並取得深刻共識,許多新設想尚未付諸實施或未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

Ⅳ 中共八大的主要歷史功績。

A、歷史功績:
(1)明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戰略目標。
(2)確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方針。
(3)初步探索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
(4)進一步加強人民民主專政。
(5)加強執政黨的自身建設
(6)確定了發展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方針。
B、原因: 從根本上說是中共還缺乏在階級斗爭基本結束的情況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對全面建 3 設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到來認識不深,思想准備不足,以及黨內,特別是領導人中間驕傲情緒 的滋長。? 直接原因則是從 1957 年反右派斗爭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左」傾思想壓倒了「八大」的正 確指導思想。

Ⅵ 中共「八大」的歷史功績是什麼急啊~!!!

"八大"是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道路上一個光輝的里程碑,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的大會。

一、"八大"運用馬列主義原理,結合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來的戰略決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國內主要矛盾發生的巨大變化後,得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國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的結論。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雖然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但

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降為次要矛盾。因此,黨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大大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以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黨的工作重點及時的戰略轉移,是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作了馬列主義的科學總結。

二、"八大"總結了"七大"以來的經驗,借鑒了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和建立新的社會經濟體制方案。為了能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盡早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八大"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一五"計劃期間積累的經驗。在生產上,提出了必須保持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即在肯定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輕工業和農業,闡明了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的辯證關系,"八大"決議指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我們必須根據原料,資金的可能和市場需要,積極發展輕工業,片面強調重工業的發展而忽視輕工業的發展,結果將反而消弱重工業。在發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對右傾保守,又要反對急躁冒進,綜後平衡穩步向前發展的方針。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國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市場等諸方面後,正確估計經濟上、財政上和技術力量上的客觀限制,估計到保持後備力量的必要性,積極地而又穩妥地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八大"還提出了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問題,"八大"根據毛澤東同志《認十大關系》中提出的經濟管理體制中存在著中央過分集權的弊病,要求適當擴大地方和企業權力,發揮兩個積極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劃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職權,保證企業在國家統一領導和統一計劃下,在計劃管理,財務管理,幹部管理等方面有適當的自治權力。加上陳雲在"八大"發言中"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意見,就初步構成了區別於傳統模式的計劃經濟為主,以商品經濟為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黨執政後的狀況,確定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的方針。

"八大"分析了建國以來黨的組織狀況,總結了黨的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路線和方針。指出:建國以來,我們黨已處在執政黨的地位、黨面臨著新的考驗。這種地位很容易使一些黨員沾沾自喜、滋長驕傲自滿情緒,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發展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產生官僚主義。因此,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出現,就必須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發揚黨的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決同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作斗爭。同時要發揚黨內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八大"借鑒蘇聯的經驗,提出反對個人崇拜、個人突出的任務。指出"個人崇拜是一種長遠歷史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也不會不在我們黨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應。"因此,必須

"堅決地執行中央反對個人突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繼續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八大"在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正確的思想。

黨的"八大"召開時,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才七年,經驗不足,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備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確路線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貫徹下去。但是,"八大"的輝煌成就在於:面臨國內形勢和任務作出的判斷,同時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經濟建設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Ⅶ 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黨章。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次大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97人,候補中央委員73人。同時,根據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八大決定中央委員會增設副主席和常委,中央書記處增設總書記和候補書記,並加強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機構,設書記、副書記。

(7)黨八大作出了什麼歷史貢獻擴展閱讀:

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實質的提法,在理論上有不完全准確的地方,因為這個提法沒有全面地指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同時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

但是上述提法的著眼點,在於把中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後這一基本國情突出出來,強調在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Ⅷ 中共八大的歷史貢獻

中共八大在認識社會主義階段的主要矛盾問題上做出了階級斗爭基本結束、國內主要矛盾不再是階級矛盾的歷史性貢獻

詳細的一、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及意義1、內容: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2、意義: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當然,由於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並取得深刻的共識。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Ⅸ 黨的八大的歷史功績包括

八大"是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道路上一個光輝的里程碑,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的大會。

一、"八大"運用馬列主義原理,結合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來的戰略決策。

"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國內主要矛盾發生的巨大變化後,得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國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的結論。

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雖然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但

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降為次要矛盾。

因此,黨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大大發展生產力。

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以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

黨的工作重點及時的戰略轉移,是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作了馬列主義的科學總結。

二、"八大"總結了"七大"以來的經驗,借鑒了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和建立新的社會經濟體制方案。

為了能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盡早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八大"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一五"計劃期間積累的經驗。

在生產上,提出了必須保持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即在肯定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輕工業和農業,闡明了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的辯證關系,"八大"決議指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我們必須根據原料,資金的可能和市場需要,積極發展輕工業,片面強調重工業的發展而忽視輕工業的發展,結果將反而消弱重工業。

在發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對右傾保守,又要反對急躁冒進,綜後平衡穩步向前發展的方針。

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國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市場等諸方面後,正確估計經濟上、財政上和技術力量上的客觀限制,估計到保持後備力量的必要性,積極地而又穩妥地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八大"還提出了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問題,"八大"根據毛澤東同志《認十大關系》中提出的經濟管理體制中存在著中央過分集權的弊病,要求適當擴大地方和企業權力,發揮兩個積極性。

"八大"提出了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劃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職權,保證企業在國家統一領導和統一計劃下,在計劃管理,財務管理,幹部管理等方面有適當的自治權力。

加上陳雲在"八大"發言中"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意見,就初步構成了區別於傳統模式的計劃經濟為主,以商品經濟為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黨執政後的狀況,確定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的方針。

"八大"分析了建國以來黨的組織狀況,總結了黨的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路線和方針。

指出:建國以來,我們黨已處在執政黨的地位、黨面臨著新的考驗。

這種地位很容易使一些黨員沾沾自喜、滋長驕傲自滿情緒,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發展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產生官僚主義。

因此,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出現,就必須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發揚黨的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決同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作斗爭。

同時要發揚黨內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

"八大"借鑒蘇聯的經驗,提出反對個人崇拜、個人突出的任務。

指出"個人崇拜是一種長遠歷史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也不會不在我們黨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應。

"因此,必須

"堅決地執行中央反對個人突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繼續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八大"在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正確的思想。

黨的"八大"召開時,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才七年,經驗不足,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備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確路線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貫徹下去。

但是,"八大"的輝煌成就在於:面臨國內形勢和任務作出的判斷,同時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經濟建設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閱讀全文

與黨八大作出了什麼歷史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